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5 12:49: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喂养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母乳喂养预防措施论文
【摘要】母乳喂养不能坚持的原因有母亲缺乏相关母乳喂养的知识,缺乏哺乳经验,母亲或婴儿生病终止哺乳,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有效卫生保健服务,如教育、咨询知识来帮助护理,让他们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
【关键词】母乳喂养;预防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推荐所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必须给予母乳喂养,而后逐渐添加副食品,母乳喂养已作为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初乳是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的最佳天然营养品,能满足新生儿的特殊需要。但仍有不少母亲因各种原因未能坚持做好,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母亲缺乏有关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具体表现在:(1)在妊娠期未能接受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学习,未能作好在婴儿出生初期以及成长期实施正确哺乳的思想准备。(2)不了解母乳喂养的优点,不知如何哺乳。(3)产后初期或初褥期受某些因素影响,部分产妇自觉无奶或奶量减少,就放弃哺乳或添加食品。泌乳是通过神经—激素的调节,即只有通过吸吮,刺激乳头,才能促进乳汁的分泌,只有早吸吮,频吸吮,乳汁分泌才愈早,乳量也才愈多。(4)忧虑、害怕无奶,精神压抑也是其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母亲都能产生婴儿需要的足量乳汁,以满足出生4~6个月婴儿对营养的需求。因此,在此期间内,母亲要充满信心、坚持按需哺乳,不要给婴儿添加任何奶制的辅助食品。否则会造成母乳分泌减少,以致丧失母乳喂养的信心和能力。
2缺少哺乳经验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探讨论文
随着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医疗护理已成为新生儿急救的重点,合理的营养对早产儿的成活以及预后的影响起重要作用。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⑴是给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添加少量的肠道喂养,以低热量、低容量的方式触发胃肠蠕动,提高对喂养的耐受,减少长期禁食导致胃肠粘膜萎缩,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有助于尽快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我院新生儿科近3年对116例早产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病案统计室,2005年-2007年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共116例。男,64例、女,52例;胎龄28~36周,平均32+5周。出生体重<1000g8例,1000g~1200g35例,1200g~1500g73例,平均1310g。Apgar评分3~7分28例,≥7分88例,均无消化道畸形。
2.喂养方法及护理
2.1喂养方法:早产儿生后24h内可以开始早期微量肠道喂养,以间断方式喂养。奶量:(1)出生体重<1000g,胎龄<28周,0.5~1ml/次,视耐受情况可间隔4~6小时一次,如耐受良好,可逐渐缩短间隔时间至2小时一次。(2)出生体重1000g~1200g,胎龄28周~30周,0.5~1ml/次,每2小时一次。(3)出生体重1200g~1500g,胎龄32周~36周,1~2ml/次,2小时一次。乳品采用雀巢-力多精之早产儿配方奶,浓度4.91Kcal/g。
2.2增加奶量方法指征:(1)无腹胀、呕吐。(2)胃内残留<上次奶量的1/3。(3)排便正常。(4)无消化道出血、畸形。每次增加奶量:体重<1000g,每次增加0.5~1ml;体重<1200g,每次增加1~1.5ml;体重<1500g,每次增加1.5~2ml,不足热卡由静脉补足。
母乳喂养护理管理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母乳护理指导干预对婴儿及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妇产科生产的100名待产产妇,将其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护理干预。观察参与探究的产妇其他方面数据,发现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参与探究的产妇对本次研究目的表示明确,可以配合探究。结果采用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各方面都要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显示,通过对哺乳期产妇采用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提高产妇出乳量,提高婴儿以及产妇身体素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乳头;婴儿;出乳量;母乳喂养
对于刚出生的婴孩来说,母乳是最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对于六个月之前的哺乳期婴儿来说,母乳更具有纯天然、零污染的特点,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充足的母乳对于婴儿来说不仅可以保证其身体快速成长,对于婴孩的心灵发育也必不可少[1]。不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不仅会使婴孩的身体受到影响,对于产妇来说,可发生产乳量少甚至没有的情况发生。所以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讨论分析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应用在产科产后护理管理中的临床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则在我院妇产科生产的10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名产妇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的50名产妇最大年龄36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28.64±2.84)岁;对照组的50名产妇中,最大年龄35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28.37±2.57)岁。对比两组产妇的其他资料,发现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此,本次的探究可以实施。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2.1乳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工作前需要与产妇母亲进行沟通,了解母亲的立场和母亲对于母乳喂养的了解程度、产妇哺乳期如何护理的知识等,如果发现母亲对于这方面知识有所欠缺,可以通过发放安全小册子的方式指导母亲和产妇学习。关于母乳对于婴孩的种种好处和对于母亲本人的好处,比如母乳喂养可以预防产后出血,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对子宫恢复很有帮助,护理人员有责任全权告知[2]。1.2.2缓解产妇的心理健康。不良的心情对于产妇产奶的影响很大。部分产妇对于使用母乳喂养婴孩会出现担心自己身体变化的问题,导致情绪不佳,不良情绪产妇的乳汁被婴儿食用后甚至会导致中毒。护理人员对于产妇出现的这种心理状况要一对一提示,保证产妇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按时休息,良好的作息对乳汁产生有很大帮助,对于不能用正确方法喂养婴孩的母亲,护理人员要亲自指导。1.2.3乳头。部分产妇的乳头可能在生产后还呈现平面或者凹面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帮助产妇进行乳房按摩,可以挤出少量乳汁,刺激奶头,通过身体的自发反应产生垂直乳反射。产妇乳头过于扁平,具体的延长做法为:大拇指对乳头轻施压力,方向指向乳腺,两手同时向外拉伸后恢复,重复动作。护理人员在母亲喂养婴孩时需要提醒产妇需要将注射器连接在乳腺抽吸软管上。初次喂养困难会比较大,可以利用乳头牵开器,进行母乳喂养。喂养之前产妇应先洗手后再用温白开擦拭乳房和乳头,制定规律的哺乳时间,在哺乳时,要选择母亲和婴儿都最为舒适的姿势,哺乳完毕后需要用少量乳汁擦拭乳头,对于保护乳头很有作用[3]。1.2.4产后健康指导。婴儿出生的1h后需要进食,第一次进食需要有专业的护理人员在旁指导帮助,对产妇进行乳房护理,争取早日开奶。对于哺乳婴儿,护理人员需要学习专业的知识,并设定移动小课堂,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制定上班制度表,保证随时可以在母婴需要时帮助其哺乳。分娩2h后护理人员需要再一次对产妇讲解正确的哺乳方式,并对其乳头进行护理,按摩乳房,指导产妇正确的护理方法,提高产乳量。1.2.5个性化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房进行舒松式按摩,主要方法有:①产妇平躺后,胸部露出,医护人员在产妇右手边坐下,用泡过温水的湿毛巾将产妇胸部遮盖,对产妇护理时需要注意毛巾的温度,避免毛巾温度过低,导致产妇不舒适。②两个拇指指尖相对,右手指尖放在产妇右乳的天溪穴上,左手指尖放在产妇左乳的中穴稍上,按摩穴位,将此点为原点,其他手指呈球型覆盖乳房,逆时针按摩到乳根,全乳都可以得到按摩,此方式需要循环3~4次。③右手的食指和拇指分开放到乳晕上,拇指在9~10点处,并以此点为原点,循环按摩6~8次,同时双手依旧是逆时针方向乳根处靠拢。注意左手动作和右手动作要一致[4]。1.3观察指标。研究结束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表(WHOQOL-100)对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满意度进行对比,对两组产妇经护理干预后的母乳喂养情况对比。对比采用积分制,分数越高,表明效果越好[5]。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世界母乳喂养周通知
各县、区卫生局、市有关医疗保健机构:
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08年“世界母乳喂养周”活动的通知》和省卫生厅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及开展监督指导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开展母乳喂养宣传活动:
(一)参加单位: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爱婴医院、爱婴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二)活动时间:8月1日-7日
(三)活动形式: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道喂养探讨论文
随着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医疗护理已成为新生儿急救的重点,合理的营养对早产儿的成活以及预后的影响起重要作用。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⑴是给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添加少量的肠道喂养,以低热量、低容量的方式触发胃肠蠕动,提高对喂养的耐受,减少长期禁食导致胃肠粘膜萎缩,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有助于尽快过渡到全肠道喂养。我院新生儿科近3年对116例早产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2.临床资料
资料来自我院病案统计室,2005年-2007年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共116例。男,64例、女,52例;胎龄28~36周,平均32+5周。出生体重<1000g8例,1000g~1200g35例,1200g~1500g73例,平均1310g。Apgar评分3~7分28例,≥7分88例,均无消化道畸形。
2.喂养方法及护理
2.1喂养方法:早产儿生后24h内可以开始早期微量肠道喂养,以间断方式喂养。奶量:(1)出生体重<1000g,胎龄<28周,0.5~1ml/次,视耐受情况可间隔4~6小时一次,如耐受良好,可逐渐缩短间隔时间至2小时一次。(2)出生体重1000g~1200g,胎龄28周~30周,0.5~1ml/次,每2小时一次。(3)出生体重1200g~1500g,胎龄32周~36周,1~2ml/次,2小时一次。乳品采用雀巢-力多精之早产儿配方奶,浓度4.91Kcal/g。
2.2增加奶量方法指征:(1)无腹胀、呕吐。(2)胃内残留<上次奶量的1/3。(3)排便正常。(4)无消化道出血、畸形。每次增加奶量:体重<1000g,每次增加0.5~1ml;体重<1200g,每次增加1~1.5ml;体重<1500g,每次增加1.5~2ml,不足热卡由静脉补足。
剖腹产后母乳喂养护理思考
【摘要】为了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由专职责任护士针对性的合理指导和心理疏导,采用产前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正确的哺乳喂养技巧,及时疏通乳腺管等,提高母乳喂养率。结果:产妇术后乳汁充足达到80%。纯母乳喂养率88%,比过去产妇乳汁充足和纯母乳喂养有所提高。
【关键词】剖宫产术正确指导母乳喂养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产科行剖宫产的产妇25列。一般手术方式为子宫下段剖宫产,麻醉方式为硬膜外+腰麻醉,新生儿体重3.1-4.0kg。出生时Apgar评分在9—10分的新生儿,开展母乳喂养的宣教。
1.2方法
1.2.1按爱婴医院的要求进行母乳喂养宣教,给予母婴早接触,早吸吮,鼓励产妇按需哺乳,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产妇术后8小时开始进清淡易消化的米汤汁。如母乳不足者可采用小勺喂养婴儿。
小议匙吻鲟水库喂养试验
摘要:在三座水库放养匙吻鲟并研究了其生活习性。三年的试验表明:匙吻鲟生长性能良好,2冬龄鱼平均个体达2.49kg,平均增重比池塘快2.54倍,成活率达到85%以上,适宜水库放养。
关键词:匙吻鲟水库养鱼成活率生长
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Walbaum)属匙吻鲟科,是该科世界上现存的两种鱼类之一,另一种为我国的白鲟。这种鱼类主要分布于美国中部和北部的大型河流、湖泊及水库中,体重可达40kg,属美国特有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匙吻鲟肉味道鲜美,无肌间刺;鱼籽酱有“黑黄金”之称;骨、脊可制高级药品。吻似鸭嘴,鳃如象耳,全身晶润,泳态特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匙吻鲟集食用、观赏、药用于一身,经济价值极高。目前,国内尚未见在小型水库放养匙吻鲟的报道。万州区水产研究所从2001~2003年进行了匙吻鲟水库放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水库基本情况
蹬子河水库:集雨面积4.2hm2,养鱼水面9.2hm2,平均水深13m,最大水深16m;水温10~30℃,pH6.5~7.5,透明度20~35cm;是一座以灌溉、防洪、施肥养鱼等功能为一体的小一型水库。
透析重度颅脑外伤鼻饲喂养的护理
重度颅脑外伤病人,病情危重,常常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加之病人发热、多汗或使用脱水剂、气管切开等,很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在颅脑外伤急性期,保证营养的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做好鼻饲喂养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护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鼻饲的意义
禁食可使病人抵抗力下降,内环境紊乱,易出现难以控制的感染、菌群失调和上消化道出血,加重脑损害。因此只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才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只要一般状态允许,即使已有上消化道出血也应早营养。这不仅能提供合理的胃肠营养,建立安全有效的给药通路,更有助于胃肠粘膜保护,避免肠道菌群失调,还有助于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出血。
2置胃管技巧
神经外科病人多有意识障碍,很难配合置胃管的操作进行吞咽。由于昏迷病人不能有意识地配合插胃管,并且多有吞咽翻身迟钝等,特别是气管切开的病人,气管内外套管直接或间接压迫食道,插胃管就有一定难度。我们的体会是:观察呼吸动作,在吸气时置管,因为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食道被动扩张,便于将胃管置入。置管时要缓慢抬高头部,减少插胃管的阻力,同时利用吞咽时间差,减少刺激性,不容易发生呛咳。这样插胃管的成功率就高些,可避免因反复插入损伤食道粘膜。若胃管反复置入口腔,则在胃管进入咽后壁后(可从置入长度判断),旋转置入胃管,必要时可借助喉镜。
3鼻饲方法
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特点,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180例小儿营养不良的年龄、地区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结果小儿营养不良儿6个月~2岁发病率高,与母乳量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特别是蛋白质不足有关。反复感染亦是本病常见原因。结论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喂养不科学,护理不当等有关。本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提倡科学育儿母乳喂养,及时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搞好儿童保健等。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病因;预防;治疗
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其发病率在小儿总患病率中仍占有一定比例。现对门诊收治自2001~2004年营养不良患儿180例进行综合分析,为防治小儿营养不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0例营养不良患儿中,男85例(47.2%),女95例(52.8%),年龄最小者42天,最大者7岁。6个月以下51例(28.3%),6个月~2岁116例(64.4%),2岁以上13例(7.2%);胎次1胎162例(90%),2胎18例(10%);农村患儿160例(88.8%),城镇患儿20例(11.1%)。寄生虫感染18例、口腔炎11例、早产儿喂养困难5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皮肤干燥、苍白和肌肉松弛,皮下脂肪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有些伴有水肿。体格发育落后,智力减退,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其中营养不良I度68例、Ⅱ度92例、Ⅲ度营养不良20例(分度标准按小儿营养不良分度)[1]。
1.2病因180例营养不良病例中完全用母乳喂养者38例21.1%,人工喂养98例(54.4%),混合喂养者44例(24.4%)。母乳喂养率为21.1%,人工喂养率与混合喂养率占比例较高为(78.8%)。母乳喂养者主要是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者的主食或辅食绝大部分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与感染有关者60例(33.3%):以消化道感染(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等)为38例(63.3%);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脓胸,肺结核等)共14例(23.3%);其他感染性疾病有麻疹、肝炎等5例(8.3%)。与先天畸形有关的3例(1.6%)主要是先天性唇裂,腭裂,肥厚性幽门狭窄。有的患儿同时存在有1项以上的原因。
妇女妊娠后泌乳不足护理对策分析论文
【关键词】泌乳障碍;产后保健;护理
【摘要】哺乳早期有部分产妇由于受精神因素、产妇因素、乳房凹陷及缺乏母乳喂养技巧知识等问题影响而不能正常泌乳和哺乳,这对婴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与实践,分析母乳不足的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一、临床资料
2005年8月~2006年6月在我科分娩出生的母婴722对,其中初产妇614对,经产妇108对;剖宫产304对,顺产418对。发生泌乳不足的有115例,占产妇的15.93%,其中产妇因素84例,占73.04%;缺乏哺乳技巧知识22例,占19.13%;乳头凹陷9例,占7.83%。分娩后30min内除母婴异常者外,其余常规给予早接触、早吸吮。住院期间全部实行母婴同室,住院时间为3~10天。
二、影响产妇泌乳不足的因素
2.1精神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