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22:22:5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围绝经期综合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论文

【关键词】围绝经期;模型研究;脏器指数;自由基;组织学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或因手术切除卵巢、放射治疗等导致卵巢功能衰竭或丧失而出现的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实验及临床对此病做了大量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现将近年来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模型研究

1.1自然老化模型大鼠3~6月龄为青年期,8~12月龄为中年期,24月龄以后为老年期,由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时期为老年前期。通常可选择12~18月龄的雌性大鼠作为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动物模型,由于此阶段大量生殖内分泌功能衰退的表现与围绝期经期妇女极为相似,因此,可采用自然老化的围绝经期大鼠模型[1]。

1.2去卵巢动物模型去卵巢造模[2,3]是实验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即:将成年雌性大鼠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切除双侧卵巢,常规饲养20d,待伤口充分愈合后行阴道涂片检查,1次/d,连续5d,证明去势成功。

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查看全文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论文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显著,方法独特。具体治法归纳有辨证施治、单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治疗及按摩疗法等。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结合疗法;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肝肾阴虚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的内分泌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和精神症状,近年有发病年龄提早、发病率上升的趋势[12],现将中西医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1辨证论治

1.1肝肾阴虚型杨小清[3]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阴阳虚损、气血不足为本,肝瘀或气滞或火旺为标。临床表现则以偏肾阴虚者较为多见。治疗当以滋补肝肾、调理阴阳气血为主,随证加减。自拟百地益肾汤内服。药物组成:百合、太子参、煅牡蛎(先煎)各30g,熟地黄、麦冬、生黄芪各20g,山茱萸、白芍各15g,乌梅、郁金各10g。治疗80例,总有效率93.75%。黄英[4]认为围绝经期妇女以肝气郁结,肝肾两虚为主,以肾虚为本,治疗宜抑肝补肾,用抑肝补肾法,以丹栀逍遥散和六味地黄汤加减,药物组成:银柴胡、熟地黄、山茱萸各10g,枳壳、白芍、当归、茯苓、淫羊藿各15g,白术、牡丹皮、五味子各12g,甘草6g。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8例,疗效满意。

1.2肾阳虚型绝经之年,肾气渐衰,若素体阳虚,或过用寒凉及过度贪凉,可致肾阳虚惫。若命门火衰而不能温煦脾阳,出现脾肾阳虚;若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湿聚成痰,易酿成痰湿;或阳气虚弱,无力行血,而为瘀,出现肾虚血瘀。治以温肾扶阳;或兼补肾健脾。右归丸[5]加减。方药组成:肉桂、附子、山药、熟地黄、茯苓、山茱萸、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当归、杜仲。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赤石脂、补骨脂,以增温肾固冲止崩之效;若腰背冷痛明显者,加川椒、鹿角片,以增补肾扶阳,温补督脉之效;若胸闷痰多,加瓜蒌、丹参、半夏以化痰祛瘀;肌肤面目浮肿,酌加茯苓、泽泻、冬瓜皮。

查看全文

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键词】,围绝经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Sleepqualityandinfluencingfactorsin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

【Abstract】AIM:Toinvestigatetheprevalenceandrelatedinfluencingfactorsofsleepdisorderin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METHODS:Atotalof516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wereinvestigatedbyselfdesignedquestionnaire,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Zungsselfratingdepressionandanxietyscales(SDSandSAS),andKuppermanindexforsurveyingtheinfluencingfactorsonthesleepquality.DatawereanalyzedbySPSS11.5software.RESULTS:ThemeantotalscoreofPSQIwas5.69±4.22,and22%of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howedpoorsleepquality.Thesleepqualityof40-44age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45-49and50-55agegroups(P<0.05).Thedifferenceofsleepqualitybetweenurbanandruralareaswasnotstatisticallysignificant.Factorsinfluencingthesleepqualitywerestress,anxiety,depressionandsevereperimenopausalsyndrome.Thephysicalexercisewasaprotectionfactorofsleepquality.CONCLUSION:Highincidenceofsleepdisorderexistsamong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omeefficientinterventionsshouldbetakentoimprovethesleepqualityof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

【Keywords】perimenopausaloutpatients;sleepquality;influencingfactors

【摘要】目的:了解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Zung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围绝经期综合征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516名围绝经期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QI总均分为5.69±4.22,有22.2%的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睡眠质量较差.40~44岁组睡眠质量优于45~49岁组及50~55岁组(P<0.05).城乡睡眠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经历重大事件、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症状严重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围绝经期门诊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的比例较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围绝经期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围绝经期;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查看全文

围绝经期妇女护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围绝经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的影响,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度过围绝经期这个“不平凡”的时期。方法:设立专科门诊及加大围绝经期知识的宣传,一对一的护理干预。结果:70例围绝经期妇女接受护理干预后都能正视围绝经期的反应,根据不同症状接受医生的治疗建议,持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围绝经期;妇女;护理干预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化年代,随着人口老化进程加快,步入围绝经期的妇女也就越来越多。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并逐渐向老年过度的一个时期,其中包括一些卵巢早衰或因手术导致的卵巢功能丧失的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烦躁易怒、心悸、失眠等一系列的神经、精神症状,在此阶段,妇女在心理、生理、社会角色等各方面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影响了她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平安度过这个“不平凡”的时期,我们应针对影响围绝经期的行为进行护理干预。现就2004年至2005年我科门诊及住院的70例病人的治疗及护理体会作介绍。

1临床资料

门诊病例50例,住院病例20例,年龄在30岁~55岁,其中卵巢功能早衰包括手术切除卵巢的有8例年龄为30岁~40岁,有潮热出汗的54例占77.1%,情绪不稳、易激惹的50例占71.4%,心悸48例占68.6%,失眠60例占85.7%,性欲减退40例占57.1%,阴道干涩50例占71.4%,有泌尿系症状10例占14.3%。

查看全文

中医理气活血法在妇产科的应用

女性在先天禀赋及性格特征等方面都与男性有所不同。女子以肝为先天,素性抑郁或情绪容易激动,导致肝失疏泄,经、带、胎、产、杂病由此而生,因而也造就了女性不同于男性“多郁多瘀”的体质特点。临床研究发现多种妇产科疾病与气滞血瘀密切相关,理气活血法是中医针对气滞血瘀证而设立的治法,其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广泛,许多妇产科疾病如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妊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经行头痛、围绝经期综合征及产后病等,对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在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理气活血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也证实了理气活血法可以改善盆腔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抑制盆腔肿物,协调免疫平衡,提高受孕率,促进产后恢复等。近年来对理气活血法防治妇产科疾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亦逐渐深入,现对理气活血法在妇产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为中医药防治妇产科疾病的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

1不孕症

《丹溪心法》曰:“血瘀气滞,经水失调,积于胞中,则精难纳入,故难以受孕”。素性抑郁,内伤七情,肝气不舒,气机受阻,冲任不调,故不能摄精成孕。实验表明,理气活血中药能够通过促进炎症吸收、改善盆腔微循环、松解盆腔粘连等机制从而恢复输卵管正常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受孕率[1]。另外,药理研究发现,理气活血中药能够调节输卵管上皮细胞γ-IFN、NF-κB的表达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2]。刘丽等[3]用理气活血的膈下逐瘀汤加减治疗不孕症患者31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疗程3个月经周期后再次通过子宫输卵管造影对输卵管通畅度进行评估,结果为治疗组总有效率76.30%,对照组总有效率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证不孕症患者临床表现为:双乳和腰骶部胀痛,少腹疼痛,带下异常,经行腹痛等。不孕女性社会及家庭压力大,忧思敏感,肝气郁结,气机不利,经络气血受阻,冲任失司,瘀血阻于少腹而致不孕。其病机为冲任瘀阻,不能摄精成孕,理气活血则周身气机调畅,脏腑经络通达,冲任气血流利,胎孕乃成。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归属于中医学“月经不调”、“痛经”、“妇人腹痛”、“癥瘕”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基本病机是瘀血内阻,临床辨证以气滞血瘀证居多。实验证明,理气活血中药通过调整血清IL-2的水平,协调全身和局部免疫平衡[4]。通过降低血浆中血管加压素水平,提高垂体、下丘脑、异位的内膜组织中β-内啡肽、强啡肽含量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5]。徐云霞等[6]用徐氏痛经松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1剂/d,经前1d服用,共7剂。对照组予口服散结镇痛胶囊(0.4g/粒,4粒/次,3次/d),连服7d,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有效率为5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华等[7]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予理气活血方剂膈下逐瘀汤为基础方,对照组口服单纯活血中药益母草颗粒,15g/次,3次/d,自经前4d始服药,用药至经期第4d,疗程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清CA12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发展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冲任胞脉而致病。“瘀血”是本病的病理基础,气滞、血瘀两大因素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是中医界的共识。瘀血内阻必影响气机运行,气滞则血停,二者相互影响。气滞血瘀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表现为:经前乳房和下腹胀痛,胸闷不舒,经色暗红夹杂血块,块下痛减,附件区有包块,会阴部坠胀,性交疼痛,舌紫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等症状。通过理气活血疗法,活血消癥,促离经之血归位,气顺则血调,可有效控制病灶,缓解疼痛症状,利于从整体调控疾病。

3异位妊娠

查看全文

性激素与抑郁症关系研究论文

【关键词】性激素

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而在产后、经前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又是女性情绪障碍的高发期。老年男性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抑郁症发病的这种性别差异及某个年龄段的聚集现象引发了人们对抑郁症患者性腺功能的研究兴趣。本文就性激素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性激素和女性抑郁症

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女性抑郁症(包括重症抑郁和心境恶劣)的患病率高达8%,为男性的近2倍,这种差异自青少年之初始,一直持续到绝经时止[1],提示抑郁症可能与女性激素的异常相关联。研究表明,在产后、经前期及围绝经期等性激素水平变化迅速的阶段,妇女患抑郁症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国外大约2%~10%的妇女在黄体期满足DSM-Ⅳ中黄体期烦闷障碍(PMDD)的诊断标准,而且女性抑郁患者的病情在经前期恶化;妊娠妇女20%有抑郁症状,10%可以诊断为重性抑郁,产后12个月内,10%的妇女会患抑郁,前4个月发生率最高[2]。绝经前期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45~49岁的妇女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及自杀率比同龄男性高,80%的绝经期妇女有心境紊乱。绝经后抑郁发生率是否上升存有争论。青春期也是女性抑郁的高发时期,Angold等[3]认为,青春期发病率迅速升高的原因应归于雄激素与雌激素的变化,而在性激素水平相对稳定的成年期、儿童期及绝经期以后女性抑郁的患病率相对较低。这些现象使人们想到雌激素是否可以抗抑郁。目前有较多研究提示,性激素可能通过5-羟色胺(5-HT)及其相关系统参与抑郁症的起病。患者体内5-H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5-HT功能活动降低与抑郁症患者的多项临床症状密切相关。雌激素可以调节很多神经递质系统,包括多巴胺(DA)、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谷氨酸系统,实验室证据证明雌激素能促进神经元萌芽,促进大脑胆碱能活性,降低大脑淀粉样蛋白浓度,增加5-HT突触后膜的活性和NE的再摄取,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

Muck-Seler等[4]使用荧光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发现抑郁症患者血小板5-HT浓度明显低于健康人,表明抑郁症与5-HT转运紊乱相关。雌二醇有调节5-HT受体mRNA的潜在作用,但雌激素和哪种特异性5-HT受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还未证明。Maggi等认为在所有的已知神经细胞,包括小胶质细胞上都出现雌激素受体表达的现象,雌激素除选择性控制脑核团的分化、繁殖、性行为外,还影响抑郁及Alzheimer病的表现。Shively等[5]对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神经受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猿猴的性腺功能的研究表明,性激素在5-HT代谢、合成及再生成上有复杂的生理功能,在促使5-HT释放及受体活性上也有生物作用,这一系统调节着认知功能和情感。

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可能是改善抑郁症状的基础,动物实验显示应用雌二醇可诱导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Carrasco等[6]的动物实验证明雌二醇的应用引起下丘脑室旁核的RGSZ1蛋白的剂量依赖性增量调节,Raap等[7]发现雌激素显著降低催产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酮对5-HT1A受体激动剂的反应强度,且这种激素反应的削弱伴有下丘脑Gz、Gi1和Gi3蛋白水平的明显下降,Gz蛋白调节5-HT的释放和5-HT对催乳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的促进作用,RGSZ1是Gz蛋白信号转导的负调节子。这些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对RGSZ1蛋白的增量调节引起5-HT1A受体突触后脱敏,进而起到抗抑郁作用。Osterlund等[8]的动物试验发现,行卵巢切除术的大鼠可出现5-HT1结合、5-HT2A结合和表达、5-HT转运子结合点和表达的降低,更重要的是给卵巢切除术的大鼠用雌激素治疗可逆转这些改变;而长期给予雌激素可导致5-HT1受体和α受体数目减少,5-HT2受体亲和力升高。雌二醇和血清素系统的这种相互作用增加了女性周期中情感性障碍的易感性,并为临床雌二醇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卵巢激素在5-HT神经系统的作用位点不但影响5-HT神经元,而且影响5-HT传入和传出神经元。这样,包含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神经元信息就有可能影响心境、认知、疼痛和其它许多功能。

查看全文

天癸功能异常分析论文

1天癸功能异常的理论基础

1.1中医学的“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该作用机制的提出是从新的角度体现中医学的“整体观”。人体功能的调节不是某一脏器局部的作用,而是全身多脏器、多经络相互作用的结果,并有天癸和气血参与的协同反应。该轴是以肾为主导,天癸是促使生理功能产生的重要物质,冲任是在肾与天癸的作用下,把心、肝、脾、肺等脏腑之气血津液输注于胞宫,使之行使月经与孕育的功能。

1.2中西医结合对两个性腺轴的认识《灵枢·诲论》说:“脑为髓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根据肾藏精、主骨生髓、髓聚为脑的理论,说明肾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某些生理病理产生的机理中肾具有下丘脑一级的调节功能。“天癸”是肾中精气旺盛的产物,是始终对冲任、胞宫起作用的,从功能的吻合上看,天癸有相当于垂体前叶产生促性腺激素(FSH、LH)、生长素、泌乳素的作用。因此可以认为天癸具有垂体一级的调节功能。《景岳全书》中说:“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脉为五脏六腑之血海,故经言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由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可见冲脉的生理作用似西医学子宫内膜的分泌期,即月经前期。任脉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任脉气血充盛,子宫藏、蓄、固的功能正常,月经、孕育亦正常,此阶段似子宫内膜增殖期,即月经后期。[4]可见冲任是直接作用于胞宫的。西医学认为卵巢分泌的性激素,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变化。因此,冲任与胞宫、卵巢及子宫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可以认为冲任类似于卵巢的功能。

2天癸功能异常的病因病机

2.1中医学病因病机

2.1.1六淫之邪,浸淫胞宫,扰乱冲任督带六淫之邪虽然不是疾病发生的决定因素,但却可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六淫之邪侵袭机体,尤其在经期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可循胞脉下袭胞宫,损伤冲任致任脉之气难通,冲脉精血难盛。因妇女以血为本,寒、热、湿邪更易与血相搏,影响“心脑-肾气-天癸-冲任-胞宫”轴正常的反馈调节功能,从而导致各种妇科疾病。

查看全文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比较针灸治疗与口服中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中药口服,10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优于对照组的64.0%,P<0.05。结论: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明显好于中药治疗。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针灸疗法临床观察

近年来,笔者应用针灸疗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12例,均来自我院针灸科和妇科门诊,按随机抽签分为治疗组62例,年龄46岁-61岁,平均年龄53岁;病程8个月-7年。其中肾阴虚型36例,肾阳虚阳型26例;对照组50例,年龄46岁-59岁,平均年龄53.4岁;病程9个月-6年。其中肾阴虚型29例肾阳虚型21例。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查看全文

子宫内膜癌病理生理学治疗与护理综述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总结子宫内膜癌的病因、诊断、治疗和生存问题,笔者查阅2006~2018年PubMed和NCCN数据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章,结果表明:内宫内膜癌的分期和治疗主要是依靠外科手术,根据分级和分期给予辅助放疗和化疗。营养、锻炼和吸烟等一些生活方式会影响癌症预防、治疗反应和生活质量。在医疗实践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建议患者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诊断;治疗;存活率

子宫癌的定义是指发生在子宫体内,可由子宫内膜或子宫肌层引起。子宫癌有两种主要类型:子宫内膜腺癌和子宫肌层肉瘤。子宫内膜腺癌占子宫癌的75%~80%,治疗方法与子宫肉瘤不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ncer,E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持续上升,可能是因为肥胖因素所导致。虽然早期鉴别子宫内膜癌通常会改善预后,但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差,介于47%~58%(Ⅲ期)和15%~17%(Ⅳ期)之间。癌症风险可能与不当的生活方式因素有关,完全可通过对患病女性进行初级保健和妇科调查来进行评估。本文对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生理学、发病率、治疗和存活率进行了循证综述。

1.子宫内膜癌发病率

在我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高。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正规的激素替代治疗和性激素滥用等因素,使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子宫内膜癌在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为21.8/10万。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Syndrome),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

2.子宫内膜癌分类与组织病理学

查看全文

卵巢早衰病因研究进展论文

【关键词】卵巢早衰;病因

卵巢早衰(prematureovarianfailure,POF)是指月经初潮后到40岁之前发生的低雌激素和高促性腺激素状态,为妇科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近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发生率为1%[1]。目前研究认为POF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免疫、代谢和环境等因素有关。

1遗传性因素

有关家谱调查发现POF发病率在女性亲属中,有家族史的达100%,而散发性的仅为1%;由特定基因序列单元大量重复构成,长度在人类高度遗传的端粒的缺失同衰老密切相关,且多出现POF,说明POF具有较高的家族遗传倾向。

两条结构正常的X染色体对维持卵泡正常的储备至关重要,X染色体上的任何缺失都会引起卵巢功能衰竭[2]。目前研究发现,POF是一种由常染色体传递或X连锁显性限制性遗传病,常伴有染色体重组、移位或单体性改变,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间的移位[3],以及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等。由于X染色体上各区段载有不同的基因,因此缺失或重组的部位不同决定着产生不同的症状,如X染色体Xp11和Xq13末端缺失常表现为完全性卵巢功能衰竭;Xp21和Xq24末端缺失常可导致严重的卵巢功能紊乱,病人多表现为POF[4]。

Marozzi等[5]提出导致POF的特定基因区段可能位于Xq的末端,即限定Xq26~q28之间,它们对卵巢发育和卵泡生成具有重要意义。Schlessinger等[6]研究发现,POF患者X常染色体第3位点上一转录因子FOXL2的缺失,可导致单倍体缺失而引起卵泡数量的减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