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6:36: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理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理课冲突设计
新物理课程要求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物理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思考、实验、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机会,不仅能起到明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新课程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地理解、领会和运用知识,或发现新的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创设物理情境,还要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在物理情境之中,做到有效设问,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
1为什么要在物理课堂中引入“冲突”设计的概念
冲突的词语解释中有一条:冲突指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力量或性质(如观念、利益、意志)的互相干扰.例如:革命与旧势力相冲突.心理学中的冲突,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物理教学中的冲突是指意识层面上的冲突,主要指新旧知识相遇时产生矛盾的心理状态.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的已知.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的情况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新旧认知的冲突,引发学生思考,以完成新旧知识的融合,建立新的知识体系,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方式来看,引入冲突的概念更有其实际意义.人类的大脑似乎偏爱于故事,要将教案写得像故事一样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故事的结构有一个“4C原则”,第一个是因果关系(causality),第二个是冲突(conflict),第三个是多样性(complications),最后一个是角色(character).要完成故事结构,冲突犹如承上启下的关节,是让内容胜利进行的关键.笔者认为教师也可以利用故事的“4C原则”,像导演一样设计冲突,利用冲突来串联课堂的环节,使物理课堂成为像故事一样精彩的有机的整体.
2在物理课堂中引入冲突设计的优势
笔者认为,物理课堂上利用冲突串联的课堂设计,至少有如下3点优势.
2.1冲突设计使教学过程更为流畅,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整体冲突设计可以作为课堂上知识点转换时的衔接内容,防止教学内容生硬转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内容更流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也可以让思维胜利过渡,消除思维惯性的影响.案例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节课中由力的概念入手,首先回顾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当要将内容转换到重力部分时,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设计:教师提问:“放在桌面的粉笔盒与谁发生了相互作用?”学生思考后回答:“粉笔盒与桌面发生了相互作用.”教师提问:“放在桌面的粉笔盒还受到什么力作用?”学生:“重力.”教师提问:“有重力说明粉笔盒与谁发生了相互作用?”学生明确:“地球与粉笔盒也有相互作用.地球吸引粉笔盒体现出重力,粉笔盒也在吸引地球.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回顾力的概念的同时,引入了重力的产生原理.在这里“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与“地球与粉笔盒也有相互作用”两个概念所引发了认知冲突,成为引发学生下一步思考的关键.有时我们甚至还可以用几个冲突设计来串联整堂课,让课堂像讲故事一样起伏发展.
文科物理课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对大学文科专业学生开设物理课程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怎样更好更有效的开设好文科物理课。为文科大学生开设物理课,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细致严谨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文科物理文理融合科学素养一、引言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许多新技术的基础。理、工、农、医科大学生需要学物理是没有问题的,文科学生是否也要学物理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引出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融合这一深层次的问题。我们的时代是科学和技术的时代。科学技术以极高的速度发展,从而推动着社会飞速地发展,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技不仅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强大手段,探索宇宙和微观世界及人类自身的前沿研究,改善我们日常生活的工具,并且它们已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确的思想方法,各种观念和思潮,都必须以科学为依据。一个民族,只有普及科学知识,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崇尚科学,才能告别愚昧,自立于今日世界的民族之林。文科大学生虽然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不是科学技术方面的,但是同样应当受到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物理学作为研究自然界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和最成熟的自然科学,对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的,物理学的方法是科学方法的典型代表。今天的许多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都与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今天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一项有组织、有计划、需要尽全国之力来进行的工作(如20世纪美国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以及我国的三峡工程),用的都是全国的纳税人的钱,那么,对这些计划和工程的意义、价值,公民便不能不过问。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已经赋予了人类巨大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正确地掌握科学技术应用的方向,以有益而非有害的方式使用这种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堡被德国纳粹要挟来研制原子弹,海森堡以各种理由拖延研制时间,使得德国战争贩子没有掌握原子弹的制造技术,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这个故事说明了在具备有科学精神的同时还要以人文精神为支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可分割。再例如,对核能和克隆人的争论,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伦理问题。用好了科学这一武器,它将极大的造福人类,否则对人类的破坏将是毁灭性的。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都与科技密不可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公民,可以不了解这些问题的技术细节,但是对于一些方向性的问题,应当有自己的见解,不可以一切都留给专家和政府。这是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素质。这就需要公民接受科学教育,具备起码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对我们正在做的事有所了解,因为无知和盲目地使用一种巨大的力量必然会带来灾难。原子弹的爆炸和使用已经显示了这种威力。我们的教育要转变为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目标应当是使公民具有科学素质,接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了解科学的价值和功能。对于公民的科学素质教育,物理课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对于文科学生学习一些自然基础课也很重要,正如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所指出:“为了避免出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危机,当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是消除现代文化中的两种文化——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间的隔阂”。而作为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之一的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文科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开设文科物理课的意义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持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敢于提问,例如伽利略就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提出质疑,通过理想实验否定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错误论断,为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哥白尼就是通过质疑地心说开始提出了日心说,推翻了统治人们思想几千年的以地心说为核心的错误观点。其实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后人对于前人理论的继承和创新的过程,逐步由相对真理逼近绝对真理的过程。通过物理学家研究工作的具体实例,学生可以感受到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的方法。(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物理学是以实验为本的科学。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实验起了重要的作用,科学的假说正是通过实验的检验才成为真理,并具有指导性的作用。物理学是从实验中产生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总是进行科学实验。伽利略的单摆实验和斜面实验为研究力学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和电解定律,以及欧姆定律的建立,无一不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的。文科学生基本上没有实验课这一环节,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安排一定的学时数用于学生的实验环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获得教益,从而有助于他们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提高其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体会物理实验设计之精巧,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亲身感受我们生活的大自然各种现象之美,进而养成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验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自然的美和自然科学的美,体会自然的伟大和自然科学家的伟大,体会探究的乐趣。(三)扩充知识面。以物理学为基础的自然科技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的每一个角落,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我们要看电视,打手机,上网,坐飞机......。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现代高科技的前沿问题许多都囊括在了基础物理的研究领域之中。通过力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就能对天上,地上的各种宏观低速的物体的运动有所了解,大到天体星辰,小到小小子弹的运动问题都可以解决;通过电磁学我们可以了解各种通讯工具的工作原理,对于天空的电闪雷鸣再也不会感到恐惧。所以对文科学生来说,应当也非常有必要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必要对现代科技,特别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科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对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会大有裨益。(四)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就是指掌握了不同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些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会更得心应手,不同的专业背景使他们分析问题时考虑的会更全面,这些人类似于通才。竺可桢先生做过13年的浙江大学校长,对高等教育有许多真知灼见,通才教育就是他的重要主张之一。1936年,他走马上任,第一次召开校务会议就提出大学各学院一年级不分系的建议,进行讨论,目的就是避免学生过早地进入专业学习而忽视基础,最后决议成立一个公共科目课程分配委员会。为了加强数、理、化、国文、英文等基础课教育,他要求“第一等的教授”亲自到教学第一线。他而且鼓励学生跨院、跨系选修课程。在他的倡导下,那个时代的浙江大学,理工科学生选读唐诗宋词,文学院学生选读微积分、地学通论、物理等课程都不是什么罕见的事。他本身作为杰出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修养,否则我们就无法想象他在气候研究、物候学研究中常常将古诗词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他常常说,大学教育主要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辟基本的途径,提供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批判的和反省的精神。因此基础学科要比细密的专业知识更加重要。(五)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认真的做事的态度。文科学生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而物理学中所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各种实验方法都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代表方法,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脚踏实地的严谨工作态度,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实验过程中的一点点地疏忽就会导致完全错误的结论,甚至得不到任何实验结果。比如有的学生在做光学实验时,开始的等高共轴调节没有认真地进行,那么后面的实验就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做完实验后学生自己总结说:“真是细节决定成败”。物理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经过物理课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细致严谨的科学思维方式是非常有用的。三、课程内容设置现在有一些学校已经尝试开设文科物理这一课程,当时该课程的开设方式,内容设置仍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怎样开设文科物理课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科学生在高中开始就实行了文理分科,学习物理的时间很少,而且有一些学生之所以选择文科专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数理化等自然学科成绩不是太好,针对部分文科学生的理科基础较差这一情况,要求文科物理课程不能像理科物理课程那么专那么深,文科物理教材不能成为理科物理教材的缩写。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避免过于深奥的数学推导,应该重点讲授物理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史的内容以及物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其它研究领域的应用,并且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物理实验课的学习。我们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学基本概念的人文涵义,如物理学发展史和物理学中的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意义等问题。2、与物理有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环境、武器等方面的问题。3、高科技和现代化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4、开设形式多样的实验课,我们给学生观看了有趣的物理演示实验;带领学生参观中国科学院,感受科学家的实验方法;以及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等。根据学生课后反映,文科物理课开阔了眼界,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参考文献
1.方兴安.文科物理实验开设的实践与思考.物理实验,2004;24(7):21~23
2.郭亦玲.物理学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431~434
3.吴宗汉.文科物理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物理课实验导入论文
所谓"实验导入"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和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的,动员必要的已有经验和认识,运用学会的学习方法。
实验导入是物理课堂导入的最主要的方法。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与同行讨论。
1、惊奇现象导入法。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1:大气压强-覆杯实验导入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黑箱导入法。所谓"黑箱"是指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可以通过输入某种信息,从获得的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这种研究方法就称之为"黑箱方法"利用它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物理课案设计研究论文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基于此,本课题主要研究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以及从物理到社会的应用过程,从而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建构。以下以《液体的压强》一节的课案设计为例来阐述教学中如何让物理从生活中来并走向社会。
教材分析: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获得学习的愉悦。
初中物理课融合互动理念实践研究
【摘要】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最大程度上调动广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入的通过互动和学习,掌握与了解知识。针对强化初中物理课堂互动的意义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便是研究出初中物理课融合互动理念进行教学的实践尝试。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互动
实践积极的营造出良好的互动氛围,能够切实的缩短教学知识、教师和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传统相对陌生的师生关系往往会造成学生们对物理知识、对教师的偏见,认为物理教师“高高在上”,物理知识“晦涩难懂”。所以,积极的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切实的让教师们直接的去了解学生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寻找出更加适合学生们学习的教学手段。
一、强化初中物理课堂互动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了切实地践行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工作的实际要求,就应该充分的给予学生们自主学习、自主展示的空间,给学生们尽可能的创造主体地位展示的机会。良好的课堂互动,能够使学生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使广大学生们直接的与物理世界、物理知识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们在自身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体现自身主体地位。2.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良好的师生互动、课堂互动讨论模式,能够让学生们站在相对平等、平和的立场上进行有效的交流并提出自己对知识的意见。学生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上开动自己的脑筋,培养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在互动和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们对物理知识再也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更多的是在探究中汲取物理知识的养分,切实的引导广大学生们在互动和探究中,遨游在物质知识的海洋当中,强化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实现强化学生们自身的学习能力。
二、物理课融合互动理念进行教学的实践尝试
物理课环节引入初探论文
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必要的环节,也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一环节设计得好坏,对实现课堂教学整体结构的优化起重要的作用。
总结多年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大凡比较好的引入环节,一般都渗透有情景性、趣味性、感染性、启发性、知识性、贴近性、参与性、美感性、实践性和评价性等十个因子,下面分别谈谈这十个因子在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中的运用。
一、借景性。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其情感体验是不大相同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环节,能够达到创设良好环境的目的。例如,“长度的测量”这一课题,内容很枯燥,如果上课伊始要求学生用毫米刻度的短尺量自己课本的宽度和一页纸的厚度,并要求同学间相互核对测量结果,同学们发现每个人量度的数值都不一样。这样引入新课,使“平淡”的课题变得比较生动,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此外,还应重视在特定意义的环境中引入新课,如在物理实验室上课,在参观中学习物理知识,等等,效果也很好。
二、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如果教师用促人深省的发问,用妙趣横生的游戏,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用简单明了的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不仅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他们将以一种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学习新课。例如,在“摩擦”的教学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瓶”的游戏,教师先让其中一位同学抓住较细的瓶颈,另一位同学抓住较粗的瓶身,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教师让获胜者将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匀兴趣。设计渗透趣味性因子的引入环节,要注意避免把发噱的东西作为趣味点。
三、感染性。感染性是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从中品味到它包蕴的思想,从而激起强烈的情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在引入环节中渗透感染性因子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从而对老师产生崇敬的情感。学生受这种情感的驱使,必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敬而受教。”第二,注意引入新课的艺术性:1.以情动情,例如,在学习“惯性、惯性的应用”时,一开始,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风趣的动作,绘声绘色地介绍自己跌交的“学问”,使学生对惯性和惯性的应用获得一些感性认识;2.对教材烂熟于心,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品质,从而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真心实意地说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3.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情趣因素和艺术勉力。例如:在“运动和静止”的教学中,可以讲一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在高空飞行能抓到子弹的故事,或者运用教材提供的伽利略对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生动描述(《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P51,1982年版)引入新课,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设计渗透感染性因子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提供和显示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和情境。
四、启发性。运用启发性因子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观察和实验、讨论和讲述某一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借助设疑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设置悬念,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可以借助师生对话,通过获取反馈信息,为学生矫正思路,等等。教学实践证明,引入环节一旦具有启发性,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的局面。设计渗透启发性因子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讲求针对性,所选问题应是学生最为关注、最感兴趣,又是他们似懂非懂的问题。
高职取消物理课研究论文
摘要: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众多高职院校纷纷乘势压缩公共基础课,甚至取消物理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保持理论课与实践课教学间的合理张力,提高学生可持续的职业能力,正引发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思考。
关键词:物理课;理性思考;和谐发展
高职物理课一直是公共基础课的难题,一度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瓶颈”。高职物理课处于两难境地: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实现基础知识必需、够用,后续课程难以为继;如果学习,效果又不尽如人意。当前,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已成为衡量高职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标准。众多高职院校乘势压缩公共基础课,甚至取消物理课,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与课程建设者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己任,认真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同时,自觉以现代课程理念统率课程建设,努力摆脱困境,走出一条物理教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新路。
取消物理课的原因
取消物理课的原因冠冕堂皇,即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教学效率低。的确,高中阶段过早进行文理科分班,使不少学生在高二甚至高一第一学期就不再学习物理课,实际上,这部分学生只有初中物理水平。高等院校为完成招生计划,对考生的选考科目没有太多限制,工科专业甚至招收文科学生。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普遍物理基础十分薄弱。这些只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受理论、实践“钟摆”效应的左右。多年以来,高职课程建设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走过不少弯路,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以造就高等技术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于是,各院校纷纷实行课程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致矫枉过正,过分强调培养实践能力而忽视了理论教学。
微课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运用
摘要:微课因其短小精湛、内容聚焦、针对性强,在大学物理教学课堂上深受教师与学生们的喜爱。但国内微课还处于起步期,大规模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模式尚属空白。本文探讨的“微课”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和习惯,又可以推动教师教学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微课;大学物理;课堂教学
1前言大
学物理是理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教学过程中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靠一支粉笔,一张嘴,一份课件就能掌控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微课的出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2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2.1课堂教学学时在压缩,内容多、难度大
高中物理课整合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针对高中物理课整合合作学习的实践,本文首先提出了高中物理课堂整合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高中物理课应用整合合作学习的对策。旨在通过分析合作学习方法的应用,有效促进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整合合作;合作学习;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不断进行改革,明确要求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由此大部分的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键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模式的出现,是新课程标准施行的成果体现,能够有效调动课堂氛围,进而促进学生物理能力的提高。
一、高中物理课堂整合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具有一定的形式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主要目标就是为了能够促进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而促使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从现阶段高中物理教学的情况来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合作学习的开展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形式化,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会采用网络上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缺乏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进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使得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性,仅仅认为其属于一种教学模式,认为在此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就可以了,进而阻碍了教学进度,也降低了高中物理教学效果[1]。(二)合作学习的应用缺乏合理性。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模式,主要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个人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讨论解决。在应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意应用合作学习的范围,不能够随意乱用,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以及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从高中物理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充分考虑合作学习应用的情况,一节课所安排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且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用来进行合作学习,进而阻碍了合作学习积极作用的发挥,阻碍了学生物理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物理课应用整合合作学习的对策
物理课演示实验关键性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由很多概念、规律形成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其本身的文字描述、数学表达一般都比较抽象枯燥。由于初中生的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所以学生普遍感到难以接受,不易理解。课堂演示实验就是为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规律,理解物理原理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通过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感觉物理的无穷乐趣。下面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谈谈课堂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是物理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刚接触物理时往往是充满了好奇心。具有千变万化的物理实验,恰恰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通过演示实验过程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物理现象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具体,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分析、比较、归纳,一些物理基本概念的形成就变得顺理成章了。例如,在讲摩擦力的方向时,用一把刷子紧压桌面前进,就很直观地显示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在讲减少摩擦力时,让一位同学把一玻璃瓶的盖子拧紧再打开,然后让他在准备好的肥皂水里把手沾湿再去拧玻璃瓶的盖子,玻璃瓶的盖子始终打不开,通过这些演示实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也对学生学习物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自始至终,从显而易见的到细微难辨的实验现象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让学生对实验现象做全面观察,及时纠正学生的片面性,从实验现象中实事求是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获取各种思维的焦点,从而全面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例如,在演示流体与压强的关系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所用器材和流体大小与压强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准备好一枚铝制硬币和一本高约2cm的书作为硬币跳高时的横杆,将硬币平放在桌面上,使它距离桌子的边缘大约3~4厘米,用力吹一口气,这时候,硬币很轻松地就越过了那本书。在本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是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才会跳高。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硬币跳高的道理是什么?经过正确的观察、讨论、总结,让学生真正掌握硬币跳高的本质。在对着硬币的正上方吹气时,在那里就产生了一股气流,速度很大。根据流速越大,物体所受压强越小的道理,可以知道,硬币的上表面所受的压力比它下表面所受的压力要小,这样硬币的上下表面便产生了压力差,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硬币就自然地“跳”起来了。可见,在物理课堂演示实验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也达到了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
三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