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22:58: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为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议以公立及民营医院为例
摘要:文章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使用工作价值观及工作满意度量表,对公立及民营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探讨公立及民营医院员工的工作价值观与总体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及其对医务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为医院管理层面和医务人员个人层面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医院;工作价值观;工作满意度
当前,国内主流媒体不断爆出医患纠纷,社会不再视医务工作者为“白衣天使”,对其责难颇多。而医务人员则感觉工作倦息,缺乏安全感,没有积极性。长此以往,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必将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激励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就成为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公立及民营医院员工的工作价值观、总体工作满意度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医务人员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为医院的管理层面和医务人员的个人层面解决问题提供科学依据。Super…认为,工作价值观是影响个人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可视为价值体系中的一环,凡与工作有关的个人人格特质、需求、情感、内在驱动力、理念、重要性的判断都可视为工作价值观。而工作满意度指个体对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可以帮助组织进行组织诊断和绩效评估,提高员工的心理健康保障与工作质量儿,也是诊断组织管理现状的探温针。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江苏、福建省的5家公立及3家民营医院的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219份。
小议艺术造型以饰品的艺术造型为例
产品艺术造型元素
不同时期人们对装饰有不同的看法,产品上的装饰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增减,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身边的物品造型在纹饰繁缛的巴洛克风格和极其简约的国际风格之间不断摇摆。机械和工业化带来了生活的改善,产品功能结构的改变和大批量生产方式大大限制了许多原本需要单人长时间处理的雕塑造型,消费品不能还像手工制品一般,其造型无法完全服从制造者的意愿。装饰因为会增加制造难度和成本而被认为是罪恶的,产品造型几乎等同几何形式构成。然而消费者购买产品总是希望自己所用的产品与众不同,在消费需求和技术发展的相互作用之下,各种装饰性强的消费产品重新占据了市场的显著位置。
无论在什么设计领域,设计者在创作具有美感的设计方案时,都会使用一些共通的美学原则和理念。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在同一时代,不同的设计作品的理念和所追求的目标几乎是相同的。产品造型是艺术造型的一种,产品造型的设计与欣赏也遵从一般的美学法则。一件产品与一件纯艺术品一样,都是由断点、边脊、曲面等几个元素组合而成的。利用线条流向、比例、节奏等基本控制手段,对几何元素进行变化、组合,构成视觉的刺激,使人们产生美的感受。
在平面构成的概念上,点是视像最小、最基本的单元。它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单个的点因为本身没有大小所以没有能力表达复杂的意义和情感。点在设计美感上的意义在于群集的一组点所构成的图案。因此,点是表现视觉组织规律的工具。点的重复、排列能形成线、面、体。在立体构成概念上,细小的突起或凹陷起着和点相同的作用。当点连续排列时,点的轨迹会形成线。线有明显的长度,但没有宽度和高度。立体造型表面的脊和棱线起着与平面上的线同样的作用。线的不同外形可表达出如强劲、柔弱、转折、跳跃、安静等不同情绪。线条的形态能营造观感,而线条的发展走向能引导视线的活动,因此许多设计行业都会利用各种线来烘托产品特点。
当封闭的线段把空间分割开时,空间便会变成里、外两个面。面是颜色和质感的载体。如果说点因为其小而失去表达情感的能力,那么面在设计美感上便是作为点、线、色彩、质感等的载体。产品造型以立体造型为主要手段,以平面装饰和纹样为辅助手段。立体造型中又以曲面的变化和组合形成正负空间、不同视点下的轮廓变化,以及不同照明条件下曲面的光暗变化为主要表现手法。产品的材料各有不同的物理结构,因而有不同的表现特性。
艺术造型设计过程
以种植业为例浅谈农业保险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了我国的生存大计,然而农业的生产经常会因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风险遭受到很大的损害(尤其是种植业),因此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尽然可知。努力发展好农业保险一直是我国的重要政策,农业保险有为农民的收入提供稳定性,可规避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的作用。我国在农业保险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其他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来说,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保费收入少,覆盖面窄,管理制度不健全,接受率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及农业保险的发展作了阐述。
关键词:种植业保险;巨灾保险;问题;发展方向
以甘肃的经济举例来谈,农业是它的首要经济基础,同时它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面积极广的省份,甘肃种植业的发展好与坏直接决定着他的农民收入水平,稳定性以及经济的发展。种植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现如今甘肃的种植业保险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去解决,农民对保险的认知度不高,种植业保险覆盖面窄,政府政策不健全,农业生产面临着风险不分散等问题,2004年年底,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仅达到1.67亿元。从这个小例子可看出我国的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以及发展并不全面,所以在我看来农业保险的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缓。自我国农业保险恢复设立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遵循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道路,幼稚,发展,缓慢发展,停滞。据我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发表统计2010年,全国的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为135.6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89亿元,其中种植业保险保费收入占据农业保险大部分比例,约为79.54%,这说明我国的政策是取得一定进步,但是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04%,占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较低比例。现如今的大经济环境下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的困境有如下几个方面:
1.农民对投保农业保险的投保意识不强
据统计,“十二五”期末,我国农村人口已达到6.9亿,农业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这些人口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投保保险,1992到2004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下降了4.21亿元,到2004年,人均保费还不足0.5元。一旦风险不可避免,农民的收入会受到很大损失,农民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不利于社会稳定。而农业保险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是农业保险保费费率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不支持他去投保一份保险。
2.信息不对称,易发生逆向选择
以浙江省航埠镇"两监督一赔偿"改革为例
关键词:地方政府角色民主监督村民自治
众所周知,村民自治是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形式,是中国农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的一个伟大创举。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政治实验,在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和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什幺样的角色?应当承认,在推行村民自治制度的最初阶段,相当部分地方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不仅未能很好地履行其应有的组织和推动村民自治的领导责任,反而扮演了阻挠村民自治的不当角色。然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些年来,在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转换角色,主动地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发展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具体实现形式,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浙江省衢州市航埠镇于2002年开始试行的"两监督一赔偿"制度,即是地方政府主动探索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的典型一例。本文拟以这项改革为例,就发展村民自治和农村基层民主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转换问题做些初步的研究。
一
根据制度设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四个方面,是村民实现自我管理的四个有机联系、相互配套的环节。然而,由于受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实践中,客观存在着四个民主环节不配套的现象,致使村民自治的制度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特别是民主监督环节较为薄弱,使部分主观武断、以权谋私的村干部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引起了农民群众的不满。唯其如此,健全和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探索切实有效的民主监督途径,是提升村民自治、发展农村民主的重要路径之一。"两监督一赔偿"制度就是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政府创制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村级民主监督模式。
所谓"两监督一赔偿",就是在村级建立村民代表工作组对村民委员会的村务管理活动进行事权监督、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委会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财权监督,促使村干部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的规定办事。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委会成员不按规定决策、管理、审批等给村集体经济造成损失的,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它是一项以村级民主监督组织为依托,以追究村干部违规行为的民事责任和过错赔偿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其主要内容有:
1.建立村级监督组织。为了在村民自治背景下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事权监督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委会的财权监督,"两监督一赔偿"制度要求在村庄里建立两个相应的监督机构:(1)村民代表工作组。由全体村民代表从村民代表中推选出3名成员组成村民代表工作组。村民代表工作组在村民代表会议闭会期间负责村民代表会议的日常工作,并作为村级事权监督机构主要对村民委员会及其成员的治理行为实施监督。(2)民主理财小组。由村民代表会议推选3名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村民组成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作为村级财权监督机构对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委会的经济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每月对村级财务情况进行审查,监督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村民代表工作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产生后向全体村民公示,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
论法律中的真实———以民事诉讼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以民事诉讼为例分析了发现真实的各种理论,认为客观真实是一种浪漫主义的真实,具有理想价值;法律真实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真实,符合民事诉讼的实际情形;值得当事人信赖的真实则凸现了当事人程序主体的地位,有利于提升诉讼制度的民主性。民事诉讼中发现真实的程度的高低与如何安排调查收集证据的制度密切相关,以当事人调查收集为主,法官给予必要的协助是一种最优的发现真实的模式。
关键词:民事诉讼,客观真实,法律真实,信赖真实
自人类发明了诉讼制度以后,发现真实便是诉讼制度的恒久话题,“‘发现真实’作为民事审判或诉讼努力实现的价值之一,可以说具有超越法体系或法文化的普遍意义”。①然而,尽管各国的民事诉讼理论都承认发现真实对法院作出正确的裁判具有重要意义,都认为发现真实是民事证据制度的根本目的或主要目的,但对于民事诉讼所欲达到的真实究竟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真实,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大陆法系国家,对民事诉讼中的真实存在着形式真实与实体真实两种对立的学说。形式真实说认为,民事诉讼原则上实行辩论主义,而辩论主义有三项内容:其一是作为裁判依据的事实须由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当事人未主张的事实,法院不得将其作为裁判的基础;其二是当事人之间无争执的事实(指诉讼上自认的事实),法院不必进行调查,而应当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其三是对当事人之间有争议的事实,虽然可以通过证据来查明,但该证据须是当事人提出的证据,法院原则上不得自行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②在事实和证据均由当事人支配的辩论主义下,法院所能发现的真实,充其量只是形式真实,实体真实的发现只是偶然性结果。实体真实说则认为,将诉讼中的真实定位于形式真实,是与民事诉讼的本质相违背的。国家禁止私力救济后,就负担起通过审判保护合法民事权益的职责,而法院只有查明诉讼前实际发生的案件事实,才能对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够保护真正的权利人。查明案件的客观真实虽然具有一定的理想成分,但放弃这一理想,就会动摇民众对司法的信赖,丧失法院的威信,甚至导致整个裁判制度的自我崩溃。发现真实是诉讼制度的基本理念,“人民对法院寄于的最大希望就是准确地对事实作出认定,这一点是谁也不能否定的。”③
英美法系的学者虽然也认为发现真实应当是法院审判的中心任务,但他们认为诉讼不是发现真实情况的科学调查研究,诉讼中发现真实受到诸多不利条件的限制,如事实审理者必须依赖不完整的信息渊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存在着主观性,事实审理者可能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曲解事实,法律构成的世界不同于生活世界,④因此,要求法院在诉讼中完全查明事实是非常困难,也是不切实际的。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界对真实问题也存在着种种不同认识,有的认为法院裁判中认定的事实应当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完全一致,以达到客观的真实;也有的认为客观真实虽然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用它来要求实际的诉讼则是不现实的,在实际诉讼中,应当以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真实或相对的真实作为满足;还有的认为,将实体真实和形式真实作为民事诉讼欲达到的真实均不妥当,民事诉讼所追求的真实应当是值得当事人信赖的真实。⑤
一、客观真实说
区域经济研究为例论文
【内容提要】区域经济史的勃兴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史学引人注目的现象,也是中国经济史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宋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为例,对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内容、方法论、学科体系、现实意义等理论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区域经济史/方法论/学科体系/现实意义
近20年来,国内外区域经济史研究异军突起,日益受到史学界的关注。特别是区域经济个案研究成果颇丰,但对于区域经济史理论规范的探索,还显得比较薄弱。本文拟以宋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为例,对区域经济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发表一些看法,以求教学术界。
一、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史研究是在一定时空坐标中,描述出一地方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归纳,以使我们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史现象有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宋代的区域经济研究为例,目前学者们对区域经济研究的内容主要关注在如下几个方面;(1)经济中心南移问题。所谓经济中心南移,是指唐宋以来全国经济中心自北向南的转移,使得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这个论题最初由张家驹先生在40年代提出,并由他本人在50年代进一步扩充(注:张家驹:1942年,《宋代社会中心南迁史(上)》,商务印书馆;1957年,《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70年代末以来,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有一定发展,郑学檬的著作可为代表(注:郑学檬:1995年,《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岳麓书社。)。近来有关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诸如经济中心南移的阶段性以及在各方面的具体表现等问题。(2)地区性的个案综合研究。地区性个案研究自80年代起进入高潮,选题范围多集中在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杨德泉、荀西平对北宋关中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专门论述(注:杨德泉、荀西平:1987年,《北宋关中社会经济试探》,《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斯波义信对宋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对高技术与高生产、高技术的传播对生产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认识(注:斯波义信:1988年,《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中译本。)。以及对不同经济部门的个案研究,如关履权的《宋代广州香药贸易史述》,指出宋代广州的香药贸易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贩运性的商业活动,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是变态的繁荣(注:关履权:1982年,《宋代广州香药贸易述论》,《宋史研究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龙登高的《宋代东南市场研究》,认为在宋代两浙区域市场,产业结构中经济作物与商品生产比重小,区域内的专业分工,更多地以自然地理为基础,与外地市场的联系稀疏,缺乏全国性市场的配合(注:龙登高:1988年,《宋代东南市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吴旭霞的《宋代江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认为宋代江西农村中农作物大量投入市场,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注:吴旭霞:《宋代江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韩茂莉的《宋代川峡地区农业生产述论》,通过对宋代川峡地区人口密度和土地垦殖率两项指标的考察,指出宋代是川峡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时期(注:韩茂莉:《宋代川峡地区农业生产述论》,《中国史研究》,1992年第4期。)。有关论著数量不少。(3)对全国经济区域性不平衡现象的分析。80年代,漆侠最早通过对宋代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考察,得出“北不如南,西不如东”的结论(注:漆侠:1987、1988年,《宋代经济史》(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程民生的《宋代地域经济研究》具体阐述了漆侠的这一论述。包伟民的《宋代赋税征发区域不平衡性略论》则从宋代国家财政制度存在的区域性差异的角度,来分析由此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注:包伟民:2000年,《宋代赋税征发区域不平衡性略论》,张其凡编等《宋代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
以“重复”手法为例研究艺术创作方法
艺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表现形式被创造出来,而真正能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的艺术家很少,所以,对于我来说,充分的学习前人所创造出的艺术表现形式或是表现方法并加以借鉴,对于自己的创作大有益处。同时,关于“重复”这种表现形式,我也搜集到了很多艺术作品。
如李青的油画作品《大家来找茬》(图二)系列、或是艺术家杨振中采用了一种影像艺术的形式,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面对摄像机说:“我会死的”,等等。同一种艺术形式被不同的绘画材料利用,就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也能表达出作者不同的创作意图。作为艺术创作者,了解艺术创作中的创作方法与创作技巧的矛盾统一,能够有助于提高创作者选择适合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的能力,提高艺术作品的水平。而作为艺术作品的欣赏者,理解这种关系能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每一种艺术创作方法的形成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一定的艺术观念、一定的社会思潮相关。例如八大山人的画,大多数是以凝练的笔画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态度。其绘画风格的产生往往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联系。在我的创作中,选择用重复的表现手法表达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状态,我们仔细思考便会发现,我们现代人也许每天就在重复着同一件事情,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下班;每天间歇性的打开手机上的各种软件;疯狂的点击右键刷新电脑屏幕。建构在“重复”之上的艺术品往往表达的就是对生活中重复的无奈。在新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元的艺术形式,这就使越来越多的艺术作品更加的抽象,或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定义为怪异。但同时,当我们真正接触到了更多的艺术形式之后,便会发现,真正的艺术是不拘泥于形式的,而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正如那些行为艺术家所带来的作品一样,他们正是试图通过一种让人们震惊的方式来警醒世界,对于这些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我们值得尊敬。“重复”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意味着无趣、枯燥甚至是没有艺术感,但当我们将这种艺术形式仔细推敲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这种形式背后隐藏着艺术家们对社会的思考。艺术首先是作用于感官的,在通过感官感受之后才会传达到我们的大脑,引起我们的思考,于是各种各样刺激我们感官的艺术形式纷至沓来,我们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看到艺术背后所包含的的深意才是最重要的。通过对某种艺术形式的学习与研究,让我们看到这种艺术形式背后的故事,从而指导实践,才是真正重要的,才能使我们具有更加智慧的思维。
创作方法是思想性因素和技巧性因素的有机统一,它不等于技巧、技法、艺术手法,却又离不开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而是利用它们来增添自己特色。艺术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对于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者,了解和研究艺术创作方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只有如此才能实现艺术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而我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要将自己置身于时代当中,认真探索和研究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将自己的创作和时代结合,同时,艺术创作方法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的,正是这种变化和无限的组合可能向我们揭示了艺术创造的奇妙魅力。
作者:刘哲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赖罗春.丝网复制艺术研究——以复制当代油画为例[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04:59-60.
以就业创业政策为例谈公共管理
1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为了解决公共问题,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对公共事务与公共部门施加管理的社会活动。具体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依法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1.1基本特征。公共管理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的,以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为基本职能,以政府为核心、多元化的开放主体体系。公共管理是政府在考虑各种利益和价值的平衡下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价值目标强调的是社会责任在效率与公平的选择中更强调公平,在改革与稳定的选择中更强调稳定,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正义。公共管理向社会提供是为保证社会成员社会生活的正常有序进行而共同要求处理和实现的事务。这种事务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公共管理发挥作用机制是通过公共权力或者政治权威来体现的公共利益的优先性。1.2研究内容。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其目的是促使公共管理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公平和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2公共管理中的电子政务
2.1电子政务的含义。电子政务是当下流行政府处理政务最便捷、最快速、最准确的手段,也是一次进行的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改革。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认识它。一是从信息技术认识,通过网上审批业务来实现政互联网手段来办理业务,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政务事项的办事效率。二是从互联网变革认识,是通过网站建立政府和用户群体之间的关系,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事项,用户在网上提交业务等待政府进行审批和管理。2.2电子政务在管理中的应用。河北省人社厅统一经办系统已开发网上申请功能,5月8日,河北省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就业创业证发放)新增劳动者参加企业社保、工商登记信息。从5月9日起,在做好与就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加载相关信息比对核实的基础上,S市失业登记和灵活就业登记中全面试行劳动者书面承诺制,极大方便了劳动者办理相关登记业务,有效提高了经办效率。以S市人社局为例,在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过程中,以电子政务为依托,制定2020年电子政务落实方案。一是2020年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要达到95%。局政务服务事项(三级四同事项)总共175项,已实现网办事项为18项,网办率为10.28%。全力推进“五险集中办公”信息化项目工作。完成了财政评审、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标工作,即将进入实质性研发。二是大力推广“冀时办”APP应用,推进人社部门热点领域对接“冀时办”。近期市数据局下发的《关于S市2020年政务服务便民利企提升工程100项民生事项上线“冀时办”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涉及的有20项事项,9月底前全部完成。三是断优化提升网上公共服务能力。网上服务大厅截止6月底总访问人次超过6000万次,人社APP注册用户达60万余人,访问次数近千万;在电子社保卡和支付宝城市服务中上线60余项人社业务。政务服务事项开通网办率完成了半年的工作任务,现已实现127项,网办率为72.57%;大力推广“冀时办”APP应用,推进人社部门热点领域对接“冀时办”。
3公共管理中的财政补贴
2019年以来,S中心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以“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为主线,坚持业务工作与党的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为全市就业局势整体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3.1财政支出的含义。财政支出是国家对财政收入进行有计划的再分配的过程,实现国家各项职能有序运转,满足各方面工作需要。财政支出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有效手段。3.2财政支出的特点。从支出速度来看,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和较快进度,各节点均超出或接近历年最快进度。为实现国家重大事项建成和重大发展战略的推动,促进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支持。国家财政在改善社会民生上,提高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投入,并且三大攻坚战也有了很大保障。中央对地方转的财政补贴也在不断增多,对基层扶持力度加大,有效保证民生,保障基层的各类事项有效运行。3.3财政支出结构和扩大领域。就是不同种类的补贴事项和国家投资占到总支出的比重,是财政支出构成。支出结构也表明国家现有资金在各项资源上的分配与变化的过程,还有国家行使的职能及改变。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为了更加优化配置资源,国家力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财政支出流向国家需要建设的地方,加强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同时优化财政收入,加强全社会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3.4财政补贴政策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我们知道财政补贴能够实现国家各项职能有序运转,满足各方面工作需要。其中我们把财政补贴就业创业单独拿出来说。3.4.1财政补贴就业。S市就业服务中心在多角度、多层面深入宣传青年就业见习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为毕业生提供从咨询、报名、审核到对接、存档的“一站式”服务。同时,择优选择信誉好、科技含量高、留用能力突出的企业为定点见习机构,建立健全了考勤、带班等规章制度。2019以来,全市共有79家就业见习单位成功对接1066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拨付就业见习补贴资金1586.1万元。S市就业服务中心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首次创业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和补贴。在有营业执照后,运营半年以上的,给予补贴,市、县〈市、区〉各承担50%。3.4.2财政补贴失业保险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加强失业保险风险防控。S市就业服务中心严格按照“社保基金监督和风险防控提升年”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优化流程管理,对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管的各环节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风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完毕。3.4.3财政补贴创业。2019年6月份,对审计中提出的问题及时协调调度各区经办机构和经办银行排查整改,对违规领取贷款人员停止贴息,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贷前审查力度,做好贷后跟踪服务,所有问题已经全部整改到位。按照省、市“双创双服”有关要求,以全国一流为标准,S市积极开展了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提升活动,通过财政补贴对全市现有创业就业孵化基地进行了规范提升,孵化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对S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进行了高规格提升改造,基地面积由原来的2800平方米提升到1.12万平方米,5月下旬正式运营,可容纳创业实体252户,带动就业3000余人。3.4.4特定群体实现再就业。针对一些特定群体,比如城镇就业困难人群、下岗职工,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尤其是一些新生代农民工,针对他们这一群体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得他们掌握到能够傍身的技术,便于找到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
广电集团为例管理论文
【内容摘要】自90年代开始,世界媒介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是重要趋势。与此同时,中国媒介行业也在经历自身的变革,市场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发展为入口,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市场重组的种种特征和矛盾。我们发现,媒介市场化的过程是自上而下的,现行的媒介行业政策极大地制约了其市场扩张的能力和范围;而地方性的广播电视集团在行政体系限制下很难走出无法参与国际传媒竞争的困境。此外,广播电视集团化带来的经济权利的集中,在目前媒介制度环境中,有利于强化宣传管理,但之于应对WTO之后海外大媒介集团的挑战,尚嫌不足。
【关键词】全球化;集团化;市场化
西方的媒体学者认为,当今世界传媒市场潜力的拓展和扩张,源自媒介工业结构上的链接运动(interlinkedmovements),其一是集中化(concentration),其二是集团化(conglomeration)。媒介集团藉由在重要传媒市场上的重大投资行动来增强其主导传媒工业的实力。而媒介控制主要在两个基本层面上发生,一是资源分配的控制,二是经营的控制。资源分配控制所涵盖的领域有:建构整体政策及策略;决定扩张的市场方向;基本的金融政策;利润的分配。经营控制则在较低层次运作,如何有效运用已分配好的资源和如何有效地推进整体政策和策略。①
进入90年代以来,与上述基于集中化和集团化基础上的世界媒介市场的拓展相关,世界媒介行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其主要趋势和基本核心有二,一是以大媒介集团的集中垄断为代表的媒介工业的全球化市场扩张加剧,二是整个媒介行业,特别是传统上比较注重自身的国有和公共性质的广播电视业,在取消规则的政策推动下,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②与此同时,中国媒介行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在经历从内容生产到运作机制等各层面的深刻变化,市场化和产业化恰是其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③在这里,我们以正在兴起的省级广播电视集团为切入点,探讨基于产业驱动的媒介市场重组过程中行业政策与市场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电业乃至整个媒介行业的未来走向。我们可以用以下三个问题,来描述和分析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媒介行业的市场与政策走向:第一,中国现阶段媒介市场扩张过程中,行业政策与市场力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现阶段的广电集团化如何体现了两者的互动;第二,从产业驱动的媒介市场发展的资源需求看,大量地方性的广播电视媒体,刚刚兴起的集团化运作策略是否能够适应广电业发展的需要?第三,在宏观层面,作为对WTO和媒介全球化策略的应对,中国广电行业经济权利的集中控制是否有效?
一、行业政策与市场力量的互动
1.始自广电改革初期的行业政策与影响
网络新闻为例管理论文
[摘要]网络新闻像其它新事物一样,从刚一出现就引起了学术界、业界甚至是民间的大讨论:网络新闻是什么;网络新闻的出现会给社会、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网络新闻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网络新闻的未来如何——网络会不会与传统媒体联姻,更高效地利用新闻与技术资源,共存共荣;网络新闻将来会不会收费,网络新闻会不会成为受众的主要新闻来源……
[关键词]网络新闻定义影响未来
自从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网民的数量8年多来一直在飞速增长。据第十二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5%。①网络新闻自然开始倍受关注,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从SARS危机到“神五”登空,网络新闻因具有资源共享、传播迅速、不受时空限制和交互性等特性而异军突起,日益成为人们获得消息的重要方式,也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新闻”的“舆论监督”。孙志刚事件发生后,正是由于网络的传播与网民的参与讨论使得舆论迅速扩大,为收容遣送制度的改革发挥了积极影响……然而与此同时,网络新闻也向媒体的公信力、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发起了挑战。网络新闻的未来如何?可以用尼葛洛庞帝的话回答:“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②这就需要当代人对网络新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预见网络新闻的未来,并科学地构建网络新闻的发展蓝图。
一、网络新闻定义的探讨。
“网络新闻”也像学术界的其它名词一样,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并存。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的新闻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或再,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定义者并不排除网络新闻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介,乃至任何非媒介机构(媒体)的个体依托Internet而的新闻。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