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5:11:2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无菌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无菌器械台探讨论文

着装整齐,戴好口罩、帽子,洗手,准备用物,用消毒液擦拭室内物品表面

检查无菌包的名称,消毒日期,有无松散,指示带是否变色,责任者。

将无菌包放在干燥的器械车上,第一层用手打开,第二层用无菌镊打开,无菌单应垂过车缘30cm以下,车缘以下视为有菌区

打器械包时,先打开对角,然后左右两角,最后打开内角,四角并拢将器械包稳妥地放在器械车上。

用双层无菌巾覆盖于台面上备用,可保持四小时。

手术器械清洁流程

查看全文

手术室无菌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手术室是开放性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无菌管理直接影响着病人的康复及痊愈,也关系到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手术室无菌管理。手术室人员每月进行一次无菌知识的学习,把自己的行动与无菌观念紧密地结合起来,时刻铭记无菌观念,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无菌技术操作,积极参与无菌管理。

无菌质量管理是手术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预防手术切口创面感染,保证切口愈合良好和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很多,除了空气污染,更主要是接触污染,包括手术器械、布类敷料、缝线、缝针和手术医生护士与病人皮肤接触等。这些渠道污染机会多且重,因此,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技术操作,严格进行无菌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手术室无菌技术是由众多环节组成的,从入手术室更衣、戴帽、换鞋到术间医生护士的一举一动,从手的消毒到手术台上各个环节的操作,稍有疏忽,都能造成手术切口和体腔内的感染。我们针对容易发生创口感染的环节,认真做好无菌质量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确保手术质量。

1无菌手术室的标准及手术间细菌生长规律

国内进行的检验标准是按梅梁斯基计算法;以粗略测知空气被细菌污染程度的近似值,即在100cm2面积上,5min降落的细菌数,相当于10L空气中所含的菌数。因此,以平皿底部的直径求得面积,并按平皿在空气中放置的时间算出每升空气中的菌数。此法换算复杂,且夏季与冬季的标准不同。我们通过多年的空气培养结果,分析了它与手术后感染的关系,订出了新的操作法与标准,即在消毒后的手术间内,置直径9cm平皿于中心区,暴露几分钟后,经24h37℃孵箱生长如果菌落不超过10个,且无致病菌,定为清洁手术室。如菌落在10个以上即作为污染手术室处理,必须重新清洁消毒。

通过观察发现,手术间的细菌多为枯草杆菌、四联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杂菌,这些细菌对手术后感染影响不大。空气污染的程度与室温、季节、地区等因素有关。一般西北地区2~4月间有风沙,菌落稍多;而西南地区雨季湿度大、霉菌多。在使用水暖期间温度高、湿度大,加之通风机会少,亦易长霉菌。根据以上规律我们及时加强无菌管理,以降低手术后感染。

2提高认识,重视手术物品的消毒及手术无菌质量的管理

查看全文

眼用凝胶剂无菌生产工艺分析

摘要:2015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内有对眼用制剂的要求,要求各类眼用制剂必须保证无菌。眼用凝胶剂是直接作用在人们眼睛上的一种制剂,所以其安全性及可靠性是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对眼用凝胶剂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生产操作等方面进行介绍,对生产中如何进行无菌控制进行探析,对相关方法进行讨论,提升眼用凝胶剂的生产数量及产品质量,让人们使用眼用凝胶剂时更放心,也有利于眼用凝胶剂制作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眼用凝胶剂;无菌;生产工艺;过程控制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对人们的生活、行为及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眼用凝胶剂是人们眼部治疗的有关制剂。随着科技与生活的发展,人们对其安全性及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逐渐趋于注射剂的要求。在2015版《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所有眼部制剂都要求必须无菌,由此,眼用凝胶剂也被纳入到无菌药物的管理中。可见,完善眼用凝胶剂无菌生产工艺过程、提升眼用凝胶剂的自身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在本公司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研发中的眼用凝胶剂的无菌生产重要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眼用凝胶剂的综合质量。

1眼用凝胶剂无菌生产的重要性

眼部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眼用凝胶剂具有特殊性,需要进行无菌生产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所以相关单位对眼用凝胶剂无菌生产工艺过程需要进行控制,保证生产质量。之前的报道中,博士伦眼部护理液导致患者眼角膜感染,从而将相应制剂进行停止销售,可见眼用药剂无菌的重要性。这一事件告诉相关单位,在进行眼用凝胶剂生产时,一定要注意必须无菌,从而提升药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当前,眼部使用的产品都会无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但是在进行抽样检查时,仍然有部分产品存在不合格的情况,达不到真正的无菌标准,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及检测单位都需要对其安全性加以关注,不断提高无菌工艺[1]。

2在眼用凝胶剂生产过程中保证无菌的具体操作

查看全文

无菌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方法: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落实无菌管理模式,评价该管理模式下工作质量、科室满意度,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未落实无菌管理作为对照,各时间段均随机选择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无菌管理后,空气、物体表面及工作人员手细菌监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菌管理后重复使用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物品包装不合格率、卫生学检查不合格率和灭菌不合格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且院内感染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落实无菌管理模式,可进一步提高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工作质量,且可减少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

〔关键词〕院内感染;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管理

虽然当今医院的院内管理较为完善,但院内感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仍有着较高的发生率[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与其他科室密切联系,并控制感染的重要部门,其需发放和回收无菌用品,而无菌用品清洗、灭菌及方法等工作环境出现疏漏,无菌用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是导致出现院内感染的常见因素,因此需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2]。为满足无菌高标准要求,探讨无菌管理模式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观察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管理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落实无菌管理模式,并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常规管理的时间段作为对照,依时间段划分为无菌管理前后,并随机选择各时间段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查看全文

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库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了“5S”管理法在医院一次性医疗耗材库房管理中的应用和实施效果。方法对比、分析采用“5S”管理法前后一次性医疗耗材库房的资金周转率、库房因跌落、破损、丢失、失效、受潮、污渍导致耗材损耗报废数量、库房管理人员年均月盘点消耗时长。结果通过实施“5S”方法管理一次性医疗耗材库房后提高了资金周转率,降低了库房物资因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和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5S”管理方法在医院一次性医疗耗材库房的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5S”管理法;一次性医疗耗材;资金周转率;管理效率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医疗卫生行业高度重视。2015年9月29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2月1日起施行《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1]。我国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医疗耗材是医疗器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要求和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提高,大量的一次性耗材取代了消毒后的重复使用耗材[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耗材成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接触最频繁,使用量最大的一类医疗耗材。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耗材库房是存放一次性无菌低值耗材的场所,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一次性医疗耗材产品的采购、质量安全把控、货物存放、接收临床科室配送申请以及发放等工作。在医疗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粗放型管理模式已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迫切地需要易于实行,快速见效且易于保持的管理模式[3-4]。加快提高库房资金周转,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房损耗数量,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众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难题。代亚杰[5]在2013年《探讨医疗器械库房的经济节约与经济效益管理》一文中提出医疗器械库房的经济效益管理是影响医院经济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文章中他认为在库房的管理中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市场效益观念,提高全院的网络系统,加大监管力度,最终形成适用于本院的管理模式。这种以经济为中心,通过全院从库房、临床到财务绩效科室的统计核算以及修整而形成的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以及多方的配合,实施难度较大。其次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标准化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各相关科室的协调互动要有无缝的工作流程,制定完善的标准化文件,做到有法可循,有章可依[6]。到目前为止医疗标准化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在标准制定的完善程度上需要不断的摸索和补充,因而降低了管理效率提高的速度。“5S”管理法起源于日本,是指通过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个方面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要素进行精细化管理,改善作业现场环境,提高员工素养[7]。近几年,“5S”管理方法已逐步应用于医院的质量管理、服务品质、安全、效率、人员素质及形象提升等各个层面,具有很高的实用性[8-9]。本研究主要探讨“5S”管理法在一次性无菌医疗耗材库房管理中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实施“5S”管理前后库房资金周转率、损耗降低的数量以及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长三方面数据,对“5S”管理法实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库存周转率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会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10]。周转率越高,证明管理效率越高;周转率低易造成产品失效,资源浪费,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11]。本文首先统计了一次性无菌医疗耗材库房存放的80种产品,使用“5S”管理法前的12个月(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和使用“5S”管理法后的12个月(即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每月一次性无菌医疗耗材库房采购入库金额、出库金额以及期初金额用于计算每月库房周转率。其次,统计库房因跌落、破损、丢失、失效、受潮、污渍导致耗材损耗的数量,体现“5S”管理在降低损耗方面的影响。库房的损耗是库房管理最常见的问题,大多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损耗数量的降低,直接影响着库房经济损失。最后,统计了库房管理人员年均月盘点库房所耗时长用于分析“5S”管理法的实施在人员工作效率方面的效果。账物相符是库房管理的首要任务,因此对库房内的货物进行盘点是工作人员必须做的工作。本文对盘点时长的统计,可以充分体现实施“5S”管理前后工作人员工作时长的影响,从而证明工作效率改变。1.2“5S”管理法的实施与方法。(1)整理。首先,清点库房存放的80种一次性无菌医用耗材的规格、数量、包装完好度、效期,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其次,科学测量库房面积和产品包装大小,将库房存放空间进行合理分配。在摆放货物时严格按照产品储运说明,货物存放做到离墙、离顶、离散热装置30cm,货架与地面相距10cm。库房采购须根据库存和库房实际可存放数量,以及临床申请的计划进行按需采购,保障库房内货物不积压、不超量存放。(2)整顿。定位、定量放置好物品并整齐进行标识[12]。结合《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中的要求,严格划分产品摆放区域,划分合格产品区域、不合格产品区域、待发放产品区域以及应急产品区域。对划分好的区域进行区域标识和产品名称标识,在产品入库前仔细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完好、产品证件是否完备,检查每件货物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在摆放时每种产品按照出产日期的先后顺序进行摆放。在产品出库配送时近效期的产品优先配送。制定完善的日常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库房内严禁存放无关物品,每日记录库房内温度和湿度,超过产品储存要求时及时向上级汇报处理。每日检查库内通风、防虫鼠、消防等设施。(3)清扫。包括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对墙面、地面、货架、工具设备的清扫工作。使作业范围内始终保持清洁有序的状态,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7]。(4)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制度化,长期保持并维护已经取得的成果[13]。强调采用目视管理方法,使产品种类、规格、数量以及摆放位置一目了然,避免堆积、缺失和乱放[14]。通过清洁环节达到优化流程,规范操作的目的[15]。(5)素养。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库房人员学习和交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认真作业的积极工作态度,让库房工作人员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并不断相互监督、相互学习。营造团队精神,共同维护“5S”成果[7]。1.3统计学分析。库存周转率也叫存货周转次数,指一个时期平均存货周转与更新的次数[10,16]。(1)平均库存额(AI)为期初库存金额(BI)与期末库存金额(EI)之和除以2[10,16]:AI=(BI+EI)/2。(2)库存周转率(TO)为出库金额(COGS)与平均库存额(AI)之比[10]:TO=COGS/AI。(3)统计记录库房因跌落、破损、丢失、失效、受潮、污渍导致耗材损耗数量。(4)统计记录库房管理人员每月月盘点库房所耗时长,计算出实施前后12个月平均时长。

2结果

查看全文

无菌制剂车间工艺设计分析

1非最终灭菌产品的生产环境要求

非最终灭菌产品的生产环境按照药品等级其生产工艺也不同。A级处于不完全封闭情况下进行生产和操作,如药品的灌装、分装、轧盖等环节;灌装前无法除菌过滤的药液或者产品的配置;无菌原料粉的粉碎、过滤、混合、分装等。B级指没有完全封闭状态下的药品放置在完全密封的容器内进行转运、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处于密封容器内存储和转运;C级指在灌装前产品的过滤或者除菌过滤的药液。D级直接接触药品的器皿、材料最后的清洗、包装和灭菌。非最终灭菌生产工艺中,可以通过无菌过滤处理微生物,然后将其进行密封或者灌装,由于产品处理以后不再做进一步灭菌处理,所以对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要求非常高,必须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到任何微生物的污染。

2非最终灭菌制剂车间工艺设计实例

常见的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有无菌灌装制剂、冻干粉针剂、无菌分装粉针剂等。冻干粉针剂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在产品灌装后,还要进行半压塞,冷冻干燥以后再进行密封,最后轧盖。某冻干粉针剂车间建筑面积为500㎡,每年生产产量3000万瓶冻干粉针剂,真空冷冻干燥剂两台,以及生产能力为350瓶/min的洗烘灌封生产线一条。2.1生产工艺流程。该冻干粉针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准备好原料——注射用水预溶——活性炭脱色过滤——定容——粗滤除菌——灌装半加塞——冻干全加塞后轧盖——检查——贴标签——装盒——装箱。2.2车间平面布置。车间平面布置要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环境、药品特性进行布置,确保上下操作流畅,便于生产。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物流路线图,避免工人往来频繁。人流和物流通道要分开,避免人、物混合在一起,造成交叉污染。原料、半成品、中间体等存放区要与生产工艺相适应,并尽量靠近生产区域,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药品的污染。车间平面布置要始终无菌区设置其他相关辅助功能区间,无菌生产过程中所有的包装材料、设备、器皿、衣服等必须经过灭菌柜灭菌以后才能进入到无菌生产区。器皿根据级别设置相应的存放和清洗房间,并设置独立的进人系统,以免操作人员退出操作间将微生物和微粒污染更衣区。2.3主要设备选型。车间工艺设备根据药品生产的量决定选择合适的设备容量。其次,在选择药品生产设备的时候,尽量选择结构比较简单、表面光洁的设备,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设备内壁应该保持光滑和平整,便于清洗、消毒,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2.4冻干机进出料方式。冻干机进出料有人工和自动两种。人工进料方式效率比较低,而且在进料、出料过程中,容易受到人的污染。自动进出料可以避免人的污染,提高进出料效率,降低药品企业的人力成本,提高药品的生产质量。此冻干粉针剂车间使用自动进出料系统,该系统由进料集成系统、自动进料理瓶系统、自动进料过渡系统、自动出料系统出料集成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无菌隔离系统构成。2.5灭菌系统。灭菌指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死,无菌系统是无菌制剂生产的关键环节,必须选择合适的灭菌设备和灭菌工艺。根据2010年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的要求,无菌生产所需的设备、材料、器皿以及其他物品都应该灭菌处理,并通过双扉灭菌柜灭菌处理以后才能进入到生产区域。非最终灭菌无菌生产过程中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除菌过滤法以及气化氧化氢灭菌。干热灭菌通过干热空气杀死微生物或者消除热原物质,主要用于耐高温、不易被蒸汽蒸发穿透药品灭菌。过滤除菌则是通过致密具物去除气体或者液体中的微生物。气化氧化氢则是将气化过氧化氢生成游离的氢氧基,通过分解细胞成分,破坏微生物组织,达到灭菌的目的。

3结语

本文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车间平面布置等方面探讨了非最终灭菌无菌制剂生产车间在进行工艺设计。在设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空调控制系统、电气系统的影响,从而确保工艺生产质量。

查看全文

无菌技术在计划生育手术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无菌技术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计划生育手术患者3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计划生育手术;研究组实施无菌技术计划生育手术。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计划生育手术中使用无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计划生育手术;无菌技术;应用效果

计划生育手术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出现术中感染的情况,则极易导致术后出现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痛苦甚至威胁生命[1]。近年来无菌技术因其安全、有效的特点,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无菌技术在计划生育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010年1月-2019年5月选取计划生育手术患者30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53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7~38岁,平均(32.80±2.20)岁;孕2~3次,平均(2.17±0.28)次;手术类型:输卵管结扎70例,引流产8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7~39岁,平均(32.82±2.21)岁;孕次1~3次,平均(2.19±0.30)次;手术类型:输卵管结扎71例,引流产8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常规计划生育手术,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手术者的生命体征,一旦情况异常,应迅速告知医生,并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⑵研究组在无菌技术辅助下实施常规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人员无菌和器械无菌两个方面。①器械无菌:术前,使用超声波震荡冲洗需要消毒、杀菌的敷料和器械。自然风干后,将其按照类别放置于手术器械包中,随后使用高压蒸汽消毒锅对其进行消毒,将高压蒸汽消毒锅的压力设置为2.19~3.66kPa,锅内温度设置为120℃,确保蒸汽充满灭菌器,使敷料和器械充分接触到蒸汽,达到手术器械包的消毒。需严格控制消毒时间,按照物品类别、包装大小等设置时间,一般为30min以上,对于受到肝炎病毒污染的器械,消毒时间需设置在2h以上,以确保最佳的消毒的效果。②人员无菌:a.由专门的人员在术前对手术室进行消毒,打开门窗保证手术室内空气流通。随后在30min后进行二次消毒,确保手术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手术人员需穿戴专用的鞋、衣、帽子、口罩等,对双手进行消毒后带上无菌手套,才能进入手术室。b.进行腹部手术过程中,使用酒精擦拭手术区域皮肤;进行阴道手术过程中,做好阴唇、大腿内侧、会阴等部位的清洁;做切口时,使用过的器械不能进行二次操作,尽量不用手、前臂去触碰其他人员或者手术台上的物品,护理人员不能在术者背后传递物品。需使用无菌巾、无菌纱布遮盖切口。使用过的器械需及时清理干净上面的血迹,并切忌再次使用,与其他物品分开进行单独放置。如果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衣物受到污染、灭菌单被污染等情况,需及时进行更换。严格控制手术时间,在切口缝合过程中,先做好清洁工作,再进行缝合,缝合之后使用酒精消毒附近皮肤,使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计划生育手术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包括脏器损伤、切口愈合差、切口感染。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论计划生育手术主要包括人工流产手术、宫内放置节育器等[3]。虽然手术难度不大,时间较短,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临床上一般使用常规计划生育手术,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生感染,则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上开始在计划生育中使用无菌技术。无菌技术包括人员无菌和器械无菌两个方面[4]。首先使用超声波震荡清洗和高压蒸汽消毒锅进行两次消毒,从源头上杜绝了感染源,降低了因器械或敷料产生的感染,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5]。人员无菌包括术前和术中两个方面,术前对手术室和人员的消毒,避免了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术中对切口的消毒,降低了手术污染的风险,同时调动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和安全意识,使手术时间缩短,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同时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6-7]。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低于对照组的7.84%;提示在计划生育手术中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降低并发生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

综上,在计划生育手术中使用无菌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且效果优于使用常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查看全文

无菌操作技术护理专业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护理专业接受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的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1.2.1课前准备实验课前准备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布置临床模拟护理工作任务,护理专业学生在无菌操作技术理论课中已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将其已掌握的“戴无菌手套”、“无菌溶液取用方法”、“无菌持物钳使用”、“无菌容器使用”、“无菌包使用”、“无菌盘铺法”等操作技能融入到临床模拟护理工作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主制定实施方案;二是进行视频学习,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无菌操作,直接让其独立完成临床模拟护理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通过视频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为其完成无菌操作方案设计提供参考;三是教师集中答疑,对学生临床模拟护理工作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集中答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2实际操作实验具体操作分为三个环节:一是确定临床模拟护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护理专业学生思考、分析及讨论,以组为单位上交具体操作方案,由实验带教教师进行总结,并评点出最佳操作方案,进行临床模拟护理操作;二是临床模拟操作过程,将已掌握的基本操作融入到已选定的最佳操作方案中,进行临床模拟护理操作,如学生在吸痰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打开无菌包,用无菌钳夹取无菌治疗巾,铺无菌盘,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预防感染;三是教师点评,实验结束后,先由各组学生相互纠错,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并为学生提供示范性操作步骤,指导学生课后练习,最后书写实验报告,重点阐述无菌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方法,培养学生无菌操作意识。

1.3评价指标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后,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定,对无菌操作技术实验教学课开展前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差错率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的满意度。采取10制评定方式将学生对无菌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进行整体评定,8~10分为优,5~7分为良,1~4分为差。

查看全文

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和质量保障水平,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根据《2020年市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要求,组织开展了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此次专项检查,共收到辖区内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70家(其中:经营企业8家、使用单位62家)提交的自查表,并在汇总分析自查表的基础上,组织执法人员监督检查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企业78家、使用单位123家(其中:县直医疗机构5家、乡镇卫生院45家、民营医院9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家、单浆采血站1家,其他类型医疗机构62家),责令限期整改问题单位11家,当场行政处罚(警告)9家。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立足监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项检查方案,明确了检点、细化了责任措施、落实了监管责任,并严格按照工作方案对辖区内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开展了检查。

查看全文

无菌鲜啤酒生产工艺研究

摘要:在啤酒生产的过程中,过滤是其非常关键的环节,有助于提高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于啤酒的品质、口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微膜过滤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对啤酒进行消毒杀菌处理,使得整体生产工艺系统更加流畅与高效,并保证生产的卫生,实现无菌鲜啤酒的最终生产过程。将从微膜过滤法的相关概述开始分析,探究无菌鲜啤酒膜过滤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与管理,最后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

关键词:微膜过滤法;无菌鲜啤酒生产;工艺设计;工艺管理;发展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生活需求也在随之增加。同时对于啤酒的品质要求也越来也高,需要各厂家积极运用新的技术,来完善啤酒生产的工艺系统,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中微膜过滤法在啤酒生产中得到普遍运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障着啤酒的质量与安全。王中林[1]等通过研究发现滤膜的孔径对啤酒发酵液进行连续过滤时候,可以降低对酵母细胞的破坏。因此,关于微膜过滤法无菌鲜啤酒生产工艺设计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有助于促进啤酒生产的持续发展。

1微膜过滤法的相关概述

所谓的微膜过滤法是指筛分的环节,体现出精密过滤的特点,有着深层和表面两种类型[2]。其形式包括无流动和错流两种形式,无流动主要用在小规模中,其滤芯是一次性的;而错流是在大规模中进行运用,有着周期性的特点,能够完成在线清洗以及再生与恢复膜的过滤功能[3]。周文龙[4]在研究中发现影响过滤通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发酵液温度,膜两侧压差,过滤时间等等,采用错流过滤的参数进行过滤时,反冲间隔至少4min左右。微膜过滤技术应用较为广泛,包括饮料制造,如王琦[5]等在研究黄山贡菊饮料过程中使用膜过滤方法对成品饮料品质的影响;制药业,如甄建锋[6]等发现使用纳滤法适合去除生物制药过程中废液中的COD值以及一些未溶解颗粒等;以及城市污水处理等,如张泉[7]使用短流程膜组合工艺过滤污水,发现其对TOC、有机物等都有很好去除效果。在饮料、果酒等范围中,单成俊[1]等使用了陶瓷复合膜对黑莓果酒工艺进行澄清,结果表明50nm的孔径可以获得较理想的过滤通量。以上案例表明微膜过滤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过滤方法的限制,有效去除杂质,保持产品的色泽与质量。该方法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与特点,首先,该设备的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并且对于微膜过滤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能够节约一定成本,降低劳动力,以及便于操作。其次,能够在高温以及低压的情况下实现分离与浓缩,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降低设备的运行费。最后,其过滤介质主要由高分子材料组成,运用纯物理方法,使得物质在分离的环节中不会造成质的变化。微膜过滤法在鲜生啤酒生产中得到普遍的运用,其目的一方面在于改善啤酒的口味,使得透明度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能够去除杂质以及酵母、乳酸菌等微生物。同时也突破了传统工艺的限制和局限,并发挥着优良的过滤效果。与传统的巴氏杀菌法相比,该种方法能够有效阻挡微生物的进入,起到良好的杀菌的效果,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啤酒的质量。翁佩芳[10]等使用错流过滤法生产的无菌生啤酒,可以保证啤酒的色度,香气,延长了保质期。

2无菌鲜啤酒膜过滤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与管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