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05:31: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旅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浅谈文旅消费回补的路径选择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经济增速下滑,经济主体受困,金融风险加大,内外经济失衡。为应对严峻情况,中央及时作出“六稳六保”工作安排,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提振文旅消费内需成为关键抓手。疫情发生时,正值春夏季文旅旺季的重庆市文旅市场遭遇重创,虽然重庆市相关部门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开展了第五届“文旅惠民消费季”和“文旅企业营销创新补助计划”等两项重点工作,但短期内面临疫情防控阻碍流通、文旅消费乏力等难题,中长期仍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产品供给、收入支出匮乏、消费环境氛围提升等挑战。目前,在疫情逐步好转的有利局势下,需凝心聚力,把握良机,长中短期结合分步实现文旅消费回补,促进文旅及相关产业企暖回温。
一、短期刺激提振消费
充分利用当前提振消费既有政策红利,立足重庆文旅业特点,尽快将当前文旅业发展倚重点以市外游客为主,短期内转变为以市内游客为主,中长期市内与市外并重的局面,以填补受疫情影响长途流动受阻的文旅市场,并持续培育市内文旅市场红利。(一)为文旅及相关产业企业纾困解难,“稳”“保”供给端。在落实文化和文旅部暂退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基础上,各个区县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对文旅服务及相关企业恢复经营生产提供财政补贴,适当调整缴纳税款方式,做好减息扩贷工作。支持企业稳岗,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适当延长企业社保缓交期。加强重庆文旅行业协会、餐饮行业协会、文化产业协会等的指导和监督作用,从综合管理、游览组织、公共卫生、购物娱乐、餐饮住宿等方面对疫情防控和有序开放制定相应计划和标准。加强对文旅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保障和提升管理,尽力保障员工基本薪酬待遇,鼓励跨行业人员交流学习,尽快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继续严格执行员工疫情防控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为行业步入正轨作好准备。(二)加大市民文旅消费促销补贴力度,提振需求端。在前期发放电子消费劵提升消费热度已取得的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消费劵发放方式。将抽奖式发放改为普惠式发放,扩大消费刺激受益面。利用重庆市作为全国夜经济榜首的有利局面,将文旅消费季真正打造为市民文旅消费狂欢节。结合各类人群消费习惯和重庆市文旅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点,精准设计不同时段(早市、午市、夜市)、不同品类的消费劵。消费劵可采取支付宝、微信等线上电子劵形式,也可由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社区、街道、居委会等线下发放(以适应部分中老年消费者习惯)。建立消费劵发放及消费大数据系统,监控统计发放成效。建议以各区县为发放组织主体,根据区县财政情况精准测算,就近组织,市级进行统筹,对开展消费补贴成效好的区县进行奖励补贴。
二、中期改革升级消费
中期宜进一步夯实前期市场培育成效,在鼓励本地居民进行文旅消费基础上,考虑重庆文旅及相关产业结构的重大转型和产品的升级迭代,将发展重点逐步由颇受外地游客欢迎的传统观光文旅,转变为观光文旅与受本地市民青睐的休闲文旅、都市文旅、乡村文旅、文化文旅等深度体验类文旅并重。并提升文旅业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水平和5G等新技术应用。(一)观光文旅与休闲体验类文旅并重。观光文旅作为重庆文旅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长期来看仍是重庆文旅业发展重心。但受疫情影响导致市外客源断崖式下降,亟需开发休闲体验类本地文旅市场进行弥补。积极设计开发休闲体验类文旅新产品,重点围绕亲子游、休闲游、度假游、文化体验游、研学游、康养游、邮船游等品类,深度整合资源,加大细分市场研发,推出3个左右拳头产品,结合消费劵发放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引领重庆本地休闲文旅热潮。(二)鼓励企业和服务转型升级。鼓励传统文旅及相关服务企业积极开发线上产品和服务,充分利用疫情下科技和文旅加速融合的契机,积极推动数字文旅和相关产业发展壮大。鼓励更多的文旅消费场所提供数字在线展览资源,支持文旅景区开发VR和AR服务功能。支持文旅相关全产业链企业间资源共享、服务互补,在灵活用工、业务协作等方面进行线上线下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提升文旅大数据应用能力,构建区域、行业、企业间文旅信息流通、数据共享的协作机制,加大数据支撑、信息和数据挖掘利用力度,形成快速游客移动和偏好追踪反馈系统,实施数字整合和精准营销。(三)创新产品和服务内容形式。以直播化、短视频等为抓手,创新文旅营销传播推广模式,在前期“网红城市”和“网红景点”成功经验基础上,开发符合本地消费者喜好的网红产品。积极开发富有重庆地域特色的数字化、智能化、虚拟化“云文旅”“云展览”产品,加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旅行业的应用,促进线上虚拟游览宣介和线下现场游览体验融合发展。加速全市、各区县和景区IP化改造,通过线上IP加强故事传播分享与网络营销,线下依托现有资源或新创资源打造主题空间,将IP内容场景再现,将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游览项目及相关文创产品,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加快旅行社兼并重组步伐,加强旅行社研发投入和水平,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文旅产品,加快发展具有重庆特色的无线智能文旅、生态文旅、健康养生文旅、体育文旅、民宿露营等新兴业态,并促进其融合发展。
三、长期涵养消费氛围和环境
文旅局工作要点
坚持“大旅游”发展理念,谋划和实施“一四八”工作思路,开拓创新、务实举措、推动文旅事业产业取得更新的突破。
(一)坚定一条主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县委“12345”文旅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推动文旅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二)构建四个体系。继续着力构建健全的公共文化广电旅游服务体系、高效的文化广电旅游安全监管体系、多元的文艺创作生产体系、长效的文旅产业振兴体系。
(三)实施八大工程。实施党建纵深引领、文艺精品创演、文旅产业振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公服提升、文旅交流合作、文旅活动品牌培塑、文旅安全监管八大工程。
1.实施党建纵深引领工程。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把握“文广旅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文广旅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定位,切实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继续开展理论中心组学习、职工学习、党课、廉政谈话等教育活动,推动全系统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实施文艺精品创演工程。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元帅诞辰120周年等重大主题以及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继续深入开展优秀文化传承“六个一”工程。深入挖掘元帅、谢无量等历史名人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发展故事,讲好“故事”,持续推动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影视精品创作,实施舞台艺术精品、重大主题书画美术创作工程,继续推动现代川剧《青年》开展巡演,创作大型舞台剧《毗河追梦》。
文旅体局工作总结
一、2021年党建推进情况
强化意识形态,突出抓好思想建设。党组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带头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把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作为重要政治责任。规范民宿建设和经营行为,强化了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和服务,弘扬主流思想,让城乡广大群众通过文化活动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了文化市场管理,通过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净化文化和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市场环境。
(一)严肃政治生活,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和按照“4+X”主题开展每月党员活动日活动,截至目前开展党员活动日10次;支部书记带头上党课1次,其他班子成员上党课2次;局党支部为12名党员送上政治生日祝福;严格按程序发展党员3名,将党建经费纳入单位年度财政预算,党建经费支出合理规范。同时扎实开展党支部联系点工作,班子成员4人次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所联系支部,掌握所联系支部工作情况,协助解决工作难题,并指导帮助支部开展工作。
(二)严守纪律规矩,全力推进作风转变。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党组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原则。成立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制定了《区文旅体局2021年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要点》,与领导班子和各股室及二级机构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把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个科室和各个环节,严格责任追究,上下联动,层层落实,形成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合力。落实主体责任,定期研究部署。局党组书记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督促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充分发挥廉政表率作风,在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抓好分管科室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召开党组会21次,听取工作汇报6次,研究党建工作6次,开展谈心谈话10次,组织全体职工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1次,邀请区派驻纪检组监督重要事项研究6次。不折不扣执行压缩公务经费的决定,对“三公”经费严格审批,完善相关制度。
(三)筑牢保密底线,确保秘密安全。及时调整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保密工作领导责任制,组织学习有关保密的各项管理制度,及时传达学习区委保密会议精神,对办公室档案管理员、文书收发等加强保密教育,加强涉密载体和文件管理,严格遵守“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对离职、调动人员清退个人使用、保存的涉密文件、资料、移动存储介质。对机要文件的管理和各类文件的印制、保管、清理、归档、销毁工作由分管领导把关。加强送阅、传阅文件保密工作,传阅文件采取直传方式,严把传阅范围的确定、传阅登记、跟踪办理去向、阅件限时、监督签字等传阅环节,确保文件传阅中的保密。
二、2021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文旅融合背景地方旅游文化探讨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逐渐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旅游作为一种能够放松身心、亲近当地文化的娱乐活动,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旅融合是在当今时代满足旅游消费者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首先阐述挖掘当地旅游文化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其次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的策略,即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符号”、设计凸显地方旅游文化的旅游环线、创造文化特色浓郁的旅游综合体,最后简要分析挖掘当地旅游文化的注意事项和旅游文化挖掘的作用。
关键词:文旅融合;地方旅游;旅游文化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所转变,过去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则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变也体现在旅游上。旅游者在某个地方旅游时,对目的地的文化抱着一种学习和欣赏的态度,但是由于很多旅游目的地对当地文化内涵挖掘不到位,旅游者无法充分感知当地文化,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不平衡的局面。而文旅融合发展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措施,将当地的旅游资源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并和旅游活动融合在一起,既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又能促进当地文旅融合事业的发展。
一、挖掘当地旅游文化是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提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旅游带给人们的意义不再只是流于表面,人们旅游的目的也不是只有放松这一个,更多的是想在旅途中去感受与自己日常生活不同的风景和更广阔的世界,同时了解更加丰富的文化。从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情况的分析结果来看,无论是游客数量还是景区的数量都呈现上升的态势,这不仅体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体现旅游活动的多样化和新颖化[1]。为迎合游客对旅游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很多旅行社都与当地地方政府部门联合,根据自身历史文化与民俗,发展出了不少有趣而且文化底蕴丰富的活动形式,并建成了不少能够体现地方特点的文化建筑设施。而笔者经过研究分析2019年春节假期的旅游活动分布发现,游客也呈现更偏好于各种文旅活动的趋向,包括“博物馆里过大年”“自然山水间”等。这些变化都反映出人们旅行方式的改变,人们更喜欢欣赏画廊、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文创意地点。而只有明白了游客对旅行方式的要求,才能够精确定位,为人们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民间艺术与乡村文旅景观分析
摘要:陕西民间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洋溢着陕西人民的生活智慧、文化积淀,是陕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陕西乡村文化旅游景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的发展背景下建立陕西特色文化元素乡村旅游景观结构,将陕西民间艺术形式与乡村文旅景观融合,是宣扬陕西特色文化、建设乡村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陕西民间艺术;乡村文旅景观;设计创新
一、陕西民间艺术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黄河中游的陕西地区作为曾经的政治、经济中心,其民间艺术形式十分丰富。在其悠久的发展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体系和审美表现,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积累、创新、传承。陕西的剪纸、皮影、泥塑、壁画、雕塑、花馍、面具等均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影响地位,无不彰显着一辈又一辈民间艺人的才能与智慧。
(一)陕西民间艺术
陕西文化历史悠久,地域差异显著,南北狭长,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丰富绚丽,质朴的民间艺术用不同的文化形式默默讲述着陕西的乡风民俗传承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其狭长的地域特色,也形成了陕南、陕北、关中三地的差异文化,是艺术创作、文化传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华。
文旅融合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研究
摘要:2009年9月,文化部和旅游局联合了关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文旅融合的概念。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带动了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文化产品的开发和设计。本文将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创新设计要素和开发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文旅背景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定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开发设计思路,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近年来,文旅融合已经成为社会议论的热点话题,实现文化和旅游的相互促进是发展旅游产业,加快文化传播的必然途径。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产业不断扩大和发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也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文创产品概述
文创产品指的是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经过创新开发设计后,融入设计的创意,形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文创产品具有传统文化产品特点,融入现代创新元素,表现出产品独到的特色和美感,通过文创产品的不断开发和设计,能够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共赢,实现传统行业的扩展,进而加快文化传播,推动经济发展。此外,文创产品实现了个性化和共性的融合,有利于开发出新产品和新市场,进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1]。
二、文创产品类型
文旅融合市民休闲参与度与满意度探讨
一、研究意义
自2019年以来,文旅融合促进城市发展成为热门话题。城市发展文旅融合首先要考虑造福本地市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市民休闲是文旅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休闲即本地人游本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淡旺季城市游客数量不均衡的情况,而且,只有本地居民的休闲需求得到了满足,才能更好地为外来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服务及休闲氛围[1]。因此,在文旅融合视域下,研究如何提升无锡市民休闲参与度与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旅融合视域下无锡市民休闲参与度与满意度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情况说明
文旅融合背景下,本研究选取无锡九种最具代表性的休闲产品来设计调查问卷,即文化旅游景点、旅游演艺、广场、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博物馆、旅游特色节事、文旅乡村、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特色小镇,收集无锡市民对这九类文旅休闲产品的了解情况以及近三年来对这九类文旅休闲产品的参与度、满意度、不满意的原因以及参与休闲的制约因素等。利用问卷星开展调查,执行时间是2021年4月7日至2021年4月10日。回收问卷337份,有效问卷336份,其中无锡市区249份、江阴市区50份、宜兴市区37份。
(二)数据分析
文旅融合背景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已经从小众走向了大众化,把中原文化作为河南省旅游业的资源,将民俗、自然等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业,将文化创意与旅游文创产品相结合,将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本文对旅游文创产品现状进行分析,从市场、受众需求、营销形式以及旅游文创产品质量、价格、档次等方面,总结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特色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
一、河南省的地域文化背景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形象地说明了河南省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它所孕育出的文化在中国历史中处于重要地位,文化底蕴深厚。河南的古都文化、佛教文化与历史名人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中原传统文化为河南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资源,也是河南省旅游文化产品竞争力的根本。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文创产品所激发的消费力是其价值的量化,可以促进经济与文化的交融共生,是连接消费者与旅游市场的桥梁。人们通过旅游文创产品认识、了解、记住河南,提升了人们的文化自豪感,利于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形象,传递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繁荣艺术市场,促进文化交流。同时,旅游文创产品对促进多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升级与融合发展。
二、河南旅游文创市场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南的旅游业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休闲文旅、体验旅游转化,文创产品与旅游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这一契机下,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中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发掘,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而文化资源也可以依托旅游业有效地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转化。旅游文创产品是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产物,结合地域文化运用多种设计手法进行创意提取,从而提高文创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它就像一座城市的名片,能够把城市的记忆、形象以文创产品的形式保留。消费者在欣赏、购买、使用文创产品过程中,能够感受其地域文化特色,潜移默化地增加自身对当地文化的感知力与认同感。河南省旅游文创产品起步晚,其经济效益与其他发达的省市存在一定差距,市场占有率不高,资源的整合方面不完善,能体现河南省文化内涵与特色的文创品较少,开发水平略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体现为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不够深入,特色不鲜明。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空间,部分旅游文创产品缺乏对河南特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开发停留于表面,对文化元素稍作修改便印制在产品上,不能体现文化的内涵,使其应有的艺术文化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开发的文创产品内容较为单一且同质化严重。不同的景点、纪念馆等看到的旅游文创产品大同小异,缺乏特色,不能彰显各景区的文化特质。文创产品设计上系列化不足。独立性的旅游文创品的影响力与生命力远低于系列性的文创品,因此要避免孤岛化的设计,要注重成系列、成套组的设计。设计上缺乏创新性与时代性,会使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滞后,设计出的旅游文创产品的工艺水平与实用功能不能很好地和现代生活融合,难以激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旅游文创品的传播与营销方式相对滞后,品牌意识缺失,没有重视品牌的建设与保护。因此,开发设计富有河南特色的文创旅游产品势在必行。河南省应借鉴旅游业发达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升本省文创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优化文创产品结构,推动文创产品与旅游市场相结合,总结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探索旅游文创产品传播文化、传播知识的可能性,打造明确的富有河南特色的有温度、有体验、有品质的旅游文创产品,以进一步传播推广优秀的中原传统文化,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
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路径研究
—、引言
文旅融合是指将文化的影响力内化于旅游产业,利用旅游的吸引力彰显文化的价值,进而使旅游有文化的扶持变得更为丰富,文化在旅游活动中也能够更好地传承。文旅融合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成为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我国快速推进的文旅融合发展实践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是,检视有关文旅融合的研究文献发现,学术界相关学者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研究大多数是以某个省份或者城市乡镇为研究对象去探究其在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的发展诚然,随着研究文旅融合的文献和学者越来越多,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了某一类旅游景点或者某一特定的旅游景点的文旅融合发展,比如,叶银宁(2017)以文旅融合为大背景,探讨了大明宫在历史旅游开发中游客体验感差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式王梦婷(2018)以嵩山文化产业园为例研究了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并结合嵩山文化产业园探讨出嵩山文化产业园文旅融合的四条发展路径旳。付莉萍(2017)分析了特色小镇发展与云南文化传承间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剖析了丽江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路径闪。还有少数学者针对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问题展开,比如,桂拉旦(2016)阐述了文旅融合对乡村扶贫的效应,并从产品定位、扶持对象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文旅融合型乡村精准扶贫模式韩彩霞(2018)分析了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景点品牌构建的原则和路径閃。总体来看,在研究文旅融合的文献里有少数针对某类或者某个景点文旅融合的研究,但是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这一类重要旅游景点的文旅融合的研究很少,而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的探究,目前更是一片空白。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安徽省著名历史文化街区——黄山市屯溪老街为例,在阐述屯溪老街现有的文旅融合发展基础及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分析屯溪老街文旅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
二、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及主要形式
屯溪老街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承载了黄山的砚墨、建筑、饮食、茶等多种文化,是安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屯溪老街原名屯溪街,由18条巷弄构成,呈鱼骨式结构形态。屯溪老街保持着宋明清时期以来的徽州作坊和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小青瓦、马墙头,古朴典雅,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2009年,屯溪老街入选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屯溪老街成为国家对外公布的第一批30个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目前,屯溪老街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已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文化商业游憩区,每年接待的游客量约为700万人次。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老街历史文化资源并提升老街片区功能业态,2016年黄山市文投公司和屯溪区国资运营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1.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1)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旅融合夯实基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类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曲。屯溪老街坐落于安徽南部黄山市境内,汇聚了黄山市的砚墨、饮食、建筑等多种文化。首先,从建筑文化上来说,屯溪老街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皖南建筑风格,具有极其浓厚的历史感和极强的观赏性。其次,屯溪老街聚集了当地的众多特色美食,比如黄山烧饼和黄山臭蹶鱼都是最受游客喜欢、销售量颇高。再次,茶文化是黄山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屯溪老街融合了黄山的茶文化进行发展,茶叶店是屯溪老街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店铺,另外屯溪老街里还分布着少数茶馆。最后,屯溪老街也是喜爱书法的人爱去的地方,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产自于黄山。屯溪老街上分布着售卖歙砚的商店,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店铺如三百砚斋等店铺,引得许多人慕名前来。建筑文化、茶文化、砚墨文化、饮食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屯溪老街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政府的大力扶持为文旅融合提供便利。为了更好的发展屯溪老街,黄山市文投公司与区国资运营公司按照7:3的比例于2016年成立了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全权负责老街开发工作。该公司《屯溪老街综合提升工程简介》明确表示要将屯溪老街建设成为文化娱乐休闲及徽文化展示区,依据“一巷一品”的建设原则将屯溪老街的18条小巷改造为体验式作坊、书法古玩街、徽商文化展示区、徽州民俗文化展示区等。由此可见,屯溪区及黄山市政府对屯溪老街的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支持。(3)优越的地理位置为文旅融合提供市场。旅游者的到来是旅游目的地能够更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可进入性是影响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屯溪老街在可进入性方面占据优势,为屯溪老街带来了大量的客流。屯溪老街较强的可进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黄山作为旅游的热门城市,其在交通方面的基础设施完备;二是屯溪老街地理位置优越,其距离黄山火车站,黄山高铁站(黄山北站)和黄山屯溪国际机场车程都在半小时之内。极强的可进入性为屯溪老街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客源市场,也对屯溪老街的文化旅游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屯溪老街文旅融合的主要形式(1)地方特产文化与旅游商品的融合。黄山臭嫩鱼、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黄山烧饼等都是较高知名度的农副土特产品。作为黄山著名游憩区的屯溪老街,将这些农副土特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在屯溪老街的入口处的老街第一楼等饭店里能尝到绝对正宗的黄山臭蹶鱼,黄山的各种名茶还有黄山烧饼作为旅游商品在屯溪老街上更是随处可见。各色各样的茶叶和各种口味的黄山烧饼成了屯溪老街最著名销售量最高的旅游商品。当地的饮食文化和旅游结合在一起的融合方式是将地方特色小吃和特色农产品与旅游结合发展成为旅游商品,也是屯溪老街将当地文化与旅游进行结合的最主要的方式。(2)建筑文化与民宿的融合。民宿是近几年深受游客喜欢的住宿方式,屯溪老街的建筑体现了明清时期皖南的建筑文化。屯溪老街将带有马头墙、粉墙黛瓦、砖木雕刻极其精致的典型徽州民居改造成民宿供往来的游客住宿。屯溪老街的民宿主要分布在屯溪老街的三条横向的巷弄里,距离屯溪老街的正街较近,便于游客进入屯溪老街游玩,并且游客可以在民宿里观赏新安江夜景。屯溪老街将当地的建筑文化与旅游融合开发出来的民宿产品有助于游客更加真切的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增强游客的体验感。(3)历史遗迹与旅游博物馆的融合。为了更好的展现黄山及屯溪的历史文化,屯溪市政府和对屯溪历史文化感兴趣的万仁辉分别投资兴建了一座博物馆,分别是政府主办的屯溪博物馆和私人主办的万粹楼博物馆。屯溪博物馆和万粹楼博物馆是徽州文化的缩影。就万粹楼博物馆来说,万粹楼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文物,仅珍贵砚台便有900方,具有重要的观赏及研究价值。作为旅游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的存在让游客看到的不仅是现在的屯溪老街,更是各个时代的屯溪老街及当地文化的沿革,让游客对当地文化能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三、屯溪老街文旅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1.过度商业化,原真性丧失。广义的原真性意义涉及物质与非物质层面,涵盖历史建筑、人工环境、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四个方面「讷。屯溪老街在发展过程中,原真性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首先,屯溪老街商业化开发过程中,人工环境原真性遭到了破坏,商铺多用玻璃代替了原本的砖石墙面以便于商品的展示。其次,屯溪老街共有店铺239家。其中只是主营茶叶的商户占比27%,可见其商品雷同性很大,商品质量更是粮莠不齐,这加剧了商店间的商业竞争。一方面,由于商业竞争导致邻里关系紧张。另一方面,过度的商业开发、雷同的旅游商品等导致历史文化街区从文化高地逐渐变成了喧闹的大市场口口。过度商业化导致的邻里关系不和谐与原著居民生活风气的改变使得屯溪老街的文化原真性发生了改变。再次,因为一些危房改造和店面装修等原因对原房屋进行加工、修补等,但是随着原房屋被拆毁,用以加工的材料和原来房屋的材料并不相同。除此以外,原本的屯溪老街是以居住为主,商业为辅,可是现在的屯溪老街主要是以商业为主,很少有居民在此居住。这两点导致了屯溪老街的历史建筑的原真性发生改变。各种原因导致的屯溪老街历史建筑、人工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变都是对屯溪老街历史原真性的不可逆转的破坏。2.产权复杂,缺乏统一规划。屯溪老街房屋产权包括公司和个人混合产权房、公司产权房、个人产权房三类。目前,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屯溪老街的开发与保护。由于屯溪老街有接近2/3的房子属于个人所有,造成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很难进行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因而形成了现在老街上的商户有200多家,但售卖的主要是茶叶、黄山烧饼、歙砚等高度同质化或缺乏特色的旅游商品的情况。尽管屯溪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深刻的意识到屯溪老街商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但是因为房屋产权有2/3是属于个人所有,原住居民想要卖什么、怎么卖公司无法干涉。房屋产权复杂加大了企业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的难度,是屯溪老街开发中面临的最大挑战。3.文旅融合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屯溪老街文旅融合主要体现在销售的旅游商品上。但不管是农副土特产品,还是手工艺品,都只是将当地的文化浅显的融入到商品当中。例如,茶文化、书画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主要通过销售的茶叶、歙砚和徽墨来体现,缺少将茶叶、歙砚和徽墨的制作工艺进行展示的场所。除去屯溪老街博物馆之外的其他文旅融合方式特点不明显。实际上,游客在屯溪老街旅游和逛街没有很大的差别。文旅融合方式单一,一定程度上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这种单一的文旅融合方式不能很好地将游客带入本地文化体验当中,导致游客的参与度低、体验质量差。4.品牌意识薄弱,老街品牌尚未形成。屯溪老街上销售的旅游商品种类很多。以当地农副产品为例,很多小商户销售自己制作的辣椒酱、腌竹笋、茶干(用茶叶卤制的豆干)、黄山烧饼等农副产品。这些商品大多是以制作者的姓为品牌名,有些甚至没有品牌名,导致游客对老街上销售的很多旅游商品产生低劣的印象。
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在大建设的背景下,以嘉兴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为基础,主要从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和安全四个层面,浅析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的特征及其价值。为亲子文旅产业转型提供新思路,并为其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亲子文旅;公共景观特征;价值
一、研究背景
(一)嘉兴特色小镇文化:嘉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嘉兴的记忆镌刻在精致的马头墙,储藏在青瓦白墙间,沉淀在缓缓的流水中,各个特色小镇都拥有着特色地域文化和成套的著名景观。从几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至今,上天都眷顾着嘉兴这座历史古城。烟雨楼台看风雨,稻花香里说丰年,宁静致远的青瓦白墙,物产丰富的嘉禾大地,让人们感受到一个韵味十足的嘉兴。乌镇有“乌镇八景”,西塘有“苹川十景”,这些成套的著名景观都是嘉兴特色小镇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在历史的见证下,中华民族经过了各种各样的风雨,在艰难中前行,各个区域产生了具备特色的代表性文化模式。[1]这些地域文化承载了嘉兴居民的共同记忆,将地域文化与亲子文旅公共景观相结合,传承了传统文化与嘉兴特色,更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一种创新与延续。(二)亲子文旅:“亲子文旅”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只是丰富了原来的家庭旅游,加深了亲子间的情感,让孩子们在旅途中增长了知识见闻,开阔眼界,感受文化的熏陶以及提高自身的能力。假期外出旅行产品种类并不多样,出国旅行既费时又费钱,故而选择嘉兴周边的特色小镇进行亲子文旅是再适合不过的了,这种旅行方式将成为现代亲子旅行的一个新趋势。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亲子旅游趣味性的同时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与情感,增长孩子见闻,感受传统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论中,一直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这个理论至今在国内外教育中深入人心。“行万里路”对于今天的亲子教育而言更是贴切,在这过程中教会孩子许多在学校与家庭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道理,重塑孩子的品格,陶冶孩子的性情。[2]家庭价值观的复苏、二胎政策引起的婴儿潮以及当下人们追求的健康、生态、绿色、养生都显示出了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亲子文旅公共景观的特征
(一)创新性1.整体创新:整体创新是在创新的基础上,运用新材料、新原理、新设计三大体系构造。这需要设计师根据亲子的需求,结合嘉兴特色小镇的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水平、当地教育等社会因素,整体创新设计公共景观来满足当代社会中亲子间互动的需求,减少亲子距离感,维持家庭和谐氛围。课题组所涉及的“回忆”即利用嘉兴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的地域条件,水资源丰富的,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水上亲子互动设施。水流从15度的高台上缓缓流下,比拟着如今的大运河,运河自南边余杭(今杭州)起,北到涿郡(今北京),路经嘉兴,全长81.22公里。水中浮动着色彩艳丽的方形块是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游乐场所,在玩闹的过程中感受着两千年前古人挖凿运河的辛酸和智慧,也能够使亲子间理解嘉兴南湖水的由来,进一步联想到南湖上那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大的召开。地面上围绕着全场的红丝绸带子不仅仅是一条艳丽的跑道,它象征着连接中国与国外的经济枢纽——海上丝绸之路。嘉兴是一个富有独特江南文化的城市,我们用公共景观去见证它的文化,让下一代也能够在与大人的互动中感受文化内涵。公共景观不仅体现了文化的重要性,还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锻炼孩子的体力,促进亲子间的互动,增加了亲子间的感情(如图1)。2.改良设计:改良设计是在已有的设计,设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再设计,再创新,将部分修改和完善,达到使用,体验,功能和视触觉方面的优化。例如经过课题组改良的“花间”,整体的造型是来自嘉兴的市花——杜鹃。用杜鹃花花瓣为主体将普通的攀岩,捉迷藏和滑梯三合一,经过设施的整体造型改造,色彩鲜艳度提高和材料更替,丰富的色彩感对于儿童来说更具有新鲜感和神秘感。杜鹃花代表爱的喜悦,据说喜欢此花的人纯真无邪。孩子是最天真无邪的,在花间嬉戏更是相得映彰,在与家长的嬉笑打闹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并传承嘉兴特色传统文化,让嘉兴文化深入家长和孩子们的内心,使之发展(如图2)。3.新技术引入:新技术的引入,将一些新的科学技术导入到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中,结合现有的设计,设计出具有新的文化内涵的游戏设施和亲子景观设计。实现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的创新性,要关注新时代的特点,在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中加入VR技术,使孩子与家长在体验公共景观设计的同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加直观、切身地感受悠久的马家浜文化,伟大的红船文化,家喻户晓的粽子文化。将这些新的科学技术与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相结合,体现了设计的多样化、趣味性和时代性。(二)功能性:亲子公共景观设计带来多重体验功能,包括感受嘉兴特色小镇传统文化,继承并发展文化,增进亲子情感互动,开阔孩子眼界,增强身体机能,提高孩子的团队意识等。在这些功能中,文化传承与亲子情感、娱乐锻炼这三方面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1.文化传承: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离不开对嘉兴特色文化的借鉴与传承,需要嘉兴文化的融合与创新。将公共景观设计与嘉兴文化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独特的整体,为公共景观设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视觉上达到良好的效果,突出设计特点,使公共景观设计充满了生机。家长与孩子们在户外接触到这些公共景观设计时,不仅可以通过设施的造型,色彩等外部层面初步了解嘉兴特色文化;还可以通过设施边的文字简介进一步感受嘉兴文化。孩子们可以通过设施上的一些小设计,例如:嘉兴特色马头墙作为设施的轮廓,红色元素代表嘉兴南湖红船文化,粽叶的设计代表嘉兴的粽子文化,来走进嘉兴特色文化。2.亲子情感:当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家长工作繁忙,孩子学习紧张,孩子们普遍较为成熟并且内心孤单,而家长往往会过于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的交流互动甚少,双方情感愈加冷淡。同时现代居住环境和教育模式使得儿童缺乏广阔的互动空间和交流机会,从而导致儿童在获取关爱、快乐、亲近自然、满足挑战等方面存在障碍。对于儿童来讲,娱乐设施就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好伙伴,在玩耍和与设施互动的过程中,儿童接受刺激并产生快乐,能减缓负面心理。[3]公共景观设施吸引儿童前来体验游玩,家长与孩子便能在体验中渐渐培养出亲子情感,增加双方互动,暂时放下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拉近亲子距离,孩子们还能够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排解了自身的孤独感和学习的紧迫感。3.娱乐锻炼: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iPad、无线网络和虚拟社区等电子产品已逐步占据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更大。[4]儿童长期在室内注视屏幕会引起视疲劳,导致视力下降。长期久坐会影响其身体发育,也会影响到儿童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和睡眠。所以,户外娱乐锻炼对孩子强健体能,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公共景观设施位于户外,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到户外娱乐活动的机会。(三)安全性:儿童娱乐设施设计时应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就是有关安全性问题。这其中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常娱乐设施设计中直接涉及的儿童身体使用安全性,尤其是针对残障儿童更为重要。另外,一个方面确实往往被忽略的一个方面,即儿童心理安全感的设计。[5]1.身体安全:针对儿童这一特殊人群,设施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无障碍性。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与设施直接接触,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无公害材料,能够确保儿童在设施中玩闹不会发生安全问题,保障儿童安全是项目的重中之重。在安全性方面,设施的高度不应过高,对孩子的娱乐活动不构成安全方面的威胁且具备完善的防护措施。其次,地面防护必不可少,可以对孩子的磕碰形成缓冲,孩子与家长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各个细节之处都避免了粗糙尖锐的棱角,全部由光滑不易受到伤害的圆角,圆弧所替代;材料的选择方面,各个孩子能接触到的地方都是采用ABS、MBS、SBS-K、PS等塑胶材料,表面涂漆采用水漆,再融合嘉兴特色材料,竹子、秸秆等天然材料为辅助,在经过风吹日晒时减少损伤。大大提高了安全指数,减少了家长的担忧,使孩子与家长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亲子活动中,不会被各种不安全的因素所困扰。2.心理安全:在心理安全方面,从亲子文旅公共景观设计的外形,造型,色彩,材质使用,设施空间划分等方面的设定来体现。造型方面,儿童对一些错综复杂,比较凌乱的造型会产生烦躁不安,害怕的心理,而简洁利落的造型更符合儿童的心理安全需求。色彩方面,儿童天生对颜色的感知灵敏,更愿意选择鲜艳度和明度较高的暖色调,而一些灰暗的色彩会让儿童失去积极性,活跃性,变得安静沉闷。设施的亲和度和舒适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更加舒服,柔软的设施会让孩子在玩乐时感受到温暖、柔软,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达到人性化,带给孩子心理安全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