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8:45: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流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流技术

现代化物流技术分析论文

“连锁超市业呼唤现代物流”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有目的地深入学习发达国家以及先进企业集团的配送系统和配送中心现代化建设,已成为不少连锁超市公司的重要课题。

当今的流通领域已将物流的高科技(自动分拣机、自动化立体仓库、信息处理及通讯自动化等)广泛应用于配送中心。根据我国连锁超市目前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应该加强学习和采用物流现代化技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自动分拣系统

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包括“入库-保管-捡货-分拣-暂存-出库”等作业,其中分拣作业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尤其是面对零售业多品种、少批量的订货,配送中心的劳动量大大增加,若无新技术的支撑将会导致作业效率下降。与此同时,对物流服务和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致使一些大型连锁商业公司把拣货和分拣视为两大难题。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特别是感测技术(激光扫描)、条码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等的导入使用,自动分拣机已被广泛用于配送中心。我国的邮政等系统也已多年使用自动分拣设备。由于我国商品包装箱(指运输包装)上基本没有印刷条码,故商业系统至今尚没有认真研究过运用自动分拣机。

应该看到,自动分拣机的分拣效率极高,通常每小时可分拣商品6000-12000箱;在日本和欧洲自动分拣机的使用很普遍。特别是在日本的连锁商业(如西友、日生协、高岛屋等)和宅急便中(大和、西浓、佐川等)自动分拣机的应用更是普遍。可以肯定,随着物流大环境的逐步改善,自动分拣系统在我国流通领域大有用武之地。自动分拣机种类很多,而其主要组成部分相似。基本上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输入装置:被拣商品由输送机送入分拣系统。

查看全文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

摘要:随着物流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各类电商网络平台逐渐崛起,商贸流通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其中,得力于物流技术的革新进步,电商网络平台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企业对于商贸流通运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如何精准把控物流技术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发挥物流技术行业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谋求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物流技术,在概述物流技术主要内容和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物流技术革新对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具体影响,旨在为广大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并最终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物流技术;技术革新;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产业创新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流技术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在此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开始探究物流技术革新视角下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规律,并通过研究其对于商贸流通行业的影响来构建更加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但是,现阶段我国物流运输行业仍存在较多问题,物流技术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革新。因此,需要在物流技术大幅缓解物流滞后及配送错误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物流技术,在构建以信息化物流体系为核心商贸流通产业模式的基础上,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物流技术的基本定义和发展现状

(一)物流技术的基本定义。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物流技术,且得力于我国传统商贸流通行业的研究重视,物流技术逐渐在我国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受到了整个行业的重视和关注。我国著名学者徐天亮曾说过,“物流由商品经济发展所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不仅是对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总结,同时也是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革新过程中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此外,基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物流技术逐渐显示出更加多元化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其越来越快的革新速度,成为商贸流通行业谋求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如何以物流技术为依托构建信息化物流体系,是现阶段商贸企业尤其是电商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二)物流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1.传统物流。在物流技术早期发展阶段,将储存和运输功能进行独立是物流技术的主要特征。而这种早在计划经济时代便已经流行的物流技术虽然能够在行政指令的依托下满足指定区域的物流运输需求,但由于需调动国家的物流资源以保证物流工作的协调开展,所以整体效率相对较低,很不利于物流行业的全面展开。此外,虽然我国物资供应部门在1963年便已经针对物流行业构建了统一化的管理服务标准,但运输物流服务为一次性收费,需建立在全国统筹协调基础上保障物品的精准运输,对于人力物力的浪费相对较多,同样有违物流产业的便捷化发展需求。2.系统化物流。在传统物流概念基础上,系统化物流的概念应运而生。其中,系统化物流出现于物流技术初步进入我国的时期,指的是一种集包装、装卸、加工、储存、运输为一体的物流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物流运输逐渐呈现出系统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特征,且其服务价值愈发突显,使得传统商贸流通行业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变革趋势。例如,1981年,我国提出了“仓库一次性作业”理论,其不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就物流成本进行节约,同时也对集装箱单元技术、散装水泥、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帮助。3.信息化物流。从1993年上海华联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统一进货和商品配送后,我国物流技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基于信息化的物流技术体系所具有的高质量服务能力,能够在帮助传统商贸企业建立良好市场形象的基础上大幅拓宽其市场空间,并最终满足其提升自身市场效益的目的。此外,得益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京东、淘宝为主的各大电商企业均已经拥有了相对独立的物流系统,而其通过构建集物流、商贸、互联网为一体的物流商贸模式,已经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二、物流技术的革新必要性及其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现状

查看全文

物流技术革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物流技术的日益发展,我国各类电商网络平台逐渐崛起,商贸流通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其中,得力于物流技术的革新进步,电商网络平台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因此,企业对于商贸流通运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如何精准把控物流技术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发挥物流技术行业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推动商贸流通产业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谋求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基于物流技术,在概述物流技术主要内容和应用价值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物流技术革新对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具体影响,旨在为广大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并最终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物流技术;技术革新;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产业创新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物流技术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在此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开始探究物流技术革新视角下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规律,并通过研究其对于商贸流通行业的影响来构建更加现代化的商贸流通产业体系。但是,现阶段我国物流运输行业仍存在较多问题,物流技术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革新。因此,需要在物流技术大幅缓解物流滞后及配送错误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物流技术,在构建以信息化物流体系为核心商贸流通产业模式的基础上,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物流技术的基本定义和发展现状

(一)物流技术的基本定义。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物流技术,且得力于我国传统商贸流通行业的研究重视,物流技术逐渐在我国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受到了整个行业的重视和关注。我国著名学者徐天亮曾说过,“物流由商品经济发展所产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不仅是对近年来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总结,同时也是在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革新过程中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此外,基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物流技术逐渐显示出更加多元化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其越来越快的革新速度,成为商贸流通行业谋求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如何以物流技术为依托构建信息化物流体系,是现阶段商贸企业尤其是电商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二)物流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1.传统物流。在物流技术早期发展阶段,将储存和运输功能进行独立是物流技术的主要特征。而这种早在计划经济时代便已经流行的物流技术虽然能够在行政指令的依托下满足指定区域的物流运输需求,但由于需调动国家的物流资源以保证物流工作的协调开展,所以整体效率相对较低,很不利于物流行业的全面展开。此外,虽然我国物资供应部门在1963年便已经针对物流行业构建了统一化的管理服务标准,但运输物流服务为一次性收费,需建立在全国统筹协调基础上保障物品的精准运输,对于人力物力的浪费相对较多,同样有违物流产业的便捷化发展需求。2.系统化物流。在传统物流概念基础上,系统化物流的概念应运而生。其中,系统化物流出现于物流技术初步进入我国的时期,指的是一种集包装、装卸、加工、储存、运输为一体的物流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物流运输逐渐呈现出系统化和多样化的发展特征,且其服务价值愈发突显,使得传统商贸流通行业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变革趋势。例如,1981年,我国提出了“仓库一次性作业”理论,其不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就物流成本进行节约,同时也对集装箱单元技术、散装水泥、自动化立体仓库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帮助。3.信息化物流。从1993年上海华联开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统一进货和商品配送后,我国物流技术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基于信息化的物流技术体系所具有的高质量服务能力,能够在帮助传统商贸企业建立良好市场形象的基础上大幅拓宽其市场空间,并最终满足其提升自身市场效益的目的。此外,得益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京东、淘宝为主的各大电商企业均已经拥有了相对独立的物流系统,而其通过构建集物流、商贸、互联网为一体的物流商贸模式,已经使我国物流产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二、物流技术的革新必要性及其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现状

查看全文

浅谈物流技术在行业的运用

烟草物流中心现代物流技术概述

RFID射频识别技术通过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由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具有可识别度高、效率快、操作快捷等优点。烟草仓储与库存过程主要包括出入库管理、仓储管理等环节。应国家相关部门要求,烟草行业需实行“打码到条、打码到户”及“工业企业出库扫码、商业企业入库扫码、商业企业出库扫码”的二打三扫工序,RFID技术即很好的实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对送货计划进行全面优化,依托信息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行自动分配送货线路,以提高车辆满载率为标准,对运输工具及线路选择,送货日程及出车频次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使车辆配送需求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减轻,以达到提高单车使用效率、降低配送成本的目的。入库环节中,烟草入库后,对整批到货和零散件烟分别实行按垛扫描和单独扫描,实现烟码垛和件烟信息的一一对应,保证其实际信息与电子标签信息相一致。若需进行件烟调整,则要对电子标签信息进行实时更新。仓储管理流程中,技术的应用主要以仓储的形式和规模,库内外物流衔接为依据,通过使用平面利用率、空间利用以及存取效率都较高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存储模式,通过引入半自动化或自动化的仓储管理系统(WMS),从而以图形技术实现“可视化”管理,提高库房的吞吐能力。仓储管理系统应该满足对离散数字仓储作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因而其必须实现与电子标签、自动化物流设备系统相连接的基本要求。对于出库环节,根据国家局的相关要求,应实现基本的出库扫码操作。通过读写器,准确标记出库时间和发送地等信息并写入标签,为烟草出库后相关后续环节中对于补货、分拣等过程提供更好的支持。分拣作业是物流中心操作流程中的核心环节,烟草物流中心在该环节中需要对仓储烟草货品实行分类与集中,以做好配装送货的前期工作。该过程主要包括:补货、分拣、打码、装箱等环节。其实现方式有人工拣选、卧式通道或半自动拣选以及全自动拣选三种。人工分拣是指用人力或简单的器具将件烟分类地派送至指定地点。该种分拣方法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力及器具的利用效率较低,除异型包装条烟外,很少使用这种分拣方法。集RFID技术与自动补货技术于一体的卧式通道或半自动拣选、全自动拣选方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人力及物力的潜在价值,只需在自动分拣线上安排少量人员来控制分拣系统的运行及其维护与管理即可。卧式通道分拣系统由多台通道推送分拣机和链板输送机等组成,半自动拣选系统则主要由塔型分拣机构成。这两种方式都表现出自动化程度高,系统灵活性能高,单位时间分拣数量较大等优点;卧式通道分拣系统的缺点在于适用于外形尺寸规范的条烟货品且同一时间只能分拣同一品牌的件烟,半自动拣选系统更多的适合于订单多、批量小的卷烟拣选。全自动分拣系统融入了各分拣系统的优点,其分拣效率可以达到其它设备的数倍之多,适用于分拣效率要求高、分拣数量巨大的企业。鉴于我区现今物流发展趋势卧式通道分拣系统及塔型分拣机组合的稳定性更能充分的提高分拣工作的整体效率。对于补货环节,对于异型烟或销量较小的品牌宜采用人工补货配置系统。而对于数量较大的补货行为可使用通道机或塔机实现自动补货,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环节所涉及传递线路中应安排少量工作人员进行实时调配。打码环节是指通过运用激光防伪技术,由配备人员在分拣工序结束时完成的防伪码标准工序,以实现件烟的独有身份标记。其后,由自动装箱线利用通道分拣机、塔式分拣机组成的自动分拣系统按订单先后顺序完成自动装箱这一工序。3G技术是指由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即GIS、可以实现地图查询、线路优化、自动导航的全球定位系统即GPS以及提供移动数据传输的通用分组无线业务系统即GPRS组成的组合性职能系统。基于3G技术的卷烟物流车辆调度系统是以GIS系统为信息平台,结合GPS车辆定位导航,通过GPRS数据传输手段,而形成的便于动态宏观调控系统。物流配送主要包括配货、配装、运输及送达服务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配货及配装环节中,通过利用实时数据更新的客户信息平台系统,将不同用户所需的货物根据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进行统筹配装,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车辆运载能力的损失。运输环节中,要充分利用车辆调度智能系统,不断优化车辆及运输路径的优化。路径的最优化要以已形成的规范配送网点为基础,在对于道路的等级、时段路况、运输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考虑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车辆配备的优化,要根据以定路线,以缩短到达时间和减少车辆损耗为目标,并合理配置护送人员的工作量来实现优化。整个过程都要以上文所提及的GIS系统输出的优化线路为依据,通过GPS车载电子地图结合实际情况来加以实现。另外,整个过程都需要通过GPRS数据的无线传输使公司实现对于车辆的实时监控。送达服务这一环节中,要尽量通过GPS和GPRS系统以及客户信息操作平台实现公司与用户的实时接触,也可以运用相关技术对配送网络的实现进行三维建模仿真,掌握实时信息,以更好的了解客户对于配送服务的整体满意程度。

烟草行业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前景

现代物流技术与烟草系统的融合,是全面实现“仓储数字化,库存合理化,分拣电子化,线路最优化,配载经济化”的直接体现。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企业势必要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工商一体化的运作,从卷烟的购进、储存、销售到配送等各个流程进行重新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将大大提高,企业发展也将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裂变。以RFID和GPS等为技术依托的电子标签的应用、自动分拣、职能仓储管理、客户信息管理平台的系统的全面应用足以为烟草行业的物流系统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发展必将更加顺畅。物流技术在烟草物流优化中的应用将大幅度提升烟草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烟草企业的管理系统与网络建设更好的实现网络化与智能化,仓储、分拣、配送等各主要环节都便于实现数字化与自动化,整体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企业的业务水平实现了全面的提高。物流技术在烟草物流优化中的应用将实现企业运作成本的降低。通过各项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物流配送路线的优化,人力及物力成本将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工作周期将得到大幅的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势必能够实现有效的降低,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总而言之,站在长远和战略的观点思考物流在烟草行业所起的作用,要将物流从日常管理系统水平升华到经营结构层面。而现代物流的先进技术在烟草行业的全面应用对于企业成本代化、效率提高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其一定能够实现在该行业的广泛应用。现代物流发展必须依靠物流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管理,通过网络管理为基础的物流平台,整合资源,规范业务流程,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畅通。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传统物流化蛹成蝶的一个必经过程,对于推进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有着实质的重要意义。

本文作者:薛飞孙志佳工作单位:巴彦淖尔市烟草专卖局

查看全文

物流现代化发展路径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的路径,以促进我国物流现代化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路径

现代化发展是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经济的需求下,我国物流行业对基础设施、物流技术以及物流管理的要求较高。然而现阶段,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物物流管理工作效率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积极探索物流现代化发展的路径。研究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路径不仅能够优化物流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行业发展中的不足,而且对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有着直接意义。

一、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基础设施问题。现阶段,我国物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物流现代化的需求。具体来讲,我国缺乏对物流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很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不了解物流行业的市场需求,盲目建设了大型的物流基础设施,导致资金和资源浪费。并且,有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十分滞后,缺乏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物流存储设施和运输设施十分落后,缺乏信息化功能,不利于物流现当代化的发展。另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物流设施装备水平较低,物流设施装备缺乏自动化功能,运输效率较低,作业效率不高,严重影响物流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最后,我国物流设施和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统一的物流设施装备标准,物流设施标准与物流包装标准之间缺乏衔接性,严重影响了物流的现代化发展。(二)物流技术问题。物流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物流的现代化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物流技术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难以满足物流现代化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具体来讲,我国物流系统技术水平较低,系统装备十分落后,仓库设施比较落后,缺乏具有保险、冷藏、气调功能的仓库,不利于货物的保存。并且,我国物流技术的使用范围十分有限,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缺乏物流共同信息平台。大多数物流企业在物流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较少,没有积极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导致物流信息流通不足,严重影响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另外,我国现有的物流系统难以满足现代化物流的需求。我国的物流软件大多从国外引进,物流软件的适用性和专业性较差,不符合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特点。同时,我国自己研发的物流软件专业性较差,物流信息系统缺乏兼容性,无法实现与客户的数据信息交换,难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三)物流管理问题。现阶段,我国物流管理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物流管理效率不敢。具体来讲,我国的物流管理部门之前缺乏合作与协调,物流管理比较分散,没有形成物流管理合理。例如,我国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运输部门分别归铁道部门、交通部门和航空部门管理,各部门都有自己的物流资源、物流设施和物流体系,缺乏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及信息共享。并且,我国物流管理法律政策还不够完善,物流产权转让制度、融资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利于物流的现代化发展。

二、我国物流现代化发展的路径

查看全文

物流理论研究最新动态

一、文献综述

对我国物流学术论文的文献研究,基于主题归类的研究和讨论并不太多。庄玉良、贺超、张岩将物流研究文献的主题分为15类,分别是信息化、行业、企业、宏观、地方、第三方、储运、供应链、标准化、模型、电子商务、人才教育、国外物流、绩效成本和其他类。[1]冉霞、张予川、陈思云提出了两种分类方式:一种是将物流研究主题分为宏观、行业、区域、地方、企业五大类;另一种是根据近年来我国物流研究出现的新领域,将研究主题分为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物流规划、绩效成本、物流园区七类。[2]李桂影、金鹏、冯耕中将物流研究主题分为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第三方物流、物流设施、服务、配送等15类。[3]林森、陈宇洪、陈虹、邱荣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以下简称《物流术语》)制定了主题词汇表,形成了物流技术、供应链、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设备、第三方物流、物流成本、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等26个物流研究主题。[4]而在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征文过程中,要求每篇参评论文由作者按照物流经济类、物流管理类、物流技术与工程类、供应链管理类、采购与供应管理类自行选择类别投稿。上述分类均较为翔实具体,能较好地反映我国物流研究的情况。但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和物流研究的不断深入,上述分类并不能全部反映最新的物流研究情况。为此,本文根据《物流术语》,参考上述分类,结合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获奖论文,将我国最新的物流研究主题分为物流技术、供应链、区域物流、物流管理、物流企业、物流网络、物流信息化、宏观物流、物流金融、第三方物流、港口物流等22类。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选择2011年第10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获奖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其原因是:(1)中国物流学术年会是中国物流学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年度学术会议,是中国物流领域产学研结合、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平台。(2)年会回顾总结年度物流研究的新进展,展示新成果,研究新趋势,建立物流研究机构经常性联系与协作攻关机制,确定下一年物流研究的基本思路和重点。而年会获奖论文正是我国物流研究最新进展、最新成果的体现。(3)获奖论文的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从事物流研究的学者、院校及机构。本文的研究样本是2011年第十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获奖的322篇论文。其中,一等奖论文15篇,二等奖论文27篇,三等奖论文91篇,优秀奖论文189篇。笔者通过对322篇论文的主题、作者所属机构及地域分布进行计量分析,探讨我国物流研究的最新主题和学者情况。

三、研究结果

1.物流研究主题的分析及结果

查看全文

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研究

认为农产品物流发展实质上就是农产品物流制度的完善过程,其必然受宏观制度环境的影响。路征等(2015)则通过调研我国五市生鲜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从微观数据中发现,基础设施、地理区位、物流主体等因素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王树祥(2009)等则将关注点转向农产品本身,其根据不同农产品生产特征探究季节性产出、地域差异、生产组织方式等对农产品物流的影响。王俣含(2018)从动态视角探究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作用机制,他认为城镇化进程引致新的社会空间结构、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一体化物流技术,这三种因素分阶段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结合已有研究不难发现,虽然学者们探索出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但农产品物流发展受到多种条件的综合作用已经成为共识。

研究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本文使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中的模糊集分析(Fuzzy-setsAnalyse)探究农产品物流的影响因素。CharlesC.Ragin在1987年提出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他将布尔代数和集理论结合起来,发展出二分变量的QCA技术,这种分析方法适用于中小数量样本的跨案例分析。近年来,定性比较分析方法逐渐进入管理学领域,为宏微观管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QCA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采取整体的案例分析视角,其中每个案例被视为条件变量的组态,在进行定性比较分析时,各条件变量已经被视为互相影响的状态,这种设定更符合农产品物流影响因素的实际情况。此外,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结合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优点,既具备定性分析的深度,又具备定量分析的科学性和外部推广性。目前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有清晰集分析、模糊集分析和多值比较分析三类。(二)案例选择与变量度量。本文案例省份的选取遵循以下原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综合选取东、中、西部省份;考虑数据易获取性。根据以上原则,挑选广东、江苏、山东、黑龙江、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四川、广西、新疆共12个省份作为研究案例。结合已有研究,本文选择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主体数量、物流技术条件、品牌优势、人力资本作为条件变量。其中物流基础设施通过各省物流园区数量、运输路线长度、载货汽车拥有量等综合衡量,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物流主体数量数据来源于物流产业大数据平台;物流技术条件通过2018年各省公开物流产业专利数来衡量,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品牌优势通过2018年全国物流企业50强排名入选数衡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18中国年度物流企业50强排名;人力资本通过2017年底各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就业人员数衡量,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统计年鉴》。结果变量即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借鉴已有研究,以农产品生产和消费能力、物流信息化水平、运输能力作为一级指标,使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测算12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条件变量和结果变量均根据各省实际情况,按照“0,0.33,0.67,1”四级赋值,各变量赋值结果见表1。其中I代表物流基础设施,E代表物流主体数量,T代表物流技术条件,P代表品牌优势,R代表人力资本,AL代表高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LowAL代表高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反向变量。(三)条件变量必要性检测。模糊集分析的第一个步骤即对各条件变量进行必要性检测,其目的是检验各条件变量是否构成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若一致性结果(Consistency)大于0.9,则条件变量的必要性成立,覆盖度(Coverage)则是判断各条件变量解释力度的标志。使用fs/QCA3.0软件分别将AL和LowAL作为输出结果,得到各变量的一致性数值及覆盖度,见表2。表2显示,变量E对于AL的一致性结果高于0.9,表明高物流主体数量是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变量~E、~T、~P、~R对于LowAL的一致性结果均大于0.9,表明低物流主体数量、低物流技术条件、低品牌优势和低人力资本是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低物流主体数量(Coverage=0.936330)的负面影响最大。(四)真值表构建。构建真值表的目的在于确定不同因果条件组合下案例的归属情况。在表3中,大于0.5的条件变量被赋值为1,小于0.5的条件变量被赋值为0。以组合“1,1,1,0,1”为例,共有3个省份归属于该条件变量组合。(五)条件组合分析。条件组合分析是指对于不构成必要条件的单个条件变量,测量其不同组合方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在必要性分析步骤中,高物流主体数量对于高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必要性已经得到验证,因此不纳入条件组合分析。在表3的基础上,运用fs/QCA3.0软件的标准分析,将AL作为输出结果,可得到三种组合方案,包括复合方案(ComplexSolution)、吝啬方案(ParsimoniousSolution)、中间方案(IntermediateSolution),其中复合方案将所有条件变量纳入分析,而吝啬方案则是变量精简化的结果,因此一般将中间方案作为分析依据。本案例中,复合方案在剔除符合必要性条件的变量E之后,同中间方案具备一致性。表4中,中间方案中两种组合的一致性指标均大于0.9,组合T*R*I可以表述为:高物流技术条件、高人力资本和强物流基础设施条件能够产生较高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组合T*P*R可以表述为:高物流技术条件、高品牌优势、高人力资本能够产生较高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由于第一种组合的覆盖度(Coverage)更高,因此组合T*R*I的解释力大于组合T*P*R。根据分析结果,归纳如下结论:高物流主体数量是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发展的重要助推因素;在物流主体数量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拥有高技术条件、高人力资本和较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地区和拥有高物流技术条件、高人力资本、高品牌优势的地区均能够获得较高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其中,组合T*R*I可以归纳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山东模式”,组合T*P*R可以归纳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江苏模式”。组合T*R*I的解释力大于T*P*R的原因在于,案例中更多省份依托劳动力规模发展农产品物流行业,而非品牌优势或技术创新;低物流主体数量、低物流技术条件、低品牌优势和低人力资本都是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低物流主体数量是首要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第一,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较弱的区域应首先推进物流企业扶持政策,壮大物流主体规模。物流主体数量和规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物流行业的生命力和物流市场的活跃程度。对于如新疆、黑龙江、广西等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弱的地区,应将扶持本地物流企业、吸引外地物流企业入驻、壮大物流主体规模作为优先举措;对于国家认定的5A、4A、3A物流企业和省级重点物流企业给予相应扶持和奖励;稳步推进物流园区规划工作,完善农产品物流金融服务;在为本地初创物流主体提供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鼓励全国大型和知名物流企业在当地建立物流中心,为本地农产品物流发展注入竞争活力。第二,具备高物流主体数量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山东模式”或“江苏模式”。“山东模式”和“江苏模式”是具备高物流主体数量的区域可以选择的两种农产品物流发展模式。其中“山东模式”是指借助较强基础设施水平和庞大的人力资本,实现农产品物流规模化发展的模式,以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为代表,这些省份具备庞大的消费需求和就业潜力优势;“江苏模式”则是指借助物流主体的品牌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助推农产品物流集约化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以较强的教育水平和行业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主体为基础,以江苏省为代表,其优势为雄厚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技术研发环境。对于物流主体数量相对较高的省份而言,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发展目标,选择适合自身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方式。第三,创新物流运输设施设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较低的物流技术水平阻碍区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代化物流技术对于农产品物流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农产品物流作业效率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物流技术水平较低的区域,需发展物流信息化技术、物流跟踪与控制技术、自动化设备等一系列现代物流技术。政府部门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物流主体和科研机构参与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活动。第四,强化物流从业资格认证,加强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对于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而言,以人才带发展、以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具备较强的综合性和操作性特征,从业人员素养也需要与时俱进。具体举措如引进国际先进物流人才培养系统,根据农产品物流发展实际水平进行调整;推进企业与高校全方位交流合作,实现在校大学生实习、毕业与就业的直接对接;完善农产品物流从业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开展相关从业人员再培训工作;出台大学生落户优惠政策,吸引外地物流专业人才就业。

作者:秦立公 朱可可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查看全文

农产品贸易发展综述

冷链是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其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1]。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保持食品质量完好与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2]。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都应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消耗。我国的冷链物流市场需求的年增长率大约在10%[3]。随着两岸农业合作不断深入,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两岸的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将日益扩大。构建两岸冷链物流体系,打造高效、安全、配送低成本的农产品供应链,必将提高两岸农产品物流的质量,提升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水平,促进两岸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参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1两岸冷链物流的现状

1.1大陆冷链物流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陆冷链物流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我国大陆食品行业迅猛增长,冷链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的出台、法律法规的推动和市场舆论的监督,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运作逐步走向规范;专业化的冷库建设受到重视,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冷库发展较快;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开始发展,利用GPS定位系统实现无缝对接,能迅速准确地记录和回传冷藏车厢体内的多点温度,实现冷藏运输温度监控,利用RFID进行全程物流的冷链监控,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也开始发展。2009年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和2010年《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公布,标志着我国大陆冷链物流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大陆的冷链发展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不多,绝大多数是从传统的冷藏运输商演变而来,并非真正的冷链物流企业。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大陆商用冷(藏)库面积700多万m2,冷冻(藏)能力500万吨;保温车约有4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在全国总运行铁路车辆3318万辆中,冷藏车只有6970辆,占2%,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目前,我国大陆每年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5%~30%,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4]。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陆完整独立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设备设施不足,冷链物流技术相对落后,损耗大、冷链物流成本高。

1.2台湾冷链物流的现状

台湾的现代冷链物流发展较大陆地区早,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郭儒家认为,台湾冷链物流产业的兴起主要原因有:连锁销售体系的带动、食品流通形态的变革、专业分工低风险的需要、低温食品的普及成熟、都市化及人口集中、政府的积极推广等。在完成了早期基础设施建设后,台湾冷链物流行业致力于冷链物流的延伸服务及经营模式的深化。目前台湾有超过2000亿元(新台币)的冷冻冷藏食品销售市场,其中已经有较大的十余座第三方低温物流中心,有500余辆低温配送车队,每年有超过60亿元(新台币)冷冻食品配送商机[5]。台湾冷链物流经营者总体可以归为四种类型:由制造商成立的物流中心、由货运业转型而成的物流中心、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及由传统进口、批发商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相较于大陆冷链物流,台湾冷链物流具有如下优势:

查看全文

绿色物流漫谈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环境意识增强,人类社会逐步进入绿色时代。绿色物流也是近年来才被提出的新课题,本文就是对绿色物流概念和实施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物流;环境;环境法规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活动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有利于下一代环境的维护以及资源的持续利用。因此,可持续型发展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系统,于是社会就呼唤一种能够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物流体系——“绿色物流”。

一、绿色物流的概念

绿色物流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定义。但是在国际上,绿色物流已作为继绿色制造、绿色消费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绿色热点,受到广泛的关注。由A.M.布鲁尔、K.J.巴顿和D.A.亨舍尔合著的《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手册》一书中,认为由“绿色(Green)”和“物流(Logistics)”组合在一起的“绿色物流(greenlogistics)”一词,代表着与环境相协调的高效运输配送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规定,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Logistics)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查看全文

谈论发展绿色物流出路

一.绿色物流的定义

绿色物流主要是指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降低物流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危害,提倡高效节能,绿色环保,同时,将社会,经济,环境等问题相结合考虑的一种物流活动。绿色物流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未来物流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二.影响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基本的角色,因此也是造成环境危害最大的部分。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往往由于物流网点布局的不合理性,导致运输车辆经常需要走过多的路程来完成送货,因此运载车辆所排放的油料尾气和噪音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而绿色物流就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它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同时选择合适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避免了重复运输,并通过使用清洁燃料和改进内燃机技术,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途中的尾气泄漏,将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包装的不合理也可能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一些企业往往根据消费者的心理以及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将物品外表包装的很好,增加他们的销售量,但是这种包装往往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污染着城市的环境。有研究表明,包装的废弃物是城市垃圾污染的主要来源。而绿色包装是指采用降低废弃物排放、节约资源的方式对物资进行包装,同时对废弃物进行统一处理,进行循环利用。

(三)仓储也是物流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仓储工作人员必须要不定时的检查货物,避免一些货物包装的不足引起化学反应,造成周边环境的危害,特别是仓储一些具有易燃易爆的货物,一旦造成爆炸,将是对环境的一种极大的污染。绿色仓储是对仓储进行科学集约的设计,增加仓储空间。在物流仓储环节,仓储布局既不可以太紧密,也不能够太松散,而要选取比较适中的仓储布局。同时,仓库的设计和建设也要充分评估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