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04:09: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资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传统文化资源校本转化研究
慈慧文化是绵阳市游仙区慈济实验学校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融合“致虚守静”的思想、“仁爱”哲学以及“济世救人”的情怀,基于“慈”“慧”两大关键元素而形成的。它是以传统文化的现代性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有益探索。
一、慈慧文化的实践体系
慈慧文化围绕立德树人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慈”“慧”为抓手,从课程建构、环境建构、师资队伍、学生评价四个角度,培养学生爱国重家、崇礼修身、中和融通、刚柔相济、仁爱互助、谦逊诚信等核心素养。(一)课程文化体系。第一,整合国家课程。从科学求真、艺术求美、道德求善的角度,将语文、政治、数学、物理等科目的通识性知识、技能整合起来,打造学科超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人文精神。第二,开发地方课程。立足校情和地域文化特色,编写慈诚、慈孝、慈廉等故事丛书,编写毛笔制作、手工剪纸等校本教材,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爱国爱家等基本素养。(二)资源文化体系。第一,强化教育设施的现代化。近年来,学校主动探索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互联网+”现代教育模式,抓住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等项目机遇,按照“双一类标准”配备教育设施,大力加强教育信息化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现教育装备的现代化。第二,强化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学校紧紧围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力量开展课题研究和常规教研,以“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观念、思想的现代化转变,促进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转变。(三)师资队伍体系。第一,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依托绵阳市教科所、绵阳师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绵阳分院等科研院所,对教师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依托课题研究,邀请课题专家对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第二,教学辅导员队伍建设。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从绵阳非物质文化传承中心等社会机构聘请兼职辅导员,丰富师资队伍。(四)考核评价文化体系。学校坚持多元化考核评价原则,制定《学生考核评价方案》,通过实践报告、节目汇报、成果展示、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综合素养进行科学评价。
二、慈慧文化的实施路径
(一)营建学校环境文化。学校布局充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理念,让学校融入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找得到历史,寻得到乡音。学校建筑外观和结构为唐宋书院风格,显得古朴典雅,又有历史厚重感。配以吟诗亭、《慈慧赋》、慈慧文化石、竹制风铃、读书吧台、文化浮雕;其间,点缀蔷薇、月季、君子兰、麦冬等花卉。校园里,女贞、榕树、紫荆等乔木俯仰生姿,文化奇石星罗棋布,既有“天然去雕饰”之美,又有“大江东去”之气概和“小桥流水”之雅。学校是书香浓郁的地方。学校建有书香长廊,设置书架和书柜,陈列大量图书,让学生自行借阅,拓展学生阅读空间。笔墨纸砚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学校建石雕书、笔、文化墙等,放置书籍、毛笔、石桌石砚等立体模型,汉字形体演变版画,建立毛笔制作演示厅,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历史,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此外,学校还建立学校发展史展示墙、抗震救灾纪念馆、地方文化陈列馆等,对师生进行人文熏陶。(二)丰富学校活动文化。第一,模块化课堂教学活动。运用互联网平台,结合学科性质,采取板块式、任务驱动式和情景创设式等模块化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拓展、增加、渗透人文教育,给学生“慈”和“慧”的培养。第二,第二课堂活动。在课外活动时间,开设师生讲坛、品味经典、棋类、书法、绘画、川剧、唢呐、舞蹈、剪纸、小合唱、淘书乐等活动,提高学生文学、艺术、科技方面的兴趣爱好。第三,阳光体育活动。在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开展体能组合训练操、跑步、跳绳、趣味运动等体育活动,全面践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的健身理念,增强学生体质,健全学生身心。第四,假日社会实践活动。节假日,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走进森林”“保护芙蓉溪”“中华水学校”“生物养殖”“劳技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五,校际人文交流活动。学校先后与台湾慈济大学附属中学、香港圣保禄学校、阿坝州壤塘县中学缔结为姊妹学校,定期开展人文交流活动。活动中,师生共同生活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在交流中碰撞,让学生体验紫荆文化、红场文化、科技创新文化、赛马文化、高山族文化、藏地文化、寻根文化,让学生感受孝心、爱心、善心、环保等人文思想,增进巴蜀、藏区、香港、台湾等地域文化间的融合,共同传承中国文化,加深两岸三地同胞“同宗同源”的文化认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与人为善、济世救人的人文情怀,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三、教育现代化视野下的慈慧文化实践反思
港口文化资源交流
连云港市作为港口城市,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有山有水有港,有神奇的传说,有独特的山水地貌,有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世世代代的港城人创造了灿烂的连云港文化,是港口人在生产和生活当中长期积累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和智慧财富的综合,是港城人的自豪和骄傲。连云港的文化产业却只是刚刚起步的新领域,目前有几大门类产业都在悄然兴起,第一个是传媒业,实际上传媒业在经济学上讲是个广告语,它是靠广告补偿的。第二是会展业,实际上它是靠两方面的收入,广告和门票。第三是演艺、娱乐业,它和会展业有相似之处,不过演艺娱乐业更多的是服务。第四是文化创作产业,最接近文化产业原意的,比如说一项产品开发、图书出版和图书的写作,还有动漫产业等属文化创作产业。第五是旅游业,也是连云港这个港口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门类。其中演艺、娱乐业、旅游业是规模很大的群体,主要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文化与休闲娱乐,还有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服务直接关联的这些用品,也是连云港文化产业的主体。当前,要充分挖掘港口文化资源,让港口文化发挥它的作用,使文化产业日益兴盛,让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大构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发挥港口优势,唱响山海之歌,确定文化产品经营方略,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当务之急。
连云港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地位确立后,它就成了新时代世界人民建设发展的新丝绸之路,有利于连云港市经济发展和文化的对外交流。它要求我们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国际市场接轨。而市场机制是促使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基础运行机制,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本土文化,抓龙头,抓时机,创造精品,建成有实力文化产业体系,让文化产业成为连云港新的支柱产业。文化领域大多是公益性,但意识形态属性延伸,也有经济属性,因为文化并不全然都是文化活动,而且文化产生本身也可以成为经营的对象,所以要针对实际情况,必须遵循一些规则。
首先,港口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走向。将港口的演艺业、娱乐业、旅游业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文化产业最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产业,因为它主要消耗文化资源本身是可以不断重复的,也可以通过开发更加丰富,更加有价值。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产业都进入市场运作,有相当的文化产业实际上是以政府购买的方式,或者直接由以社会公益的方式向社会来提供,从古至今,文化设施都设立在人口集散最多的场所,在港口更是独占优势。其人流量的优势,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因此,港口的商业经营价值、房屋土地价值、娱乐消费价值等一些资源都给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走进市场的先天条件。
其次,文化产业走向市场和不断完善,是带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必不可少的物质准备。连云港要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在经济增长中文化产业所占的比例,还是要从战略上考虑。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必须让文化产业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化产业市场化运作,并以此带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向深度发展。文化娱乐业是以文化部门为主渠道,文化单位有的是房屋、土地等存量资产,充分开发和盘活,启动自力,借用外力,提供发展和开发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文化项目,方法上采取租赁、出让、股份等形式吸引外资,实施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下的大联合,走出一条容吃、住、行、玩为一体化服务,规模经营的文化产业路子。
再次,文化产业要融入经济建设之中,形成独有的港口特色文化内涵的新创意。要打出港口的品牌和声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独有的港口文化产业的新创意,使其成为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并把港口文化产业变成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还注重文化功能,港口文化品牌的创塑要向外发展,引进外来资金技术,把发展文化产业的目标定位在宣传港城,树立港城形象,让国内外更加了解连云港,让投资者信任连云港、建设连云港。从而让文化产业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走出市门,走进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资源与建设探析
本文作者:潘晓飞周宁工作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从近年来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当地政府在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所做出的艰辛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也必须认识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与天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相比,还十分有限,推动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一)已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规模不大,影响力不足目前,天长已开发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形成大的项目,甚至部分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因此影响力不够,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经济效益相对有限。尽管千年古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相关宣传,加之景点分散零乱、数量不多,尤其是缺乏大型综合性景区,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无法做到长时间吸引游客,同时也限制了餐饮业和零售业的发展。饮食文化方面,鸡头米和京彩松花皮蛋销路虽好,但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生产加工,生产能力十分有限;进贡甘露饼近年来重视力度不足,始终无法走出天长。民间工艺品,长期以来,销售没能形成规模,很难吸引高档次的消费群体。红色革命文化,也存在着类似问题,规模尚需扩大。(二)缺乏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相关产业文化内涵欠缺当前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主要停留在文物古迹、饮食文化、传统工艺等物质文化的开发和建设上,缺乏对地方风俗、娱乐活动、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的认识,因而也就无法展现天长特色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就开发旅游业而言,人文景观目前依然停留在对文物遗迹的修复和重建上,而对于它们的文化底蕴开发却没有得到重视,对于游客而言只能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却无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饮食文化产品的相关历史文化内涵也未做足,例如有关进贡甘露饼和“唐殿春”白酒的传说和原始工艺都有待于进一步做出开发。天官画、天寿玉雕等民间工艺以及抗大精神同样缺乏充分展示。(三)部分传统文化工艺在传承中没能培养出接班人才,无法形成产业规模作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工艺不容忽视。但由于这些传统工艺尚未形成产业规模,无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人们更多的只是将它们作为业余爱好,既没有专门成立有关组织或机构来培养专业人才,传承艺术技艺和经验,更没有涌现出知名艺人,因而这些传统工艺目前处境艰难。
针对上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保护和建设措施已迫在眉睫,当地政府应当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创造有利条件,推进天长市的全面健康发展。(一)加大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规模,以精品工程和天长特色扩大影响力继续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引进相关投资,开发出集“孝文化”、“状元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等为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旅游观光项目,并致力于将其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风景区,打造天长旅游业精品工程,带动天长旅游业上档次上规模,吸引更多游客。饮食文化方面可以通过兴建大型工厂,扩大鸡头米和京彩松花皮蛋生产能力,将这些富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产品做大做强,争创国内知名品牌,同时还可适量开发当地秦栏卤鹅、铜城雪片糕等地方特产。对于天官画、长兴锣鼓等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应当抓好机遇,适时借助商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产业规模化,这必将成为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亮点。(二)进一步挖掘天长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加紧对新项目的开发开发新旅游景观,在不断深化天长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的同时,更当注重历史文化艺人在天长留下的文化遗迹,比如宣鼎写下的晚清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夜雨秋灯录》,曾受到鲁迅先生的赞誉,可以对宣鼎和《夜雨秋灯录》故事深入挖掘。另外,高邮湖、界牌鹭鸟生态园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给天长留下了丰富的旅游观光资源,都有很大开发价值,不但能够提升天长旅游业的文化品位,也有利于拓宽游客来源渠道。特色饮食文化方面,继续立足于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在恢复传统工艺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对进贡甘露饼和“唐殿春”白酒相关的故事传说的宣传,丰富饮食产品的历史文化底蕴。红色革命文化方面,在强化发展红色旅游业的同时,也有必要将抗大精神沿袭下去,炳辉中学在立足于自己办学特色的前提下,更应负担起传承抗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为天长历史文化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三)加强民间传统艺术的开发和管理,推动民间艺术与旅游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针对民间传统艺术尚未形成产业规模,从业人数较少,以及传承的过程中没能培养出接班人等现状,需要充分利用政府扶持,通过成立研究会、艺术团和培训基地等方式来培养专业人员和优秀人才,促进艺人队伍发展壮大。尤其在对天长天官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拯救时,应当在保留天官画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凤阳凤画等优秀传统技艺,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改造,绘制出更多精美的天官画作品,而对于天寿玉雕也可以考虑开发出与旅游业相关的旅游商品,从而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另外,在旅游观光景区设立专门表演场所,经常举办民间歌舞表演,充分展示长兴锣鼓、打对子、走旱船等民间活动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可以弘扬天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做到将民间艺术与旅游业等相关经济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共同发展。(四)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竞争力天长自设县级市以来,城市的基础设施、商业用地、居民住房也就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而急剧增加。新一轮城市规划的修编,经济开发区的快速扩张,为天长市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是由于在城市西进南扩的过程中忽略了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对旧城区的疏解作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群、传统商业街等在旧城改造的浪潮中被拆毁,[5]甚至古建筑周围的历史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当地政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战略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建设的观念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之中,使城市功能、城市环境与城市文化形象有机地统一起来,[5]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地域特色,不断提升天长历史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天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传统文化德育资源研究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于现代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是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根基,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教学工作改革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时期下,素质教育对于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实现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和基础。另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本质来看,其在德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在素质教育改革阶段,对于推进现代教育深入发展,提升小学生能力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情况,小学阶段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德育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一、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突出德育教育主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把握,是小学阶段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考虑的一个要点,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做好德育教学引导,是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资源在应用过程中,要立足实际,把握本质和内涵,以提升教学质量。在进行阶梯性、分学段推进过程中,要切实把握以下几点内容:(一)引经据典。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其对文化内涵的理解较为困难,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是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的关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资源开发中的应用,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通过活动方式,使小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潜移默化的对小学生价值观进行影响[1]。例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阶段应用时,可以将一些文化典故与德育教学进行联系。比如熟知的、“精忠报国”、“孔融让梨”等典故,这些典故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通过对典故的讲解,可以使小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理解[2]。如精忠报国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孔融让梨中的谦让、礼貌品质。(二)由浅入深。中华优秀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要注重采取分学段阶梯性的方法进行推进,能够由浅入深,使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和精神要领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结合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认知具有特定的规律,必须依据其认知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阶段德育教学工作中应用,需要对德育资源的选择进行把握。例如教师在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理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进行引入,例如“曾子杀彘”。教师需要把握曾子杀彘中体现出的道理,对故事的主旨进行体现,使小学生在听故事的愉悦氛围下,对故事体现出的诚信品质进行把握。在对高年级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卧薪尝胆”典故进行讲解,使小学生对“卧薪尝胆”中体现出的精神品质进行把握,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成为一个勤学上进的人。总之,在小学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注重把握小学生的特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使小学生能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道德品质进行感知和理解,潜移默化的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德育观,为打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奠定重要基础[3]。
二、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学中应用,如何对教学方式进行把握,使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采取灵活性的教学手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强调德育要点,突出育之要求。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开展,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围绕这一点进行教育工作,以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小学德育教育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时,需要对教育资源进行把握,并结合教育资源对教育方法进行活化,突出教育的实用性,避免德育教育沦为苍白说教。例如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开展课堂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的某一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对“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典故讲解时,可以让小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对典故体现出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短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述。通过这一方式,小学生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理解,并且也可以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更好的促进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注重对节庆教育方式进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用时,要注重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方法,能够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应用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定期的开展课外活动,使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进行把握,使小学生精神品质和道德品质得到提升。比如重视节庆教育,充分利用“五一”、“十一”、“端午节”、“中秋节”这些传统节日,开展主题节庆活动,使小学生对节日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感知,通过“五一”、“十一”节庆活动,能够使小学生树立国家意识。通过“端午节”、“中秋节”这类的节日,可以使小学生对传统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更好的认知。采取活动的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衔接和结合,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使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这一方式的应用,还考虑到了小学生之间的群体交流,为小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引导小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结语
市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市文化系统现有干部职工400多人。下设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影剧院、博物馆、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剧目组、蒲剧团、文管所、铸鼎原文物管理所、文华艺术团等11个单位。建有乡镇区文化中心17个,村文化大院420个,其中一星级180个,二星级165个,三星级75个。*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现有库藏文物7354(套)件。其中一级品1件,二级品177件,三级品2784件。境内有各级人民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9处,市级5处,县级249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丰厚,被各级人民政府公布列入名录的共60项。其中《*剪纸》被公布为国家级名录;被公布为省级的有《*道情皮影戏》、《齐天圣鼓》、《虢州石砚》、《黄帝的传说》、《王莽撵刘秀的传说》、《东西常骂社火》、《扬高戏》7项;三门峡市级有《夸父神话》、《菩萨庙会》、《娘娘山的传说》、《亚武天锣》4项;*市级有48项。王蓬草、杨仰溪、索辛酉、左昌义等4人被公布为省级、25人被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蓬草和杨仰溪还被公布为国家级杰出民间文化传承人。*市文化产业发展较快,城乡文化活动场所众多,文化产业门类齐全。有歌舞厅、KTV厅10家。印刷厂15家、打字店21家、音像图书销售70家、文艺培训10多家、专业文化艺术团体3家、网吧73家,拥有影剧院、剧场、戏台近200座,电影放映队20多个,文化产业年产值1.2亿元。主要产品有:虢州石砚、剪纸、道情皮影、布制工艺品、灵芝盆景、青铜器制作等。河西村、朱阳镇被命名为省级特色文化产业村、镇。西车村、杨家村、尹庄镇、焦村镇被命名为三门峡市级文化产业特色村、镇。虢州砚、道情皮影被命名为省级知名文化产品。*市群众自发兴办文艺团体和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现有乡镇、村组组织的各种职业半职业剧团48个,道情皮影剧团3个,唢呐队100多支,锣鼓队200多个。他们活跃于乡镇山村,为群众的文化庙会、传统节日、红白喜事、乔迁新居、集市贸易等增加了文化氛围。另外,群众自发组织的卡拉OK大赛、金城歌手选拔赛、唢呐大赛、群众文艺晚会、社火、焰火等文化活动此起彼伏。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庙会文化、农村文化争奇斗艳、交相辉映,极大地活跃了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市民间艺术和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全市共有文学、美术、书法、摄影创作人员800多人,每年在各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500篇(幅)以上。每年举办的200多处传统文化庙会,成为民间工艺品展示的盛会,使当地的剪纸、刺绣、纸扎、编织、面塑、泥雕、印花布、窗花、花灯、金银饰品等民间工艺美术事业有了极大发展,工艺品制作人员达到万人以上。其中30人被国家、省、市有关协(学)会吸收为会员,有10人入选《中国名人录》。*市文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以铸鼎原遗址群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以黄帝、老子、杨震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函谷关、铸鼎原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观,以亚武山、娘娘山、龙湖风景区、鼎湖湾为代表的山水景观。还有正在开发或亟待开发的朱阳红色旅游景区、佛山、汉山、燕子山、菩萨堂、员家大院、三鳝书堂、杨公寨等。*市已于1999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焦村、阳平、尹庄、大王等4个乡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先进文化乡镇。阳平镇等7个乡镇文化站被命名为百强文化站、示范文化站和先进文化站。东车村、河西村等7个文化大院被命名为示范文化大院、西车村、杜家村、沟东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特色文化村。枣花、解放、涧东等3个幼儿园被文化厅命名为“省级儿童文化园”。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转化德育资源研究
摘要:秦汉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之中既蕴含着珍贵的德育资源,又是各族人民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的来源。充分挖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转变学校德育教育方式。对于合理构建德育资源、促进区域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或缺地作用。本文即以贵州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例,试浅析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学校德育教育的可能与尝试。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德育资源;贵州
古往今来,少数民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总体来说丰富且特色鲜明。全省共有49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成分之多居全国第三位,少数民族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居全国第5位。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用独特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这之中既蕴含着珍贵的德育资源,又是各族人民文化认同和民族情感的来源。例如贵州省黔东南延续至今的“姊妹节”、“吃新节”、“开秧门”等苗族节日和踩塘、对歌等民俗;水书,风雨桥建筑,瑶族、侗族、土家族等族的乡规民约,都是少数民族人民留下的丰富文化资源。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德育资源
(一)人生礼仪文化中的德育资源。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阶段上所经历的不同的仪式和礼节,主要包括诞生、成年、结婚、丧葬等礼仪,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礼仪活动,如满月、百日、周岁、生日等也都属于人生礼仪的范畴。”贵州从江加鸠地区苗族就有60年一次集体悼念死者的习俗,这种悼念活动的内容是集体悼念本寨60年来死去的最有威望的长者和所有死去的人们。通过生者对逝者的悼念和憧憬,激发晚辈对先贤、尊长的追思与怀念,对死生大事的理解定义,转而衍生出无限的责任感与传承意识。这些由丧葬仪礼所引发的道德育化之功效是其它仪礼无法相比的。(二)民间传承文化中的德育资源。“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一般指民间歌谣、神话、史诗、叙事长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以及谚语、格言、谜语、歇后语等。”少数民族所处的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其民间传承文化带有明显的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例如,享誉海内外的“土家族傩堂戏”,至今还在土家族聚居的贵州德江、思南等地传承。又如,最早形成于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一带,由侗族土秀才吴文彩倡导形成的,后流传到广西的三江和湖南的通道等侗族聚居地区的侗戏。再如,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侗族大歌。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民间传承文化,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三)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德育资源。“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集中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门类文化”民族节日文化作为一个文化体系,有其独特的内在结构、文化特征和社会功用。“例如‘四月八’是贵州苗族人的传统节日,但各地的意义不同。贵阳等地,是纪念为民族利益而战死的先辈英雄祝狄弄。在铜仁、松桃一带,则是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牛王节’。而黄平苗族的‘四月八’则是为了纪念祖先开拓飞云洞名胜。”缤纷的民俗特色节日,共同构筑了别具风格、饶有风趣的民族民俗文化。使厚重的感恩思想沉淀在族群心理,助力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四)信仰崇尚文化中的德育资源。民族认同、社会管理、文化教化无一不在少数民族信仰文化功能的包罗之中,这些功能对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对人们良好道德规范形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例如苗族认为“石大有鬼,树大有神”,凡是生长在村寨周围的巨石、古树等,皆不许乱动乱砍。因此,在长时间的自然崇拜信息习俗影响下,少数民族形成了一系列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准则,并作为习惯法一直延续下来,这之中即蕴含着大量的生态德育资源。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养成热爱自然的习惯。
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德育资源高校开发利用途径
湖湘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
摘要:湖南是“革命摇篮,伟人故里”,有着门类齐全的红色物质内容和永恒的红色精神内涵,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存在着内涵挖掘不够、机制不健全、缺乏整体规划、传播同质化问题严重、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实现对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传承,需要不断深挖湖湘红色文化特色,健全保护与传承机制,拓展其育人价值及功能的渠道,加大整合资源的力度,大力推进传播创新。
关键词:湖南;红色文化;保护;开发
作为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和红色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湖南,有着门类齐全的红色物质内容和永恒的红色精神内涵,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深入保护和开发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提升湖南省的整体文化形象,有利于湖南精神文明建设。
一、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湖湘红色文化资源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湖南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所形成和积累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既包括秋收起义浏阳文家市会师旧址、水口革命旧址、芷江旧址等革命旧址,各地烈士遗物与革命文献资料等文物,长沙烈士陵园等各地烈士陵园及纪念馆,、刘少奇、等伟人将帅故居、烈士陵园等物质资源;也包括炎陵红军标语博物馆等各地的红色标语,《浏阳河》《东方红》等革命歌曲,《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等红色影视剧,两把菜刀闹革命、红军长征《半床被子》、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等革命历史故事,桂东沙田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军规等红色制度文化,诗词等文学作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心忧天下的担当精神等革命精神,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及物资资源所承载的精神财富等非物质资源。作为近代革命的摇篮、伟人将帅的故里、工农红军的故乡、思想的策源地,湖湘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内涵丰富、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的特征。湖南是少数几个红色旅游资源景点多、门类齐全的省份之一,14个市州都有自己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有众多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还有岳麓山、新民学会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长沙会战、衡阳会战、常德保卫战等红色遗址。湖湘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历史悠久还表现在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影音作品、革命故事、革命精神等多方面。湖南走出了、刘少奇、、、、罗盛教、刘维汉同志等一大批红色人物代表,他们的革命理想、坚定信念、爱国精神等先进事迹都是生动的教材,也是湖南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湖湘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属性,是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出自湖南的一大批伟人将帅身上所体现的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经世致用的务实作风、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是革命精神也是湖湘文化精髓。又如湖南境内的伟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物质财富也有湖湘文化的鲜明特色。湖南红色文化中有形的物质形态和无形的非物质形态都是具有明显的湖南特色的资源属性,其开发利用的方式、价值都深深地体现了湖湘文化烙印。当然,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因其多样化形态的存在而产生历史性、政治性、教育性等不同的属性,但都有明显的湖湘文化特色。湖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因其丰富的内涵而具有的十分珍贵的历史史料价值,因其具备政治信仰导向功能而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因其具备可保护、传承、开放而具有的可观的经济价值,也因其鲜明湖湘文化特色和教育属性而具有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作用。
二、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现状
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资源分析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接着从信息特性、价值等方面讨论其文化信息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概念,从物质载体与知识内核两方面揭示文化信息资源的结构,从开发目标、开发模式、开发条件、开发工具、开发场景等方面提出我国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策略。
关键词:地理标志 知识产权 文化信息 资源信息 资源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引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1]提出推动地理标志与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目标。《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下称《地理标志“十四五”规划》)指出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保护和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鲜活载体[2]。国家在把地理标志工作上升到新高度之时,对其文化价值的论断为这一宝贵资源的开发指明了方向。文化与信息是一体两面不可分的关系[3],对某事物予以文化价值开发,实质是对其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资源管理(IRM)学科的研究热点,目前研究对象集中在档案[4]、红色史料[5],以及少数民族[6]、地方特色文化[7]、非物质文化遗产[8]、传统村落[9]等方面,虽然部分内容与地理标志在客观上形成交叉或重合,但对地理标志的专门研究尚未纳入学科视野。上述事实反映了我国IRM学科与当前国家地理标志事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不协调、不匹配。另一方面,对文化信息资源的关注不能仅局限在精神层面的创造活动、表现形式与结果,还应扩展为人们具有价值和意义的生活方式[10]。地理标志正是一种两者兼具的事物,如借助地理标志可将原住民饮食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11],地理标志饮食文化实质是社会政治价值观和秩序的反映[12]。因此,它应成为IRM学科重点关注的文化信息工具和对象。然而,我国大多数地理标志未能充分挖掘自身文化资源并展现文化价值[13]。总体而言,我国地理标志领域面临文化信息资源全貌难以概览、文化信息资源开发缺乏模式、文化叙事挖掘缺乏整体图景依据等短板。因此,推动地理标志文化价值的实现需要对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属性及其信息资源概念等基本问题进行讨论。笔者利用“地理标志and文化”“地理标志and人文”“地理标志and信息资源”等检索词在读秀、中国知网数据库,利用“((證明標章or地理標示)and(文化or人文))”“((證明標章or地理標示)and(資訊or訊息))”等检索词在我国台湾华艺学术文献数据库,利用“geographicalindicationandcultureandChina”“geographicalindicationand(humanismorhumanity)andChina”“geographicalindicationandinformationresource”等检索词在Scopus和WebofScienc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之后逐一筛选,归纳总结。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从信息特性和价值等方面讨论其文化信息属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概念,并阐释其结构,最后提出我国地理标志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以为后续开发研究与产业实践提供参考。
1我国地理标志中的文化信息
我国地理标志具有文化基因,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并以人文因素为表征,向外界传播中华文化。本节对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进行分析,对地理标志人文因素与文化信息的关系进行讨论,据此对地理标志的文化信息特性和价值进行总结。
1.1我国地理标志的文化基因
旅游资源文化管理研究
摘要:文化与自然结合型景区兼有自然和人文两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往往景区资源中包含着山水审美意象、信仰体系中的廉政约束、文化中的廉政传统、廉政文艺等廉政文化内容。为充分利用廉政文化资源以有效提升景区产品价值,应注重景区现有产品调研,深度挖掘景区廉政文化内涵,培育含廉政文化内涵的精品旅游产品,山水为形、文化为魂营造自然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廉政文化氛围,利用丰富载体,有效传播廉政文化。
关键词:文化与自然;结合型景区;廉政文化;旅游资源;产品价值
旅游资源是景区旅游发展的前提,对旅游资源进行价值发掘与评估,是景区开发的前提,有利于对景区的开发进行正确的指导。而旅游景区要转型升级,涉及到产品要升级换代、产品要素要转型扩大,更要求旅游资源价值要深度发掘、价值要重新认识。从多维的角度提炼景区旅游资源所蕴涵的廉政文化内容,是景区旅游资源多元价值提升的实现方式之一。文化与自然结合型景区兼有自然和人文两类旅游资源,两类资源相互衬托,或形成具有观赏价值的环境优势,或形成景点、景观,共同体现其游赏价值,故对文化与自然结合型景区所蕴涵的廉政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提炼,进行科学内涵、美学内涵与附会文化资源的深度发掘。
一、景区资源价值
(一)景区旅游资源特色价值
旅游资源的特色价值是资源的特色或特点对游客所产生的吸引性价值。“特色”是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出游的关键性因素,是旅游资源论文开发的灵魂。旅游资源个性特色鲜明,旅游区才能拥有鲜明形象,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文化与自然结合型景区旅游资源特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旅游资源与文化保护论文
1案例分析与研究
1.1国内外研究水平和发展案例俄罗斯对本国古代宗教文明小城镇——苏仕达的开发、意大利对其南部阿玛尔菲海岸最漂亮的小镇——波西塔诺进行的整体规划。我国四川九寨沟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及正在规划的黑河新生乡的鄂伦春族聚居区等。
1.2对于怎么样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1)保证民族文化艺术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地和环境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比如黑龙江省黑河市新生乡鄂伦春族聚居区,该村和周围的一些村子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习俗。而正在研究当中的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的哈拉新村,民间也还普遍保持着传统的种种民俗,乡村里还自发组织的民间歌舞、民族节日等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也会使更多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层出不穷。
(2)提高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知、自识、自尊、自重的意识民众的文化品位、认识水平、时尚潮流是需要正确地引导的。由于受城市建筑现代化的影响,很多居民都想拆掉传统的土木结构房屋改建钢筋水泥房,认为这才是进步的。事实说明,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最为迫切的就是对民族特色文化的自知、自识、自尊、自重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减少“文化灾难”。
(3)采取多元性的方法进行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