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变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7 02:45:0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价变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价变动会计运用

长久以来,财务报告是以历史成本和假设币值不变为基础编制的,如果不出现物价的变动,或者说只是局部范围内的价格变动,币值相对稳定,那么以历史成本和币值不变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能准确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但是,如果市场出现物品的价格变动是持续、普遍的,那么按照传统的会计所编制的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受到了挑战,其提供的财务报告就不能准确地提供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实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而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也就有了其价值和必要性。物价变动会计可以克服传统财务会计报表的缺陷,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然而,物价变动会计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会计核算方式,在应用方面还面临着许多难点。

一、传统财务会计与物价变动会计简述

传统的财务会计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假设货币币值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简称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在核算的时候没有考虑物价变动及币值变动时候的会计处理的情况,它只是假设不会发生币值变化的情况的处理方法,只有当这一假设成立的时候,按照这一模式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才是可靠的。但是,近些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变化,尤其是物价水平变化非常迅速,进而影响到了币值不变的这一假设,从而再以历史成本模式进行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降。而物价水平变化速度加快,促使了物价变动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物价变动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传统财务会计的引申与发展。

物价变动会计是指利用一定的物价资料,修正传统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以反映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影响的会计程序与方法。物价变动会计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比有相同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相同点是两者的目标都是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准确可靠地会计信息,不同的地方是,传统的财务会计只有在物价没有或很少变动时才能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而物价变动会计则是在物价剧烈的变动时也能提供比传统的财务会计更准确、可靠的信息。

二、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1.2006年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规定了折算的标准,规定“企业对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进行折算: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对利润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在境外环境不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时,应当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价格水平重述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查看全文

物价变动会计核算探讨

摘要:物价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供求关系、技术本身的变革、货币价格、生产效率的改变等。物价对于一般的会计来说,在计量上会采用历史成本。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价格经常出现变动,物价的变动就会对会计核算产生影响。例如物价上涨和下跌会分别导致低估资产以及高估资产,那么减少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影响,成了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问题。因此就要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消除这些影响。本文就针对这一点具体展开谈一谈。

关键词:物价变动;会计核算;影响;对策

一、引言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趋复杂,物价的变动会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当会计工作受到影响时,我们需要找出原因,总结出对策,由于物价的变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就需要我们能够随机应变,掌握应对措施,从而提高效率,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分析了物价带来的相关影响以及消除对策。

二、物价变动的概述

物价是商品的成交价格,具体包括输入与输出价格,输出价格就是商品的销售价格。输入价格是商品为了销售而取得的价格。对于物价变动,也就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成交价格比以往的市场价格不同。对于物价变动而言,只有输出价格与输入价格同时变动才能视为物价变动,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不能归属于物价变动。对于物价变动的范围分为综合变动、特定变动。这两种变动互相依存而不互相排斥,综合变动反映的是单位价值变化,而综合变动反映的是对特定商品价格的变化。对于物价变动按照变动方向来分可以分为物价上涨与物价下跌。当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同期价格那就是物价上涨,反之则是物价下跌。当物价持续上涨时不称为物价变动称为通货膨胀。物价变动的原因包括生产效率的改变,当生产效率高时,物价就会下跌。那么生产效率低时价格就会相应上涨。当某种商品的劳动力增多时,商品价值就会增加,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价值降低,价格下跌。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供求关系影响着商品的价格。价格上涨,体现的是供不应求,价格下跌,则体现的是供过于求。同时还存在竞争与垄断的存在,恶意竞争导致哄抬物价或者相互压低价格,这种做法通常带来的结果都是两败俱伤。

查看全文

当前物价变动的状况与综述

1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提出

我国最早提出物价变动会计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通货膨胀期,因此会计学界提出将西方的通货膨胀会计计量模式引入到我国,建立我国的物价变动会计模式。周忠惠(1985)在确定物价变动会计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物价变动的单项调整方法,在信息披露上提出编制反映物价变动的辅助报表。

苏锡嘉(1987)在周忠惠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计量模式:一般物价变动、特定物价变动和相对物价变动。并认为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和借鉴似乎应着重于后两类模式。曲晓辉(1989)从资本保值观出发,分析了物价变动会计存在的根源,同时分析在我国实施物价变动会计面临的困难。彼特•西科德和苏锡嘉(1990)比较了中西方在物价变动的差异,基于我国国情,提出了对我国建立物价变动会计的六点建议。阎达五,陈亚民(1991)建议分三个阶段建立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并提出选用不变币值调整基本报表。

2物价变动会计在我国的研究

2.1我国早期物价变动会计的研究

这一时期学术界就物价变动会计的计量模式、理论地位和理论基础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尝试解决在物价变动计量上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物价变动探索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新引入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例如公允价值能够反映物价变动对某一时间的资产计量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资产负债表日的报表项目数额。而物价变动会计的目的就是反映和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所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与物价变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简要探讨公允价值这一新的计量属性对物价变动会计的影响。

【关键词】公允价值;物价变动会计;会计模式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会计司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38项内容中有17项涉及公允价值。新准则的颁布清晰地表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已经采取了广泛采用的态度,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是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关理论介绍

(一)公允价值的定义

FASB和IASB都对公允价值给出定义,最新一次的定义体现在FASB的一份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中。在该征求意见稿中,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在知情的、不相关的、有交易意愿的各方之间进行现行交易中使用的资产或负债的价格。计量公允价值的目标是当一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真实交易的情况下来估计其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这样定义: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查看全文

物价变动会计核算论文

1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规定

在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的表述中,明确了会计核算中采用的五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除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外,其它的四种计量属性都与物价变动会计的核算有着密切的关系。

1.1重置成本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这种计量属性按资产当前的市场价格作为资产的价值,考虑了因物价变化而引起的资产价值变化,实际上承认了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固定资产价格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1.2可变现净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基于资产的预计售价和相关费用,体现了物价变动的结果,适于确定在物价变动情况下用于对外出售的存货等流动资产价值的计量。

查看全文

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影响论文

论文摘要:物价变动会计核算影响策略

论文摘要摘要:物价因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货币价值本身的变动、商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垄断和竞争的功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动。文章分析了物价变动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减轻和消除这些影响的策略。

物价变动,会使以历史成本和币值稳定假设为基础编报的财务报表失去真实性。物价上涨导致低估资产、少计成本和虚计利润,使企业处于清算状态;物价下跌,导致高估资产、多摊成本和少计利润,使企业秘密预备得以形成,给国家税收带来损失。如何减少或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计量的影响,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已成为会计领域的重要课题。

一、物价变动的概念及分类

1.物价变动的概念。物价亦即一般称谓的价格,指商品、劳务价值的货币表现。一定单位的货币购买商品或换取劳务的数量即为货币购买力。在物价上升时,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额可购买的商品、劳务数量就会减少,即货币购买力下降;反之,货币购买力上升。在习惯上,我们将这种商品、劳务价格的变动或者货币购买力的变化称为物价变动。

2.物价变动的分类。物价变动按变动范围,可分为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两类。综合变动反映货币单位的价值增高或降低。特定变动反映某一特定商品价格的增高或降低。综合变动和特定变动是相互依存而不是相互排斥的。综合变动以特定变动为基础,反过来又对特定变动施加影响。特定变动范围的扩展和程度的加深足以导致综合变动,但它最终又会受到综合变动的影响。

查看全文

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由于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及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国物价逐渐呈现出了稳步上涨的趋势,物价变动关系国计民生,它往往会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对此,本文就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居民消费;经济发展

一、物价变动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及原因

(一)物价变动与居民消费间的关系

CPI是反应我国居民消费能力和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价格系数,通常情况下都通过CPI作为分析物价的主要依据。自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物价水平也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除2009年金融危机导致的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发展及物价涨幅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空间当中。经济发展与物价水平二者相辅相成,物价水平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增长又反作用于物价的提升。简言之,物价上升能够提升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水平提升进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物价上升往往会使得更多的消费者丧失购买力,那么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必然会出现较大差异。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更会对消费者消费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物价变动与居民消费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二)物价变动的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物价的关系研究

我国物价水平的变动

我们选取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物价水平的波动,这样可以只关注最终的消费水平,而不必考虑中间产品的价格影响。同时为了排除季节性因素的干扰,采用CPI的同比增长值来进行分析。图3反映了1994年1月到2012年7月我国CPI的同比增长值。由上图不难发现,在1994年1月到1995年12月整整两年时间里,我国的CPI均在10%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尤其在1994年10月,CPI同比增长更是达到了27.7%。自1994年10月份起,我国的CPI同比增长值出现了一段直线下落的时期,由1994年10月的27.7%一路下滑到1999年5月的-2.2%。原因既有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强的因素,也有来自各种内部和外部冲击的影响。1999年6月至2003年10月,我国物价水平基本平稳,CPI在0上下小幅波动。2003年11月至2005年3月,物价水平有所提高,之后恢复稳定直至2007年初的水平。2007、2008年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大手笔宏观调控影响,CPI明显升高,通货膨胀压力增大。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暂趋好转,国内打击通货膨胀力度增强,CPI又由2008年2月的8.7%直线下降到2009年2月的-1.6%。此后维持了一年的低CPI水平。2010年2月~2011年7月,CPI又一路走高,2011年7月,CPI同比增长已经达到了6.5%,之后一年一直缓慢下降。纵观我国的CPI变化,自1994年以来,我国CPI的波动越来越频繁,反映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越容易受其影响。

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我国物价水平关系的实证分析

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自1994年1月至今,人民币总体上呈升值趋势,我国的物价水平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那么这二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下面将结合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三个阶段,分别对每个时期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构建VAR模型来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一)第一阶段:1994年1月———2005年7月首先对这一时期的REER和CPI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对这两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而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具有协整关系。通过VAR模型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而且所建立VAR(2)模型特征多项式的逆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该VAR模型是结构稳定的。因此对其进行滞后2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1第一阶段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1994年1月到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是国内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CPI变动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对这一阶段的VAR(2)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考察8个季度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响应函数,结果如图4:图4第一阶段REER波动对CPI的响应函数这一阶段的特点比较明显,符合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由图4可以看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消费者物价水平负相关,人民币升值能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但具有4期的滞后,即在人民币升值4个月以后,对于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大,之后效果不断减弱。(二)第二阶段:2005年8月—2008年7月与第一阶段一样,对这一时期的REER和CPI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对这两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而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具有协整关系。通过VAR模型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而且所建立VAR(1)模型特征多项式的逆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该VAR模型是结构稳定的。因此对其进行滞后1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2第二阶段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2005年8月到2008年7月,人民币汇率不是国内CPI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而CPI变动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对这一阶段的VAR(1)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考察8个季度内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响应函数,结果如图5:图5第二阶段CPI变化对REER的响应函数由图5我们发现,CPI与REER正相关,意味着随着国内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币不断升值,并且这种效应具有持续性。(三)第三阶段:2008年8月—2012年7月与前两个阶段一样,对这一时期的REER和CPI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这两个变量都是一阶差分平稳,对这两个变量建立VAR模型。进而进行协整检验,发现二者具有协整关系。通过VAR模型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阶,而且所建立VAR(2)模型特征多项式的逆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该VAR模型是结构稳定的。因此对其进行滞后2阶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表3第三阶段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2008年8月到2012年7月,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内CPI变动互为格兰杰原因。对这一阶段的VAR(2)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我们分别考察8个季度内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响应函数以及消费者物价指数变化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响应函数,结果如图6、图7所示:图6第三阶段REER波动对CPI的响应函数图7第三阶段CPI变化对REER的响应函数图6表明在第三阶段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能迅速地对国内物价产生影响,具体而言,人民币升值一个月后,物价水平下降到谷底,其后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减弱。人民币升值两个月后,不但不能降低国内的物价水平,反而会抬高物价水平。同时,图7表明,在第三阶段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并且CPI与REER是负相关的,国内物价水平的下降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在国内物价由于受到冲击而发生变化5个月后,对于人民币升值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其后这种效果开始减弱。

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我们发现,1994年1月到2005年7月,我国物价水平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影响比较大,而2005年8月到2008年7月,我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反而受国内物价水平的变化影响更大,到了2008年8月以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与国内物价水平互相影响。如前所述,1994年1月到2005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基本不变,而实际有效汇率则呈小幅上升趋势,同时CPI同比增长值由较高的25%以上下落到0左右,甚至为负值。可以用开放的小国模型来解释这一时期我国汇率变动与国内物价变动的关系。本币升值使得本国居民的购买力增强,通货膨胀压力减小,CPI处于较低的水平,而由于本国是小国,国内的物价不会影响到世界物价。所以这一时期,外汇市场波动对我国物价有重大影响,我国物价波动对汇率则没有影响。2005年8月到2008年7月,我国开始进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不再盯住单一美元。汇率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不是由外部环境决定,而更多地是受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国内物价对于人民币汇率有重大影响,相反地,汇率对于国内物价的影响则很小。2008年8月以后,随着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互相影响,汇率与国内物价也彼此受到影响。因此在2005年7月之前,人民币升值确实能对国内的通货膨胀起到抑制作用,但是之后,至少历史的数据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于缓解国内的通货膨胀效果并不明显。需要注意的是,后两个阶段时间段比较短,数据量相对有限,可能会影响到实证分析的结果。而且2008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加强,比如四万亿的基础建设投入,以及其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对于抬高和降低国内物价都有重大影响。因此,要全面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做进一步具体深入的研究。

查看全文

通货膨胀会计刍议

[摘要]企业界正在积极寻求对策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沉寂了多年的通货膨胀会计又被会计界重新给予高度的关注。笔者通过分析通货膨胀会计几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企业目前应怎样利用通货膨胀会计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资料物价指数通货膨胀会计

2008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同比上涨8.7%,继1月份CPI同比上涨7.1%创11年来CPI月度涨幅新高以后,又创新高。在刚过去的2007年,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期间各月份的CPI同比上涨平均为4.8%。物价攀升,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的敏感话题。由于2006年谷物产量减少,而利用量增加,导致2007年上半年,所有谷物的国际价格均大幅上涨。与此同时,全球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价格上扬。在需求强劲增长的拉动下,促使许多工厂几乎满负荷生产,进一步导致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的价格上扬,并最终造成工业品价格上涨。目前企业界正在积极寻求对策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沉寂了多年的通货膨胀会计又被会计界重新给予高度的关注。下面笔者通过分析通货膨胀会计几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企业目前应怎样利用通货膨胀会计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一、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目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主要有:历史成本/稳值货币会计,即调节价格水平的传统会计;现行价值会计,即现行成本会计;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即调节价格水平的现行成本会计。

1.历史成本/稳值货币会计又称作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它仍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而计量单位改用购买力相等的货币单位,目的在于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具体做法是通过采用一个适宜的物价变动指数把财务报表上各个项目的历史价格金额换算为不变价格金额。

查看全文

通货膨胀会计刍议

[摘要]企业界正在积极寻求对策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沉寂了多年的通货膨胀会计又被会计界重新给予高度的关注。笔者通过分析通货膨胀会计几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企业目前应怎样利用通货膨胀会计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资料物价指数通货膨胀会计

2008年2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下简称CPI)同比上涨8.7%,继1月份CPI同比上涨7.1%创11年来CPI月度涨幅新高以后,又创新高。在刚过去的2007年,百姓最为关心的事情莫过于消费品价格的持续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7年期间各月份的CPI同比上涨平均为4.8%。物价攀升,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的敏感话题。由于2006年谷物产量减少,而利用量增加,导致2007年上半年,所有谷物的国际价格均大幅上涨。与此同时,全球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这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品价格上扬。在需求强劲增长的拉动下,促使许多工厂几乎满负荷生产,进一步导致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的价格上扬,并最终造成工业品价格上涨。目前企业界正在积极寻求对策应对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沉寂了多年的通货膨胀会计又被会计界重新给予高度的关注。下面笔者通过分析通货膨胀会计几种模式的优缺点,提出我国企业目前应怎样利用通货膨胀会计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一、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目前通货膨胀会计模式主要有:历史成本/稳值货币会计,即调节价格水平的传统会计;现行价值会计,即现行成本会计;不变币值的现行价值会计,即调节价格水平的现行成本会计。

1.历史成本/稳值货币会计又称作一般物价水平会计模式。它仍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属性,而计量单位改用购买力相等的货币单位,目的在于消除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对会计的影响。具体做法是通过采用一个适宜的物价变动指数把财务报表上各个项目的历史价格金额换算为不变价格金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