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规章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12:43: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物规章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物保护项目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力度和合理利用的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和中共**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省文化保护工程》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是指工程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或省文物局批准实施,并经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利用情况良好、管理规范,通过正式评估的、对相关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具有示范指导意义的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项目。
第三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省级以上(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申报成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的预选项目和正式项目的实施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省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各相关市、县(市、区)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文物保护利用示范项目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二章预选项目申报与实施管理
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工作报告
市文化行政综合执法大队,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与体育局的名义统一履行查处违反文化、文化遗产、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版权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职能。
(一)、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文化市场、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版权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做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
2、拟定文物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文物保护单位、文化遗产收藏单位等安全保卫督查工作。
3、查处涉及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考古发掘、文物经营活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4、查处涉及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音像、演出、美术品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文旅局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参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20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要求,结合实际,现就文旅系统2020年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排查事故隐患,狠抓隐患整改工作,进一步推动文体系统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规章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排查范围和内容
(一)排查范围
全县文旅系统各单位及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文保单位,重点为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市场、古建筑等公众聚集场所。
冬季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报告
按照《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立即开展冬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及时安排部署此项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全县文化文物旅游市场冬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将我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1月10日,我局召开了全局工作会议,对开展全县文化文物旅游市场冬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文化文物旅游行业整治工作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副局长具体负责,旅游股、文物股、执法大队等职能股室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开展。
二、扎实开展市场整治
为确保全县文化文物旅游市场冬季安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县范围内对辖区内文旅经营场所进行了拉网式执法检查。
一是以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及文物建筑、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众聚集场所为重点,加强冬季用火、用电、取暖等安全隐患排查,切实防范火灾事故发生。
政府文物普查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辽政发〔20*〕26号)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对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村镇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登记,形成完备的档案资料。
二、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20*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年9月30日。20*年4月至9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确立技术标准和规范、配置普查专用设备、开展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20*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普查工作组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文物调查发现和核查登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整理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组织普查成果验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探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藏品档案的保存除了传统的纸质手抄的形式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就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藏品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逐步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通过对藏品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的探析,提出了笔者的一点想法。
关键词: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
传统意义上的档案是指各时期的统治机构委派专业人员对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有保存价值和传承意义的东西进行记录总结归纳、并对以后的社会发挥建设、指导或者警示的这样一种原始记录,理论上讲又可分为口碑档案和文字档案,当口碑档案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形成文字档案,这就是档案的由来。文字档案发展到我们商代,已初具规模。我国古代的档案,在各个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商代称为“册”,周代叫做“中”,秦汉称作“典籍”,汉魏以后谓之“文书”“文案”“案牍”“案卷”“簿书”,清代以后多用“档案”,现统一称作档案。文物档案和文物一样具有保藏的价值,是可以用于专业学术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通过从藏品档案中获得的各种信息,为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推进文物数据共享打好基础。为了提高藏品的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提高藏品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以信息化技术为切入点,做好藏品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博物馆的老账管员,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就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与同行分享,请大家教正。
一、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大发展的进程不断加速,我国社会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数字社会,因此在藏品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文物藏品信息化势在必行,当前全国各大博物馆都在进行之中,藏品和信息化管理和传统和纸质档案管理有所不同,后者已有成熟的经验可循,而且还能做到有效保管,资料也不容易丢失,但前者信息化则在电脑上网络上操作,在保证信息安全的的前提下,则要建立必要的文物藏品档案信息数据库,国家一二级以上的文物藏品信息应保存在国家级省级数据库内,并设立查阅权限,这样就能有效地防止信息丢失和篡改。如避暑山庄博物馆按照国家和省市文物部门的有关安排,从2007年开始,本馆对上万件的珍贵文物进行了影像和文本数据的藏品数据库信息采集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2008年底圆满完成了任务,建立了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文物数据库系统。推动了本馆藏品档案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纸质的原始档案和现代化的电子信息藏品档案在保证相互印证的前提下应该分开保管,其目的就是为了延长藏品的历史信息。这样做的好处不仅给藏品档案管理者对文物的检索与查询带来方便,也为研究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后,为了强化对一般文物的管理,本馆又自我加压,按照珍贵文物数据库数据信息采集标准与模式,开展了对一般文物的数据信息采集。到2013年底,共完成了五千余件一般文物数据库信息采集工作。上述工作对此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为这部份已做过数据库的文物可以将数据转录在可移动文物普查新的记录系统里,当然转录过程也需要认真审核,也非常繁琐,但相较于重新普查,无疑还是减轻了不少工作量,避免了重复作业。基于此,本馆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就分成两个步骤:一是对已做过藏品数据库信息采集的藏品将其信息转录到此次普查的记录系统中;二是对未做过数据库信息采集的藏品重新普查。前者较易,后者尤难。难在未做过数据库信息采集的这部分藏品大部分为一般文物,还有标本与化石等类,因种种原因,很多还没有做过规范的整理,帐、档、卡建设也较薄弱。为此本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普查的方式方法。确定了帐物核对、访问知情人验证,务求准确,绝不轻率应付的原则,这也成为普查工作的主基调。此外工作方案还对进度安排、组织协调、人员分工、后勤保障、纪律要求等做了明确要求。所有工作都同意在方案的时候框架下进行。2012年至2016年避经过三年多的努力,高效优质并提前完成了普查任务,普查工作全面结束。经过避暑山庄博物馆全体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信息采集、审核、上报及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摸清了本馆藏品数量;完善藏品档案,新建了10049件(套)珍贵文物的藏品总登记帐,完成了全部21651件(套)的全部藏品的信息指标登记表和电子总账,形成了纸质与电子数据库相结合的藏品管理体系,使藏品的管理、查询、统计更加便捷,整体提升了本馆的藏品管理水平。藏品的信息指标登记表和电子总账,实现了藏品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健全了文物保护体系。2017年获得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先进单位。
二、藏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构想
合理利用文物推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可促进文物保护;发展旅游对文物保护有一定负作用;搞好文物保护、推动旅游事业的发展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中国旅游业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为吸引游客,注意文物保护、为了文物这项旅游资源的永久利用,旅游部门必然会重视文物保护、发展旅游可以部分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问题、增强人们的文物意识,利于文物保护、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从某种角度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破坏行为、短视行为导致文物被破坏的恶果、任意改造文物,造成文物被破坏的悲剧、旅游业对环境的污染,使文物遭到破坏、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本地区旅游事业的长远规划、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等,具体请详见。
[提要]在我国,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如何看待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各界认识不一。作者从分析文物对我国发展旅游的重要意义入手,认为发展旅游有利于对文物的保护,但同时也给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作用。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文物来推动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同时,以发展旅游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做到保和用的完美结合。最后,作者从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对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的可行措施作了尝试性的探讨。
文物是人类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保护好文物,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共同关心的课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为此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然而,现代群众性旅游活动的兴起和生机勃勃的旅游业的发展,又为文物保护工作增添了新的难题。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文物大国,文物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而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异常迅猛,正在快速向世界级旅游大国进军,因而,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如何看待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二者相互促进,对我们这个文物大国和未来的旅游大国来说,具有丰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物古迹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
探古求知是广大旅游者的共同心理。人们希望对自己的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历史有所了解,对自己民族、祖国乃至全人类博大精深的文化有所体会。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是学习书本知识;二是观览文物古迹。作为人类文化载体、反映人类发展历程的文物古迹给人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受,留给人的印象深刻。观览文物古迹,使人们在游中学,边游边学,学得轻松、愉快、有趣。此外,文物中大量的人类各发展阶段的绝世之作,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由于文物能满足人们探古、探奇、求知的需求,因而成为旅游资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文物古迹比比皆是,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世界上古今体量最大的封土陵墓秦始皇陵;世界上保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北京故宫;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的敦煌莫高窟等等。这种文物丰富、文化古老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要重点开发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始终以观光型文化旅游为主。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中国旅游业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即体现于东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国际游客到中国来旅游,主要还是出于对中国东方文化体系的一种神秘感。
文物普查工作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9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辽政发〔*〕26号)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对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村镇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登记,形成完备的档案资料。
二、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年9月30日。*年4月至9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确立技术标准和规范、配置普查专用设备、开展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普查工作组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文物调查发现和核查登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整理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组织普查成果验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文物普查组织领导工作通知
各部门:
为切实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国发〔20*〕9号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结合*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范围和内容
此次文物普查遵循“有文必查、应保尽保”的原则,突出“资源”和“整体保护”的目标理念。普查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上、地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知文物点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普查工作采取一般调查、专题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文物本体信息和背景信息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和新技术运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近年来*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趋势,扩大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区分地域类型与时代特色,认真做好近现代优秀建筑、工商业建筑、传统民居、文化景观、乡土建筑、老字号、泉池泉群等新型文物的专题调查,加强内河湖泊、*等容易遗漏和普查难度较大区域的工作力度。对不可移动文物的认定总体按照宜宽不宜紧的原则。
二、普查时间安排
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普查时间从20*年*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普查标准时点为20*年*月*日。普查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
文广局工作要点
一、着力推进先进文化引领行动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文广新系统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做好带头学习的表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要充分发挥市乡村“两馆一站一室”的阵地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把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不断引向深入。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工作实效衡量学习成效,切实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促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转化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着力谋划优化文化发展思路。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明确长期发展路线图,提出近期行动计划,真正把十八大做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具体举措。特别是立足于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为推动文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持久动力。
(三)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着力打造一批反映时代特征、特色、艺术性和观赏性相一致、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围绕“十艺节”组织开展文艺汇演、公益性文化展览、“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在全市掀起文艺创作演出新高潮。
二、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示范行动
(一)继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进一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成果,积极开展相关制度设计研究,并形成一整套具有示范价值的研究成果,确保顺利通过文化部对该项目的验收。积极配合争创首届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要认真对照标准,高质量完成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注重细节、精心准备现场,圆满完成创建迎检。要对照新颁布《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文件精神,指导公共图书馆明确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方向,结合全国第五次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积极争创国家一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