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学院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05:21:0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理学院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理学院毕业生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信,当您亲手开启这份自荐信,将是对我过去努力的检阅;当您最终合上这份自荐信,也许又将决定我人生新的征程。
我叫***,是一名即将于**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本人始终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上我能做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力求做到最好。曾被评为“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此外,自律自信,诚信守时,与人为善的生活作风使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坚忍、不怕苦畏难的个性,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使我具有灵活创新的思维。我坚信能够很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
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不断积极进取,立足基础扎实,专业求广度、深度。利用宝鸡文理学院综合性院校这一优势,平时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提高个人的修养,努力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课余时间,加强身体锻炼,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习和工作。
相信四年大学的磨练已将我锤打成为一名品德端正、意志坚强、思维机敏、处乱不惊,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出色的大学生。相信我所具有的知识和处事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困难的工作,环境的艰苦并不能阻碍完成我要完成的工作。如果我有幸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把我所有的青春和热情倾力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取得应有的成绩,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
【摘要】调查分析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实情况,对影响原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男生普遍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非常有必要,经常参加的项目主要有田径和球类总比例占到60%。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1至3次,男生每30min左右;场地缺少是湖南文理学院影响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之一。湖南文理学院学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人数应进一步增加。为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提出科学的建议。
【关键词】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现状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当代大学生业余兴趣爱好之一,也是大学生拓展素质、增进健康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也有很多相对复杂的原因,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要致力解决的。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班抽取10人,一共抽取120非体育专业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进而对影响湖南文理学院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及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使大学生体育意识得到提升,促进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促进终身体育锻炼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动力。本研究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
1.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年级、性别由表1明显可知,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调查人数中,有63%的男生认为课外体育锻炼非常有必要,女生仅仅占到37%,男生性格相对开朗敢于为树造健硕的体格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女生性格较男生内敛在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容易受到影响。从湖南文理学院实际情况来看,女生总人数比重大于男生,然而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男生比重却要大于女生,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引导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不仅如此,文理学院每年新生男女比永远是女生居多,而参与课余锻炼的女生却不多,这意味着文理学院校园比较安静,也反映出学校举行的社团活动不多。雄厚的师资力量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但由于学校之间存在差异性,一些学校体育教师严重缺乏,无法满足体育社团开展的需要,导致不得不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体育教师的工作,而缺乏体育教师独有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将直接导致教师无法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社团体育活动,同时也加重了其他学科教师的工作负担。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年级间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大一年级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2%,大二占33%,大三、大四分别为13%、3%。大一、大二年级学生占比较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刚从中学升学至大学需要一个空间环境适应的过程,高中学习任务繁重,学习压力大,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少,进入大学后学习可自由自配时间多,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力强。大三、大四年级学生所占调查人数总比例有大幅度下降,调查了解到主要是由于进入大学后两年面临就业,校外实践和学习任务加重导致锻炼时间减少。2.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长度和时间段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段和强度容易受到课务的影响,性别差异也存在很大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女生锻炼时间超过30分钟的占31%,而男生则占到36%,说明性别不同,在锻炼强度的选择上有很大不同。在锻炼时间选则上,从表4可以得知,32%男生选择喜欢在下午锻炼,而24%女生则选择有晚上锻炼的嗜好。由于男女之间的性格差异,以及对情感表达方面的差异,在课外锻炼时间段的选择上存在不同,属于正常情况。3.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频次从表5可以看出,25%的男生每周参加课外锻炼在1-3次之间,能够达到3次以上的仅为11%,没有固定周期的高达16%。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没有固定周期的高达19%,一周5-7次的也占有15%。由于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随意性突出、锻炼强度不足的状况,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这些问题,使湖南文理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强度得到明显提升,身体机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4.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表6 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项目(N=从表6可以看出27%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男生选择球类运动作为课外体育锻炼项目,其次是占到13%的田径类项目。女生有32%喜欢选择体操舞蹈类锻炼项目,比例居次的是田径类锻炼项目。从表中也可以得知除了传统项目得到青睐之外,时下流行的新颖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受到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追捧。
二、湖南文理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国家对独立学院做出指示,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独立学院的教学有了新的方向,所以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与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调整、改革专业课程设置,已成为高校转型背景下各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当务之急。依据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学生学习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提出学院专业课程调整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时、细化专业方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提高期末作业要求、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改革的方法,希望为独立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
一、研究背景
由于国家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加大了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出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为高校培养适应行业需求和满足专业岗位的技能型设计人才奠定的基础。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改革迫在眉睫。很多独立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设置基本与母体学校课程设置相同,缺乏社会市场人才需求和学校特点的课程设置,与社会职业需求有一定的距离。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同样是这个问题。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与人才就业市场的需要。调整和改革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二、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多按照湖北师范大学环境设计专业多年的课程设置执行。课程理论研究多于实践教学,而且与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没有结合。大多数学生对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解不够清晰,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不够积极。1、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与以往教学中学生的表现和成绩相比,发现学生目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基础薄弱,缺乏协调配合能力。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学生入校成绩往往不高,专业基础整体较弱,导致学生学习设计思想上理解吃力,方案设计思考不足。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项目都是团队合作,集体完成项目。但学生往往自我意识较强,缺少与人合作的意愿。第二,缺乏实践经验。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学生四年的课程设置门数较多,每门课课时较短,大多是理论研究,如学习不同空间类型的理论知识。只在教室闭门造车,缺乏最基本的现场测量调查、客户沟通等。第三,学生的技能得不到实际的锻炼。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学校不能提供相应的项目工程环境让学生观察、感受。出于安全的考虑,教师不能带领全班学生进入工地或材料市场,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过程,发现课程设置上也存在很重要的问题:第一,课程时间设置不合理。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基础绘画课程所占的时间较长,一般为一年的时间;专业课程的学习门数多且时间短,有的很重要的课程只有3周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必须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和简单的模拟项目练习。为了安全与方便管理,学生不允许走出教室,直接导致没有实践环节,项目模拟只是纸上谈兵。第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还是对形体绘画的训练,对于环艺专业来说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设置的空间设计课程过于笼统,比如景观设计,课程名称过大,课时又少,学生掌握的知识过于宽泛,无法应对市场对环艺人才的工作需求。第三,课程设置衔接不合理。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课程的前后衔接没有考虑课程的前后顺序,没有从简入难的思考。比如餐饮空间和办公空间、商业空间都属于室内工装的部分,应考虑放在一个学期里学习,模型设计课程应属于基础课程,可为后面的室内外课程服务,应放在设计课程之前。第四,课程设置缺少实践环节并且缺乏公司规范化的设计要求学习。学生学习脱离公司,导致进入公司完全不能适应公司的要求,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最基本的测量都不会,更别说规范化制图。
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一年多来工作汇报
大学生记者团成立一年多来,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新闻中心老师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从一年前的艰苦拓荒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我们始终坚持以“做有影响力的校园新闻,打造学院官方媒体第一舰队”为目标,为师生服务,为学院服务。一年来,我们用品质树立品牌,用成果制造影响,坚定地走在做一个合格、正义的优秀校园新闻人的道路上……
以下是大学生记者团的重大工作事件汇报:
1、与武大、华科等15所高校兄弟媒体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经过主动联系、主动走访,我们从未与一个高校兄弟媒体建立联系到与15所高校的主流校园媒体建立了良了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同时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维空间,去过交流的同学都应该深有感触,我们身在文理实在太渺小,所以应该积极走出去。以前,尤其是一本、二本,别人甚至不知道有江汉大学文理学院,但是我们去过后,他们不断知道了有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还知道了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有个大学生记者团。
2、成功举办魅力传媒一周年庆典暨武汉高校校园记者联谊会,邀请13所高校兄弟媒体主要负责人共聚我们大学生记者团一周年晚会的现场,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关系的友谊。我记得,当时晚会结束后,华师校报记者团团长张高峰第二天在他的博客上写了一篇文章叫《江汉大学文理学院行记》,盛赞本次活动。武大校报记者团团长夏凌捷也向我们讨教办这个活动的经验。几天后,中国地大校记者团团长向清顺说他们今年10月份要办20周年庆典,也问我们办活动的经验,所以我说是想说明,虽然大家有时候做事情很苦很累,拉赞助,排节目,还有去三角湖接站,但是我们是有成果)的,是得到同行认可的。
3、成功进行了记者团第一次春游活动,我想大家都记得上次春游,大家都很开心。我们坚持不让大家交一分钱,虽然我们的主要干部每个人都贴了一些钱进去,但是我们认为很值,因为在那么一个无聊的周末能让团队的所有人都快乐,都开心,我想没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真的,我一直认为,大家在一起工作是缘份,大家在一起开心最重要。
4、参加第二届武汉高校校园媒体研讨会,由于对外联系的加强,我们在武汉高校中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很多活动别人会想起我们,会邀请我们参加,像华科文华学院的年终舞会、还有上次江大实验师范学院也联系到我们,以及这个学期地大校报记者团的20周年,理工大校报记者团的5周年,都有邀请我们的意思。我觉得这是个好事,一是学习他人的长处,二是宣传自己。我记得在第二届武汉高校校园媒体研讨会上,在武大东湖分校、华科武昌分校等众多独立学院普遍叫苦说经费不足的时候,我们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发言时说我们以报养报,以活动养活动,共拉回赞助现金加物品共计价值七万多元的时候,别人是眼睛一亮啊,刮目相看。可能别人以前从没有听说过我们,但这样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
高校音乐教育业胡琴教学探究
摘要:胡琴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器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音乐高速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提高教学质量是综合类高校胡琴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教学现状、重点难点分析、教学模式与内容的革新等多个方面入手,对绍兴市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胡琴教学进行新的改革探索。
关键词:绍兴市高校;音乐教育;胡琴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世界文化以多种形式为载体涌入中国,西方音乐文化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西方音乐教育体系引入中国高校课堂,使中国传统器乐长期以来“口传心授”的单一授课模式被打破。时至今日,综合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胡琴教学当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依托,以保护传统授课模式、提高胡琴教学质量为首要任务,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对自身进行有的放矢地改革,这也是综合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共同面临的挑战。绍兴文理学院是浙江省绍兴市唯一一所公立综合类高校,自1994年开设音乐专业,至今已有25年的办学历史。2000年,音乐学院(今为艺术学院音乐系)设立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胡琴专业教学一直为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胡琴专业教学现状与教学难点简析
(一)专业设置与学生专业水平。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成立于2017年,下设音乐系与美术系,胡琴专业归属于音乐系器乐与舞蹈教研室,目前分为板胡与二胡专业,胡琴专职教师一名,在校专业学生16名。其中,二胡专业主修生15名,板胡专业主修生1名,暂不开设胡琴选修课。近五年来,学院招收胡琴专业学生数目差距较大,如:2014级6人;2015级1人;2016级10人;2017级5人;2018级1人。生源主要集中于浙江、湖南、江苏三地,学生专业水平差异大、音乐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少部分学生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基本功扎实,演奏技术较为娴熟;大部分同学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胡琴演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演奏方法,因艺考需要,经历“拔苗助长”般的集训后,积累了一定难度的演奏曲目;最后一类则是学琴时间短,演奏基础极为薄弱的同学。胡琴专业学生业水平与综合素养的参差不齐,以及学习态度、就业目标、演奏方法等的迥异,是胡琴教学面对的第一个难点。(二)教学安排与课时分配。在绍兴文理学院2018版培养方案实施之前,音乐教育专业同学,除主专业外,还需必修声乐课与钢琴课。胡琴专业同学除主修胡琴外,还要在本科教育的前两年完成钢琴与声乐的学习。而对于多数胡琴专业同学说,声乐课或者钢琴课至少有一门为零基础。胡琴专业主修生专业课采用“一对二”的授课模式,即每两位同学每周一课时(45分钟),目前仅一名板胡主修尖子生享有“一对一”的课时安排。由于胡琴教学的特殊性,即专业技能技巧传递需要一定时间为保障,即使授课教师将大量上课内容压缩,没有足够时间的示范讲解,课堂效果必然收获甚微。长此以往,个别学生易产生应付的情绪与懈怠的行为,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繁重的功课学习与主修专业课时的不足,是胡琴教学面对的第二个难点。(三)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程度。据笔者对多名在中小学任职的胡琴专业毕业生的走访中发现:浙江省各中小学招聘,对钢琴、声乐两课的要求较高,器乐专业学生在招聘中几乎无优势可言。在本单位任职期间,这些胡琴主修生也是以钢琴、声乐为主要教学任务,器乐课程较少涉及,即使有也是作为兴趣班的形式增设,以一对多的上课形式,起初这些毕业生们面对课堂显得手足无措,毕竟这些突如其来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是在本科学习中鲜少涉及的。绍兴文理学院胡琴专业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因浙江省各中小学招聘,绝大部分以声乐、钢琴为主,器乐考试次之。由此,胡琴专业学生的困境在于必须通过相关声乐与钢琴的考试,才有可能入职后担任音乐教师一职时从事兼职的胡琴教学工作。然而,回归教学课堂,教师所教授给学生的演奏曲目、练习技巧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小学学生而设定的,而绍兴文理学院于本科四年级开展的大学生实习工作,也没有为器乐专业同学提供展示与教学实践的平台。目前,绍兴文理学院实践中的胡琴教学并未与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中小学音乐发展动向与趋势的关注。若教学理论与实践未能紧密结合,可能出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正确方向的现象,此为胡琴教学面对的第三个难点。
二、胡琴专业教学改革措施初探
体育舞蹈专业创业模式探析
摘要:本文基于SWOT理论,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生创业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体育舞蹈毕业生创业具有专业技术较好、教学经验富足、创业成本相对较小等优势。此外体育舞蹈毕业生创业也存在资金匮乏、缺乏行业相关经营管理经验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劣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湖北文理学院体育舞蹈专项毕业生的创业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以下有针对性建议:第一,完善优化学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二,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及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第三,借鉴体育舞蹈专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本地市场紧密联系,通过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践平台实习,提高体育舞蹈毕业生创业理论知识,增强创业实践能力。
关键词:体育舞蹈;SWOT分析;创业模式
1、前言
体育舞蹈在湖北文理学院得到飞速发展,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体育舞蹈毕业生,他们以体育舞蹈为基础进行创业,开办舞蹈培训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众多同等开设体育舞蹈专项课程的高校中具有相关借鉴作用,为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创业提供理论指导,在体育舞蹈创业方面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湖北文理学院体育舞蹈正处于不断发展中,本文通过分析湖北文理学院体育舞蹈毕业生创业发展的优劣势以及存在的机会威胁,提出相应的发展计划以及针对体育舞蹈毕业生创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为体育舞蹈毕业生创业提供理论指导。
2、研究思路与方法
2.1、研究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湖北文理学院体育舞蹈专项毕业生创业进行SWOT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2.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资料室和互联网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中国知网(CNKI)搜索引擎,以“体育舞蹈”、“创业模式”、“SWOT分析”为中文关键词,共收集相关中文文献6篇,为研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2)问卷调查法。根据问卷设计的方法和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对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体育舞蹈专项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高校服务村级档案建设与实践
重庆文理学院位于重庆市永川区,学校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获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成立有重庆乡村振兴研究院和学校乡村振兴学院。近年来,重庆文理学院发挥自身档案工作优势,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主动担当,精准发力,对地方高校服务村级档案建设进行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优势分析
近年来,村级档案作用日益显著,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弘扬文明乡风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高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服务所在地区村级档案建设中,具有诸多优势。1.地缘优势突出地方高校大多连接区县,距离农村较近,为基层培养人才。地方高校伴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能直观感受到农村的建设和变化,对所在地区村级档案发展中的瓶颈和需求有着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对所在地区村级档案文化的认知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为地方高校服务村级档案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乡土情怀真切地方高校扎根地方办学,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与地方相融共生,在当地有良好的人脉基础。地方高校很多教师来自农村,很多学生来自农村,乡土情怀真切,对农村有深厚的感情,有挥之不去的乡愁。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农村对档案工作的需要,希望用自己所学的档案知识回报哺育自己的家乡,助力乡村振兴工作。3.人才资源丰富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地方高校作为当地高等教育资源的主要输出者,汇聚了大量档案人才与档案资源,是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学子的聚集地,具有天然的智力优势,理应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服务村级档案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做法与实践
基于所在地区村级档案管理实际情况,结合地方高校自身优势,重庆文理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通过建立三级联络沟通机制、组建村级档案建设研究团队、开展业务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精准靶向结对帮扶等举措,服务村级档案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做法如下:1.建立三级联络沟通机制为将服务村级档案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重庆文理学院与学校所在地永川区建立了三级联络沟通机制,加强沟通,注重协调,携手合作,确保此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学校与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乡村振兴局、档案局的协调机制。由学校和三方办公室主任担任联络员,统领学校服务村级档案建设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就学校服务村级档案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全局性问题进行安排部署和研究谋划。建立档案馆与镇(街)农业服务中心的沟通机制。由学校档案馆馆长和镇(街)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担任联络员,在学校和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乡村振兴局、档案局的共同指导下,对接服务各镇(街)村级档案建设工作,确定亟须对口帮扶的行政村等相关事宜。建立业务骨干与村委会主任的联络机制。由学校档案馆选出的业务骨干和村委会主任担任联络员,在学校档案馆与镇(街)农业服务中心共同指导下,具体负责学校服务村级档案建设相关业务的实施工作。2.组建村级档案建设研究团队重庆文理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对村级档案建设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以科研为动力,以村级档案为对象,组建村级档案建设研究团队,明确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村级档案建设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有效推动学校服务村级档案建设工作的开展。组建教师研究团队。由学校科研处牵头,以档案馆专职档案人员为骨干,以档案专业教师和学校二级部门兼职档案人员为主要力量,组成40余人的教师研究团队,在科研经费上予以支持和倾斜。研究团队立足现实需要,致力村级档案建设相关研究,以科研促工作。由于研究机制健全,激励措施到位,团队成员能够以良好的心态、饱满的热情、充足的干劲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围绕村级档案建设相关内容,研究团队先后有教育部、重庆市、区县科技局等各层级的30个科研项目获批立项,学校大力支持并给予配套经费。以科研项目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有力指导和促进了村级档案建设的实践。组建学生研究团队。由学校档案馆牵头,以档案馆勤工助学学生、学校文秘以及汉语言文学、信息技术等专业大学生为成员,组成150余人的学生研究团队,在经费上给予保障,围绕村级档案建设开展相关科研活动。学校还在档案馆设立学生研究团队工作室,配备会议桌、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设施设备,供学生课余开展村级档案研究活动使用。学生研究团队成立以来,在学校档案馆业务骨干的带领和指导下,紧紧围绕村级档案建设,先后有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科研资助项目等课题立项。学生研究团队成员的市级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村级档案建设研究—以永川区为例”等36项课题获学校经费资助和重点支持。通过研究团队的历练,提升了学生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同时为培养造就扎根基层的村级档案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3.开展业务素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村级档案管理人员是直接管理档案的人,他们的业务水平较大程度决定了该村档案的整体质量。重庆文理学院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村级档案管理队伍业务素养和职业技能。打造培训师资。学校档案馆牵头,组建20余人的村级档案建设培训师资团队,队长由档案馆馆长担任,成员由学校富有村级档案管理经验的专家和业务骨干组成。学校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师资团队成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及时了解村级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吸取营养,补齐短板,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和授课水平。师资团队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培训内容,征求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乡村振兴局和档案局意见后,集体打磨授课教案,为提高村级档案人员培训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创新培训方式。在有效开展三级联络沟通并充分调研基础上,学校村级档案建设培训师资团队利用寒假、暑假或周末时间,到村里开展村级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培训紧密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个性化档案业务和乡村振兴要求,按需制定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施教,目前已累计培训村级档案管理人员300余人。培训避开了农忙时节,主要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做到了不耽误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在村委会、在田间、在地头、在院坝,只要有培训需求,就可以看到学校培训师资团队成员现场施教的身影。优化培训内容。学校实施村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在较短时间熟悉档案知识,掌握档案技能,胜任档案工作,提高村级档案质量,助力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培训内容上学校精心策划,凸显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站位,增强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用生动、形象、接地气的案例,让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做好新发展阶段村级档案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神圣使命;二是重点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和地方档案法规,通过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讲解,让他们牢记于心,熟练运用;三是技能训练,包括档案的收集、分类、整理、装订等,通过现场演示,让他们能熟练操作整个流程。4.实施精准靶向结对帮扶为将服务村级档案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确保整体质量和水平,针对档案管理相对薄弱的行政村,重庆文理学院成立帮扶队伍,建立帮扶机制,突出帮扶重点,实施精准靶向结对帮扶。成立专家服务队。服务队设在学校档案馆,由学校档案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每位成员结对帮扶1~2个档案管理相对薄弱的行政村,“一对一”策划帮扶方案,“一对一”制定工作台账。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方式,重点对该村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实施点对点精准帮扶。专家服务队同时还协助该村挖掘乡村记忆档案,通过档案真实记录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和变化。成立大学生“三下乡”档案服务队。服务队纳入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校团委负责日常管理,学校档案馆负责队员业务培训。主要利用暑假和寒假时间,在校档案馆和校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大学生们吃住在村上,协助档案管理薄弱的行政村,重点进行档案收集、整理、归档和数字化工作,累计为当地70个行政村完成归档工作,协助整理档案2000余卷,协助完成210个村级重大项目档案数字化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村级档案工作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地方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村级档案工作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利用自身优势,服务村级档案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蔡华锋
信息工程学院寝室文化建设论文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思想前提和灵魂所在。一所没有理念的大学是不可能创造出优良的校园文化成果的。校园文化活动创新与大学精神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大学的本质精神是追求真知,这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思想源泉。现代大学制度是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有力保障,而大学自身独有的精神则是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的内在动力。比如:北京大学刚建立时,便确立了崇高的使命:“大学的首要目的在于塑造性格,造就伦理,培养或者说教化能够感受到真、善、美的人,能够领悟到人之尊严、人在有限性上建树的伟大的人”。在它的指引下,当年的北京大学群星璀璨,校园文化活动生机勃勃,学术氛围空前浓厚。西安文理学院以“重德、笃学、躬行、崇高”立校,这与高校教育的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谋而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于2012年率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站和学生党员服务站,并于每学期进行一届主题文化宿舍创建活动,五年已连续开展九届。五年来,信息工程学院以“公寓育人”为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学生干部能力培养,学生党员意志品格锤炼贯穿始终,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取得了显著成果。信息工程学院寝室文化建设以“两站”为基础、“五进”为切入点,即依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站和学生党员服务站,让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党建工作、校园文化、心理健康进公寓,通过公寓育人平台建设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一、建立组织机构,保障校园文化创新活力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站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牵头,各系配合落实进行院系二级管理,保障了工作落实。2、完善工作站内部组织建设。学院成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站、各系成立宿舍文化建设部,形成二级组织管理体系。同时,制定了《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站规章制度》,理顺了院系两级的工作关系,划清各部门职责范围。明确规定了党员教育管理部、宿舍卫生创建部、寝室文化建设部、生活服务部等部门的职责和任务。3、健全管理制度。工作站制定了明确的学生干部值班制度、党员联系宿舍办法、辅导员值班制度、宿舍卫生检查标准、主题宿舍创建标准、寝室文化竞赛规定等保障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同时,为了严格落实各项制度,并配合学校提出的查早操、迟到旷课、课堂纪律、夜不归宿、早上起床、宿舍卫生等“六查”活动,工作站针对学生干部值班、宿舍卫生检查、党员宿舍管理等进行了日检查、周通报、月月清寝室文化建设贯穿始终的公寓管理制度,并基本形成问题反馈、落实处理、效果检验的基本工作模式。4、改善硬件设施,优化办公环境。给工作站提供了专门的办公地点,设立了图书漂流站、提供充足的办公设备,保障了工作站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挖掘独有精神,激发校园文化创新内动力
要保持一所大学长期拥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是非常困难的,这取决于多种因素,尤其是能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除了必须拥有的大学理念之外,还必须有自身独有的精神。西安文理学院是服务地方地方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根据这个定位和精神,信息工程学院将寝室文化建设定位于主题文化宿舍创建和寝室文化竞赛另个层面,并积极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和激发校园文化创新内动力。1、做好主题文化宿舍创建,打牢校园文化创新基础。主题文化宿舍创建是从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造意识,建立属于自己宿舍的文化氛围和休息环境。每学期组织学生申报主题文化宿舍,在本宿舍成员友好协商的基础上,根据学院提供的卫生型、技能型、运动型等标准确定申报宿舍的主题类型。学院对所申报的各类型宿舍进行指导、检查、打分、评比,最后确定合格的主题宿舍予以公示。这项活动能不断深化公寓育人成果,进一步繁荣宿舍文化,增进同学间的团队合作。同时促进公寓内涵式发展,以舍风促学风,助力学生成长成才。2、抓好寝室文化竞赛,树立校园文化创新建设排头兵。学院成立寝室文化节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寝室文化各项目的竞赛活动。在主题宿舍范围内,选拔优秀的宿舍分类型进行竞赛,每种类型的宿舍有明确的竞赛办法和奖惩措施。通过竞赛,选拔出优秀的具有代表行的宿舍进行公开表彰,并要求其在下学期的主题文化宿舍创建过程中,承包待创建宿舍进行具体指导,充分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创新建设中排头兵的作用。3、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发挥校园文化创新先锋队作用。学生党员是校园文化创新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信息工程学院建立学生党员公寓活动室,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学生党员亮身份、党员宿舍自查、党员联系宿舍等活动,严格党员教育、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寝室文化建设进而推动校园文化创新活动。大学精神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一面;有固定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它的形成是人类不断探索实践的产物。只有弘扬独具魅力的大学精神,才能使大学校园文化活动产生无穷的魅力和生命力,造就一代又一代富有创造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精神也是一所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所大学,没有独具魅力的精神,就很难创新出有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更谈不上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
作者:常任琪 刘洁琳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垂阅我的自荐信,当您亲手开启这份自荐信,将是对我过去努力的检阅;当您最终合上这份自荐信,也许又将决定我人生新的征程。
我叫***,是一名即将于**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本人始终积极向上,奋发进取,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面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上我能做到勤勤恳恳,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力求做到最好。曾被评为“优秀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等称号;此外,自律自信,诚信守时,与人为善的生活作风使我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坚忍、不怕苦畏难的个性,坚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使我具有灵活创新的思维。我坚信能够很好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
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不断积极进取,立足基础扎实,专业求广度、深度。利用宝鸡文理学院综合性院校这一优势,平时阅读专业以外的书籍,提高个人的修养,努力使自己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在课余时间,加强身体锻炼,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学习和工作。
相信四年大学的磨练已将我锤打成为一名品德端正、意志坚强、思维机敏、处乱不惊,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出色的大学生。相信我所具有的知识和处事能力完全可以胜任任何困难的工作,环境的艰苦并不能阻碍完成我要完成的工作。如果我有幸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将把我所有的青春和热情倾力投入到我的工作中,取得应有的成绩,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方性大学食品安全检验课程研究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当代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涉及科学、技术、政策等方面。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过程、分析及生物检测等技术,其管理过程涉及政策、法规、文化和消费观念等问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主要涉及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加工过程中污染、不当使用添加剂、添加禁用化工原料、包装材料、掺假等诸多方面。[1]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稀缺,这就迫切需要高等院校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监管人才,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文章以西安文理学院为例,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现状出发,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遵循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重点探讨食品安全检验课程群建设,研究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内容,从而为转型背景下应化专业建设提供一些方法与思路,这对构建地方性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
在西安文理学院应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质量检验方向培养目标是培养工业品质量检测、食品检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分离科学技术、近代工业分析、食品分析、环境监测等课程。专业转型过程中,西安文理学院也正在积极筹建食品检测中心,可以为学生的食品分析实践教学提供场所,建立一体化实训中心。依托校内外教学平台,构建“平台+双师”高校企业合作教学育人新模式,满足学生一体化课程教学、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需要,也为课程群教学多样化提供了保障。食品分析课程体系的构建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将培养方案中的多门课程重新进行整合构建课程体系,发挥群体优势,突出特色,构建以食品分析为特色的质量检测方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按照“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本着“基础型、应用型、技术型”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与食品生产企业沟通、调研,根据食品行业需求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人才,搭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平台。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设置
公共基础平台是为发展学生智能、提高综合素质、打好基础而开设的课程。如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英语、体育、大学信息技术基础、高等数学等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基本骨架,是进行专业学习、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开设的。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围绕学科专业的要求和培养目标设置。如工业分析(工业分水质、化工产品、其他产品分析等)、食品分析、分离科学、色谱分析、化工原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分析化学前沿、食品理化分析、食品法规与标准等课程,整合后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质量检测的能力要求,又突出食品分析特色。学生应掌握食品安全检测及食品质量管理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在食品生产、流通、质检及消费等领域就业,从事食品分析检测、安全评价、质量管理、企业管理、科学研究及教育方面的工作。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体现专业性质和特色。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要求,选择开设如食品感官评定、功能性食品、食品质量体系与认证、食品添加剂、市场营销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食品分析课程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非常高,食品分析实践教学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容替代的环节。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化学实验平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如:基础化学实验1-5、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实验等。专业实践平台,根据区域食品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现状,联合校企专家对专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学习课程。如食品理化分析实验、食品分析综合实验等。专业实习平台包含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大一开设认知实习,大三专业实习,大四企业专业实习、企业导师岗位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专业实习采取校企合作,搭建企业操作平台,建立集“科研服务—实习—就业”于一体的实践基地;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预就业”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综合创新平台:指科技创新项目、课外学科实践,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与补充,开拓学生视野和了解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实现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科研创新项目、第二课堂、各种资质技能培训考试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加开放实验、创新训练等。创设隐性课程,如开展“博士论坛、名师讲学、校友讲学”等系列讲学活动。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