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5 08:36:2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微时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分析
微博时代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现状
(一)普通民众发起的“微公益”活动普通民众作为微博时代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主力军广泛地参与到了活动当中,积极主动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借助微博平台,集思广益,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进行着各种创新性的活动。简世成和张才路是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驻村的两名大学生村官,两年来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专长想方设法推动农村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他们提出了“微博卖板栗”的想法,计划利用微博平台,板栗活动信息,并将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瞬间通过微博以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向外传播。在帮助农民优价销售板栗、增加收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农民IT技术培训、筹建“农民合作网吧”,并通过互联网特别是微博平台长期推销生态农产品、争取各界扶贫资源;同时,组织消费者团购、乡村生态旅游等城乡互动活动,适时推动成立农民电脑协会、板栗协会或生态果蔬协会等合作组织,为长远发展打基础。两名大学生村官更是将微博卖板栗申请成一个微公益项目,参加了联想“微公益”大赛,项目参赛后,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切实的可行性,受到了广大网友和嘉宾的青睐[4]。(二)民间志愿组织发起的“微公益”活动民间志愿组织作为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传播公益理念的民间草根力量,在微博平台和微公益活动的开展中,更是突出了自己的优势,广泛地号召志愿者,以核裂变式的方式迅速传播微公益理念。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以“宝贝回家寻子网”为协会的主要活动平台,汇集了许多的爱心力量帮助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自2008年创办至今,志愿者队伍也从最初的70多名发展到2万多人。该协会的宗旨是:关爱儿童,共筑和谐。“宝贝回家寻子网”网站有近3000万注册的家长和志愿者,腾讯公益与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宝贝回家关爱行动”,希望借助微博,帮助走失、被拐和流浪的儿童回到父母身边,同时,呼吁网友见到街头乞讨的儿童时请拍照或录像,连同时间、详细地点等到腾讯微博。宝贝回家志愿者队伍建立了90多个寻子QQ群,截至目前已有75491位爱心人士参与本活动,已有449人通过该活动找到亲人,目前还有家寻宝贝11021人,宝贝寻家5478人[5]。(三)网络媒体发起的“微公益”活动网络媒体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凝聚人心、积聚力量、把微公益的理念转化为随手可行的行动,渗入每个网民的意识中。网络媒体在微公益活动中,不仅起着监督监管的作用,而且担负起捐赠主体的作用。2009年12月,一家微公益互动微博社区———“茶缸微博”在上海成立。“积少成多、聚米为谷”是茶缸倡导的精神。茶缸承诺,网友只要注册成为该网站的会员,就等于捐献了10粒米。网友每发表一篇微博,网站又会再捐1粒米,推荐1名会员,网站将捐献10粒米,网友参与1份问卷网站将捐献100粒米。此外,网友在该网站使用微博可以获得积分,每200积分就可以换成5000粒米。“茶缸网”随时都会更新捐米的数据,每当统计捐米量达到5公斤后,专门的爱心米小组就会去市场买回一袋等量的米,再通过与慈善机构合作捐给贫困家庭。截至2011年2月底,“茶缸”网已有1.4万余名注册会员。到目前为止,“茶缸”已经捐出了527.5公斤大米,攒米约116.25公斤。捐米行动由“茶友”发起组织并参与执行,“茶友”每次活动都会拍下照片,全程记录,并撰写博客,公布给全体“茶友”。茶缸将微公益融入了企业文化之中,将网友的每一个行为都转化为一份爱心放大并传递出去[6]。(四)名人发起的“微公益”活动名人参与微公益活动,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同时也尽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在微博时代,通过实时互动,微公益理念的传播效应和网友的爱心聚焦效应迅速增长。“名人效应+网友推广”的方式具有超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是微博模式下的爱心微公益理念传播的典范。2011年3月,梁咏琪(GiGi)生日到来之际,她提前说出自己的生日愿望,希望帮助中国有需要的家庭和小孩,平安渡过难关,以及得到更多医疗与教育上的帮助;而每转发一次此微博,GiGi就会捐出一元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祝福转送给有需要的人。短短数天,已有391695次转发,而Gi-Gi亦守诺捐赠40万元给该慈善机构。虽然三天的生日微博转发期已过,但仍有不少网友继续转发,令GiGi大为感动,她说:“生日做有意义的事是我的宗旨,多谢大家送这生日礼物给我,我将继续把慈善讯息宣扬出去。”[7](五)企业发起的“微公益”活动微博时代,企业发起的微公益活动不仅履行了其本身应尽的社会责任,增加了爱心公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而且增加了企业与公众信息的交互能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企业带头、全民参与的微公益活动方式,在扩大了公益活动参与者范围的同时,将微公益的理念广泛地传播到社会中。企业在活动中的创新性吸引了更多的公众对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兴趣。中国平安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从2009年10月开通新浪官方微博至今,现已拥有接近10万的忠实粉丝。为了呼吁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地区的贫困儿童,让更多“渴”望的孩子喝上干净的饮用水,中国平安官方微博发起了“一次转发一瓶水”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参与者只需在6月1日至6月15日间转发活动微博,每转发一次,中国平安即向旱区的平安希望小学捐赠1瓶饮用水,每增加1位粉丝则再捐饮用水2瓶。自活动开展以来,这种别样的爱心传递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截至活动结束,此条公益微博的转发量超过23万次,平安官博粉丝新增近3万人。最终,平安共计送出28.5万瓶品牌饮用水,同时,平安根据学校的一些具体需求,追加赠送了价值约40万元的雨衣、教辅书籍和课桌椅等。该活动获得了包括平安客户、员工、社会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网友们强大的力量使爱心公益的影响力呈几何级数地扩大[8]。(六)政府发起的“微公益”活动政府一直都是以“亲民、爱民”的形象作为公益事业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在微公益迅速发展的今天,政府更是借助微博平台,发挥其主体效应,带动和号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积极开展微公益活动,关注社会中的弱势人群,传递公益理念,树立良好形象。2011年11月15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主办的“红‘围脖’暖三秦”微公益活动启动,主要内容是“送温暖、送关爱、送文化”,运用微博平台发起资助,以一个家庭、社团及企业资助一个孩子或者一所学校的模式,帮助农民工子女和弱势青少年群体远离寒冷,忘却孤独,延续亲情,在互相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活动募集到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及企业捐赠的物品价值逾千万元。捐赠的电子学习产品价值1000多万元,将在陕西107个县市区及36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援建“希望工程—爱心家园”,260多个主要服务对象是品学兼优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了电脑、乐器、体育器材及围巾、手套等过冬用品[9]。
微博平台下的“微公益”理念社会化分析
(一)基于利他主义视角下的分析利他主义一词,源于拉丁语alter,意为他人的。19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首先把这个概念引进伦理学体系。他认为,人类既有利己的冲动,又有利他的冲动,利他又必然以利己为基础。所谓利他主义,就是一个个体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以牺牲自己的适应性来增加、促进和提高另一个个体适应性的表现。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过程中,利他主义曾有过两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即仁爱的利他主义和利己的利他主义。仁爱的利他主义认为,利他人的仁爱心或仁慈情感是人的本性,仁爱心作为道德的基础和标准,要求人无私地去利他人和促进人类的共同福利。利己的利他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同时又有同情心、与人类成为一体的社会情感、利他人的社会本能。任何人都以追求私利作为行为的出发点。由于利他人的本能,又最终使人以利他人和社会的共同福利作为行为的目标,其行为的结果则使个人利益得以实现。利己的利他主义得到了学界的支持和认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经济负担、心理负担加剧,时间成本上升,虽然从小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但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望而却步。但是,微博时代的微公益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这些特征,降低了参与的门槛,捐赠途径也更加简单易操作。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公益的主体,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感兴趣的公益活动,通过符合自身经济状况的形式表达仁爱之心。“儒家的修身是一个推己及人的过程,首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10]人的经济能力有大小,但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利他的社会本能,人的本质正是他的社会性。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利己主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微公益理念的社会化,使更多的人认识到只有利他才能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回报,获得更大的利益。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过程和目标,“修身”是人生发展的起点,也是人生成功的必备条件。充分调动人们利他的本能从而加强公民自身的道德修养,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会提高,社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这样人和人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和谐,个人生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利己的利他主义是微公益理念社会化过程中的人们内心博弈的一种平衡,也是微公益发展的推动力。(二)基于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下的分析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首先满足迫切需要,该需要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11]。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很落后,中国社会最直接的发展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摆脱贫困状态。而在进入21世纪后,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导致价值尺度扭曲、伦理准则变形、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恶化。中国的道德分配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谓道德分配,是指在社会舆论、良心谴责、正义感、同情心等道德精神力量驱使下,人们自觉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分配形式。”我们逐渐认识到:充分发挥公益事业的力量调节道德分配中的问题,成为和谐社会中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马斯诺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所说,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通过外部条件可以满足的低一级的需要,如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有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高一级的需要,如精神生活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理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微公益赋予了公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主的参与方式和道德选择模式,当参与主体的这些公益行为得到实践并被赋予良好的道德评价时,他们会自然地实现微公益理念的吸收和内化,并同时满足自身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需求。这种精神上自我完善的需求,正是道德分配中公民对他人、社会、国家有道德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等意识的体现。微公益在不占用个人很多资源甚至从长远来看对个人有利的情况下帮助了别人,也获得了个人完善自我的精神需求。可见,微博时代下微公益理念的社会化契合了现代人对生活思考的理念,得以在社会的良性互动中逐步实现着公众思想道德和价值品质的内化。
微博时代的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价值
(一)降低了行善门槛,传递人人公益理念微博时代,只要有爱心,我们每个人都能加入公益的队伍,无论是一粒米、一块钱、一篇微博、一张提供信息的照片、一个转帖、一个关注都可能改变他人的生活或是命运。微公益降低了行善的门槛,微博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和影响力,从而为其提供了适宜生存的土壤,使每一个小爱心汇集起来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重在人人参与,无论给予的是精神上的支持还是经济上的帮助,只要每个人都用爱、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微公益的理念就会逐渐成为一种人们日常的生活态度。普通公民慈善责任和意识的觉醒,不仅推动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平民化发展,更是将人人公益的理念传播到了不同的社会群体当中。(二)增强了公众主体意识,建立互动新模式传统公益中的活动主办者和执行者都是特定的公益组织或基金会,捐赠者往往是被动参与,选择捐款捐物或志愿性服务。但是在微博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使得公众不必受地域的限制,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我观点、分享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组织发起微公益活动。社会大众即是活动的发起者,也可以是活动的执行者和监督者,这种身份的置换和重叠,不仅充分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道德自主性,而且丰富了微公益的活动方式。除了传统的救助方式,参与者可以通过转发、加粉丝及注册的方式、以物换物的方式、提供线索等方式加入微公益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公众在这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中,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三)转变公益思维方式,促进公益事业平民化发展传统公益的实质是财富的转移,更注重物质层面的公益效果,公众作为客体参与公益活动,是短期的、暂时的一个体验过程。仅靠形式化的公益宣传难以产生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响应,缺乏公益理念的支撑和升华。而微公益的实质在于通过微小财富的积累,激发普通民众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在微公益理念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价值需求和道德效用的根本统一[12]。只有通过将微公益理念内化为个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才能实现价值再生,使微公益持续、长期呈核裂变式地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公益事业平民化发展。
微博时代新闻摄影
今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其中微博、博客、播客、拍客网、BBS等平台,以其无穷流变、多元交互、无限复制的优势,超越了传统传播形式,创造了人类社会传播的新纪元。从2010到2011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达4.85亿,微博用户数量增长到1.95亿。微博作为新兴的媒体平台,在网民的强烈推崇下,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微博已成为中国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与博客、播客、即时通讯、论坛等其他新媒体载体相比,微博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与如手机等移动媒介高度结合,时效性极强,在新闻记录及信息传播方面方便又快捷。在许多新闻事件报道中,微博都超越了所有传统媒体及其他网络媒体,走在了最前列。在微博新闻信息传播过程中,其中摄影图片的使用,成为确保新闻信息真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图有真相”成为微博传播新闻的重要手段。
1微博时代新闻摄影的优势
近年,随着数码影像摄取的普及,传输的便捷,摄影在以网络技术为中心的“新媒体时代”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能量。微博、博客、播客、论坛、即时通讯等以网络为平台,与手机、IPad、平板电脑等移动媒介的高度结合,在新闻及信息传播方面表现突出。在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多角度、多视点的报道,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掀起了引领时代的风潮。仔细分析,微博时效便捷,短小精悍的基本特征契合了当下的时代需求,其能量巨大,优势明显。
1.1微博新闻摄影操作:更便捷
微博新闻摄影的时效性,突出表现在拍摄者在新闻现场随拍随发,受众随即接收,没有事先策划,没有复杂的编辑制作过程,更没有把关人的审查,所以传播快速高效。新闻摄影从拍摄到晒上网,只有短短的几秒、几分钟时间。当事件发生以后,谁刚好碰上并拍了传了是关键。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电梯乘客摔倒,导致人员死伤事件。许多网友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和接收了这一新闻及有关现场图片,“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中,微博图片再一次走上前台,微博图片比其它媒体早10多个小时。在新媒体上传播的新闻信息及新闻摄影图片,弥补着传统媒体的滞后及缺位,充当着为公众提供一定的证据和满足公众知晓权等作用。不在乎是否专业,而在乎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把照片发到网络上。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微博图片的表现更加突出。
1.2微博新闻摄影的传播:更广泛
浅谈微时代下企业微文化建设
当前,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把人们带入了信息传播的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频、微广告、微支付……深刻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给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在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深刻转型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和把握微文化传播现象,构筑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对传统企业文化建设带来重要影响。目前,互联网以其快速、互动、便捷等特点,极大地丰富了信息交流方式,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影响力日益提升。很多企业顺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在推进“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管理”“互联网+销售”……的同时,积极搭建企业自媒体平台,带来了企业文化建设新气象。一是突破了传统信息交流模式的局限,延伸了企业文化传播的触角,转变了宣贯方式及话语表达方式,企业与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由单向灌输、被动接受变为“零距离”双向交流互动,更接地气、更加亲民,关注度与参与性更高,形成了企业新的舆论场和新型公共空间。二是企业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主体作用愈发突出,推送身边的感人事迹、传递向善向上的格言警句,交流心得、沟通心灵、增强感情,形成了时时处处传播正能量的“交流圈文化”。三是企业文化建设落实落细落小的载体更加丰富,微党课、微视频、微电影、微征文、微相册、微广告……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道靓丽风景。一个人物、一件小事、一张照片、一段格言、一个看法、一条建议、一个产品品牌,通过“微民”不断地分享,迅速聚集为一片思想新天地,使抽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变得更具体,充满积极向上的活力。四是自媒体平台为员工开阔视野、了解行业资讯、了解先进技术和管理科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员工随时随地学习、交流与分享,助推了学习型组织建设。实践表明,企业微文化不仅是一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的变革,也是一种更亲切更灵活更个性化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风格,是微时代企业文化转型发展的标志。
二、微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建设环境更加复杂,企业文化正能量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互联网因其开放性、互动性和多元化,必然会有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正面与负面、高雅与庸俗等并存交织,甚至出现垃圾信息泛滥、谣言生成、伪科学散布,加之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影响力呈爆炸式递增,也容易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才符合人民利益。为此,要教育员工明确“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人人都要依法依规用好手中的“麦克风”。要严格把控舆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企业,引导员工正确看待社会及企业发生的热点问题,在新闻、语言、视频、图片多维度形成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积极健康、向上向善、风清气正的主流舆论场。要落实企业网络平台维护管理责任,设置“筛选器”,扎好“篱笆墙”,时刻关注舆论动态,未雨绸缪,因势利导,保证网络空间不能因“微”消解企业文化的先进性、严肃性和厚重性。
三、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让企业微文化释放大能量。强调“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企业自媒体运行必须以内容为王,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多推鲜活生动、有温度、接地气、高品质的好作品;要善于将企业文化的大目标化近、大题材化小、大道理化实,使员工通过身边的小故事、小案例、小典型理解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要研究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点,把微信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起来,统一协调,线上线下互动,共同构建强有力的舆论引导合力。
四、强化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练好新的基本功。指出,“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新媒体核心优势是人才优势。要把培养一支政治素养好、信息敏感度高、文字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强的新媒体团队摆在突出位置,专人专岗从事日常管理、策划和服务工作,多开办原创栏目,培育品牌公众号和企业自己的“网红”。鼓励员工参与采写、拍摄、创作、编辑和互动交流,提升员工参与企业微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微时代企业文化论文
一、“微时代”宣贯平台的创建背景
随着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应用,智能终端得到推广,手机上网即时通讯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微信、手机QQ等具备声音、文字、图像、视频功能融合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客户服务的新型特色应用随之出现,以其立体的应用形式取代了以往简单文字平面化信息服务,成为当下最流行的新媒体载体。《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即时通信在中国网民中的使用率达82.8%,用户人数4.45亿。如何利用即时智能通讯的移动化、大众化和随时在线的特点,借助当下手机用户具备固定使用习惯的新载体,搭建对外客户即时服务平台,拓宽优质服务渠道,提升企业品牌认知度。对内搭建企业文化宣贯平台,强化全体员工对国网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行为融入,成为强化对内、对外服务双效提升目标的重要途径。
1.客户服务诉求呈多元化,新媒体服务平台亟需建立
随着新媒体应用已成大众化固定使用习惯,新媒体所具备的即时性、互动性、便利性成为客户服务亟需借助的服务特性,以此解决传统客户服务形式存在的延时性、单一性,以其丰富的即时通讯形式,进一步缩减服务成本,形成以电子客服人员为点,用电服务咨询、停电报修、业务投诉为线,手机用电客户为面的以点带面的服务格局,以此加大优质服务的覆盖面,丰富供电服务形式。
2.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渴求度日趋增强,有效宣贯渠道亟需建立
目前,面对公司员工分布广,工作距离、沟通距离远的现状,利用新媒体平台集约化、远程化建立一个有效的、便捷的、统一的沟通宣贯渠道,以此贯穿公司价值理念,融汇企业文化发展动向、工作计划、会议精神,缩短公司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沟通距离,促进员工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强化员工使命感和职业修养、工作能力协同提升。
“微时代”德育教育探析
[摘要]现如今,我国中职院校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年龄小,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和理论方面的教学工作,却严重忽略了德育教育。对此,只有提高对中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个人品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教育;创新路径;微时代
“微时代”的来临,给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带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行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提升自身素养。
一、中职德育教育现状
中职学生年龄小、素质相对较低。因此要加强中职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使其成长为人格、性格健全的高素质劳动者。但如今,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中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专业对口人员,过分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教学,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研究活动少,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不能满足德育教育资格和教学要求,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选择上较为陈旧,没有创新,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1]。
二、“微时代”的概念以及中职德育教育路径创新
“微时代”对中学德育的影响及对策
一、网络微时代的特点分析
1.信息传播速度剧增随着4G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得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便携式通讯设备实现信息“裂变式”的传播,信息的动态性空前增强,其传播速度大大快于手机短信和传统博客等网络媒介,其影响力也将与日俱增。2.信息表达的即时性微博既是一个承载个体话语的私人空间和向外传递信息的公共舆论平台,用户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即可在微博上信息,由于手机的便携性,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发表状态、更新信息,表现出非常强的即时性。
二、微时代下中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微博在思想相对活跃的中学校园也是发展迅猛,不仅学生教师大量使用微博,就连很多学校也都在新浪、腾讯等门户网站开通了校方的官方微博。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在学校中的迅速流行,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考验。
1.学校舆情的管控成为难题
微博的普及,给中学舆情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学校的舆情管理难度增大。由于网络具有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微博信息的者是大量隐身在网络背后的个体,一般人难以识别其真实身份,这使得虚假信息、不负责任的言论发生的几率提高。由于中学也只是一个教育机构,并无任何额外特权或者强势地位,使得学校舆情变化在现有的条件下不易管控。因此,中学在德育工作中如何应对、控制和化解学生可能出现的舆情,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筹划。
微博时代旅游营销模式探析
摘要: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微博时代已经来临。本文从微博营销出发,通过分析旅游微博营销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打造专业微博运营团队、优质内容、开展线上活动策略,以便实现营销目的。
关键词:微博时代;旅游微博;旅游
微博营销在网络科技迅速发展的当下,人们所使用的社交媒介也呈现出多样化。微博作为一个自媒体时代下的社交工具,正逐渐被更多的人作为全面展示自己的平台,对于旅游者而言,更是如此。随时随地通过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分享自己的出游心得已成普遍现象。同时,在出游前寻找旅游目的地信息,制定出游计划也成为旅游者中常见的媒介使用行为。因此,各地旅游门户机构应大力推广以微博为主的网络营销渠道。就目前的旅游微博营销来看,针对理论研究还相对滞后。本文基于旅游微博营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旅游界相关部门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微博进行营销。
一、界定概念
(一)微博营销。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用户能实现随时随地的信息分享。微博营销是微博时代下推出的一个新型的网络营销模式,随着大量用户注册使用催生了相关的营销方式。这种营销为企业开辟了新市场,打破了传统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协商模式,尽可能的通过线上平台实现产品的宣传推广。(二)旅游微博营销。旅游微博营销是旅游界或个人以微博为平台,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推介旅游信息或分享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想,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的宣传。旅游微博营销的兴起拥有潜在的商机。将微博与旅游相结合的营销手段,已被当前众多旅游机构所认可。这样的网络营销模式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已经成为一种新型营销方案。
二、旅游微博营销的必要性
“微时代”下电影广告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信息的这种发展,造就了微时代,而在微时代的背景下,出现了各种全新的产物以及文化,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文化和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开始不断地重视电影广告,将其设计得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并且通过将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念等融入到广告中,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
关键词:微时代;电影;广告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当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接收广告的方式也开始变成从视频播放、网页浏览过程中,这种单一无趣的方式,不仅达不到广告传播的实际效果,同时也会导致人们产生一定的厌烦感。在这种情况下,微电影广告开始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并且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和接受。
二、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概述
(一)微电影微电影有很多的概念,每个人对微电影的理解都不同,但是在大方向上,微电影指的就是一种能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播放,一种短期、投入少、情节完整的视频短片。(二)微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是通过结合到微电影中,达到宣传产品、服务目的的一种全新广告形式,微电影广告的性质有很多种,主要分为公益性、商业性。公益性的微电影广告就是将宣传公益作为目的,其性质和公益性质的广告类似,只不过这种形式中有完整的故事内容和情节,在宣传上效果更好。而商业性的微电影广告主要是将宣传企业的产品或者是企业服务为核心内容,并且将这些内容有效的贯穿在整个微电影中。
刍议微博时代舆论的传播途径
一、舆论领袖的具体传播进路
微博用户的信息既可以面向所有人,也可以“一对多”与特定的群体传递信息,甚至“一对一”、“点对点”传递。任何一位网民都有可能成为话题的发起者,成为舆论领袖、舆论源头,舆论领袖在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网络舆论在促进事件的解决和方向的变革方面的作用是双向的,分为正作用和反作用。舆论领袖信息、转发给“关注者”或“粉丝”、发表观点和评论,采用主观断言、信息重复、情感诉求等多种方式推动或“妖魔化”事件。
1.推动事件解决的模式
微博舆论展现多方针锋相对的思想,普通人的多重自我得到实现。网络舆论给网民带来了便利、无障碍的表达自由,给弱势群体维权和申诉提供了平台,也为表达民意,反应社情民情,扩大公众知情权,促进政府和组织决策公开透明化提供了主要阵地。舆论领袖的信息和观点可以直接推动事情的解决,也可以扩散到相关人和相关部门,加速舆论的形成,让事情的真相逐渐浮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促进公共决策的进程,对社会进行有力监督。如2010年江西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中,记者(意见领袖)对此过程进行了实时微博“直播”,使事件就此成为一起备受关注的重大公共事件,此后,当事人钟家姐妹也开通了自己的微博来公布事件最新情况,而媒体的持续关注终究促成了相关方对该事件的处理。余秀才[6]在2010年对160个重大网络舆论事件解析,通过各种检索工具,追踪事件发展过程以及最终解决结果。其中,起正向作用的案例106起,比例为66%,起中性作用的比例为24%。这些数据显示,起正向作用的网络舆论占绝大多数,其正面的积极的意义十分明显。如2007年厦门PX事件、2009年番禺垃圾焚烧事件等,都是因网络舆论的强烈抵制,迫使地方政府修改决议。
2.舆论领袖的二级传播和多级传播
舆论不是公众意见的简单叠加,也不是单向的、单线条的,而是一个多向的、多线条的动态和快速过程,众多意见经过多次来回的交流、碰撞、整合,反馈,并在外部环境和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动态和阶段性过程中,舆论领袖全程参与其中,进行着二级传播和多级传播,舆论领袖的关注圈和粉丝圈中,不仅仅有众多的普通网民,而且还有其他意见领袖,意见领袖相互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和频繁的互动,由此一个意见领袖的信息和意见很容易被其他意见领袖所转发、评论,舆论就这样得到更大范围的快速扩散。在多线条的传播过程中,传播内容不断地被复制、修改和补充,舆论领袖在这个过程中将大量个体意见逐步集中,并加以提炼和升华,形成相对有倾向性的意见。舆论领袖在这个信息流反复扩散和反馈的过程中,在关键或合适的时候,以震撼的话语或者代表性的言论,引导意见和舆论的效果。
微时代校园文化论文
1“微时代”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利影响
微博的虚拟沟通对现实沟通和人格产生阻碍。目前,大多数的微博用户前台还是采用匿名的方式,用户可以自愿选择用户昵称,网络的虚拟性给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不同的新的表达平台,很多学生通过网络活动去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实现虚拟目标得到认同感,沉溺于网络不能控制,对现实的沟通交流产生了严重障碍,回到现实社会中不知如何处理不同的社会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信息,监察部门由于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无法逐条的对微博进行审核,真真假假的信息在微博上进行传播,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力也受到影响。微博使大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退化。资源共享是一个最大的特点,微博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获取资讯提供了一种新方式,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浏览各类新闻报道,一种“快餐新闻”现象应运而生,面对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看标题读新闻成为很多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只浏览标题和大概内容已成为“快餐新闻”的主要特点,使大学生群体对新闻报道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一直这样学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分析和考虑问题的能力会逐渐消失。
2微博视角下促进高校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思考
2.1依托微博,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在“微时代”下,社会上各种复杂的价值观、道德观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要依托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影响力,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思想层面,它都是“微时代”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校园是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占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传播的高地,在与其他思想的较量中掌握主动权,但坚持这一思想的我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我国具体实际和国情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运用微博这一新兴的工具,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微博,对大学生的“三观”进行导向,加强大学生对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袭的抵抗能力。
2.2建设高校官方微博,开拓高校与师生沟通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