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7:44: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流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流产业政策管理探讨
内容摘要: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分布政策。产业政策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国际经验表明,产业政策同样适用于现代物流业。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尚处于形成初期,目前主要包括产业定位等方面内容,还存在理论准备不足等方面问题,应通过改进决策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关键词:物流产业政策问题完善
产业政策为一种重要公共产品,是产业发展的制度基础。产业政策可以加速对市场失灵的校正,但同时也存在政府失灵的现实风险,如何低成本、高效益地推进物流政策领域的制度创新,对于正处在产业上升期的我国物流产业是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相关职能部门利益和业界利益的敏感问题。
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分布政策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交叉,形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产业组织政策主要包括反垄断政策和公共管制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主要包括支柱产业政策、衰退行业援助政策、产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幼稚产业的保护政策、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产业分布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空间分布政策、产业区际经济协调政策。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缺陷,有效配置资源;保护幼小民族产业的成长;熨平经济震荡;发挥后发优势,增强适应能力。对于产业政策的作用,“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理论有不同的认识,但通常认为:在产业经济发展的导入期、衰退期,产业政策的作用至关重要,而在产业经济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政策则趋于无效。产业政策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主要有财税措施、金融措施、价格措施、政府采购与收入调节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如信息指导、行政审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制度改革等)。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与政府其他政策一样,产业政策同样是利益集团反复博弈的公共选择结果。
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且面临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角度看,行业集中度过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物流服务的差别化较低、缺乏必要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制度性退出壁垒过大、兼并重组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从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受企业规模和风险及其分担方式的影响,物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速度较慢;受信息不对称、存货、沉没成本的影响,市场出清机制还存在较大不足;从政府公共管制的角度看,不同领域内的管制过多与管制不足并存;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一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其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看,物流基础设施受体制影响,缺乏统一的规划衔接、节点设计落后、通用性较差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缺乏产业政策指导或产业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知识的普及、专家型管理者的引入等手段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并通过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较早,相应地物流产业政策也比较成熟,其中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物流产业人才培养浅析
一、物流产业内涵与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特征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加速,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业态,正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在国内,物流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物流产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邮政快递、信息等产业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根据中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由此可知,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物流企业是以物流活动或物流支援活动为内容的经营个体,是物流产业的主体,而物流产业是物流企业的集合体。物流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受到国家、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政府已将物流产业纳入发展重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加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在我国,尽管物流产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面临日益枯竭的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物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物流产业转型升级说到底,就是物流业发展方式的变革与优化,其具有三个特征:一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二是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三是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物流产业“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物流产业“升级”,就是指物流产业由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方向发展,由低端物流向高端物流方向发展,物流服务程度逐步向纵深化发展。
二、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与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现状
在我国,物流产业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确立物流产业地位,2009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4年国务院出台《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在广东,2009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4年出台《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一体化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从国家和广东省关于物流产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可以看出,物流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份,其发展水平与程度关乎其他产业的发展,关乎国计民生。根据2006~2014年广东统计年鉴,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见表1与表2)。除了2008年、2012年从业人数比上一年稍低外,其余年份都呈递增趋势。从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来看,除了2006年比上一年稍低外,其余各年份呈递增趋势。据统计,2008年-2011年,广东省物流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2011年达8683.5亿元,占GDP和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6.5%和36.5%。这足以说明广东省物流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物流产业对人才需求日益旺盛。(见表1、2)广东省目前既有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管理、航空物流等高端物流企业,也有货运站场、普通物流园区等传统物流企业。其中高端物流企业的高端物流,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产业带动力、高辐射力和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的特征,是物流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物流发展方式的转变,广东物流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伴随着资本和技术创新,新的商业模式日益涌现,平台整合、跨界融合,对广东省传统物流业态影响深远。近年来,广东省的领军物流企业,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例如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邮政物流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南方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腾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在引导广东省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招商局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视其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SAP为基础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系统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公司信息系统管理上实现了“数据集中化、系统集成化、操作统一化、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四化模式”。南方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创造了“TCL家电物流联盟伙伴模式”、“公路货运安检安全保障体系”、“通讯行业物流交钥匙工程”等领先于业界的现代化物流运作模式。2000年,公司在业内率先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一套安全、可靠、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公司自主开发及建设了“基于互联网纯B/S结构的物流企业ERP信息平台”,并通过平台与各大物流基地的结合,为物流业提供了一个支持“全球供应链”服务的先进平台,为广大客户及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了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深圳市腾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知名的高端物流服务供应商、专业物流供应链整合运营商,以实体供应链、智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为核心商业模式载体,专注于葡萄酒、能源、通讯、IT等领域的供应链整合运营服务,致力于为客户和战略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的供应链服务。尽管广东省大型物流企业在推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广东省物流企业大多数属于中小型企业,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表现不佳。目前,广东省大型物流企业已经进入高端物流领域,绝大多数中小型物流企业还处于以传统物流为主的阶段,整个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发展比较缓慢。
三、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互动
(一)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技能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物流产业研究论文
一、物流产业研究的理论价值
1.拓展物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物流学作为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其学科地位要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同,必须形成自己独有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一个成熟的产业,首先要求理论的成熟,而一个新兴的产业,在成熟的过程中,理论也自然是成长性的。物流学科的发展体现了这种成长性。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物流学科书籍林林总总,出了不少,总的来说对物流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了推动的作用。本文针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针对物流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需要,想从理论上作些思考和探索,力求对推进物流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出一点微力。
2.是拓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充实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物流产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除了具有一般产业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产业特性。物流产业是依托于“物”的流动过程建立起来并为“物”的流动过程服务的复杂产业系统,具有复合性、聚合性和概念性的特征,其边界跨越多个产业,且内容构成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实体产业,而后者正是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此外物流产业输出的是具有不同品质构成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千差万别,完全相同的物流服务几乎不存在,即物流服务具有异质性的特点,而产业经济学的分析基础是以同质产品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理论。物流产业要进一步推进,必须加强对物流产业基本知识、基本运行规律的研究,因此,加强对物流产业经济的研究,既是产业经济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实践的需要。至今还没有一部得到大家公认的权威性的、全面综合系统研究物流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的著作,发表的学术论文也不多见,目前大部分学术著作和论文仅停留在对物流及物流技术等有关问题的研究,物流产业理论研究有待拓展和深入。
在不断加深对物流活动基本规律研究、认识的基础上,从物流产业经济这个高度指导和推进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对物流产业的研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物流产业产生、发展过程。二是物流产业组织,主要为适应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产业组织形态、产业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等。三是物流产业结构,主要研究物流产业内部各产业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等。四是物流产业关联度。运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关联分析工具,研究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相互关系、提出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五是物流产业发展环境支持。通过系统研究物流产业发展所需的环境支持,了解物流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及作用途径,从而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六是物流产业政策。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指导,特别是作为新兴产业的物流产业,更需要系统配套的物流产业政策的指导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倾斜支持。七是物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八是中外物流产业比较研究。研究不同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从中吸取有益的产业发展经验、教训和启迪。九是一些其他问题或交叉性问题。从产业经济理论角度来作更深层次的研究,目前成果较少。为此,本文想在有关方面有一个推进。
二、现实的呼唤:需要物流产业发展与理论研究的支撑
1.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对物流产业经济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已逐渐成为各级政府乃至社会大众关注的目标。2001年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中国第一部明确物流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新兴支柱产业之一的正式条文。2009年初,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物流产业赫然在列。这次物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方案的规划出台,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应该起到一个奠基石的作用,整个物流体系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目前,全国已有北京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将物流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与发展;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或将物流产业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或将物流产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先导产业。这都充分说明各地看到了发展物流产业的前景,这将对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内需,扩大就业等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深入研究物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对于制定物流产业现代化,优化物流产业结构,推动物流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加强对物流产业经济理论的研究,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创新,从而为物流产业地位的确立和巩固奠定理论基础。
物流产业研究论文
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以提升经济运行总体的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襄樊,加入WTO则为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迄今为止,我们对物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虽然对什么是物流企业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的定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该定义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事实上,由于物流管理服务在我国的实践还很不够,又恰逢我国正在经历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企业制度的改革。因此,有关物流产业的规模和结构,问题和目标,以及它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共同的理念就不能发展共同的事业,毕竟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推广已经有二十余年。现在,应该是明确定义,统一认识和合力推进的时候了。
一、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扫描
就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的现状来看,各界对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因为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以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务。
但是对物流产业自身的范畴,即什么样的企业或哪能些类型的企业属于物流企业就有不同意见了。
1、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
在具体考察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前,先业简单考察一下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关系将是非常有益的。毫无疑问,物流企业共同构成所谓的物流产业。因为物流企业的微观运作共同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宏观走向,进而为所谓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市场的依据。所以,如果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发展物流产业。实际上首先就要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物流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物流企业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体,物流服务的运作是企业的行为。因此,对物流企业的定性研究是确定物流产业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基础。
物流产业政策探究论文
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从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导入期,且面临开放物流业市场后世界级物流企业的竞争;从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结构角度看,行业集中度过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物流服务的差别化较低、缺乏必要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低水平恶性竞争严重;制度性退出壁垒过大、兼并重组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从物流产业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受企业规模和风险及其分担方式的影响,物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的速度较慢;受信息不对称、存货、沉没成本的影响,市场出清机制还存在较大不足;从政府公共管制的角度看,不同领域内的管制过多与管制不足并存;从产业布局的角度看,一些地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其整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及生产力布局不协调;从物流基础设施的分布看,物流基础设施受体制影响,缺乏统一的规划衔接、节点设计落后、通用性较差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缺乏产业政策指导或产业政策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需要通过知识的普及、专家型管理者的引入等手段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并通过选择适宜的产业政策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较早,相应地物流产业政策也比较成熟,其中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欧洲的物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调政府的任务是监督和控制。监督物流业的发展是否符合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要求;控制物流业的布局及其规模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二是对基础设施建设强调联邦政府统筹规划、州政府扶持建设、企业自主经营的发展模式。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主枢纽规划、生产力布局、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州政府提供建设用地及交通设施,并把物流园区场地租给企业,与其按股份制形式共同出资;三是物流体系的标准化、共享化和通用化。全欧铁路系统及欧盟提出:要在未来20年内,努力建设统一的铁路体系;四是行业协会的作用突出,在代表和维护行业利益、影响欧盟物流政策上发挥的作用较大。
美国联邦层次的物流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各种管制委员会,如州际商务委员会、联邦海运委员会、联邦能源委员会等。此外,联邦法院、各行政部门负责司法、行政工作,而立法机构则是总的物流政策的颁布者。美国政府强调在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宏观政策的引导,以现代物流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在其2025年的《国家运输科技发展战略》中,规定交通产业的总目标是:建立安全、高效、充足和可靠的运输系统,其范围是国际性的,形式是综合性的,特点是智能性的,性质是环境友善的,而《美国运输部1997-2002财政年度战略规划》则成为美国物流管理发展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的兴起,在学术界、实业界的推动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物流产业政策。
从已公布的规划看,我国的物流产业政策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强调产业功能定位和区域经济功能定位。二是培育物流需求、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三是统筹规划物流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物流节点规划,力求实现多功能、多种运输方式共享;在用地、物流园区一定年限财政资金返还、资金扶持、城市交通管制等方面协调配合;四是优先发展物流信息化,支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动EDI、GIS、GPS、SCM、POS、ERP、MIS等先进信息方式和手段的应用,同时,强调数据标准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五是重视物流标准化工作;六是强调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产业评估指标研究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现状;框架设计的思路;框架的具体构成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情况、物流产业统计指标情况、在第三产业的各行业的统计指标中有所反映、在物流业管理工作实际中反映、统计分类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本文分析与探讨了构建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当前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的现状,提出了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础上,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为主线构建物流产业指标体系框架的设计原则和思路,并结合绿色物流的理念,构建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具体包括物流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简要指标体系和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
【关键词】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9年3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加值为19965亿元,同比增长15.4%[1]。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是和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物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2][3],要想切实实现物流业的快速平稳快速发展,就必须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就必须对整个产业的本底资料进行科学、持续的统计与整理,对整个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社会的认知程度等有明确的了解。本研究旨在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为主线,结合绿色物流的理念,合理分类,构建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为准确和全面地反映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规范物流产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1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现状
1.1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情况
航空物流产业效率研究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ZAEZ)(简称郑州航空港区),是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也是集航空、高铁、地铁、高速公路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作为郑州和中原地区的新经济增长极,郑州航空港区是河南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个重要平台[1],是河南省实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抓手和机遇[2],对于郑州市、河南省、中部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极具重要性。郑州航空港区确立了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3]。其中,航空物流业能够带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速要素和产品的流动,打破河南省参与国际分工的区位劣势,是航空港产业体系的基础,对郑州航空港区的顺利发展和辐射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4]。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产业基础薄弱[5],产业发展比较落后。因此,研究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效率提升意义重大。目前,关于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产业的研究主要从竞争环境[6-8]、国际航空物流[9-10]、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11-12]、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13-14]等4个视角展开,而对于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基于产业效率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定量分析航空物流业的效率状况,为提升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提供策制定依据。郑州航空港区内仅有郑州新郑机场一家机场,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产业基本等同于郑州新郑机场航空物流产业,本研究对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效率的评价所选用的也是新郑机场和国内其他地区机场的数据。运用DEA方法测度的结果不仅适用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产业的效率,也适用于国内其他地区航空物流产业的效率。
1研究方法与模型
对于航空物流产业效率的分析,实际是对其投入产出效率的评价。在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中,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是很重要且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价具有同类型投入产出指标的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s,DMU)的相对效率[15]。由于该方法不需要预先估计参数,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很客观地反映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16],因此,本研究采用DEA方法对郑州航空港区物流产业发展效率进行分析。DEA方法中有2个基本模型———CCR模型和BCC模型。CCR模型是DEA方法的第一个重要模型,用于在固定规模报酬的假设前提下测量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17]。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是对决策单元利用资源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效率值为1的决策单元称为DEA有效,说明此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效率为参与评价的决策单元中最优,效率值小于1的决策单元称为DEA无效,效率值的大小反映了此决策单元相对于最优决策单元的效率。BCC模型在CCR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规模报酬的可变性,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用于评价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决策单元的纯技术效率是在一定的要素投入的生产效率,与制度、管理水平、人力资本水平等有关,而规模效率反映了决策单元现有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距,规模效率越高,两者差距越小。CCR和BCC2个模型均分别有投入导向、产出导向和技术可行性导向三种类型[18]。本研究采用产出导向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来计算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即在不改变要素投入的情况下研究如何使产出最大化。
2案例分析
2.1数据来源。郑州航空港区航空物流业主要由郑州新郑机场的航空货物运输部分组成[19]。选取我国24个影响力较大的机场航空货物运输相关数据作为对比研究对象。综合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16年24个机场的航站楼建筑面积(万m2)、航线数量(条)、跑道数量(条)、停机位数量(个)作为投入指标,货物吞吐量(t)、飞机起降架次(次)作为输出指标。投入产出指标数量之和的2倍为12,小于DMU数量24,符合DEA方法对投入产出指标数量的要求。数据来自各机场官方网站、中国民用航空局官方网站、百度百科、新闻等。2.2案例研究。应用MYDEA软件中产出导向的CCR(out-putorien-tedCCR)模型,在CRS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对24个主要机场的航空物流产业综合效率做出评价,并应用产出导向的BCC模型,在VRS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对24个主要机场的航空物流产业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做出评价(表1)。2.2.1综合效率。郑州新郑机场航空物流业的综合效率为0.633,比平均值0.871低0.238,在24个主要机场中排名第21,其综合效率处于一个相当低的水平,对于机场资源的利用水平很低,距产出最大化有很大距离,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综合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机场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资源。2.2.2纯技术效率。郑州新郑机场航空物流业的纯技术效率为0.641,比平均值0.941低0.300,在24个主要机场中排名最末位。反观其他机场,有18个机场都达到了DEA有效。说明在全国范围内,航空物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不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郑州新郑机场发展起步晚,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航空物流业的纯技术效率一般与人力资本、管理水平、制度、开放程度等有关[20]。为了深入探究新郑机场航空物流业非技术有效的原因,以纯技术效率为1的深圳宝安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为参照进行对比[21](表2)。与宝安机场对比,新郑机场面积比宝安机场高出37%,航线数量比宝安机场低22%,跑道数量和停机位均相等,两者投入基本处于相似水平,但新郑机场的货物吞吐量仅为宝安机场的41%,飞机起降架次仅为宝安机场的56%。与禄口机场对比,新郑机场面积比禄口机场高出46%,航线数量比禄口机场高11%,而停机位比禄口机场高出198%,但新郑机场的货物吞吐量仅比禄口机场高出33%,而飞机起降架次甚至比禄口机场还要低5%。说明新郑机场在航空物流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较明显的投入浪费,其可能的原因是新郑机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硬件设施的前期投资较大,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其技术效率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2.3规模效率。郑州新郑机场航空物流产业规模效率为0.987,接近于1,排名为13,比之综合效率及技术效率的排名均有大幅度上升(表1)。说明新郑机场航空物流业的规模达到了较合适的水平,综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技术效率低下。同时看出,新郑机场航空物流业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但规模是否应该扩大要参照纯技术效率的分析。如上所述,新郑机场在对航空物流产业的资源投入方面已存在利用不充分的现象,并且由于规模效率接近于1,所以只是处于轻微递增阶段,因此尽管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但不能盲目加大投入,而是应该加强机场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引进航空物流专业高端人才,寻找对外交流的机会,加大机场开放程度,从而提高航空物流运行效率。2.2.4效率改进分析。利用投影定理,对郑州新郑机场这一无效的决策单元进行效率改进分析。投影分析的原理是在效率分析的基础上,对非DEA有效的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在DEA相对有效面上进行投影,得出其相对有效值,进而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调整来达到相对有效值,实现DEA效率改进(表3)。由表3看出,新郑机场航空物流业投入指标中需要减少的有建筑面积和停机位,其中停机位仅需减少0.5个,可以忽略不计,而建筑面积是已经固定的,不能随意减少,因此,在投入方面无需做大的改动。产出指标中,货物吞吐量应该从456708.800t增加至721597.222t,增加值为264888.422t,增长幅度较大,为58.0%;飞机起降架次应该从178054次增加至281324次,增加值为103270次,增长幅度同样较大,为58.0%。同时证实在技术效率分析中所预测的技术无效的原因———新郑机场在快速发展时期的建设中对于航空物流业的前期投入较大,因此,要做的并不是去除投入冗余,而是在既定投入的条件下设法增加产出。
3结论与建议
物流产业研究论文
在我国,物流是否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物流产业的边界如何界定?怎样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些无疑是我国物流业界慎重思索的问题。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可以细分到不能再分为止,并且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可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动态的。物流业当然也不例外。
一、物流产业的界定
我国2001年4月17日颁布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定义: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可见,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因此,物流产业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这一划分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同。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产业究竟包含哪些企业?是否以运输、储存、搬运、包装、商品流通信息处理等为主要业务活动的企业都可以归属在物流产业范围之内?近年来,各种专业化物流企业的大量涌现,及其表现出来的快速发展趋势表明,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对产业的划分中,还不包含物流产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是独立的产业。目前,对物流产业的界定还比较模糊,需要引起理论界的广泛重视,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物流产业发展SWOT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作为国内国际贸易物流链的关键节点,港口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港口与城市互动性强,重要港口的物流产业对于城市乃至区域都有较大的影响。泰州正在着力打造港口名城,泰州港近年来发展迅猛,运用SWOT法对泰州港物流产业进行分析有助于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规划。
关键词:泰州港;物流产业;SWOT分析
一、泰州港口物流的优势分析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泰州港历史悠久,形成于北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开埠于1902年,目前是国家一类开放港口。泰州港濒江临海,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既可溯江而上辐射长江上中游,又可顺江而下抵达上海出海,处于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T形交汇处,同时也是长江进入B级航区的第一个港口。泰州港拥有泊位2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泰州港不仅是沿海与内陆资源交换的集散地,也是长江下游一个重要的对外口岸,是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目前,泰州港正利用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加速由喂给港、转运港向大型深水直挂港转型。从交通条件看,泰州港可以与宁通、沿江、沪宁等高速公路,新长、宁启等铁路,南官河、引江河等内河,扬泰机场等相连相通,有实现多式联运的基础条件,是长江下游北岸理想的江、海、河中转港。(二)完善的基础设施。泰州港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优越的建港自然条件和较大的年吞吐货物量。正在实施中的核心港区建设将先后建设永安作业区一、二、三期工程,此举将能增加万吨级泊位4座;同时新老港区的资源进一步整合后,泰州港适应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的能力将更强。泰州港与40多个国家100多个港口有运输业务往来,主要接卸钢铁、原油、铁矿、煤炭、集装箱等货物。岸线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成为泰州建设长江中下游江海联运中心港的有力保障。(三)繁荣的腹地经济。泰州市是泰州港的直接经济腹地,该市是长三角16座核心城市之一,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107.63亿元,增长6.8%。全市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11.6%,进口51.99亿美元,增长9.9%。以此为依托,泰州港2015—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增幅都在30%以上。港口规模等级显著提高,港口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泰州港的间接经济腹地是长江三角洲,长三角之外的江西、湖南、湖北、重庆、安徽和四川等长江经济带省市也在泰州港的辐射范围之内,因此市场需求潜力极大。
二、泰州港港口物流的劣势分析
(一)立体化物流网络体系尚未建成。由于起步较晚,泰州的公路、铁路、水运航道之间尚未能够建立起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此外,港口之间的协调互动功能还不健全,泰州港与经济腹地的衔接尚不完全顺畅,区域性现代物流节点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影响港口物流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泰州市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标准统一、管理规范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这就导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流不畅,物流业务的交易管理以及诸如物流电子数据交换之类的增值服务也缺乏技术支撑,物流资源配置效率的偏低又进一步使得市场竞争存在一定的无序现象。(三)缺乏港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目前,泰州港缺乏一支专业化物流人才队伍,泰州物流企业大多缺乏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调查发现多家物流企业工作人员多由运输、仓储一线作业人员转行而来,普遍专业水平偏低,这成为物流企业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
论物流产业研究—兼论物流企业的界定
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以提升经济运行总体的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襄樊,加入WTO则为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迄今为止,我们对物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甚至还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虽然对什么是物流企业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的定义,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该定义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事实上,由于物流管理服务在我国的实践还很不够,又恰逢我国正在经历经济体制的转轨和企业制度的改革。因此,有关物流产业的规模和结构,问题和目标,以及它对宏观和微观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共同的理念就不能发展共同的事业,毕竟物流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的推广已经有二十余年。现在,应该是明确定义,统一认识和合力推进的时候了。
一、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扫描
就目前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的现状来看,各界对物流产业属于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范畴是没有什么争论的。因为物流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以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为企业提供的是以客户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支持,即物流管理服务。
但是对物流产业自身的范畴,即什么样的企业或哪能些类型的企业属于物流企业就有不同意见了。
1、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
在具体考察我国物流产业研究现状之前,先业简单考察一下物流产业和物流企业的关系将是非常有益的。毫无疑问,物流企业共同构成所谓的物流产业。因为物流企业的微观运作共同构成了物流产业的宏观走向,进而为所谓宏观政策的调整提供市场的依据。所以,如果我们要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发展物流产业。实际上首先就要在微观的层面上来研究物流企业的发展。无论如何,物流企业是物流服务市场的主体,物流服务的运作是企业的行为。因此,对物流企业的定性研究是确定物流产业是否能够独立存在并不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