物流银行业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10:07: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流银行业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流银行业务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字]物流银行融资
[论文摘要]本文解释了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工具的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分析了我国物流银行业务的发展前景,在探讨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物流银行业务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银行的产生、现状和特征,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运营模式和策略,认为物流产业的繁荣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并促进了物流银行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银行业务创新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物流银行业务同样受牵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物流银行业务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许多以航海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物流的企业面临着破产。这种影响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而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承认这些能做抵押,因此物流企业贷款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导致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支持。
物流银行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给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还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融业与物流业应以创新为契机,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物流银行的产生
物流银行业务发展论文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与创新点。
物流银行业务的全称是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简称物流银行,是指银行以市场畅销、价格稳定、流通性强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商品质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有机结合,向公司客户提供集融资、结算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一)物流银行业务的特征。1.物流银行业务的业务特征。物流银行业务是一般动产质押业务的升华,与一般的动产质押业务的业务特征相比,具有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远程化和广泛性的特点。标准化是指物流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标准都以国家标准和协议约定的标准由物流公司验收;规范化则指所有动产质押品都按统一、规范的质押程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看管,确保质押的有效性;信息化的特点主要指所有的质押品看管,都借助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关业务管理人员都可通过互联网,检查质押品的情况;由于借助物流公司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确保了该行在全国各地开展异地业务,并能保证资金快速汇划和物流及时运送,因此,此业务具有远程化的特征;而广泛性是指该业务服务客户可是大、中、小型各类企业,既可以是制造业,也可以是流通业,总之只要这些企业具有符合条件的物流产品,银行都可以提供此项服务。2.物流银行业务的信用特征。物流银行业务能为需要资金的企业提供数倍于原有交易规模的信用额度,这种业务模式具有信用放大效应。如果按照一般的物流银行业务中的保证金比率为三分之一计算,对于一般的流通企业来说,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使其销售额扩大了近50%,商品周转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左右;如果整个销售网络全面采用物流银行业务,对于生产商来说,将使其整体销售额扩大50%左右。3.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特征。物流银行业务的风险具有复杂性、多样性、难测量性和难控制性的特点。这主要是由质押商品的授信条件本身所决定的。
(二)物流银行业务的创新点与银行风险。物流银行业务可为企业提供部分产品装卸、储存、运输、销售流通费用,而这些流通费用约占商品价格50%,同时还会减少约占整个生产过程90%的物流时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该业务打破了的传统思维方式,为商业银行获取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也创新地引用物流(动产)质押来解决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因为物流银行业务服务的对象比较特别。物流银行业务的服务对象为缺少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却拥有较多流动资产的企业,这类企业往往难以满足现行银行融资中的担保条件。物流银行业务相对于传统思维方式下的抵押贷款的不同之处也正是这项业务本身的创新点,对于银行来说,这种创新可以大大的降低银行资产的非市场风险。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大都存在着过分依赖大客户、贷款授信额度过于集中的问题,从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来看,这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做法无疑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市场和信用风险。以某上市银行为例,其最大的l0家客户贷款比率接近50%,年均比率高达61-8%,大大超出了中央银行指引标准。银行借助于物流企业的规范性和整体实力,开展“物流银行业务”业务,就能调整资产结构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而且银行还突破区域限制与外地的生产商发生联系,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之上开拓和发展一批优质的新客户群体,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产的收益性。
二、物流银行业务发展的前景。
(一)中小企业发展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机遇。物流银行服务的对象中多数为中小企业,尤其是一些商贸企业,这些企业大都缺乏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来抵押,因此难以满足贷款担保条件而常常遭遇融资困境,但他们拥有较多的诸如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或经销商品等流动性资产,而物流银行业务可以以此类资产为抵押为企业提高信用,甚至还可以把处于运输过程中的流动物资作质押,比如厂方发给经销商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整个都可以被质押。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对GDP和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已分别达到63%和74%,然而在全部信贷资产中,中小企业的比率尚不到30%,也就是说,国有部门利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却不到30%。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广大中小企业的融资空间也为物流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机遇。
物流银行业务创新思路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物流银行的产生、现状和特征,提出了物流金融的运营模式和策略,认为物流产业的繁荣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并促进了物流银行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银行业务创新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已触及我国实体经济,作为我国重要金融创新业务的物流金融,物流银行业务同样受牵连。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物流银行业务开始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中国论文联盟
物流业是现代产业经济的“晴雨表”,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对于以外贸物流行业为主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许多以航海运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汽车运输方式进行物流的企业面临着破产。这种影响会随着金融危机在中国的不断渗透而变得更加严峻,整个行业前景不容乐观。银行放贷需要抵押,物流企业的资产大多是仓库、车辆等,银行不承认这些能做抵押,因此物流企业贷款难。在目前这种经济不景气导致业务量锐减的背景下,企业亟须资金支持。
物流银行作为近期兴起的一种重要金融创新业务,通过银行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主要以供应链上的动产担保为依托,给供应链提供融资服务,有助于提升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发展物流金融创新,还可以改变银行担保贷款集中在不动产领域的状况,对降低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金融业与物流业应以创新为契机,才能实现双方的“共赢”。
物流银行的产生
企业运用物流银行融资论文
[摘要]物流银行业务的出现有效的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分析在实践中小企业运用物流银行业务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物流银行融资
一、物流银行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及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各个国家无论其金融市场与金融体系发展如何,这一难题都会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是首先我国中小企业成份多种多样,有乡镇企业、科技企业、国有工商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其次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自筹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比得较大,银行存款所占比重明显偏小,有价证券微乎其微。再次融资市场方面,金融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票据市场都还存在很多空白,同时相关的法制还不健全,道德风险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则表现为企业“想贷贷不着”、银行“想贷不敢贷”。
2.物流银行业务应运而出
物流金融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近来,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形成了相应的理论体系。本文回顾了物流金融的发展历程,归纳了这一领域的理论成果,并对其核心思想进行提炼;最后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物流金融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物流金融融通仓仓单市场物流银行物流保险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资本和物资交流日益频繁,这促使我国物流产业和金融产业迅猛发展。在网络和通信技术广泛应用的条件下,物流和金融之间强大的吸引力已经产生学科交融的奇葩,它给物资流通带来的巨大影响被敏锐的学者准确地捕捉到,进而从理论的高度构建出一个崭新的平台—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
国内物流金融的理论研究最初是沿着物资银行、仓单质押和保兑仓的业务总结开始的。早在1987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的陈淮就提出了关于构建物资银行的设想。90年代初期也有学者发表文章,探讨物资银行的运作。但是,那时的“物资银行”还带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主要是探讨通过物资银行来完成物资品种的调剂和串换。由于物流的概念没有被充分发现和认识,所以当时的物资银行的概念与现在的概念存在较大差异。
1998年4月,时任陕西秦岭曾氏有限金属公司总经理的任文超探讨了利用“物资银行”解决企业的三角债问题,是这一概念的一个突破。随着物流学的不断发展,物资银行的概念也逐渐发展成熟。2003年9月,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学者于洋、冯耕中,2004年任文超以及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的王治等,都对物资银行的含义重新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比较规范的概念。仓单质押业务的理论总结始于1997年6月,当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张平祥、韩旭杰对粮棉油货款的仓单质押业务展开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将物流的概念结合进来。
深究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意义
网络银行是指依托信息技术因特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银行,是基于因特网或其它电子通讯网络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机构,是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产物,是新型的银行产业组织形式和银行制度。
这种全新的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可以使客户不受地理、时空的限制,只要能上网,就能够在家里、办公室或旅途中方便快捷地管理自己的资产,了解各种信息及享受到银行的各种服务。在未来不太长的时期内,网络银行将取代现有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而成为银行业的主要经营手段,这将给传统银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网络银行优势明显,一是能极大地降低经营服务成本,创造巨大的利润空间;二是业务开展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可最大限度地扩大业务规模;三是业务运作只需上网“点击”,节省银行和客户的人力资源;四是使资金流随物流的速度加快,减少在途资金损失。
从1995年世界上第一家新型的网络银行———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成立至今,全球已有超过1000家的银行进入因特网开展网络银行业务。世界银行100强中,已有577家提供了在线金融服务。美国的银行网上客户从1998年底的97万户增至现在的300多万户,年增长率在80%以上。我国从1998年中国银行开发我国第一家网络银行至今,现已有20多家银行的20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网址和主页。其中,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的机构已达50余家,客户数超过40万。网络银行的建设已是各国银行业共同的战略性选择。
网络银行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削弱传统银行业的优势。过去,传统银行业的优势在于拥有遍布全球的机构,代表实力象征的办公用高楼大厦和本土人才,而网络银行的发展只要在国内有一个支付网接口就可以在网上向几乎全国的客户提供银行业务服务,如美国的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只有几十名员工就可为全国提供金融服务。
基于电子商务的银行业网络化创新
一、背景分析<br>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社会的新型商业机制和商务模式,用发展的观点看,这一模式将主导21世纪的世界经济。在信息成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人们日益依赖信息技术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竞争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许多组织改变战略,其中企业作为电子商务主体的信息化,在电子商务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中,最重要、最广泛的是金融业,网络技术、虚拟经济仿佛就是为金融业量身度造。电子商务构建了全新的交易模式,在改变商流、物流和信息流运行格局的同时,对货币流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模式下,传统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负效应,它同样为传统银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br>现今消费者同时拥有几家银行的信用卡早已司空见惯,金卡工程、POS机、ATM机等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电子货币在被越来越多顾客认可的同时,也已经悄悄地占据了银行业务传递中的主要地位。在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网上银行业务,以IC卡以及网上银行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信贷、转账等服务。随着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计算机网络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加深,客户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全新要求,倾向于谋求全方位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我国目前存在结算系统缺陷和支付安全问题,信用卡的应用还不很普及,基本上是对公不对私,电子货币还处于研究论证阶段,缺乏电子商务所要求的交易费用支付和结算手段。虽然银行卡在线支付已在不少银行实现,但我国银行的整体电子化水平很低,安全性较差,银行网之间相对封闭,尚不能承担支付网上电子交易费用的任务,无法在网上实现交易的全过程,形成了电子支付的金融瓶颈,致使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分销陷入了“网上订货,网下付款”的尴尬,在本质上已经不能称之为电子商务。<br>银行作为社会的金融中介,既是动员社会储蓄并将之转化为投资的主导力量,又是社会支付体系的主体,经济运行的所有环节、每个经济主体或者部门,都是通过银行建立起相互的资金往来关系,并完成各种商品(服务)的交易。银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并具有信息服务业的性质,无论是在发达地区或者落后地区,银行业都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最早和最大的应用者,是最适应于网络时代的产业之一。在正视电子商务对传统银行业提出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深刻地认识到,电子商务同时给银行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无限商机。网络经济时代的银行不仅是社会资金运动的中心,同时也是信息中心、商品交易中心和报价中心。银行既是整个社会货币流的载体,更是引导信息流和物流的基本平台,在电子商务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银行集中各种经济金融信息,然后向社会供求信号,供求信号调动社会的商品运动和资金运动,构成了电子商务模式的内在机理。<br>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立在物理网点、人员数量上的传统银行,其信息规模优势正在被网络银行无限延伸的信息扩展效应所侵蚀。在网络银行发展较快的国家里,银行削减传统分支机构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同时,银行的职能也正在变化。在WTO框架下,我国银行业还面临着外国资本的竞争威胁。国内银行抵御境外同行的最大优势在于网点,不管实力多么强大的境外银行,都不可能在中国迅即完成广泛的网点布局,在广阔的地域全方位地提供服务。然而网络银行业务提供了类似的可能性。建立一套网上银行系统,只需要安装相应计算机软硬件,所需的投资远比新建若干个传统的营业网点少,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其所获得的收益将远大于建立一个传统的营业所。<br>二、网络银行的运行特点及其竞争优势<br>网络银行把传统银行的业务“搬到”网上,在网上提供网上支票账户、网上支票异地结算、网上货币数据传输、网上互助服务和网上个人信贷等服务,它改变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处理模式,能为银行客户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便捷服务,具有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br>1.便利性。网络银行是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机构,银行网络从物理网络转向虚拟数字网络。在网络环境支持下,客户只需在家中或办公室登录到银行的主页,点击自己所需的服务项目即可完成开户、存取款和转账等手续。相比之下,传统银行提供的服务严格受到时空的影响,而影响网络银行的最主要因素则是网络银行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成本控制。<br>2.服务的个性化。网络银行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传统银行的营销目标一般只能细分到某一类客户群,难以进行一对一的客户服务。从金融服务价值链中获取价值,同时要求对银行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造,建立和完善一个将市场信息和管理决策迅速而准确地在市场人员和管理部门间互相传递的机制,将“客户中心主义”融入银行经营的全过程,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br>3.低成本运行。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广泛分布的营业网点,网络银行的主要销售渠道是计算机网络系统,以及基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商制度。这种直接的营销方式与传统商业银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模式中大量的分支机构和营业网点将逐渐被计算机网络、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前端人及作为网络终端的个人电脑所取代,可以节省巨额的场地租金、室内装修、照明及水电费用。而且电子银行只需雇用少量人员,人工成本也随之迅速下降。<br>4.服务的强适应性。传统银行服务的差异集中反映在实力、资金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而网络银行服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营销观念和营销方法的创新,以及为客户提供的各种理财咨询技能上,具有鲜明的需求导向。网络银行的整体实力,将主要体现在前台业务受理和后台数据处理的集成化能力上。<br>5.业务空间广阔。传统银行业务的范围较为清晰,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正在处于高速扩张之中,因而具有模糊不清的特点。可以认为,网络银行的业务范围不仅将会得到拓展,而且将会有大量的非金融机构介入网络银行业务中。这些非金融机构的介入,将会不断推出新的网络银行业务。<br>6.盈利结构的多元化。传统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来自获取资金利差的盈利,这种单一结构随着网络银行的出现而发生根本改变,网络银行将为商业银行通过信息服务拓展盈利机会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营业渠道。在网络银行时代,商业银行的信息既是为客户带来利益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自身赢利的重要资源。<br>7.货币存在形式发生本质变化。传统的货币形式以现金和支票为主,而网络银行流通的货币将以电子货币为主。电子货币不仅能够给商业银行节约使用现金的业务成本,而且可以减少资金的滞留和沉淀,加速社会资金的周转,提高资本运营的效益。同时,基于网络运行的电子货币还可以给政府税收部门和统计部门提供准确的金融信息。<br>8.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和模式的重大改变。传统商业银行的人才培养和培训重视单纯的业务技能,而网络银行则重视对员工综合商业服务理念和全面服务素质的训练。网络银行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他们既熟悉银行业务的各种规范和作业流程,又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br>9.网络银行给商业银行带来了经过网络技术整合的银行信息资产。银行信息资产既包括银行拥有的各种电子设备、通讯网络等有形资产,也包括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数据库、客户信息资源、电子设备使用能力,以及信息资源管理能力等无形资产。银行信息资产虽然在网络银行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只是到了网络银行发展阶段,银行信息资产才成为一种具有独立意义的银行资产。<br>三、银行网络化发展的主要障碍<br>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IT技术以及网络建设上都投入了巨额资金,但大多侧重内部金融局域网的构建,各商业银行基本上都建成了各自封闭但又相对完备的内部网络,基于Internet的网上银行业务的发展明显不足。目前,我国银行的网络化发展面临着如下障碍:<br>1.观念落后。目前,在国内传统产业,许多有影响的大公司已经认识到了新经济的价值,并在积极推动企业向新经济模式的转型和过渡。但是,国内银行界对网络经济还没有形成清晰和一致的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发展网络银行对于改善自身经营方式、拓展业务内容、提高金融竞争力和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的重大价值。一些人总是倾向于以网络安全或其他一些技术问题为理由,无视工商企业对网络银行业务的迫切需求,固定原有的业务领域和业务方式。实际上,为相关人士所担忧的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模式,足可借鉴。目前,我国的IT应用技术和某些前沿的网络技术,与国外的差距不大并在不断缩小。与此相反的是,银行业的网络技术应用水平与国外的差距却正在拉大。<br>2.多数银行对本行网站的建设不够重视。在Web上的网站是企业在虚拟世界的具体存在形态,也是银行开展金融业务的基本依托。而国内银行并不重视网站建设,网站的内容不丰富,更新也不十分及时。国内银行都拥有大批高水平的IT技术和金融专业人才,但几乎所有网站的内容主要是诸如本行简介、领导讲话、分支机构介绍等,只有一些利率、外汇牌价之类的简单金融信息,网站的更新周期也较长。对财经信息和国内外重大财经新闻以及一些金融投资理财技术,除招商银行网站有一些类似内容外,其他网站均没有相应表现,实际上这是一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br>3.网上银行业务品种匮乏。从国外网络银行的发展看,目前他们的网上银行业务几乎包括了所有的传统银行业务,并且有许多创新业务品种是传统银行业所没有,或者是传统银行无法运作的。而我们的网上银行,也仅提供了比较简单的如账户查询、转账、支付、网上证券以及网上商城等品种,而对其他如信贷、按揭等传统银行业务却没有涉及。有的银行的网上银行功能更是匮乏,感觉仅仅是为了赶时髦而做的摆设,虽然看上去有某项功能但却不能够使用,而有的干脆就是“正在建设中”。<br>4.国内银行网站建设缺乏全局观念。在许多总行网站上,找不到其分行的网址,更谈不上直接进入其分行网站了,在协同和整合成为企业运行核心,注重全局和统一观念的现代社会,这种“疏忽”是不能容忍的。<br>5.网上银行的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在网上同样存在着国内银行所特有的服务质量问题,他们对客户的咨询并不怎么关心,根本没有把客户的利益或需要放在第一位。这在买方市场全面形成,客户中心成为企业普遍奉行的经营理念的当今社会,实在令人难以想象。<br>四、银行网络化创新的对策建议<br>网络银行的业务运作,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崭新模式。这种新的经营模式不仅为商业银行节约巨大的客户资源管理成本,而且将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价格更为低廉、实时支付的金融产品。发展网络银行业务,一定要突出自己的服务特色,在传统银行业务的框架之外不断创新求变。我们认为,银行业的网络化创新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br>1.观念创新。网络所引致的所有变革,都不是突发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业务外包等网络经济的重要模式,包括某些相关的网上银行业务,在传统经济中就已经有相应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网络无非是使这些现象成为企业共有的和普遍的选择。正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那样,网络给包括银行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带来的并非只是负效应,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适应这种变革。当前,我国银行业首先必须完成经营观念的创新,因为观念决定着行为。传统银行在经营上要有超前意识,充分重视网络为银行所带来的机遇,以先进的经营理念引导经营活动。<br>2.业务创新。在客户需求个性化的条件下,银行业应大力发展网上银行业务,积极开发新型业务品种。具体而言,要加大技术、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组织一批有丰富金融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以及具有高超IT技术和网络应用开发技术的专业人员,组成新的开发队伍。在银行网站的建设上,甚至可以考虑将其建成信息港或者门户网站。网站是银行从事网上金融业务的平台,而丰富的信息和强大的功能是一个网站吸引客户的关键所在,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分利用网络的无边界性、便利性和低成本性,加大网上银行业务品种的开发力度,使得网上银行业务品种包含所有的传统银行业务,并不断拓展能迎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新型银行业务。<br>3.技术创新。网络银行的技术本身并没有太高的门槛,任何一家银行都不可能形成垄断。事实上,在网络世界只有通行的、能为不同人们共享的技术,才能成为共同的选择。因此,银行业要加强技术合作,强化网上银行业务的安全管理,最好通过权威的专门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开发规则。否则,很有可能重蹈传统IT技术应用的覆辙,陷入被动局面。对于那些自身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的商业银行,其网上银行业务开发,完全可以采取外包的形式,由实力比较强大、技术水平高、有丰富的网络技术开发经验并拥有成熟网络技术的网络公司,或者银行技术部门来完成。<br>4.形象创新。银行的网络化发展需要有更多的企业介入电子商务,而企业信息化的程度必将影响电子商务的发展。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其吸引客户的重要条件,因为对供应商的信任,从来都是客户选择的重要动机。在网络背景下,客户信息、资金和交易的安全性是网上银行生存的关键,系统的稳定、可靠、便捷是稳定客户的保障,对客户的认真负责、及时应对客户咨询、答复和处理客户疑惑,增加客户满意度,等等,也是网上银行生存的基础。因此,在大力发展网上业务的同时,要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起值得信赖的网上银行形象。<br>5.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开展网上银行业务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重视人才的甄别、遴选,引进一批掌握新技术、熟悉金融业务的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原有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知识更新。要在制度、机制等各个层面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是自发的,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和可行的激励模式来支持。<br>6.客户管理体系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运行的客户资源管理体系,有机地协同客户获取、客户开发和客户保持等各个层面的工作。在目前商业信用缺失的不利处境下,银行可以藉此建立动态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从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经营绩效。<br>7.政策创新。银行业的网络化发展,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措施。一方面,政府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商业信用为重点,只有理顺了经济领域的道德关系,才能有力地推动全社会的道德建设,为银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统一的战略思想、战略重点,以新的管理制度规范和引导银行业的网络化进程,彻底清除区域分割、部门垄断的痼疾,并在技术开发、业务创新等方面给银行以必要的扶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探究论文
一、中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一)完善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金融改革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定需要非常强大的、完善的金融系统来支撑。从整体上看,近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以中介贷款融资为主市场,证券融资为辅的格局,银行体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资本市场过小与银行过多的融资负担又使得金融体系整体发展水平落后,效率低下。因此,中国目前的这种融资体制不利于长远的金融稳定,经济增长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因此,改善中国的金融结构,使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互动发展,才能使金融系统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能力。从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迅速发展的金融中介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催化作用,而资本市场的激励作用又促进了金融中介机构的日益完善。所以,一方面需要加快证券公司、基金、信托、保险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坚持发展资本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快银行类金融中介的改革,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逐步从综合经营走向混业经营。
(二)中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考验
银行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其服务特性更多地是体现在其中间业务领域。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的银行主要是依靠利息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各银行来自中间业务的收入比重都很小。
支行电子银行业务经验
工行浙江省义乌支行依托市场资源,把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作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牢掌控“三条战线”,加快电子银行发展步伐,不断巩固和扩大电子银行业务的领先地位。20****年,新增个人网上银行2.21万户,个人电话银行1.4万户,个人有证网银6800户,个人手机银行1542户,企业网上银行417户。实现电子银行交易量685.5亿元,同比增幅49%,实现电子银行业务收入130.7万元,同比增幅169%。
客户需求线
电子银行产品已日益成为银行具有较强优势的业务品种,市场前景广阔。但由于受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人们对电子银行产品的接受度不高。在全球最大的义乌小商品城里,商家和客户仍然偏好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交易。据银行方面的统计,目前义乌市场每年的现金流入流出量超过7500亿元。
要打开市场,必须从改变理念入手。该行行长季玲玲带领一班人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与研究,决定利用我行现有网点渠道,加大向员工和客户宣传电子银行的意义、功能的力度,把电子银行市场拓展纳入到各专业的工作中去,使电子银行成为营销客户、营销市场的重型武器。
该行兵分两路,一路分层次对全行员工强化电子银行业务的培训,针对以前普遍存在的注重存贷等传统业务、轻视新兴电子业务情况,加强经营理念的灌输和培养,使全行上下充分认识要实现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持续有效的发展,就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品牌产品,而电子银行就是目前最好的载体。另一路利用当地电台、报社和网点柜台等渠道开展集中式宣传,并借助义乌市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化物流、现代化商品交易的有利时机,专场主办电子银行产品推介会,邀请有关部门和行业龙头企业主、重点客户及财务人员参加,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和服务,增进客户对工行电子银行产品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积极利用企业主在完成最初资本积极累后想做大做强企业的愿望,引导企业使用工行的电子银行产品进行日常的业务结算和同行竞争。通过大规模、高强度的品牌营销活动和服务,改变人们不愿、不屑或不敢使用电子银行的状况,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产品推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