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行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20:14: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维和行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联合国维和行动分析论文
一、联台国宪章中的雏和思想
联合国宪章不但是联合国维和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是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恩想源泉。所以,用结构现实主义来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构建和谐世界,首先应该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联合国宪章。
结构现实主义的标志性人物是美国学者肯尼思·华尔兹。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和汉斯·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核心都是权力政治,“不管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权力(Power)总是其直接目的”。同时结构现实主义又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发展创新。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假定:(1)国际系统是以无政府性为基本性质的系统;(2)国家是此系统中的基本单元;(3)对系统的稳定和系统单元行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系统结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被称为整体的或系统的方法,它的分析层次是国际系统,而不是国家行为体。系统被定义为一系列互动的单元。从一个层次来说,系统包含一个结构,结构是系统层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才可能设想单元组成一个系统,而不同于简单的组合。在另~个层次上,系统包括互动的单元。单元性质以及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单元行为的结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结构对于解释细节的作用确实不大,但是,尽管缺乏详细的内容,结构却有助于解释那些重大的、重要的而且持久的模式。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系统的结构,国际系统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惟一重要因素,即“结构选择”,单元(国家)行为由系统结构决定。
近代以来,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是它并没有改变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其中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政府问国际组织,它们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国家仍然是独立的最基本的行为主体,国际社会的无政府性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我们把联合国与国际联盟分别看作一个国际系统,其会员国为互动的单元,对联合国系统与国际联盟系统进行分析比较。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分别是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行动指针,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分别是国际联盟盟约和联合国宪章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国际联盟盟约结构中的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行政院由常任委员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苏联、德国和由大会定期选举产生的非常任委员国组成。盟约第三条第三项:大会开会时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第四条第四项:行政院开会时得处理属于联盟行动范围以内或关系世界和平之任何事件。第五条第一项: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规定者外,凡大会或行政院开会时之决议应得联盟出席于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系统的宪章结构中的大会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组成,安全理事会由中国、法国、苏联(俄罗斯)、英国、美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六个(后来增加到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宪章第二十七条第二项:安全理事会关于程序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表决票表决之。第三项: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但对于第六章及第五十二条第三项内各事项之决议,争端当事国不得投票。第二十四条第一项: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第十二条第一项:当安全理事会对于任何争端或情势,正在执行本宪章所授予该会之职务时,大会非经安全理事会请求,对于该项争端或情势,不得提出任何建议。第十四条:大会对于其所认为足以妨害国际间公共福利或友好关系之任何情势,不论其起因如何,包括涉及本宪章所载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之情势,得建议和平调整办法,但不以违背第二十条之规定为限。
从上面国际联盟盟约结构和联合国宪章结构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联合国和国际联盟在维护国际和平安全方面截然不同的效果的根源。国际联盟盟约结构有重大缺陷。国联大会与行政院职权划分不清,责任不明,容易形成争权和推诿两种不利情况。形成决议必须全体一致就使每个会员国都有否决权,必定无法统一意见,最终失去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国联会员国约定彼此以完全诚意执行所宣告之裁决或判决,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无政府国际社会中,国联决议就无任何约束力,而国联既无权力,又无手段来强制实施决议,常常是一纸空文。联合国宪章结构克服了国际联盟盟约结构的先天不足,体现出结构的完美性和建设性。宪章设计时克服了大会、安全理事会权限划分不清、互相掣肘的弊端,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权利专属安全理事会。安理会得调查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的任何情势,以断定其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其强制行动可以决定使用武力,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同意以宪章之规定接受并履行安全理事会之决议。这样,安全理事会在处理威胁世界和地区和平与安全的事件时就具有无可争议的权威性。同时宪章结构实行五大常任理事国全体一致的原则,通常称为“否决权”。在安理会里,否决权是指任何常任理事国都可以阻止他们所不赞成的一切属于实质性的问题议案的通过。否决权是联合国组织的基础,它充分重视了大国的特殊作用。是给予在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中起重大作用的大国的一种特殊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大国团结和合作的程度决定了联合国行动的成败。同时,也吸取了国际联盟决议须大会全体一致,给会员国普遗否决权导致其难以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教训,这就使联合国迅速行动有了更多的可能和成效。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一项创举,虽然在宪章中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但是它是一种介于和平与武力之间的行动措施,不少人称之为联合国宪章的第6.5章,可以明确地说联合国维和行动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60多年来,正是在联合国宪章的指导下。联合国会员国集体采取行动为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保持世界稳定与和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联台国维和行动实践
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论文
摘要:联合国雏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它不但促进了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构建和谐世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极化、多速主义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联合国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堆护联合国的权威和继续积极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结构现实主义是当今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联合固雏和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构建和谐世界也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固宪章;蛄构现实主义;和谐世界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2006年6月,联合国会员国由51个增加到192个,成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对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也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议题。结构现实主义为解析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有别于其它理论的视角,为各国构建和谐世界指出了途径。
一、联台国宪章中的雏和思想
联合国宪章不但是联合国维和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是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恩想源泉。所以,用结构现实主义来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构建和谐世界,首先应该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联合国宪章。
结构现实主义的标志性人物是美国学者肯尼思·华尔兹。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和汉斯·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核心都是权力政治,“不管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权力(Power)总是其直接目的”。同时结构现实主义又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发展创新。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假定:(1)国际系统是以无政府性为基本性质的系统;(2)国家是此系统中的基本单元;(3)对系统的稳定和系统单元行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系统结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被称为整体的或系统的方法,它的分析层次是国际系统,而不是国家行为体。系统被定义为一系列互动的单元。从一个层次来说,系统包含一个结构,结构是系统层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才可能设想单元组成一个系统,而不同于简单的组合。在另~个层次上,系统包括互动的单元。单元性质以及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单元行为的结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结构对于解释细节的作用确实不大,但是,尽管缺乏详细的内容,结构却有助于解释那些重大的、重要的而且持久的模式。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系统的结构,国际系统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惟一重要因素,即“结构选择”,单元(国家)行为由系统结构决定。
联合国维和行动与和谐世界构建论文
摘要:联合国雏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它不但促进了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构建和谐世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极化、多速主义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联合国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堆护联合国的权威和继续积极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结构现实主义是当今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联合固雏和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构建和谐世界也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固宪章;蛄构现实主义;和谐世界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2006年6月,联合国会员国由51个增加到192个,成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对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也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议题。结构现实主义为解析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有别于其它理论的视角,为各国构建和谐世界指出了途径。
一、联台国宪章中的雏和思想
联合国宪章不但是联合国维和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是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恩想源泉。所以,用结构现实主义来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构建和谐世界,首先应该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联合国宪章。
结构现实主义的标志性人物是美国学者肯尼思·华尔兹。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和汉斯·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核心都是权力政治,“不管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权力(Power)总是其直接目的”。同时结构现实主义又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发展创新。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假定:(1)国际系统是以无政府性为基本性质的系统;(2)国家是此系统中的基本单元;(3)对系统的稳定和系统单元行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系统结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被称为整体的或系统的方法,它的分析层次是国际系统,而不是国家行为体。系统被定义为一系列互动的单元。从一个层次来说,系统包含一个结构,结构是系统层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才可能设想单元组成一个系统,而不同于简单的组合。在另~个层次上,系统包括互动的单元。单元性质以及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单元行为的结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结构对于解释细节的作用确实不大,但是,尽管缺乏详细的内容,结构却有助于解释那些重大的、重要的而且持久的模式。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系统的结构,国际系统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惟一重要因素,即“结构选择”,单元(国家)行为由系统结构决定。
联合国维和的国际价值分析论文
摘要:联合国雏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它不但促进了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而且对构建和谐世界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多极化、多速主义有利于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联合国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堆护联合国的权威和继续积极开展联合国维和行动。结构现实主义是当今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为分析联合固雏和行动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构建和谐世界也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联合国维和行动;联合固宪章;蛄构现实主义;和谐世界
从1945年联合国成立到2006年6月,联合国会员国由51个增加到192个,成为最具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项重大创新,对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有着重要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也是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结构现实主义的核心议题。结构现实主义为解析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了有别于其它理论的视角,为各国构建和谐世界指出了途径。
一、联台国宪章中的雏和思想
联合国宪章不但是联合国维和思想的理论来源,而且是以联合国为中心构建和谐世界理念的恩想源泉。所以,用结构现实主义来分析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构建和谐世界,首先应该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联合国宪章。
结构现实主义的标志性人物是美国学者肯尼思·华尔兹。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和汉斯·摩根索的传统现实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其理论核心都是权力政治,“不管国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权力(Power)总是其直接目的”。同时结构现实主义又对传统现实主义进行了发展创新。华尔兹的结构现实主义理论有三个假定:(1)国际系统是以无政府性为基本性质的系统;(2)国家是此系统中的基本单元;(3)对系统的稳定和系统单元行为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系统结构。结构主义分析方法被称为整体的或系统的方法,它的分析层次是国际系统,而不是国家行为体。系统被定义为一系列互动的单元。从一个层次来说,系统包含一个结构,结构是系统层次上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它才可能设想单元组成一个系统,而不同于简单的组合。在另~个层次上,系统包括互动的单元。单元性质以及互动模式的变化与单元行为的结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结构对于解释细节的作用确实不大,但是,尽管缺乏详细的内容,结构却有助于解释那些重大的、重要的而且持久的模式。国际体系中的权力分配决定了国际系统的结构,国际系统结构是影响国家行为的惟一重要因素,即“结构选择”,单元(国家)行为由系统结构决定。
絮用纤维制品整治工作办法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县政府关于立刻开展“再生棉”专治行动大会精神,落实市委书记对再加工纤维和絮用纤维成品质量监管作出的指示要求,避免影响石家庄形象问题的发生,县县政府决定从克日起,应用一周时间,组织全县有关部分和乡、镇开展以严厉打击再加工纤维和絮用纤维成品生产、销售运营活动中的严厉质量违法行为为主的专治行动。为保证活动获得实效,特制订如下施行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任务
(一)指导思想:开展絮用纤维成品和再加工纤维专治行动,要以“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国“双打”工作大会精神为根据,经过集中开展专治行动,进一步加大对再加工纤维和絮用纤维成品的监管力度,把全县再加工纤维和絮用纤维成品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程度,坚持井陉县絮棉成品的优越形象,加强人民群众消费决心,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奠基坚实的基本。
(二)总体目的:彻底取缔再加工纤维生产企业;取缔无证絮用纤维成品加工企业;规范有证絮用纤维成品加工企业。
(三)详细目的和任务
1、果断取缔应用脱色漂白工艺生产再加工纤维的企业和加工点。
医院医学项目保障困境及应对措施
近年来,中国维和医疗分队在国际维和行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维和医疗分队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重要保障分队,承担着为各国维和人员提供医疗服务的重任及其他授权卫勤保障任务。随着维和任务的深入,医疗卫生装备在维和医疗服务保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医疗卫生装备是维和医疗分队开展正常医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联合国分遣队自携装备核查(contingent-owedequipment,COE)核查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医疗分队卫勤保障水平的重要标志,医学工程保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疗分队的形象和声誉。
1维和二级医院医学工程保障的基本内容
医学工程保障是医院在向伤病员提供医疗技术和服务过程中与医学工程相关的设备技术支持和器材供应等活动。中国第九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于2008年11月1日抵达布卡武任务区,执行为期8个月的联合国维和卫勤保障任务。任务期间的医学工程保障内容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的安装、维护、巡检、检定、维修、操作指导、使用安全等工程技术支持,同时担负着医疗卫生装备COE核查的具体工作,另外还承担互联网络、通讯工具、炊事器械、生活器材、营房等维修及其他小型工程建设。医学工程保障的目的是通过医疗设备的工程技术支持保障临床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确保联合国维和卫勤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其中,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医疗质量息息相关,是医学工程保障的重点。
2维和二级医院医学工程保障的特点与难点
2.1医疗卫生装备按联合国要求配备
联合国维和行动卫勤保障有一套国际通用的标准行动程序(standardoperatingprocedures,SOPS),维和二级医院的医疗卫生装备必须依据联合国的要求配备,同时参照联合国与我国签署的备忘录的详细条款。按照《联合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向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提供资源的谅解备忘录》,维和二级医院所有医疗卫生装备采用湿租的形式,即医疗设备由我国提供并相应地从联合国获得标准补偿。医院医疗装备需自我维持、自我保障,医疗装备及其备件、耗材在任务期内无法补给,出国前必须准备充足,任务期内无后续支援系统[1]。当设备发生损坏时,因当地无法补充,即使从国内重新购买,也需要非常长的周期,如果不能直接修复,就会直接影响医疗保障工作,也会影响联合国的COE核查[2]。
国内新闻伦理教学目标与内容构建
“我国的新闻人才培养一直都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在很多人看来,教育就是以社会需要来塑造个人,新闻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教育,社会需求更应该成为人才培养的唯一标准。于是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一直被我国的新闻教育所忽视。然而正是这种‘社会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这种隐患反映在新闻伦理领域,一方面就是,新闻伦理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只会“遵纪守德,照章办事”的新闻人才,教材则偏重于学理的论述和道德原则规范的阐释,以致新闻伦理教学成了一种道德说教,成了一种对新闻宣传理念的灌输;另一方面就是,我国新闻工作者新闻道德“观念与行为的反悖”———与职业行为中大量的问题性现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意识事实上并不缺乏明晰而正确的判断。
这种“观念与行为的反悖”表明,尽管新闻工作者自身在职业道德认知上具有明确的正确态度,但是,由于新闻伦理教育不重视个体的主体地位,不重视发展个体的道德理性、道德情感及解决伦理问题的道德判断力,以致于新闻工作者不能形成完整的道德人格。简而言之,在我国新闻人才培养目标日趋注重“人文化”、开始关注在“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的大形势下,新闻伦理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重构。新闻伦理教育目标的重构:充分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积极行动精神选择是新闻工作者永恒的课题。选择的内在机制就是选择者对一定选择对象的比较、分析和评价,选择意味着在一定价值标准下的取舍和排序。新闻传播行为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行为,新闻工作者的行为选择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道德行为选择。可以说,新闻工作者依据什么道德标准选择新闻,这是新闻道德实践中的核心问题,同样也是新闻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但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活动中的道德善恶取舍并不总是一目了然的,因为新闻工作者经常要面对一些新闻伦理问题———引起伦理争议或产生道德冲突而需要进行伦理抉择的问题,尤其是道德准则在特定情境下相冲突时产生的道德两难问题,比如救人与采访孰先孰后、披露细节与保护隐私孰轻孰重这类问题。新闻工作者经常独自面对这些问题并需要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却没有现成详细的行规索引。“新闻伦理是新闻工作者在其专业领域内对是非或适当与否下判断的良心尺度。”
新闻伦理教育教学,必须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在新闻活动中发生的伦理问题,必须学习在合乎道德的正当新闻行为与不合乎道德的不正当新闻行为之间作出理性的抉择,或在若干可能一定程度上都合乎道德的新闻行为中挑选出更加合乎道德的一个或几个,必须重视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并设法让学生学会自主进行道德判断。进而言之,新闻伦理教育教学内在地具有批判性思维,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批判性思维是反思性的,即批判性思维不同于有充分理由的思考,需要考虑思考者的想法;批判性思维需要根据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思维,必须作出满足理性标准的判断;批判性思维在本质上是考虑真实的问题;批判性思维需要有理智,即批判性思维需要仔细思考方针和准则,运用它们时需要对现实有敏感性。
新闻伦理学本身是一门批判性、反思性、行动性的学科,新闻伦理教育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性的批判性思维,而是需要充分发展的批判性思维。充分发展的批判性思维包括三个部分:首先,批判性思维必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批判性思维需要努力用推理来回答问题,而不是理所当然地给出答案,或凭印象回答问题,或根据我们的教养方式简单地回答问题;第三,批判性思维需要相信我们推理的结果,即:当我们批判性地思考在某一情境中该做什么决定时,跟随推理的不仅仅是信念,而是行动。
新闻伦理教育教学进行这种批判性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培育一种能产生负责性结论和积极行动精神的道德推理能力,进而发展个体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理性、道德情感。概而言之,新闻伦理教育既是批判思维的养成教育,也是积极行动的促成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的、民主的教育。新闻伦理教育应建构起的目标价值是:通过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分析和道德推理解决新闻实践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积极行动精神,致力于培养对传媒和传媒内容具有批判力、选择力和影响力的积极行动者。新闻伦理教学内容的重构:以新闻伦理问题和典型案例为主体美国新闻学家赫尔顿曾经指出,“在新闻领域里面,没有哪个问题比新闻伦理问题更重要,更难以捉摸,更带有普遍性了。”
幼儿数学教育研究
1创设游戏情境,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可以说幼儿就是在玩乐的过程中一步步长大的,游戏通常都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师可以结合幼儿爱玩游戏的特点将所要教习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或者是直接将一些数学教育活动设计成游戏,这样就非常容易受到幼儿们的欢迎和喜爱。所以在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充分地使用数学游戏,或者是将游戏始终贯穿在幼儿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能有效地避免数学学习本身带来的枯燥乏味的感觉,大大地增强了幼儿学习数学时的趣味和愉悦性,使得幼儿们的学习热情也将变得极其高涨。例如: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日常生活的游戏场景,即让孩子们为自己的妈妈买礼物的活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肯定都会随着自己的父母长辈去逛超市,他们肯定也会选购一些生活用品或者是一些自己喜欢的食物等。而这个游戏就可以让孩子们用10块钱为自己的妈妈买礼物,询问孩子们“10块钱能买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孩子们自己最喜爱的妈妈,自然会全力地动脑筋去想,通常孩子都能给出比较好的回答和答案。因为在孩子们的认知里,并不认为这是数学活动,而认为这是一场好玩的游戏,在他们思考为家人买点什么东西时,也会思考他们喜欢什么,这也间接的锻炼了孩子们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实践操作,在操作当中学习数学
思维和行动两者是有效结合在一起的,如果思维和行动没有产生实际的联系,那么思维就仅仅是思维。所以幼师在对幼儿实施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必须重视行动对于幼儿数学思维的锻炼作用。幼师可以根据自身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相应的操作情境,积极地引导幼儿自身去对数学感念进行探索、发现、感知以及理解和运用等,要促使幼儿积极自主地对于数学问题去动手、动脑以及动口等行为,增强其数学的感性经验,做到思维和行动两者相结合。例如:在教习幼儿学习数的分成时,可以给幼儿们大量堆积木玩耍,在孩子们玩耍的同时,幼师也应当在一旁耐心的引导。幼儿借助这些实际的操作,充分地让他们理解了加减的真正含义,也锻炼了幼儿们的动手能力。
3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数学
针对幼儿学习的数学内容通常都是为了服务于生活,生活当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也来源于生活。因此,幼儿们也可以在生活的情境当中学习到数学的知识,幼师就可以为幼儿们创设出一些生活化的普通情境,可以将一些数学知识和内容设计成真实的、生动的、贴近生活的真实生活体验。这样幼儿们就会自然地融入其中,促使一些比较抽象化的数学变得生活化和通俗化,让幼儿产生一种熟悉和亲切的感觉,同时也能促使幼儿们逐渐学会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了幼儿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习幼儿学习对应的知识时,幼师可以设置那种幼儿们百玩不厌的过家家游戏情境,可以直接提出孩子们在家招待客人的场景,在招待客人时,通常都需要使用对应的方法来摆放物体,比如在给客人们喝茶时,幼儿们都会认真地去数一数客人们以确定拿来几个杯子等,这样就实现了孩子们学习对应知识的过程。这个生活场景孩子们在自己的家中肯定是经常经历的,孩子们通常都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
医疗分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
[摘要]维和任务区出兵国二级医院的业务数据统计工作,多年来一直以人工统计为主,往往造成数据统计困难,不同分队间信息互连不顺畅、物资管理效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卫勤保障需求,与联合国民事医疗机构和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管理水平以及战时的信息化要求均存在较大差距。该文报告了我国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了维和医疗分队信息管理系统的中英文版本,应用于南苏丹(瓦乌)中国二级医院,并推广到同一任务区的孟加拉国步兵营。该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维和医疗分队的工作效率,增强了医疗物资、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连续性,并为开展大数据汇总分析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维和;医疗分队;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上升,我国承担国际安全责任的能力亦同步提升,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至今,我国先后多次派出维和官兵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已经成为国际维和舞台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维和医疗分队主要承担任务区各出兵(警)国分队人员、联合国军事与民事人员的医疗保障,以及周边难民营难民的紧急人道主义医疗救助任务。维和医疗分队涉及的各项医疗信息、数据及物资设备等种类繁多,以往一直采用人工统计方法,往往造成数据统计过程烦琐、复杂,同时信息保存困难,不利于为后续分队提供指导及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不能很好地满足卫勤保障需求。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已实现军队医院的全覆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变了相对陈旧的医疗管理意识;业务流程得到系统整合,使医疗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促进了军队医院的改革与创新实践[3]。在国内、军内不断增加“互联网+智慧医疗”及“物联网”等新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大环境下[4-5],任务区维和二级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显得相对落后。此外,现代战争对于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维和医疗分队在任务区开展的各项医疗活动是践行实战化卫勤保障行动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信息技术主导科技与战场的环境条件下,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是部队建设的必由之路[6],因此,研发和创建维和医疗分队信息化管理系统尤为重要,对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维和任务区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现状
自2016年起,联合国已经在大部分任务区依托互联网为联合国民事医疗机构建立起了互相通联的医疗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球化的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测。但任务区出兵国的一级、二级医院仍以人工记录、统计为主,在信息化建设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部分维和医疗分队针对物资管理、药品管理、卫勤管理等方面有一些信息化的构想和研究开发,但多限于初步尝试和部分科目[7-13],尚无一个可以应用于各个任务区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由此给维和医疗分队各项物资管理和医疗数据信息的延续性带来诸多不便和问题。1.1物资管理不精确,盲目现象突出。维和医疗分队药品、耗材及其他各项后勤物资种类繁多,以往一般依靠手工登记或采用Excel软件登记的形式进行汇总、记录,在物资消耗、领取、使用等过程中,不易及时进行查询和信息更新,导致在物资管理过程中,时常出现难以及时查清的现象,不易准确掌握物品的实时数据[14]。1.2医疗信息不连续,汇总分析困难。各批次医疗分队在执行维和任务过程中,均积累了一定的医疗数据,但由于分队轮换更替,手工记录不易保存,容易遗失,且各分队统计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同一任务区的医疗信息不连续,无法很好地对历届维和医疗数据开展系统的汇总分析,很难得出针对任务区实际情况的准确、翔实结论。1.3报表生成不方便,人工统计烦琐。根据联合国要求,医疗分队的医务官需要每天、每周、每个月等对各项医疗数据进行统计、上报。由于没有信息化的系统,导致数据统计程序烦琐,每次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分析,耗费时间、精力较多;同时,人工整理统计的准确程度也难以达到信息管理系统的水平。1.4纸质载体不便捷,工作效率不高。在没有信息管理系统的情况下,各项数据的记录、患者就诊挂号登记、检查检验申请等都是通过纸质手工记录,不仅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延长了患者就诊时间,制约了为患者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影响了任务区二级医院卫勤保障效能的发挥。同时,在国内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任务区低下的信息化水平也不利于医疗分队在任务区很好地执行医疗保障任务,亟待加强针对性建设。
2维和医疗分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基础
我国外交不干涉内政原则探究论文
[关键词]不干涉内政原则;中国外交;软实力;全球治理
[摘要]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历史的产物。它需要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中国外交也不例外。从中国自身来说,其原因包括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和提升“软实力”的需求;外交主导原则转变和深化的结果;中国政府学习能力增强的结果;全球治理和对安全稳定和平的周边发展环境的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外交发生了诸多令人瞩目的变化,中国在坚持传统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同时,依据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对不干涉内政原则进行了重新审视,并在实践中积极尝试进行富有意义的创新。本文拟从不干涉内政原则缘起出发,探寻了中国的不干涉内政原则在观念和实践层面的变化,特别是分析变化的多重背景,结论部分指出了中国不干涉内政原则对国际环境积极适应的可能方向。
一、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缘起
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国家主权原则发展的必然产物。一般认为,其含义是指国家在相互交往中不得以任何理由或任何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干涉他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一切事务。国家主权是在欧洲中世纪动荡无序的历史背景下,在普遍的宗教世界主权的废墟之上,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1]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不仅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境内近300个诸侯国的主权地位,而且它还拒绝罗马教廷对欧洲各国内部事务的干涉以及在实践上肯定了各国的主权身份;更为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一个由主权国家构成的,迥异于中世纪欧洲的国际体系。[2]
主权概念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处于形成过程中的民族国家力图摆脱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和统治,有权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政治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扫除欧洲各国地方封建割据的障碍,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的需求。[3](P56-57)与此相适应,要求在政治上全权统一国家,并以最高权力的名义进行统治。这就是构成主权的两个方面:对外主权(其特征是独立)和对内主权(其特征是自治)。由此,我们可以引申出两项原则,即主权平等原则和不干涉内政原则。[4]也就是说,不干涉内政原则是主权原则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