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人员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5 05:34:2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卫生人员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卫生人员培训要求
此次培训由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予以支持,意义和作用十分重大。各地要精心组织,加强督导和检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一、加强培训前后对比测试
每项培训前后应进行对比测试,以了解学员的培训效果变化。测试可以采取问卷、提问、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
(一)乡镇卫生院传染病主检医师培训前后重点测试内容
1、培训前重点测试内容
【传染病总论】
基层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研究
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是承担基层居民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其在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随着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及医患矛盾问题凸显,加之基层医院技术力量薄弱及病源不足,进一步削弱其抗风险的能力[2],基层医疗风险问题已成为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和效果的重要障碍。国内有学者针对基层医疗风险开展定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层医院避规医疗风险的对策[3-4],但研究结果大多基于定性分析研究。本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结构式问卷对基层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及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为基层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科学管理提供意见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包括贵州省区域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按经济发展水平,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数值大小划分为好、中和差3个经济水平地区,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中抽取约1266个调查机构(经济水平较好约487个、经济水平一般约340个、经济水平较差约439个),从机构卫生人员名单中抽取1名卫生人员进行调查,共1266人。共发放1266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58份,有效回收率为99.4%。1.2调查方法。问卷采用集中自填,填写前说明调查目的和内容,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后由调查人员统一收回,检查所回收问卷是否有空项、漏项,以便查缺补漏。1.3调查内容。1.3.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工作类别、科室、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1.3.2医疗风险知识测试。采用自制问卷进行测试,包括医疗事故分级、卫生人员重要的法定义务、防范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医疗事故鉴定的主导单位、入院首次病程的记录时间、医疗事故后暂停执业期限、医疗风险发生的客观原因、医务人员履行的告知义务、医疗纠纷解决途径和赔偿范围,共10个条目。通过对医疗风险知识测选项正确答案赋分,单选题每个条目8分,多选题每个条目13分,总共100分。1.4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3.0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资料分析。根据2015年9个地(市、州)人均GDP数值大小,把贵州省划分为好、中和差3个经济水平地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一般特征和各项题目得分及构成进行统计描述,根据医疗风险知识测评结果进行差异对比分析。参照基层卫生人员医疗卫生知识水平测试得分标准[5],将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得分划分为及格组和未及格组(即“≥60分”为及格组=0,“<60分”为未及格组=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基层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测试的影响因素。检测水准α=0.05。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1258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2.73±7.97)岁(19~58岁)、平均工作年限(8.74±8.70)年。其中男性690人(54.80%),女性568人(45.20%)。学历构成中,本科226人(17.97%),大专884人(70.27%),中专145人(11.53%),高中及以下3人(0.24%)。岗位类别构成中,全科医生228人(18.12%),专科医生613人(48.73%),护士18人(1.43%),公共卫生207人(16.45%),医技人员127人(10.10%),管理人员65人(5.17%)。科室构成中,临床982人(78.06%),全科183人(14.55%),医技41人(3.26%),管理52人(4.13%)。职称构成中,副高24人(1.91%),中级85人(6.76%),师(初)级485人(38.55%),士级370人(29.41%),无职称294人(23.37%)。2.2医疗风险知识测评结果。2.2.1基层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得分总体情况。基层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平均得分为(47.44±15.96)分,及格率为21.07%。在医疗风险知识的测试10个条目中,回答正确的比例排前三位的是医疗事故后暂停执业期限、医务人员履行的告知义务、医疗事故分级,分别有1075人(85.45%)、803人(63.83%)、795人(63.20%)。见表1。2.2.2不同特征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得分比较。表2显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工作年限、年龄段、性别的基层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济发展水平越好、年龄越低、工作年限越短的卫生人员,其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得分越高,且女性高于男性。而不同科室、岗位类别、职称和学历的卫生人员,其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医疗风险知识影响因素分析。以得分高低作为医疗风险知识熟悉程度的依据,将医疗风险知识测试结果分为及格组和未及格组(即“≥60分”为及格组=0,“<60分”为未及格组=1),并作为应变量,以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岗位类别、科室、职称水平、文化程度、工作年限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及格率的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3.1不同特征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及格率的比较。不同特征对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得分及格与否影响情况见表3。表3显示,地区经济水平、性别、工作年限对基层卫生人员医疗风险知识测试及格与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岗位类别、科室、职称和学历对其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2.3.2医疗风险知识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是否及格为应变量,以一般特征(性别、年龄、岗位类别、科室、职称水平、学历、工作年限)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工作年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女性及格比例高于男性(OR=0.744),工作年限越短者及格比例较高(5~10年OR=0.625,11~20年OR=0.546,21~29年OR=0.501,≥30年OR=0.498)。见表4。
3讨论
农村基层卫生人员技术培训方案
为响应上级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特根据《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工作,制定此方案如下。
一、培训项目
(一)县(市、区)卫生局局长和业务股长集中培训。培训重点: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普查情况通报和中期评估情况讲评等。培训期5天。该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待省厅通知。
(二)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共培训6期,每期5天,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行下达。
(三)乡镇卫生院卫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医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包括放射、b超、心电图和医学检验四类技术人员。根据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卫生院按照1名的名额分配,各县(市、区)卫生局可根据辖区乡镇卫生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在分配名额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进行,每期10天。由省医院协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集中培训。以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培训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和应急医疗救治知识等。由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乡镇基层卫生人员培训策划方案
为响应上级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农村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特根据《**省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工作,制定此方案如下。
一、培训项目
(一)县(市、区)卫生局局长和业务股长集中培训。培训重点: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普查情况通报和中期评估情况讲评等。培训期5天。该培训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时间待省厅通知。
(二)乡镇卫生院院长集中培训。共培训6期,每期5天,由省卫生厅组织实施,具体安排另行下达。
(三)乡镇卫生院卫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集中培训。医技和检验类技术人员包括放射、b超、心电图和医学检验四类技术人员。根据乡镇卫生院医技人员“缺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卫生院按照1名的名额分配,各县(市、区)卫生局可根据辖区乡镇卫生院的具体需求进行调节。在分配名额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派不出的可不派,不需派的不必派,派得出的可多派。分期分批进行,每期10天。由省医院协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骨干集中培训。以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每个乡镇卫生院培训1名内儿科专业技术骨干。重点培训内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技术和应急医疗救治知识等。由市卫生局医学考试培训中心组织实施。
医疗卫生人员岗位练兵活动方案
为扎实推进“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为主题,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和业务水平,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根据市卫健委2018年、2019年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及省卫健委《关于印发省基层卫生人员远程培训考核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和《区紧密型区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及慢性病医防融合新模式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以健康中国战略为统领,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营造学知识、练本领、强技术、夯基础的浓厚氛围,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岗位大练兵暨技术比武竞赛活动,坚持“什么岗练什么,什么缺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保证应参加的人员人人参加,全员达标。使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综合素质,胜任分级诊疗、基层首诊综合服务能力,展现基层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勤于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社会形象。
三、活动主题
卫生人员培训工作方案
为加强我区卫生各类人员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结合我区卫生实际情况,特制定2014年卫生各类人员教育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建立和完善卫生人员培训体系,逐步形成以高层次技术人才为突破、高素质管理人才为重点、实用型人才为基础的人才管理格局,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优、业务能力强的卫生人才队伍,为全区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把握需求,分类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职责需求,科学规划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对新录用卫生实施分类培训、分类管理,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统筹兼顾,注重能力。卫生人员培训坚持能力与素质提高并重,坚持以专为主与一专多能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技能,着力提高卫生人员的医疗服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
卫生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背景对基层卫生人员的激励关乎新医改“强基层”和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研究者大都关注外部激励措施及其对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结果的影响,忽视了工作本身所具备的内在激励作用。目的以工作特征模型为研究框架,分析当前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特征现状,探究其对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结果的内在激励作用,并比较工作特征五维度与收入等外部激励因素对工作结果的作用大小,为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动机与绩效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法,以山东省三市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0家乡镇卫生院为样本来源地,2021年2—6月选取各样本来源地调查当日在岗的基层卫生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从完成调查者中抽取167例基层卫生人员作为访谈对象,对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基层卫生人员对工作特征的认知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工作特征五维度及外部激励因素与基层卫生人员自主动机、工作绩效、职业倦怠、离职意愿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分层线性回归分析工作特征五维度及外部激励因素对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结果的影响及其程度。采用主题框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870份。工作特征五维度中,基层卫生人员在技能多样性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最高,为(4.09±0.71)分;在任务完整性维度上的平均得分最低,为(3.18±1.04)分;在任务重要性、工作反馈性、工作自主性3个维度上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91±0.76)、(3.46±0.83)、(3.43±0.79)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卫生人员自主动机、工作绩效与工作特征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与工作特征各维度呈负相关(P<0.05)。多元分层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工作特征五维度对自主动机、工作绩效、职业倦怠、离职意愿等4个工作结果变量的贡献率(R2)分别为18.8%、11.3%、16.5%和21.9%,其对4个工作结果变量的解释力强于收入等5项外部激励因素〔5项外部激励因素对4个工作结果变量的贡献率(R2)分别为1.7%、3.4%、5.8%和11.8%〕。通过访谈发现,基层卫生工作在工作特征的5个维度上存在任务碎片化、自主性受限、反馈机制不足等问题。结论对于基层卫生人员而言,工作特征的内在激励作用对工作结果的解释力强于外部激励因素的外在激励作用,但基层卫生人员的现实工作特征与理论上的工作特征之间存在差距。应重视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作用,通过增加培训机会和提高培训质量、为基层卫生人员减负赋能、加大资源投入和减少政策束缚、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等重塑基层卫生人员对工作的认知,从而提升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动机与绩效。
【关键词】工作特征模型;基层卫生人员;内在激励;工作结果;工作设计;工作表现
我国自2015年起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通过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等措施,旨在实现“强基层”的医改目标。作为基层卫生服务的提供主体和医改政策的干预对象,基层卫生人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1]。近些年,国家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职称晋升标准改革等激励措施,旨在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动机,进而促进其工作绩效的提升。但诸多研究、证据表明,基层卫生人员普遍存在工作动机水平较低、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意愿强、职业倦怠程度严重等问题[2-3]。根据动机理论,工作动机可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二者均能影响工作结果,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相比对工作结果的影响更强且更持久[4]。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的各项激励措施大都属于外部激励措施,旨在激发基层卫生人员的外在动机,其效果取决于各种外部奖励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吸引力水平和激励措施在实践中的落实程度,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和不确定性。而无论是现存激励政策还是相关研究,都相对忽视了通过工作设计与工作重塑,赋予工作本身以激励作用,促进人职匹配,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内在动机水平。因此,本研究以工作特征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通过对山东省基层卫生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描述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特征的现状,验证工作特征对其工作结果的内在激励作用,并比较工作特征与外部激励因素对工作结果的解释力,从而提出助力完善基层卫生工作设计与激励机制的政策建议,最终通过充分发挥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作用,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动机与绩效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理论模型工作特征模型由理查德·哈克曼和格雷格·奥尔德汉姆两位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是在对推崇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理论和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导致的工作专业化所造成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工作特征模型强调内在工作动机的重要性[5],认为工作本身对员工具有内在激励作用,只要通过合理的工作设计,让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就能达成符合组织期望的工作结果[6]。该模型将工作特征分为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和工作反馈性5个维度:技能多样性指工作内容需要员工应用多种技能和能力的程度;任务完整性指工作任务为员工提供的全面完成任务的程度;任务重要性指工作结果对他人的工作与生活影响的程度;工作自主性指工作方式允许员工自由独立地安排工作进度和具体实施方式的程度;工作反馈性指员工能从工作本身得到工作效果信息反馈的程度[7]。这5个维度能影响员工的3种心理状态,分别为对工作意义的感知、对工作责任的感知和对工作结果的了解,3种心理状态同时作用会产生良好的个人和工作结果,包括获得内在动机、对工作感到满意、高质量完成工作、缺勤率和流动率低等[8]。由于人的心理是难以被精确测量的“黑箱”,因此本研究仅关注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特征各维度的现状及其与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结果间的关系,即探究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特征对其工作结果的内在激励作用。此外,本研究在参考既往文献的基础上[9-10],引入收入、工作量、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管理制度5项外部激励因素,检验其对基层卫生人员工作结果的外在激励作用,并将外部激励因素的外在激励作用与工作特征的内在激励作用进行比较,从而回答“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何者对工作结果的解释力更强”这一研究问题(图1)。
1.2定量研究
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心得感悟
近几年,我国家公共项目每年对全县农村(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因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具有一定群体性,培训教育与管理要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特点,且有一定困难。总结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工作体会,探讨管理思想与方法。
陇西县属国家级扶贫县,山大沟深,地域面积广,农村机构有20所乡镇卫生院,230所村卫生室,农村卫生人员538名,占全县卫生人员的21.4%。山区农村医学检验论文卫生人员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知识陈旧、人员缺乏、医疗水平差、设备落后、经济落后、观念落后等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面向山区农村卫生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是贯彻落实“科技兴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山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推动农村卫生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变山区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自“非典”发生以来,国家开展了对农村卫生人员每年一个专题内容培训工作,共举办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培训班14期,其中中长期班3期,其余均为短期班,累积培训2867人次。接受培训人员以山区农村乡村两级基层卫生人员为主。在具体实施培训中我们体会到做好工作,一定要狠抓管理、明确目标、优质培训。
狠抓培训管理:一是要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内容技能、培训场所、后勤保障等;二是建立培训管理队伍,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三是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成人教育管理资源的发挥和利用,采用不定时签到、点名考勤制度;四是把培训参与和合格率作为年终卫生院人员考核和村卫生室机构准入换证的重要依据;五是建立培训档案。每个学习培训班都利用学习的间隙,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员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带班人员还把握各个班的动态活动情况,为各个专题项目培训班建立继续教育档案,档案内主要收集图片资料、优秀学员教师名单、学员教师黑名单、结业总结报告等,为下一年工作提供好资源。在项目培训学习班的管理中,带班主任对学员的信任尊重和后勤保障是实现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
明确培训目标: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的应用培训由相关科室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为主,培训内容以新颖先进实用为原则,学以致用,应以3~12个月的长期班、医院进修为主。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新发传染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季节性、地方性特定易感人群的传染病预防,需要医学培训作出快速反应,以3~5天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达到培训要求后迅速返回各自单位,开展预防工作。每一期培训班,目标都应非常明确,一个主要内容与目标就是着力培训,从实际和实践出发,培养专职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着力在实践实习教育培训上下功夫,达到一但某种传染性疾病流行时能够认得准确,报得及时,预防有效;学一个新技术,开展一项新业务,服务一方百姓。
开展优质培训:严格执行国家培训计划与大纲,不因时间、经费、教学资源等因素而打培训内容的折扣或走过场;安排有经验的专家为培训学员授课,重要内容可外请著名专家来执教讲座;安排条件好的医院、疾控中心作为实践环节培训基地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为项目培训班提供最好的教学设备、设施及后勤保障;周密安排培训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学员培训教育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建立严格的考勤考核考试制度;建立领导不定期到培训班督查看望学员-激励学员制度。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应以基层普通教育培训为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培训,才能达到培训效果和目的,同样要有一个过硬的管理班子,过硬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培训内容,合理的管理制度,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回顾的总结,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培训任务,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村百姓提供优质卫生服务做出奉献。
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心得感言
近几年,我国家公共项目每年对全县农村(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因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具有一定群体性,培训教育与管理要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特点,且有一定困难。总结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工作体会,探讨管理思想与方法。
陇西县属国家级扶贫县,医学伦理学论文山大沟深,地域面积广,农村机构有20所乡镇卫生院,230所村卫生室,农村卫生人员538名,占全县卫生人员的21.4%。山区农村医学检验论文卫生人员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知识陈旧、人员缺乏、医疗水平差、设备落后、经济落后、观念落后等制约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现有资源不能满足农村人口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面向山区农村卫生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是贯彻落实“科技兴医”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提高山区农村卫生队伍素质和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推动农村卫生医疗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改变山区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看病难、看病贵等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自“非典”发生以来,国家开展了对农村卫生人员每年一个专题内容培训工作,共举办农村乡镇卫生人员培训班14期,其中中长期班3期,其余均为短期班,累积培训2867人次。接受培训人员以山区农村乡村两级基层卫生人员为主。在具体实施培训中我们体会到做好工作,一定要狠抓管理、明确目标、优质培训。
狠抓培训管理:一是要合理安排培训的时间、内容技能、培训场所、后勤保障等;二是建立培训管理队伍,建立严格管理制度;三是实践技能培训过程中,注意对成人教育管理资源的发挥和利用,采用不定时签到、点名考勤制度;四是把培训参与和合格率作为年终卫生院人员考核和村卫生室机构准入换证的重要依据;五是建立培训档案。每个学习培训班都利用学习的间隙,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增进学员间,师生间的相互了解。带班人员还把握各个班的动态活动情况,为各个专题项目培训班建立继续教育档案,档案内主要收集图片资料、优秀学员教师名单、学员教师黑名单、结业总结报告等,为下一年工作提供好资源。在项目培训学习班的管理中,带班主任对学员的信任尊重和后勤保障是实现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条件。
明确培训目标:新技术,新设备,新业务的应用培训由相关科室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人员为主,培训内容以新颖先进实用为原则,学以致用,应以3~12个月的长期班、医院进修为主。疾病控制,妇幼保健,新发传染病,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季节性、地方性特定易感人群的传染病预防,需要医学培训作出快速反应,以3~5天的短期培训班为主,达到培训要求后迅速返回各自单位,开展预防工作。每一期培训班,目标都应非常明确,一个主要内容与目标就是着力培训,从实际和实践出发,培养专职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着力在实践实习教育培训上下功夫,达到一但某种传染性疾病流行时能够认得准确,报得及时,预防有效;学一个新技术,开展一项新业务,服务一方百姓。
开展优质培训:严格执行国家培训计划与大纲,不因时间、经费、教学资源等因素而打培训内容的折扣或走过场;安排有经验的专家为培训学员授课,重要内容可外请著名专家来执教讲座;安排条件好的医院、疾控中心作为实践环节培训基地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为项目培训班提供最好的教学设备、设施及后勤保障;周密安排培训教育的时间,尽量避免学员培训教育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建立严格的考勤考核考试制度;建立领导不定期到培训班督查看望学员-激励学员制度。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工作应以基层普通教育培训为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培训,才能达到培训效果和目的,同样要有一个过硬的管理班子,过硬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培训内容,合理的管理制度,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回顾的总结,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培训任务,为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为广大农村百姓提供优质卫生服务做出奉献。
乡村在岗医疗卫生人员培育办法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卫生资源分布主要聚集在大、中城市,资源分布倒置的现象较为明显。全省共有乡镇卫生院2462个,乡村医生和卫生技术人员4.65万人,全省基层和农村卫生队伍中专学历约60%,专科及以上学历约18%。安徽省卫生厅“十一五”人才培养规划[1]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心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35%达到专科以上学历。一般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30%达到专科以上学历。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现有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分析总结,联系当前农村实际卫生工作状况及卫技人员现状的思考,我们认为: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人才培养问题,就要提高学历层次及素质、强化服务能力、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适应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需要的人才培训模式。
一、现有的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模式
1.农村定向普通高等教育。采取定向培养办法为农村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临床专科生。
2.成人高等教育。现有中专学历的卫生技术人员,参加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试,按照全脱产或在职教育方式培养。
3.继续医学教育。在进行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同时,通过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解决现有在职人员素质水平的提升及诊疗水平的提高。目前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主要还是以学历提高教育为主,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课程设置、考核方式、临床实习等都按照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模式进行。而来自农村乡镇医疗单位的在职人员已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和较强临床经验,除了学历提高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对医学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和推广运用。传统的学历提高教育模式没有考虑农村卫生人员实际,影响了农村在岗成人卫生技术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二、构建“政府主导校院合作送教下乡”农村在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 上一篇: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范文
- 下一篇:卫生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