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材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6:15:3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理教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理教材

物理教材改革论文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流行的教育理念.它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对世界范围内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在20世纪末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20年教材改革和研究的《物理通报》不失时机地投入了这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积极参与了初、高中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有幸应邀参加了由《物理通报》主持的这一编写任务.在近两年的编写实践中,感到如能对建构主义理论有一定的认识,会有助于我们对《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好地在教材的编写中贯彻《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教材的编写工作做得更好,下面说一下我们的体会.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应当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可能替代的.别的学生能帮他做习题、写作文,但他本人不会因此而获得知识;教师可以讲解、答疑和指导,但也必须通过学生有意义的自我活动,才能完成获得知识过程.

建构主义的这个观点确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起指导和组织作用.教学的过程不应当是学生跟着老师转,而应当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上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育从本质上讲是认知个体在一定环境中的自我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最终只决定一个自变量的函数.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这里的“促进自主学习”,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教师等只能对“主体”起到“促进”的作用,只有主体能“积极”、“乐于”、“勇于”和“勤于”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

《物理通报》编写的物理教材中,精心设计了观察、思考、推理、猜想、测量、计算、制作、上网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从教材的结构就促使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初中教材中,就有“我的设计”、“我的制作”、“自我评价”等多种自主性活动;在高中教材的第一个模块的第一章中就有学生要参与的各种活动30多个。

2建构主义认为主体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新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

查看全文

物理教材研究论文

人教顺九年义务教育被中物理教材在我省试教后正式全面使用已二年多了,初中第一轮教学的实践,使这套教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认为现行教材体现了改革精神,切实可用。但是,仍有一些教师对新教材茫然不适。觉得教材顺序乱了套,经验失灵。内容简单没讲头。甚至我省1996年初中毕业(开学)会考命题时,物理学科反映试题难命,按传统方式,拟题不是太容易就是超纳这说明现行教材的确不合应试教育的口味。因此,如何使教师尽快克服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方法的惯性干扰,正确使用现行教材,使我省初中物理教学全面转入累质教育的轨道,是目前教材教法研究中的一大课题,笔者认为,要真正用好现行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关键是熟悉、掌握教学内容,出路为教法改革。

一、转变教育思想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讲过,教育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前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设人才奠定基矗初中物理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为实现这个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过去的许多年中,初中物理教学在改革方面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始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于扰,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被不适当地拔高,讲授往往是“满堂灌”,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厂对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惯性”极大,致使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喜众用应试教育的眼光审视现行教材,结果是既不适应,又不放心,害怕现行教材降低了难度,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升学率。可见,转变观念,是用好现行教材的前提。只要我们在观念上真正完成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跟上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革步伐,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全面发展,现行教时的使用必将既能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又能培养四化建设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包括在高·级学校深造的人才)。

二、掌握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现行教材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生动活泼,简明轻快,图文并茂。现行教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现象、故事、实验引人课题说明概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概念和规律的讲述简明轻快,不过分追求严格,浅显易懂;大量漫画式的插图启发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的以图代文,寓教于乐。现行教材一般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前有问题,节前带问号,节后设“想想忆忆”,章后。总结“学到了什么”。编排灵活,不似以往那么刻板。

查看全文

物理教材改革论文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流行的教育理念.它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对世界范围内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我国在20世纪末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20年教材改革和研究的《物理通报》不失时机地投入了这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积极参与了初、高中教材的编写工作.我们有幸应邀参加了由《物理通报》主持的这一编写任务.在近两年的编写实践中,感到如能对建构主义理论有一定的认识,会有助于我们对《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更好地在教材的编写中贯彻《物理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教材的编写工作做得更好,下面说一下我们的体会.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自主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应当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可能替代的.别的学生能帮他做习题、写作文,但他本人不会因此而获得知识;教师可以讲解、答疑和指导,但也必须通过学生有意义的自我活动,才能完成获得知识过程.

建构主义的这个观点确定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只能起指导和组织作用.教学的过程不应当是学生跟着老师转,而应当是教师如何在教学上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育从本质上讲是认知个体在一定环境中的自我发展,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最终只决定一个自变量的函数.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就明确提出:“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这里的“促进自主学习”,表明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教师等只能对“主体”起到“促进”的作用,只有主体能“积极”、“乐于”、“勇于”和“勤于”进行有意义的活动,才能获得“知识与技能”.

《物理通报》编写的物理教材中,精心设计了观察、思考、推理、猜想、测量、计算、制作、上网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从教材的结构就促使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而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初中教材中,就有“我的设计”、“我的制作”、“自我评价”等多种自主性活动;在高中教材的第一个模块的第一章中就有学生要参与的各种活动30多个.

查看全文

物理教材思考论文

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根据新大纲我们编写了供高中新教材试验地区试用的新的高中教材。高中一年级教材是为全体学生必修的内容。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根据新大纲分别编写两种要求的教材。

下面就编者对新大纲的理解谈谈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考虑和做法。

一、教材的弹性和因材施教

新大纲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将高中物理分为两类课程,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类物理课。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都一致,虽然便于实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教材要面对差异很大的各类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具有弹性,以便于教学中因材施教。

按照新大纲的规定,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应引导学生首先扎扎实实将它们学好。选学内容不作考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为了保证选修内容的落实,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必须选讲一定课时的选学内容。选修内容可以扩展知识面,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同时给程度较好的学生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又不会给大多数学生增加负担,有利于因材施教。除了新大纲中规定的选学的知识点,教材中还补充了少量的选学内容。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用*号标出。在课文、习题、学生实验中都编有选学内容。教材中设有“专题”,对某些问题作比较深入一些的探讨,留给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钻研。“专题”全部都是选学。“阅读材料”多是扩展知识面的内容,也具有选学的性质。

新大纲对知识点划分为A、B两个层次。这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学上的过高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虽然教材是按照新大纲的层次要求编写的,但是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上不封顶”,应该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课外自己钻研。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同样要注意循序渐进。教学中“上不封顶”,主要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地钻研,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任意提高程度。

查看全文

中美初中物理教材比较研究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物理》和浙教版《科学探索者》为研究对象,以科学方法为研究切入点,对科学方法在中美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物理教材;科学方法;呈现方式

美国学者乔恩•米勒将科学素养分为科学的准则和方法、科学的主要术语和观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这三个维度,并以此为标准,每两年对美国的公众科学素养进行调查。[1]中国以此为借鉴,在2001年也对公众的科学素养进行了调查,其中科学方法也是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美本科生的能力方面,有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量化分析能力不及美国大学生。[2]张轶炳等人对中美大学生科学推理能力差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不善于通过虚构实验背景、观察现象、判定证据、验证假设、证伪的方法进行推理。[3]这些能力的培养与科学方法的教育息息相关。系统地、有策略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将有利于学生相应能力的提高。

1呈现的位置和内容不同

《物理》中对科学方法进行显化是在实验中运用到此方法时,在实验旁边进行相应的旁注。《科学探索者》中显化的科学方法是在教科书最后“技能手册”部分对科学方法进行了介绍。其中观察法、猜测法、分类法是在“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部分呈现的,控制变量法是在“科学探究”部分呈现的,表格法则是在“绘制图表”部分呈现的。《物理》中科学方法的显化,是一种分散的、即讲即用的形式,这样的方式更加具有针对性。由于是以实验的旁注形式出现,也就是说这个实验本身就运用到了这个科学方法,所以《物理》只是对该科学方法的含义做了介绍。《科学探索者》中科学方法的介绍出现课本最后的“像科学家那样思考”“科学探究”和“绘制图表”等主题的“技能手册”中,是一种整体的、系统的呈现方式。学生在翻阅《科学探索者》的过程中,知道以此为小标题的词语是一种并列的关系,从而对科学方法在初步认知上就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由于《科学探索者》中科学方法的介绍统一出现在教科书的最后,脱离了教科书中的实验,所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方法,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况出现,《科学探索者》不仅表达了科学方法的内涵,还列举了生活中运用到这些科学方法的事例,并且强调了运用这些科学方法的注意点。这样既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科学方法,知道了科学方法是什么和如何去运用科学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感受科学方法的实用性,领悟为什么要学习科学方法。同时,在旁边补充了对应的活动版块,让同学们参与活动,运用科学方法掌握相应的技能。

2语言的风格不同

查看全文

物理教材思考论文

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教学用书),是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一册》(以下简称教科书)的配套用书之一。

教学用书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教科书,选择教法,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我们就从分析教科书的指导思想、体系结构和风格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再逐章进行分析,明确教学要求,提出教学建议,选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备老师们教学时参考。

一、教科书的指导思想

1.以义务教育的要求为准则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教育对象将由择优录取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学生基础的差异,也将随之扩大;而教育任务则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各级各类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所以,初中物理教科书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全面提高。

2.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查看全文

人教版初之物理教材的分析

一、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编排调整

(一)物理教材内容次序调整的理论依据

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教材内容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的学习,其中一条要求是学习的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也就是说能够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建立起联系。这就要求教材内容之间也要注意这种知识内部的联系,在教材内容安排时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内容的次序的调整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要了解实验的工具和基本的测量单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与之相关联的章节中讲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较常见的或者是基础的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现。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分为四节来讲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测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观世界;二是质量;三是密度;四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五是密度与社会生活。但是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级这一册来讲不如放在八年级上册来讲,基本物理量的内容要放在其他内容之前来讲。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态变化分别有以下四节: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电磁学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内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学部分的内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热学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内容具有知识内在的连贯性,并且第四章物态的变化和第十六章热和能放在一起讲可以使得学生对热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放在一起还可以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学内容按照声、光、电、磁、力、热的顺序依次呈现。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来学习。

本教材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全册。而力学部分和热学部分位于九年级这一册。总体来看力学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来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热是学习电和磁的基础。例如,第八章电功率中第一节能,在这一节中涉及到了机械能、热能的概念。但是在这之前,力学和热并没有学习。如果在学习这一章之前,力和热已经学习了,那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学生对电能和电功率的学习掌握。但是由于力热部分在电磁学后面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没有关于力和热的整体概念,更不要说机械能和热能的理解啦。当给学生讲到机械能和热能时就比较吃力,并且还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经典力学作为物理学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论体系,是后来物理学研究的基础。本论文认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编排时要考虑到学习内容之间的承接性,所以本论文认为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应该把力热部分放在电磁学的前面。大体上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史上的顺序来安排教学内容。物理科学发展前后有顺序的问题,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整体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学发展的先后顺序。物理学发展顺序是人类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识过程。因为学科内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无论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学学科也好,在编排教学内容是都要遵循科学发展的脉络。

查看全文

物理教材思考管理论文

国家教委1996年5月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根据新大纲我们编写了供高中新教材试验地区试用的新的高中教材。高中一年级教材是为全体学生必修的内容。从高中二年级开始,根据新大纲分别编写两种要求的教材。

下面就编者对新大纲的理解谈谈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考虑和做法。

一、教材的弹性和因材施教

新大纲根据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高中物理课程设置的经验教训,将高中物理分为两类课程,并提供了两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类物理课。我国幅员广大,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一年级两类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都一致,虽然便于实施,但仍不能完全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教材要面对差异很大的各类学校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具有弹性,以便于教学中因材施教。

按照新大纲的规定,我们在教材编写中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两部分。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应引导学生首先扎扎实实将它们学好。选学内容不作考查,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为了保证选修内容的落实,按照新大纲的要求,必须选讲一定课时的选学内容。选修内容可以扩展知识面,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同时给程度较好的学生留有进一步钻研的余地,又不会给大多数学生增加负担,有利于因材施教。除了新大纲中规定的选学的知识点,教材中还补充了少量的选学内容。教材中的选学内容用*号标出。在课文、习题、学生实验中都编有选学内容。教材中设有“专题”,对某些问题作比较深入一些的探讨,留给程度较好的学生进一步钻研。“专题”全部都是选学。“阅读材料”多是扩展知识面的内容,也具有选学的性质。

新大纲对知识点划分为A、B两个层次。这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习结束时应达到的要求。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教学上的过高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虽然教材是按照新大纲的层次要求编写的,但是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上不封顶”,应该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课外自己钻研。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同样要注意循序渐进。教学中“上不封顶”,主要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课外主动地钻研,而不应一味地追求“讲深讲透”,任意提高程度。

查看全文

高中物理教材习题教学策略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教材习题教学策略的研究,利用教材习题精选、典型、针对性强等特点,利用教材习题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把学生带出“物理课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困境,同时让学生摆脱题海。

【关键词】高中物理;知识构建;教材习题;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物理知识的构建过程,而知识结构与练习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学生常反映‘物理课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知识结构的构建还没有达到能够顺利解决问题的水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绪论>》中如此阐述。的确,面对高中物理学科,大多数学生上课认真听了,感觉也听懂了,可是课后做题却遇到各种的不会,陷入做题“困境”,学习信心严重受挫。如果我们把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划分为“知道———理解———记忆———应用———灵活应用———创新应用”六个层次,学生所谓的“懂”,其实是处在知道、理解或记忆的某一个层次。笔者通过对本校高一年级750名学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发现:其中个别学生停留在知道的层次,大部分学生能达到理解的层次,多半的学生能达到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的层次;停留在知道和理解层次学生的“懂”,其实是一种知识浅层认知的“假懂”,这些学生不“会”的症结是只知道了知识点,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还不到“火候”,而教材习题恰能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巩固学习内容、检测学习问题、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内容综合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现以人教版《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教材习题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走出解题困境。

1.教学现状分析

从大量的网络课件和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常规教学中,大多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在课本的两个例题教学上,后续的课堂练习设计却不得重用,有的过于简单,对本节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的构建几乎不涉及;有的打擦边球,未切入本节内容的重点;有的用高考真题或模拟题,对本节内容的构建形成“壁垒”。把教材习题深入研究并作为练习的少之又少。大多教师把教材习题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解决,甚至有个别教师瞧不上教材习题,对其置之不理。

2.笔者对本节内容的教学建议

查看全文

中英主流高中物理教材对比分析

摘要:以“动量及其守恒定律”一章为例,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分析中、英两国主流高中物理教材的知识呈现、实验编排及习题设置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教材逻辑性更强,章节联系更加紧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英国教材更加注重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鼓励一线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保证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个人智慧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英教材对比;动量及其守恒定律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物理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高中物理课程要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炼学科的育人价值,体现物理学科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1]教材作为学科的主要知识载体,在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中外教材进行对比与反思,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学科和课程的发展.本研究以《动量及其守恒定律》一章为例,对中、英两国主流高中物理教材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两版教材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实验的编排以及习题的对比,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差异化研究,找到两国教材在动量章节的优势和不足,为一线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及授课提供参考思路,以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1两套教材简介

本文采用的中英两套主流教材分别是:我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普通高中教科书:物理》和英国的《CambridgeInternationalASandALevelPhysicsCoursebook》,教材信息见表1.后文中简称“中国教材”与“英国教材”.两套教材分别是两国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最新版本教材,动量部分的知识在两本教材中都以一章多节的形式体现.从目录来看,两本教材中的知识呈现、实验编排存在一定差异,下文中将展开对比.

2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英教材编排比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