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10:06: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人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深究文人画创作的章法
构图是绘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人画创作中,构图即为章法,章法是书画中的一个重要词汇。陈绶祥先生讲:“书画犹如写文章一样讲究用字、遣词、造句、行文,这便是章法,是如何将‘文’(古代称字为‘文’)彰达(古代将纹排列拓展称‘章’)开的方法”。在文人画创作中,章法不仅指现代绘画构图所描述的形象或形象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搭配的关系以及形象在画面上的相对位置关系,它还是文人画家表达感情和思想的基本手段。
章法是一个整体关系,必须处在一个基调之内,在文人画创作中章法的统一需要笔法、线条质感、结构、行气、墨色等的统一作保障,而章法的统一是离不开画家主观情感支配的,因此,主观的情意表达是中国文人画创作章法的主要依据。
一、以服从思想、情感表达需要为主的章法结构
中国绘画的结构安排同西画比较是大异其趣的,西画的构图是根据光学、透视学等规律构成的,他要求达到的是高度的真实。中国早期绘画也曾走过类似的道路。当时,尽管技巧不成熟,中国画有稚拙的成分,但人们顽强的表现现实真实的努力是有的,如东晋顾楷之作画,要求“衣服彩色殊鲜微,此正盖山高人远耳”,这属空气透视。《宣和画谱》载有一段可与西画的透视相媲美的画法:“千栋万柱,曲扩广狭之制,皆有次第,又隐寓算学家乘除法于期间,亦可谓之能事矣。”中外画家为了真实地表现自然,的确都曾求助过科学计算,求助理智的描绘。然而,中国绘画并没有沿着这种与西方绘画相似的进程前进,中国文艺缘情表现的性质完全避开了这种虽然理智但却影响主观情绪表现的结构方法。
文人画主张因心成境,所以完全对照实景写生而成的作品是很少的。画面形象往往是在饱游遨看,丘壑在胸时融会成的充满情义的“意象”。这个“意象”淘汰了记忆表象的许多繁琐的细节,也就成为更精粹、更富情感特征的艺术典型。文人画家作画完全不必要看一笔、描一笔,完全不必用成稿来束缚情感的表现,王煜说“丘壑从性灵发出”,“胸中实有,吐出便是”。他们鄙夷那些“离成稿不能自裁”的画家,主张作画不用朽定,随意而成的自然方法。明人孔衍轼在《画诀》中说:“每见画家,先用炭笔,取可改救,然已先自拘滞,如何笔力有雄壮之气。与不论大小幅,顷刻可成。”造境之法必须依据感情表现的需要这个基本原则,不用朽笔则是为让感情可以在无所拘滞的技巧中得到宣泄。
文人画的创作章法结构不是完全以写实为主的,而是以服从思想,情感表达需要为主的。与写实绘画的章法结构相比,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灵活性。
文人画教育思想审美倾向论文
摘要: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直接影响了文人画品格的建构,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为主要审美倾向。
关键词: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审美倾向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简言之,即指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画。士人画的概念提出于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①先秦以来统治者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东坡根据画家不同的社会身份,把画分为士人画和画工画,肯定士人画,贬低画工画,因为画工画只取行状物,侧重物表,而士人画取其意气,别有一番气韵意境。由此可知,士人画是文人士大夫在政事诗书文之余而从事的一种雅好。文人画在元宋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文人画教育思想也具有了其特有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文成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因文字书写而形成的书法艺术也随之视为上等之艺,而画与阴阳、卜、噬、工巧、造食、音声、天文同属伎术者之地位,也被文人所轻视。如唐阎立本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识,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②韩传云:“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③五代荆浩云:“画者,画也。”④宋代绘画艺术的自律性逐渐成熟,文人抵挡不住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但又见于传统观念对绘画的歧视,故特把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呈官方绘画教育、民间绘画教育、文人画教育三重分野,三个层面各具独特的教育特色,又相互影响。特别是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形似之外求其画
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民间画工重粉本师授,宫廷画工重状貌写生。宋代文人不甘于画单纯存形状物的匠技之工,而追求“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审美倾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雅正是文人所标举的风格。张彦远此话正投合了宋文人的审美心理,故取之作为文人画的理论依据。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⑤道出了画更重要的是在形似之外的意。东坡观王维吴道子画壁云:“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象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欧阳修《题盘车图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明确了轻画形重画意的主张。沈括亦曾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⑦倪云林云:“仆之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题自画墨竹又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子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⑧他以自己的亲身创作体会,揭示出文人画重意气不重形似的审美倾向。由此可看出,无论文人画创作还是画理鉴赏,皆追求形外形上的意境和逸气,这种审美倾向成为文人画教育的重要的思想。二、气韵非师
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直接影响了文人画品格的建构,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为主要审美倾向。
关键词: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审美倾向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简言之,即指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画。士人画的概念提出于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①先秦以来统治者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东坡根据画家不同的社会身份,把画分为士人画和画工画,肯定士人画,贬低画工画,因为画工画只取行状物,侧重物表,而士人画取其意气,别有一番气韵意境。由此可知,士人画是文人士大夫在政事诗书文之余而从事的一种雅好。文人画在元宋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文人画教育思想也具有了其特有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文成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因文字书写而形成的书法艺术也随之视为上等之艺,而画与阴阳、卜、噬、工巧、造食、音声、天文同属伎术者之地位,也被文人所轻视。如唐阎立本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识,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②韩传云:“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③五代荆浩云:“画者,画也。”④宋代绘画艺术的自律性逐渐成熟,文人抵挡不住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但又见于传统观念对绘画的歧视,故特把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呈官方绘画教育、民间绘画教育、文人画教育三重分野,三个层面各具独特的教育特色,又相互影响。特别是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形似之外求其画
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民间画工重粉本师授,宫廷画工重状貌写生。宋代文人不甘于画单纯存形状物的匠技之工,而追求“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审美倾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雅正是文人所标举的风格。张彦远此话正投合了宋文人的审美心理,故取之作为文人画的理论依据。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⑤道出了画更重要的是在形似之外的意。东坡观王维吴道子画壁云:“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象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欧阳修《题盘车图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明确了轻画形重画意的主张。沈括亦曾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⑦倪云林云:“仆之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题自画墨竹又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子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⑧他以自己的亲身创作体会,揭示出文人画重意气不重形似的审美倾向。由此可看出,无论文人画创作还是画理鉴赏,皆追求形外形上的意境和逸气,这种审美倾向成为文人画教育的重要的思想。
诠释中国当意油画中的文人画精神
论文关键词:文人画写意写意油画
论文摘要:中国当代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在油画表现形式上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传统文人画中的美学经验以及绘画技法对当意油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但同时我们还需面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等。中国的“写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写意性”精神的内涵决定的,只有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升温,中国当代油画越来越受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思想、风格的影响。油画作品同时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多种风格。中国油画家也同时对油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国油画更趋向多元与个性化。“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表现、抽象和象征成为新的艺术取向,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并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绘画原本就具有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1],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2]
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由此可见,老一辈油画家也早已意识到“油画中国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而最能体现“油画中国风”实质内涵的“意象油画”,经过油画家们多年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展现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处于新的发展势头。意象写意油画的出现,在艺术语言、表达样式逐渐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当意油画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如,画面色彩比较单纯。“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老庄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3]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要素之一。中国当意油画中,画家作品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极其明显的,:“作品基本色调一致,甚至是单色画,造型上也极力简化,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面效果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这里的“气”,包含有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与艺术家自身元气的综合,“韵”则指的是物象的风姿神貌。“气”和“韵”构成了物象表现的生命力,也是构成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追求空灵,讲究“虚”和“空”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演化而来的。虚空是画面产生“气”的重要元素,这“气”不单指具体物象,也指表现物象之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灵气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中国当意油画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气”,让观者也更荡气回肠。油画画面中的留白处还可以借助油画颜料的特有质地形成肌理。这种肌理感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张力,成为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如画家何多伶近几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画家毛焰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文人画审美追求及表现风格探求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人书画审美选择意形
论文摘要: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文化素养多方面的集中体现。它崇尚“意似”贬斥“形似”,追求笔墨意蕴,讲究诗书画印结合,并要求画者的学养深厚方能言之有物,画面格调才能高雅。传统文人书画以不同于院体画的另一种典范意义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文人画及中国传统文人书画教育中的审美倾向进行正确研究和批判的继承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传统“文人画”是中国画里的一类,也称为“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时文人、士大夫们的书画。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我国现论家、画家陈师曾指出:文人画是带有一定文人情趣,其中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作品。在传统绘画中,文人画强调以形传,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它与工匠画与院体画风格都有所区别,独树一帜。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艺术发展阶段,它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现风格一度成为我国后世书画教育中长期追逐的方向。
一、传统文人画的发展
文人画的发展可追溯至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设立有专门的机构来培养能工巧匠,那时的一些画家就已经有了文人自娱的心态,如姚最认为“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王徽的“画乃吾自画”等思想,这些都可称是文人画的雏形。唐代诗歌盛行,其中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他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更加具了文人书画的特色,后人尊称王维是“文人画的鼻祖”。
南北宋时期,中国建立了制度明确的画院,用来专门的培养画家。一些具有较高文化修养的画家首次提出了一些关于文人画的看法,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他提出的“士人画”概念使文人书画更加趋向于成熟。此后,文人画开始正式从院体画之中分离出来。文人画的鼎盛时期是在元代,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许多的文人士大夫产生了厌世和遁世的心理,绘画成为了抒发个人精神与情绪的自我调节手段。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四大家,又把文人画的创作推向了新的艺术高峰。他们以一种“出世”的态度去表达士大夫阶层的孤傲、清高和空虚的情感,追求和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的意象表达。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为画坛的主导地位。画家董其昌倡作画者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加强修养,追求文人画的“士气”。这种思想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突破四王的束缚,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
陈师曾文人画艺术观念探究
摘要:陈师曾的留学经历使他的艺术观更具现代性与先进性,其文人画的艺术观念积极地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其《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也成为中国美术史中对文人画评价的不容回避的杰作。陈师曾坚定地为文人画作辩护,他这种独特的艺术观念与《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步性阐释和美学观念的表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陈师曾;文人画;艺术观念
中国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内容,关于文人画的发展与研究自唐代以来从未间断过,宋代苏轼、明代董其昌等绘画理论家对文人画都进行过研究,但尚显不足,尤其是如何界定文人画的领域,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近代。20世纪初,中国美术受到外来美学思想的影响,学界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美术问题,其中就包括对文人画这一领域的审视,如何界定文人画已成为学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陈师曾可谓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研究文人画的开山祖,他的文人画观念对我国文人画的发展、变革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陈师曾的文人画艺术观念,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其艺术主张与美术理论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一、陈师曾艺术观念的形成
陈师曾文人画艺术理念的形成和转变受特殊时期的影响,只有关注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能对他造成的影响,才能更清晰地认识他的艺术观。受西方美术的影响,如何革新中国美术是陈师曾和当时学者共同面对的问题,陈师曾的文人画观念及其作品《中国绘画史》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诞生的。研究时代背景,首先应关注的是陈师曾的留学经历。日本画坛对陈师曾有一定的影响,陈师曾也参考、借鉴了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的文人画理论和其他关于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著作。留日的经历对他艺术观念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接受西方文明的洗礼并没有改变他中国文人的身份。陈师曾出生于名门世家,六岁开始习画,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因此练就了深厚的国学功底。后来他远渡日本,学习西方的艺术思想。19世纪末期,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后,社会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西方美术对日本的传统美术也产生了影响。此时,同样位于东方的中国将日本作为学习西方的一个窗口。留学东京的经历使陈师曾正式学习了西方油画和水彩画,并了解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在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以冈仓天心为首的一批日本美术家在以西方绘画为主流的绘画改革中,企图变革日本传统美术。他们在日本传统美术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美术的一些技法,使日本的传统美术更加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品位。陈师曾对于中国绘画的发展方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大胆地融合中西绘画,将西方绘画的技巧运用于中国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创新[1]。1911年,陈师曾翻译了日本久米桂一郎的《欧洲画界最近之状况》。陈师曾在文章的最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中西绘画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只要是优秀的作品都会陶冶人们的情操,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但是由于西方绘画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也没有较好的作品传入,当时的人们对西洋绘画未能获得足够的了解。留日的经历让陈师曾见证了东西文化交流后带来的艺术繁荣,他翻译的文章也意在唤醒国人对于中国画现状的认识,并且希望人们学习西方绘画。不仅如此,陈师曾的艺术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日本学者大村西崖的影响。大村西崖致力于研究东洋美术史,并以中国美术史为核心发表了一系列著作。1921年,大村西崖完成了《文人画之复兴》并利用演讲大力提倡文人画。同年十月,他来到中国,在金城的介绍下,认识了陈师曾,两人开始共同探讨文人画的问题。尽管他们在不同的国家,但是他们的想法和行动非常相似。受大村西崖的影响,陈师曾撰写了《文人画之价值》一文,并将大村西崖的文章翻译为文言文,合编于《中国文人画之研究》一书中。1926年,大村西崖出版了《中国美术史》,这本书体例尤精,搜罗尤广,所含学问思想深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进程;1934年,陈师曾出版了中国美术史的著作。两本书的结构体例相似,都采用了纲要式的编写方法。陈师曾留学日本,其艺术观念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影响,并在文人画研究方面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
二、陈师曾之《文人画之价值》
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的审美倾向直接影响了文人画品格的建构,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为主要审美倾向。
关键词: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审美倾向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简言之,即指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所创作的画。士人画的概念提出于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云:“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若乃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①先秦以来统治者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东坡根据画家不同的社会身份,把画分为士人画和画工画,肯定士人画,贬低画工画,因为画工画只取行状物,侧重物表,而士人画取其意气,别有一番气韵意境。由此可知,士人画是文人士大夫在政事诗书文之余而从事的一种雅好。文人画在元宋逐渐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文人画教育思想也具有了其特有的审美倾向。
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基本教学内容,以文字为载体的诗文成为主要的教学载体,因文字书写而形成的书法艺术也随之视为上等之艺,而画与阴阳、卜、噬、工巧、造食、音声、天文同属伎术者之地位,也被文人所轻视。如唐阎立本诫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识,躬厮役之务,辱莫大焉,汝宜深诫,勿习此末伎。”②韩传云:“尤工书,兼善丹青,以绘事非急务,自晦其能,未尝传之。”③五代荆浩云:“画者,画也。”④宋代绘画艺术的自律性逐渐成熟,文人抵挡不住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但又见于传统观念对绘画的歧视,故特把文人画与画工画区分开来。文人画的出现使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呈官方绘画教育、民间绘画教育、文人画教育三重分野,三个层面各具独特的教育特色,又相互影响。特别是文人画教育思想中有着明显的独特的审美倾向,下文从三个方面论述。
一、形似之外求其画
绘画基本的功能是存形状物和教化。民间画工重粉本师授,宫廷画工重状貌写生。宋代文人不甘于画单纯存形状物的匠技之工,而追求“以形似之外求其画”的审美倾向。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此难可与俗人道也。”雅正是文人所标举的风格。张彦远此话正投合了宋文人的审美心理,故取之作为文人画的理论依据。东坡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⑤道出了画更重要的是在形似之外的意。东坡观王维吴道子画壁云:“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象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⑥欧阳修《题盘车图诗》:“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明确了轻画形重画意的主张。沈括亦曾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以形器求也。”⑦倪云林云:“仆之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题自画墨竹又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子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⑧他以自己的亲身创作体会,揭示出文人画重意气不重形似的审美倾向。由此可看出,无论文人画创作还是画理鉴赏,皆追求形外形上的意境和逸气,这种审美倾向成为文人画教育的重要的思想。
文人画精神融入中国写意油画论文
摘要:中国当代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在油画表现形式上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传统文人画中的美学经验以及绘画技法对当意油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但同时我们还需面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等。中国的“写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写意性”精神的内涵决定的,只有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文人画写意写意油画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升温,中国当代油画越来越受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思想、风格的影响。油画作品同时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多种风格。中国油画家也同时对油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国油画更趋向多元与个性化。“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表现、抽象和象征成为新的艺术取向,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并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绘画原本就具有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
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由此可见,老一辈油画家也早已意识到“油画中国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而最能体现“油画中国风”实质内涵的“意象油画”,经过油画家们多年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展现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处于新的发展势头。意象写意油画的出现,在艺术语言、表达样式逐渐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当意油画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如,画面色彩比较单纯。“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老庄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要素之一。中国当意油画中,画家作品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极其明显的,:“作品基本色调一致,甚至是单色画,造型上也极力简化,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面效果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这里的“气”,包含有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与艺术家自身元气的综合,“韵”则指的是物象的风姿神貌。“气”和“韵”构成了物象表现的生命力,也是构成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追求空灵,讲究“虚”和“空”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演化而来的。虚空是画面产生“气”的重要元素,这“气”不单指具体物象,也指表现物象之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灵气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中国当意油画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气”,让观者也更荡气回肠。油画画面中的留白处还可以借助油画颜料的特有质地形成肌理。这种肌理感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张力,成为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如画家何多伶近几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画家毛焰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当意油画中文人画精神探讨论文
摘要:中国当代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在油画表现形式上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传统文人画中的美学经验以及绘画技法对当意油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但同时我们还需面临的一些重要的问题。如: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等。中国的“写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写意性”精神的内涵决定的,只有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意义,才能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
关键词:文人画写意写意油画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升温,中国当代油画越来越受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思想、风格的影响。油画作品同时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多种风格。中国油画家也同时对油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国油画更趋向多元与个性化。“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表现、抽象和象征成为新的艺术取向,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并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绘画原本就具有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1],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2]
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由此可见,老一辈油画家也早已意识到“油画中国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而最能体现“油画中国风”实质内涵的“意象油画”,经过油画家们多年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展现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处于新的发展势头。意象写意油画的出现,在艺术语言、表达样式逐渐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当意油画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如,画面色彩比较单纯。“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老庄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3]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要素之一。中国当意油画中,画家作品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极其明显的,:“作品基本色调一致,甚至是单色画,造型上也极力简化,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面效果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这里的“气”,包含有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与艺术家自身元气的综合,“韵”则指的是物象的风姿神貌。“气”和“韵”构成了物象表现的生命力,也是构成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追求空灵,讲究“虚”和“空”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演化而来的。虚空是画面产生“气”的重要元素,这“气”不单指具体物象,也指表现物象之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灵气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中国当意油画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气”,让观者也更荡气回肠。油画画面中的留白处还可以借助油画颜料的特有质地形成肌理。这种肌理感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张力,成为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如画家何多伶近几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画家毛焰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绘画独特艺术表达方式
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讲文人画定义为一种将文人骚客品德学识、气质修养融于艺术作品当中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换句话来说,我国“文人画”对绘画风格与绘画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对文人画创作者主观情感的强烈抒发,对绘画表现力的丰富多远以及对笔墨情绪的情韵追求使其在中国绘画理论及实践研究工作中有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那么,针对我国绘画中的这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文人画而言,其有着怎样的绘画艺术表现特征?其兴起与发展有着怎样的历程?其在整个绘画艺术体系中有着怎样的作用与影响?以上诸多问题都是相关研究学者在对我国绘画艺术体系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我国“文人画”的起源及其艺术表现特点分析
从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角度来说,文人画有名士夫画,其主要是指一种以我国历代士大夫、社会文人为创作主体的特殊性文化创造形式,这种绘画艺术形式借由创造主体的不同而与传统意义上的民间绘画及宫廷绘画艺术形式相区分。简单来说,文人画的形成原因是多样的。具体而言,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我国古代社会当中的大部分文官人员都能文善诗。科举制度的建立与推行更是于无形当中将官员这一特殊社会群体与文人相契合在一体,进而促使“士大夫”这一庞大的社会政治属性阶层成为了整个封建社会当中统治者进行阶级统治的有力支柱。这类型士大夫在长期的自娱自乐过程当中逐步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画风与风格是本文所研究“文人画”的形成基础;②就我国而言,进行绘画艺术创作的必要物质条件在于绘画四件工具(笔墨纸砚),这与书法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所必须的创作工具是完全一致的。换句话来说,懂得书法并且善于书法创造的文人骚客对于进入并参与到绘画创作当中有着极为有利的先天性条件,这些士大夫文人在长期社会实践当中所形成的审美及思想情感意识也能够在创作者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当中融于其创作作品当中,这也正是“文人画”的形成必要条件;③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文人画家最对绘画作品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融入了自身的创作理念,更是对前朝文人画家的创作理念与创作精神进行了合理总结,并编制了大量的文人画绘画理论及史证材料,进而为我国“文人画”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理论依据。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也正是“文人画”最关键的兴起要素。
纵观我国现存“文人画”优秀作品,从艺术表现的特点角度对其加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这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的艺术表现特点,主要可以分为四个方面:①我国“文人画”对于神韵的追求尤为侧重,文人画创作作品当中需要充分体现创作者的骨法用笔,讲求绘画创作艺术与书法创作艺术的融会贯通;②“文人画”要求突出创作者乃至整个创作社会背景的书卷味,在对社会物象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讲求绘画物体的神似,对于形式的侧重程度不够。与此同时,文人画在作品创作方法方面侧重于意形的传述,未对物象实体给予相应关注;③“文人画”在绘画表现形式方式偏重于水墨色,水粉色偏重程度不够。整个文人画画面的构成以画为主体,将诗、书、印等基本构成要素融合一体;④“文人画”绘画作品当中的绘画题材以风景描述为主,侧重于对山水、花鸟进行绘画描述,一般不涉及到人物类的绘画主体。
二、我国历朝历代“文人画”作品对我国绘画艺术的作用分析
明朝时期闻名天下的“翰林学院”将我国古代“文人画”创作艺术发挥到了一个崭新的角度,它在继承南宋时期严谨与豪放相得益彰的绘画格调的基础之上,将其上升到了宫廷画风的创作角度。与此同时,江南地区元四家风格式的“文人画”艺术风格同样声名远播,一种全兴的情调氛围通过这种“文人画”作品呈现在欣赏受众当中。从我国美术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绘画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文人画”不仅仅是整个美术体系当中的一类绘画流派,同时它也是创作者突破传统宫廷画风艺术创作形式的一次表征。从绘画艺术表现形式角度上来说,诗、书、印、画这四大独特艺术表现形式在“文人画”这一艺术创作属性当中得到了充分且彻底的融合,这在整个世界美术史当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与此同时,山水画、花鸟画的发展借由“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也走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峰,其所彰显的艺术价值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