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政策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7:48:1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流产业政策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流产业政策

物流产业政策管理探讨

内容摘要: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分布政策。产业政策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国际经验表明,产业政策同样适用于现代物流业。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尚处于形成初期,目前主要包括产业定位等方面内容,还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等方面问题,应通过改进决策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物流产业政策问题完善

产业政策为一种重要公共产品,是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产业政策可以加速对市场失灵的校正,但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现实风险,如何低成本、高效益地推进物流政策领域的制度创新,对于正处在产业上升期的我国物流产业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相关职能部门利益和业界利益的敏感问题。

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分布政策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产业组织政策主要包括反垄断政策和公共管制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支柱产业政策、衰退行业援助政策、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产业分布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空间分布政策、产业区际经济协调政策。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对于产业政策的作用,“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理论有不同的认识,但通常认为:在产业经济发展的导入期、衰退期,产业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在产业经济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政策则趋于无效。产业政策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主要有财税措施、金融措施、价格措施、政府采购与收入调节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如信息指导、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制度改革等)。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与政府其他政策一样,产业政策同样是利益集团反复博弈的公共选择结果。

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且面临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角度看,行业集中度过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物流服务的差别化较低、缺乏必要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制度性退出壁垒过大、兼并重组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从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受企业规模和风险及其分担方式的影响,物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速度较慢;受信息不对称、存货、沉没成本的影响,市场出清机制还存在较大不足;从政府公共管制的角度看,不同领域内的管制过多与管制不足并存;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一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其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看,物流基础设施受体制影响,缺乏统一的规划衔接、节点设计落后、通用性较差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缺乏产业政策指导或产业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知识的普及、专家型管理者的引入等手段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并通过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较早,相应地物流产业政策也比较成熟,其中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查看全文

物流产业政策探究论文

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且面临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角度看,行业集中度过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物流服务的差别化较低、缺乏必要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制度性退出壁垒过大、兼并重组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从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受企业规模和风险及其分担方式的影响,物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速度较慢;受信息不对称、存货、沉没成本的影响,市场出清机制还存在较大不足;从政府公共管制的角度看,不同领域内的管制过多与管制不足并存;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一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其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看,物流基础设施受体制影响,缺乏统一的规划衔接、节点设计落后、通用性较差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缺乏产业政策指导或产业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知识的普及、专家型管理者的引入等手段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并通过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较早,相应地物流产业政策也比较成熟,其中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欧洲的物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政府的任务是监督和控制。监督物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控制物流业的布局及其规模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州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及交通设施,并把物流园区场地租给企业,与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三是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全欧铁路系统及欧盟提出:要在未来20年内,努力建设统一的铁路体系;四是行业协会的作用突出,在代表和维护行业利益、影响欧盟物流政策上发挥的作用较大。

美国联邦层次的物流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各种管制委员会,如州际商务委员会、联邦海运委员会、联邦能源委员会等。此外,联邦法院、各行政部门负责司法、行政工作,而立法机构则是总的物流政策的颁布者。美国政府强调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其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而《美国运输部1997-2002财政年度战略规划》则成为美国物流管理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的兴起,在学术界、实业界的推动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物流产业政策。

从已公布的规划看,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强调产业功能定位和区域经济功能定位。二是培育物流需求、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三是统筹规划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物流节点规划,力求实现多功能、多种运输方式共享;在用地、物流园区一定年限财政资金返还、资金扶持、城市交通管制等方面协调配合;四是优先发展物流信息化,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EDI、GIS、GPS、SCM、POS、ERP、MIS等先进信息方式和手段的应用,同时,强调数据标准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五是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六是强调物流人才的培养。

查看全文

我国物流产业政策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分布政策。产业政策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国际经验表明,产业政策同样适用于现代物流业。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尚处于形成初期,目前主要包括产业定位等方面内容,还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等方面问题,应通过改进决策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物流产业政策问题完善

产业政策为一种重要公共产品,是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产业政策可以加速对市场失灵的校正,但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现实风险,如何低成本、高效益地推进物流政策领域的制度创新,对于正处在产业上升期的我国物流产业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相关职能部门利益和业界利益的敏感问题。

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分布政策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产业组织政策主要包括反垄断政策和公共管制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支柱产业政策、衰退行业援助政策、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产业分布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空间分布政策、产业区际经济协调政策。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对于产业政策的作用,“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理论有不同的认识,但通常认为:在产业经济发展的导入期、衰退期,产业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在产业经济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政策则趋于无效。产业政策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主要有财税措施、金融措施、价格措施、政府采购与收入调节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如信息指导、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制度改革等)。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与政府其他政策一样,产业政策同样是利益集团反复博弈的公共选择结果。

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且面临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角度看,行业集中度过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物流服务的差别化较低、缺乏必要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制度性退出壁垒过大、兼并重组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从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受企业规模和风险及其分担方式的影响,物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速度较慢;受信息不对称、存货、沉没成本的影响,市场出清机制还存在较大不足;从政府公共管制的角度看,不同领域内的管制过多与管制不足并存;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一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其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看,物流基础设施受体制影响,缺乏统一的规划衔接、节点设计落后、通用性较差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缺乏产业政策指导或产业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知识的普及、专家型管理者的引入等手段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并通过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较早,相应地物流产业政策也比较成熟,其中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查看全文

我国物流产业政策分析论文

产业政策为一种重要公共产品,是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产业政策可以加速对市场失灵的校正,但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现实风险,如何低成本、高效益地推进物流政策领域的制度创新,对于正处在产业上升期的我国物流产业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相关职能部门利益和业界利益的敏感问题。

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分布政策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产业组织政策主要包括反垄断政策和公共管制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支柱产业政策、衰退行业援助政策、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产业分布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空间分布政策、产业区际经济协调政策。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对于产业政策的作用,“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理论有不同的认识,但通常认为:在产业经济发展的导入期、衰退期,产业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在产业经济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政策则趋于无效。产业政策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主要有财税措施、金融措施、价格措施、政府采购与收入调节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如信息指导、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制度改革等)。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与政府其他政策一样,产业政策同样是利益集团反复博弈的公共选择结果。

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且面临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角度看,行业集中度过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物流服务的差别化较低、缺乏必要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制度性退出壁垒过大、兼并重组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从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受企业规模和风险及其分担方式的影响,物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速度较慢;受信息不对称、存货、沉没成本的影响,市场出清机制还存在较大不足;从政府公共管制的角度看,不同领域内的管制过多与管制不足并存;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一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其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看,物流基础设施受体制影响,缺乏统一的规划衔接、节点设计落后、通用性较差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缺乏产业政策指导或产业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知识的普及、专家型管理者的引入等手段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并通过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较早,相应地物流产业政策也比较成熟,其中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欧洲的物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政府的任务是监督和控制。监督物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控制物流业的布局及其规模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州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及交通设施,并把物流园区场地租给企业,与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三是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全欧铁路系统及欧盟提出:要在未来20年内,努力建设统一的铁路体系;四是行业协会的作用突出,在代表和维护行业利益、影响欧盟物流政策上发挥的作用较大。

美国联邦层次的物流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各种管制委员会,如州际商务委员会、联邦海运委员会、联邦能源委员会等。此外,联邦法院、各行政部门负责司法、行政工作,而立法机构则是总的物流政策的颁布者。美国政府强调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查看全文

物流产业研究论文

一、物流产业研究的理论价值

1.拓展物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物流学作为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地位要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必须形成自己独有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一个成熟的产业,首先要求理论的成熟,而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成熟的过程中,理论也自然是成长性的。物流学科的发展体现了这种成长性。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物流学科书籍林林总总,出了不少,总的来说对物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针对物流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需要,想从理论上作些思考和探索,力求对推进物流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出一点微力。

2.是拓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充实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物流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产业特性。物流产业是依托于“物”的流动过程建立起来并为“物”的流动过程服务的复杂产业系统,具有复合性、聚合性和概念性的特征,其边界跨越多个产业,且内容构成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体产业,而后者正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此外物流产业输出的是具有不同品质构成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千差万别,完全相同的物流服务几乎不存在,即物流服务具有异质性的特点,而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基础是以同质产品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理论。物流产业要进一步推进,必须加强对物流产业基本知识、基本运行规律的研究,因此,加强对物流产业经济的研究,既是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的需要。至今还没有一部得到大家公认的权威性的、全面综合系统研究物流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的著作,发表的学术论文也不多见,目前大部分学术著作和论文仅停留在对物流及物流技术等有关问题的研究,物流产业理论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入。

在不断加深对物流活动基本规律研究、认识的基础上,从物流产业经济这个高度指导和推进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对物流产业的研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物流产业产生、发展过程。二是物流产业组织,主要为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产业组织形态、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等。三是物流产业结构,主要研究物流产业内部各产业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等。四是物流产业关联度。运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关联分析工具,研究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相互关系、提出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五是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支持。通过系统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支持,了解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及作用途径,从而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六是物流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指导,特别是作为新兴产业的物流产业,更需要系统配套的物流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倾斜支持。七是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八是中外物流产业比较研究。研究不同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从中吸取有益的产业发展经验、教训和启迪。九是一些其他问题或交叉性问题。从产业经济理论角度来作更深层次的研究,目前成果较少。为此,本文想在有关方面有一个推进。

二、现实的呼唤:需要物流产业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支撑

1.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对物流产业经济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大众关注的目标。2001年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第一部明确物流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正式条文。2009年初,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物流产业赫然在列。这次物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方案的规划出台,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起到一个奠基石的作用,整个物流体系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将物流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与发展;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这都充分说明各地看到了发展物流产业的前景,这将对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等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深入研究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于制定物流产业现代化,优化物流产业结构,推动物流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加强对物流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创新,从而为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奠定理论基础。

查看全文

我国物流协调发展与政策论文

处在迅速发展中的中国物流,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处理好诸多的关系,协调发展。从而,有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解决。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加强我国物流业的协调发展,使物流业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概括地说,发展中国的物流业需要采取“协调发展、稳步前进”的八字方针,并采取以下的八大协调政策:

一、发展物流业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协调的政策

物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产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我国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必须实现这一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物流业的跨部门和多环节以及服务业态和服务种类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具有其内在的要求。物流既涉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设备制造业、物流信息业等诸多产业部门,还涉及物流经济活动中的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货运业、物流咨询服务业等诸多行业,涉及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其内在要求:一是物流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协调发展。根据产业结构的理论,不同的产业结构有着不同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大力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过程,有计划地进行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在更高的水平上稳步发展,促进中国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现。二是物流产业内部各种相关产业经济活动的协调发展和资源整合优势的发挥。经济学大师们对产业组织有过多方面的深入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马歇尔对产业的组织形态进行了分析,美国产业组织理论的鼻祖张伯伦对产业内的竞争与垄断进行了研究,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贝恩对产业组织的市场效率进行了研究。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现产业内的最佳资源分配状态是产业组织的目标。物流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复合型产业,其产业组织的目标就是使物流产业内部资源得到最有效的整合。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必须反映这两方面的内在要求,使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相协调,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服务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发展物流与工农业生产相协调的政策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正处在由小康社会向工业化社会、信息经济时代全面过渡的发展新阶段,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阶段,工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物流业不仅是连接工业生产活动和农业生产活动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连接工业生产各个部门、各个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现代物流经济活动,应该能够有效、及时、准确、快速地把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化肥、农药等各种农业生产资料配送到乡村,把工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农产品工业原料、各种工业中间产品配送到工厂企业,使我国的物流产业能够真正成为有效地连接工农业生产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在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相协调,服务于工农业生产,形成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使物流产业的成长与我国工农业的发展能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业的一部分,在为工农业提供有效的现代物流服务的同时,也将使本身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际上,从经济分析的意义上说,产业经济学的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已经给我们描述了现代物流产业进化的未来。

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物流资源整合相协调的政策

查看全文

推进我国物流学术现代化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关于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关于推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关于物流专门人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物流基础理论研究、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研究、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物流市场研究、供应链管理研究、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研究、制定中国物流发展大纲、出台物流产业政策、推进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点的物流现代化建设、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繁荣物流市场、建立中国物流统计信息系统、抓好物流科技进步、大力推进物流理论研究、注重物流知识普及与舆论导向、加强物流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2002年10月,中国物流学会在广东南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去年我在会上就提出,要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开成全国物流理论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今年的论文投稿十分踊跃,水平大有提高,涉及的面极为广泛,涌现了不少新人,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十分可喜。

我想利用这一机会讲三个问题。

一、关于中国物流理论研究

在2002年的年会上,我曾提出下一步物流理论研究的十大重点:

(1)物流定义

查看全文

日本物流立法对我国的启发诠释

论文关键词:日本物流立法启示

论文内容摘要:日本的物流立法采取“准统一”的立法模式,在制定综合性的物流发展政策对本国物流业进行整体指导的同时,还通过专门性法律对物流相关环节进行调整,这些专门性法律包括物流据点规划立法、运输业立法、绿色物流立法等。日本在物流领域立法的经验可为我国借鉴,促进我国尽快完善相关物流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

日本物流立法模式

同绝大多数的国家一样,日本对物流业的法律规制也是通过制定各种专门性法律来进行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国家只用一部《物流法》来规范物流行为。笔者发现,许多学者却认为日本的物流立法是统一立法模式。如有学者认为“日本于1990年颁布了《物流法》,日本现行的物流法律体系是以《物流法》为主,辅之以物流各个环节相应的专门法规”(师艺,2009)。类似的表述还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颁布了《物流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等一系列促进综合性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指导物流业的发展”(陈金涛等,2008)。通过笔者考证发现,日本现在不存在、过去也不存在被称之为《物流法》的法律。造成这种误解传播的原因我想可能是由于翻译的问题,将其他与物流相关的法律如《物流效率化法》,简译为《物流法》。

对于许多人认为的日本是统一物流立法模式,主要原因是日本颁布实施了指导其物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然而日本并不单单依靠该政策调整物流各环节行为,而是与不同领域的专门性法律共同进行调整。因此,笔者认为称日本为“准统一”物流立法模式更为恰当。

日本物流立法现状

查看全文

服务新兴产业物流行业发展研讨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物流产业的概念和定位;中国的物流业要不要有一个总体规划;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要承担什么责任;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在国际上,物流业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物流业一方面可以按市场经济规律自我发展,但物流业需要培育、物流业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更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政府都介入物流业的发展,不同的是介入的程度不同而已、制定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总战略目标之中、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的框架、中国物流业发展规划如何运作等,具体请详见。

一、物流产业的概念和定位

在国际上,物流业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以这样讲,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除生产过程以外的其它过程都可以包涵在物流过程中,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邮政业等等,是服务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

对这个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如何定位,我认为:

宏观定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观定位:是流通业的基础。

查看全文

日本物流立法对中国的启示诠释

论文关键词:日本物流立法启示

论文内容摘要:日本的物流立法采取“准统一”的立法模式,在制定综合性的物流发展政策对本国物流业进行整体指导的同时,还通过专门性法律对物流相关环节进行调整,这些专门性法律包括物流据点规划立法、运输业立法、绿色物流立法等。日本在物流领域立法的经验可为我国借鉴,促进我国尽快完善相关物流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

日本物流立法模式

同绝大多数的国家一样,日本对物流业的法律规制也是通过制定各种专门性法律来进行的。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国家只用一部《物流法》来规范物流行为。笔者发现,许多学者却认为日本的物流立法是统一立法模式。如有学者认为“日本于1990年颁布了《物流法》,日本现行的物流法律体系是以《物流法》为主,辅之以物流各个环节相应的专门法规”(师艺,2009)。类似的表述还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颁布了《物流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等一系列促进综合性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全面指导物流业的发展”(陈金涛等,2008)。通过笔者考证发现,日本现在不存在、过去也不存在被称之为《物流法》的法律。造成这种误解传播的原因我想可能是由于翻译的问题,将其他与物流相关的法律如《物流效率化法》,简译为《物流法》。

对于许多人认为的日本是统一物流立法模式,主要原因是日本颁布实施了指导其物流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然而日本并不单单依靠该政策调整物流各环节行为,而是与不同领域的专门性法律共同进行调整。因此,笔者认为称日本为“准统一”物流立法模式更为恰当。

日本物流立法现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