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模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9:03: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流模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当代商贸物流的模式
本文作者:任婕工作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黑河边境贸易口岸发展边境贸易,黑河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黑河市与俄罗斯有355公里长的边境线,辖区内有黑河、孙吴、逊克三个国家一类口岸。黑河口岸规模最大,自1987年恢复开关以来,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历来被口岸地产品、果蔬以及俄方生活必需的轻工产品所垄断,出口商品主要有大米、猪肉、鞋帽、服装、水果、蔬菜、玉米、面粉、建筑装饰材料等;进口则为我国急需的能源类商品,如:木材、钢材、大豆、化肥等。近年俄国内市场对我国高科技商品、服装鞋帽、机电产品等产品需求增加。三个口岸及周边区域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商贸区。以黑河市和伊春市为腹地,对俄贸易口岸是赤塔州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口岸,阿穆尔州的波亚尔科沃口岸和康斯坦丁诺夫卡口岸。黑河现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克拉斯诺旺尔斯克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10多个州区建立了稳定的经贸关系,有2000多个经贸伙伴,涉及贸易、工业、农业、建筑等诸多领域。黑河边境贸易的不足黑河边贸现处于发展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1黑河口岸出口产品的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如构成农产品出口主要份额的大宗农产品和园艺类产品都是初级产品。缺乏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出口结构单一。这种出口结构非常不利于规避风险。2产品出口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较分散。黑河对俄出口额始终总量不大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形成一个支撑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企业群体。3产品出口信息不畅,组织协调不够。中间缺乏一个为双方搭建信息平台的协调机构。产品出口信息传递不通畅,许多企业不能及时得到有关贸易信息,难以找到适合且可靠的贸易伙伴。黑河边境贸易出现以上问题,就需要推进出口基地建设,走实业化之路。黑河本着外辟市场,内建基地的经营战略,积极推进出口基地建设。
北安物流现状北安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县级市。北安的物流需求主要来自农业及商贸业的发展,物流类型主要有商贸物流、农产品物流(主要是大豆、木材等主导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现阶段北安多数企业采用自营物流,个别企业(如完达山、昌泰水泥等规模较大的企业的物流有少部分外包,占总物流量的比例不超过5%,且外包的业务仅限于运输环节。北安市内有三条铁路线,分别是北黑线、齐北线和滨北线,公路有国道202线,省道202线、303线、302线;黑大、绥北、碾北、鹤嫩四条高等级公路在北安贯通;乡级路38条,村级路243条,专用公路7条。通车里程1124公里,乡镇通车率100%,村屯通车率70%。北安位于哈黑齐经济三角圈的中心,是多条铁路、公路的交汇点,也是我国内陆城市通往黑河及边疆的重要通道,交通网络发达。北安主要出口品项有乳制品、果蔬、机电产品、塑料、木材、化工原料等。基于货物中转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基于区域货物中转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模式是以特殊地理位置为基础的(如港口、铁路、公路等承担省内外货物中转枢纽功能的物流活动聚集区,大批量仓储、搬运、装卸及大规模运输工具、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接等是该模式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贸易和商务流通是区域物流中转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经济规模是首要因素。随着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物流需求表现为从低附加值产品的物流需求向专业化和综合化的需求转变,不仅对运输和仓储继续保持较强的需求,对包装、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务需求也大大增加。北安市商贸产品加工商、农户多是小规模且较分散,没有形成一定的集聚规模,对俄出口产品大多是低附加值。因此,要利用北安交通优势,建立商贸物流园,增强北安的资源聚集能力和辐射力。北安是东北亚经济圈的一个经济区域。北安距黑河口岸约303公里,距孙吴口岸约187公里,距逊克口岸约270公里。将北安物流园作为这三个口岸的产品“收发站”。以黑河口岸、孙吴口岸、逊克口岸为物流节点,北安市及周围辐射区为主要腹地形成一个商贸圈。北安商贸物流园区主要有专业运输中心、专业仓储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综合型流通中心。目前,三个口岸的进出口货物的集装,检验,分发配送都是在各个口岸完成。北安物流园区就是将辐射区域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集约化,然后分为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根据不同产品要求进行深加工,产品检疫等活动,内销产品就分发到各个需求地;出口产品直接运往各口岸。对于抵达口岸的进口商贸产品,由配送中心将货物拉回物流园,针对省内消费者需求进行商品本土化改装,再散装分发到辐射区甚至全省范围,形成双向流。物流园区综合的服务功能,在仓储设施、搬运设备、运输工具等方面都有些具体的要求。存储设施的分类、专业化及空间的安排,要以进出该物流节点中转物品的种类及主要运输和转运方式为依据;大规模、高效率的装卸、搬运设备要以转运物品的属性为基础,强调专业化与通用化相结合;大规模运输工具、多种运输方式的转接,要以完善的道路交通条件为前提,以转运工具为基础。如公、铁、港之间的道路衔接和转运工具衔接。通过这样一种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区域性商贸中转模式,增大了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了商品的流通环节,整合了区域的物流资源,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整个地区的交易成本,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北安城市辐射区域断点算例北安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北安市周围有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哈尔滨市、绥化市、伊春市、黑河市、嫩江县几个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其经济辐射范围也受到了这些地区的影响,采用城市断点法计算流通区域范围。其计算公式为:区域物流所辐射的经济区域将随着区域物流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辐射的深度也会随着物流体系的完善而加深。这种效应的结果就是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形成,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本文基于优化黑龙江北部口岸进出口模式,设想以黑河口岸、逊克口岸、孙吴口岸为节点,在以黑河市和伊春市为腹地的区域建立一个基于货物中转枢纽的多功能服务型物流园区,由于北安位于哈黑齐经济圈中心,具有交通优势,可以很好地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城市断点法估算出商贸辐射区,北安物流园集中辐射区商品运往口岸,同时将口岸进口品散装分发到周边地区,形成一个兼具外贸和内销的物流基地,解决黑河口岸的弊端,推进黑河、孙吴、逊克口岸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双重发展。
现代服装展会物流模式
【摘要】通过对现代服装展会物流模式的诠释,结合现代服装产业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对服装展示会主办方、物流供应商、参展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和运行模式进行了研究,为促进日益多样化的服装展会的物流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现代服装;展览会;物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日新月异,各大服装品牌竞争激烈,通过不同的渠道推出自己的产品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是每一个服装企业不断努力的目标。“服装展会”为企业新产品与消费者及各大服装零售商零距离的接触提供了健康良好的信誉平台。展览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而且展览会举办的次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使我国出现了一批享有盛名的展览中心。一些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也时常光顾中国,在中国的服装展会上亮相,中国已成为世界瞩目的服装会展中心之一,许多城市也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将服装展览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想把服装展览会办的有声有色,需要调动展览会服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展览的主办方、参展的服装展出商、物流商、展览馆方以及展览的整体设计方等,他们之间相铺相成,相互合作、缺一不可,特别是在服装展览期间物流是服装展览会的重要环节。基于展览会参展的物品多是服装的成品,不涉及原料的采购和服装的加工生产,所以展览会的物流链要比传统的物流体系链短得多,但它的随机性强,但路线也比较复杂。
一、服装展览会的物流过程
一般情况下,首先对展览的服装物品纳入物流控制体系,进行统一规范的物流管理,尤其是对展出服装及其配件采用前期的检查与审核,以反应快捷化、服务优良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等现代物流手段来应对服装展览会的物流情况。整个物流的运输和搬运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服装展品从服装商到展览馆的运输;二是服装展品从展览馆外到展览现场的搬运;三是服装物品的展后再运至服装商的运输。1.服装展品从服装商到展览会的运输在这个运输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服装商的所在区域和具体的地理位置,如果参展商是国外的服装商,那么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宽泛。第一,是物品的进检报关,然后要考虑进境后的复运出境时间,其滞留时间一般在6个月以内,如果需要延长出境的期限,必须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同意,但延长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第二,是运输问题。由于服装展品的地理位置的差异,物流的运输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针对涉外服装商,多式联运的运输形式将会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从而达到共同完成服装展品的物流过程。(1)运输方式:A.空运。快捷、安全、便利是空运的一大优势,但费用高,适合价格昂贵以及少量服装展品的运输。B.海运。速度慢,不安全因素较多,但费用低适合量大而且时间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服装展品。C.铁路运输。运输特点介于空运和海运之间,相对来讲比较快捷、安全,费用也普遍较低但周期运转较长,如果对整体服装展的流程把握不到位,易造成不能按时到达展会地点的尴尬境地。D.公路运输。公路运输相对来说灵活性最大,快捷、安全且省钱。特别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公路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公路运输也越来越受到顾客的青睐,但它只适合服装商与展览地较近的物流运输。(2)运输原则。安全、准确、快捷的反应能力和柔性是服装展览物流的基本要求。就服装展会而言,物流活动是否需要在分工的基础上再度合作,主要取决于整个物流过程是否有较大或经常性变化。A.安全。参展的服装物品在物流过程中不能有损坏、丢失等不良因素的发生,必须确保服装展品的质量和外观造型(对于特殊的服装造型就需要特殊的保管和运输,以免破坏服装的整体效果)。B.准确、快捷。是指及时到达服装展览地点,给布展留出足够的布局设计的时间。如果在物流过程中展品出现损坏、遗失、供货不及时或运输迟滞都将会给服装展览带来重大损失。2.服装展品从展览馆外到展览馆内的搬运。服装展品的搬运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搬运工作人员拆搬,现场工作人员应为非常规、大尺寸的物品包装准备好相应的特殊设备,避免服装展出物品的损失。进入展区内,听从物流主管的统一调度,在展位设计者的指挥下将展品放至规定的地方。所有这些都需要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运作过程中的科学决策,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促使整体服装展览物流达到最优的效果。3.服装物品展后再运到服装商的运输。这个活动实际上是把服装展品再运回到原来的输出地一个过程,这种物流形式多半在展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计划,整个物流过程与服装展品进馆的运输形式和运输原则基本相同。
二、服装展览会的物流特征
物流金融模式现状思考
[摘要]物流金融是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有效整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物流和供应链效率与效益的一系列经营活动。本文从物流企业延伸物流核心业务价值链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物流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物流金融业务的主要模式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包括代收货款、垫付货款、仓单质押、保兑仓、物流保理等。
[关键词]物流金融;现状;业务模式
一、物流金融的主要作用
1.物流金融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狭义上讲,物流金融是指企业以市场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要求的产品向银行抵押作为授信条件,运用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的资金流与企业的物流进行结合,向公司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
2.物流金融的作用
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探究
发达国家(地区)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农产品的物流,积极采用供应链管理方法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管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很多发达国家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形成,受各国社会体制、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的迅猛发展与政府政策性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通过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章来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发达国家通过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确立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目前,世界农产品物流运作主要形成了东亚、西欧、北美三种模式。虽然各种模式特点不同,但成功的背后都隐含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这些运行稳定、处于成熟阶段的流通模式都具有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一体化的特征,并很好地适应了自身区域条件,适应了其各自的生鲜农产品消费特点对物流发展体系的特殊要求。深入观察和仔细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特点,借鉴其发展经验,将有助于中国构建全新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发展现代化水平。东亚模式涵义。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为代表,是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以拍卖制为特征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这种模式的原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是人多地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粮食流通实行政府控制、统一管理,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生鲜农产品的生产者很难与经销商直接对接,批发市场便成了流通的主要渠道,形成了以日本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农协+农户”的东亚模式。作为农产品物流中最大的通道及枢纽,批发市场可以满足买卖双方扩大运销规模和交易空间、节省交易成本的需求,是解决小规模农业生产和大市场、大流通之间矛盾的客观场所。目前,东亚模式对于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环境来说,是非常适合的。但随着大的农产品零售终端的形成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这种模式也在逐步发生着转变。东亚农产品流通模式如图1所示:东亚模式特点。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特点如下:(1)人多地少,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人多地少是东亚模式的特性,从而生鲜农产品生产分散化、品种多样化以及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农业生产成为该模式的重要特点。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实行自由流通,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的主渠道。比如,在日本,果蔬类农产品经由批发市场的比率高达80%以上。(2)流通环节多,成本较高,但价格公正、公开。日本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一般都要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主要包括各类批发市场、供货组织、中间批发商和零售组织等。东京的农产品流通过程表现为“生产者─上市团体─批发商─中间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尽管流通环节多,但农产品批发市场采用拍卖、投标、预售、样品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开、公正。(3)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程度高、功能齐全。一般包括商品分级整理、加工包装、质量验证、结算服务、委托购销、储运、信息提供、代办保险等配套功能。(4)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日本非常重视农产品流通法规建设,制定各种制度规范农产品流通。日本《批发市场法》(1971年修订)规定禁止中间批发商从事一级批发业务,仅有少数批发商有资格接受产地上市组织等的委托从事一级批发业务,绝大多数农产品要经过多级批发市场的交易。日本《市场实施规则》规定到达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必须当天立即上市,以全量出售为原则,禁止批发商拒绝农产品委托交易,禁止中间商或零售商直接采购农产品,禁止场内批发商同场外的团体或个人展开批发业务,保证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高效率。北美模式的涵义。北美模式以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为主要代表。北美模式是主要以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商主导的农产品流通的直销模式,也就是“超市+农场”的模式。形成该模式的原因是北美地区人少地多、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产地市场比较集中,产地批发市场与零售商的交易量占绝大多数。同时,北美经济发达,大型零售连锁终端较多。此外,北美国家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比较发达,从而促进了这种北美产地直销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形成。农产品直销是生产者或生产者团体在产地将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处理后,直接送进大型超市、连锁零售店或配送中心的一种农产品流通短渠道模式。目前,大多数北美国家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短、环节少、效率高,农产品从生产地经由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流通速度快,成本低,从而提高了流通效率。从实施运行效果看,北美模式的代表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高效和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如图2所示。北美模式的特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特点如下:(1)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发达。美国的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完备,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能够直接通往乡村的每家每户。此外,通讯设施和网络发达,储运设备的机械化水平高。(2)拥有发达的农业信息流基础。美国有85%的农民上网,农业电子商务占总电子商务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列第5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农产品各市场主体了解市场行情、获取价格变化信息的直接窗口。(3)农产品物流服务的社会化程度高。美国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主要是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据统计,全美近1/3的农场主通过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种行业协会为农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农民与政府交涉,在农产品产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4)政府发挥积极的调控作用。农业部有10万人分布于美国各地,农业统计系统对各农场每一块耕地上所种植的作物品种、面积、长势、产量都了如指掌,所获取的信息经过汇总处理,由政府定期,指导农户生产经营。西欧模式的涵义。西欧主要国家法国、荷兰、德国、英国等,除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的生产运作和高度的产业化体系外,有效合理的农产品流通体制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欧主要国家中,以法国和荷兰工业最为发达。以荷兰为例,荷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荷兰花卉也是荷兰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荷兰花卉业发展过程中,花卉拍卖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荷兰模式以拍卖方式作为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形式,批发市场和直销相结合,农业合作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即“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荷兰,农产品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较高;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化的物流装备;通过发达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系统,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使流通各环节紧密相联,形成灵活、高效的农产品供应链;实行产销一体化;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产品标准。这些是荷兰模式成形的重要因素。西欧模式的特点。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模式特点如下:(1)先进的电子虚拟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通过网络连接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生产商、种植主、批发商、零售商,形成农业供应链。荷兰的花卉和园艺中心的电子信息订货系统已经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面向全球的广大客户提供服务。(2)先进的农产品物流中心,成熟的冷冻行业。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证高质量的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和配送服务。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农产品物流过程涉及生产、包装、采购、储运、流通加工、分销、交易等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尽管近年来农产品物流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国外发达经济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技术整体来说,还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流通成本过高,高效的流通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中国国土辽阔,自然条件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不同,造成了农村与农业发展的不平衡。目前,中国存在着多种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是“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且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阶段。总体来说,我国农产品运作模式,无论是生产还是流通阶段,都属于传统的模式,发展比较落后,难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而现阶段来说,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通过财政资金、金融机构投资、农民集体投资等融资途径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建设,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由于底子薄、国土辽阔,且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和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低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国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流通设施少且简陋,缺乏相应的仓储、检验、保险、冷藏设施以及冷链设施系统,在车辆进场管理、农产品检验等方面比较落后,效率低下。特别是县乡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落后,没有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大部分乡镇集贸市场还是规模较小的集市市场,其中少数是简陋大棚等设施,多数是露天交易,相当多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场地、出租摊位、自由成交和收取管理费的初级市场经营管理阶段。县城超市少且规模小,营业额占商品零售额的份额较少,并且超市还没有延伸到农村,一般乡镇只有一些小商品销售门店,难以满足农民买卖农副产品以及增收后对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农产品对物流运输设备、储存方法等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农产品运输需要大量针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特性的专业运输工具,而我国农产品专用运输工具极为缺乏,且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中国冷链物流水平落后,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无法为易腐农产品提供低温保障,造成农产品大量的损耗,物流费用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专业冷藏设备如冷冻库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冷藏物流落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铁路方面,冷藏车仅占总量的2%左右,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皮,缺乏规范的、保温的保鲜运输车厢,运量还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在公路方面,现代化的冷藏卡车严重不足,中国冷藏车保温汽车的占有率极低,仅为货运汽车比例的0.3%,而发达国家中这一比重,在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更是达到了3%。目前,中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中还没有广泛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储存现象,致使生鲜农产品质量和鲜度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农产品物流技术落后,主要表现在:先进的粮食散装技术得不到广泛的应用,粮食散货率比较低;农产品冷藏和保鲜技术水平较低,还没有实现从田间采后预冷到消费者冰箱的全程冷链,适应不同农产品特性的宽温度带冷藏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检测粮温、控制粮情变化的管理方式普及率较低;粮食质量检测方式在许多粮食企业还比较落后;对农产品进行规范化、合理化包装还需要进一步设计与开发;适应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的农产品物流的配送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目前中国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需要。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大,农产品种类繁多,这就需要对农产品市场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布局。而目前,中国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方面存在资金不足、投资分散和使用不当等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着盲目发展、重复建设等问题。总体看,缺乏全国性、开放、规范、有序的大市场,具有价格形成机制的大型市场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衡,且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主产区,市场功能单一。当前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选择-讲价-购买”很简单的原始交易方式,达成长期合同交易的很少,拍卖的现代化交易方式运用更少。在农产品交易的过程中,结算主要采用传统的现金收付。由于市场组织化程度低,交易分散,交易方式单一,缺乏公开的竞价机制,市场价格不透明,中国农产品交易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国内频繁发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如瘦肉精、注水猪肉、注水鸡鸭、蔬菜农药残留等,引发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也为市场监管部门拉响了警报。这些事件暴露出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监管的缺位。由于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正处于探索中,许多制度尚不成熟,因而农产品流通的具体法律制度还未系统建立。首先,没有对在渠道体系中处于中介位置的农村合作社、农业协会以及经纪人予以明确的法律定位与约束。其次,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交易规则缺失,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颁布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此外,农产品采摘缺少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或监管;缺少中立性的产销地农产品检测机构和强制性的规定;缺少产销地不合格的农产品的处理机制;缺少持续性的预防措施和财政预算。现行农产品的一些市场法规不完善,不便于操作和执行,造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削弱了法规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的思考和选择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有很多先进的管理方法、流通技术和成熟的经验,如何借鉴成功的经验,构建有特色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将是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通过本文对国内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构建符合现实需要的农产品运作模式。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的载体、纽带和渠道,农业向市场化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交易市场的作用。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农产品流通已呈现较为活跃的状态,目前已建立三级流通市场,即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零售农贸市场和超市、零售菜店。既有流通体系使得生鲜农产品能够较快地聚集到产地批发市场,通过现场的直接交易,转移到销地批发市场,进入零售农贸市场或零售商店,面向普通消费者销售。除此之外,随着连锁商业的发展,与厂区直接衔接的直达供应(销售)方式也开始出现,加快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速度。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典型模式如图3所示[1]。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中流通渠道较为复杂,一般通过两级或两级以上批发渠道后,才能把农产品转移到零售商手中,这样的模式不仅导致渠道环节过多,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信息不透明、不易管理等问题。现阶段,很多人提倡中国农产品物流应该多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推崇使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层次比较明显,且农产品基本来自农业大省的农村产地,分布比较分散,广大的中国农村,难以实现现代化经济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供应链的构建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起来,从而促使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各自专注于自己的核心领域,实现专业化分工,逐步形成一条产业的供应链。而我国现阶段的农产品领域依然属于粗放型,采用农产品供应链流程管理的可行性较小,且操作难度大。原因主要有:首先,我国人多地少,且农村幅员辽阔;其次,农村的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现代物流技术普及范围有限;再次,我国农村现在依然还是小农经济意识占据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农产品供应分散,难以集中化、大规模生产;我国农业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民集资难、投资风险大、资本回收周期长等问题较难解决;最后,农产品的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交易成本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大,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不完善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综合以上观点,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既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适合现实需要的物流运作模式。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超市+农户”、“加工企业+农户”、“批发市场+农户”等几种模式,应该拓展更先进的模式,比如“政府+农业合作社或农户联盟+企业”模式。因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目标就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所以,要促使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需要为农业提供公共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主要通过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等对农业给予支持;而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联盟是为了实现规模化销售,发挥“1+1>2”的效应,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以互助互利、社会获益为宗旨;企业为农产品提供产后流通、产前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同时可以为农业注入资金,促使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环节从农业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新兴涉农经济部门。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农产物流模式应发展成纵向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如图4所示。
烟草产品物流配送模式
一、现有烟草行业分销模式存在问题
(一)现有的卷烟分销模式是一种专卖体制下行政主导的垄断分销模式,这种模式造成生产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反馈到生产企业的市场信息失真,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而零售户又只能接受分销企业推销的卷烟。这种模式不利于卷烟品牌忠诚度的培养与批零关系(即分销企业与零售户)的加强,同时还存在畅销卷烟与特殊卷烟的搭售以及销售区域的行政限制等问题。在绩效上则表现为分销企业技术进步较慢、成本费用较高等。因此,必须对目前的分销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发展专卖体制下烟草行业市场化统一分销新模式。
(二)缺乏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和标准化管理自“电话访销”实施之后,行业业务模式已基本稳定,行业从业人员、相关人员包括零售户在内,对烟草物流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仓储配送层面,认为是简单的体力劳动,长期以来一直由所谓的“临时工”负责。当“现代物流”的概念引入到烟草行业时,很多烟草从业人员认为是劳动力的解放和现代化机器设备的应用,不过是“配货送货”的代名词,属于“换汤不换药”的范畴,依旧不会探究现代流通所代表的深层含义,对现代物流的认识比较片面。
(三)信息缺乏透明度由于信息无法共享,每天都有若干辆配送车辆运行在各种乡村小道和城市马路上,其安全状况、目前的位置、配送的线路等在配送车辆开出配送中心的那一时刻起管理者就无法得知,无从得知。如果配送车辆在偏僻的乡村发生了安全问题,报警也会出现困难。另外,配送车辆假公济私的现象时有发生,擅自偏离送货路线、在某一网络客户处滞留不前等原因导致配送车辆早出晚归,还不能完成配送任务的情况经常发生。
二、烟草产品物流配送新模式探析
结合现代物流配送模式中的“自营配送”和“共同配送”,烟草行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一套配送模式,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发展。
蔬菜物流模式思考论文
【摘要】蔬菜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其物流量十分巨大。本文针对蔬菜物流的独特特点,以寿光市为例,对蔬菜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改善我国现有的蔬菜物流模式。【关键词】蔬菜物流成本问题分析一、蔬菜物流的特点1、鲜活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新鲜度的要求也越高,蔬菜在采摘后仍是鲜活的有机体,因此需要采用冷链运输降低蔬菜的呼吸和蒸腾作用,保持蔬菜新鲜度。2、易损性。蔬菜质地鲜嫩,含水量高,在采收、装卸、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伤害。受损的蔬菜容易遭遇病菌的侵袭,造成蔬菜腐败。在蔬菜采摘之后除了对包装、运输和装卸过程加强管理之外,还应尽量减少搬运、装卸的次数和缩短运输距离。3、及时性。消费者对蔬菜的第一要求就是蔬菜的新鲜,新鲜的蔬菜不仅可以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而且可以使消费者付出较高的价格。蔬菜从原产地采摘后应该及时地运送到消费者手中,这对蔬菜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物流成本所占比重较大。据调查,我国蔬菜物流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随着燃油价格及各种道路收费不断增长,物流成本的比重仍在不断增加。二、我国蔬菜物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以寿光市为例寿光市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号菜园子”,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产业化生产。寿光蔬菜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其便利的交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其物流形式是适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的。然而,面对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内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寿光蔬菜物流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来的简单的蔬菜物流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当前寿光的蔬菜物流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流通渠道单一。寿光蔬菜主要通过:农户-蔬菜批发市场、农户-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农户-贩销户-销地批发商-零售终端,或经过更多中间环节的的渠道进行流通。这样的流通渠道基本上是简单的商品运输,而没有牵涉到商品的检验、包装、仓储、配送等环节。2、冷藏技术应用较少。蔬菜在采摘后,呼吸作用成为蔬菜的主导生理过程,此外,蒸腾、发汗现象也将存在。为降低水果蔬菜采后的营养物质消耗,维持其品质,在采摘之后需要采取低温、气调等冷链运输和贮藏措施以抑制水果蔬菜的呼吸作用和蒸腾、发汗现象,降低蒸腾量。美国已建立了蔬菜生产销售冷链系统,而我国目前冷藏技术应用很少。3、物流成本偏高。我国鲜活产品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60%以上。据调查,寿光蔬菜在运到北京市场时价格翻了2-3倍,而国外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蔬菜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一是行政壁垒;虽然早在1995年,寿光市先后开通了寿光至北京、上海、南京、新疆、哈尔滨、海南等地的多条“绿色通道”。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蔬菜运输车辆经常会遭到各有关部门的扣压和罚款,特别是2003年国家治理、整顿车辆超限以来,对超限的蔬菜运输车辆查处更为严重,造成蔬菜运输价格攀升,直接影响到市场蔬菜的价格。二是技术瓶颈;首先就是保鲜技术落后,蔬菜物流采用常温物流和自然物流为主。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特别是美国,采用全程冷链管理,损失率只有1%-2%。三是管理落后;寿光蔬菜的销售商与各种蔬菜供应商发生业务联系,存在的典型的多对多关系,蔬菜的物流以自营为主,存在车辆迂回往复现象,企业和蔬菜销售者对蔬菜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环节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和控制。此外,蔬菜从采摘、包装、装卸到运输、流通加工等环节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技术问题,既增加了蔬菜的物流成本,又降低了蔬菜的品质。4、投资结构不合理。在美国,生产环节的投入只有30%,而其余的70%的投入用于产后的检验、采摘、包装、仓储、运输、分配、加工等。而在我国,投入到生产环节的费用就达到50%以上,而对蔬菜产后环节的管理很少。目前,寿光市还没有较大规模的蔬菜配送中心,蔬菜的仓储、包装、运输、分配还处于自发状态。5、物流管理还处于原始阶段。由于物流行业是近年才新发展起来的行业,普遍存在着对物流业的认识不足。即使有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蔬菜物流的作用,也是把蔬菜物流停留在蔬菜“运输+仓储”的阶段,物流管理也只限于优化运输途径、减少运输成本。而缺少对蔬菜的在库成本、分配和信息等方面的管理,很难做到同时在生产、采购、运输、仓储上同时达到规模经济,也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目前,寿光市还没有标准的蔬菜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一些小型的物流公司,且以蔬菜自发运输为主,公司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物流管理的内容也只限于运输工具及运输方式的选择、储存定额及出入库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三、建立配置中心解决当前蔬菜物流问题伴随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越来越强,简化事务、方便消费的需求增加,使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成为蔬菜消费的社会化需要。同时,由于生活消费质量的提高,蔬菜消费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也成为一种时尚。这种蔬菜消费的社会化大趋势也为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蔬菜物流产业是贯穿于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产业,做好相关环节的衔接和控制工作,可以降低蔬菜的物流成本,促进蔬菜物流业的发展。建立蔬菜配送中心,解决我国当前蔬菜物流问题。目前,蔬菜产业解决了我国农村很大一部分的劳动就业问题,寿光市很多农户因为种植蔬菜走向了致富的道路,按照美国蔬菜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在我国实现蔬菜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和科学化暂时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而实现采后处理规划化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解决,物流运输冷链化的实现也要受到制冷技术及制冷成本的制约。那么产销一体化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当务之急,是建立蔬菜配送中心,降低蔬菜物流成本,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蔬菜配送制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化流通体制,也是一种最为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物流方式。建立蔬菜配送中心可以实现:集中统一采购(包括进出口);集中商品储存;统一组织配送;统一信息反馈;这是我国规模发展蔬菜物流业的有效途径。四、展望随着我国全面加入WTO,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在农业经济国际化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环境下,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加快改革和发展,才能应对全新的国际环境,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自然条件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在国际大市场中,按照“比较利益原则”,争取适销对路的蔬菜种类和品种出口是完全可能的。优化我国蔬菜物流业的发展模式,减少蔬菜的物流成本,必将为我国蔬菜产业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提高蔬菜业的核心竞争力。【参[1][2]考文献】[1]郭幼君:北京城市蔬菜运输指数的研究(J),气象第27卷第1期。[2]王成亮、顾宝炎:大型超市中蔬菜业务的物流和营销策略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3]崔彬:对优化水果蔬菜物流模式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6年第2期。[4]山东调查:寿光蔬菜外运外销近期为何受阻,中国食品产业网。[5]刘东英: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研究(J),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城市密集物流模式研究
[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的发展在国家战略的推进下正逐步成形,亟待区域物流系统的支撑作为其发展引擎;通过分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物流系统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战略选择等,设计出符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际的城市集群物流系统结构模式。
[关键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战略选择;物流系统模式
城市集群是特定地域范围内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将是不断增强集聚能力和扩散效应的过程和不断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欲努力构建承接产业转移、服务“三南”、面向东盟的城市集群经济形态和运行模式,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物流系统作为支撑、作为保障。
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区域物流系统建设现状分析
基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在广西乃至西南地区的龙头作用,构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经济圈已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战略推进的重中之重。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整合可以看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物流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集群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城市集群物流系统规划建设一直落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
(1)物流管理体制多元,缺乏有效的区域物流协同机制
物流企业金融模式研究
摘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中,新时期市场经济持续增长,各个行业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小物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成为制约中小物流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而供应链金融模式作为一种创新型的融资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强调企业和银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持续发展,构建良性互动关系的金融模式,对于中小物流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意义较为深远。文章就中小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分析,客观阐述物流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对策予以实践,以期推动中小物流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市场竞争力;有效途径
在市场经济增长环境下,中小物流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挑战,传统的金融模式局限性较大,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迫切地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一种新式的融资模式,将其应用到企业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弱势的环境提供贷款融资服务,进而整合资本,促使供应链可以更加顺畅、高效地运行。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企业、银行之间互利共存的衍生品,对于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意义较为深远,具有较为突出的价值和潜力。在供应链融资中,对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实现对金融要素的整合,可以大大提升结算效率,提升客户群体的信赖度和忠诚度,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由此,加强供应链金融模式在中小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其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优势,为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数量多,规范性不强。纵观当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市场上的企业数量较多,但是整体规范性缺失。由于物流企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只需要拥有几辆车和几个司机,就可以成立一家物流企业。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我国的物流行业空前繁荣,物流企业数量不断增长,逐渐成为一个物流大国,但并非是物流强国。究其根本,在于绝大多数的中小物流企业停留在初级的配送领域,整体规模较小,配套社会不完善,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加之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导致企业运营不够规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二)服务手段单一,附加值偏低。中小物流企业的业务收入主要依靠运输、配送和仓储等业务实现,这些业务较为落后,难以满足新时期中小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步伐。故此,需要中小物流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市场,提供更多增值物流服务来拓宽业务量和业务范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是新时期物流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恰巧为中小物流企业增值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需要物流企业能够对现有的供应链金融优化和完善,积极参与其中,准确把握自身定位,从而发挥企业的优势,提升增值服务质量,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推动物流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三)运营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不足。中小物流企业想要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降低运营成本是一项主要措施。尽管当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前景较为可观,但是中小物流企业运营成本却始终居高不下,导致利润率较低。尤其是一些单纯靠运输业务为主的物流企业,难以维持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业务量较大,为了创造效益,不惜一切代价的压低货运价格,或是超载运输,在一定程度上为运输埋下风险和隐患。究其根本,在于新时期燃料、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升,贷款利率上调,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偏低,导致企业的运行受到严重阻碍。由于物流成本的增加,所以物流市场价格随之升高,物流成本上升。也正是这样的问题,导致中小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地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发展情况
物流企业配送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云计算技术在我国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为现代企业发展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对物流企业发展建设而言,使其物流配送业务的开展更为规范,同时为物流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基础,是现代物流配送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将根据云计算特点对其在物流企业配送管理模式优化方面的合理化运用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出有效的云计算技术应用管理方案,以此为物流企业云计算技术的科学有效运用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关键词】云计算;物流企业;配送模式
现代物流企业体系化建设依托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商品销售管理模式发展。而电子商务企业基础性平台的构建,则主要基于云计算数据管理系统,因此,将云计算技术有效的应用于物流企业的配送管理,并优化其配送管理模式,对现代物流企业发展建设意义重大,是物流现代化发展体系建设的重要数据参考内容,为物流企业多元化及一体化经济体系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信息资源帮助。
1云计算的基本构成
1.1软件服务系统。由于各物流企业配送管理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云计算的软件服务系统应用也采用个性化定制设计,根据各企业的物流配送管理需求,对软件的应用内容及主体功能进行优化。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及完整性是现阶段确保物流配送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确保配送客户的信息安全极为重要,也是物流软件服务系统在云计算技术应用方面的主要组成部分。云计算系统的软件服务应用基于云端网络系统设计与Saas服务器进行链接,通过与服务器端的链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存储,并及时的进行云数据信息对比,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云计算软件服务系统有多套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各大主要的信息网络安全企业通过设置多元化网络协议实现对数据信息网络的安全控制,以此降低物流企业的服务软件系统应用成本,提高云计算技术在物流配送方面的应用效益。1.2平台服务系统。平台服务系统主要用于物流管理操作,提供网络信息的储存,实现对物流信息的有效管理与控制。相较于软件服务系统,平台服务系统设计更为复杂,相关的基础软件构成种类繁多,但主要内容仍以PaaS服务器作为核心基础,通过数据云端的分析实现对数据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数据信息的有效控制,逐步提高数据信息管理效率。平台服务系统应用功能性较为完善,能够根据物流管理企业要求对平台服务内容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服务效率,确保相关的平台服务内容符合物流管理的基本需要。平台服务系统由SDK及IDE集成开发,通过虚拟网络工具的应用实现对软件系统的合理化应用,以此确保各平台间不会出现数据管理服务冲突。1.3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应用主要将以上两种服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通过虚拟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对云平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能够对数据信息的应用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各平台的数据信息分析管理符合基础性建设要求,从根本上解决平台软件资源应用的统一性管理问题。硬件资源管理调配是基础设施服务系统应用的核心内容,有效避免资源独享对于云数据应用准确性的影响,提高物流企业云数据信息应用整合的安全性,从运营成本及管理成本方面对云数据管理进行控制,以此降低运行成本的控制,提高云计算分析管理效率。
2云计算环境下物流企业的配送现状
物流与商业模式浅析
摘要:本文以某医药集团特定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其传统业务模式与新兴电子商务模式的实例,对企业进行了商业模式及其相关要素的分析,得出该医药集团能做到国内医药流通行业龙首企业的原因,以及其B2B、B2C、O2O模式成功的要点,对相关行业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商业模式;医药物流企业;要素分析;电子商务
一、绪论
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商业模式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逻辑,主导着企业发展的方向与企业服务、产品和信息流的系统,是是企业兴衰存亡的重要布局。近年来,关于国内医药市场诸如药价混乱、药品混杂、药品来源渠道混乱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致使国际医药市场逐步威胁到国内医药市场的地位。本文主要针对A医药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展望。
二、文献综述
王雅璨、汝宜红等(2007)[1]分别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和技术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第三方医药流通行业所处的环境现状,又将其类型分为四种,分别对其运作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李红兵、段升森、张玉明(2014)[2]提出了商业模式的现有理论模型存在“基因缺陷”的观点,并且针对医药物流企业建立了“企业基因”变量池并进行了能力要素分析与战略研究。杨维平(2007)[3]总结了医药行业的商业模式维度,并根据这两种维度针对国际前沿医药企业将其商业模式分为RBP(研究型模式)和DBP(发展型模式)两种主要类型,并详细分析了未来将会遇到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对相关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给予了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