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16:06:4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言文阅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指导研究论文

自1993年以后,实行"3+2"的高考题与传统的高考题相比,虽然有了较大变化,但就文言文阅读这一部分考查的内容、测试目标和命题的形式、难度几方面看,却相对稳定,变化不大。首先,从测试的内容看,1995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与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另外,从《考试说明》中提出的关于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五点具体要求(1.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4.能够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5.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看,也与《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相一致。再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看,测试的目标着重考查的是能否读懂文章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去考查文章的形式、表现手法。从命题的形式看,文言文阅读采用的均是选择题形式。从测试的知识点看,有字的读音,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全文内容的理解。从阅读材料的体裁看,文言文阅读的选材以记叙文为主,内容相对完整,语言规范,文笔上乘。从材料来源看,均选自课外。从难易程度看,都有一定难度,但仍属“浅易”范围,学生只要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一般都能读懂。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在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中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虽然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来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却源于课内,因此,我们还应以课本的文章作为训练阅读能力的基本材料,要把教材中的文言文读熟,有些段落和名句要熟读成诵,然后通过适当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练习,加强对文言文语言运用的规则和心理感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2.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要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还必须注意把《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文言实词、常见的虚词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弄懂弄透,在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和词语出现的位置以及彼此的关系来推断词义、理解句意上下功夫。3.高考文言文阅读还有一个应试解题的思路问题。概括地说,就是如何有效地调动已知信息,讲究方法和技巧,准确地推断并正确地选择答案。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阅读材料对考生来说大多是陌生的,但其中的大部分词语都是中学课文中出现过的,所以总有相当一部分能看懂的词句。这些能看懂的词句,就是已知的信息。考生要想在自己原有的水平基础上尽可能的把题答得好一些,就必须具有善于根据已知信息去推断未知答案的技巧和能力。总而言之,依纲据本,牢固掌握课内学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已知信息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提高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应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中贯穿于始终的指导思想。

那么,如何才能在复习中把这一指导思想有效地付诸实践呢?主要的应抓住下面几点。

一、要重视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大意。

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般是选以记叙为主的文言短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从词义、句意等方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在应试时,不少考生往往是急于对命题的个别的具体问题作浅层的思考,以祈迅速找到答案。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效果不佳。我们认为,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首先应从整体阅读入手,先围绕选文写的是什么事(起因、发展、结果)、写的是什么人、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等问题来思考,然后根据这些已知和推知的信息,去准确地把握文章大意。有了这个基础,试题中的个别、具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试以1995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个简要的例析。试题选文内容说的是郑善果的母亲教育儿子要为官清正,处理政事应剖断合理,千万不要妄加chēn@①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的故事。郑母虽“年二十而寡”,但“性贤明,有节操”,且“博涉书史,通晓治方”,对儿子要求严格,教子讲究方法,不是粗暴的呵斥,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教子要为官清正,处理政事要剖断合理,是用郑善果父亲“在官清恪,未尝问私”,并且“以身徇国”的卓著业绩作为依据的。当郑善果觉得自己“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亲足可以坐享清福,而不必“恒自纺绩”至“夜分而寐”时,郑母又及时针对儿子的这一看似合情,其实是不知礼教的想法进行教育,“若堕业者,是为骄逸”,这样下去,也同样难以负荷忠臣之业。通过这系列思维过程,郑母两次教子的具体内容弄明白了,那么文章的大意就把握住了。这样,试题中考查的局部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具体语境里应如何解释,该怎样翻译,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了。如第13题要求比较两个“勤”字的意思。依据已先整体把握的文意,就可以知道,“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是郑母第一次教子时,用郑善果的父亲的人品和业绩教育儿子时说的话,句子中的“勤”字意思是“勤勉”。而另一句“母何自勤如是邪”是郑善果看见母亲“恒自纺绩,夜分而寐”时,对母亲辛勤劳作表示关心的问话,这个“勤”在句中“勤劳”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然后两个“勤”字再作比较,它们相同之处——“尽力地做或不断地做”这一相同意义就不难推断出来了。

查看全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复习,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地说,应当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一)理解词语和句式: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安、但、而、耳、故、何、乎、或、既、乃、其、且、然、若、遂、所、为、焉、也、以、已、矣、于、则、者、之);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查看全文

语文文言文阅读管理论文

自1993年以后,实行"3+2"的高考题与传统的高考题相比,虽然有了较大变化,但就文言文阅读这一部分考查的内容、测试目标和命题的形式、难度几方面看,却相对稳定,变化不大。首先,从测试的内容看,1995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的《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这与国家教委1990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另外,从《考试说明》中提出的关于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五点具体要求(1.根据上下文正确解释常见实词的词义;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4.能够正确地把握文意并进行初步的分析、评价;5.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看,也与《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课本的教学内容相一致。再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情况看,测试的目标着重考查的是能否读懂文章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表面的去考查文章的形式、表现手法。从命题的形式看,文言文阅读采用的均是选择题形式。从测试的知识点看,有字的读音,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全文内容的理解。从阅读材料的体裁看,文言文阅读的选材以记叙文为主,内容相对完整,语言规范,文笔上乘。从材料来源看,均选自课外。从难易程度看,都有一定难度,但仍属“浅易”范围,学生只要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水平,一般都能读懂。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在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中必须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虽然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来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却源于课内,因此,我们还应以课本的文章作为训练阅读能力的基本材料,要把教材中的文言文读熟,有些段落和名句要熟读成诵,然后通过适当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练习,加强对文言文语言运用的规则和心理感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2.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要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还必须注意把《考试说明》中要求的文言实词、常见的虚词以及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弄懂弄透,在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和词语出现的位置以及彼此的关系来推断词义、理解句意上下功夫。3.高考文言文阅读还有一个应试解题的思路问题。概括地说,就是如何有效地调动已知信息,讲究方法和技巧,准确地推断并正确地选择答案。高考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阅读材料对考生来说大多是陌生的,但其中的大部分词语都是中学课文中出现过的,所以总有相当一部分能看懂的词句。这些能看懂的词句,就是已知的信息。考生要想在自己原有的水平基础上尽可能的把题答得好一些,就必须具有善于根据已知信息去推断未知答案的技巧和能力。总而言之,依纲据本,牢固掌握课内学过的文言文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已知信息去解决未知的问题,提高文言文的整体阅读能力,应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中贯穿于始终的指导思想。

那么,如何才能在复习中把这一指导思想有效地付诸实践呢?主要的应抓住下面几点。

一、要重视整体阅读,弄清文章大意。

近年来的文言文阅读试题一般是选以记叙为主的文言短文,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从词义、句意等方面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在应试时,不少考生往往是急于对命题的个别的具体问题作浅层的思考,以祈迅速找到答案。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效果不佳。我们认为,针对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命题特点,首先应从整体阅读入手,先围绕选文写的是什么事(起因、发展、结果)、写的是什么人、这些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等问题来思考,然后根据这些已知和推知的信息,去准确地把握文章大意。有了这个基础,试题中的个别、具体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下面试以1995年的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作一个简要的例析。试题选文内容说的是郑善果的母亲教育儿子要为官清正,处理政事应剖断合理,千万不要妄加chēn@①怒、行事不允、骄逸堕业,以负荷忠臣之业的故事。郑母虽“年二十而寡”,但“性贤明,有节操”,且“博涉书史,通晓治方”,对儿子要求严格,教子讲究方法,不是粗暴的呵斥,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她教子要为官清正,处理政事要剖断合理,是用郑善果父亲“在官清恪,未尝问私”,并且“以身徇国”的卓著业绩作为依据的。当郑善果觉得自己“封侯开国,位居三品,秩俸幸足”,母亲足可以坐享清福,而不必“恒自纺绩”至“夜分而寐”时,郑母又及时针对儿子的这一看似合情,其实是不知礼教的想法进行教育,“若堕业者,是为骄逸”,这样下去,也同样难以负荷忠臣之业。通过这系列思维过程,郑母两次教子的具体内容弄明白了,那么文章的大意就把握住了。这样,试题中考查的局部词语和句子在文中具体语境里应如何解释,该怎样翻译,就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了。如第13题要求比较两个“勤”字的意思。依据已先整体把握的文意,就可以知道,“如汝先君,忠勤之士也”是郑母第一次教子时,用郑善果的父亲的人品和业绩教育儿子时说的话,句子中的“勤”字意思是“勤勉”。而另一句“母何自勤如是邪”是郑善果看见母亲“恒自纺绩,夜分而寐”时,对母亲辛勤劳作表示关心的问话,这个“勤”在句中“勤劳”的意思就十分明显了。然后两个“勤”字再作比较,它们相同之处——“尽力地做或不断地做”这一相同意义就不难推断出来了。

查看全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管理论文

阅读对象的多样化,阅读方式多元性使学生们的阅读空间现代而斑斓。但学生的阅读是存在一定的误区,尤其是文言文阅读。本文试图分析一下高中文言文阅读现状,并谈点拙见。

一、先看看学生的态度

在笔者曾任教的某省重点高中抽样调查高一、高二、高三部分学生,共计300人。具体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其一:阅读文言文的渠道选择语文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占90%,古文选本占7%,网络占3%。对书店的文言文选本不感兴趣的占60%,老师要求可能会买的占17%,如获至宝的仅占5%。可见学生阅读范围大都局限于教材,对传统古文选本知之甚少,反映了学生文言文阅读面很窄,对古籍知识了解甚少,还可以看出学生对文言文阅读的热情是极其有限的!

其二:能全文背诵的文言文篇数10篇以下的占89%,10—15篇的占8%,15—20篇的占3%,20篇以上的为0%。在背诵默写中老师强调的、自己喜欢的、课后要求的、考试考过的各占33%、19%、14%、34%,学生阅读的落脚点在背诵似不为过,但阅读,背诵,积累之中过分注重名句,忽视整体篇章,更忽视有意义的阅读,缺乏积极有效的读书观念!

其三:对文言文的知识获得,缺乏主动性,停留在“加大训练,以求质变”和“老师讲解,归纳总结”的占60%。文言文阅读的核心,认为应为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这些知识的习得及应用的占48%,选择多读多背,形成语感的有24%,有28%的学生选择多品多悟,自然天成。

查看全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解题分析论文

一、阅读前准备

1.一本《古代汉语词典》。方便查询古代汉语实词。

2.古代文化常识检索。方便查询古代地名、官名、天气名称等。

3.古代官职变迁常用词表。

4.古代人称代词表。

4.高职类语文高考必须掌握的15个虚词表。

查看全文

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摘要:由于文言文晦涩深奥的文体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往往无法在实际教学中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群文阅读的出现以其广阔的文本群阅读,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加之深刻形象的文道统一形式填补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空缺,能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以潘庆玉《大美兰亭》课例为例,具体阐述群文阅读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意义,可对群文阅读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群文阅读;《大美兰亭》课例

随着新一轮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问世,与教材重点推广的“1+X”阅读模式具有重要契合度的群文教学越来越得到广大教育学者的关注,许多语文教师也纷纷把群文阅读运用于语文教学中。但是目前,学界对于群文阅读的教学研究较多偏向现代文本方面,且其中大多数都是把探究焦点聚合在小学教学上,对于高中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却鲜少涉及。群文阅读强调衔接性与生成性,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地衔接教材内外的阅读资源,大大增加了阅读量,拓展了阅读视野”,[1]在文言文教学亟待改革的现时代,我们也应该大力提倡群文阅读的运用。

一、群文阅读概念释义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界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法。中国最早提倡群文阅读的赵境中教授曾这样概述群文阅读特点:“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式教学。”[2]简言之,群文阅读就是教师选择一个中心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主线,经过适当的文本筛选后,再次选择与中心议题相关联的若干文本组成一个丰富的“阅读场”让学生进行建构学习,最终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任务。如探讨高中文言文的“赤胆英雄”议题,教师就可以选择与此相切合的文言文名篇进行整合阅读,如《荆轲刺秦王》《岳飞传》和《秦良玉传》等,继而分别从时代背景、爱国情怀和人物魅力三大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以一通百”,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是最鲜明的特征。群文阅读教学最大的目标是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多种文本的鉴赏对比,整合派生学习材料,进而提高思辨能力。与传统单篇精读相比,群文阅读的阅读量更大,阅读材料更多,是在单篇精读基础之上的拓展延伸。诚如学者所言,“‘单篇精读’是‘脚踏实地’练基本功,为学生的阅读力奠基;‘群文阅读’是‘仰望星空’开眼界,为学生的阅读力展翼”。[3]群文阅读与单篇精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协同助力语文阅读教学。

二、群文阅读价值取向

查看全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阅读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重点考查的项目。就目前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来说,虽然教学的效率得到了提升,但是其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摆在我们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旨在研究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始终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在常规教学中,我们虽然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以及文言理解能力的培养,但是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始终不能够尽如人意。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文言文阅读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两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思维模式僵化。当学生升入到高中阶段,升学的压力随之而来,因为升学压力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冲击,进而开展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应试教育。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于文言文实词的释义以及文章的解读上,重点强调、梳理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学生文言能力的培养,对于文章的重点内容,教师只是要求进行背诵,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文言阅读水平以及文言赏析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依然停留在初中层面。(二)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在初中语文课程的学习之中已经接触了不少的文言文,但是由于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相对简单,篇幅结构也较短,所以这样的学习经验并不适用于高中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对于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学习仍旧处于探索阶段。学习方法的缺失是造成文言文阅读学习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也是当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三)课外阅读量不达标。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体现在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不达标。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明确规定,学生每学期对于课外读物的阅读不能少于30万字,并且其中的10%应为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阅读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语感,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过高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课业繁重,许多学生连自身功课都无法及时完成,又何谈阅读课外文言读物呢?因此,课外文言读物阅读量不达标是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二、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查看全文

文言文阅读教学思考论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的主要方式是:在理解词义和句式的基础上加强诵读;词语和句式归纳对比练习;准确规范的翻译练习;增大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一)掌握文言的常用词语和句式,不是让学生背字典、背语法条条,而是要通过诵读文章,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去解决。

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是生活到那种语言环境中,每天说,每天听,就能很容易地学会。说文言的时代已经距我们很远很远了,后世学文言的人已经找不到那种语言环境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古人的文章和古人晤对一堂,在一个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学文言的语言环境。诵读时,口耳眼心都能用得上,记得快,能培养文言的语感。需要强调的是,诵读必须在理解词义,了解句式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文言文与阅读现代文不同。现代文是从现代汉语写的,所用的词汇和句式在口头上就很熟,并且理解了,只要把文章念出来,体会体会,就能明白意思。文言文是用古汉语写的,我们虽然通过汉字,用现代的语音读出声音来,但不明白这些声音的意义,也不明白这些声音是如何组合起来的,当然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叶圣陶先生曾举“弃甲曳兵而走”为例,很好地说明了这种现象,“弃甲曳兵而走”,六个字中,除了“曳”字外,其余五个字都在2500常用字表中,小学毕业生都会认会写,但会认会写并不等于能够理解它们在文言中的意思。“弃”只在“放弃”这个词儿里学过;“甲”呢,只知道甲乙丙丁的“甲”;“曳”字没学过,当然不明白是“拖”的意思;“兵”字认识,但只知道是“水兵”“士兵”的“兵”;“走”字认识,也只明白是“行走”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纵使高声朗读,甚至死记到能“背诵”的程度,纵使悟性很高的学生,也很难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如果读一篇文言作品,对其中词语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没有逐字逐句的弄懂,当这些词语和句式在另一篇作品中出现时还是不懂。这样的读法,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也就没有多大帮助。只有在懂得词义,了解句式特点,像朱熹所说的那样“一字一句,分晓真切”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诵读一篇篇文言作品;才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意义。因此,文言文的阅读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要让学生明白那些虽然能读出声音,但不懂得它们在文言中的意义,即字的词义。教师的讲解,注释、工具书,都为这种“重新识字”提供了方便。我之所以强调在诵读前要理解词义、了解句式,是因为过去文言文教学中,有一种过分强调熟读,不管懂不懂,背了再说的教法,效果并不好。现在这种作法没有了,但它的影响不能说一点也没有,比如说,只串讲课文大意而不落实字词句,甚至只对照教参的译文讲一通,讲完之后就是读,就是背,至于文章中字词的意义,句式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一点也不知道。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一直到熟,熟到什么程度?一般来说,一篇课文,提出其中某一句,要能知道出自哪一篇,是什么意思;如果能背诵则也更好。

(二)词语和句式的对比练习,可以训练学生注意古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因为对象或场合的不同,同样一个意思,所用的词语和句式有细微的不同。或色彩不同,式语气不同。区分这些不同之处,有助于加深理解。

词语和句式的归纳练习,可以训练学生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使之达到理性的认识,并且使知识逐渐系统化、条理化。这种对文言词语和句式的对比、归纳练习,可以在一篇之内进行,也可以不限于一篇的范围之内。

(三)练习文言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可以检查学生对文言文中的字、词、句是否真懂。

查看全文

阅读文言文点评分析论文

评点是我国传统的做读书笔记的方法。评,即评论。这种评论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的要点以及用词造句方面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画龙点睛式地略加评议。点,即圈点。古人读书用画“圈”断句,画“点”表示佳句。这和我们今天读书的圈点勾画不完全相同。人们习惯上说的“评点”,指的是前一种,即画龙点睛式的句、段之间的评述。

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中,笔者尝试指导学生用评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古人读书提倡“熟读精思”,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并接触了一些文言文,初步具备了进行点评的条件。教师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将所读文章的词句、段落、篇章、内容等诸方面的精妙之处表达出来,促使他们仔细研读、反复揣摩。这样,就把阅读、思维、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具体做法有以下一些。

教给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传统的做评点读书笔记的方法,重点讲清评点的内容、形式、目的等基本要求,使学生了解做评点读书笔记的一般常识。

示范引路以学生熟悉的文言文做示范评点,使学生有“规”可循,有“矩”可蹈,起到引路作用。我选择《口技》第一段示范评点如下。

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入题,简介表演者。“善”字精当,为文章主眼。]会宾客大宴,[为下文写听众反应作伏笔。]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交代演出场地、道具。]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宣告开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开场前听众表现。“寂然”写宾客静待神情,为下文制造气氛。]

查看全文

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思索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是语文学习中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学习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新课标还特别强调,应在教学中加强诗文的朗读和诵读,在朗读和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

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朗读更是其入门之径。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道理虽是如此,在现实中学生不重视文言文阅读、教师以讲代读的现象仍然存在。面对文言文,学生读个两三遍就没有了劲头,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也很少在课堂中诵读,而布置的课前诵读预习因多种原因又很难真正落实。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一节文言文课程上完之后,教师认为各要点都已落到实处,学生却收效甚微,甚至还会因感觉文言文难学而逐渐产生抵触情绪。可以说,这种状况完全是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驰的。为改变这一状况,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结合新课改的能力要求与文言文教学目的,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学习古人读书之法,鼓励学生多诵读,以读带学,以读带讲,使教学方式生动起来,多变起来,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使学生由厌学到愿学到乐学,养成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关于新课改下文言文朗读教学的一些设想。

1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是看作一种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有了朗读的兴趣,文言文朗读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语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上注意三点:一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要通过反复强调使学生明白,只有朗读才能学到较完整的、有系统性、有感情的表达生活的生动语言,也只有在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缜密思路、观点主张、情调韵味,才能跃出纸面、渗入心田。二是要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学生不愿朗读也可能是因为不会朗读。不会朗读自然就懒于朗读,进而演化为厌于朗读。为此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精心引导,通过范读、带读、名家朗读欣赏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朗读是件简单而快乐的事情,从而逐渐培养起朗读的习惯。三是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进行朗读训练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倒字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读得流利的要求。等学生读得正确、流利了,再要求有感情地朗读。经过这样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逐步提高,对朗读的信心就会增强,兴趣也会提高。

2要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正确的朗读能给人美的感受,不正确的朗读只会变成刺耳的聒噪。因此朗读并不是简单地将文章大声地读一遍,而是必须综合地运用诸如语音、语速、语调、语顿、重音、节奏等多种技巧。在文言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文章情感基调把握、朗读方法技巧等方面给学生予以必要的指导。在开始朗读之前,要引导学生分析并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一篇文章的情感基调究竟是庄重还是诙谐,是欢快还是悲哀,是沉郁还是从容,是亲切还是严肃,是颂扬还是贬斥,如此等等,要先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朗读时应有的语气、节奏、情感,从而对课文进行感知、熟悉、记忆和理解。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教授学生处理好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同时还要注意把文言文的诵读同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这其中包括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这些枯燥的易令学生疲乏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则可在形式多样有层次有目标的诵读中让学生能动的掌握,进而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为学习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打好基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