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11:53: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问题式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问题式

一站式政府问题剖析

一、“一站式”政府当前的困境

一是权责不统一,机构管理有待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只是各职能机构的集中办事场地,行政审批权力仍属于各职能部门所有,工作人员也仍归属于各部门,人事工资、办公费用等都是归原职能部门支付,只是日常工作归市民服务中心管理,服务中心没有独立的财政办公经费,只履行监督协调的职能,由于其职能缺乏法定职权保障,让没有权力的中心管理层管理协调、监督拥有实际权力的政府部门,显然勉为其难。因此,这就造成了交叉管理和双重领导,对派驻人员的管理先天不足,使“一站式”服务难以达到预设的效果。很多部门把行政审批权作为实现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要手段,为了自身私利,把一些有“油水”可捞的审批权利紧攥手中,不愿意下放,导致审批责、权的分权与基层岗位授权不到位。而一些市民服务中心成为审批职能部门的“收发室”,审批窗口只有受理权没有审批权,收到的审批件仍然要送回审批大厅之外的原职能部门去办理。

二是服务效率有待改进。一站式服务中心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地理阻隔,从而应该更加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简化流程形成一个服务整体,提高整体的公共服务效率。但是在笔者对上海某区行政服务中心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服务中心内进驻部门之间、进驻部门与原单位之间信息沟通不畅;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衔接的工作不好,一个部门有一个要求,给企业造成了麻烦,有的居民在咨询问题时,工作人员不能给出明确的回答,还要到市里的部门再去请示、咨询才能给出完整的答复。原有众多部门的职能重叠,没有减少一个办事环节,只不过是由原来行政相对人在各个部门之间的疲于奔命,改为在同一个大厅内的等待。如果不能进行体制上的变革,进驻服务中心的各机构所在的委办局之间没有实现信息的沟通与共享,那么即便是将各个部门集中办公,也不能打破原有体制的条块分割限制,仍然不能实现“结果导向再造流程”的无缝隙政府理念。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绩效考核不科学。虽然行政服务中心有效能监察部门来督促各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但这种监督属于软性监督,各职能部门办事人员的管理权限并不在服务中心手中,一旦办事机构出现违法审批、超时审批等情况,效能监察部门没有权力追究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员的责任。仅靠人员自律并不能达到很好的监督效果。目前大力提倡的电子政务,政务公开的力度还不够,社会监督不充分,很多还停留在表面形式。我国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考核尽管形式上包括群众测评、领导测评,但测评中往往以领导测评为主,群众测评力度不大,作为服务对象对服务内容的评价不能完整的得到反映,这就导致事实上公务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派驻机构的公务员的升迁是由原职能部门考核的,导致办事人员只关心自己部门的考核而不关注其它部门的考核,缺少整体合作的意识。而行政相对方在办理的过程中,对事情的理解出现偏差:有的因手续不齐全或前置条件不符要求而被折时不予办理,便认为不为投资者着想。有的认为“一站式服务”,就是来一趟就把审批事项都办完。而事实上除了“即办件”外.还有些是“承诺件”。“承诺件”的办理有的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联合办理、协调办理。有的还需要亲临现场,进行必要的辅导与检查,所有这些并不是当天就能完成。

二、提高“一站式”政府效能的对策

一是要转变职能结构,实现流程再造。行政服务中心要改革旧的行政体制弊端。传统行政体制使行政许可权限横向分工过细、部门职责交叉严重,多头审批现象突出,从而显示出严重的多层审批问题,容易导致腐败和低效。行政服务中心不应是审批业务的物理集中,审批程序依旧,办理流程一个不少,这样服务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而应该是高效改造,进行流程的再造,实现权利与职责的顺利“对接”,减少多头审批、重复审批,把审批权逐渐转移到行政服务中心各职能部门,使得行政效率得到提高。从长远的角度看,我国政府应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再造政府服务的流程。服务型政府和无缝隙政府的理念在于服务对象导向和结果导向,我国政府可以调整政府部门的流程设置,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和利益壁垒,根据公众的需要和工作环节的需求再造政府流程,真正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无缝式”对接。

查看全文

高中历史问题式课堂实施策略

“问题式”教学指的是教师精心设计历史“有效问题”,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富有生机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思维升华与延伸等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史料信息、应用新知的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史观,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种课堂模式。“问题式”课堂中的实施要把握好几个环节:问题设计———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和升华。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教学中《罗斯福新政》的课堂探究实践,就如何有效实施“问题式”课堂策略进行探析。

一、问题设计———“有效问题”选择策略

在“问题式”教学课堂中,设计优质有效的问题是关键。即教师必须要向学生提供若干的“有效问题”。“有效问题”一般要体现三个原则:首先,教师要使学生的活动围绕着教学中心,针对重点难点加以适当的控制与诱导。这样问题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也就掌握了。其次,学生能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讨论等形式进行探究,取得一定的收获。再次,要有新问题或新知识的生长点,能够在部分更改条件下能产生新的问题,或是问题能够迁移等。如在探究《罗斯福新政》一课中,针对罗斯福当选总统这一内容,教师提出问题:“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说词中关键词是‘新政’。最初罗斯福所说的‘新政’(NewDeal),其实没有具体计划,只是表明如自己上台一定会采取与胡佛反危机措施不同的新的应对措施。那么,为什么这么一个空洞的‘新政’使得罗斯福在当年以绝对多数当选为新一任的美国总统?”这样的问题紧紧围绕课堂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去探究罗斯福上台相关历史背景的兴趣。并得出结论:大危机的爆发及蔓延,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经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美国普通人民在危机的打击下,绝望情绪普遍存在。大多数的美国人期盼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预经济,克服危机。同时,还可以生成新的问题:“除了新政的魅力,罗斯福上台与他个人的性格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为接下来探究罗斯福大刀阔斧进行新政埋下伏笔,是能促使“问题式”课堂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的。

二、问题提出———探究情境创设策略

设计好了“有效问题”,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创设一种有意义的、开放式的、富有挑战与激情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继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罗斯福新政》课堂导入时,教师采用了最普通的“猜猜我是谁?”的方法来导入:“我是美国杰出的总统;我和华盛顿、林肯齐名;我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连任四届的总统;我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总统。”这样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这个历史人物是谁。学习的激情与兴趣迅速高涨起来,教师这样的创设情境导入设计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大家得出了谜底是罗斯福之后,教师进一步抛出问题:“这样的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让他能与华盛顿、林肯齐名,能连任四届总统?”从而引出对《罗斯福新政》的探究。

三、问题探究———观点质疑及开放性策略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为了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需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其中,“问题式导学”模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提升物理学科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以问题作为导向,进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制定;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究等方式进行课堂学习。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

随着课改的不断前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也处在不断改变之中。对于初中生而言,物理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和发现许多物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但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要学好物理并非易事。而且,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以初中生的特点为依据,寻求其它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例如,以问题为导向的“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

一、问题式导学实施的几个注意点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教学模式,“问题式导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教师拿捏好对物理问题的设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通过对问题回答的评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学生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问题式导学”要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因此必须制定明确可行的课堂目标。“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也是如此,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设置,如:怎样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吸引学生注意的问题?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效地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2.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探究性。布鲁姆认为:“学生要参与进建立某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更偏重于知识探索者的形象,而非知识接受者。初中阶段,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注意能力都比较稳定,因此,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在初中物理“问题式导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可以独立完成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宄获取知识。例如:在探究物理量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和猜想、制定与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集体讨论、头脑风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3.问题的设置要生活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初中物理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而且教材中的内容也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问题式导学”中物理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生活化,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通过设置的问题发现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透镜一章中,列举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眼镜等生活中的实例,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二、问题式导学对教师设置问题的要求

查看全文

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模式全面落实。在素质教育模式中,问题式教学方法占有一席之地。文章立足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高中历史“问题式”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式教学;教学策略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创新地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才能促进高中历史教学创新。

一、营造民主历史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学生敢问,是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的必要前提。学生对历史知识有好奇心,才能从一个历史知识点发散思维,发挥个人想象力去创造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难题之一。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学习因素的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在历史课堂中提出个性化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不敢在课堂中提问,也不愿意提问。即使学生有疑问,也不会表达出来,任凭问题产生、聚焦与消失。有的学生担心自己提出的问题过于幼稚,被他人嘲笑。有的学生认为老师灌输的知识已经很不好消化,没必要再给自己找问题。打破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释放出压抑已久的好奇心,才能让历史课堂充满问题。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让高中学生释放天性的重要方法,教师积极与学生沟通,试着“请教”学生一些问题,才能让学生发现提问也是一件好事。比如在讲解《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时,教师可以故作疑惑地向学生请教“罗斯福实施新政为了什么呢?”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成为教师的帮助者,共同探究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局部调整生产关系”的答案。在民主师生互动后,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我的问题解决完了,你的问题呢?”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疑惑,让高中历史课堂因为问题式教学成为解决问题的地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历史学习思维。

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乐问

查看全文

电网运行的问题及方式研究

1电网安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电网运行的方式不合理近几年来,因为用电负荷增长速度的极为缓慢,很多电网在出力机炉的处理分配和开停方式的制定方面面临着大大小小的困难。相对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调峰调频如何解决的问题,现阶段对于日计划中机炉开停多少的确定,部分电网的运方人员往往通过考虑夜间低谷负荷的大小来进行;其次是电网调峰调频时对机组处理的分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运方相关人员要从优化调度和电网的安全方面来制定合理的具有科学性的解决方案。运行人员的素质较低(1)电网的基层管理人员和运行人员在技术方面水平较低,人员的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在电网出现故障时,部分运行人员无法对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及时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甚至有时会错误的判断或者把开关拉错,更扩大了事故停电的范围。(2)在职工构成上,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的职工占了很大一部分,而年纪较轻、文化水平较高的职工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增强电网运行安全的对策

2.1提高电网运行人员的素质员工较低的素质也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电网相关部门必须增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首先,要严格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条例规范,并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其树立安全意识;其次,要以生产的需要为出发点,对于电网运行不同环节的人员进行针对其使用技术设备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再次,采用技能鉴定、技术竞赛等考核方法,激发员工提升自我素质的主动性,使培训的效果得到强化。2.2加强电网相关设备的维护设备出现问题会对电网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进行预防性的实验,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并解决;做好日常的设备安全检查工作,对电网、设备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及时的消除,使设备可以健康、正常的运行;对于增供扩销和技改、大修等工程项目之间的矛盾进行良好的处理,尽量做好开关无油化、综合改造、变压器大修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合理的设备检修停电计划,采用在停电时检查和修理同步进行的方法,以缩短停电的时间;努力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工作作业,减小停电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使电网的运行更加的安全可靠。2.3优化电网运行的环境由于电网的露天性等特点,不管是恶劣的天气,还是其他的自然灾害,都会对它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对自然灾害的相关措施的采取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说,对于频发的鸟害故障,就可以多在中线安装防鸟刺,并把它们涂成鲜艳的红色,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鸟害故障的发生,此外对于风偏、污闪、雷击等灾害也要做好专门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对于核特殊区微气候区域的电路要经常进行巡视并加强维护,对季节气候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和了解,提高电网对自然灾害影响的抵御能力。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与政府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对于存在于电网外部环境中影响电网安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映,进而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加大电网运行环境的优化力度。

3结语

总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力支持的今天,电网的安全运行越来越重要,相关部门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重视,国家政府部门要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大力的支持,共同把电网的安全运行工作做好,保证人们的用电质量,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查看全文

企业财务分析问题及改进方式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每个公司对于财务细化分析需求越来越高,财务分析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同样财务分析的数据日渐规范化,但出现的问题也都带有共性的现象,财务分析不仅仅是利用固定的公式计算数值,还要灵活运用财务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认知,完善公司财务分析制度,并且还要根据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提供更精细化的说明,本文以财务分析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财务分析制度

一、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意义

企业财务分析是财务报表、其他辅助性管理的归结,行业背景为依据,结合所有数据选取适宜的财务结构模型、解析指标,对本企业过去和现在产生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进行说明以及分析,合理运用行业标杆通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各项指标(包括负债占比、费用压控能力),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比同期数据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预测其未来发展的前景做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财务分析可以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趋势,以标杆企业进行数据对比,不断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善内部体系,控制财务风险,适应市场变化。财务分析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充分渗透了解过去的财务数据、评价现在发生的合理性、合理预测未来将要发生的成本费用利润,竭力帮助集团改善决策,财务解析的基本功能是将大量的报表数据转换成对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减低决策的不确定性,尽可能地避免将要发生的风险和及时处理潜在的风险。财务分析不仅仅是独立的领域,还需与预算相结合,作为绩效判定的依据,它可以直接地体现出分析期间内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良好的财务分析还能起到风险抑制的作用,及时发现财务隐患并制定消除隐患的措施。财务分析配合财务预算执行度,为绩效评价和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在企业管理中,结合历史数据,全面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才能明确企业的战略决策,为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未来规划决策时提供更可靠的数据。

二、企业财务分析遇到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综合专业素质偏低

查看全文

略析产权式酒店管理问题及路径

(一)建立对开发商的审批和监督机制

产权式酒店作为新兴的投融资工具拥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规制,目前只能接受我国传统房地产法律规范的规制,这成为其在我国发展的主要障碍。出于对非法集资可能性的担忧,地方政府对于产权式酒店的发展都持谨慎态度。因而建立产权式酒店特殊制度的首要问题即在于规范开发商的行为,完善审批和监督制度。具体体现如下:在审批时,开发商的资金实力、信誉如何,开发房地产的经验都应作为关注的重点。同时,还应査明开发商对于产权式酒店未来的经营模式是否具备可行的计划,对产权式酒店的投资收益和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有无合理的预测等。另一方面,还应保证开发商对其承诺的投资回报是否有充足的资金实力作为后盾,或者已经采用其他方式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予以担保(如引入担保公司等)。

在开发过程中,对开发商的违规操作,如将商业性质的建设用地擅自变更为住宅性质的用地等应进行严格且充分的监督,同时对于集资诈骟也应进行深人的防备。当然,仅由政府对开发商进行单一监督还是远远不够的,应逐步建立起多元的监督模式。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投资者纳入监督的模式中,基于自身切身利益的考虑,这种监督的效力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由媒体主导的舆论监督也将产生重要作用。

(二)完善投资回报担保制度

开发商售房广告中宣称的高额回报率是影响投资者做出投资产权式酒店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发展尚不完善,出于对产权式酒店市场发展的考虑,应允许开发商对投资者的投资回报进行担保,但必须要求双方主体就此签订明确的担保协议。发生法律纠纷时,对于此担保关系可以适用我国担保法或其他有关担保的法律规定。第三方专业担保公司与投资者签订协议约定由第三方公司承担对髙额回报的,开发商应与第三方担保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实践中,开发商与酒店管理公司多存在关联性。当由于起初对投资回报过于乐观地估计,投资者所得收益无法达到约定的回报水平时,开发商即将所有责任推给几乎没有什么责任能力的酒店经营者,借以逃脱自己的法律责任。此时开发商的行为属于欺诈行为,应利用法人人格否认理论直接向开发商主张权利,由开发商对投资者承担其承诺回报与现实回报之间的利益差值。

查看全文

化学分析投稿格式注意问题

对于在期刊的论文投稿上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对于在论文的发表上要注意的事项也有很多方面。比如就说化学分析计量类期刊来说,在进行论文投稿时要注意:化学分析杂志征收的范围、化学分析计量杂志征收论文的时间、化学分析计量论文投稿格式等等这些方面。

以下是小编对于化学分析投稿格式方面应该注意的事项,仅供大家参考。

1、化学分析计量杂志投稿的论文一定是有关:化学分析测试技术、计量技术,计量行业的法规、政策、标准,管理经验;标准物质的研制及应用,分析、计量仪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仪器检定、使用、维修经验;相关专业文献综述、专题讲座、专题评论、发展动态及相关信息、简讯等方面的论文。

2、化学分析计量杂志投稿的论文中对于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3、化学分析计量杂志投稿的论文中要注意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4、化学分析计量杂志投稿的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论文的等。同时要注意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查看全文

预付式消费法律规制问题探究

摘要:随着预付式消费的不断增加,预付式消费市场变得更加复杂,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也在不断增加,消费者的维权面临困境。我国的预付式消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机制亟待解决。

关键词:预付式消费;法律规制;探究

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向商品的提供者或服务的提供者支付一定的定金换取商品或者服务凭证,然后将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资金按期交付给商家的一种交易模式。但在当前的预付式消费中,出现了产品质量不合格、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对于预付式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主要是使用具体的规制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帮助消费者限制商品或者服务经营者,防止其出现违法行为。也只有加强对预付式消费的法律监管,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促使我国预付式消费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发展。

一、当前我国预付式消费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预付式消费相关法律现状。在市场上,我国关于预付式消费的相关法律并不健全,甚至在某些规则中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我国法律中,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处于平等地位,所以在法律面前的权益也是平等的。但是事实上,消费者的地位相对来说处于弱势,合法的权益和利益就很难得到保障。针对此问题,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在2014年3月15日开始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就对保障预付式消费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做出了规定。(二)当前预付式消费的法律法规中出现的问题。当前我国关于预付式消费的法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关于保护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的立法规范还有待完善。就目前来说,针对预付式消费的相关法规设置的仅仅是一般的法律规定,其内容也大多不具体,同时针对预付式消费的专门性规章制度层级都比较低,无法产生强有力的法律约束力。这也是大量商家明知故犯的原因所在。其次,预付式消费缺乏有效监管。每一起影响市场良性竞争的侵权事件,都是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软弱的体现。就像中国人民银行曾在2012年了关于预付消费卡的管理办法,此办法中细致强调了对购卡实名制的要求,而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就成了不具名的卡。从这就可以看出,相关部门监管的松懈。

二、制定预付式消费法律法规的方法

查看全文

土地流转方式制约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一、土地流转制度实行的背景

1.时展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弊端突显。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农村土地建设经历了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土地流转实行的过渡,这样的结果无疑是由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实际问题决定的。不可否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当时大部分的农村经济迅速地发展。但是,在时展进程的洪流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就慢慢显露出来。分散经营的脆弱、土地成本的增加、农产品价格的下滑、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这些因素都造成农民土地负担过重,负担过重的农业生产者无法使土地原本的效益得到实现,无法获得土地创造的价值,土地闲置现象加剧,土地流转就是基于这样的前提产生和发展的。2.社会主义法律保护新农村土地合法流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由农民组成,一方面农民可以承包集体土地拥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权力,另一方面农民可以放弃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而获得收益,这就为农民“占有”土地提供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国家保护承包方的土地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见,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承包户完全可以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开展土地经营权的流转。3.促进三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发展才是硬道理越来越深入人心。不但城市要发展,农村也要发展,如何使农村又好又快地发展呢?显然,发展农村的关键是土地,只有将土地作为“商品”流动起来,实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才能获得农业发展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必定会推动农村的结构调整和升级,现代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业新时代才能够实现。与之相随的就是农民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愿景也可以早日实现。在发展三农的任务面前,开展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势在必行。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时展的产物,土地流转的实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是随着时展的检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成为制约农民增收的挡路石。1.立法不规范。在论述土地流转实行的背景中,在第二点社会主义法律保护新农村土地合法流转中,列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确实在法律上明确土地的所有权问题,但是对何为“农民集体”并未做明确界定,并将“农民集体”与农村、农业经济组织混用。同样的界限不清还出现在《土地管理法》中规定村民小组具有经营土地的权利,而在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村民小组却隶属于村委会,无独立地位,其对土地的经营管理权也就当然地收归村委会了。同样,作为基层民主自治的村民委员会到底是不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它是村集体事务的实际执行操作者还是管理者,这些都没有得到划分。对于村民委员会和农民集体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了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然而农民的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却由发包方和承包方约定,并未法定化。由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难以得到物权法的保护。2.行政干预过多。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矛盾的核心问题是政府在利益驱动下的政治操纵和强势介入。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计划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如何分配,土地的控制权事实上不在所有者,而在国家手中。在实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后,国家基于其利益的需要,仍未放松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控制,只是变换了方式,通过政策和法律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实际控制。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虚位,使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支配更加畅通无阻。现实中,圈地和拆迁问题不断,一些政府或部门滥用行政权征用土地,损害了农民利益,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三、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目前最新的问题解决途径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6年11月2日《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中指出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在这样的一个基本框架下,针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法律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土地流转中所有权问题。对于土地流转中关于“农民集体”的表述不明确,使得所谓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什么是“农民集体”,作为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居民代表大会或者是村民代表大会,像这样的必须要有确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除此之外,这个集体组织需要被法律承认并且具备相应的民事主体资格,在宪法主体下,能够依法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最后,组成“农民集体”的成员应为具有当地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非农业户口的当地农户除外。因此,我国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土地流转中所有权问题。保证农民集体所有权的主体明确清晰才能真正落实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与此同时,农民集体应当有自己的法人代表,按照法律规定的法人权利来代表机关,运行财产。同时成立针对土地流转问题的专门监督机构,反映农民意志,站在最广大农民的根本立场上,使它真正成为能够代表农民利益、反映农民意志的机构。另外,还要设立执行机构,落实政策,解决问题。同时,转变村委会等组织的职能,更加注重管理和服务,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切身问题。2.明确土地流转中农民的土地权利。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财产权是农民可以对自己的土地依照其性能和用途自主利用的权利。在农民集体所有财产产生的收益归属问题上,收益应该由农民集体共有。财产上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应依据法律或合同规定在受益人之间进行分配。农民集体共同享有对土地权利转移和买卖的权利。我国法律应明确规定承包经营权的内容,使其有明确的法律保护,防止出现由于当事人双方口头约定而产生民事纠纷的现象。从法律根源上杜绝土地流转过程中问题的产生。3.缓和人地矛盾,合理分配荒地。从我国目前农村现状分析来看,可以概括为:人多地少。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农村一些未开发的荒地便身价上涨,炙手可热。对于这样的土地资源,原有的分配政策是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分配得到的土地多。这样盲目地以性别作为分配土地的标准,就容易造成人地矛盾和干群矛盾。而且人多地少本来就是客观现实,所以更应该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作为突破点,优化种植结构,从而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值。4.基层组织审慎用权。这里提到的基层组织就是农民集体。在解决途径的第一部分笔者就强调农村集体的构成和法律效力。这部分更加侧重权力的运行和监督。农村集体有权决定集体资产的经营和规划。有权制定针对集体财产的相应管理制度,并自觉地监督和实施这些制度,农民集体的组成成员有权管理和支配自己占有的对应财产。农民集体不能过度干预。农民集体所做出的重大决定,必须由农民集体成员大会集体决定。同时农民集体应该切实保护农户的利益。当所有的财产遭受不法侵害时,农民自治机构有权排除不法侵害,并最终向人民法院起诉。当农民集体的法人出现问题时,农户有权更换法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