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实力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5 22:52: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软实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
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提升连云港文化软实力,是弘扬新时期连云港精神、发展先进文化的具体实践,是加快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的题中之义,是实现连云港跨越发展、崛起腾飞的重要载体,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市委九届六中全会以来,伴随着国际性海滨城市、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战略决策的实施,全市文化建设得到空前重视,文化建设投入大幅增加,文化设施大量出现,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不断优化和改善,这些,无疑为我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国际性海滨城市的文化建设框架初步拉开,适合创业人居的良好人文环境正在迅速形成
连云港处于中国万里海疆中部,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口,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大局当中,承担不可替代的责任,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城市建设的迅速扩张,为建设一个具有鲜明滨海城市特征的文化连云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提供了持久、强大的动力和活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滨海城市文化建设,努力塑造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地域特色的一心三极城市文化形象。重视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积极推进城市的环境绿化和生态建设,城雕、社区广场、旅游景点、城区绿化注重特色,充分体现人文内涵,城市品位、文化价值和文明程度切实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和居住环境的文化含量不断增加,连云城区和新海城区正在成为全市文化事业的示范和辐射源。
(二)新时期连云港精神已成为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发挥着其特有的凝聚力、亲和力作用
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
软实力,这个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词语,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表述形式,首次被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到一些建筑企业重经济效益,轻企业文化,将其视为"鸡肋";有的仅仅把企业文化看作是组织职工开展一些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这是对企业文化的狭隘理解。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无价资本。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企业风尚、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道德行为规范,能够促进员工对企业、企业品牌和企业代表人物产生感情和崇尚心理。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基础。
弘扬人本文化,促进和谐发展
目前,我国大约有12万家建筑企业,4000万从业人员。建筑业的繁荣,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弘扬人本文化促进建筑企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弘扬人本文化,必须重视人才工作。建筑企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必须把培养和造就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不断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积极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要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大胆选拔素质好、年纪轻、发展潜力大的人员充实到企业领导层。要以搞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为重点,着力培养"多面手"的复合型人才,加速造就一支讲大局、懂经济、会管理的建筑企业管理干部队伍。
弘扬人本文化,必须关心爱护员工。要实实在在地为职工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让他们充分感受企业的温暖。要推进企业民主政治建设,让员工有发表意见的场所、解决问题的途径、取得回报的权利、实现发展的舞台。要认真实施工资协商制度,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要特别重视安全生产,把关爱员工生命提升到"头版头条"的高度。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工作绝不能有疏漏。2007年11月14日,江苏南通二建在无锡发生了一起死亡11人的重大事故后,南通英雄建安公司及时向各分公司发出了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基层单位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把安全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公司主要领导还写信给各分公司经理、党支部书记,提醒和敦促他们认真检查各自的安全施工情况,不管设备是否在用,不管施工人数多少,只要设备安装在现场,哪怕只有一个人在施工,都要逐项仔细检查,将一切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员工生命安全。
旅游文化软实力综述
1旅游软实力的定义与功能
“软实力”一词来源于英文“SoftPower”,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S·奈教授在研究国际关系时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可称为“硬实力”,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软实力”,即“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这种软实力来源于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对外政策的吸引力,可细分为文化软实力和体制软实力。这一见解,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刷新了国情、国力和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很快受到各学科学者的青睐。
国内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中引入软实力概念“始于2004年,研究重点集中于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评价软实力的构成和作用”,其着力点在于如何以区域和产业的软实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旅游学界,陈雪钧和李莉研究了“旅游企业的软实力问题”,杨积芳和陆林研究了“饭店的软实力比较”。综观这些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发展焦虑,即以区域、产业和企业的经济发展为目标来研究相应的软实力问题,忽视了约瑟夫·s·奈的理论体系中,经济发展所隐含的硬实力增长与软实力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软实力是目的,硬实力为软实力服务,软实力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的理论逻辑链条,影响了研究的进路设计;二是尺度模糊,忽视了软实力起源于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大尺度研究工具,其中文化软实力应应用于可标签的文化区域,体制软实力应应用于独立的政治与政策区域的事实,将其等同于一般竞争理论,甚至用于单个企业的竞争研究,造成了研究的空疏。因此,以建设国家或区域软实力为目标,从旅游产业的总体层面来研究旅游中的软实力问题,是比较恰当和可行的。
旅游产业的国际和区际竞争归根结蒂是国家和区域影响力的竞争,国家和区域硬实力和软实力在旅游产业中都会有所反映。在组成软实力的文化软实力和体制软实力中,文化软实力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边界基本重合,属于旅游产业的可控因素,将文化软实力与旅游产业组成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极有学术生长力的新概念;而体制软实力的系统设计高于旅游产业的控制范围,一般只能将旅游产业放在对外政策中的对外旅游政策下研究;因此,本文讨论的旅游软实力特指既定旅游对外政策下,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国家和区域文化软实力,它包括相应的心理、制度、器物和习俗。
旅游具有招徕远人的力量,是可以产生国际和区际影响力的产业。旅游产业可以利用人的三种深层欲望及其组合来获得元发性的社会、文化与心理影响力,它们分别是脱序的诱惑、怀旧的伤感和追慕的欣喜。一个地方一旦凸显了某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常常会在相应旅游细分市场上自我完形、持续积聚。
旅游软实力并不等同于旅游影响力,尽管它是旅游影响力的来源之一。笔者认为,旅游软实力是旅游目的地在主客双方的文化对比、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竞争中形成的,使旅游者服膺旅游目的地文化,修正其文化偏好的能力,它能对接旅游者的深层欲望,并将其导向旅游目的地充满魅力的日常生活。而旅游影响力还可以来源于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割裂、误读、曲解、污化乃至隔离,这些对旅游者的单向度满足,一旦干预目的地的日常生活,极可能激发主客双方的反感与冲突,导致旅游产业的波动和旅游影响力的崩塌。旅游影响力中,只有旅游软实力使各福利相关方趋向帕累托改善,是多赢协调可持续的一种。长久以来,有经验的旅游目的地领导已经体会到由设置旅游宣传议程和旅游文化言说框架而产生的旅游软实力,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中国文化软实力本源研究是此课题的前提,它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以和谐文化为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其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同时,文化产业是中国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硬性”特质。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软实力本源
中国文化软实力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中国文化软实力本源研究是此课题的前提。
首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
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巴比伦文明乃至世界上所有其他古国的文明相比,是唯一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炎黄子孙的生命基因,是我们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源泉。
“软实力”的提出者约瑟夫·奈2006年来华访问时说,中国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具有吸引力。例如:中国人对人与自然的理解,中国的书法、绘画、中国功夫,甚至中国的饮食和传统服饰等,在美国很受欢迎。他说,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国家文化软实力之议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实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本文对发展我国文化的必要性以及怎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提升
自约瑟夫·奈(Joseph·S·Nye)在《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提出“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的综合国力论,时至今日,发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构建适合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增强整个国家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政要和政府的共识。
我国的文化建设,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①
第一,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在科学发展观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②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质要求。因为,一方面,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内在地包含了文化利益;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提升国家实力,在满足人民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向世界展示良好的国家形象。
第二,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需要。所谓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它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要素所体现的软实力。两者关系密切,软实力可以对硬实力有渗透,影响硬实力。当今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了。
科技文化软实力及实现战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尤其是针对全球范围内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理念。所谓“文化软实力”,即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软实力,是指在经济、社会活动中以人为主体的蕴涵,并通过人们的活动整合和显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力,其核心是人的素质和在经济、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能量。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软实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之争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软实力逻辑地包含着科技文化的力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弘扬科技文化。
一“软实力”(SoftPower)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Nye)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1〕按照约瑟夫•奈的理解,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而科学技术则属于“硬实力”的范畴。然而,不容否认的是,科学技术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科技文化作为一种在科学技术实践活动中积淀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当然也具有“软实力”的蕴涵与功能。
从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的角度分析,当今时代作为软实力的文化,其自身的科学技术含量在不断提高,甚至可以说,没有科学技术含量的文化是难以体现其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众所周知,科学技术作为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其实现路径:一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直接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物质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二是作为“第一精神力量”,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社会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影响,来发挥其功能,实现其价值,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的不断发展。正如爱因斯坦所言:“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都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质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2〕这可以说是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最简明的阐释,这种阐释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关系很有裨益。
今天,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科学技术主导全球竞争的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改变世界、开创未来的决定性力量。科学技术空前发展和广泛应用的结果是当今时代物质的极大丰富,从而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历史告诉我们,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都是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启蒙和先导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直接作用于现代化建设,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所体现的理性、公平、宽容、批判、创新、协作等精神,无疑也是推动这一进程中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变革的重要力量。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当然也就无所谓文化的现代化。事实正是如此,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所创造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而科学技术成果被广泛用于改善人类精神文化生活的最新工具,也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例如,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宣传思想工作的空间,丰富了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提高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效率;多媒体和音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具有高科技含量和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大量涌现;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发展,则使人们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成果的共享,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全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文化启蒙,不仅具有推动文化发展、提高人类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作用,同时也引导着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纵观历史,科学技术的每一个突破都不同程度地给宗教迷信以沉重打击,使人们的思想从各种禁锢中解放出来,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科学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以系统的知识形态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宝库,提高了人类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程度。今天,我们要建设现代化文化,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不可想象的。
从先进文化建设的角度讲,科学技术不仅是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文化得以沟通和交流的基础,也是推进各种文化传统推陈出新、走向现代化、走向先进性的基础。今天,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文化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理论、新的创造,大大丰富了先进文化的内涵,拓展了先进文化的发展空间,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明确了方向。因为,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说,只有客观地真实地反映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的真理性认识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实践中所形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等本身就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先进文化永葆生机的动力和源泉。总之,21世纪是高新科学技术大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层互动所产生的新的启示和理念,已经辐射和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的科学技术含量在增大,科学技术进步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
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提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三农”问题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村经济硬实力与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相差甚远,学术界对农村旅游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关注。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即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创新驱动。详细阐述旅游文化软实力在我国乡村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我国乡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的现状,试图找到提升乡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实现乡村经济尽快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新乡村。
[关键词]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现状;多元化
1我国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改变,旅游文化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农村旅游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进入二十一世纪党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农村的旅游文化要发展,中国城镇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就目前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农村旅游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基本没有太多异议。但他们的研究大多从农村旅游文化文艺事业的建设入手,范围宽而杂,对加强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因此,我们从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入手,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现实意义。1.2研究目的及意义。农村旅游文化建设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取得了巨大提升,反映出乡村文明与农村旅游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必然要求。由此可见,提高农村软实力不仅能够增强农村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加强农村凝聚力,同时对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建设,展现农村旅游文化活力,有助于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推进农村先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在防止农村的非物质旅游文化遗产没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总之,通过对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进行详尽的研究与分析,能够给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带来指导,从而促进农村旅游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2我国新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2.1基层干部淡漠旅游文化建设,重视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搞经济建设成为各级领导的重要工作,而对群众旅游文化的意识则很淡漠。这与地方经济状况、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都有着直接关系。从干部、经费、设施、活动都没有相应的落实,有的干部也清楚提高农村旅游文化软实力的意义,也明白“治穷先治愚,治愚搞文化”的道理,但是他们往往急功近利,加之倚重唯GDP论的考核评价机制的观念仍未改变,于是就出现“越是穷的地方旅游文化设施越差,越是穷的地方干部群众文化意识就越淡漠;看电视、打牌娱乐是村民们主要的休闲旅游文化方式;寿辰、婚丧嫁娶等传统的乡村旅游文化,存在攀比之风,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影响家庭经济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2.2农村旅游文化资源供给量少,农民旅游文化消费水平偏低。尽管旅游文化下乡演出和“2131工程”电影下乡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但面向农民的公共旅游文化供给与农民的旅游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各级政府大规模的旅游文化下乡活动,落实到每个村的演出场次十分有限。村旅游文化活动室大多无人问津或成为老年活动室,活动内容仅局限于村民翻翻报刊,看看电视,健身锻炼,棋牌娱乐。而青年农民正成为农村旅游文化建设缺位的主角。根据2015年对于平顶山市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城市居民旅游文化消费平均支出750元左右。通过调查,高消费群体在农村普遍存在,在受访者中年旅游文化消费支出在2000元以上的有5.3%,说明少数先富起来的农民在旅游文化消费方面也先“富了起来”。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就会失去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新闻媒体是信息传播、文化扩散的重要载体,在文化传播中处于特殊地位。要把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作为提高文化传播能力的战略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扶持政策,壮大总体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主流新闻媒体,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舆论力量。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最具社会影响的科技进步的手段和载体,带来了文化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四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浅谈旅游文化软实力研究论文
摘要:旅游软实力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指旅游目的地在主客双方的文化对比、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竞争中形成的,使旅游者认同和服膺旅游目的地文化,修正其文化偏好的能力。中国古代有过很好的旅游软实力。西方现有反客为主的单向度旅游文化空间建构模式违反了旅游软实力以主为主,以目的地真实的日常生活为理想景观的文化结构模式,是主客冲突的根源之一。彰显文化主体性是构建我国现代旅游软实力的核心工作。当前应从重建旅游实践美学、重组旅游产业结构、再造旅游管理理论等方面入手强化我国旅游软实力。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旅游文化;旅游软实力
1旅游软实力的定义与功能
“软实力”一词来源于英文“SoftPower”,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S·奈教授在研究国际关系时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可称为“硬实力”,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软实力”,即“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这种软实力来源于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对外政策的吸引力,可细分为文化软实力和体制软实力。这一见解,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刷新了国情、国力和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很快受到各学科学者的青睐。
国内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中引入软实力概念“始于2004年,研究重点集中于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评价软实力的构成和作用”,其着力点在于如何以区域和产业的软实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旅游学界,陈雪钧和李莉研究了“旅游企业的软实力问题”,杨积芳和陆林研究了“饭店的软实力比较”。综观这些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发展焦虑,即以区域、产业和企业的经济发展为目标来研究相应的软实力问题,忽视了约瑟夫·s·奈的理论体系中,经济发展所隐含的硬实力增长与软实力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软实力是目的,硬实力为软实力服务,软实力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的理论逻辑链条,影响了研究的进路设计;二是尺度模糊,忽视了软实力起源于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大尺度研究工具,其中文化软实力应应用于可标签的文化区域,体制软实力应应用于独立的政治与政策区域的事实,将其等同于一般竞争理论,甚至用于单个企业的竞争研究,造成了研究的空疏。因此,以建设国家或区域软实力为目标,从旅游产业的总体层面来研究旅游中的软实力问题,是比较恰当和可行的。
旅游产业的国际和区际竞争归根结蒂是国家和区域影响力的竞争,国家和区域硬实力和软实力在旅游产业中都会有所反映。在组成软实力的文化软实力和体制软实力中,文化软实力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边界基本重合,属于旅游产业的可控因素,将文化软实力与旅游产业组成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极有学术生长力的新概念;而体制软实力的系统设计高于旅游产业的控制范围,一般只能将旅游产业放在对外政策中的对外旅游政策下研究;因此,本文讨论的旅游软实力特指既定旅游对外政策下,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国家和区域文化软实力,它包括相应的心理、制度、器物和习俗。
旅游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论文
摘要:旅游软实力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指旅游目的地在主客双方的文化对比、形象营销和旅游产品竞争中形成的,使旅游者认同和服膺旅游目的地文化,修正其文化偏好的能力。中国古代有过很好的旅游软实力。西方现有反客为主的单向度旅游文化空间建构模式违反了旅游软实力以主为主,以目的地真实的日常生活为理想景观的文化结构模式,是主客冲突的根源之一。彰显文化主体性是构建我国现代旅游软实力的核心工作。当前应从重建旅游实践美学、重组旅游产业结构、再造旅游管理理论等方面入手强化我国旅游软实力。
关键词:旅游人类学;旅游文化;旅游软实力
1旅游软实力的定义与功能
“软实力”一词来源于英文“SoftPower”,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S·奈教授在研究国际关系时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可称为“硬实力”,与之相对应的还有一种“软实力”,即“国家通过自己的吸引力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这种软实力来源于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对外政策的吸引力,可细分为文化软实力和体制软实力。这一见解,特别是文化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刷新了国情、国力和竞争力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全新的研究领域,很快受到各学科学者的青睐。
国内在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中引入软实力概念“始于2004年,研究重点集中于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评价软实力的构成和作用”,其着力点在于如何以区域和产业的软实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在旅游学界,陈雪钧和李莉研究了“旅游企业的软实力问题”,杨积芳和陆林研究了“饭店的软实力比较”。综观这些研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发展焦虑,即以区域、产业和企业的经济发展为目标来研究相应的软实力问题,忽视了约瑟夫·s·奈的理论体系中,经济发展所隐含的硬实力增长与软实力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关系,软实力是目的,硬实力为软实力服务,软实力具有独立性和整体性的理论逻辑链条,影响了研究的进路设计;二是尺度模糊,忽视了软实力起源于国际关系理论,是一种大尺度研究工具,其中文化软实力应应用于可标签的文化区域,体制软实力应应用于独立的政治与政策区域的事实,将其等同于一般竞争理论,甚至用于单个企业的竞争研究,造成了研究的空疏。因此,以建设国家或区域软实力为目标,从旅游产业的总体层面来研究旅游中的软实力问题,是比较恰当和可行的。
旅游产业的国际和区际竞争归根结蒂是国家和区域影响力的竞争,国家和区域硬实力和软实力在旅游产业中都会有所反映。在组成软实力的文化软实力和体制软实力中,文化软实力与旅游产业系统的边界基本重合,属于旅游产业的可控因素,将文化软实力与旅游产业组成在一起可以形成一个极有学术生长力的新概念;而体制软实力的系统设计高于旅游产业的控制范围,一般只能将旅游产业放在对外政策中的对外旅游政策下研究;因此,本文讨论的旅游软实力特指既定旅游对外政策下,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国家和区域文化软实力,它包括相应的心理、制度、器物和习俗。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