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劣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23:16: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伪劣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冒伪劣商品加强整治方案
并将有关情况汇总上报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总结验收阶段区直各有关部门对专项行动进行总结。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检查验收。
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维护。根据国家、省、市对知识产权维护与执法工作会议布置和国务院办公厅《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一、专项行动工作目标
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维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维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维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全面提高区维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全区开展以十大专项整治为重点的集中行动。依照国家对此次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和省、市专项行动工作布置。
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探索
提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本文从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成因等方面,分析对假冒伪劣商品综合治理的办法.
关键词:假冒伪劣治理措施
一、假冒伪劣商品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假冒伪劣商品十分猖獗,并深入到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为何如此泛滥,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其主体主要有厂商、消费者、政府等.
1、从生产者角度来讲.生产者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目的在于牟取暴利,这是假冒伪劣商品出现的主要原因.生产假冒伪劣商品采用劣质的材料,无需广告宣传费用等,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成本,获取高昂的利润.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市场机制还不健全,这为假冒伪劣商品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生产者由于打假成本太高,以及不明晰的产权导致厂商只愿意做短期的生产,而不愿意为厂商长期的企业形象、信誉做过多的投入而形成了一种间接上放任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况.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市政府决定,从年1月至年3月,在全市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重点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全市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提升执法效能,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全面提高我市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开展专项行动要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打防结合、务求实效。以保护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权等为重点内容,以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高发地为重点整治地区,以新闻出版业、文化娱乐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业为重点整治领域,以图书、音像、软件、大宗出口商品、汽车配件、手机、药品、种子等为重点查处产品,遏制规模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二、工作任务和分工
(一)加大生产源头治理力度
假冒伪劣商品整治方案
为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结合我区实际,将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专项行动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集中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大案要案,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高压态势;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提高消费者识假辨假能力,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加强执法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作用,全面提高全区保护知识产权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水平。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一)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全区范围内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一次集中全面清查,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做出处罚,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对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文化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图书、音像制品市场的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依法整治侵权盗版行为。(牵头部门:区文化局;配合部门: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二)以打击盗版软件和推进软件正版化为重点,组织开展软件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工商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区内重点软件生产、交易重点单位和场所进行整治。文化、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要对政府机关、各办镇使用计算机软件情况进行检查和整改,尽快实现政府机关办公软件、杀毒软件正版化。对需要采购的正版软件,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资金保障。经济和信息化部门要为专项行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积极配合有关执法部门开展市场检查工作。(牵头部门:区文化局;配合部门: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工商分局)
对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和宏观调空,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但由于市场初放型经济的发展和掺和,私营经济的加盟,市场上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假冒伪劣现象。由于少数的不法分子,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利欲熏心,大肆搞制假贩假的不法行为,给市场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广大消费者纷纷呼唤市场诚信、市场公平。为此,笔者对市场出现假冒伪劣现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思考。
一、当前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的主要现状
在对市场进行调查中感到,当前市场假冒伪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食品和营养品行业中的假冒伪劣。一些厂家在食品生产中,制假贩假或生产劣质的食品。如市场出现了假冒伪劣的月饼、饼干、奶粉、果冻、麦片、脑白金、白糖等,有的甚至加工生产劣质有毒的大米、面粉、食用油等。
2、肉类制品中的假冒伪劣。如用老母猪肉制作的劣质肉松,用死猪肉灌制的香肠和制作的劣质火腿肠,用农药泡制的火腿,用沥青拔过毛的鸡、鸭、鹅和注水的牛肉、猪肉等。
3、海鲜产品的假冒伪劣。如用甲醇泡制的有毒的海鲜水发产品等。
浅谈制造伪劣产品的法律责任研讨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成泛滥之势。国家虽采取多种手段加以遏制,但收效不容乐观。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已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群众消费的安全感以及信心,也影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形象以及竞争力。本文从我国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打击的发展过程来分析该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伪劣产品;消费安全;法律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猛,商品流通也空前繁荣。但少数唯利是图的从业者为追逐一己之私利,而置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于不顾,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其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也侵害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近几年来,频见于媒体报道的假奶粉、工业酒精兑水的假酒等事件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民群众消费的安全感以及信心,也影响了我国产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竞争力。对此,我国法律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根据其涉及的销售金额,危害后果等不同情况,明确了生产、销售者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
一、我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发展过程
1.我国从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经济体制,限制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社会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矛盾是消费品短缺,消费者的保护也得不到重视。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生产者、销售者均按计划组织生产、销售,其经济利益并不与生产、销售额直接联系,对为了取得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故意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的,积极性并不高。在这一段时期内,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直是被以投机倒把罪追究刑事责任的。早在建国之初的1950年,中央贸易部就了《关于取缔投机商业的几项指示》,指示中明确规定:“使用假冒、伪造、使潮、掺杂或违反商品规格及使用其他一切欺骗行为,以谋取非法利润者,得视之扰乱市场的投机商业”。此后,1957年10月3日国务院又批转了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当前城市市场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将“粗制滥造、故意降低产品质量”和“出售商品时掺杂使假、短秤少尺、以次充好、以伪充真或者出售变质食品的影响人民健康”的行为,确定为应严肃处理的“市场上的投机违法行为”。1963年3月23日,国务院又作出《关于打击投机倒把和取缔私商长途贩运的几个政策界限的暂行规定》,又将“在商业行为上弄虚作假、欺骗群众”的行为规定为“必须禁止”的行为。我国1979年刑法第117条中虽然没有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行为明文规定在投机倒把罪的罪状中,但无论在刑法学界还是司法实践中,都仍然是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作为投机倒把罪的一种表现形式的。
2.民事责任。从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日益增多,已经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在此背景下,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参考美国严格产品责任法和欧共体产品责任指令,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第122条,对产品制造者和销售者规定了严格责任,其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第四章属于私法,其第41条至46条关于严格产品责任的规定,属于关于产品责任方面的特别法。按照特别法优先适用的原则,人民法院裁判产品责任案件均适用《产品质量法》的规定。由《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组成的民事责任体系通过确保产品质量以保障消费者人身安全,救济因产品缺陷导致人身安全遭受损害的消费者,从民事责任方面制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人。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方案
按照《人民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办发电〔〕号)和《人民府办公厅关于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办字〔〕号)文件要求,市府决定从年1月至年3月,在全市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违法违规企业,强化对生产、流通、消费等关键环节的整治,遏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净化市场环境。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知识以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意识,形成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民族传统知识与文化的社会氛围,营造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行保护和司法保护的作用,加大工作力度和执法力度,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整治重点与工作分工
按照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全市开展十大集中整治行动。
(一)以打击各种非法印刷品、盗版光盘为重点,组织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市场集中整治行动。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各类出版物、印刷品、光盘等印刷、制作企业的监管,对全市范围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集中全面清查,深入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收缴非法图书、印刷品和盗版音像制品,对违法违规企业予以处罚,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和地下印刷、复制窝点,严厉查处非法印刷、复制和加印等行为,情节严重的吊销印刷经营许可证。(牵头部门: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配合部门:市广电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
农村食品市场假冒伪劣泛滥的成因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职能部门打击假冒伪劣食品力度的加大,消费维权宣传活动的深入,食品市场监管机制逐步得到完善,群众识假辨劣能力逐步得到加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提高。但是,处于边远山区的农村消费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维权意识和识假辨劣能力相对薄弱,导致农村食品市场成了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根据对晴隆县的消费投诉分析: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假药品和假劣食品在农村市场的销量逐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所以,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农村市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成因,研究相应的对策,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村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一、成因
1、政府部门监管不力、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没有完全建立是造成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泛滥的主要原因。因为农村市场点多面广,相关部门受人力财力所限制,要真正实施有效监管是相当困难的。久而久之,形成了农村食品市场安全的“失管”,农村消费者生命健康得不到保证。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的监管,保证农村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应当是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
2、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政府部门监管的失控,采取了所谓的“送货下乡”、“厂家直销”、“厂价直销”等名义,向农村消费者销售所谓“价廉物美”的商品,同时利用农村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识别能力不高的现状,采取广告、虚假信息或者其他手段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诱使农村消费者上当受骗。
3、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消费者多数经济较拮据,“知假买假”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省钱,贪图便宜,自愿购买质差价廉的食品食用,因为他们不了解假冒伪劣食品会给自身生命健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当得知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也只是“打掉牙齿往肚里吞”。同时,边远山区的消费者因投诉成本高、维权意识淡薄等因素,不愿和不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是付款→收货→走人,经营者利用农民消费者购货时不知索取有效凭证,发现问题后即使向有关部门反映因缺乏有力证据,导致有关部门无法处理。
4、农村食品市场长效监管机制未健全,已建立的制度未完全得到落实,经营者利用监管部门制度上的空当,只顾牟取利润,不顾人民群众安危,铤而走险,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这也是假冒伪劣食品充斥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禁止伪劣商品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生产、经销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商品生产、经销及其有关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定。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下列行为均属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
(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或者伪造注册商标的;
(二)伪造或者假冒他人的质量认证、生产许可证、名优质量标志的;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刑事策略研究
长期坚持从严惩处的刑事政策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属于典型的经济犯罪,行为人往往基于贪利的动机而实施此类犯罪。有行为人以此为生,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中获取生活的经济来源,甚至为了赚钱而置他人的生命健康于不顾,长期从事此类违法犯罪活动。正是基于牟取暴利的动机和原因,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在数十年来并未因国家的严厉惩治而有明显的消减,相反,仍然势头很猛,相当猖獗,持续不断地危害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此类犯罪,必须毫不懈怠地长期坚持从严惩治的刑事政策。具体而言,可考虑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其一,准确认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作为营业犯的特点,将行为人实施此类犯罪的时间长短、次数多少作为从重处罚的酌定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其二,如果制假售假针对的是婴幼儿、老年人、孕妇、严重疾病患者维持身体健康所需的产品,那么,可以将其作为从重处罚的酌定情节。其三,对于特殊时期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期,其行为的危害程度往往重于其他一般时期,因而可以考虑予以从重处罚。其四,充分重视财产刑、非法财物没收措施的作用,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要坚持多用财产刑和非法财物没收措施,既让犯罪人不能从犯罪中非法获取任何利益,又让犯罪人丧失继续实施此类犯罪的条件。其五,对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的犯罪人,人民法院应当适用禁止令,使其不得再从事制售特定种类商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判处其他刑罚或者适用假释的犯罪人,人民法院可向有关机关提出司法建议,不给其颁发涉案商品类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将涉案人员的某些个人信息予以公布,将其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其难以再从事涉案商品类的生产经营活动。
正确运用严中有宽的刑事政策
对于宽的运用,应当注意如下几个问题:其一,从宽处罚的基础依然是犯罪人的刑事责任,需要根据具体犯罪情节考察其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的程度。这些犯罪情节既包括自首、坦白、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还包括悔罪等酌定从宽情节。司法人员应当对这些情节进行综合评价,以准确判定犯罪人的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从而合理地确定从宽的程度。但也要注意,不能为了从宽而从宽,在从宽量刑之时不能忽视对犯罪人进行守法教育,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对判处管制或者适用缓刑的犯罪人适用禁止令,即在从宽的情况下也要确保对犯罪人特殊预防的法律效果。其二,对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初犯、偶犯,能否从宽处罚,应当结合主客观方面的各种情节综合评定。如果罪行确实不重,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也较低,可考虑贯彻从宽处理的政策,根据其是否有法定、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实际情况,依法从轻处罚;如果尽管是初犯或者偶犯,但置他人生命健康于不顾而制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以及其他商品,缺乏真诚的认罪和悔罪态度,就不必因其是初犯、偶犯而从宽处理。其三,对于行为人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情形,并非一概予以从宽处理,而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行为人确实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没有侵害或者危及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可将迫于生计作为酌定从宽的情节来考虑;如果行为人虽然迫于生计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但明知制售的对象是有毒有害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假药、劣药等可能危及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商品,在主观上有很大的恶性,则不宜基于迫于生计的理由而对行为人从宽处理。
本文作者:赵秉志工作单位: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 上一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
- 下一篇:伪劣商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