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23:12: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是我高三时的语文教师,我则是老师的科代表。作为李老师教育改革的受惠者、拥护者和实践者,我有许多话要说,却无从下笔。当我读完李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之后,感慨万千,高密四中时的那一段经历又历历在目。现在仅以我再读书时写下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作为对李老师的感激和对目前教育现状的思考。

1、教育首先是事业,然后才是谋生的职业。如果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职业,那么教材、课堂、备课作业、学生等等自然就成为我们挣钱的工具。心中没有对教育的崇高敬意,在教学中就很难奉献出一片爱心,教育就很难成功。人通过一份职业养家糊口,生存在世上;通过一份事业成就自我,生活在世上。

2、当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时,爱心也就随之而来;当学生把你当作自己之心的朋友时,教育也就成功了。

3、真正的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学生拉开了教育的序幕,爱是教育的开端,学生自我成长是教育的过程,人人成才是教育的高潮,对社会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是教育完美的结局。

4、学校的主人是老师和全体学生,领导则是公仆。尊重老师,才能使老师迸发出干劲;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学有所成。

5、大雪无痕,教育无迹。教育给人带来的是知识是思想,更是灵魂的洗礼。高密四中留给我的则是"永不屈服"的精神。

查看全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有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部轻松愉快的书,是一部教育智慧积厚流广的书。它很丰盈,内容上到处洋溢着教育的美和对教育的反思,浓浓的教育美学与教育哲学两者一同把这本书滋养得丰富厚实。翻开它、心头涌起暖流、有如沐春风之感,这部书明晰了我头脑中活跃而纷乱的教育思想。它摒弃了我对教育硬伤所在的错误看法,让对教育生活充满理想之美,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想象,与追问。透过那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文字结构,我看到了生命化教育的回归,看到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悄悄流淌。它安静地召唤我回到教育的源初、回到童心的居所、回到感动发生的地方。是它、让我重新想起并懂得尊重那些常常被我遗忘的一切。

李希贵老师之点睛妙语: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

查看全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有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部轻松愉快的书,是一部教育智慧积厚流广的书。它很丰盈,内容上到处洋溢着教育的美和对教育的反思,浓浓的教育美学与教育哲学两者一同把这本书滋养得丰富厚实。翻开它、心头涌起暖流、有如沐春风之感,这部书明晰了我头脑中活跃而纷乱的教育思想。它摒弃了我对教育硬伤所在的错误看法,让对教育生活充满理想之美,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想象,与追问。透过那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文字结构,我看到了生命化教育的回归,看到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悄悄流淌。它安静地召唤我回到教育的源初、回到童心的居所、回到感动发生的地方。是它、让我重新想起并懂得尊重那些常常被我遗忘的一切。

李希贵老师之点睛妙语:

1、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2、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3、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是徒劳。

4、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依旧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心

查看全文

舞蹈基本功培训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效性

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而舞蹈作为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跳舞,而且还要具有能教授舞蹈的能力,甚至要具有编排舞蹈的能力。舞蹈基本功训练作为舞蹈的基础对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不经过严格的,正规的基本功训练,将来学生就跳不好舞,更教不好舞。然而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基本功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基本功训练枯燥乏味,又苦又累,出成绩慢,只要表现力好就行。殊不知,没有正规的,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只追求所谓的舞蹈感觉。学生必定跳不好舞蹈。舞蹈训练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舒展性。跳起舞来就不会流畅和优美。

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舞者具有很好的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这样才能以情动人,达到“以舞带情”、“以情舞动”的艺术效果。这种“情动并茂”的表演才能化为动态美的艺术形象,才能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舞蹈基本功训练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所讲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是指芭蕾基础训练和古典舞基础训练。芭蕾基训是舞蹈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基本功强化、舞蹈气质与舞姿形成的关键。它主要遵循“开、绷、直、立”的教学原则,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芭蕾基础训练主要训练身体的肌肉能力,包括开度,软度,力度以及身体各部位配合的协调性。通过训练可使身体的稳定性,直立感,肌肉能力增强。为更加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打下基础。通过把杆练习,地面练习,舞姿练习,使同学们仪态得到训练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芭蕾技术技巧。为以后的舞蹈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中国古典舞基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增强身体的韵律。古典舞主要讲究“手、眼、身、法、步”,提出古典舞形,神,劲,律的整体训练体系。神态形态讲究“圆曲拧倾”、身韵动律讲究“提沉冲靠含腆仰”的身法态势。通过这些对身体韵律,呼吸、能力和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并能自觉地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本领。使其具有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艺术修养。作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学习舞蹈以达到能跳能教的目的。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训练目的是要求学生们改变自身的自然状态,达到身体灵活,舒展,能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而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示范教学,如教师没有优美的舞姿,就不能让学生们完全地领会动作要领。特别是以后学生们的教授对象是幼儿,孩子们只会一味的模仿。这就更加要求幼师学生们要有标准的舞姿,优美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到孩子们。

但是对于初学舞蹈的幼师专业学生来说,主要缺乏舞蹈艺术所应具有的力度,稳定性,灵活性和表现力。跳起舞来动作生硬,表情呆板,稳定性,力度差。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比如,脚背差,腿上力量不够的学生在做腿部动作时就不够优美,舒展性就差,表现不出来应该有的延伸感。而肩部不开,不灵活的学生在跳傣族民间舞蹈时就不能完全地表现出伸展,优美的动作。如果力度,稳定性不好,在做技巧时就会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如在搬腿,控腿的技巧中,如果训练不到位就会出现腿部发抖,站立不稳,破坏整个舞姿,使动作表现出现丑态,影响视觉效果。另外,舞蹈表现需要运用呼吸,只有运用好呼吸跳出来的舞蹈才优美,才能感染观众。如整个舞蹈没有呼吸就如同干枯的河流没有生机。作出的动作就没有点与点的结合,就不能称之为舞蹈。有些学生跳起舞来没有激情,肌肉不兴奋,整个动作做起来干巴巴的,还有些是身体僵硬,胸部憋气,不但自己跳起舞来气喘吁吁,满脸通红,也给观赏者带来不适。这就是没有运用到呼吸,即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气息,导致动作没有张力和感染力。因此就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作为幼师专业的学生应该把芭蕾基础训练和古典舞基础训练结合起来,放在教学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在舞蹈的基础训练中把技术训练运用到有目的的表演组合或具体的作品中,成为满足实际需要的有目的的技术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基础训练得到和谐的运用和强而有力的展示。

情感,节奏,构图是舞蹈表现的三大要素。作为幼儿教育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驾驭得了这三大要素。运用自身的灵活性,情感和动作来表现舞蹈的美。在学生掌握动作的同时,应当渗透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言,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课堂迈向舞台最终走上讲台。

查看全文

儿科护理学微课设计论文

自主学习(AutonomousLearning)是现代化的学习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自己去探索、质疑和分析[1]。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的推进,要求人们自学学习、选择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护理工作关系到全民健康,护士应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及时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因此,如何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护理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微课程(Micro-lecture)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2]。其核心理念是在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微课程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由控制,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使学生的课后学习是开放的,真正实现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我国传统儿科护理学教学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该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个性差异,过分关注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3-4]。将微课程引入儿科护理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程度提高学习效果。本研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为导向,构建儿科护理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以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为例,探讨儿科护理学微课程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为推进儿科护理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儿科护理学课程性质与内容及重要性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的学科,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性强等特点。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小儿生生长发育及保健、住院患儿护理和儿科护理技术;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护理、营养障碍疾病患儿护理以及呼吸、循环、消化、血液、泌尿、神经等各系统疾病的护理。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专业护理人才,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危患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2儿科护理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

2.1以自主学习能力为导向的微课程设计理念。微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微视频、微动画、微课件、微讲义和微练习等,可应用于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即课堂外学习和课堂内学习),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探究—课后自主复习”,形成自主学习循环,从而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护生自主学习习惯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习效果。2.2儿科护理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构建。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与分析[5-7],掌握了微课程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对国内外优秀的微课程网站进行研究,结合儿科护理学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护理专业学生特点,根据微课程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等,构建儿科护理学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型,详见下图。

3以“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为例的微课程设计

查看全文

高职高专声乐特殊教育论文

一、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基本学情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特殊教育发展需要的、毕业生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精神的,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既能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又能在普通小学任教,就业面比较广泛,特殊教育的音乐教学就是为了让那些具有音乐天赋的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能够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教特殊儿童唱歌、跳舞。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的是那些智力残疾儿童,要把美妙的歌声带给他们,要用在学校学到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来教会那些智力残疾儿童怎样歌唱,让他们对歌唱产生兴趣,有助于开发智力残疾儿童的智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声乐课相比,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所学的声乐那样复杂,内容要简单,因为学生们在声乐方面都是零起点,没有基础,要从最基本的歌唱姿态及呼吸开始讲起,由浅入深来达到教学目的。

二、高职高专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应如何进行声乐教学

声乐是用人声演唱的音乐,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学习歌唱发生的基础知识、演唱技能和掌握不同的演唱方法,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每位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下面就是我认为高职高专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声乐课应教授的理论知识,教师讲完后,需要让学生们亲自实践,由教师逐个的进行辅导,还可以让学生们互相指导,这样学生们既掌握了声乐要领,而且自己也学会了怎样教学,毕业后就能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教学,体现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特点。

(一)歌唱的姿态

练习歌唱,首先要掌握好歌唱的姿态,如果姿态不正确,就会影响呼吸、发生和歌唱的表现。正确的歌唱姿态:1.身体自然直立,力求端正、大方、朴素、自如;2.双脚稍分开,两腿站直,重心要稳。3.脸部肌肉要放松,表情自然,双眼向前平视,上胸畅开,双肩略向后,但不紧张,小腹微收;4.任何时候不要夹肩、缩脖、瞪眼、皱眉、撇嘴等;5.无论在演唱或练唱时,都不要用手或脚打拍子;6.演唱时可适当加入动作,但要简练、利落、大方;

查看全文

看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的好坏或将直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梁漱溟先生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他既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也有进行社会改造试验的行动,他知行合一,成就颇高。本文拟从这位大师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出发,探讨家庭教育对今天孩子的成长的影响。

关键词:梁漱溟;家庭教育;孩子;成长

梁漱溟,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他被称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梁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著名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漱溟与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他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是构思宏大的社会改造试验,尝试将西方现代化的优点与中国文化的优点融合起来,为此进行了积极而可贵的探索。梁漱溟先生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并且知行合一,能本着自己的思想去行动。我们在感叹他这一生的成就时,同时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能有如此高的成就,源动力从何而来?答案很简单,家,他从小生活的地方。梁先生生于北京,那是清光绪十九年,西历1893年,亦即甲午中日大战前一年。如果说梁先生这一生的成就是时代的造化的话,那他的启蒙教育一定是家庭教育的促成。

一、家庭教育的氛围是孩子成长的空气

梁漱溟在《我生有涯愿无尽》之《我的父亲》里提到:“父亲对我完全是宽放的。我在父亲面前,完全不感到一种精神的压迫。他从未以端凝严肃的神气对儿童或成年人。”我们姑且不论梁父是否懂得育儿的艺术,但是他这种“宽放”却真切地成就了梁漱溟一生最大的财富——独立思考,表里如一。父亲的这种“宽放”,或许从某种意义上也成就了梁先生的“自学”成就,“环境好、机缘巧,总让我自主自动地去学,从没有被动地读过死书,或死读书。”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说过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孩子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个个体的存在,他需要得到父母的充分尊重,而不是父母的善意“控制”(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这个个体有着自己探索世界的想法和权利,父母只是适时地帮他规避风险就好,然后如龙应台说的那样看着他的背影,不必追。父母与孩子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的关系体,可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有时候却造成了相爱相杀的局面。在《奇葩大会》上,高晓松公开自己“有长达二十年的时间,因为对原生家庭的不满,尤其是跟父亲之间极为不好的关系,导致年轻时出现很多问题”,直到40岁后,才慢慢走出这个阴影。无独有偶,一向以霸气形象示人的姜文,也曾坦言:“我人生最大的失败,就是处不好与母亲的关系”。为了讨母亲欢心,姜文做过很多努力。努力考上中戏,妈妈把录取通知书扔到一边,对他说“你那一盆衣服还没洗呢,别跟我聊这个”;努力出名,妈妈毫不在意;努力给妈妈买房,她却从来没去住过。无法取悦母亲,无法让母亲为自己骄傲,成了姜文一辈子的痛点,内心有一部分总是缺乏自信,甚至母亲过世之后,他都不能释怀。无论是高晓松和父亲的紧张的关系,还是姜文和母亲的不和谐的状态,我们都可以感到一个家庭里的氛围其实就是孩子成长的空气,孩子在什么样的空气里呼吸,他的大脑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记忆,一旦形成的记忆不会一时退去,相反,他会跟随孩子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甚至一辈子。回头看看梁父对他的教育形成的氛围,无疑是给了他最好的自由,身与心的自由,梁漱溟先生呼吸着这样自由的空气长大,所以他总能心无旁骛,看自己所想看之书,思自己多愿思之事,并能做到知行合一。

二、家庭教育的理念是会得以传承的

查看全文

思想政治教育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21世纪艺术人才的培养有赖于创作能力的发挥,而创作能力的培养依赖于人的个性解放,文章着力探索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教育研究,培养艺术人才的健康个性,挖掘艺术创作能力,最终实现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个性教育个性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全面发展”的目标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告诉我们:高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把教育与人的自由、尊严、幸福、终极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即个性的教育。

一、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教育内涵

21世纪是以知识创新和人的健康个性的实现和超越为主要特征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将培育健康个性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实施个性教育作为一条重要的途径,而对于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清楚个性及个性教育的内涵。

查看全文

语文教学论文-像种庄稼一样教语文

语文教学论文

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

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

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

解放嘴,让学生能谈;

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

查看全文

初中生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育的使命就是挖掘人的创造潜能。就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在帮助学生获得扎实的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促进他们个性特长的发展,提升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课堂环境中才能主动地学习。同时在这种环境下,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和应用》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诱导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在教学开始前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应用图片,以及几种新鲜的水果和玉米粒。同时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已经学过的有关生态因素、种子萌发、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相关知识点对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组织学生在课前搜集一些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产有关实际例子。通过我这样有意识的创设环境,学生就能快速地融进课堂学习活动中,同时在我的引导下,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积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生物知识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内在动力,更是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者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资料、思考题或者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还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或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具有探究意义和创造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索意识。如在教学《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这一课时,由于该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探究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引导学生学会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问题探究法,通过设计问题,如询问学生带来的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不同的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我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和动画呈现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在一个生动、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中逐渐认识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知道生物知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使他们形成主动探索和主动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发挥生物实验教学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