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22:37: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胃溃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胃溃疡与胃黏膜血流论文
【摘要】胃黏膜血流在胃溃疡的发生,发展,溃疡的修复以及药物治疗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胃黏膜保护机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对胃黏膜正常及溃疡时的血流状况,胃黏膜血流在胃黏膜保护中的作用,通过影响胃黏膜血流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胃溃疡;胃黏膜血流
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胃黏膜血流(Gastricmucosalbloodflow,GMBF)直接相关,虽然胃溃疡的发生机制涉及到胃的运动,分泌,血流,胃肠激素,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局部黏膜血流减少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1胃黏膜正常血流
胃的动脉供应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沿胃小弯和胃大弯走行,吻合形成动脉弓,自动脉弓发出许多小支至胃的前后壁,在胃壁内进一步分支,吻合成网,因此,正常时胃的血流量较大。流至胃的血流。绝大多数进入胃黏膜,占胃总血流量的72%,流至黏膜下层的量占13%,胃壁肌肉占15%(狗)[1]。对胃黏膜基本正常的病人,分别测定其胃体、胃底、球部、胃角和胃窦五个部位,从其血供参数平均值发现,正常胃黏膜的血供状况随胃内的部位变化有着较大差异,胃体优于胃底,胃底优于球部,胃角和胃窦(即胃体>胃底>球部>胃角>胃窦),这个结论和日常临床表现出的溃疡部位大多发生在胃窦,胃角和球部的现实情况相一致。
2胃溃疡时局部胃黏膜血流状况
胃溃疡与胃黏膜血流探究论文
【摘要】胃黏膜血流在胃溃疡的发生,发展,溃疡的修复以及药物治疗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胃黏膜保护机制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对胃黏膜正常及溃疡时的血流状况,胃黏膜血流在胃黏膜保护中的作用,通过影响胃黏膜血流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胃溃疡;胃黏膜血流
胃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胃黏膜血流(Gastricmucosalbloodflow,GMBF)直接相关,虽然胃溃疡的发生机制涉及到胃的运动,分泌,血流,胃肠激素,氧自由基及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局部黏膜血流减少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过程。
1胃黏膜正常血流
胃的动脉供应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沿胃小弯和胃大弯走行,吻合形成动脉弓,自动脉弓发出许多小支至胃的前后壁,在胃壁内进一步分支,吻合成网,因此,正常时胃的血流量较大。流至胃的血流。绝大多数进入胃黏膜,占胃总血流量的72%,流至黏膜下层的量占13%,胃壁肌肉占15%(狗)[1]。对胃黏膜基本正常的病人,分别测定其胃体、胃底、球部、胃角和胃窦五个部位,从其血供参数平均值发现,正常胃黏膜的血供状况随胃内的部位变化有着较大差异,胃体优于胃底,胃底优于球部,胃角和胃窦(即胃体>胃底>球部>胃角>胃窦),这个结论和日常临床表现出的溃疡部位大多发生在胃窦,胃角和球部的现实情况相一致。
2胃溃疡时局部胃黏膜血流状况
白及甘露聚糖抗胃溃疡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观察白及甘露聚糖的抗炎、镇痛及抗实验性胃溃疡作用。[方法]从白及中分离白及甘露聚糖。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法、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进行抗炎试验;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进行镇痛实验观察;采用冷水应激、幽门结扎等方法进行胃溃疡试验。[结果]白及甘露聚糖对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对抗作用;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一定对抗作用;白及甘露聚糖能明显抑制热板和醋酸所致小鼠疼痛,减少热板引起的小鼠疼痛反应和减少扭体次数。大鼠幽门结扎实验显示,白及甘露聚糖(3mg/只)能有效降低溃疡指数(P<0.05);大鼠应激性溃疡实验显示,白及甘露聚糖(3mg/只)能有效降低溃疡指数(P<0.01)。[结论]:白及甘露聚糖具有良好抗炎和一定镇痛作用及对实验性胃溃疡有较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白及甘露聚糖抗炎镇痛胃溃疡
白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常用的止血药物,研究表明,白及块茎中含大量粘胶类物质,一般认为,自芨的止血作用正是与其所含粘胶类成分有关[13]。本文拟对白及甘露聚糖抗炎镇痛及抗胃溃疡药理作用进行研究。
1材料
(1)药品与试剂:白及购自浙江省中医院。雷尼替丁胶囊:由杭州民生药厂生产,批号20070112,为本实验西药阳性对照药。阿斯匹林:由无锡阿斯特拉公司产,批号20070318。(2)动物:ICR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SD种大鼠,雌雄各半,体重200~220g。均由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方法
胃溃疡治疗药物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胃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酸过量分泌、胃黏膜损失以及幽门螺旋菌感染等[1]。在胃溃疡治疗中,质子泵抑制剂型药物是应用较多的,对胃酸分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兰索拉唑、奥美拉唑都属于质子泵抑制剂,本文就对此两种药物对胃溃疡治疗的效果、经济学等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218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每组各109例,兰索拉唑组男性、女性分别为63例、46例,年龄30~61岁,平均年龄为(44.3±5.8)岁,病程2~23个月,平均为(10.5±3.4)个月,溃疡大小为0.3~1.5cm,平均大小为(0.7±0.3)cm;奥美拉唑组男性、女性分别为65例、44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5.6±6.2)岁,病程3~22个月,平均为(11.3±4.2)个月,溃疡大小为0.4~1.4cm,平均大小为(0.8±0.1)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临床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确诊。排除标准:排除在2周内使用过非甾体类药物、抑酸药物与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2治疗方法。兰索拉唑组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四川海蓉西药业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65186)治疗,按每天1次,每次1片(剂量15g)口服用药,用药时间选择在早饭或晚饭之前0.5h;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州四药公司,国药准字号H10950086),按每天一次,每次20mg口服用药,用药时间为晨间。1.3评价指标。(1)治疗总有效率[2]: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检测胃溃疡愈合,判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检测胃溃疡比治疗前减少超过1/2,判为显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胃镜检测胃溃疡面积比治疗前减少低于1/2,判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2)不良反应率: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占总患者的比例。(3)药物经济学评价[3]:依据药品的市场价格信息,计算每组患者用药量的经济成本,得到成本与效果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比较。在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上,兰索拉唑组为96.3%、6.4%,奥美拉唑组为95.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与表2。2.2两组患者治疗成本-效果比。在两组患者治疗的经济成本上,根据相关药物价格信息,兰索拉唑组服用兰索拉唑肠溶片,每天成本为3.01元,奥美拉唑组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天成本为2.55元,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治疗效果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本-效果见表3,兰索拉唑组为3.12,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奥美拉唑具有更佳经济性,药物经济学价值更高。
3讨论
胃溃疡与胃黏膜血流探讨论文
1胃黏膜正常血流
胃的动脉供应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沿胃小弯和胃大弯走行,吻合形成动脉弓,自动脉弓发出许多小支至胃的前后壁,在胃壁内进一步分支,吻合成网,因此,正常时胃的血流量较大。流至胃的血流。绝大多数进入胃黏膜,占胃总血流量的72%,流至黏膜下层的量占13%,胃壁肌肉占15%(狗)[1]。对胃黏膜基本正常的病人,分别测定其胃体、胃底、球部、胃角和胃窦五个部位,从其血供参数平均值发现,正常胃黏膜的血供状况随胃内的部位变化有着较大差异,胃体优于胃底,胃底优于球部,胃角和胃窦(即胃体>胃底>球部>胃角>胃窦),这个结论和日常临床表现出的溃疡部位大多发生在胃窦,胃角和球部的现实情况相一致。
2胃溃疡时局部胃黏膜血流状况
用胃黏膜血供分析仪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测量,在对溃疡中心部位,溃疡边缘部位及溃疡周围正常黏膜进行检测后,发现:溃疡中心部位血供状况最差。其中血红蛋白光电流明显低于周围正常黏膜,而溃疡边缘组织血供最好,这同边缘组织血管扩张,发生红肿相一致。对于溃疡部位组织及其周围的血供状况,通过示意图表示,如图1[2]。
从结果来看,当溃疡部位接近痊愈时,溃疡部位血供趋近正常组织的血供,即图中溃疡中心部位与溃疡边缘部位血供状况差异变小,逐渐逼近周围正常黏膜的血供状况。
3胃溃疡时局部血流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胃溃疡并出血护理论文
【关键词】胃溃疡
胃溃疡并出血为常见的急重症,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治疗胃溃疡并出血的原则是积极进行内科保守治疗。我科2004年1~11月收治胃溃疡并出血40例,在静脉用药的情况下,积极进行局部止血治疗,掌握用药方法,准确判断出血程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有明显反复发作的胃溃疡病史,出血前及出血后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无肝硬化、慢性肾衰及血液病史。男32例,女8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3岁,平均41岁。呕血伴便血人数28例,少量黑便者12例。
2典型病例
患者,男,42岁,因呕吐暗红色液体及解黑便10h入院,入院时,血压70/42mmHg,脉搏110次/min,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四肢发凉,根据病史初步诊断为胃溃疡并出血,立即安置患者取平卧位,给予补液、抗休克、纠酸、输血、静脉滴注止血药物等治疗,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插胃管,从胃管内注入凝血酶6h后血压上升至100/60mmHg,从胃管内抽出少量咖啡色液体,5天后大便颜色转为正常,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指导,住院11天,未发生再次出血。
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用药
摘要:探讨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药物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处方353张用药不合理处方。结果:353张中胃炎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数152张,胃溃疡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数为201张,不合理用药情况包括无指征用药、选药不恰当、药物用量过高或过低、重复用药、药物配伍不当。对胃炎胃溃疡疾病的药物治疗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贯彻落实胃炎胃溃疡的合理用药。
关键词:胃炎胃溃疡不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以当代系统的医学、药学、管理学知识,明智地使用药物,以符合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综合目标[1]。通过查阅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自2005年5月~2009年6月期间消化系统胃炎和胃溃疡不合理处方共353张,对每份处方中药物的适应证、相互作用、联合用药、用量用法、重复用药等内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胃炎胃溃疡的合理用药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调查查阅的不合理消化系统处方353张,其在胃炎的处方152张、胃溃疡的处方201张,患者年龄17岁~68岁,平均(51.5±12.5)岁。
1.2方法:统计胃炎胃溃疡用药中的不合理处方,对无指征用药、选药不恰当、药物用量过高或过低、重复用药、药物配伍不当等进行分类统计。
老人上消化道出血探析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0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本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为十二指肠溃疡18例,胃溃疡1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7例,复合溃疡6例,肿瘤7例,其他5例,1例未行胃镜检查,自动出院,未能明确诊断。老年组复合溃疡、胃溃疡、肿瘤高于非老年组(P<0.05),而十二指肠溃疡所占比例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等。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老年人;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hemorrage,UGH)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1],是消化内科的急症。由于老年患者特有的身体特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后与青年患者有所不同。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经胃镜确诊者60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1岁,平均72.6岁。60例患者根据呕血、便血的临床表现,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诊断确诊,全部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并排除下消化道出血。
1.2临床症状入院时有呕血、黑粪和(或)便血,大便潜血阳性,排除来自口、鼻、咽部及呼吸道出血,其中黑便34例,呕血8例,黑便+呕血13例,便血7例。估计出血量<500ml35例,500~1000ml13例,>1000m12例,4例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22例在24h内就诊,其余多在3d内就诊。
溃疡病洛赛克药疗法探究论文
摘要: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的是胃酸及幽门螺杆菌(Hp)对胃粘膜的损伤作用占重要地位。质子泵受体阻滞剂洛赛克对胃酸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PU有很高的愈合率,但愈合后的PU复发率亦较高。奥美拉唑(商品名洛赛克)能特异地抑制H+,K+-ATP酶而阻断壁细胞分泌胃酸的最终环节,产生比H2受体阻断剂更强的抑酸效应。本文对60例消化性溃疡病人,使用洛赛克与泰美治疗,进一步探讨Losec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治疗洛赛克阿莫西林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我们选自2008年2月~2009年12月内科门诊,经胃镜确诊消化道溃疡60例,凡溃疡直径在1cm左右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在22岁~55岁间,十二指肠溃疡34例,胃溃疡26例。
1.2Hp的检查方法
上消化道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GU和DU的病人,于上消化道纤维胃镜检查时,在胃窦部距幽门口约2cm处取胃粘膜组织2块,其中1块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查Hp,阳性者进一步用病理检查法(HE染色和嗜银染色)检查Hp。上二项检查均阳性,可作为观察对象。疗程结束时重复上述检查,此次只作病理检查,上二项检查均阴性者为Hp清除的病人。
消化性溃疡治疗论文
1抑制胃酸治疗
1.1碱性抗酸药物胃酸是正常人体生理所必需,酸过低将导致消化不良等影响,ph=4是胃液杀菌效应的临界水平。因此,目前国内外学者都主张适度抑酸。制酸药与胃内盐酸作用形成盐和水使胃酸降低。种类繁多,有碳酸氢钠、碳酸钙、铝碳酸镁等。其中铝碳酸镁起效时间短,作用持久,可与胃酸充分反应,其酸反应率可达98%~100%。因其具有铝、镁两种金属离子,从而互相抵消了便秘和腹泻的不良反应,要优于其他的碱性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发现,铝碳酸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周愈合率为78.5%,治疗胃溃疡8周愈合率为87.5%,总有效率为100%[2]。其治疗作用在于:(1)结合和中和H+,从而减少H+向胃黏膜的反弥散同时也可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2)提高胃液的pH,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胃液pH1.5~2.5时胃蛋白酶的活性最强。制酸药分可溶性和不溶性两大类。碳酸氢钠属于可溶性,其他属于不溶性。前者止痛效果快但长期和大量应用时,副作用较大。
1.2H2受体阻滞剂(H2RA)壁细胞存在组胺H2、乙酰胆碱(毒蕈碱M1受体)和促胃液素三种受体,受刺激则分泌盐酸,阻断它们将抑制酸分泌。这三种受体阻滞剂目前均已开发,而组胺H2受体阻滞剂的研究发展极快。首先应用于临床的是西咪替丁(Cimetidine,1975年),继之雷尼替丁(ranitidine,1981年)、法莫替丁(famotidine,1981年)、罗沙替丁(roxatidine,1982年)、尼扎替丁(nizatidine,1987年)先后问世,并投入临床应用。后四者的疗效和作用选择性比西咪替丁更高,副作用更小。它们作用时间长,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疗效极好。从而,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它几乎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的制酸剂和抗胆碱剂,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药物。H2受体阻滞剂不仅对高酸分泌的十二指肠溃疡,对呈现低酸分泌的胃溃疡也有效,它兼有改善胃黏膜微循环的作用,其适应征是十二指肠溃疡、老年性溃疡、吻合口溃疡、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等。副作用轻微,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肝功能轻度损害,下丘脑一生殖腺功能减退、精子缺乏等。
1.3质子泵抑制剂(PPI)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为苯并咪唑的衍生物,是治疗酸相关性溃疡的首选药物,能迅速穿过胃壁细胞膜,聚积在强酸性分泌小管中,转化为次磺胺类化合物,后者与H+,K+-ATP酶α亚基中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作用,形成共价结合的二硫键,使H+,K+-ATP酶失活,从而抑制其泌酸活性[3]。质子泵抑制剂与抗HP抗生素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HP的根治率。PPI发展较快,其第一代(奥美拉唑)药动学和药效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奥美拉唑的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呈非线性关系[4],在不同患者中具有明显差异,导致了该药对不同患者临床抑酸疗效的差异[5]。给药时间、食物和抗酸药的存在均对第一代PPI的药效影响较明显。而第二代(兰索拉唑、尼扎拉唑)、第三代(雷贝拉唑)PPI这方面的影响较小。另外,第一代PPI还存在起效较慢,只有在多次给药后才能发挥最大的抑酸作用。此外还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如促进愈合和症状缓解作用不稳定、胃排空延迟、壁细胞肿胀及给药后有明显的胃酸高峰等,影响了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近年来问世的新一代PPI雷贝拉唑(rabeprazole)已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了原有同类产品的某些缺陷。其主要特点有:(1)临床抑酸效果好;(2)抑酸作用起效快;(3)昼夜均可维持较高的抑酸水平;(4)疗效确切,个体差异小;(5)与其他药物之间无相互影响;(6)副作用小。新一代PPI与第一代PPI比较,能够更强、更快地发挥抑酸作用。Williams等[6]的研究表明,雷贝拉唑发挥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较奥美拉唑更快、更安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HP阳性患者治疗,其溃疡愈合率可达92.0%,HP清除率可达86.0%[7]。PPI治疗中存在的问题:(1)长期抑酸导致黏膜增殖旺盛,有可能发展为高胃泌素血症;(2)动物实验有可能发生类癌样变,但人类如何尚不清楚;(3)长期应用使胃处于无酸状态,有利于胃内细菌繁殖,有亚硝酸胺等致癌物质增加的危险;(4)治疗原则是恢复胃的正常功能,过度抑酸处于非生理状态。因此认为使用PPI治疗一般疗程不宜太长,剂量不宜太大。
1.4选择性毒蕈碱受体阻滞剂哌吡氮平(pirenzepine)已广泛应用临床,它可选择性地与壁细胞上的M1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抑制酸分泌。本品与老的抗胆碱剂不同,亲和性强,口服可充分发挥抗酸作用。它不抑制胃排空,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故没有中枢性抗胆碱作用,不引起瞳孔调节障碍、心动过速、排尿困难等。除有抑酸作用外,还有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增加黏液分泌等细胞保护作用。长期给予中断后,亦无酸反跳现象。哌吡氮平的疗效与H2受体阻滞剂相匹敌,亦可作为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或并用药物[8]。商品名为必舒胃(Bisvanil)片,国内已有生产(商品名为圆星迪灭),用量为50mg/次,2~3次/d。有时可出现口渴、便秘、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2胃粘膜保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