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5 14:08:0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文本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文本阅读重视题干要求

三年来,江苏语文高考的文学类文本,从文质兼美、充满哲学理性思考的散文《上善若水》,到具有浓郁西南风情的阿城的《溜索》,再到写抗战时西南联大生活的《这是你的战争!》,文本的风格一直在变,文本的问题设置方式也一直在变———一般是因文而问,因文设题,学生面对这样的试题,会有强烈的陌生感,往往无所适从,可能导致发挥失常。其实,到了高三复习阶段,学生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文本,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也习得了一些常规的答题方法,对于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指导,教师不妨将关注点落在对“题干要求”的分析上,让学生更有效地呈现自己的文本阅读经验,充分发挥它们的“用武之地”。

一、加强审题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每年都“换脸”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设问,在给学生以新鲜感的同时,更多的是陌生感与突兀感,往往会让学生产生“不知从何说起”的困惑。这些设问本身也是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加强学生的审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圈点关键词,注意问题设问小点的增减

在学生接触的模拟题中,更多的是传统的问法、常见的设题角度,当然,问题中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些地方正是需要学生仔细加以分辨的。教师应强调对问题中的关键词以及设问小点的增减的分析。不妨比较两个问题的“题干要求”:《马罗大叔》一文要求分析画线句的“表达特色”,《在城市纪念那些农具》一文要求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一般而言,分析表达特色是以找出具有特点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为主;而如果直接要求分析表达效果,那就应该在指出特色后将回答的重点移到效果的分析。在学生的实际答题过程中,恰恰有许多学生疏忽了这点,导致回答不全面,或者答得不到位,流于泛泛。

(二)把握关键词含义,关注限定内容

查看全文

文本阅读失分解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全国各份高考试卷中都有呈现,且绝大多数为必做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赋分一般都比较大,在20分左右,有的省份达到25分。虽然赋分多,但考生在此题上的得分却不多。据统计,得分率一般在50%左右,个别小题的得分率甚至低于30%。这是什么原因呢?抛开惯常所说的理解不透彻、表达不规范、书写不清晰等因素,本文结合201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从学的角度、考的角度和改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此类考题失分的原因。

一、学的角度:文体知识及有关表达知识的建构不系统

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四种体裁。一直以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都集中在散文和小说上。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考查散文阅读的有8套,考查小说阅读有9套。虽同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但二者所需要的知识支撑却不尽相同。拿小说阅读来说,小说阅读试题一般都紧紧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思想来设置,考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三要素”等知识,就不太可能全面而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例如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材料是林海音的小说《血的故事》,第(2)题考查的是情节中“细节”的作用:“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的‘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考生假如不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就很难回答出“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形象塑造作用)、“揭示小说‘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及解读路径”(表现主题作用)和“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情节自身的作用)。第(3)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题目直接设问:“‘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一般说来,概括人物特征、分析典型性格,离不开人物形象塑造的知识。比如:可以直接从人物语言、动作看性格,从肖像描写看性格,从神态特点看性格,从心理活动看性格等;还可以通过作者的议论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等间接地看性格。考生如果缺乏这些“人物”知识,一般很难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就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直接设题或间接设题的就更多了。如广东卷《严冬海猎》第16题:“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描写的意图。”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浙江卷《第九节车厢》的第14题:“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江西卷《晚秋》的第16题:“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回答这类问题,只有熟知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如揭示时令、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才可能根据具体的景物描写,有针对性地答题。否则就只能信口开河,不得要领。文学类文本阅读就有关表达知识直接设题的也很多。如浙江卷《第9车厢》第13题:“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湖南卷《想飞》第17题:“谈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考生如果没有较好地掌握人称使用知识,回答问题就很难答到点子上,也难免答得不够全面。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和基础。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尽管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主,但考生如果缺乏必要的文体及表达知识,分析就可能抓不住要点,综合就容易挂一漏十,鉴赏评价或许就不知从何入手,探究就更难找到路径。当然,“死”的知识必须同“活”的材料紧密结合,才能使答案有骨架、有血肉,否则只能是贴标签、述名词,也同样会失分。

二、考的角度:命题专家深度研读和考生浅层理解不匹配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都是通过考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来实现的。命题专家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根据考点要求,设置相应的考题并提供参考答案,拟定参考答案也是挖空心思和集思广益。而考生在考场这个特殊的空间和极为短暂的时间里,阅读文本只能浅尝辄止,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与命题专家很难相提并论。所以,考生在回答命题专家命制的高考试题时,难免失分。例如全国大纲卷《针挑土》第16题:“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文中出现“针挑土”的地方,并加以分析、综合。第一次出现“针挑土”是在文章的开头,主要句子是“黑妮就是在针挑土”。这句中的“针挑土”,“揭示了黑妮的工作状态,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参考答案)。再一次出现“针挑土”是在文章的最后,主要句子是,“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这里“针挑土”的内涵,参考答案提供的是“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考生能够理解到这样的深度并概括出这两点来,实在不易。更不容易的还在于参考答案的另一点,是作为第二小点呈现的,即“‘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可以说,这个参考答案有点莫名其妙。一是文本叙述“湘援游”时,根本就没有出现“针挑土”这个词,与题干“反复出现”的表述不符;二是参考答案所挖掘的“内涵”,是小说中间部分情节的内涵,而不是“针挑土”的内涵。(怀疑在删改时删掉了某个带有“针挑土”的句子)考生如何能答出这一点呢?此题赋分6分。也就是说,考生回答得再好,也只能得4分,另两分几乎没有得到的可能。再如福建卷《走进腾格里》第15题:“文章第輯輥訛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以说,命题专家对这段文字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并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结晶出非常完美的三点答案: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活”“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他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个呼吸的地方”)。笔者不知道评分细则是什么,但知道考生如果仅答出其中的一点或两点,绝不可能得到满分6分。如果要求考生必须回答出其中的两点或三点才能得满分的话,也应该给考生一个提示,把题干改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这样的话,考生的回答就可能不只局限于其中的某一种情感了,失分的几率就相对少些。考生对文学类文本探究类试题的回答,和命题专家的深度探究所得差距更大。如浙江卷第15题:“第9节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提供的示例是这样的: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的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这两点“思考”当然没有问题。可小说为我们提供的思考也许远不止这些。难道第9节车厢的乘客就没有值得让人思考的地方?如果考生写出参考答案之外的思考,恐怕很难得分。

三、改的角度:苛刻执行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不变通

查看全文

期刊中的音乐文本研究

1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改良派与民主革命派等思想传入贵州,贵州不少学者受此影响,创办了学堂、书店、书局等,为贵州最早一批期刊的设立奠定了基础[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沦陷区的大批文教、出版机构迁至祖国西南,为抗战时期贵州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新血液。在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方面,期刊成了贵州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与主要媒介。本文对抗战时期贵州《新歌曲》《贵州征训》《贵州省政府公报》《贵州新生活运动促进会会刊》《贵州文献会刊》5本刊物中的音乐内容进行了整理、归纳,发现刊物中的音乐文本丰富、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抗战主题鲜明。对于抗战时期贵州期刊中的音乐文本研究,部分学者主要从歌曲分析、音乐理论等角度入手,对期刊中音乐文本的整体分析研究较少。本文以这5本期刊中的音乐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由此挖掘抗战时期贵州音乐文化的发展状况,展现出抗战时期贵州音乐发展的特色。

一、抗战时期贵州期刊的发展概况

抗战时期贵州期刊密集创办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1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改良派与民主革命派等思想传入贵州,启迪了民智,为期刊的创办提供了一定的创办基础;二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贵州迁入了大量的优秀文化人才和高质量的文教机构,为贵州期刊集中创办提供了建设条件。如贵州最早的期刊《白话报》创刊于6年,同年创办了《贵州教育官报》。随着贵州期刊的发展进程,创刊数量不断增加,种类不断丰富,既有文艺期刊《抗建文艺》《艺风》《每周文艺》《民声周刊》等,也有地方性行政刊物[2]。不过,抗战时期贵州的音乐期刊并不多见。通过对《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4)》进行检索,仅有《新歌曲》是唯一的专业音乐期刊。当然,抗战时期的贵州期刊数量较多,也有不少期刊涉及了音乐内容。总体来看,抗战时期的贵州音乐期刊(包含非专业期刊的音乐文本)与重庆、广西等其他抗战大后方地区相比,其专业音乐期刊种类与期刊出版数量相对较少。

二、抗战时期贵州期刊中的音乐文本分析

抗战时期,音乐是鼓舞人心、宣传抗战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音乐期刊则是传播抗战音乐的最重要载体。抗战时期,贵州创办的期刊通过刊登种类丰富的音乐文本,为贵州人民提供音乐精神食粮,也是在音乐教材匮乏的情况下,弥补音乐教材的重要方式。本文拟对抗战时期贵州最具代表性的5本期刊中音乐文本进行分析研究。

(一)《新歌曲》

查看全文

汽车英语文本翻译研究

摘要:汽车英语文本翻译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词汇,主要问题有:忽略一词多义或多词一义,思维限于少数意思;词性转换,例如某些英文名词,生硬地译为汉语名词;指代词:遇到某些指代词如the+名词,it,they等,未联系上下文还原出这些指代词的含义。二是句法,主要问题有:习惯性地按照顺序逐字逐句翻译;语态转换:英语多用被动句式,而汉语多用主动句式;后置定语,如定语从句,引导词that,which,when等的翻译不够规范。基于以上两大问题,结合目的论的原则,探讨解决方法,为汽车英语文本译者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汽车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需求不断上升。这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中国汽车产业将蓬勃发展,在汽车行业的出口进口方面需要大量优秀译者。二是汽车用户也需要具备特定的翻译技巧,才能更好地理解国外汽车结构、性能等要素,使得驾驶更加安全。本文以《汽车专业英语读译教程》[1]第11单元为例,探讨目的论指导下汽车英语文本的翻译技巧,为译者提供一些实用性建议。

一、目的论综述

目的论由德国功能学家尤金·奈达提出,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首先确定文本目的,还要考虑读者需求。[2]汽车英语有特定的表达规范。翻译好汽车英语文本事关人身安全,因此译者不能只是简单追求还原原文字面意思,更加要注意翻译目的是准确还原出原文应有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目的论学者提出了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三大法则,即“目的法则”(译文的交际目的),“连贯法则”(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让接受者理解,具有可读性,并在语文化及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和“忠实法则”(即对原作和原作者的忠实)。[3]

二、汽车英语的特点

查看全文

职场礼仪文本

工作制服不应到处穿

许多职业女性不够注重自己的身份,夏天的时候。穿起颇为性感的服饰。这样你智慧和才干便会被埋没,甚至还会被看成轻浮。因此,再热的天气也应注重自己仪表的整洁大方。

因此工作制服只适宜在工作岗位上穿着,工作制服是为体现身份或者方便工作的服装。下班后应立即换上便装,不要衣着制服逛街、就餐、娱乐,尤其是公职人员更要注意。工服的衣着方面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常有餐厅工作人员,甚至是厨师衣着工作服进出公共厕所。这样不只会令顾客对餐厅的印象大打折扣,也是不符合食品卫生规范的此外,美容、餐饮等对卫生要求较高行业的从业人员去公共厕所前也都应先换下工作制服。而且还要注意,不要衣着工作服到商场、车站这类人员密集的场所。

但是职业场所还是应该坚持一定的稳重形象,虽然女性应该坚持年轻的心态。不宜为了使自己看起来年轻而以可爱款式的娃娃装”来装扮自己,幼稚、职业化的服装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礼仪细节之手机

工作时间忌用搞笑彩铃

查看全文

中美师德规范文本对比探讨

【摘要】师德规范,即教师所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国历来重视师德规范的建设,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也十分注重师德规范建设,本文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两国师德规范文本代表对二者做出比较研究,以期提高我国师德规范建设水平。

【关键词】师德规范;中美;比较

一、我国师德规范文本

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2008年9月由教育部颁布实施,新颁布的《规范》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新的《规范》共6条,可将其分为基本原则、如何对待学生、社会角色要求和自我要求四个方面。基本原则是指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包括第一条“爱国守法”和第二条“爱岗敬业”。教育工作的本质在于培养国家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做到“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同时,“爱岗敬业”是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如何对待学生是指在教育工作中对待学生的行为规范,具体包括第三条“关爱学生”和第四条“教书育人”。在这部分中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定位:要求教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关爱全体学生,不得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并进一步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不得以分数评价学生”。社会角色要求是教师社会角色的内在要求,指第5条“为人师表”。在中国教师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究其原因,不仅在于教师传授给了学生专业知识,更是在无形中透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的品行及价值观,教师应正确处理与各种社会角色的关系,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自我要求是指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指第六条“终生学习”。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教育工作者应当传授给学生的是先进的科学知识。教育工作的这一内在要求,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自身应该坚持终生学习的理念。

二、美国师德规范文本

美国现代教育体制形成较早,现行的《教育专业伦理规范》(以下简称《伦理规范》)是由美国教育协会于1975年通过并实施至今的,主要分为“序言”、“原则一:对学生的义务”和“原则二:对专业的义务”三个部分。序言部分只对《伦理规范》的总体说明,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进行了阐明;对本《伦理规范》的意义进行了说明。原则一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学生的基本义务,即“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其潜能,使之成为有价值而又有效率的社会成员”。具体规定了教师不得逾越的行为:不得阻碍学生独立行动,不得阻止学生接触不同观点,不得阻止学生接触进步教材,不得使学生处于危险之中等。原则二规定了教师的专业义务:“教育工作者必须竭尽全力提高专业标准,促进鼓励运用专业判断力的风气,争取条件以吸引值得信赖者步入教育生涯,并且帮助阻止不合格者从事教育专业”。这一部分强调公众赋予教育工作者信赖和责任,因此规定了教育工作者专业义务方面的8方面的职业道德要求。总的来说,《伦理规范》在对待学生方面更注重学生的独立精神的培养,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偏向于服务和引导,对教师的行为要求和专业要求详细列出了规范。

查看全文

伤痕文学文本形态瓶颈

“伤痕文学”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序幕呈现出了自身特有的文本审美形态,主题方面呈现为伤痕的揭露与展示,对伤痕制造者的控诉与批判,对党和国家以及美好人性的歌颂。它在叙述形态上,仍然可以窥见“十七年文学”以及“”文学的影子。这些文本形态的生成受制于诸如时代、政治的需求和影响以及读者因素等文学外部环境因素,创作水平和创作态度等创作者的主体性因素,主流意识形态对创作者的规训与惩罚以及创作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无意识的认同等多种因素。本文通过考察“伤痕文学”的历史语境,对制约“伤痕文学”文本形态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

一、文学外部环境因素

(一)时代、政治的需求和影响

“”结束后,整个民族和国家都沉浸在对“”倒行逆施的控诉和对“”运动的反思之中。在时代情绪影响下,展示十年浩劫中人们遭受的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在展示创伤的同时给人们以心灵的抚慰,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基本主题。“”期间,激进派推行的“”文艺路线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看做是、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文艺黑线,彻底否定了“十七年”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造成了社会主义文艺“百花凋零”的局面。“”结束后,“”文艺路线被废止及“肃清”,“坚持的革命文艺路线,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成为党指导文艺的政治方针。贯彻“双百方针”被视为文艺上的拨乱反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正确道路,即文艺“只能‘放’,不能‘收”[1]。

(二)读者因素

“伤痕文学”时期的读者都是“”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浩劫的受害者。“伤痕文学”对灾难的展示和批判以及作者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获得了读者的认同,契合着读者的阅读期待。中国作协和《人民文学》编辑部从1978年起开始举办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活动,重要参考之一就是读者的推荐。读者在推荐信的附言中对作品予以肯定,指出“近年来出现的短篇小说佳作,反映了人民的生活,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以革命的锐气提出并回答了广大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2]。1979年的小说评选活动,读者热情更加高涨,“被称为‘选票’的优秀作品推荐表,像雪片一样从四面八方向编辑部飞来……一百天内共收到‘选票’二十五万七千八百张,比上一年增长十二倍以上,推荐小说两千篇”[3]。

查看全文

财务汇报文本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6.2%。主要支出项目完成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8亿元,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公共安全支出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8%;教育支出8.7亿元,比上年增长33.8%;科学技术支出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医疗卫生支出7.2亿元,比上年增长21.7%;环境保护支出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农林水事务支出8.4亿元,比上年增长57.7%。

全市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财政支出保证了社会事业发展需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7.2%。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1.3亿元,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5.6%。

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8.5%。主要收入项目完成情况是增值税收入13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2亿元。比上年增长31.4%;营业税收入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个人所得税收入4.1亿元,比上年增长25.6%;企业所得税收入10.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7.9亿元,比上年增长37%;契税收入7.4亿元,比上年增长51.4%;行政事业性收费及罚没收入8.4亿元,比上年增长7%;专项收入3.8亿元,比上年增长2.8%。

按现行财政体制测算,全市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查看全文

略论从文本到习俗

摘要“礼”文化承载着儒家关于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理想。在漫长的历史之中,卷可在书本上的“礼学”思想影响着现实的制度的建构与社会秩序的形成。而“乡土社会”秩序同样深受“礼”文化的影响,本文指出这种涌向是通过“礼”文化凭借其内在的道德约束,通过“礼仪”、“礼俗”的途径来约束与规范这一熟人社会中个体的行为来实现对乡土社会的秩序的构建。

关键词礼学乡土社会礼俗

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礼”文化承载着儒家关于国家与社会治理的理想。“礼”文化内容丰富,包含着“礼学”、“礼制”、“礼俗”三个主要方面豍。在漫长的历史之中,镌刻在书本上的“礼学”思想影响着现实政治制度的建构与社会秩序的形成,由此形成了传统社会的“礼制”体系与触及社会生活的“礼俗”体系。作为传统中国的主要社会形势,“乡土社会”秩序同样受到“礼”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礼”文化凭借其内在的道德约束通过礼仪与礼俗的途径来约束与规范这一熟人社会中的个体的行为来实现对乡土社会秩序的构建。这一过程的本质就是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熟人社会中,“礼”文化在其演变过程中所具有的外在行为约束力与内在的道德约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释”礼

“礼”首先是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一种行为规范。儒家的“礼”是指涵盖与社会各个方面的,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等级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及各种礼节仪式。所以,在传统社会中,“礼”既是修身齐家的基本准则,又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纲领;既是道德评判与法律制裁的最终依据,又可以是社会机构运作中的一切精神的体现。

现在一般认为“礼”起源于远古时期仙人的原始宗教,与原始的祭祀有关,如《说文》释礼。“礼,履也,所以事鬼神致福也。从示从丰”;同时也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始诸饮食,本于婚”豎。至周朝,周公“援德入礼”对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礼仪及传统习俗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与改造,使之系统化、制度化,成为一套完整的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配套的典章制度,这就是所谓的周礼。这使礼成为“宗法之礼”。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以孔子为代表,儒家重“礼”。“克己复礼为仁”豏,孔子“援仁入礼”实现了以人自身道德情感为内在依据的,由外在向内在的理智与德治的价值转换,使礼“宗法之礼”转变为“人伦之礼”。同时,孔子开启了礼学发展的“内圣”、“外王”两种路径,并分别为孟子、荀子所发展。孟子则“援义入礼”,直接秉承了孔子“以仁释礼”。此时,礼更多是源于人的内心道德。而荀子“援法入礼”,提出了隆礼重法的主张,更强调礼的外在的规范原则和行为准则的含义。

查看全文

供销合同文本2

A外贸合同书(现汇)

________市__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国________________市____外贸公司(下称外贸公司)与____国______________市公司(下称公司)签定本合同如下:

第一条合同标的和价格

________外贸公司在____国界车上交货条件下按本合同附件1向________公司提供商品。商品以美元计价,系____国界车上交货价,包括包皮、包装和标记的费用。

根据附件1由________国向____国供货的总值为________美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