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程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6:40: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理课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目前,国家教委正在制定新的高中课程计划和大纲。高中物理课应当怎样改革,抓什么主要问题,是一个很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程如何设置,另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如果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得好些,既有改革精神,又切实可行,那么,高中物理改革将会前进一步。
一、课程如何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的单一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在物理课程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
1990年调整后的物理教学大纲,必修课的内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降低了难度和要求,缩小了初、高中的台阶,减小了学习困难。加之会考制度的实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改变了过去学生文理科知识结构的不平衡现象。
但是“二、一分段”这种模式,仍不能适应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必修课的内容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得了,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校的师资、生源等条件好,多数学生感到必修课的内容浅,他们学有余力,高中的前两年“吃不饱”,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必修课的要求又不能降得过低,否则无法在高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也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不能适应必修课的要求。“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一直困扰着高中物理教学。
必修课的内容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且学有所得,又要考虑与选修课的衔接,照顾到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在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中分段教学的情况下很难处理。1990年调整后,各地反映了不少意见。
医用物理课程设计研究
一、医用物理学的形成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理论知识,下篇为实验操作,在强化学生物理基础的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学生利用物理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学习医学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现代物理学技术在现代医学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为今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医学实践和科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医用物理课程的特点
(一)知识点多。医用物理课程的章节中既有力学、振动和波动、分子动理论、电磁学、波动光学等普通物理知识,又根据医学知识设置了生物力学、血液的流动、生物电场与磁场、激光、X射线、原子核与放射性等内容。因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覆盖了物理学和医学以及它们的相互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现象、概念、公式太多,导致感觉全文都是重点,而无法理解,也就无从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核心内容的理解掌握,需要通过大量提问、讲解例题等方式来强化学生记忆。(二)章节独立。每一章节的物理知识点都是围绕医学应用展开,各自独立,与后续章节没有必然联系。对学生来说,每个新章节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前一章节学的透彻或者不透彻,对后一章节都没有直接的影响。例如,第二章是流体力学中和医学相结合的血液流动,第三章就跳到了分子物理学的液体表面现象,用于解释医学中的气栓和肺泡,两章之间没有贯穿联系知识点。(三)物理学基础与医学应用相结合。各章节内容基本都分成两大块,第一部分介绍物理现象、定义、原理和公式,第二部分对以上物理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加以介绍,如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或者是医学仪器的原理、构造。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对相关物理知识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对各种医学仪器构造和所用的物理原理、诊断方法中应用到的物理知识、医学知识的物理基础有一定了解。(四)医用物理学的教学时间短。医用物理学是针对高等医药院校学生设置的基础公共课程。作为医学生来说,在短短的几年学习时间中,有着大量的专业课程需要学习,所以,在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诸如医用物理学之类的基础公共课程的学时一再压缩,以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其教材规定的学时为144学时,而实际教学时间只有54学时,时间上的压缩,教学内容的不变,迫使教师和学生只能向课外要求时间,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代替课堂教学。
三、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秉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又发挥了能利用互联网传播的优势。微课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利用了互联网参与知识的学习传播,它把学习时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地点从教室拓展到寝室和家里,学习的对象由学生扩大到所有人,做到了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微课的特点是用时短、针对性强,用时短是指一节微课的时间只有10分钟左右。针对性强是指一节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
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农村物理教师要发认真深入学习新课程改革精神,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不要加重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难度,认真全面做好学生减负工作,但是我们农村物理教师应当把八年级学生减小的包袱,要自觉自愿的背到自己的肩上,通过不断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博览最新物理科技动态,增长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做到“学生减负,老师增富”。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新课程标准,农村物理教师充分发挥物理科的实验丰富和贴进生活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广大农村物理教师积极转变教师职能,做好主导工作,做好服务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不降反升。“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特点。我就多年来物理教学中的体会及做法简单讲解一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开发智趣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玩中学,学中乐”一直是我们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开学伊始八年级的第一节课物理教师通过演示几个有趣的实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丁肇中曾说:“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在实验中产生的。”一个好的物理演示实验可使学生终身不忘。以下介绍几个智趣的实验。
1、开水煮活鱼
你们在家中吃过鱼吗?怎样煮的?开水中的鱼还能活下来吗?一连串的“排机炮”打来,刚接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纷纷投来怀疑的目光。见“鱼儿”已上钩,我赶紧开始实验:将一条小鱼装入一个长试管中并在铁架台上倾斜固定。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水的上部。水沸腾后,鱼儿还是照样在水中并没有死。实验的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好像“有悖常理”,这个演示实验学生反映欢呼雀跃,惊奇不已,从而激发了八年级同学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的热传导很慢,小的热传递主要是通过对流进行。虽然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但是,试管下部水的温度仍然很低,从而保证了大试管底部鱼儿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死亡。要做好此实验注意事项:(1)使用长试管,在试管中加入尽可能多的水,这样起到较好的隔热和吸热作用。(2)试管与水平面的倾角在45度到50度时效果最好。可以实现较长沸腾时间,鱼不死,从而有利于学生观察增强实验效果。(3)试管中放入几根水草,可以增加美观,更重要的是固定小鱼始终在大试管底部。(4)最重要的是酒精灯火焰的位置应在大试管水的上部,造成不能放在大试管的底部,否则只能喝鱼汤了。
2、摔不破的鸡蛋
物理课程探究能力的培育
新课标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今后的物理课教学,最大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地自主探究.它不仅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呢?
一、培养兴趣,激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培养兴趣,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要使学生有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教师可让学生寻找一些能够发声的简单物体如木片、梳子、铃铛、纸盒等,并把它们带到课堂.先让学生摆弄这些器具并使其发声,学生用敲、拨、拉、吹、弹、摇、拍等方法,都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这样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世界”,由此进行“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情境导入.然后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角色.学生动手做各种发声的实验,然后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物理结论: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了解这一规律后,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如让学生用手触摸自己讲话时的喉咙振动,观察和解释蝉鸣现象等.这样,学生手脑并用,兴趣盎然.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学习、感悟,从而领悟科学思想,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基本技能.例如,在讲“光的折射”时,我给每个学生分发了一烧杯热水,一只激光手电筒,一张硬白纸片,一只空塑料杯,一支长吸管等,让学生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反射的基础上,结合自习,自主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在探究实验的总结交流中,学生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究结论:1.光线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改变传播方向,且偏向法线;3.增大入射角,折射角也随着增大;4.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时,不改变光的传播方向;5.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且偏离法线;6.斜插入水中的吸管看上去向上弯折了;7.竖直放的吸管从上面看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变短了,而从旁边看,好像变粗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获得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重视引导,教给探究方法
物理课程改革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逐步发生着转变。但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课改不协调的行为,诸如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重课堂灌输,力求把知识讲细、讲深、讲透,忽视思维的启发和过程方法的学习;注重自身表演,忽略学生反映的现象。这些行为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还没有完全进入实施新课改的角色,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积极转变。下面就本人在物理教学中的几点认识和做法提出来与同行共研。
关键词:物理;新课程;改革;成长
一、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
一位老教师听过我的课后,曾经这样问我:“你讲得挺明白,也挺好;可是你是否想过,你讲得再好,学生一定会明白吗?学生是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体验和感悟?”经老教师的这一问,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以往教学时,一上课就声嘶力竭,嗓子常常讲哑了,将知识重复来重复去,学生到底学会了多少?记得一次期末考试,一看到试卷,我就高兴得不得了,试卷上几乎所有的题目类型我在平时上课过程中都讲到过,我心想:这一次我所任教的班级考得一定很好。与我搭档的老师还担心得不得了。可是,结果出来后,却令我吃惊而难过,讲过去的题目还不如别的班级没有讲过的效果好。赞可夫认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使学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识,就必须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自此以后,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简练的语言去概括,其余的时间则留给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这样做,既为喉咙找到了“良药”,又使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方法。
二、师生互问,让学生在质疑中进步
传统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来回答。再看我们的学生,一个个皱着眉,低着头,极不情愿地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果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这将会极大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了让他们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对他们说:“综观科学史,大凡有建树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怀疑精神’或者‘刨根究底的好奇心’,敢于并善于对传统的知识、流行的观念质疑,这往往是他们走向科学殿堂的第一步。明代陈献章说得好:‘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生时常受到鼓舞,经常提出一些有趣且令人回味的小问题。例如,在刚刚学完《声现象》后,有的同学就提了这样一些有趣的小问题:
高中物理课程管理论文
一、教什么
从可供选择的宽广领域中为中学物理课程选择合适的内容,对教师和学校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深度和广度,学生的兴趣和经历,师资力量等这些都需要加以考虑,对许多学生来说,中学物理课程可能是他们接受物理学正规训练的唯一机会。对另外一些学生来说,中学物理课程给他们打下一个基础,以备今后进一步深造。于是,课程所提供的准备是否充分,便引起学生和家长以及高等院校的密切关注。一些州关注课程的内容并提供大纲,以便有助于对学校进行指导。
但是,说到底,这种选择必须由任课教师来做,因为他们了解自己的学生和社区,了解学校情况,尤其是了解不同的课题对学习的重要性。
二、概述
在“初级物理”这个题目下有很多知识。在一学年内无法把它们学好。初任教的老师应该特别注意不要试图教太多的课题。教好少数课题比了解物理学的概况更为可取,那么教师应当怎样选择课程内容呢?也就是哪些课题应该教给学生呢?
首先我们将考虑作为一门科学和作为一种活动的物理学的范围。展现在师生面前可供考虑的课题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选择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文科物理课程研讨论文
摘要:以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讨论了给文科生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课程体系和具体授课方法。将文科物理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应用到管理类学生和工业设计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较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了解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本应该具有的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文科物理;教学实践
文科物理的授课对象是文科学生。文科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永远不会遇到“相对论”或者是“量子力学”的问题,他们不学大学物理,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再不能把大学教育简单地看作是“岗位培训”,再不能把大学物理仅定位成为工科专业后继课程服务的基础课程,学生也不是“知识的容器”,文科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
那么,给文科生开设文科物理课程的意义何在?如何给文科学生讲授大学物理课程?笔者在这方面做了初步的教学探索。
一、文科生开设物理课的意义
爱因斯坦曾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科学直接地、并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的性质——它作用于心灵。”给文科生开设大学物理课程主要是想用科学对人类事物的第二种影响方式来影响他们。所以在这里关于开设文科物理课的意义我想强调两点:1、知识的积累;2、素质教育。
物理课程资源合理利用之议
随着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的不断增多,好的实用的教学资源成为急需,学校曾花钱甚至是老师自己花钱买了大量的书籍、图册、光盘。很多老师根据教学问题制作和开发了一些很好的课件、课例,同时还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挖掘的物理教学素材,生活中诸如照相机、遥控器、自动复位的水龙头、电饭锅、电视机等都能成为教学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直接来源于生活,真正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一些老师创造性地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些简易的实验器材。如:让学生收集了几十个“喜之郎”果冻杯,用杯装水模拟眼睛的成像过程;用废可乐瓶做罩子、驱蚊香制造烟雾,成功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等。再如讲大气压强时如果没有马德堡半球可以找一个医用针筒,用眼药水瓶上的小橡皮帽把针头堵塞起来针筒活塞下而拉不下来,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在引导学生认识磁化现象时,可以在一个试管内装满铁屑,塞上胶塞,用蹄形磁铁的一个极在试管壁上沿同一个方向轻轻滑动,使试管内的铁屑被磁化,便可以吸引铁钉、铁片,振动试管后磁性便消失,从而直观地演示铁磁性物质被磁化和退磁现象等等。
教学资源需要教师不断创造性开发和整合。要精心制作、整合一个好课件,从构思到收集素材到制作到修改到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时间有限;同一课题多人赶制、质量不高,没有统一部署,教师的保贵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为了合理使用宝贵的人力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物理教研组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进一步把这些小规模、零散的宝贵教学资源保留、优化并加以利用,共同享用这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物理资源的开发、整合过程中,除了需要发挥专家、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要学会自觉、自发地利用可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家长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有其自身优势,他们可以带领孩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和学生家长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实践。如:让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的声现象、声音的利用、噪声的危害;让学生调查、分析马路灯为什么用红、绿、黄三种颜色;让学生自制照相机等。为配合浮力、弹簧测力计、杠杆原理、电磁等教学,可以让学生制作土密度计、橡皮筋测力计、杆秤、指南针电铃等。教师也可以结合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调查、探究活动。如学习《功能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后,可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的调查活动,学习《生活用电》后,可开展农村照明问题的调查活动;学习《压力和压强》后,可开展农村公路损坏原因的调查活动。学生在资料的收集、归类、重组、优化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现有资源,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主动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和整合利用信息的能力。
从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时展的需要,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全面发展的需要来说,都迫切要求强化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能力。
怎样进行校园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呢?首先学校要创设有利于教师积极参与课程资源整合的导向制度。建立促进这项教研活动开展的激励措施,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其次,教师要注意各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积极地进行教科书内课程资源的整合。教材中有“探究实验”、“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内容,穿插相关的图片、表格、资料来呈现教学内容。第三,课组老师要实现教科书的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适当介绍一些家用电器等的结构、实施原理及其发展史,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走进生活,讲一些有趣神奇的物理现象,以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前沿科学的物理渗透其中,实现外课程资源的课内整合。还要加强物理、化学、地理、数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交叉和渗透,加强学科内外老师之间的联系,实现校内课程资源的整合。
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是每个教师、学生的责任,也应该纳入学校的课程改革计划,应该得到学校的政策鼓励和经济支持。课程资源整合得越好,未来的教学工作越省力,教师的素质越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更快。
高中物理课程问题论文
目前,国家教委正在制定新的高中课程计划和大纲。高中物理课应当怎样改革,抓什么主要问题,是一个很需要研究的课题。我们认为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认真思考解决。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程如何设置,另一个是高中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如何适应21世纪的需要。如果这两个主要问题解决得好些,既有改革精神,又切实可行,那么,高中物理改革将会前进一步。
一、课程如何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的单一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在物理课程改革上迈出了一大步。
1990年调整后的物理教学大纲,必修课的内容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包括比较全面的物理基础知识,注意面向大多数学生,降低了难度和要求,缩小了初、高中的台阶,减小了学习困难。加之会考制度的实施,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改变了过去学生文理科知识结构的不平衡现象。
但是“二、一分段”这种模式,仍不能适应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性质不同,要求不同,侧重点不同。必修课的内容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得了,要求不能过高。重点校的师资、生源等条件好,多数学生感到必修课的内容浅,他们学有余力,高中的前两年“吃不饱”,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必修课的要求又不能降得过低,否则无法在高三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完成选修课的教学任务。这样,也还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不能适应必修课的要求。“跟不上”与“吃不饱”的矛盾,一直困扰着高中物理教学。
必修课的内容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都能学到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且学有所得,又要考虑与选修课的衔接,照顾到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在目前的高考制度和高中分段教学的情况下很难处理。1990年调整后,各地反映了不少意见。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分析
摘要: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效开展教学评价能够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物理课程作为高校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涵养,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物理课程开展教学评价。本文从分析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目标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具体评价方法,以期为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优化及完善提供有效凭据。
关键词: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
1引言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课程的基本要素进行合理科学的评判,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不断调整课程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对大学物理课程开展教学评价,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主要是结合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同时以有效改革课程体系为重点,从而全面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教学创新意识。鉴于此,本文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2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评价的目标
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有两个层次的目标,分别是基本目标与优秀目标。其中的基本目标是大学物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达到的一项基本要求,如果大学物理课程能够达到这个基本要求的话,就视为是合格的课程。基本目标主要包括了完善的教学管理、合理的教学秩序、必备的教学条件等等[1]。优秀目标相比于基本目标来说,它的层次较高,需要在实现了基本目标的情况下,才可以使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与此同时,如果大学物理课程具备了自身的亮点及特色的话,也可以申报精品课程或者是优质课程。优秀目标主要包括了优良的师资结构、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善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