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整合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03:37: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整合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化整合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研究论文

企业并购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选择。但据有关资料统计,并购重组成功的比例并不多,大约不超过50%,并购重组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忽略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资源,另一个是文化。当前许多企业在并购中,只局限于资源的实物重组,而文化的融合还需要作深度的整合,任重而道远。只有文化的水乳交融,才能体现出资产重组、资源再配置的最大优势。

一、文化整合的意义

所谓文化整合,是指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文化交遇后,形成的一种文化冲突状态或现象。我们把化解、融合文化冲突的过程,称之为"文化整合".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非常重要。并购后企业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企业战略、资产优化、业务调整、管理整合固然重要,但是文化融合则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文化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国外许多企业并购案例说明,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价值观的相互排异,导致兼并后生产效率低下,甚至走向失败。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欧美和亚洲115个兼并重组的企业调查,调查表明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中,文化的差异高居首位。在过去的两年里,国际大的企业并购案中,65%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效益回报。麦肯希咨询公司也作了一次调查,得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在并购的企业中只有1/4的企业获得成功,企业文化是否融合是一项根本性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埃克森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后,未考虑公司文化的差异,导致"埃克森办公系统"项目失败。20世纪90年代,巴黎迪斯尼乐园因过分重视美国文化的背景而忽视欧洲文化背景,造成经营上步履艰难。美国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两家合并后,因为文化互不融合而难题不断。2002年联想对汉普咨询的并购导致许多原汉普高层管理人员和大批咨询师离职。原因就在于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严重冲突。汉普是一家以平等、更高自由为企业文化的知识型企业,而联想则被普遍认为是以市场能力为本的强势控制力企业,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导致人员的大量流失。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文化是企业重要并购资源,注重资产的优化组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不同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的整合。要避免"集而不团"的现象,使企业兼并产生1=1〉2的效果,就要重视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二、文化整合的原则

查看全文

小议企业并购的文化整合诠释

关键词:企业并购企业文化文化整合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特点,分析了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文化冲突问题的产生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文化整合模式。并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企业经营行为。企业并购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往往成为企业并购成败的关键问题之一,因为企业并购的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并购本身,而在于并购后的整合,而其中的文化整合是保证企业并购顺利实施的最重要因素。

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并不在于并购本身,而在于并购后的整合。在此过程中,文化整合是保证企业并购顺利实施的最重要因素,已成为推动企业进行成功重组的重要力量。当然,不同国家的企业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在具体的并购行为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本文对我国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进行探讨。

我国企业并购中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企业并购过程中,最困难的融合是企业文化的协调和融合。不同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如果不能很好地协调并购企业的文化因素进而形成并购后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会使并购后的企业出现观念隔阂、各自为政、内耗频繁等情况,最终导致并购后的企业生产效率低下,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还可能使企业失去原有的优势地位。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并购企业之间文化差异大

查看全文

样本群体分析文化整合关键变量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理论分析与假设;研究方法;调查结果分析;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界定企业文化的各种变量,区分哪些变量是关键变量、问卷的设计借鉴了国外学者对企业文化变量三大整合因素、分数越高,表示此变量是最重要的、调查中对企业文化变量要素问卷设计了一个开放式问题、目前我国文化整合采取的方式是物质层整合、在模式选择上用并购企业文化代替被并购企业的文化、并购前着手文化评估,确定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全面实施文化整合系统工程、合理选择文化整合模式等,具体请详见。

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创造价值的主要来源。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正在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驱动因素。作为企业无形资源的核心——企业文化成了继人、财、物、信息之后企业成长又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购并的方式作为规避风险、增强竞争力,扩大组织规模的有效手段。如何管理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利用一个样本群体对并购文化整合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找出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以期能为我国目前十分活跃的企业并购的整合提供理论支持。

一、理论分析与假设

企业文化整合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将相异或矛盾的文化特质在相互适应、认同后形成一种和谐、协调的文化体系。因此为了更好地使企业文化整合的研究更加深入,必须界定企业文化的各种变量,区分哪些变量是关键变量,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关键变量进行整合。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及我国的一些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假设:

A1:企业结构性文化变量、企业情感性文化变量、企业政治性文化变量三种文化变量,其内涵如下:

结构性文化变量——企业的物质结构及企业的行业和市场有关的几个因素决定的。具体它由企业规模、企业成立年限、行业、多样化水平、关联企业等几个因素组成。

查看全文

文化整合实现协作效应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相关概念界定;文化整合过程中存在问题;文化整合对策;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每一次并购浪潮都会使一些企业的规模和竞争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企业并购、企业文化、文化整合是指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磨合和新型文化的培育过程、企业管理者对文化冲突重视不够、对文化整合的“全过程性”认识不足、企业文化整合流于形式、员工参与度不高、文化整合模式选择不当、缺乏创新性、注意文化整合的速度、将文化整合贯穿于企业并购全过程、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提高员工参与文化整合的积极性、重视非正式组织在文化整合中的作用、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培训、建立新的企业文化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据统计,全球范围内,在并购的失败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文化整合策略,才能真正达到1+1>2的协作效应。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文化整合整合对策

在近代工业史上出现了多次的企业并购浪潮,并正在经历新一轮的并购浪潮,每一次并购浪潮都会使一些企业的规模和竞争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但是,据统计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不足30%,大多数的企业并购是失败的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全球范围内,在并购的失败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企业文化整合不是将原有两个企业的文化进行简单叠加和拼凑,而是将其优秀部分进行最优融合与升华,其实质就是要重新塑造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以便在新的企业组织中充分发挥新企业文化的功能。企业文化是长期沉淀形成的,它具有强烈的个性,不同文化相碰撞必然会有冲突,因此并购中文化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逐渐磨合的过程,同时,由于企业对文化整合的认识与实践比较晚,这就使得企业文化整合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归结出其中的几个显著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文化整合对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1、企业并购

查看全文

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文化整合研究

摘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文化整合是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文化整合工作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在硬资源整合,文化软资源整合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整合中要正视现阶段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文化;整合;研究

党的报告明确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中央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寄予厚望,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快企业文化整合进程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从浅层次上看,是实现资本、人才与产业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但从深层次上看,是一种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合作,最终形成适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文化。2017年,国家有关部委要求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整合,通过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实现混合所有制下公司治理改革的平稳过渡。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整合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多数混合所有制企业都重视企业文化整合工作,通过不断吸收借鉴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文化优点,逐步构建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系。以国有主导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整合为例,数据统计显示,我国96.5%以上的国有大中型控股企业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既保留了公有制企业文化的特色,又不断把其他非公有制企业文化的精华融入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之中。有的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已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典范,如中国建设银行从2003年股份制改革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尤其是2009年中国A股上市以来,重视文化整合工作,在海外子公司建立文化整合对接中心,这为中国建设银行拓展更深层次的国内外金融业务提供了强大的文化保障。当前,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整合,已经由原来的吸收借鉴为主逐渐向企业文化溢出、输出转变。当然,目前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整合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侧重于文化硬整合,整合效率相对较低等。但是可以预见,未来通过加强与国内外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整合经验的交流与合作,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文化整合将不断迈上全新的发展台阶。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企业文化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研究

企业并购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战略选择。但据有关资料统计,并购重组成功的比例并不多,大约不超过50%,并购重组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忽略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资源,另一个是文化。当前许多企业在并购中,只局限于资源的实物重组,而文化的融合还需要作深度的整合,任重而道远。只有文化的水乳交融,才能体现出资产重组、资源再配置的最大优势。

一、文化整合的意义

所谓文化整合,是指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文化交遇后,形成的一种文化冲突状态或现象。我们把化解、融合文化冲突的过程,称之为"文化整合".

企业并购中的文化融合非常重要。并购后企业必然带来文化的碰撞,企业战略、资产优化、业务调整、管理整合固然重要,但是文化融合则是关键性的因素之一。文化整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国外许多企业并购案例说明,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价值观的相互排异,导致兼并后生产效率低下,甚至走向失败。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对欧美和亚洲115个兼并重组的企业调查,调查表明导致并购失败的原因中,文化的差异高居首位。在过去的两年里,国际大的企业并购案中,65%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效益回报。麦肯希咨询公司也作了一次调查,得出了发人深省的结论,在并购的企业中只有1/4的企业获得成功,企业文化是否融合是一项根本性的因素。20世纪80年代埃克森公司并购高科技企业后,未考虑公司文化的差异,导致"埃克森办公系统"项目失败。20世纪90年代,巴黎迪斯尼乐园因过分重视美国文化的背景而忽视欧洲文化背景,造成经营上步履艰难。美国时代华纳和美国在线两家合并后,因为文化互不融合而难题不断。2002年联想对汉普咨询的并购导致许多原汉普高层管理人员和大批咨询师离职。原因就在于并购双方的企业文化严重冲突。汉普是一家以平等、更高自由为企业文化的知识型企业,而联想则被普遍认为是以市场能力为本的强势控制力企业,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差异和冲突导致人员的大量流失。

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文化是企业重要并购资源,注重资产的优化组合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重视不同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的整合。要避免"集而不团"的现象,使企业兼并产生1=1〉2的效果,就要重视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

二、文化整合的原则

查看全文

新经济时期煤企文化整合

在新经济时代,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不是简单的资产相加,而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重组后的企业不仅应在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经济效益、抗风险能力等硬实力方面有显著的提升,同时也应在企业文化等软实力上下功夫。只有在尊重重组煤炭企业间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新企业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发企业精神资源,塑造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企业文化整合,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效果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1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与企业文化整合的关系

(1)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为企业文化整合提供时空条件。企业文化整合就是指有意识地对企业内部不同的文化倾向或文化因素进行合理的梳理整顿,并将其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是文化主张、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一体化的过程。企业文化整合通常在两种情形下展开:同一企业内部文化各要素之间的整合或同一时空中不同企业文化之间的整合。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属于后一种情形,它必不可免地造成原属于不同系统中有着相异特质与个性的企业文化,在同一时空里发生了碰撞和聚合。文化多样是煤炭企业在兼并重组后一段时期内客观存在的现象,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整合,会导致文化之间的对立冲突,从而严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煤炭企业在兼并重组过程中,必然面临企业文化的整合;整合企业文化是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关键环节,也是巩固兼并重组成效的手段。

(2)企业文化整合促进兼并重组煤炭企业的深度融合。企业文化整合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兼并重组后的煤炭企业能否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否快速增强核心竞争优势。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因素较多,但首先为人关注的必定是各子企业、各矿区在资产、资源、人员等方面的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与管理、组织、技术等有形元素相比,文化是无形的,隐性的,难以实现整合。企业文化整合实际就是企业员工共同思想及价值观调整再造的过程,是统一企业内部价值认同和群体意识的过程,它促使不同系统中的文化要素从无序变有序,从冲突到融合,优势互补,相互渗透,实现软实力的无缝对接。与此同时,文化整合能将无形之力转化成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有形力量,提升新企业的品质,优化兼并重组效果。一定意义上,企业文化整合是衡量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之一,也是兼并重组的更高境界。

2兼并重组的煤炭企业推进企业文化整合的必要性

(1)企业文化整合能够优化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效果。企业整合的实质是被整合的各子企业所有发展资源的结合与再造。整合既是破旧又是立新,既要求科学有效,又讲究深度融汇。新企业形成的竞争优势绝不仅仅是资产、人员、财务等的叠加,而是要发挥“1+1﹥2”的独特优势,发掘竞争潜力,凝聚员工力量,增强整体实力。以企业文化整合促进生产力发展,能弥合兼并重组的煤炭企业内部貌合神离之状,从深层次加强各子企业在目标、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衔接,在根本上保障兼并重组企业获得最优整合效果。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整合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企业文化障碍以及对重组企业进行企业文化整合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重组,文化整合

作者简介:操绪江(1964.11—),男,湖北省监利县人,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办公室主任,政工师。

1资产重组与文化整合的并行是企业重组的成功之道

对于国内外企业重组案例的仔细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企业重组获得成功的企业都是走了一条资产重组和文化整‍合并行的道路,企业重组失败的共同原因之一是重视资产重组而忽视文化整合。‍

‍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也是一个文化实体,企业重组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更是一种文化行为。企业重组表面上看是有形资产的重新配置,而本质上它涉及人们的利益以及人们对利益变动‍作出的各种价值取舍。这些利益取舍行为是深受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所影响。资产重组的过程伴随大量的文化碰撞和磨合,企‍业重组就其本质而言,也是企业文化的重新整合。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充分重视重组中的文化整合,并有意识地塑造一种理想的企业文‍化模式。‍如果企业忽视重组中的文化整合,将会给企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甚至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在德国西门子公司尼克斯多夫电子‍公司的合并中,由于双方低估了它们的文化差异对合并的影响,西‍门子公司每年为此亏损数十亿马克。后来西门子·尼克斯多夫公司‍开始在公司里塑造一种“在工作中争取协作效果”的企业文化,‍以弥补它们忽视文化整合的过失。如果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文化整合,不仅可以促进资产重组,还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1995年,三九集团兼并雅安制药厂后成立了三九雅安公‍司,三九集团高度重视企业兼并中的文化整合,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三九精神移植到三九雅安公司,员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企业效益也迅速好转。‍

查看全文

文化整合民族文化的解析

本文作者:代小红工作单位:新疆社会主义学院

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其他的意识(如分裂主义思想)就会去占领。长期以来,“三股势力”始终用文化作为分裂的武器,加紧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音像制品、光碟、书刊等歪曲历史、歪曲党和政府的政策,大肆宣传反动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传播分裂思想,在思想阵地和文化阵地上与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下一代。要坚决抵制分裂主义,不仅要运用法律作为武器,更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多措并举,让先进文化进入群众的心里,融入群众的血液里,内化为群众的自觉意识,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抵制分裂主义成为群众的本能。

理念是反映人们社会意识并明确化、系统化,影响人们行为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指导行动、推动实践的先导,树立科学的理念是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保证。树立科学的理念必须要立足中国国情实际。这种国情的实际,不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实,而且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底蕴。这个文化底蕴,不仅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标签,也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繁荣昌盛的内在源泉。“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思想活动日趋活跃,新的观念、新的意识不断生成,一元与多样、传统与现代、先进与落后、本土与外来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社会思想更加多样、社会价值更加多样、社会思潮更加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一元统领多元、以主旋律引领多样化”[5],共铸国家共同文化的要求更为迫切。先进文化包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基于民族生存的需要而创造和积累沉淀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6]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元一体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多元一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多元和一体的关系。一方面,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对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也不能用强制的方式加以改变。”[7]因为“多样性的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人类能够应付各种复杂情况、迎接各种挑战的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因此必须全力保存这种文化多样性”。[8]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不仅在于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且在于承认不同文化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相互之间可共生、共容、共荣、共融。我国各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尊重差异,不是为了维持差异,而是为了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要维护中华文化的同一性。虽然从形式上看各民族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上各有特点,但是在各民族的发展中,各民族的文化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各民族的文化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取舍、编织的过程,尤其是我国的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接触、混杂、联接和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既各具个性的多元一体的过程,也存在“你来我去、我来你去”的现象,如“有的民族之间的文化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有的民族文化原本是一个,因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转折,导致多种文化的形成;有的民族文化原本不同,因某种条件的变化而汇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或相似的文化;有的民族就是在许多原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出的新文化”,[9]中华文化不是56个民族文化加在一起的总称,它是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逐步交融、整合而形成的有机的文化整体。在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立足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国情,既不能忽视“多元”的存在,同时要看到“多元”之间的界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又不能不顾“一体”已经存在及其发展的意义,片面强调“多元”及其界限,而是要在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和谐共存的基础上,构建共同的文化基础,促进中国国家共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内为凝聚中华民族、陶冶人民情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对外发挥体现民族自尊、展示中国精神、丰富世界文化的重要功能。各族人民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保持警醒的态度和文化自信,敢于正视自己的民族传统,主动适应现代社会。“民族文化在多样化的世界文化中不能像古董一样封闭在玻璃瓶中供人欣赏”[10],更不能自我陶醉,而是要主动挖掘中华文化的精髓,把优秀的文化贡献给人类,也要善于反省自身文化的不足,主动吸收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受到全面而深刻的冲击,在这样的形势下,既要防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推行的文化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又要防止用封闭的、固步自封的心态应对全球化、现代化,要把握好度。各民族如果一味地迷恋传统,用传统封闭自己,固守陈旧的传统文化模式止步不前,那将不利于民族的发展进步。当然,包容并不意味着不分良莠的万象共存,而是各民族文化必须要着眼于全球文化走向多极化的世界潮流,必须注重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丰富多彩的现实文化相融合,必须突破现存的封闭状态,传承各民族的历史文化本来就具有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以海纳百川的精神吸收来自不同文化的营养,努力培养出多种文化形态于一体的文化系统,要以先进文化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各种积极因素,广泛地、普遍地吸收、融合外来文化,创造出有益于自身和整个中国发展的新文化。

战略与策略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如果仅有战略,不讲究策略,势必影响成功的效率和效果,如果仅讲究策略,不注重战略,往往是鼠目寸光,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只有把战略和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第一,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实际特点,选择不同的主题教育内容。“以新疆为例,刚解放时,新疆自治区党委在各族干部群众中开展了一系列有地区特色的教育活动,曾进行过反对两种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教育,进行过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的教育。60年代初开展了‘三个一’教育活动。20世纪80年代,针对新疆相继发生的多起打砸抢骚乱等严重危害新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事件,1982年11月,在自治区第一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根据与会代表的倡议,决定每年五月集中进行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活动,还相继开展了‘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宣传教育。自1998年初开始,广泛开展了马克思主义‘五观’和‘三爱’的教育活动。进入新世纪,针对敌对势力加紧对新疆思想、文化、舆论、教育、宗教等意识形态领域渗透的事实,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再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自治区党委于2004年提出开展‘四个认同’的宣传教育。2009年,自治区党委在全疆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2010年5月26日在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又作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选择,围绕‘现代文化’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11]第二,积极探索并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文化也不例外。在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遵循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巨大反作用的规律,把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遵循文化转型慢、滞后的规律,制定前瞻性的、长远的文化发展规划;遵循文化可以融合的规律,积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遵循文化发展具有阶段性的规律,积极搞好文化创新工作;遵循文化具有传承性的规律,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为现代化建设服务”[12]。用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眼光、辩证地处理好多元与一体、继承与创新、主旋律与多样化、弘扬民族文化与学习外来文化等重大关系。第三,促进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各民族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谐民族关系和民族交往就失去了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各民族加强交流文化能够促进相互了解、消除误会、增进友谊,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融洽。虽然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长期积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它是可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交往和文化融合从古至今从未间断过。在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对于促进各民族文化繁荣和民族关系和谐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我们一定要顺应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客观需要,既要充分尊重和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又不人为强化、固化公民的文化差异属性,要更加重视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对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一体化、共通共融的宣传,反对任何形式的地方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不断强化各族干部群众的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抵御民族分裂主义的免疫力。第四,用先进文化整合民族文化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民族利益协调是对有限利益进行规范、分配的过程,是对原有利益关系的调整。从一定意义上讲,整合民族文化资源的过程就是对民族利益不断协调的过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和现实利益关系的真实反映和客观概括。我国调节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关系,主要体现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民族政策。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日益丰富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科学的政策体系:(一)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二)民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民族的消亡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三)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在不断增多,但民族特点、民族差异和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四)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在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我国的民族问题,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事业中才能逐步解决。(六)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我国的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内部事务,反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和颠覆活动。(七)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国家为少数民族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各族人民都有义务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八)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必须全面贯彻执行。(九)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特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支持、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十一)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支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鼓励各民族加强文化交流。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十二)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要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一个与社会各方面发生各种各样关系的过程。总之,在整合文化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整合不是同一化的取代,而是多样性的协调,是使社会各个组成部分建立有机的联系,使其构成文化生态中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关系”。[13]用先进文化整合民族文化是一个先进文化与民族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先进文化在不断吸收民族文化优秀成分的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民族文化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整合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使人们能够超越民族、血缘、语言、地域、风俗等差异,在社会中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文化中的引领地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查看全文

地域文化与区域文化整合思索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旅游开发的本质就是旅游文化开发。地域文化是区域旅游开发的实质,文脉是地域文化旅游开发的主题。各地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但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并整合开发形成差异性强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开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以广东佛山三水水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探讨地域文化及区域文化旅游整合开发的模式。

1地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1.1国外地域文化旅游研究最早提到“文化旅游”这一概念的是1977年美国出版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一书,书中指出“文化实际上概括了旅游的各个方面,人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彼此之间的生活和思想”。通过对国外重要旅游刊物(<TourismManagement>~和《AnnalsofTourismResearch>近20年的论文进行检索,发现国外学者对地域文化旅游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遗产地旅游。集中在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开发和遗产旅游的价值。。②文化旅游地景观及其形象研究。主要包括文化旅游地资源、特征、形象及社区居民等;③文化旅游者及市场研究。主要包括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动机、感知、空间行为和市场分布、特征、吸引力等研究。④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游客和居民的访谈、问卷及社区参与等研究。⑤文化旅游环境与保护研究。⑥文化旅游管理研究。主要包括政府在文化旅游管理中的作用、管理权与经营权的关系、社区参与管理的必要性等方面。

1.2国内地域文化旅游研究国内关于地域文化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对文化旅游进行研究的是陈百刚,他在1988年对浙东古代文化旅游线路进行了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国内学者开始大量涉足文化旅游领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2.1对地域文化旅游差异性的研究。主要研究不同地域文化对各种物化的、精神化的、制度化的文化旅游形式和形成的影响。物化指通过人类创造的有形器物,如工具、建筑、服饰等而表现出的物质文化;精神化指通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们的心理状态而表现出的精神文化;制度化指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是可以认识和遵守的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最表层的,而精神文化是最深层的…。

1.2.2对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该类研究主要从2方面进行:①从理论上对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进行探讨。如目前旅游业的开发导向已从“资源一市场”二元论转化为“资源一市场一文化”三元论。旅游文化开发策略需要解决文化导向确立、文化主题定位、文化内容策划、文化形象设计4个主要问题。②从实践上对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进行对策分析。如广州文化旅游开发,以商都文化为主体,以史迹文化为切人点和重点,以节庆文化为最大优势;此外,还有研究对湖南西部土家族、苗族民族文化进行了问题诊断和对策分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