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5:36: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联网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物联网技术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物联网技术在各大领域中的应用对大众生活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物联网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浅要的分析,探讨了各项关键技术在物联网技术中所处的地位,并结合当下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分析了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现状以及对促进行业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物联网;关键技术;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计算机物联网技术在各大领域均发挥出了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有效地促进了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同时,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潜力巨大,对其进行开发应用的空间依旧很大。为拓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思路,本文浅析了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分析了物联网技术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大行业中的应用现状。
一、计算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分析
(一)射频识别通信技术
作为计算机物联网关键技术中最为基础的一项,射频识别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阅读器与电子标签进行非接触式通信交互。与传统的条码扫描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相比,二者都建立在标签识别的技术基础上,而射频识别技术则摒弃了传统条码扫描识别技术依赖光学接触的缺点。射频识别技术的核心部分由天线线圈、阅读器和电子标签组成,基于射频信号这一通信媒介来完成相应的通信传输工作,能够以电子标签对不同物品进行标记管理。同时,射频识别技术具备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因此其应用场景极为广泛,能有效助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落地。
物联网数据挖掘研究
摘要:当前信息社会环境下,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其中物联网是全新信息技术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实现智能化的核心技术。物联网中的数据挖掘是物联网技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价值体现在为物联网应用数据大量增长下提供强力补充。当前基于海量数据的增加,物联网数据挖掘正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而云计算的出现为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该文以云计算、物联网、数据挖掘技术特征与相互联系为基础,分析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物联网数据挖掘。
关键词:云计算平台;物联网;数据挖掘
物联网是当前智能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显示,近几年随着科研事业的快速进展下,物联网以及从一个概念存在逐渐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物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智能化,极大的改变的了生活与工作方式,提升了办事效率。而物联网的实现依靠中的技术的支持,其中数据挖掘技术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支撑条件,数据挖掘实现了海量信息的获取与挖掘,而这种信息能够支撑物联网在实际操作中的智能化实现。文中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上分析物联网数据挖掘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物联网数据挖掘所面临的挑战、在云计算平台中物联网数据挖掘的相关技术以及实际应用。
1云计算与物联网理论基础
1)云计算理论云计算是一种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经由互联网服务为用户提供依据需求而明确服务的计算方式。而云计算命名的由来是由于整个服务资源的选自源互联网内的数据,且互联网多会应用云状图案对资源进行显示,因此被称之为与计算。云计算基于其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具备了以下几大特征:第一,规模大。云计算中的云所显示的便是差大的规模,当前就谷歌云计算来看已经拥有了100多万台服务器,而其他较大型的搜索引擎也具备了数十万台服务器。第二,虚拟化。云计算能够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或任意终端进行服务器的登录,所有操作在云空间进行运行,由此也便形成了虚拟性特征。第三,可靠性。云计算应用数据多副本绒促以及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确保服务的可靠性。第四,通用性。云计算不会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支持下能够创造出海量的应用。第五,可延伸性。云计算的超大规模能够支持其进行动态的伸缩,由此满足各类应用与用户规模的增长需求[1]。2)物联网理论物联网属于全新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部分,同时也是信息化时展的重要阶段。物联网实际上所指的是经由多种技术的应用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连接,而这种连接形成了一个局域网络,实现远程与集中操控。物联网雏形的出现可追溯到1990年,后期随着各项理论与技术的不断研发下,在近几年已经能够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且被广泛的应用。其实际意义在于,经由各项技术将多种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信息交换与通信,由此实现了物品的智能化,用户可经由远程终端进行操控,便捷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各物品应用的安全性。与互联网对比物联网具备了以下几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物联网应用到多种感知技术;第二方面表现在物联网属于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泛在网络;第三方面表现在物联网的核心价值是提供不限定任何场合与时间的应用场景与用户的自由互换[2]。3)物联网的建设物联网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多个行业的参与,且需要政府方面所提供的支持,物联网具备多种优势,可广泛地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中,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技术建设始终是一大难题。就常规上来讲,物联网的建设需要经由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需要建设物联网的物体属性进行识别,包括静态与动态的属性,其中静态属性可直接进行存储,而动态属性则需要应用传感器进行探测;第二,对识别完成后的物体属性进行读取,将读取信息转换为网络识别数据;第三,将物体的信息经由网络传输至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实现物体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3]。
2数据挖掘技术界定与特征分析
物联网技术分析及推进策略
摘要: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研究发现:广州物联网技术整体水平与深圳、北京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射频识别领域的二类技术在全球具备较强优势,组网领域的五类技术在全球具备优势,传感器领域的二类技术在全国具备优势,广东工业大学表现突出。本文从全球发明专利视角分析了广州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态势,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促进广州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分析;全球专利;广州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目前,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已将物联网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而形成的网络[1]。物联网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及共性支撑层。感知层,即数据采集层,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射频识别、二维码、传感器、组网技术等,是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层,即数据传输层;应用层,则对感知层采集并通过网络层传输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决策,实现智能化管理;共性支撑层,主要为以上3个层级实现物物互联而服务[2]。
1广州物联网技术发展态势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世界上每年发明创造成果的90%~95%体现在专利技术中,其中约70%最早体现在专利申请中[3]。因此,本文按照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共性支撑层4个层级及其关键技术将物联网进行分解,结合已有文献对物联网专利的检索情况,以关键词和IPC主分类号结合的方式,使用IncoPat数据库检索物联网技术专利,对全球发明专利进行分析,进而探究广州物联网技术发展态势。
1.1广州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但与深圳、北京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物联网主要技术以及运用展望
1.物联网技术概述
1.1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物联网作为未来网络的整合部分,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物联网技术主要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标准、互通的网络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并将所有实物与虚拟物品代以特定的编码,通过智能界面进行信息的共享,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从广义上来讲,物联网是信息化在人类社会综合应用的更高水平,通过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高效信息交互,实现物理空间与信息网络的融合.物联网技术具有捕获、传输、处理以及施效等主要功能,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射频识别、红外传感器等设备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感知与测量,并将这些信息连接至通信网络进行交互和共享,并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信息与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决策与控制的智能化.
1.2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与应用现状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ITU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通过将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中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信息空间的概念将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拓展到随时随地的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与沟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开始被运用到全球的各个领域中,在制造业、零售业以及物流等传统领域,物联网的智能化信息交换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工作周期,降低了人工成本;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传感手段也逐渐运用于市场管理、能源产业甚至反恐领域中.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性工作,开放、透明的物联网标准开始形成,确保了管理机构对其控管责任的履行.中国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将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物联网的研发和实践上,均具有较高的能力和技术优势,已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物联网十二五打算
一、发展现状
(一)物联网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国际电信联盟在2005年度的互联网报告中,国内外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随着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提出“物联网”概念并预言“无所不在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美国把“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确定为振兴经济和保持全球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欧盟了下一代全欧移动宽带长期演进与ICT信息与通讯技术)创新战略,组织制定并着手实施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提出“泛在网”国家战略,重点推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韩国出台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也提出,加快部署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时,重点推进物联网应用和物联网产业发展。
我国物联网产业起步较早,与欧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当前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的主导国之一。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无锡、深圳等地都在开展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二)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基础。
1.产业基础。是国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和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和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基地。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55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2.21%。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的53%,在嵌入式软件、中间件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等领域处于西部领先地位;RFID(射频识别)产业已具备芯片设计与封装、读写器产品制造和应用系统集成等研发生产能力,2009年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市场10%;电子科大红外成像传感系统、川大智胜视频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国腾集团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惯性器件和卫星导航定位终端、和芯微电子数模混合IP核(知识产权核心)和编解码器芯片等在国内视频识别与定位跟踪行业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此外,千嘉科技在光电直读式远程数据系统方面、安可信电子在智能型气体检测设备制造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2.研发基础。是国家电子信息高技术产业基地,拥有物联网前沿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技优势。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科院光电所等在光纤传感技术、MEMS传感技术、自组网技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传感器核心芯片与RFID芯片设计、天线设计、应用软件、中间件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中电科技30所在物联网信息安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电科技10所、29所、总参57所、九洲电子等在物联网技术军转民应用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和较大发展潜力。
医疗物联网应用及关键技术
摘要:医疗物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医疗机构传统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对推动智慧医疗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疗物联网凭借其终端可移动性、接入方式灵活以及数据采集自动化等优势,掀起了医疗领域信息化改革的浪潮,对实现医院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针对当前医疗物联网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最后对面向医疗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
关键词:医疗;物联网;智慧医疗
1引言
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处在医疗改革发展的新阶段,医疗物联网的出现大大满足了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有助于实现现有医疗设备无线化管理、医疗信息数字化搜集、存储和处理、医疗对象可视化管理、医疗安全智能化感知和监控,推动医疗决策科学化、医疗服务人性化,全面加强医院的现代信息化建设和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1]。医疗物联网指在标准和交互通信协议的基础上,通过利用射频识别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定位技术等,进一步结合先进的通信网络设备、移动终端设备等对医疗对象(包括医疗信息、医疗设备、医护人员等)进行处理和交互。医疗物联网的过程也已贯彻到全人、全方位以及全过程管理,其核心理念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2]。(1)“物”:即医疗对象。包括病人、医生、护士、医疗器械、医疗成本以及医疗信息等。(2)“联”:即流程交互引擎。包括医疗信息集成平台、物联网中间、信息采集传感器、自动化工作流引擎、管理和监控平台以及信息处理平台等。(3)“网”:即标准化医疗流程。包括护理流程、检验流程、诊断流程、追溯流程以及质控和管理流程等。简而言之,医疗物联网就是利用复杂的物联网技术,简化医疗流程,实现全过程标准化医疗流程,实现医疗对象自动化、可视化、数字化管理,全面提高医疗安全性和质量。
2医疗物联网的应用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把无线技术带来的便捷性、移动性、高速和安全性融入医疗健康领域的各个环节中,改变了传统的医疗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当前,医疗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2]。(1)医疗物资可视化管理:借助物资管理的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医疗器械与药品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实时监控和跟踪,避免出现公共医疗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包括手术器械管理、消毒包管理、医疗垃圾处理、药品防伪、服药状况监控、生物制剂管理、药品供应链管理等。(2)医疗信息数字化管理:在新医改环境下,实现医疗信息数字化管理是必然趋势。主要应用包括身份确认、人员定位及监控、就诊卡双向数据通信、病患信息管理、病房管理、医疗急救管理、药品存储、血液信息管理、药品制剂防误、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新生儿防盗系统与报警系统。(3)医疗过程数字化管理:实现医疗过程数字化管理也是全面实现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举措之一,有助于简化医疗过程,有效提高医院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包括远程医疗监护、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生命体征采集、运动状态侦测等。(4)医疗健康智慧化管理:随着医疗物联网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不断成熟,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潜力也逐步增强。智慧医疗是医疗物联网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包括健康监测、慢病管理、家庭监护等。
物联网信息安全论文
1物联网及其信息特点
1.1物联网信息特点
终端设备的异构性,使得物体属性在建模上存在差别,导致不同物体对数据的识别、对信息的描述产生较大差异;而终端数量的庞大规模,又会导致在采集和处理数据时,容易产生海量数据。数据受多种因素制约,产生位置的分散性、形式的差异性都给信息描述带来了不便之处。例如,以监测森林区域的着火点为例,对温度的描述,不同的采集系统可能采用华氏温度,或摄氏温度,作为采集单位,那么在处理时就面临数据统一性的问题。不同的应用对采集点的数量、存储空间的要求都有不同。大量的数据在不同采集点之间复制,由于传输线路、传输介质等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到网络通信带宽。在数据传输阶段,短距离的无线传输是物联网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而无线传输由于其扩散性,使得信息、数据被盗窃的几率大大增加。物联网应用在不同层次对数据的使用都提出了复杂的要求,使得信息安全问题更为棘手,也更加受到重视。
1.2信息安全的传统要求
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信息安全定义为“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性和可靠性”,控制安全则指“身份认证、不可否认性、授权和访问控制”。完整性强调数据的防篡改功能,可用性强调数据能按需使用,保密性强调数据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可靠性则强调系统能完成规定功能。在物联网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这些要求应当得到满足。例如,在数据感知技术中普遍采用的RFID,在阅读器和RFID标签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由于标签的运算能力非常弱,且两者之间采用的是无线方式通信,恶意用户通过克隆、重放、中间人攻击等手段,从而达到窃听、修改数据的目的。
2物联网应用对传统的信息安全提出的新要求
小议物联网在食品监管的作用
本文作者:周丽玲工作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卫生监督所
建设食品安全统一监管信息平台目前我国现行法规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条款相对分散,分段立法,规定宽泛,导致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交叉与监管真空并存的现象。卫生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跨越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多部门监管同一范畴的事务,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需要政府协调,无形中增加了行政管理成本,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利用物联网建立实现食品生产记录可存储、流向可跟踪、伪劣食品可召回、储运信息可查询、销售信息可定向、食品有毒有害物质可监控、食品安全违法记录可联网的城市食品生产及经营领域食品安全统一监管信息平台已越发重要。具体来说,徐州市食品生产及经营领域食品安全统一监管信息平台,能实现所有进入监管平台数据库的食品生产或餐饮经营单位提供的食品及餐饮用具,自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一个“条形码”,并贴上一个具有唯一性的带芯片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码”,只要经过安有传感器的生产车间、储存仓库、配送车厢、销售网点及餐饮消费场所,就会实时传递相关信息给食品安全各相关监管部门,实现在电脑前即可随时掌控整个食品生产、储存、配送、运输、加工、销售及消费链中的流动信息全过程。同时该平台与食品流通企业、重点区域餐饮消费场所建立联系,同时链接提供食品在种植/养殖基地、生产加工环节的一级平台信息,实现食品从农田到消费者的全程信息监管。食品安全各相关监管部门在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时,可通过平台信息查清食品来源、流向、分布状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最大限度消除危害。
同时可利用平台信息对不符合徐州市地方性产业规划、政策或具有食品安全高风险性的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的餐饮店、小作坊数量及规模进行限制甚至取缔,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集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餐饮经营店集中区,整合优势资源,解决餐饮店、小作坊食品生产、加工及经营的小、散、乱问题,实现食品餐饮店、小作坊集中化生产和统一规范监管。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采用的关键技术,应包括标签编码规则设计、RFID标签与读写器、GPS和GIS集成应用等。在食品生产环节,首先要为食品申请射频识别(RFID)标签码,将箱体标签与标签码、批号等产品信息相关联,通过企业RFID应用客户端,打印箱体RFID标签进行粘贴。食品运输环节,车辆RFID卡编码和所运输食品的箱体标签及收货企业编码相关联,在运输途中通过红外感应器、无线移动监控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将车辆位置信息和传感器数据发送到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对车辆行驶路线、温湿度、车门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在后续的流通、终端销售等环节,食品箱体标签还将继续与仓库、销售场所等信息相关联,直至零售环节。采集记录每个射频识别(RFID)标签码的所有关联信息,并将射频识别(RFID)标签码打印在小票上,以供消费者查询。
应用数字信息平台强化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2011年8月,江苏省卫生监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应用推广。该系统包括卫生许可、日常监督、投诉举报、行政处罚、应急管理、机构管理、统计分析等近20个工作模块,涵盖卫生监督执法各项日常业务。该系统建设采取省级集中与市、县分布部署相结合的方式,数据在各级都能落地。徐州市应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并加快卫生监督执法(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数字信息平台(即数字卫监)建设,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地理卫生信息系统数据共享,以及监测数据采集、远程传输和应用,完善移动执法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决策辅助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7大支持系统建设,实现与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的无缝对接、实时感知。食品安全卫生法制监管涉及多部门、多层面、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物联网必定在食品安全卫生法制监管工作中大有作为,为从根本上解决好“食品安全”这一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大事。
物联网在煤矿业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企业的应用建设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对实时信息的采集技术;(2)对信息的有效处理与构建技术;(3)对传感网系统的有效控制、实时预警与有效重构技术,以上3个方面构成了目前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煤矿企业的自动化核心体现结构。煤矿灾害发生的区域和时间均具有未知性,并且煤矿处于动态开采过程中,要感知这些灾害产生的前兆信息,只能采用符合煤矿生产特点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可移动和自组网的信息采集方式。需要研究煤矿物联网关键技术,构建动态的感知煤矿灾害状况、感知设备健康状态、感知人员安全环境等信息感知与处理平台。
煤矿物联网3层结构功能设计
1感知与控制层
根据煤矿作业的特点,本层由2层网络组成:骨干传输网和感知层网络。(1)骨干网功能与要求骨干网为网络化的煤矿监测与控制系统、语音信号及视频信号传输与管理提供了信息高速公路。各种控制子系统、工业电视、大屏幕、预警系统等显示的数据与画面信息均需要骨干网中传输的数据予以支持。骨干传输网与矿山综合自动化骨干传输网基本相同,使用防爆1000M工业以太网。对骨干网的总体要求:①煤矿各种信息均能融入骨干网进行传输,即能实现矿山的三网合一;②对于各种网络故障,系统应该进行快速自愈,一般要求系统重构时间小于300ms,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安全性;③建立虚拟专用的网络系统,有效保证各监控系统的有效隔离,防止互相干扰,保证其独立有效运行。(2)感知网功能与要求主要是无线网络,对于井下地理信息状况、地质状态分布、企业内部的管理、加工和运输等状况信息均需要移动的感知。引发煤矿事故的灾害源如瓦斯、矿压、透水等均散布在尚未开采的地层中,且具有流动性,开采扰动会造成它们相对集中,演化为灾害前兆事件。但随着开采的进行,灾害源集中的地点、强度、显示度及危害程度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灾害事故的产生却具有突发性。显然,无法用固定的接触式传感器直接监测灾害源,只能通过对前兆事件发生时通过地层传播出来的物理量(如电磁幅射、声发射等)进行监测和识别、处理,但传播这些物理量的地层也具有不确定性,需要随时能移动的无线分布式感知手段。
2信息集成与MES层
信息集成与MES层关键是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平台,煤矿内部不同设备与工艺需要不同的控制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中的数据需要具备统一的数据格式,从而减少数据冗余,形成有效数据共享。例如,在整个煤矿安全生产运行情况的评价体系中,井下气体成分与比例、井下水位情况、风机运转情况及电力设施情况等数据需要有统一的描述形式,实现合理地有效存储。由于控制子系统众多,数据复杂,为了便于将来的数据分析与挖掘,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良好的数据存储能力,同时使用OLAP联机分析处理工具,实现数据有效的综合分析,统一合理的数据,是实现MES层功能的首要基础。
物联网下金融产品革新
1物联网的发展现状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以产品电子代码(EPC)为核心,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所有需要联网的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共享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由IBM公司在互联网、电信网和广电网发展的基础上,根据人们的智能生活和应用需求提出的,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范围,在anyone、anywhere、anytime的基础上,又延伸到了any-thing。通过将人们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数字化管理、统一化监控、拟人化交流,使人类社会进入智能型社会。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确认了“物联网”的概念。因为物联网的发展,能够使世界上任何的物体,通过因特网主动互联互通,所以不仅要从国家高度考虑,更需要从全球一体化的目标来考虑,构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这对于一个国家未来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中国等都更加关注物联网的发展,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技术。
1.1国外物联网的发展
目前欧洲已经实现了物联网在汽车信息通信、自动抄表、安全检测、自动售货、交通系统、自动化工业、城市信息化等领域的应用。2009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对“智慧地球”构想作出了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升为国家层级的发展战略,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并在《经济复苏和再投资法》(RecoveryandReinvestmentAct)中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推动能源、宽带和医疗三大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亚太地区物联网的应用中,日本和韩国发展较快,日本重点发展智能交通、透明物流、自动抄表、汽车信息通信、智能家居、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领域。2008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xICT”政策。“xICT”代表不同领域乘以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含义,一共涉及三个领域-“产业xICT”、“地区xICT”、“人民生活xICT”,将各行业、地区、人民的生活生产与ICT深化融合,实现经济增长的目的。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为物联网的应用奠定了信息自动采集的基础,实现了物体拟人化的前提条件。继日本提出u-Japan战后,韩国也确立了u-Korea战略,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不仅为人们创造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更便利的生活服务,更可以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目前物联网主要应用于智能交通、远程抄表、自动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与国际物联网的发展进程相似,我国物联网总体处于初创阶段,但已具备一定的应用技术和产业基础,对物联网的应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1.2我国物联网的发展
我国已经把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2009年8月和12月,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3月5日,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2010年6月7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快发展物联网研发和建设新一代互联网”。2010年10月18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决定》明确了信息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突破方向为:新一代信息网络、“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2011年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海)论坛”上,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指出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十二五”期间,发展物联网的主要任务包括大力攻克核心技术,加快构建标准体系,合理规划区域布局,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和加强信息安全保障等七个方面。2020年之前国家计划投入3.86万亿元用于物联网的研发。工信部将支持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具体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与智能家居九大领域。李力还表示,增加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产业化专项对物联网的投入比重,鼓励企业投入,积极发挥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作用,支持相关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加快制定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金融、人才、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进医药、信息、电力、新能源等领域的改革,营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预计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左右,物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