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赏析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14:58: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学赏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对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思索
摘要:英美经典文学在西方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英美经典文学并对其进行赏析,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以及中外文化差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英美经典文学的赏析,尤其能够使我们在主体结构、人物刻画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体会西方语言的魅力,最终在文学赏析中提高自我对英美文学著作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关键词:英美经典文学文化差异赏析人物刻画
众所周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了许多语言学习和应用上的障碍。因此,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去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通过阅读西方文学作品尤其是英美经典文学,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以及中外文化差异。鉴于此,笔者在介绍西方英美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基础上,分析了英美文学的特点、灵魂,并进一步对如何进行英美经典文学赏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学习研究中重视英美经典文学赏析的重要意义
作为学者或者文学研究者,只有阅读原著,才能捕捉西方文学阅读的经验,为日后的文学研究和文学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英美经典文学的阅读赏析,不仅可以了解英美经典文学的基本架构,而且可以熟知欣赏、评价西方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文字所蕴含的艺术魅力是源于文本自身的,这就要求必须从文本出发,来品味,来体会。此外,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对文中所描述的社会生活和人物情感加以琢磨,在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对西方文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英美经典文学的特点
中职文学作品教学艺术赏析
一、教学艺术具备的特点及作用
从教学艺术的本质来看,它本身具有创造性,是讲师通过自己的见解对作者观点意图的再创造。教学的艺术性是指讲师对学生的启迪作用,它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吸引学生们去追求,去实现。所以说,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艺术的多个特点是相互统一,又相互独立的,它们综合反映了教学艺术的本质。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讲师用饱含感情的话语,鲜明生动的形象讲述课堂内容,灵活地处理意外的问题,娱乐氛围,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最终达到教学目的。至于教学艺术的作用,先说它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其振奋精神,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这样就缩短了讲师与学生们间的距离,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增进相互间的沟通,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新鲜生动的形象,不仅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可以说,教学艺术不仅能促使学生进步,更是对讲师的一个挑战,它使二者相互受益。
二、文学作品尚悲的特质
目前中职生的文学作品,具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愤”的特点。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悲欢离合,多少人生无奈,多少世态炎凉,多少王朝更替,多少事与愿违,多少世事无常,在不断的磨难中,中国人的悲剧感由此而生,它深深地积淀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身体上、思想上、灵魂上。许多的文学家用这种方式来创作,民众也乐于欣赏,一种悲剧的创作风格由此而形成。文人墨客或者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者壮志难酬,隐居深山,寄情于景;或者感叹命运多舛,四处漂泊,内心感于外物。这种中国式的悲剧虽然只是在表面哀叹感伤,但是在它的深层却是作者对生活、人生、生命的浓浓眷恋。它是作者对生命、对理想、对生活的另一种发现,它的出现是思维的转变,它已经超越了对单独个体的眷恋,转而升华为社会民族的感情。所以,在中职生的文学作品中,笔者认为它更具有美学的内涵,有利于帮助中职生梳理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因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如何提高文学作品赏析课的教学艺术
(一)教师必须有五个“一”基本功
语文文学赏析教学状况
初中语文在小学语文字词句教学和文学启蒙的基础上,在各方面加强了教学深度,如现代诗歌、古代寓言和散文、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这些文体本身具有的特点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突出,同时这些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爱、哲理、语言之美等深层次内容,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初中语文在对文学形式和技巧进行探究的同时,更是注重对“人”的关注。在文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文学即人学。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说到底都是对人的研究,研究人的思维、哲理、情感、人生观念、道德要求等,因此作为高一层的语文教育,初中教学更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对人的思想情感的关注,这些都需要通过鉴赏文学作品来实现。
一、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即是“语言文学”,语言重视对中文语法结构、词汇等的教学研究,而文学重视对情感的表达。文学是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不论哪个文学作品,都有其主要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情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使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内心的情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需要教育的引导。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他们情感的产生和成熟,因为正确的情感总是对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各个学科都要求加强对学生本身的关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育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优势,因为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强烈,但是缺少理性的制约,缺少思维的引导,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运用鉴赏教学的方法,不仅是对他们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对他们的情感加入理性和思维的教育,引导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情感。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社戏》这篇文章时,要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更要从鉴赏的角度去体味童年的美好、单纯友谊的美好,以及对家乡的爱。
(二)培养学生理性
理性的提出在西方不在中国,但是中国文化有很多方面体现着理性之光,如先秦及汉代以后的哲理散文和小品。在学习这些课文时,理解字面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是必要的,但这不是主要的,因为理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这些课文的目的是认识古人的思考、学习他们通过人生实践得出的感悟。这些哲理与感悟透着理性的光芒。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理性思想,这对于学生青春期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与《第一次真好》,其文之意义不在文章本身,而在于理性的思考。理性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养,如果一个人只有感性认识,而缺少理性思考,那么这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过于依赖感觉,容易意气用事,不能很好地权衡利弊再下决定,因此做出来的事情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很容易让生活陷入困境。情感是情感,感情是感情,缺少理性的情感不能称之为情感,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所以理性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文学赏析语言特色
我国古代的文学鉴赏,不管文论、诗论、诗话、词话,还是札记、评点,不仅写出了鉴赏者的艺术感受,提出了一些精当的见解,而且都很注意语言的精警凝练、形象生动,珠圆玉润,晶莹璀璨。因此,鉴赏文字不仅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而且它本身就给人以审美享受。概括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语言运用,有如下特点。1.善于比譬我国古代的理论家较之西方长于形象思维,像先秦诸子的哲学、政治文字也多用比喻、寓言以表现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使人觉得可感易懂,文学理论著作同样广泛运用比兴手法,使人产生联想,并深谙其中的道理。如说对各个诗人品评的感受,宋代敖陶孙的《癯翁诗评》曰:魏武帝(曹操)如幽燕老将,气势沉雄,曹子建(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照)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灵运)如东海场帆,风日流丽,陶彭泽(渊明)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维)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韦苏州(应物)如园客独坐,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杜牧之(牧)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居易)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之(稹)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禹锡)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雪,核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愈)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贺)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郊)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乡伙,酬献秩如,时有恢气;柳子厚(宗元)如高秋独眺,霁晚孤炊;李义山(商隐)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非要适用。
本朝苏东坡(轼)如屈注天汉,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欧(阳修)公如四瑚八琏,止可施之宗庙;荆公(王安石)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山谷(黄庭坚)如陶弘景祝诏入宫,析理谈玄,而松风之梦故在;梅圣俞如关河放溜,瞬息无声;秦少游(观)如时女步春,终伤婉弱;后山(苏舜卿)如九皋独唳,深林孤劳,冲寂自妍,不求赏识;韩子苍如梨园按乐,排迁得伦;吕居仁如散圣安禅,自能奇逸。(见《癯翁诗集序》)敖陶孙谈及魏晋唐宋二十多家诗人,如要详加说明,非长篇累牍不可,而只三言两语,勾勒出不同诗人作品的独特风貌。作者善于比譬,有的以特定人物相比。如“幽燕老将”、“三河少年”、借以说明其“气韵沈雄”、“风流自赏”。有的以特定事物相比,“缕冰雕琼,“流光自照”。“百宝流苏,千丝铁网”,使人缘此而联想诗境。有的以特定景物相比,如“东海扬帆,风日流丽”、“洞庭始波,木叶微落”,使人由此情境推及诗的意境。有的以历史人物为比,也有的以特定状态为比。
总之,所用比喻都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对一个时期作品的品鉴,有时也以比述意。明代谢榛谈初唐、盛唐各个诗人不同修养时说:熟读初唐、盛唐诸家所作,有雄浑如大海奔涛,秀拔如孤峰峭壁,古雅如瑶瑟朱弦,壮丽如层楼叠阁,老健如朔漠横雕,清逸如九皋鸣鹤,明净如乱山积雪,高远如长空片云,芳润如露蕙春兰,奇绝如鲸波蜃气,此见诸家文学所养之不同也。(《四溟诗话》)“雄浑”、“秀拔”、“壮丽”等词比较抽象,用“大海奔涛”、“孤峰峭壁”、“层楼叠阁”的具体形象一比,则给人以实感。这种形象化的语言,一方面为概括语,如“雄浑”、“秀拨”作了注脚,另一方面与诗作相映照,激活人的想象,沟通联想渠道,有着举乎此而概乎彼、举乎少而概乎多的效果。如果采取释义诠解法,如刘勰讲“壮丽”“: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讲“新奇”:“新奇者,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文心雕龙·体性》)显然是大异其趣的。2.精于概括古代文学鉴赏中,往往对某一作家或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或个别字词予以概括。这种概括,犹如提纲挈领,使人极易把握客体的个性恃征。
如明代胡应麟概述各种文体的作品时说:国风雅颂,温厚和平;《离骚》、《九章》怆恻浓至;东西二京,神奇浑璞;建安诸子,雄赡高华;六朝徘偶,靡曼精工;唐人律调,清圆秀朗:此声歌之各擅也。(《诗薮·内编》)胡应麟概括了历代“诗格”的特点,并说明其缘由:“风雅之规,典则居要;《离骚》之致,深水为宗;古诗之妙,文艺春秋48江海纵横2009年第4期古代文学鉴赏的语言艺术□徐应佩我国古代的文学鉴赏,不管文论、诗论、诗话、词话,还是札记、评点,不仅写出了鉴赏者的艺术感受,提出了一些精当的见解,而且都很注意语言的精警凝练、形象生动,珠圆玉润,晶莹璀璨。因此,鉴赏文字不仅给人以理性的启迪,而且它本身就给人以审美享受。概括我国古代文学鉴赏的语言运用,有如下特点。
善于比譬我国古代的理论家较之西方长于形象思维,像先秦诸子的哲学、政治文字也多用比喻、寓言以表现抽象的道理,形象生动,使人觉得可感易懂,文学理论著作同样广泛运用比兴手法,使人产生联想,并深谙其中的道理。如说对各个诗人品评的感受,宋代敖陶孙的《癯翁诗评》曰:魏武帝(曹操)如幽燕老将,气势沉雄,曹子建(植)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鲍明远(照)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谢康乐(灵运)如东海场帆,风日流丽,陶彭泽(渊明)如绛云在霄,舒卷自如;王右丞(维)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韦苏州(应物)如园客独坐,暗合音徽;孟浩然如洞庭始波,木叶微落;杜牧之(牧)如铜丸走坂,骏马注坡;白乐天(居易)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元微之(稹)如(李)龟年说天宝遗事,貌悴而神不伤;刘梦得(禹锡)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李太白(白)如刘安鸡犬,遗响白雪,核其归存,恍无定处;韩退之(愈)如囊沙背水,惟韩信独能;李长吉(贺)如武帝食露盘,无补多欲;孟东野(郊)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张籍如优工乡伙,酬献秩如,时有恢气;柳子厚(宗元)如高秋独眺,霁晚孤炊;李义山(商隐)如百宝流苏,千丝铁网,绮密瑰妍,非要适用。本朝苏东坡(轼)如屈注天汉,倒连沧海,变眩百怪,终归雄浑。
音乐赏析文学解析
以音乐为主,通过写音乐随笔的形式,真正让学生在聆听鉴赏音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与理解,从而更深刻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的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这是近几年来高中音乐鉴赏的新要求。本文以《二泉映月》为例,谈谈笔者的点滴体会。第一节音乐鉴赏课,笔者没有按教材安排直接给学生讲音乐要素,而是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首先自我介绍,将自己的名字融入一句文字中,让学生猜。“晓风清月,独享一份宁静”,学生很快就可猜出“晓静”。笔者趁机以名字入题,让学生明白想象联想带给我们的美感,原本很普通的一名字,但因为有了想象而有了画面感,有了意境,同时也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
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一篇文字的引领下去聆听这首动人的乐曲。《二泉映月》响起,笔者带着感情,轻轻地为大家朗诵自己写的一篇欣赏这首乐曲的随感:月色如水,惠山泉水潺潺流淌,是谁在深深地叹息?和着二胡那凄怨的音调。所有的前尘往事,所有的祈盼憧憬,化作一串串时而凄楚深沉,时而昂扬高亢的旋律,在琴弦上流淌。是哭诉,是彷徨,是憧憬,是呐喊,是感叹一生凄苦不平的际遇,是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斗争和反抗。阿炳,是你吧,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用你挚爱的音乐来诉说沉重的心事。你私生子的社会地位自幼就遭人冷眼和歧视;你戴着墨镜,背着乐器沿街流浪;你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饱尝了人间的辛酸和欺凌。惟有音乐,多亏有你钟爱的音乐如你忠实的生活伴侣陪你一路坚强地走下去。一声凄楚的长叹犹如断肠声,短短的音调是那样哀怨,凄凉,仿佛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因不堪回首往事而深深地叹息。随之,埋藏在心中无穷无尽的忧伤和痛苦也化作音乐奔泻而出。脑海里,一位拄着竹棍,迈着沉重的脚步而又不甘向命运屈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乐曲跌宕回旋,充溢了狂风骤雨般的激情。忧伤,悲愤,怒号,在音乐一步步地推进中得以宣泄。当炽热的感情沉静下来的时候,美好的曲调又流露出一种朦胧的憧憬和希望。历经沧桑的阿炳终归是坚强乐观的。可当新中国的曙光冲破夜的黑暗,阿炳却带着一生的凄苦与遗憾悄悄地走了,留下《二泉映月》这不老的旋律,时时在人们耳旁飘荡,在人们心中回响。一曲终了,教室里异常安静,大家好像还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之中。以此为铺垫,再给学生介绍音乐的特点,想象与联想在欣赏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而音乐随笔,更能拉近我们与音乐的距离,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音乐的美。可以说,这是文字与音乐两种艺术形象的完美结合。于是,笔者要求学生在以后的音乐鉴赏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尝试以音乐随笔这种形式进一步去领略音乐的美。告诉学生,用笔来写的时候可以帮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好像是对这首作品的再创作,用文字来表达,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可以启发我们的形象思维。
在音乐鉴赏课中,笔者经常鼓励学生用音乐随笔这种形式来表达他们欣赏音乐后的感受:
一是要求学生用心聆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用心聆听音乐,才可以在音乐的带领下展开想象,才有可能深入地理解感受音乐。以听为基础写随笔,才能充分地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因此,笔者常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抛开眼前的一切,全心聆听音乐。
二是不要用多媒体画面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自由的想象空间。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使教学更直观,但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多媒体画面却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缩小学生想象的空间。所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完全自由的想象空间,最好只放音频,让学生闭眼静心聆听音乐,这样写出来的随笔才会丰富多彩。
三是教师要精心选择优秀的、学生较容易接受的音乐作品作为学生聆听和写作的对象。虽然写随笔是一种很好的鉴赏音乐的方式,但并不是每一首作品都要写,而是要做到少而精,选择一些比较贴近学生,比较经典,艺术性很强的作品,如《高山流水》、《梁山伯与祝英台》、《命运交响曲》等。实践证明,这些作品通过聆听、写随笔,在学生脑海中可以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
锻炼学生对文学作品赏析能力
语文教材孕育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尤其是大量的文学作品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将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学生就会心驰神往,兴趣盎然,就自然会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艺术享受,欣赏书中的艺术美,在艺术欣赏中渴望创造美。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从感知的角度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培养语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第一步。
1、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增加对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词语、句子或段落”的要求。我在教《藤野先生》一文时,文中有描写当时清国留学生的神态,“……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我要学生谈谈“标致”在文中的意思。通过引导和反复讨论,学生最后明白,“标致”原本的意思是相貌、姿态美丽,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藤野先生》一文中,却是褒义词贬用,是用来讽刺清国留学生自鸣得意的丑态。这样通过让学生观察,结合生活实感,找出感受最深的词、句、段,从中感受到作品中的美丑、意蕴、情味等。
2、让学生听朗读、增理解在授课中,语文教师把自己对原作的理解和感受,化作恰当的有声语言,直接传达给学生,让他们的思绪伴随着教师的朗读一起翻动,结合生活感受来分析原作,深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中锻炼培养他们对原文的理解感受能力。例如,我朗读戏剧《雷雨》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的片段,读周朴园的话,用明显苍老的中音来读,语气冷落责问;读鲁侍萍的话,用低沉些的声音读出,语气由平静到怨恨愤激,效果很好。
二.从鉴赏的角度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
艺术鉴赏是人们对作品的深入分析、把握,是提高审美能力活动的主要环节之一。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艺作品有所分析,有所发现。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发掘文学作品的美质,还可以从中获得更大的审美愉悦,使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提高。
语文文学赏析教学意义与状况
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里活动的学科,它将语言文字形象化的反应客观现实,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例如戏剧、诗歌、小说、散文,也是文化的很总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体裁表现内心情况和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再现。文学也是一种艺术语言,我们通过学校里的语文课堂老师的讲解,能了解到文学的魅力。现代社会学校中将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和写作能力,对学生陶冶情操、塑造人格、领悟人生等方面有着任何艺术力量所无法替代的推动作用。
一、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
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育是以感受性的领悟为主导,加以积极的思维活动,其目的在于对学生主体意识、情感和价值观进行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观和创作能力。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教学曾经一度呈现出过于注重工具性教育,艾青在《我爱这土地》里结尾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里非常深刻的将作者的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蕴含在“眼泪”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读,多体会,自然能够感悟到。再如陶渊明在《饮酒》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通过这几句简要的描写,就能体现出很多意味,将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很好的抒发出来。多阅读这样的好文学作品,对词汇的积累以及写作结构上的都有很大帮助。语文能力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相对于其他方式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文学作品鉴赏中更能改变平日里习惯使用的“口头禅”,使其表达更纯洁和规范。
二、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意义
初中语文教育的文学性发展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语文文学作品鉴赏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集合概念,其意义和内涵十分充实。换言之,初中语文文学作品鉴赏的意义是用我们的母语,以汉语言文化为底蕴,以华夏民族精神为导航,运用相关的语言技巧和知识面辅助学生对语言运用、审美观、创作能力的全面塑造。从文学作品鉴赏开始,到对学生感知力、想象力等能力的培养,再到人生的认识,将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情感与价值观统一传输给学生,初中语文教育应当凸显文学化的性质,将文学作品鉴赏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集成功能直接指向人类的生活的意义和精神动态。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其中文学作品的鉴赏对素质教育也提供了帮助,好的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心理教育必不可少。
三、现状分析
谈论语文文学赏析教学和状况
初中语文在小学语文字词句教学和文学启蒙的基础上,在各方面加强了教学深度,如现代诗歌、古代寓言和散文、现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这些文体本身具有的特点需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突出,同时这些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爱、哲理、语言之美等深层次内容,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初中语文在对文学形式和技巧进行探究的同时,更是注重对“人”的关注。在文学界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文学即人学。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说到底都是对人的研究,研究人的思维、哲理、情感、人生观念、道德要求等,因此作为高一层的语文教育,初中教学更注重对“人”本身的关注,对人的思想情感的关注,这些都需要通过鉴赏文学作品来实现。
一、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即是“语言文学”,语言重视对中文语法结构、词汇等的教学研究,而文学重视对情感的表达。文学是人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不论哪个文学作品,都有其主要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情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青春期的身心变化使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同时内心的情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需要教育的引导。文学作品可以引导他们情感的产生和成熟,因为正确的情感总是对人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各个学科都要求加强对学生本身的关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语文教育有其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优势,因为语文教育本身就是情感的教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情感强烈,但是缺少理性的制约,缺少思维的引导,因此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运用鉴赏教学的方法,不仅是对他们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对他们的情感加入理性和思维的教育,引导他们拥有属于自己的正确的情感。比如在学习鲁迅的《社戏》这篇文章时,要把握作者的语言特点,更要从鉴赏的角度去体味童年的美好、单纯友谊的美好,以及对家乡的爱。
(二)培养学生理性
理性的提出在西方不在中国,但是中国文化有很多方面体现着理性之光,如先秦及汉代以后的哲理散文和小品。在学习这些课文时,理解字面意思、读懂课文内容是必要的,但这不是主要的,因为理解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习这些课文的目的是认识古人的思考、学习他们通过人生实践得出的感悟。这些哲理与感悟透着理性的光芒。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理性思想,这对于学生青春期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短文两篇”中的《行道树》与《第一次真好》,其文之意义不在文章本身,而在于理性的思考。理性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养,如果一个人只有感性认识,而缺少理性思考,那么这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就会过于依赖感觉,容易意气用事,不能很好地权衡利弊再下决定,因此做出来的事情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很容易让生活陷入困境。情感是情感,感情是感情,缺少理性的情感不能称之为情感,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所以理性是必不可少的。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文学作品赏析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方式也在逐渐转变,而且在新课程标准不断落实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就,还推动着当前高校教育事业的前进。在各大高校中鉴赏英美文学作品也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途径,文章将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为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问题
1.经济发展对市场的冲击。因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速,造成现在很多大学生出现快餐式阅读以及快餐式的学习方式。大学生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以及语言只为了应付考试,这就出现了应试的教学现象,而对外语的教学有所忽略,要以更加宽阔和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的语言进行全方位的练习,并不能局限在一些应试教育方式和局限的语言技能训练当中。2.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各大高校在开展素质教育时,让学生们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让学生对英美作品提起兴趣,教学主要围绕应试开展课堂教学中还是比较侧重于词意义的讲解,忽略了因为作品中作者的写作依图以及历史、社会对小说进行全面的深入讲解。
二、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中赏析英美文学作品的作用
1.提高大学生的文学赏析能力以及文学素质。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当中,让学生们赏析的英美文学作品都是对外国当时社会的思考。而对于一些比较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通过作者笔下描写的作品内容,可以对国外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加强理解,同时也能领悟作者表达当时社会的思想感情,就像当时作者沉思社会生活的情感。在大学人文素养教育中让学生们赏析英美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对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学习和鉴赏,同时学习国外更先进的文化理念,让学生的思想更加丰富,也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赏析文学的品位。2.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让当代大学生多上些英美文学作品,可以对各国的文化有一定了解,对加强学生的人格有很大帮助。有关教育人士曾指出,高校中开展素质教育课程让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英美文学作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当中学生深入赏析探究的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合理指导,让学生能在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文学分析方式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准确的表达方式。长期开展这样的文学赏析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一个层次,转化为抽象的理性认识,对提升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起到很大的价值作用。而且学生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时,能使自己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3.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英美文学作品是很重要的语言载体,文学作品和语言两者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因为文学作品承载了各国的语言文化,而且所有国家的语言都是借助文学作品反映出当时社会情况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各大高校开展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有助于高校学生更好学习各国语言知识和语言文化。4.拓宽学生的文化宽容精神。在各大高校开展英美文学作品的有关课程教学中,可以将英美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呈现给学生,这些观念和我国的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所以各高校开展英美文学赏析教育活动,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对国外异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而且也对提升学生文化宽容精神有一定帮助。5.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各大高校开展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当前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让高校在开展所有教学课程时,要结合其他的学科,因为每个学科内在都有一定的联系,而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教学活动可以为文学类的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学生在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是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学习,对学生学习政治和历史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可以让学生能对政治知识理解和领悟的更加深刻。
以上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开展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学生通过赏析英美文学作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而且也能使学生的人文素质有所提升。将人文素质教育和英美文学作品赏析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活动是当前有效的教学途径,而且将国内和国外的文化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学习更多新的文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推动当代高校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研究
摘要:内容体系的构建是开发一门课程的关键部分也是教学的核心部分。根据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所需的语文能力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听说读写、文学鉴赏、人文素养等语文综合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艺术设计类专业;语文课程;教学内容
一、明确课程性质
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语文课程,一般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必修课,它应当具有工具性、知识性、基础性、思想性、审美性、人文性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重要工作,大学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母语的能力,因此工具性是最根本的要求。此外,语文是思想、情感传达的载体,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传达的,因此人文性、思想性和审美性更是大学语文应当重视的。针对艺术设计专业性质,大学语文课程尤其应当注重审美性和人文性。大学语文课程还应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铸造一定的人文精神为主旨,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学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学习、为今后就业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现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理念要求,大学语文的基本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语文知识指语文这一学科中关于言语及语言的知识。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特征,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字、文学基础知识,了解中外文学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掌握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欣赏常识和技巧;学习并掌握艺术类(如电影欣赏、美术欣赏、音乐舞蹈欣赏、创作随笔等)文章的欣赏常识与技巧;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常识与技巧;学习并掌握文学艺术评论类(如小说和诗歌、电影等)文章写作的常识与技巧[2]。语文能力是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文的专业知识进行言语表达交际的收提箱出的一种综合能力。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特征,大学语文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学会如何去分析、赏评文学作品,进一步提高文学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是文学作品、艺术欣赏、学术类著作及难度适中的文言文);锻炼并提高学生文学艺术评论类(如小说和诗歌、电影等)文章写作能力;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演讲、辩论等);以语言、文学学习为基础,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语文素质是指在进行言语表达交际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性、审美性、人文情怀等综合的素养。根据艺术设计职业岗位特征,大学语文课程素质目标要求了解和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接受现代人文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学生具有较高的文艺审美意识和较宽的文化视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