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规章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5 19:32:3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化规章制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化站规章制度
1、文化站工作要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抵制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而努力。
2、文化站受乡镇政府领导,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业务上受文化局的指导和辅导。
3、文化站一般配备专职干部一至三名,文化站专职人员专职专用,文化站站长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在调离、辞退及借做他用时,要征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同意。
4、文化站要同社会各有关部门加强联系,搞好协作,互相配合,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进行时事政策、建设三个文明、国内外形势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社会宣传教育。
5、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指导村委会文化室建设工作。
6、为支持文化站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文化站可以“以文补文”的形式进行多种经营所得,列入文化站财务预算,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平调和挪用。
文化部涉外表演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涉外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是指中国与外国间开展的各类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杂技、马戏、动物表演、魔术、木偶、皮影、民间文艺表演、服饰和时装表演、武术及气功演出等交流活动。
本规定所称涉外文化艺术展览活动,是指中国与外国间开展的各类美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摄影(图片)、书法碑帖、篆刻、古代和传统服饰、艺术收藏品以及专题性文化艺术展览等交流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活动:
(-)我国与外国政府间文化协定和合作文件确定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
文化局娱乐场所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保障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消防、治安状况的监督管理。第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设立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赌博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三)因吸食、注射曾被强制戒毒的;(四)因、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第六条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第七条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二)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三)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四)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五)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第八条娱乐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得低于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设立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应当符合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关于总量和布局的要求。第九条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提交投资人员、拟任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没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的书面声明。申请人应当对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受理申请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就书面声明向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核查,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经核查属实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实地检查,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根据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定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数量;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第十条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娱乐场所应当举行听证。有关听证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执行。第十一条申请人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和有关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娱乐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备案。第十二条娱乐场所改建、扩建营业场所或者变更场地、主要设施设备、投资人员,或者变更娱乐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备案;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章经营
第十三条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含有下列内容:(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或者领土完整的;(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六)宣扬淫秽、赌博、暴力以及与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第十四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一)贩卖、提供,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三)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五)赌博;(六)从事邪教、迷信活动;(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不得吸食、注射,不得、;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第十五条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应当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第十六条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第十七条营业期间,歌舞娱乐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第十八条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或者电子游戏应当是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以及游艺娱乐场所的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不得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第十九条游艺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第二十条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娱乐场所应当确保其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技术规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娱乐场所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第二十一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娱乐场所应当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不得遮挡、覆盖指示标志。第二十二条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娱乐场所。迪斯科舞厅应当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第二十三条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第二十四条娱乐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招用外国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第二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从业人员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并建立从业人员名簿;从业人员名簿应当包括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娱乐场所应当建立营业日志,记载营业期间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营业日志不得删改,并应当留存60日备查。第二十六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第二十七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统一着工作服,佩带工作标志并携带居民身份证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卫生规范,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不得侵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第二十八条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第二十九条娱乐场所提供娱乐服务项目和出售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并向消费者出示价目表;不得强迫、欺骗消费者接受服务、购买商品。第三十条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禁赌、禁止等内容的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标志应当注明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第三十一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报告。
文化局娱乐场所管理规章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保障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消防、治安状况的监督管理。第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设立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赌博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三)因吸食、注射曾被强制戒毒的;(四)因、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第六条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第七条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二)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三)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四)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五)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第八条娱乐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得低于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设立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应当符合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关于总量和布局的要求。第九条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提交投资人员、拟任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没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的书面声明。申请人应当对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受理申请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就书面声明向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核查,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经核查属实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实地检查,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根据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定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数量;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第十条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娱乐场所应当举行听证。有关听证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执行。第十一条申请人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和有关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娱乐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备案。第十二条娱乐场所改建、扩建营业场所或者变更场地、主要设施设备、投资人员,或者变更娱乐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备案;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章经营
第十三条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含有下列内容:(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或者领土完整的;(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六)宣扬淫秽、赌博、暴力以及与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第十四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一)贩卖、提供,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三)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五)赌博;(六)从事邪教、迷信活动;(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不得吸食、注射,不得、;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第十五条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应当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第十六条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第十七条营业期间,歌舞娱乐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第十八条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或者电子游戏应当是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以及游艺娱乐场所的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不得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第十九条游艺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具有赌博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第二十条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娱乐场所应当确保其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技术规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娱乐场所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第二十一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娱乐场所应当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不得遮挡、覆盖指示标志。第二十二条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娱乐场所。迪斯科舞厅应当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第二十三条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第二十四条娱乐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招用外国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第二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从业人员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并建立从业人员名簿;从业人员名簿应当包括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娱乐场所应当建立营业日志,记载营业期间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营业日志不得删改,并应当留存60日备查。第二十六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第二十七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统一着工作服,佩带工作标志并携带居民身份证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卫生规范,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不得侵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第二十八条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第二十九条娱乐场所提供娱乐服务项目和出售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并向消费者出示价目表;不得强迫、欺骗消费者接受服务、购买商品。第三十条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禁赌、禁止等内容的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标志应当注明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第三十一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报告。
文化街道办事处机关效能建设规章制度
机关效能建设规章制度
一、首问责任制度
1、第一个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负有为来人服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首问责任人不论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都要热情回答与接待,帮助来人找到经办单位,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属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向当事人解释清楚有关办理事项、需补充或携带的材料、如何办理等事项。
4、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首问责任人要负责引导来人到承办部门,并交由承办人接待。
农业银行员工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对《农业银行员工违规处理办法》和《农业银行问责办法》的学习,使我认识到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是我们农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的保证,也是防止各类案件和违规问题发生的基本前提。加强《员工违规处理办法》学习,是贯彻执行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每位员工的责任。也明白了组织此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强化管理及操作人员合规意识,建立良好的道德诚信标准,增强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能力,帮助员工学好用好《中国农业银行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使员工熟知本职工作岗位相关的处理条款,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准工作立足点,切实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只有认证学习并切实规范操作行为,才能有效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案件的发生,树立农业银行改革发展的信心,增强维护农业银行利益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建立良好的合规文化。
结合自身日常的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行自我工作调节和整改。比如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方面执行还不够细致,不善于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对业务部门的规章制度掌握不够深入,服务态度有待提高等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对处理方式及规则、违规行为及处理和违反规章制度管理行为及处理,以及违反保密管理规章制度行为及处理等制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对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并时刻告诫自己严格遵守,以达到了开展此次学习活动的预期目的。结合本次学习的内容和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我将做一下的工作整改。
第一,增强自身的工作自觉性,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自身行为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在工作期间,巩固自身业务技能,各项业务均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执行,不断学习更新业务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认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明白制度的重要性才能保障其有效的执行。根据目前农行案件防范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我们疏于平时的制度学习,对规章制度的不重视导致了学习不深刻,理解不全面透彻。对制度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够,甚至部分分行根本没有设立相关的监督机制或人。在这中环境下员工养成了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与己关系不大的可学可不学的散漫思想。久而久之,员工在工作的操作程序上开始疏忽,并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到最后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业银行员工违规处理办法》和《农业银行问责办法》的学习,通过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制度的重要性,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兢兢业业的干好工作。通过这次规章制度的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通过开展规章制度学习活动,联系自身实际情况,我认为要加强员工的合规教育。在内部工作和沟通上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形成讲实话,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的经营作风,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严明纪律,严格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控制各类道德风险、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维护和提升农行形象。提高全体员工对加强企业合规文化教育的认识,职工是农行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建设好优良的合规文化企业,更谈不上让员工遵纪守法。从现实看,许多员工对企业合规文化教育建设的内涵缺乏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真正的企业合规文化建设是需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做好人员培训的。人员的业务培训力求达到综合性、系统性、专业性、实用性、提升性,要使所有人员人熟知制度规定。通过系列活动,使全体员工准确把握企业合规文化建设的真正科学内涵,自觉地融入到企业的合规文化建设中去,增强内控管理意识,狠抓基础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要切实把那些政治思想上靠得住的员工放到计算机操作岗位上;要强化制约,严格计算机密码管理;在级别管理技术上,对不同的行业功能和不同的使用权限要严格控制;修改文件和数据要自动进行登录备查;要加强对生产数据的备份,防止生产系统因意外事件而停止服务,造成操作风险;强化对备份介质的管理,防止数据无法恢复。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到了我行的规章制度还是比较完善和全面的,它具体规定了职员的操作规范及行为守则,在今天日益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我们深知只有优质的服务才能赢得市场,所以我行要求员工每天要有晨会及晚会,加上必要的例会,让员工能够在一起提高业务水平,大家互帮互学,共同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同时也要求员工要礼貌待客,微笑服务,并设立了强大的监控网络,时刻监督自己的员工要遵守农行规定,按章办事。现代银行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银行已不仅仅局限于储蓄及放贷,恰恰相反,银行的服务触角触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交保险,充话费,交罚单,买基金,炒股票,外汇,理财等等,夸大一点就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银行办不到的”。所以在今后工作中,我不仅要加强对有关业务的学习,更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学习,熟悉和掌握规定要求,明白自身所扮演的角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合规管理、合规经营意识。我将认真按照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履行工作职责。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要求,确保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校规章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体现,高校规章制度建设是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一方面有利于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另一方面,有利于高校自身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从分析问题入手,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转变理念、加强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机制、健全法治机构等建议。
关键词:高校;规章制度;问题;对策
高校规章制度是通过高校内部一定的程序,以学校党委或行政名义的规范性文件总称,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为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政策文件,制定的细化落地文件;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规制的情况下,在符合法律精神与法律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创制”的具有高校特色的规范性文件[1]。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办学治校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作用。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尤其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已成为高校治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核心是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渗透到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通过一系列机制和制度推进这一系统工程。从国家层面来看,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就高校而言,内部规章制度体系是善治的重要基础与体现。(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目标要求,也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意味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行政机构对高校的管理从行政命令式逐渐转变为宏观调控[2],要求高校自身具备较强的治理能力。高校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学校与教师、学生权利义务的重新定义,需要通过规章制度予以体现。此外,现代大学制度对于科学管理的要求,也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实现。(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一套层次合理、蕴含高校价值理念与文化传统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章制度体系的存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工作随意性与个人经验主义,保证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促进学校管理方式转型、促进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是将改革经验与成果固化的重要手段,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二、规章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党政建设下企业文化论文
一、党政建设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联系
1.构建企业文化,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
近几年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思想。如果企业的党政工作缺乏引导和教育,那么其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企业要想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往往就要依靠党政工作。由于企业文化的发展要靠党政工作去推动促进,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将党政工作放在第一位。
2.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如何将石油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石油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要想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通过党政建设工作来大力宣传各项规章制度,让员工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也可以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
高校内部质量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在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要求下,伴随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的推动,高校越来越重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但很多高校的质量保障体系呈现“外源性”特征,更注重技术和行政手段的运用,质量文化作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却未被给与足够的重视。分析质量文化缺失的原因,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物质层面、行为层面探寻构建高校质量文化路径和方法,培育特色质量文化,构建既有精准“技术”评估,又有文化质量内涵的综合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质量文化;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式发展;评估
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各种教育质量问题不断呈现,教育部门为了回应社会对高校的关注,也为了掌握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推出系列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促使高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校在内涵式发展的推动下,也越来越重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目前各高校对教育部门主管的各种外部质量保障活动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却都处于起步阶段,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制度约束与技术层面上,还未过多考虑作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灵魂质量文化的建设。本文从质量文化建设入手,以期提出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益建议。
一、高校质量文化内涵
质量一词最早起源于工商界,在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商家越来越注意到低价竞争战略已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更加重视商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企业纷纷开始关注企业质量文化,国际质量机构也开始质量文化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质量文化的内涵,质量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人们思想沟通,从而产生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行为规范的“认同感”,这一理解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质量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国家赋予高等教育越来越重的责任,高校也开始关注和重视质量建设问题,纷纷开始着手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企业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的质量文化问题也开始被引入到高校中来,但高校的质量文化不等同于企业的质量文化,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企业质量文化的做法。高校的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各高校根据本校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挖掘,寻找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质量文化。
二、高校质量文化分析
共享经济劳动规章制度研究
〔摘要〕共享经济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带来了极大冲击和挑战,用人单位之劳动规章制度发生了重大异变。新形态下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更加具有“格式化”表征,“集体合意”性质更加丧失殆尽。劳动规章制度的载体变化主要是:“边缘化”与“碎片化”严重;“无纸化”与“模糊化”加剧;“捆绑化”与“默认化”普遍。惩戒权的变异表现在惩戒依据、惩戒方式、经济罚和救济四大方面。新型劳动关系监管理念是统管与分层同举、严管与宽容并济、政策与法律兼容。劳动规章制度监管路径新构想是:坚持原则、矫正正义、解构载体、松绑程序和分配责任。
〔关键词〕劳动规章制度;载体;惩戒权;监管理念;监管路径
一、共享经济劳动用工新变化
共享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它依托急速发展的互联网,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典型劳动用工形式,灵活的非典型劳动关系迅猛发展,对传统的劳动法与劳动关系带来了极大冲击,劳动法已经非常难以适用新的变化,劳动法律的滞后性更加突出,亟待我们寻求新的办法以积极响应和应对。在共享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之“雇佣”关系已经逐渐变为“交易型服务”关系,劳动合同转变为劳务协议。传统劳动关系已经不适用于共享经济的新形态,传统的劳动法律法规也需要重新调整。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务关系或商务关系,不仅是劳动者权益的一种损失,也使得劳动者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1〕笔者认为,共享经济下新型劳动关系中,劳动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趋势,但是,传统典型劳动关系并没有也不会消失,劳动关系也并没有都转变为劳务关系或商务关系或服务关系,而是,典型劳动关系与非典型劳动关系并存,即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民法上的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三者并存,其特征是非典型劳动用工“野蛮”生长,似乎有盖过传统劳动用工之势,其经济平台管理者多为劳动法意义上的正式劳动关系;而多数平台参与者为民法上的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劳动关系面对传统单一劳动关系之调整模式具有新的挑战。如何比较恰当地看待共享经济平台下之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并做出积极响应?这一新课题已经成为近来劳动关系与社会法含劳动法学界的研讨主题,且争论不断,仁者智者各异。王全兴教授认为: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也并没有颠覆传统的劳动法原理和劳动用工规律。〔2〕而有学者认为我国劳动合同法本身已经“失衡”,《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不当干预与过度限制〔3〕,对新型劳动关系几乎无能为力,修法迫不及待。修法导向应当是加强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自治,提高企业用工灵活性。董保华教授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当修正该法过于强化国家管制而弱化当事人自治的不足,以加强灵活用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经济。〔4〕笔者认为,无论《劳动合同法》如何修改,传统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仍然是基础,对新型非典型劳动关系的灵活用工的规制应当入法,二者不可偏废。共享经济平台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首先体现在劳动关系的认定上。劳动者之从属性关系的基本要素发生了新变化,从属性更加不易界定,由此导致我国劳动法原本没有解决好的劳动关系、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在共享经济新形态下更加复杂化,劳动关系更加难以认定。例如,广州滴滴平台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驾驶员,分别为使用平台提供车辆的驾驶员和使用自有车辆的驾驶员,二者劳动关系显著不同:前者之雇佣关系明显;后者之雇佣关系不被认可。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自有车辆驾驶员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公司也不承认与驾驶员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并认为是民事合作关系。〔5〕共享经济平台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还主要集中在工作时间及加班时间难以确定,相应的加班工资问题不易解决;休息休假问题因工作时间的新变化,使得劳动者休息权难以保障;社会保障特别是社会保险衔接问题更加突出。新型劳动用工之芸芸新变化,可以归纳为客观与主观两大方面。客观上的新变化主要是:有劳动无劳动关系;有单位无社保;有报酬无最低工资;有劳动协议无劳动合同;有行业规定无集体合同;有合同无协商;有惩戒无救济;有争议无调处依据等等。共享经济平台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还表现在劳动者主观诉求的变异。特别是相当一部分灵活就业者并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主观意愿,对社会保险也没有特别的诉求,甚至一些劳动者主动反对劳动法的干预,他们并不特别需要将其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畴,只要有钱就行,其诉求“短视化”现象严重,社会公权力机关的介入反而得不到劳动者的支持,呈现出“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怪相。有劳动法学者专门调查过共享经济平台下的新型劳动者如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等,他们自己觉得幸福感与获得感还不错,社会的关注与公权力的介入基本属于“杞人忧天”,他们并不欢迎,劳动法学者的特别关注与反思属于“庸人自扰”,多此一举。董保华教授于2017年11月25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互联网时代新型劳动形态对劳动法的挑战”学术研讨会上,讲了他调查网约车司机的一些情况,特别指出网约车司机的诉求与社会和学者们的理念存在极大差异,呼吁学者们要真正了解互联网时代新型劳动者的诉求,不要坐在室内搞“一厢情愿”式的研究,此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热烈讨论。但笔者并不完成赞同此观点,劳动法学者们关注并研究新型劳动关系并不是为了“迎合”一些人,况且如网约车司机的诉求基本上都是“短视”的,并不可取,从长远和法律的角度看,他们的“短视”诉求应当摒弃。大量的事实表明,在没有发生工作事故如工伤时,他们是不需要社会保险的,但一旦事故发生,情况就完全变了,此时的社会保险诉求就变得极其强烈,甚至以前主动放弃的社会保险,反而变成了他们最大的诉求,搞得用人单位非常无奈。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机关基于社会稳定与倾斜保护弱者权益的原则,将本来不应当依法享有的社会保险,不得不判定给这些人,使得用人单位无可奈何,同时也使得仲裁员和法官们遭受有法不依的“恶名”。因此,对共享经济平台下的新型劳动关系的研究,还是有非常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只不过在探寻破解之策时,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典型劳动关系上,应当正视和宽容新型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劳动立法更应当考量这些新出现的劳动关系,及时做出立法响应。新型劳动用工形式的出现,使得劳动法上狭义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雇佣关系三者之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不清,亟待立法的积极响应。另外,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的关系及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关系,也需要重新思量与制度重构。共享经济平台下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还集中体现在劳动规章制度中,传统劳动规章制度的形式要件与实质要件都已发生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劳动规章制度的学理研究与司法或准司法都要适用新变化。
二、劳动规章制度性质嬗变
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之争,一直没有停止过,也难以达成共识。这种纷争通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劳动规章制度的复杂性。正如有学者所感慨的,劳动规章制度是劳动法上“永远的难题”。〔6〕共享经济平台下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如何界定,在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规章制度本身还存在巨大分歧的前提下,更是困难重重。笔者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性质具有多重性与复合性,目前的观点多是从某一个角度诠释其特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具有片面性。共享经济平台下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具有什么新特征,这还是一个罕有研究的新课题。①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定型化契约”。笔者认为,共享经济平台下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与传统典型劳动关系之复合性不同,具有新的表象,主要是更加具有“格式条款”说的表征。传统典型学说之“集体合意说”不断淡化,不论是在劳动规章制度的形式要件还是实质要件中,集体协商与谈判的集体意思自治都在不断减弱,用人单位之互联网或共享平台的单方意思自治基本“吞噬”了集体意思,即“单决”逐步代替了“共决”。传统劳动关系下劳动规章制度性质之“格式条款说”①具有一定的价值。格式条款说认为,就劳动规章制度形式而言,规格化和定型化与格式条款的形式相合。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格式条款具有预先拟定、重复使用、相对人只能服从三个特征。对于格式条款的内容,相对人只能表示完全的同意或拒绝,而不能修改或更正。其内容并不是由劳资双方平等协商确定。〔7〕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单方拟定,劳动者对其只能接受或不接受,无权对其内容作增删修改,与格式条款实质相同。〔8〕“集体合意说”认为劳动规章制度是针对劳动者之集体而统一制定的规范,并基于劳动者之集体合意而产生约束力。〔9〕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条件应由劳资双方合意加以决定,如果没有劳动者集体之同意,劳动规章不发生法的效力。〔10〕当前,德国的劳动法采用“集体合意说”〔11〕,在该种模式下,劳动规章的制定、变更必须经集体协商,由劳资双方共同决定。“集体合意说”要求劳动规章制度的生效必须经劳工集体同意,其不足是违背个体意思自治的价值取向。〔12〕共享经济平台下的劳动规章制度之“集体合意”性质更加丧失殆尽,劳动规章制度所规定的劳动内容、劳动条件、工资报酬、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完全由共享平台单方规定,没有任何集体协商谈判、职工讨论、公示公告等程序,劳动规章制度的集体合意根本无从谈起。共享经济平台下的劳动规章制度之“格式条款”性质更加明显,劳动者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如果不接受既定的条款,也就不能作为劳动者,就只能退出。如网约车司机只能全盘接受用人单位的规定,否则就成为不了其“共享者”。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劳动规章制度的性质更具有“格式条款”性质,但是,此“格式条款”又不是完全的民事合同如劳务合同或雇佣合同,它同时还具有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关系的部分属性,可以说它兼具民法与劳动法的属性,但按照劳动法的规定来规制它,又比较困难。笔者认为,共享经济平台下的劳动规章制度之“格式条款”性质比较可行,但是,不能一刀切,还应当分类考量:对纯粹属于劳动法之劳动关系的,适用劳动法有关规定;对属于一般民事劳务关系或雇佣关系的,适用民法规定。如何评价共享经济下的劳动规章制度之“单决”逐步代替“共决”,这是不是一种倒退?答案表面上很简单,但是,实际上不简单。从一般法理上看,劳资关系的博弈应当充分体现集体意思自治,这样才符合现代民主与公平正义之法治精神,才符合劳资冲突关系向合作关系渐变的历史必然发展趋势,这一点应当没有任何疑义。但是,由于劳动规章制度性质本身的复合性,加之,共享经济平台的新时代特色,共享经济平台下劳动规章制度的“单决”强而“共决”退化现象,还是具有一定合理因素,不能一刀切式地断然否决。“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思维定式应当改变。在用人单位社会责任不断加强、社会监督不断完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入人心的新时代下,用人单位之“单决”与传统意义上的“单决”已经明显不同,新的“单决”不一定就不好,不一定就容易侵犯劳动者权益,这种新的“单决”其实已经包含着许多“共决”因素,只不过原来的被动性“共决”正逐步被用人单位之主动性所融合,“共赢”已经从无形中迫使用人单位必须考量劳动者的权益,任何“独裁”式的“单决”都可能会被用人单位直接而主动地抛弃。我们应当相信,如果用人单位仍然采用传统的“单决”模式制定、变更和适用劳动规章制度,劳动者将会“用脚投票”,用人单位也将会得不偿失。当然,笔者不是说法律就无用了,而是说法律只是最低的底线或红线。因此,共享经济平台下的劳动规章制度之“单决”代替“共决”之“格式化”新特征,我们应当正确面对,而不是急于否定。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文化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