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4:57: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无机化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无机化学

药学无机化学教学方法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良创新,在教学中运用衔接与导入式教学、基于科研转化教学的研究式案例教学、思维导图式教学、翻转互动教学、形象化教学、化学哲学教学、基于小组学习模式的成绩考核方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构建新型的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学方法;改良

1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无机化学是高校药学类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大学化学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性内容,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高中相关知识进行回顾与调用,帮助学生从基础教育模式(知识点重复学习方式)向大学化学的学术性、探究性、自主性学习模式转变。因此,无机化学教学在整个药学专业教育体系中具有启蒙性功能[1]。此外,无机化学具有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体系庞杂、知识零散的特点,教学任务繁重。73.17%的学生认为造成无机化学某些章节学习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由该课程属性决定的(基于2017级本校药学院本科生调查问卷,样本量123人,下同),尤其是物质结构部分比较枯燥和晦涩,元素化学的内容多为描述,点多面广,教学模式固定,千篇一律,且新知识、新技术介绍较少,往往导致刚脱离基础教育模式的大学新生产生畏难及厌学情绪[2]。现代无机化学是充满活力、发展迅猛的学科,且与其他领域不断交叉融合、互相渗透。因此,高等院校的无机化学教学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应当有所反映,无形中又增加了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但是当前教学改革使教学课时数大大减少,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势必要在课堂向学生教授大量的书本知识,“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仍然盛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交流,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只追求教学内容目标而忽略学生发展目标,严重挤压学生独立思考空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3]。另一方面,综合性课程教学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的大学教学改革趋势,从单纯的、传统的单一学科教学为中心模式向多学科交叉模式进行转变,这种转变也应在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有所体现。但是,我国药学专业现行无机化学教材多数按学科理论体系为核心编写,过分强调该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忽视了学科之间、课程之间、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导致学生的思维被限制在比较狭窄的知识框架内,很难与其他学科或课程知识融会贯通。如何保证无机化学教学中的经典理论体系同现今的科学相融合,既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知识,又能学以致用,适应现今科学的迅速发展要求,这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任课教师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2高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否适应大学专业学习以及学习主动性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笔者调研发现,72.36%的学生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如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化解教学学时短、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对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更是值得无机化学教师思考的问题。针对教学方法不适、无机化学庞大的知识体系与课程教学时数的限制、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与现今的科技发展相脱节等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从药学专业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出发,遵循建构主义等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按照教学规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当前高校无机化学教改的基本思路[5]。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近几年在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具体包括衔接与导入式教学、基于科研转化教学的研究式案例教学、思维导图式教学、翻转互动教学、形象化教学、化学哲学教学等,探讨了基于小组学习模式的成绩考核方法。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物质结构、酸和碱、氧化还原、配合离解和沉淀溶解等基本理论,并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自学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长期以来,无机化学课程大多沿用在课堂上“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单纯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和教学评价单一等许多不足。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有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翻转课堂通过知识的传授翻转在课外,知识内化在课堂完成的方式,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到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有效利用网络的优质资源,建立符合大学无机化学课程需要的教学模式,可为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的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1药学无机化学课程的地位和特点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大学新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与中学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但是,《无机化学》课程具有教学知识点多、概念抽象及相关公式多、理论知识理解和记忆难、理论与实践难以融和的特点,使得初入大学学习的学生难以适应相对高中来说较快的教学进度,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理解并掌握课程的知识点,从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与热情。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寻求适合学生的学习新模式成为无机化学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重中之重。

2网络环境下的双课堂模式

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并有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翻转课堂通过知识的传授翻转在课外,知识内化在课堂完成的方式,进一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应用到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有效利用网络的优质资源,建立传统课堂加网络课堂的双课堂模式,可为药学专业无机化学的教学带来一场新的革命。一方面,网络课堂极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将学习内容合理分解为若干知识点,然后将其制作为视频及教学课件,接着指导学生按期在网络上自主学习。而且,教师还可在网上设立相关知识点的自测题,用于学生网络课堂学习的自我检测与补充。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借助教师提供的视频和教学课件等资源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反复回放和复习,对于疑难点,学生可在网络平台讨论区与老师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学生自主学习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登录网络课堂即可开始学习,学习教学视频后可通过自测题检验学习效果,没有掌握的内容可回看、复习教学内容以弥补认知的不足。在网络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自由选择个性化学习的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有利于解决无机化学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实现分层教学,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另一方面,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无机化学的知识中,有些复杂知识点通过网络课堂的形式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而且网络课堂中的知识是分解的片段,学生通过自我学习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而完全依赖网络课堂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针对性讲解和逐步推演,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前后逻辑关系,加深理解重、难知识点,建立全面知识体系,而且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灵活调节教学进度,师生之间的学习互动和情感交流会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并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翻转课堂的有效设计

查看全文

无机化学教学三重表征思维研究

摘要:将“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思维运用于应用型高校无机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自然科学学习中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并高效地掌握无机化学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加强无机化学中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渗透和深化,进一步探究基于三重表征思维适用于应用型高校无机化学学习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无机化学;三重表征;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高校发展越发快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与教学实践创新.作为应用型高校的一名无机化学一线教师,如何在无机化学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成为主要考虑的问题.在无机化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急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一套创新又能满足教师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三重表征思维模式[1]在化学学科的应用最早由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科学教育中心的约翰斯顿(A.H.Johnstone)提出,即对物质进行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并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三者的联系,该思维方式是无机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科学观念的形成.但目前在绝大多数高校无机化学课堂运用该思维模式的教学研究甚少.为顺应学校应用型高校转型,根据化学特色专业的建设规划,构建一种基于三重表征思维的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无机化学课堂教学成为迫切需要.目前,国内外针对三重表征思维模式的研究倾向于三重表征的基本内涵及教育价值、形成过程及内容特质、培养策略及学生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2-4]不少学位论文还开展了三重表征思维对具体化学内容掌握的影响、不同学段或地域的学生三重表征思维的调查研究.[5]这些研究成果,对化学教师理解与实施三重表征思维培养的教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以上研究更多针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中学生,[6]针对应用型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三重表征思维却鲜少提及.因此,在大学无机化学课堂探究三重表征思维有很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无机化学教学实践,探究三重表针思维在应用型高校无机化学课堂教学的具体应用.

1树立三重表征意识

无机化学是应用型高校化学相关专业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可以在学生刚开始接触无机化学时帮助学生树立三重表征意识,即“宏观-微观-符号”,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从绪论开始,帮助学生以无机化学中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制备应用等形象的宏观事实为基础,构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等微观视角,并以无机化学独特的符号系统建立起宏观和微观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三重表征思维对无机化学的学习甚至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意义及积极作用.只有学生树立了三重表征意识,才可能在无机化学学习中主动构建三重表征知识体系,从而体会三重表征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的益处,明白这种思考方式的优势,形成良性循环.

2通过三重表征建构知识间的联系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重构分析

无机化学是高职高专药学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目前无机化学教学效果不很理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为课程因素,目前教材仍未走出学科框架,理论抽象,缺少与药学专业课程衔接,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低下;二为环境因素,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呈现明显“网络原住民”特征:不习惯于阅读长篇文字获取信息,而以图像和视听为主要方式获取信息,更喜欢参与动态互动、交流[1]。相比丰富的信息化资源,传统化学教学已严重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吸引力。因此,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依据药学职业岗位需求,探讨药用无机化学的教学重构[2],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教学改革的有益选择,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重构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

1.1教学内容与药学专业相结合。无机化学可为学生提供物质结构、溶液体系和元素等系统的化学知识,其课程内容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将药学岗位需求知识融入到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无机化学对于后续课程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解配合物时,可结合讲解目前普遍采用的顺铂类抗癌药物发现历史[3]。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该部分内容解析不同类型药物保质期差异的影响因素,使学生理解在药品保存过程中需要通风、避光和干燥的原因。在讲解元素化合物时可多结合其在医药中的相关应用,如NaBr、KBr等溴化物在临床上可用作镇静剂,KCl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心脏性或肾脏性水肿等。在讲解溶液时,要使学生意识到学习溶液依数性的重要性,通过依数性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等渗溶液对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明确大量补液的原则。重视对胶体和表面现象的讲解,药剂学中采用的吐温等表面活性剂与该部分内容密切相关。1.2合理取舍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化学系列基础课程体系中,药用基础化学涵盖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化学课程,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与后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存在相互渗透和交叉,如物质结构与有机化学结构物质解析的内容存在交叉,溶液平衡如酸碱平衡,配位平衡和沉淀平衡等章节部分与分析化学的滴定分析如酸碱滴定分析、配位滴定分析和沉淀滴定分析等内容存在一定的重叠[4-5],故应尽量避免内容的重复讲解,对于溶液平衡部分具体的公式推导讲解的处理可在分析化学部分再进行。再者,结合高职高专层次职业岗位的需求,弱化对物质结构部分的讲解,以必需够用为先。1.3引入药学专业科研成果。教学内容还应引入药学专业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以利于能够更好地开阔学生视野,启发其思考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6]。如在讲解配合物时可引入近年来药物研发的科研成果。如近年来研究发现,中药疗效并不全部来自有机物,部分中药的有效性来自于有机物与金属离子之间所形成的配合物,二者的结合有时可产生新的生物活性。药物研发还发现,如肿瘤药物β-榄香烯因水溶性差影响了其疗效,后研究者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先后引入氮、氧原子,再与金属元素形成配合物,可显著提高其水溶性从而提高疗效[7]。科研前沿成果的引入可增强学生学习无机化学兴趣,进一步认识学习无机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

2重构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

无机化学的混合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故将其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任务,其设置依据当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学情,以药学职业岗位需求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进行了适应于“互联网+”的重构。2.1学习任务设置应符合认知规律。针对无机化学课程每一章核心内容,学习任务应综合考虑药学专业理科和文科学生的平均知识水平,目标的设置需符合高职高专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呈现先易后难的梯度[8]。学习任务设置以高中化学为目标起点,若学生中存在文科生源,应以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习任务起点宜低不宜高,并应分层次进行,使每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均能实现其预定层次的学习任务,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如在电离平衡的章节,可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第一层次的学习任务了解酸碱质子理论中酸碱的定义,能够叙述出其理论对于酸碱定义与中学教材定义的不同。第二层次是学生通过水的解离平衡,能够近似计算溶液pH值;第三层次是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要求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将溶液部分的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技能,设计配制常用的缓冲溶液的实验方案。2.2学习任务设置应具体明确。依据无机化学服务于药学专业课程的要求,无机化学的重点即为专业课所必需的具体内容,应要求学生掌握与专业技能相关的知识点[9]。由于信息化教学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学生课前课后的个体学习过程已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10],学生的学习场所相对自由,学习的时间呈现碎片化,学生学习的时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故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设置时,须对每个章节中知识点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进行明确细致的描述[11],学生依据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能够非常明确知晓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的节点,可以独立将学习任务逐项落到实处,借助明确的学习任务实现对学生线上学习的高效指导。如在讲解溶液的酸碱性时,核心内容是缓冲溶液,其中,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和缓冲溶液的配制是该部分内容的核心部分,故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中则应对知识目标完成要求进行细化,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平台微课视频的学习,通过视频学习后能够独立叙述出缓冲溶液具有抗酸、抗碱和抗稀释性能的原因,技能目标是能够在实验室独立配制出一种常见的缓冲溶液,如配制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这样学生在进行视频学习和教材资料阅读时可做到有的放矢,并可预先尝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

3重构无机化学的教学流程

查看全文

高校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摘要:无机化学课程涉及重难点多,内容跨度大、知识点繁杂,易导致理解困难和记忆混淆,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十分必要。应用研究式教学法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拓展,利于理论学习和应用趋于结构化,实现知识点的分类、整合。本文对研究式教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无机化学教学进行应用拓展,以期为创新化教学模式提供建议。

关键词:研究式教学;无机化学;应用;建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多,涵盖了物质结构基础、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基础、水溶液化学原理、元素化学等知识,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难以适用于无机化学的实际教学。因此,需要创新教学法以适应其教学特点。在教学中引入研究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逻辑与理论的相互结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基于该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化的探索,利于学生形成和拓展思维方式。此外,围绕和重视教学的核心内涵开展教学研究,可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达到核心教学效果。

1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及价值

1.1内涵。研究式教学的内涵即围绕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引导,在实践过程中以学生的行为方式为核心,形成以探索为核心基本结构。同时,它是通过学生以自我为核心的探索过程而进行的教学实践,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模式学习的参与过程。另外,该模式具有开放式的教学内容[1],能够引导学生基于教学内容进行动态交流,进而渗透教学内容。1.2教学方法。(1)文献法。即通过引用不同的教学理论,并基于先进的资料文献,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研究、分析、对比过程。同时,该方法需要基于理论进行观点探讨和技术总结,进而形成系统的对比研究方法。(2)访谈法。即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教师或学生进行系统访谈,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核心编制问题,并基于该问题进行实际的过程分析和探索。(3)案例法。即通过使用教学案例,指出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内容,进而在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无机化学理念。同时,应用具体案例深入剖析了无机化学的内涵,促使学生能够基于问题现象进行研究与探索。1.3核心价值。研究式教学模式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基于化学思维进行问题提出,并针对问题进行质疑,进而促使学生的问题思考和解决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利用该模式深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实际探索过程中完善专业认知和反思能力,促使其主体意识的提高,达到以自我激励的方式进行问题性探索和思辨。另外,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并基于实验操作实现无机化学知识体系化的形成与构建。最后,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从学习的本质出发,更客观地评价自身[2],实现思维与理论的深化整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2研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查看全文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论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养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涉及药学实践的第一步,尤其需要重视良好的实验素质及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品质的教育。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不仅为做好实验、搞好学习和工作所必需,而且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素质。通过无机实验的培养和训练,要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1.1增强学生重视实验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情感

克服学生在普通中等教育中形成并且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转变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学习环节,是培养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

1.2初步养成认真、仔细、紧张有序地进行实验的习惯

实验前做好预习,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原理,理清操作步骤,查找有关数据,绘制仪器、装置简图,做好记录准备。实验中保持安静,多做、多想,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认真、仔细观察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其现象的本质,记录数据和现象应真实、可靠、完整。实验后分析现象,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查看全文

高职无机化学教学策略

摘要:无机化学是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相对抽象,基于化学基础薄弱的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从转换教学角色、分层教学等三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较易接受的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无机化学;转换教学角色;分层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属于化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高职院校的医学、理学等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化学基础不扎实,学生一般会感到授课内容难以理解,因此对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无机化学的新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的化学教学提供借鉴。

1注重转换角色教学

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上讲台,与教师进行角色转换。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讲课,对于小班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不容易遗忘。对于大班教学,由于学生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较差,课堂秩序较差,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是否采取角色转换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不仅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还要做好课堂秩序的控制。但是其教学方式值得肯定,采用角色转换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深化,使其充分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2注重学生分层式教学

查看全文

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出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实验教学以及提高学生兴趣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无机化学》课程的改革实践。

关键词:素质教育;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机化学是普通高校化学、化工、轻工、材料、冶金、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第一门化学专业课。无机化学与生命、材料、环境、能源等其它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许多新兴的边缘学科如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无机固体化学、物理无机化学、无机高分子化学等,更为无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它成为丰富多彩具有无限发展前途的学科。在这样的背景下无机化学的教学不仅要教有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而且需要反映出无机化学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成果。传统的无机化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的讲授、动作示范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传授。但是这种只重知识的传授,缺少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忽略了对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培养,忽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也感觉知识抽象、难以理解。因此,研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挖掘开放性教学资源,让学生感觉化学有趣而且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用化学思维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是当前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

1重视收集和听取学生的意见

任何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单纯是“方法”的改革,而首先是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活动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有机统一,必须依靠师与生、教与学共同作用,协调配合去完成。学生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努力构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学生中收集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作业布置、考试方式和知识点等的意见和建议,适时地调整和改进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

2创新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查看全文

无机化学一流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举措,是无机化学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立足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探讨了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将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实践中,竭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塑造学生明辨性思维和环保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为建设一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一流课程提供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课程思政;无机化学;一流课程;三位一体

1无机化学一流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逐步融入到无机化学一流课程的课堂实践中,怎样通过专业课教学的隐形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流课程建设的必然需求,更是我校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1.1专业技术知识补充人文内涵的需求

我校选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教材非常重视无机化学专业知识的更新,目前采用的是第七版。教材共9章,主要包括为原子结构、分子结构、溶解与沉淀、酸与碱、氧化与还原、配位化合物、s区元素、d区、ds区和f区元素、p区元素。教学内容多为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其中物质结构理论部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有畏难情绪,对反应原理部分的学习还停留在高中阶段不能逐步深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反应类型繁多,学生喜欢填鸭式的被动记忆,学习热情不高。而教材中涉及的思想道德、爱国情怀、人格培养等德育资源比较少,意识形态教育仍相对欠缺。这就亟需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恰当地融入到讲授内容当中去,实现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与思政素材、价值观教育的无缝连接和有机统一,努力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同频共振,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药学人才保驾护航[5]。

查看全文

无机化学课案例教学综述

无机化学是医药院校的基础必修课,它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还对培养学生理科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觉得无机化学枯燥无味,特别是与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课相比,无机化学被认为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课程结束后的补考率也比较高。为此,笔者近年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1案例教学及其背景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把学生带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再现案例情景,以提高学生实际运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921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首次将案例方法应用于教学中。这种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由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个别案例,目的是通过对案例的认识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到20世纪中叶,案例教学被美国所有的著名法律学院采用,并随后逐渐被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尤其是应用于美国的师范教育和师资培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成为美国各种专业和职业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近年来,国内也有不少教师对此进行了实践,并认为该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2无机化学案例教学步骤及示例

与其他课程类似,无机化学案例教学的步骤可分为:提供案例,组织讨论(包括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教师评述,原理分析。与此相对应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案例情境,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分析材料,掌握原理及应用。让受教育者通过阅读、分析和思考以及相互间进行讨论和争辩,提高思维推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设计的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教师不是单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讨论分析逐渐归纳出知识脉络并解决问题。通常采用问题式案例来实施教学,这些案例主要是来源于工作或生活实际,应具有如下特点:

(1)知识性:所选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内涵,学生可从中获取知识。案例:某日某医院内科病房在给一病人静脉滴注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后,接着滴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当这两种药物在输液器中混合后,出现大量微黄色的针状结晶沉淀,而输液瓶中的剩余环丙沙星注射液仍澄明。经研究发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注射液的pH为8.76,当pH降低至6.59时产生浑浊,pH低于4.13即有微黄色的针状结晶析出。因此,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注射液与pH较低的药物环丙沙星(pH为4.5~5.5)、庆大霉素(pH为4.0~6.0)配伍时即出现沉淀。滴加NaOH试液可使溶液pH升高后,溶液变为澄清。问题:①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划分?②如何测定或计算溶液的pH?③物质在溶液中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控制?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充分讨论后,教师总结:人体的许多生理现象和病理现象与酸碱平衡和沉淀平衡有关。人体体液酸碱平衡是人体的三大基础平衡之一。占人体体重70%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并在较窄的范围内保持稳定,这种酸碱平衡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如果这一平衡被破坏,就会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并导致各种疾病。临床上常用乳酸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用氯化铵治疗碱中毒。药物的制备、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也常常涉及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许多药物本身就是酸或碱。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应注意不同药物溶液的pH差异,避免因药物溶液pH改变造成的不良后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