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5 15:19:2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温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温度与温度计教案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过程与方法
混凝土施工温度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混凝土施工温度分析论文
(江苏省交通工程投资咨询事务所)
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著的不容忽视的影响。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温度与裂缝防范策略
【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通过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专著,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进行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应力;裂缝;控制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
室外温度负荷计算分析论文
摘要:确定合理的室外计算温度,是冬季供暖系统负荷计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室外气象时刻变化着,如果选取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最冷天)去设计供暖系统,那么,一方面由于设备负荷计算偏大,造成散热器、供回水管道及锅炉等设备偏大;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常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效率很低。反之,如果选取暖和日子的气象条件去设计供暖系统,可能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室温。多年来,不少学者曾对室外计算温度的合理选取进行过研究。近年来由于节能的要求,这个问题更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是由于建筑热过程理论的发展,对它也进一步提供了科学依据。各国在编制有关规范和法规时,对室外计算温度了有专门条文,并不断采纳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修改有关内容,并使之便合理。
关键词:冬季供暖负荷计算室外计算温度
1引言
确定合理的室外计算温度,是冬季供暖系统负荷计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也是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合理解决的问题之一。众所周知,室外气象时刻变化着,如果选取最不利的气象条件(最冷天)去设计供暖系统,那么,一方面由于设备负荷计算偏大,造成散热器、供回水管道及锅炉等设备偏大;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常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效率很低。反之,如果选取暖和日子的气象条件去设计供暖系统,可能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的室温。多年来,不少学者曾对室外计算温度的合理选取进行过研究。近年来由于节能的要求,这个问题更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是由于建筑热过程理论的发展,对它也进一步提供了科学依据。各国在编制有关规范和法规时,对室外计算温度了有专门条文,并不断采纳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修改有关内容,并使之便合理。
苏联在40年代是采用查普林教授提出的公式来确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θw,即:
θw=0.4θp1+0.6θmin(1)
水利枢纽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结构特征点的温度历时曲线见图2。由图2可知,对于A、B等结构内部点温度一般在浇筑后的5~8d达到最大值,相对于表面C点,温度变化明显滞后,且年变幅较小。由于结构孔洞较多,因此整个结构在浇筑完毕后的第2年夏天边界温度呈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征。结构在施工期的最高温度除边界附近外大部分在31.0℃以上,较高温度区域位于结构后半部分中上部以及结构顶部,最高温度达41.1℃。预留槽部位由于浇筑温度低,且在低温季节浇筑,因此温度较低,最高温度约为27.0℃;后浇带部位混凝土体积相对较大,最高温度达到36.4℃。3结构温度应力主体混凝土(除后浇带及预留槽部位外)浇筑完毕后1个月,结构较大σx、σy应力基本位于下游流道表面附近,σx最大应力达到2.26MPa,σy最大应力达到1.97MPa。产生拉应力的原因是边界温度降低使表面附近混凝土收缩。结构全部浇筑完毕后1个月,结构的最大应力基本位于底板内部,在上、下游方向各有一个σx应力较大区,最大值分别为2.0、2.4MPa,主要原因是此前底板内部混凝土一直处于降温阶段,使得内部产生顺流向拉应力。从结构最大应力看,除结构边角位置应力较大外,在上游和下游的两个区域顺水流向应力较大,分别为2.3、2.5MPa,在中间后浇带部位应力较小,基本上为压应力。而不设后浇带时[4],整个结构内部上、下游方向均有较大的拉应力,最大值均超过3.0MPa,且出现大拉应力的范围较大。由此可见,设置后浇带使得结构最大应力及大拉应力区范围都有所减小。需要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产生较大的竖向拉应力,最大应力达到3.8MPa,原因是后浇带部位浇筑时,两侧混凝土已经浇筑3个月以上,弹模较高,对新浇混凝土在竖直方向的收缩产生了较大约束作用,从而在竖直方向产生了较大拉应力。
后浇带不同浇筑时间对结构应力的影响设置后浇带后,结构顺水流向的应力有所减小,但在后浇带部位有较大的竖向拉应力。为考虑不同时间浇筑后浇带对结构应力的影响,对10月中旬、11月中旬、12月中旬、1月中旬4个时间开始浇筑后浇带部位进行了计算分析,各浇筑时间相对于元月中旬浇筑时的应力差值见表2,其中D、E、F点分别位于后浇带上游主体混凝土内部、后浇带内部及后浇带下游主体混凝土内部。表2各浇筑时间相对于1月中旬浇筑的应力差值MPa浇筑时间顺水流向应力D点E点F点E点竖向应力10月中旬1.080.971.09-0.6111月中旬0.800.560.71-0.3712月中旬0.430.470.37-0.15注: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小。由表2可知,提前浇筑后浇带时主体混凝土与后浇带混凝土温差较小,竖向拉应力有所减小,但会增大后浇带部位以及上、下游主体混凝土中顺水流向拉应力。由于结构内孔洞较多,保温效果较差,对后浇带部位的主体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护并不能减小主体混凝土与后浇带混凝土的温差,达到减小该处竖向拉应力的目的,因此应考虑采用其他工程措施,如后浇带中进行初期通水冷却,或者选用低热水泥,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削减最高温度峰值,降低降温幅度,从而减小后浇带部位竖向拉应力。5气温骤降对结构应力的影响气温骤降前后,上游底板下方3.5m范围内特征点的温度及应力见图3。由图3可知:13.9℃的气温骤降使得底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降低了11.63℃,在底板表面以下2.0m处的温度变化仅约0.2℃;底板表面σx应力从1.08MPa升高到5.46MPa,增加4.38MPa;底板表面以内约1.7m处,由气温骤降引起的拉应力增大量为0;表面1.7m以下,表面混凝土受拉,在内部产生了一定的压应力,压应力值约为0.3MPa。可以认为,气温骤降使厂房流道底板距表面1m范围的温度应力急剧增大,可能使混凝土表面开裂,因此如有气温骤降发生,应做好必要的保温工作。
(1)设置后浇带后,结构顺流向最大应力及大拉应力区范围有所减小,这为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但由于后浇带浇筑后的降温收缩受到已浇筑的上下游结构的约束,施工后期在后浇带内产生了较大的竖向拉应力,必须采取通水冷却、选用低热水泥等措施削减温度峰值,减小降温幅度,从而减小应力。(2)气温骤降使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应力急剧增大,可能使底板混凝土表面开裂,因此如有气温骤降发生,应做好必要的保温工作。
本文作者:石天庆崔建华易祖耀工作单位: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
GMP车间湿度与温度和洁净度控制的节能设计
1GMP车间的定义及特点
GMP车间对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以及卫生安全还有自主性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其适合制药以及食品等行业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其对企业的原材料以及工作人员还有相应的设备等都有着强制性的规定。随着GMP的发展,国际(上)对药品实施的GMP认证,即GMP提供了药品的生产还有其质量管理的基本规章制度,所以药品的生产必须要符合GMP的相关要求,而且其质量必须符合法定的标准。GMP车间的特点多数都会体现在,车间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还有灰尘数量上,个别的车间还会包含沉降菌的落数。为了有效的对这些元素进行控制,GMP的车间在设计以及施工上要求就格外的严格。而高标准以及高耗能也是GMP车间较之普通车间最大的不同。
2GMP车间温度以及湿度和洁净度的现状
2.1GMP车间温度的现状
根据我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相关的规定,GMP车间的温度以及湿度应该和药品生产的工艺相关要求相对应。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室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十八到二十六度之间。而当生产的药品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时,就应该根据药品的特殊要求对GMP车间内的温度进行改变。由于药品的成分不同,在生产药品的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固体制剂的生产线,其主要生产的就是颗粒剂或者是片剂,在湿度相同的情况下,温度越低就越能抑制细菌的繁殖。但温度低于二十摄氏度时,会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操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其灵活性以及准确性,特别是手指上的一些细微的动作。在现在的GMP车间中,大都会根据生产药剂的不同去调节车间内的温度,但对于温度的控制上,却略显不足,主要的原因也是控制温度的系统并不是特别的完善所导致的。
2.2GMP车间湿度的现状
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分析论文
一、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对温度控制系统的要求,主要是保证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变化,稳定性好,不振荡,对系统的快速性要求不高。以下简单分析了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过程及实现方法。现场温度经温度传感器采样后变换为模拟电压信号,经低通滤波滤掉干扰信号后送放大器,信号放大后送模/数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单片机,单片机根据输入的温度控制范围通过继电器控制加热设备完成温度的控制。本系统的测温范围为0℃~99℃,启动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后首先按下第一个按键开始最低温度的设置,这时数码管显示温度数值,每隔一秒温度数值增加一度,当满足用户温度设置最低值时再按一下第一个按键完成最低温度的设置,依次类推通过第二个按键完成最高温度的设置。然后温度检测系统根据用户设定的温度范围完成一定范围的温度控制。
二、温度检测的设计
系统测温采用AD590温度传感器,AD59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生产的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它的主要特性如下:
1、流过器件的电流(mA)等于器件所处环境的热力学温度(开尔文)度数;即:,式中:Ir—流过器件(AD590)的电流,单位为mA;T—热力学温度,单位为K。
2、AD590的测温范围为-5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