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5 08:54: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围术期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围术期麻醉护理
1麻醉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
1.2室内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不易复温、保温,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3麻酸用药、物品准备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麻醉药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麻醉护理
手术前准备:术日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置胃管,排空膀胱。麻醉药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体位,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
围术期麻醉护理
1麻醉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多数手术患者缺乏与手术、麻醉相关的一般常识,大多存有恐惧心理,临床表现有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头晕、血压升高等。巡视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不同的手术向患者介绍有关麻醉、手术的一般常识,麻醉方法,配合麻醉、手术的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放松思想,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中接受麻醉和手术,安全渡过手术期。
1.2室内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保持在18℃~20℃,湿度45%~50%,两者过高或过低都将给患者麻醉手术后带来不利康复因素。麻醉前注射阿托品后抑制了腺体分泌,患者常可有口唇、舌干渴,呼吸道黏膜干燥,影响气管黏膜纤毛运动,使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不显性失水量可明显增加。室温过低时患者易受凉感冒,采用吸入麻醉后易并发肺部感染。实施低温麻醉,小儿麻醉时不易复温、保温,使机体体温中枢功能调节紊乱发生意外。
1.3麻酸用药、物品准备隔日准备好麻醉所必需的常用药和抢救药品、用具(注射器、输液器、输血器、穿刺针、胶布等)。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紧急抢救复苏设备(气管导管、牙垫、挺芯、喉镜、通气道、含有1%丁卡因汽雾喷器、面罩、头带、呼吸囊等)、根据患者体质状况,手术要求选择不同的麻醉方法。手术前日准备好麻醉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上述用品外还得准备呼吸机、吸入麻醉药品、吸痰管、吸痰杯等。危急重大手术要准备心电监测仪、除颤器等。
2麻醉护理
手术前准备:术日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应用电凝器静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置胃管,排空膀胱。麻醉药敏试验有否迟缓反应,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摆好实施麻醉方法的正确体位,有利于麻醉顺利进行,为使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鞍区麻醉实施时要扶住患者以防摔倒,婴幼儿、昏迷、休克、意识不清、烦躁不安者给予必要的护栏以防坠床等。
青光眼围术期护理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系房角关闭,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急剧升高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1],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本病主要症状为眼压急剧增高,同时合并头痛、眼胀痛、恶心、呕吐、虹视等。其病程发展为5期,其中急性发作期对视力损害最大,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视功能严重损害,甚至失明。因此,迅速有效地降低眼压,做好围术期的护理,是保存患者有用视功能的关键。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45例,加强了围术期的护理,收到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2月~2009年2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45例,男16例(19眼),女29例(41眼);年龄49~85岁,平均67岁。本组患者均顺利手术,眼压均得到控制,治愈出院,术后视力0.4~0.8。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满意度98%。
2.围术期护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青光眼患者多存在心理状况不良,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急性青光眼患者发病急、病情重、心理压力大,从而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热情地接待患者,使患者消除陌生感,护士要勤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疏导,以解除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告知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整,保持良好心态。②用药护理:频繁应用缩瞳剂,有时会出现出汗、气喘、眩晕,此时应采取保暖,及时擦汗,报告医生给予处理[2],使用20%甘露醇静滴时,应注意速度和剂量,心肾功能不良者勿用。对服用乙酰唑胺的患者应注意: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6~8小时,且在饭后服用,同时给予同等剂量的碳酸氢钠,定期查尿常规。患者出现腰痛、尿少、小便困难、手足麻木,应停用药物,出现血尿、肾区疼痛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口服醋氮酰胺时应注意观察有无知觉异常,如四肢颜面部麻木,尿路结石等副反应的发生,并鼓励患者分次多饮水,同时服用氯化钾防止低血钾的发生,使用噻吗洛尔眼液时应注意观察心律变化,以防诱发心血管意外。③饮食护理: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适当进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引起眼压升嘱患者少量多次饮水,每次不超过200ml,以免激发眼压增高。
术后护理:①保持术眼清洁:观察术眼敷料的渗出情况,注意无菌操作,合理安排护理操作与临床治疗时间[3]。因为眼是机会感染的好发器官之一,因角膜、晶体、玻璃体均无血管组织,缺乏间质细胞,对感染的防御能力差。在滴眼药时,注意保持眼药、手、眼睛清洁,防止交叉感染。②正确应用眼药水:遵医嘱正确使用眼药水,教会患者正确的滴眼方法,瞩患者滴眼前洗静双手,轻拉下睑,滴眼药水1滴/次,轻闭术眼3分钟。患者同时应用两种以上眼药水,必须间隔5~10分钟,防治药物互相稀释和外溢。③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滤过性手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观察对侧眼,如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④术后运动要适度:术后勿需绝对卧床休息,除有前房出血需要半卧床休息,滤过性手术后2天内应卧床,正常可适当做一些活动,由于刚做完手术,术后早期的眼压比正常的眼压低,如过度运动可能引起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所以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碰撞和增加术眼震动和受压。
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护理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疗效。方法将近期我院180例创伤骨科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经样本抽取方式将其分为2个组别(综合护理组90例与常规组90例),综合护理组患者主要使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常规组主要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组间护理后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围术期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后,综合护理组患者的总体满意率占98.65%,与常规组患者的86.87%相比,综合护理组满意程度明显较高(P<0.05);其中综合护理组的VAS评分明显要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围术期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创伤骨科;围术期;疼痛;综合护理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与交通等提升,各种意外事故所导致的骨折患者逐渐增加,临床表现:创伤位置疼痛,活动受到局限,肿胀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疼痛则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会围术期治疗的重要辅助[1]。本文主要探讨创伤骨科患者围术期疼痛的综合护理情况,以便为后期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80骨科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样本抽样法将其分为两组,综合护理组90例患者,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在18-60岁,平均(40.17±2.15)岁,常规组90例,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在19-67岁左右,平均(43.23±4.26)岁;其中病情状况:有60例患者出现上肢骨折,70例患者出现下肢骨折,30例患者脊柱,20例为多发性骨折;且两组患者的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组患者间的年龄与性别、病情情况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1.2方法。常规组患者主要选取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其中主要包括一般护理与饮食营养护理、用药护理等[2]。综合护理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所示:①健康宣教。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其中主要包含了手册宣教与口头宣教,或者是利用视频宣教等方式,同时为患者介绍此次手术治疗的目的与手术操作方式以及术后情况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与生理需求,并向患者与家属介绍手术中的重要性与配合,指导患者进行各项功能的锻炼;②心理护理[3]。由于创伤性骨折时常会出现疼痛感,使患者各项活动受到限制,再者由于患者对手术中的风险与术后恢复情况出现担忧,时常会出现焦虑与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针对患者的疑问应及时给予解疑答惑,指引患者适当的进行深呼吸,以此来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与情绪。③日常生活护理。在整个围术期,要保持患者的病房干净整洁;同时还要确保患者的皮肤保持干燥与清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护理与管理,帮助患者整理床铺,以此来确保病房环境干净、整洁、舒适,预防压疮。针对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康复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有效的指引患者在床上大小便,并做好清洁等工作。④术后康复训练。手术后,需要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康复训练与指导,其中康复训练主要包含了早期床上肌肉锻炼运动以及后续的关节功能锻炼,这样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创伤部位的快速恢复,进一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快速恢复[4]。1.3诊断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程度,主要采取百分制,将其分为三部分: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分数越高满意程度越大;采取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发来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有效的评分,总分数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感觉越大,分数越少表示疼痛感低[5]。
2结果
围术期手术室护理研究
交叉韧带是维持膝关节前向稳定的重要结构,当发生交叉韧带损伤时,会打破膝关节正常的力学稳定,导致关节前向不稳定,出现患侧膝关节“错动”现象,同时也易引起关节软骨、半月板等其他结构损伤[1-3]。目前临床多采用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该方法创伤小,但是术后疼痛及长时间制动会影响治疗效果[4,5]。科学、规范、合理的围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此,选取本院行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围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于本院行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的64例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关节镜手术适应证;②具备基本认知与沟通能力,可配合治疗及护理。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膝关节手术史;②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对麻醉不耐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39.20±7.31)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7例,运动伤12例,其他3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5~59岁,平均年龄(38.77±6.90)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运动伤13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均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行关节镜下移植肌腱交叉韧带重建术,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手术室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2.1术前访视与宣教在访视前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病情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相关信息。术前进行病房访视时,需向患者详细交代手术过程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邀请手术成功病例现身说法,鼓励患者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准备手术所需仪器、设备及其他手术用物。1.2.2术中护理配合巡回护士需要反复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别、禁食情况,保证患者识别带、病历、手术安排表、手术通知单信息一致,检查器械与物品正常使用,以上查对需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协助手术医师及麻醉师摆放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合理使用止血带并加强管理,在患肢大腿上1/3处选择合适宽度和长度的止血带,垫双层袜套后进行止血带扎束,松紧适宜,平整无皱。止血带放气后1min内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同时检查皮肤局部有无受压,配合适当的按摩。正确、及时地传递克氏针、交叉韧带重建专用定位器、电钻等器械,仔细检查交叉韧带松紧度及关节活动度。1.2.3术后护理待患者苏醒后确认其生命体征稳定情况,器械护士需清点器械,检查完毕后送交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后续处理。将患者转送至病房后,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介绍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运动方式、饮食等内容。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①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肢疼痛消失时间。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在患者出院前1d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调查内容包括术前访视、服务态度、隐私保护、手术室环境、术后回访等,满分100分,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较满意,<8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88.40±9.30)min、术中出血量(96.72±12.98)ml、患肢疼痛消失时间(2.44±0.79)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4.66±12.57)min、(124.57±15.47)ml、(4.51±0.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1、7.801、10.349,P<0.05)。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胃癌围术期护理论文
【关键词】胃癌围术期
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有效治疗是根治术,本科自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对80例胃癌病人施行根治术,通过围术期护理干预,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胃癌病人中,男49例,女31例;年龄22~84岁,平均58.5岁。胃体癌38例、胃窦癌28例、胃贲门癌14例。病理检查: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3例、印戒细胞6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根治术,术后7~12d拆线。
1.2结果
优质康复护理在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子宫肌瘤多属于良性肿瘤,目前多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以减少开腹手术对子宫的影响[1]。有研究表明,在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本文探讨优质康复护理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78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意识清楚且签署同意书,认知功能正常,具有配合能力,无凝血功能障碍、心肺功能异常、中途脱离实验及死亡者,排除肝肾功能衰竭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9例。研究组:年龄23~54岁,平均(35.42±18.58)岁;病程2~11年,平均(8.32±2.68)年。对照组:年龄24~55岁,平均(36.69±18.31)岁;病程3~12年,平均(7.37±4.63)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护理,包括入院宣教、饮食指导、围术期护理、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组建优质康复护理小组。由2名责任护师、6名护士组成优质康复护理小组,护士长向小组成员讲解优质康复护理工作的理论知识、注意事项等,查阅相关文献为患者制定优质康复护理方案。(2)术前优质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讲解,帮助其充分了解手术流程,减轻其焦虑心理,帮助患者积极面对手术治疗。叮嘱患者术前1d禁食、术前2h禁饮,同时指导患者术前早晚按压足三里穴。手术前晚、术日清晨为患者行肥皂水灌肠。(3)术后优质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确保其麻醉清醒后进行疼痛干预。鼓励患者在避免牵拉切口的情况下积极下床活动,利用深呼吸、肢体活动、翻身等方式进行运动,逐步加快康复。对存在严重疼痛者,与医生沟通后可遵医嘱行口服药物止痛。术后24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可利用辅助工具逐步加快行走速度,通过下床活动不断改善肠道蠕动,避免盆腔粘连及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禁食奶制品、豆制品,避免肠道产气,叮嘱患者以流食为主,在肛门排气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
动脉导管未闭围术期监护
动脉导管未闭是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先天异常通道,位于降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根部之间。通常导管粗5~15mm,长3~10mm,外形呈管型、漏斗型和窗型。其发病率21%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居第2位,在儿童病例中占首位。以女性多见最适当的手术年龄是学龄前[1],患儿年龄小,增加了护理的难度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年1~10月采用非体外循环下的手术方法,治疗40例肺动脉高压患儿,效果满意。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1~12岁,均未输血,术后1周出院,效果满意。治疗效果:术后血压升高26例,体温升高15例,经降压、镇痛应用激素等治疗,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均顺利出院。
2.术前护理
术前常规指导患儿做深呼吸及有效咳诉、方法如下。指导患儿做深呼吸运动,2次/日,每次10分钟。在深呼吸后张口并使声门开放用力向外喷射气体,同时连续小声咳嗽,将痰液运动到喉部,再用力咳出。给予必要的呼吸道准备,加强超声雾化,预防肺部感染。对于肺高压的患者,遵医嘱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改善患儿缺氧症状。心理护理:患儿年龄偏小,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入院后应有意识地多与患儿接触,多给患儿拥抱,抚摸以增进彼此间的亲和力,减少其陌生感使之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消除其恐惧心理。向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
3.术后护理
围术期麻醉规范化管理探讨
外科疗效改进计划(surgicalcareimprovementproject,SCIP)于2006年7月在美国启动推行。这项计划事实上是全美国外科控制感染计划的一部分[1]。该项目的初衷是争取降低与伤口相关的术后感染率[2]。然而,该计划提出后立刻被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CDC)和医疗赔偿机构(centersformedicareandmedicaidservice,CMS)所采纳,并进一步扩展了它的实施范围和领域[3]。该计划具体项目包括:(1)严格遵守术前和术后抗菌素的合理应用原则;(2)高危患者围术期继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血管并发症;(3)术前皮下注射肝素和术中应用压缩袜带预防深静脉血栓;(4)控制餐后血糖水平<200mmg/dL,促进伤口愈合和避免感染;(5)肠道手术术中采取有效保温措施降低伤口感染率等。并将这些考查内容设为总体评价临床实践管理质量的标准[4]。该条例和要求公布之后,被制定为全美国所有医院都必须遵守的规章和准则。严格实施这些制度的目的是通过5年的努力,要求全美最佳医院将其外科包括感染的围术期相关并发症降低1/4[5]。此项提议马上得到了国家医疗监控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关注和响应。他们甚至提倡应用这些标准和尺度作为衡量及评估医院服务质量优劣的尺码,也作为指导患者和保险公司评判医院高低级别的水准。SCIP在美国已经实施超过10年,对于美国的医疗安全保障和质量改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推广SCIP的必要性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医疗赔偿机构为何极力在全美各地医院推广普及SCIP的理念?美国年手术量约1500万例,其中约75万例手术会合并伤口感染。因此会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并发症相关的花费,其结果造成国家年度花费超过20亿美元[6-7]。虽然影响手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很多,包括患者术前状态、手术技巧和无菌操作、麻醉术中操作和管理以及术后护理多个环节。然而没有一个完全理想的方案可以降低手术后的伤口感染率,因此2006年包括CDC和CMS超过10家医疗和监管机构达成共识,决定推广普及SCIP。首先采纳了多个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并且可以统一规范化实施的措施。目标是希望在2010年底能将术后与感染相关的并发症降低25%[8]。事实上SCIP比原来减少伤口感染率的初衷有了更高的要求。目标集中在减少3类并发症:伤口感染率、心血管意外事件(心梗和房颤)发病率以及血栓和栓塞发生率[9]。SCIP的实施并非包罗万象,而是目标相对明确集中,并努力建立规范化的围术期临床实践步骤和流程。该计划的实施,也与当前围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指南相吻合,而且明显降低了静脉血栓栓塞症导致的相关并发症[9-10]。虽然患者围术期继续应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讨论仍然存在争议,但是对于高危患者仍然坚持使用这个措施[11-12]。最近研究证实[13]控制术中血糖水平有利于伤口愈合并降低切口感染。尽管外科疗效改进措施中控制血糖也许对心脏手术后其他并发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影响[14],但有证据表明[15]严格遵守药剂科和护理部拟定的胰岛素血糖控制流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2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
SCIP在全医院范围内推广SCIP是医院相关科室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一部分。接受并遵照执行SCIP在各地医院也存在着不同的历程。由于该措施要投入精力、人力和财力,又不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益。早期实施这个计划遇到了多方的阻力和障碍。最初很多医院的手术科室采取了观望和等待的态度。相比之下,一些严格遵守此项计划的医院术后伤口感染率明显下降[16],同时患者受益于住院时间缩短[17]。哈佛大学附属医院通过教育和严格履行围术期抗菌素应用方案,不仅医院伤口感染率下降而且经济获益明显,抽查分析的2年当中都因此节约花费超过20万美元[18]。规章制度建立后不予严格遵守,将必然流于形式而逐渐被搁置和遗忘。在美国SCIP是要求参加的医院根据所定指标自愿收集数据并且上报结果,如果参加医院没有定期上报相关SCIP监测指标,医疗赔偿机构有权力减少医院所需赔付的2%[3]。这些硬性指标也被美国医疗监管机构用于客观评估医院医疗管理质量的标准[19]。医院医疗监管机构和赔偿机构同时也将SCIP实施情况和医疗质量改进状况予以挂钩,且通过检查医院外科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实施奖罚条例和相对客观的经济赔付机制[4,6]。当今中国医疗行业蓬勃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也是大势所趋。仅增加病例数量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中国国家卫计委已经开始提倡和重视医院工作的重点要落实在医疗质量管理和患者安全保障,于2015年12月倡议成立中国患者安全联盟,并通过7项具体举措,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20]。该项举措包括降低医院感染和加强手术安全管理。如何真正将这个理念融入医院文化,需要多层面的教育、支持和监督。切实改变仅限于检查表面工作,而缺乏深入核实客观数据和实效的做法。提高医疗质量管理,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保障患者安全历来就是医院医疗服务的宗旨。而目前快速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医院发展的重点仍然偏重于加大体量解决患者就医困难的现状。贯彻实施卫计委的倡议,就需要在医院建立围术期安全意识的文化氛围,提倡安全文化和职责管理。建立规范化的体制和流程,手术室内团队紧密合作和互相监督,通过细致核查避免或降低围术期环节中的系统和人为误差。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6,21]。如何将循证医学证据用于临床实践,将规范化措施流程融入医院日常工作仍然是医疗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使用各大医院统一的或兼容的电子病例系统有利于即时提示,督促遵循规范化管理体系,及时纠正改进管理方案,降低并发症和改善患者预后[22]。通过医疗大数据的整合还可以从整体上动态监控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及时干预和处理不良事件。医院管理质量理性的评估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模糊体验,而需要通过对多方面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精确评判。医学发展至今,提倡的安全目标是医疗服务的完美和降低失误至接近零。医务人员追求的改进不是1/%的变化,而是1/‰甚至更细微的提升。
3规范化培训要建立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
围术期优质护理在脑出血术后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围术期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抽选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n=34)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联合组(n=34)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能力。结果联合组手术、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小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联合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优质护理与心理护理联合应用于脑出血患者中,能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轻经济压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能力,值得进一步应用。
[关键词]围术期优质护理;心理护理;脑出血;应用效果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出血症状,在脑血管疾病中属于较为凶险的疾病,此病的发生与脑血管病变有紧密联系,如高血压、血管老化、高血脂等[1]。情绪波动、不良嗜好及过度劳累等因素都可能引发脑出血,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语、运动及意识障碍等症状,易出现易怒、焦虑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此病起病急,病情凶险且发展快,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对于治疗多采取手术方案,但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康复不利,因此为确保手术疗效需在围术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辅助[2-3]。本研究旨在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均为3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4;年龄45~80岁,中位年龄61.4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小脑、其他比例为13∶11∶10。联合组男女比例为19∶15;年龄44~78岁,中位年龄61.2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小脑、其他比例为14∶11∶9。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①患者知晓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经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验,确诊为脑出血;③预计生存期限>30d。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重要脏器(心、肾、肝等)疾病者;②合并肿瘤疾病者;③存在精神障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