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闻媒体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6 01:32: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新闻媒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融媒体时代新闻媒体文化传播路径
摘要:新闻传播与文化传播在概念上有区别,在实践中却是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求新闻媒体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坚持客观公正,保证文化传播的真实性;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文化传播的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提升文化传播的审美性;成风化人、沟通世界,推动新时代先进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展现新闻媒体的使命担当。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传播;文化传播
“农历标准的说法应该是‘农历12月26’,说‘腊月二十六’是错的。”这句话来自围绕一档新闻节目进行的讨论。众所周知,农历各个月份都有约定俗成的别称,包含了中国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把握和源自生产生活的审美追求,说它不符合“标准”是无稽之谈。美国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的语用学研究发现,政治语汇生产中核心语汇的取舍最终会影响话语权的归属①。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同样应该重视核心语汇对认知框架的影响。关于新闻节目中能否使用“腊月”之类语汇的讨论,反映的是新闻媒体对文化传播问题的认识,事关新闻传播领域话语权的归属,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思考。融媒体时代,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造就了全新的媒体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与受众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如何进行文化传播成为新闻媒体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媒体融合打破新闻媒体文化传播的传统格局
文化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和产物,表现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存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全过程。文化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一种类型的文化由其发源地向外辐射传播或由一个社会群体向另一群体的散布过程就是文化传播。新闻指的是对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传播是服务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这是一个文化过程,其成果也将成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传播本质上就是文化传播。报刊的有机运动理论认为,媒体通过报道某一具体事件的全过程,表现为整个媒体的有机运动,就能使事件的真相逐步清晰地表现出来。每一个事件都具有文化属性,经由新闻媒体报道与未经新闻媒体报道的所有事件的总和就构成了人类文化的整体。由于传播主体必然存在的主观意识,使得经由媒体报道的新闻事件影响着人们对未经媒体报道的事件的认知,进而影响文化的发展走向。因此,新闻媒体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做好文化传播工作。新闻传播与文化传播概念不同,但在实践中却是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正是因为如此,在传播学发展史上,无论是经验学派的魔弹论、涵化理论、知沟理论,还是批判学派的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都明确指向了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都需要具备文化自觉,并“基于深入理解自身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逐渐明确自身在多元文化世界里的位置,主动取长补短,与其他文化携手共建一个得到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从国内角度看,兴文化是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使命任务,用更多更好的新闻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进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从国际角度看,把新闻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可以促进各个国家和民众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架设起不同文明融合发展的桥梁,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新闻媒体的文化传播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媒介技术不断为新闻媒体文化传播赋能。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逐步消解了传统媒体的层级划分和区域界限,促进了万物互联互通,全新的媒介技术将所有新闻媒体都推上了面向整个世界进行文化传播的第一线,文化传播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发展着。在现代媒介技术的支持下,人作为一个整体永远“在场”,任何一个个体随手拍下的一段视频、写下的一段文字都可能瞬间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和共鸣,引发一个现象级的事件。基于现代媒介技术赋能的人类文化新景观,启示各级各类、各种规模的新闻媒体都要增强文化传播的历史自觉和责任自觉,担负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职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能量。综上,文化传播与新闻传播统一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传播文化是新闻媒体的天然职责。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媒体格局被打破,传播者和受众的边界日益模糊,如何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使命成为新闻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
二、把握“三个坚持”,做好文化传播
大学新闻媒体育人作用
新闻媒体的育人功能是通过新闻事件的宣传、报道以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而完善人们的道德人格来得以实现。正如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那所说,“真正的教育离不开新闻媒体。因为大众传播工具是一种扩大器,可以使教育者的作用超越一般的对象。”[1]高校新闻媒体主要包括高校校报、校园网络、校园电视、校园广播,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研究高校新闻媒体育人功能,对于深入探索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时代化,传播先进思想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新闻媒体育人的特点和优势
高校育人主要是通过“两课”教学,举办培训班、座谈会、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由“两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政工干部等对大学生开展经常性、直接性、系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以上方式相比,高校新闻媒体育人有着显著特点和独特优势。
(一)育人方式不同。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采用显性教育方式,即教育工作者直接向大学生表明教育目的、任务和内容,通过灌输说教等方式组织实施教育活动。这种“注入式”的教育方法,灌输有余,启发不足,教育内容难以入脑入心,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而高校新闻媒体则不同,因其固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不是通过强制、说教、灌输等直接外显的方式,而是通过渗透、感染、熏陶等间接内隐的方式作用于广大学子,这种“润物无声”式的日常宣传教育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2]。
(二)更具渗透力和影响力。
高校新闻媒体建设探究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对高校新闻媒体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结合高校在新闻媒体建设方面存在重“流量”、轻“分量”,重“标题”、轻“主题”等问题,提出新时代各高校在新闻媒体建设方面要加强媒体内容建设,强化党性观、协同观、文化观、群众观、安全观,增强内容的“质感”,弘扬时代主旋律,切实有效地落实“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宣传工作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新闻媒体;内容建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理论视角,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新时代对高校新闻媒体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本文结合高校在新闻媒体建设方面存在重“流量”、轻“分量”,重“标题”、轻“主题”等问题,提出新时代各高校在新闻媒体建设方面要摒弃不合时宜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秉承党对新闻媒体建设工作的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进大学生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方法。这就需要各高校加强新闻媒体建设,强化党性观、协同观、文化观、群众观、安全观,增强内容的“质感”,弘扬时代主旋律,切实有效地落实“一个高举”“两个巩固”“三个建设”的宣传工作根本任务。
一、强化“党性观”,推进高校新闻媒体方向性建设
所谓党性是指党的基本属性,包括党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形象性,它是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功能、任务的集中体现,是党的阶级性、先进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党员意识和党的意识的高度凝结和充分释放。[1]在“8•19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围绕中心,就是要求各高校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正确方向。高校新闻媒体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是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主渠道,是高校舆论工作的主阵地。推进高校新闻媒体政治性建设,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的领导权。政治性是高校宣传工作的“立命之本”,各高校在建设新闻媒体过程中,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高校新闻媒体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抢占舆论引导制高点,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关键保障。这就要求各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引领,在新闻媒体建设过程中,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科研教师、辅导员和管理队伍中挖掘培养一批理论水平过硬、实战经验丰富的队伍,成为高校做好当前新闻媒体建设的坚强后盾,成为把握建设方向的强大舵手。推进高校媒体先进性建设,坚持宣传思想工作正确方向。高校新闻媒体要牢牢掌握宣传话语权,长期有效地做好党的先进性宣传,营造正面的舆论氛围。一是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和突破。高校为国家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要宣传“中国奇迹”“中国人才”“中国智慧”“中国速度”等;要用高校发展步伐和科研成果正面凸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使广大师生增强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自觉。二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媒体融合环境下,高校师生的互联网使用率达到100%,高校大学生觉悟高、思维活跃。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做好理想信念、思想行为、道德规范、文化价值等方面的正确引导,使当代大学生在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强化“协同观”,推进高校新闻媒体制度性建设
高校新闻宣传校园文化论文
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现状分析
(一)高校新闻媒体对校园生活关注不足根据传播学接近性原理,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总是会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具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应该根据学校师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然而,很多高校新闻媒体工作者过于偏重报道学校的会议、校领导活动以及学校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对普通教职工和学生的教学和生活介绍的却很少。
(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程式化现象严重在高校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新闻媒体工作者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都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而学校的媒体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内容的写作和播报时往往会采用传统的写作模式,导致了高校新闻媒体工作的内容出现程式化,广大师生的新鲜感降低,兴趣消失,新闻宣传工作失效。
(三)高校新闻宣传策划意识不强在进行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写作和报道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对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进行详细地策划,以便新闻宣传工作能够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积极引导校园文化舆论,传达信息。然而,在当前的高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宣传工作人员对新闻媒体工作的策划不够重视,在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策划过程中没有明确目标,新闻报道不够深入,不能给广大的师生留下全面、深刻的印象,不能给观众、听众带来思想上的启迪。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措施
(一)树立务实的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在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高校的党政领导和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相关负责人都要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树立一种务实的校园新闻宣传工作理念,要重视宣传学校在落实和贯彻党政工作要求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先进的个人和事例,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把学校先进的发展事例经过文字组织和内涵提炼出来,宣传出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改革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只有树立起这种务实的新闻宣传工作理念,才能走出一条有高校特色的新闻宣传之路。
浅谈新闻媒体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借助于其独具特色,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乡村旅游也逐渐成为了媒体关注的重点,而新闻媒体也助推了乡村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中,新媒体起到的作用,以供借鉴。
关键词:新闻媒体;乡村旅游;发展
当前,新闻媒体在我国各大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各大行业的推进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发展乡村旅游业中,加强应用新闻媒体,深入挖掘与宣传乡村旅游资金,进而从全新视角报道乡村旅游资源,挖掘更多、更深入的新闻点,使人们更深一层了解乡村旅游,这样才能让人们更深入的吸引游客,为乡村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一、让新闻媒体成为乡村旅游文化的宣传使者
乡村旅游文化作为国内旅游资源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十分深厚的底蕴,让新闻媒体成为乡村旅游文化的宣传使者可以将其中诸多的看点介绍出来,与之前单一的介绍景点模式对比而言,文化内容非常饱满,在新闻媒体宣传中以人文环境宣传为重点之处,其效果更是出乎人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古镇旅游是当前众多乡村旅游中发展最快的新型旅游,这一新型旅游模式受到了我国人们的一致认可与喜爱,在这些乡村旅游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文化也大大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如:丽江古镇旅游的新闻媒体账号就经常很多旅游文化内容,充分展现了古镇文化底蕴。
二、借助新闻媒体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高等学校新闻宣传校园文化论文
一、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现状分析
(一)高校新闻媒体对校园生活关注不足根据传播学接近性原理,受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总是会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具有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过程中,工作者应该根据学校师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然而,很多高校新闻媒体工作者过于偏重报道学校的会议、校领导活动以及学校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对普通教职工和学生的教学和生活介绍的却很少。
(二)高等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程式化现象严重在高校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新闻媒体工作者虽然做了大量的宣传报道工作,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都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而学校的媒体工作者在进行新闻内容的写作和播报时往往会采用传统的写作模式,导致了高校新闻媒体工作的内容出现程式化,广大师生的新鲜感降低,兴趣消失,新闻宣传工作失效。
(三)高等学校新闻宣传策划意识不强在进行高等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写作和报道过程中,首先应该做的是对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进行详细地策划,以便新闻宣传工作能够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积极引导校园文化舆论,传达信息。然而,在当前的高等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中,宣传工作人员对新闻媒体工作的策划不够重视,在进行新闻宣传工作策划过程中没有明确目标,新闻报道不够深入,不能给广大的师生留下全面、深刻的印象,不能给观众、听众带来思想上的启迪。
二、校园文化视野下加强高等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措施
(一)树立务实的新闻宣传工作理念在加强高等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过程中,高校的党政领导和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相关负责人都要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树立一种务实的校园新闻宣传工作理念,要重视宣传学校在落实和贯彻党政工作要求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宣传学校的发展历程中先进的个人和事例,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高校的新闻宣传工作就是要把学校先进的发展事例经过文字组织和内涵提炼出来,宣传出去,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改革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只有树立起这种务实的新闻宣传工作理念,才能走出一条有高校特色的新闻宣传之路。
和谐社会中新闻媒体的作用
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制定的宏伟蓝图,是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谐社会离不开国家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政治制度和正确的政治领导,同样也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支持。而新闻媒体以其独特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更好地鼓舞和动员了群众力量,进一步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闻媒体;作用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构建和谐的舆论环境
舆论引导是否正确,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新闻媒体必须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宣传方针,将群众意见与舆论导向紧密联系起来,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新闻媒体要利用其特殊的舆论引导作用,向社会弘扬正确的精神文化,宣传党的思想和主张,传达民众意见和建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用舆论之声压倒和对抗社会的一切不良之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实现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但是,新闻媒体在发挥作用时,要注意保证宣传报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要把握好舆论导向的度,不能将不真实、情绪化和捕风捉影的新闻报道传达给民众和社会,谨防盲目跟风现象发生。新闻报道和舆论导向要有理有据、统筹规划,要以积极正确的舆论引导方向循序渐进地剖析和向社会展现事物真实的一面,发挥新闻媒体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讴歌时代楷模,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
一个时代的榜样和楷模,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精神作用。我们可以看到,在新闻事业史上有许多时代榜样和英雄楷模,也能找到许多讴歌英雄和时代精神的杰作。比如知名作品《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这些讴歌时代精神人物和精神文化的作品,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凝聚了广大民众的力量,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和拼搏。此外,还有一批新时期的优秀人物,如牛玉儒、吴天祥和孔繁森等,他们传达了坚定不移、勇敢拼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时代精神,促进了先进的社会文化的传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精神氛围。为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新闻媒体要积极宣扬先进的社会精神文化,讴歌时代精神人物,同时还要将视野放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平民英雄”。新闻媒体不仅要善于发现和传播“美”,还要揭露和批判“恶”。生活中存在很多美好的事物,同时也会有很多不和谐的旋律和丑恶现象。比如我们熟知的于祥林冤案、孙志刚事件以及各地发生的矿难事件等,新闻媒体应对这些损害人民利益、违法乱纪的不和谐因素加以披露和批判,让人民了解事情真相,同时也警醒人民,使人民自觉履行责任和义务,遵纪守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实现人民和谐、团结稳定的发展目标。
浅议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认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适应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重大科学命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基本问题认识的创新与提高,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理念的提炼与升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这个问题的提出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在这一中国特色的历史进程中,该如何正确认知与把握自己角色的规范、权利和义务,主动承担起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自身角色更大更为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和谐社会的积极宣传者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同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这样的概括:“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这些内容,需要我们党集中思想,统一认识,在重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要同样重视社会文明的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宣传,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特殊功能,从思想认识上给予高度重视,突出其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广泛深入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宣传支持。
我们知道,新闻和宣传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两种传播活动。它们尽管同构不同质,但彼此关系密切。新闻媒体在正确认识新闻传播特有的社会功能和社会必要性的同时,要更加理性的寻找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的最佳契合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继承和弘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与呼,在满足人民群众社会信息需求的过程中体现党的战略目标的宣传意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自己积极、健康、向上的的主流宣传去影响社会和鼓舞群众,自觉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更好地服务。
二、社会转型的大力推动者
当代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问题复杂多变,稳定性相对较差,从其外部条件看,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受到“迟发展效应”的影响和制约;从其内部条件看,又受到“转型效应”的影响和制约。这两种“效应”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特征。其“转型效应”中的晕轮效应、瀑布效应和葡萄串效应又比较突出地反映了今天中国转型社会的现实。转型社会中所发生的社会规范、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必然带来人们新旧观念上的冲突,造成人们价值观念上的个体性、多元性和模糊性,导致在行为选择上出现无所适从或随心所欲的倾向,从而妨碍个人社会化的进程,引起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以致影响到社会的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和谐社会的战略抉择,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型,也是新闻媒体发展的一次巨大挑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闻媒体需要客观面对转型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推进社会共识和认同,大力推动传统政治、传统经济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新闻媒体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一、传统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局限性
新闻媒体作为国家的舆论工具,对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新闻媒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职业道德问题、纪律及精神问题都越来越严重,对于新闻媒体的整合改进工作也一直在开展,使得新闻媒体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也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弱化,很多问题急需解决。1、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薄弱。传统新闻媒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显著,由于经济效益直接关系新闻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新闻媒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使得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建设呈现出弱化趋势。虽然新闻媒体内部设立着很多机构,但是思想政治工作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开展仅在特定节日下进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越来越小,缺乏骨干人才;思想政治工作的职责也不够明确,在经济效益的冲击下,很多新闻媒体会迷失方向,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薄弱。2、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时事变化快的影响,新闻媒体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媒体人员对于新闻的内容和质量的重视度增加,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要,造成这种观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在于很多新闻媒体工作者的从业素质高,学历高,所以,认为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必花费太多心思。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工作者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进行社会公众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一定的舆论新闻引导人,在开展这些工作之前,新闻媒体的工作者必定自己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所以,不必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此外,网络时代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适用,对于新方法的掌握不到位,所以,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就越来越弱。主流新闻媒体学教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很多人认为这就可以做为思想政治工作,不需要进行特殊的专门的学习。3、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经过新闻媒体工作的整合,现阶段的新闻媒体的机构林立、岗位繁多,然而,对于人员的工作内容、职责、任务都没有明确的划分规定,使得众多岗位都存在着忙闲不均、职权不明确的情况,仅仅依靠学教活动动员和转段时进行思想政治报告,讲大道理,使得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导致实用性也很差,很多实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4、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不够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训工作一般都采用集中培训的方式,教学方式单一,主流新闻媒体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重视,对于员工技能知识的培训会请专门的人员进行培训,对于业务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教学方式单一,不能灵活运用,使得员工的兴趣不高,教育效果较差。
二、做好新闻媒体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
1、加强新闻媒体的党建工作。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带动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一般来说,党建工作可以对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性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壮大新闻媒体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很大的意义,可以提高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灵活性。对于新闻媒体的党组织建设应该结合新闻媒体的自身特点,改进党的思想、作风,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带动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对于新闻媒体工作者来说,其生活节奏很快,工作压力很大,而且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普遍较高,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所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可以开展相关的知识竞赛活动,在比赛中渗透思想政治知识,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进行创新,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在新闻媒体的各个环节。3、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新闻媒体的工作包括播音主持、后勤保障等,对于很多岗位的工作职责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使得考核指标也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时只依靠工作报告并不能真正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只注重表面功夫,对于很多实际问题都难以解决,所以,必须加强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性,完善相关的学教活动。4、优化工作环境,完善相关机制。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内部人员的工作热情不够,必须进行创新,改变员工的消极情绪,使得员工对于新闻媒体工作的干劲大增,勇于迎接挑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应该及时给予员工一定的思想激励,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得新闻媒体工作的发展更加成熟完善,应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分配,加大整合力度,增强团队合作力。
三、结语
新闻媒体在时展变化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在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新闻媒体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所以,推动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成为了新时期新闻工作中的重点,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媒体工作变得复杂化,难度增加,必须适时地进行新闻媒体工作的创新,通过对工作人员以及新闻媒体的运行机制进行创新,全面提高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新闻控制研究论文
新闻控制就是在新闻体制的基础上,对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针对新闻媒体所进行的种种调控与制约。因此,如何进行新闻控制,实际上将涉及与新闻体制相关的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行业性的新闻调控,主要对新闻媒体结构进行调控;另一方面是规范性的新闻制约,主要是对新闻媒体传播活动进行制约。
事实上,新闻媒体结构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新闻媒体结构的现实类型如何,将决定着新闻媒体传播活动的可能传播范围;而新闻媒体传播活动的现实效应如何,则将规定着新闻媒体结构的可能演变趋向。在新闻媒体结构的类型演变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的效应范围之间,随着基于不同新闻体制之上新闻控制的进行,也就相应地形成了新闻控制的不同类型。
从新闻体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新闻媒体结构,还是新闻媒体传播活动,新闻控制类型与新闻媒体结构类型直接想相关,而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间接相关。这是因为,新闻控制往往是通过对新闻媒体结构进行行业性的新闻调控,来达到对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进行规范性的制约。这就是说,离开了行业性的新闻调控,是无法实现规范性的新闻制约的。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规范性的新闻制约没有行业性的新闻调控重要。恰恰相反,如果没有规范性的新闻制约,行业性的新闻调控是根本不可能进行的。这无疑证明了,在新闻媒体结构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之间,虽然可以在理论上进行有所侧重的讨论与分析,而在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之中,实际上是无法真正剥离开来的。这首先就意味着在新闻控制中,对于新闻媒体传播活动所进行的新闻制约,在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对于新闻媒体结构的新闻调控来实现的,因而新闻媒体结构具有着某种中介性质。与此同时,这也就意味着,新闻调控与新闻制约将会是一个共时性的新闻控制过程,尽管两者之间在新闻控制类型上的表现具有着直接与间接之分。
在所有新闻媒体及其新闻传播活动之中,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如果说对报纸曾经进行过有效的新闻控制,那么,对网络如何进行新闻控制,如今乃是令人头疼之事,因其难度最大而只能诉诸新闻传播活动的未来发展。因此,对广播电视进行新闻控制,无疑成为现实可行的研究重点。这就在于,广播电视居于从报纸向网络的媒介发展之间,对广播电视进行新闻控制,不仅可以承袭曾经有效的经验,而且更能够为指向未来而提供现实的种种教益。
由此可见,面对广播电视如何进行新闻控制,必须回到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所有权这一根本上,并且以新闻媒体结构的演变为主,来对新闻控制进行当下讨论。这是因为广播电视这一电子媒介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比较大,因而在所有权的判别上就更为明晰,实际上也形成了私有、公有、国有三种广播电视业所有制,而与之相对应则是新闻媒体结构从单一所有制的广播电视业结构,向着混合所有制的广播电视业结构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