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结构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19:42: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微观结构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市场微观结构研究
一、价格形成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对交易机制,即价格形成方法的研究。交易机制的关键功能在于,能够在有效交易规则的约束下通过“黑箱”将投资者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已实现的价格和成交量。不同的交易机制在价格发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各交易机制所允许的指令类型、交易发生的时间、指令递交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信息数量与质量以及对做市商提供流动性的依赖程度也是不同的。
当前世界各交易所采用的交易方式大致可分为报价驱动(quote-driven)和指令驱动(order-driven)两大类。美国的NASDAQ以及伦敦的国际证券交易所等都属于报价驱动交易机制。在这种市场上,投资者在递交指令之前就能够从做市商那里得到证券价格的报价。这种交易方式主要由做市商充当交易者的交易对手,主要适合于流动性较差的市场。与此相反,在指令驱动制度下,投资者递交指令要通过一个竞价过程来执行。我国各大证券交易所以及日本的东京证券交易所等都采用这种交易方式。在指令驱动机制下,交易既可以连续地进行,又可以定期地进行。前者主要指连续竞价(continuousauction),投资者递交指令可以通过早已由公众投资者或市商递交的限价指令立即执行。既然指令到达就能够成交,因而这个机制是连续性的;定期交易主要指集合竞价(callauction)。在这种方式下,投资者递交的委托指令并不立即成交,而是存贮起来累积到一定的时间,最后以一个统一的市场清算价格执行。
对不同价格形成方式的实证研究大多集中在市场流动性上。在连续竞价市场和市商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买卖报价差(bid-askspread),这个价差可用来度量市场流动性。众多的检验(Keim&Madhavan,1996等)发现,连续竞价交易中的价差比较小;在集合竞价交易中不存在明显的买卖价差。Amihudetal.(1997)发现,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在引入连续交易机制之后也产生了正的异常收益。他们把此归因于连续交易制度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另外,他们还发现,有证据表明连续交易的引入提高了市场效率。在价格形成效率方面,E.Theissen(2000)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集合竞价在汇总不同的信息上是有效的交易机制。集合竞价中的信息汇集优势说明在基本面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可能失败时,集合竞价特别具有价值。因而很多连续性交易市场在不确定性比较大时,如开盘、交易暂停之后的再开盘时都使用单一价格的集合竞价机制。报价驱动市场中的做市商其主要功能就是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和连续性,并稳定证券交易价格。理论研究(Madhavan,1992)表明,当市场中信息不对称到一定程度时,市商可能退出市场,从而导致市场失败,不能继续交易,但这时如果转换为集合竞价方式能够使得市场重新开始交易。
二、买卖报价差的决定
在市商市场中,市商报出两个价格:他们将要买进证券的出价(bid)和将要卖出的要价(ask),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价差。Demsetz(1968)解释,市商在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中提供即时性的服务,买卖报价差就是他们在竞争之下提供流动性服务的合理收益。市商市场中,市商扮演着被动的角色,他们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只能简单地调整买卖报价差。买卖价差模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库存模型,该模型认为买卖报价差与市商面临的库存持有成本有关;第二种为信息不对称模型,该模型认为价差来自市商面临的逆向信息成本。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论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应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来分析外汇市场短期汇率波动在国外异军突起,并在90年代传入我国。目前,国内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关于证券、股票市场微观分析的论文,但真正称得上是学术成果的寥寥无几。具体到外汇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本文试图对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作一个简短的描述,以利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展开。
一、基本知识
同了解任何一个理论体系一样,首先必须明确构成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体系的一些最基本知识点。
(一)微观方法的两个特征
1.指令流在微观理论中,指令流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微观研究方法的特征之一。
(1)必须明白指令流和交易量不是一回事。“指令流”可以看作我们所熟悉的“净需求”概念的变体,它测度买方与卖方定单的净值。它是净需求的变形,但并不等同于净需求,因为在均衡条件下,指令流不一定会等于零。
当代社会微观结构变迁与全科医学的兴起
一、社会微观结构变迁视角下的全科医学兴起
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及其构成方式。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划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并以此观察、研究、分析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为我们认识社会结构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根本方法。划分社会结构,因研究的角度不同,可以各有侧重。以群体类型角度为例,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划分。宏观上有国家、民族、阶级、阶层等层面的结构,微观上则有人口、家庭、社区等层面的结构。
社会结构的变迁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是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个人行为变化的基本因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日渐式微,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等疾病逐渐成为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这些疾病与心理紧张、环境污染、吸烟、酗酒等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只有突破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现代医学才能适应现代人类健康的需要。基于这个背景,医学模式开始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医学科学进步的产物,又是社会与医学、人类卫生保健需求与医学科学研究相互作用的特定文化表现形式,更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与医学模式转变相适应,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北美。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卫生部,2000)。简而言之,全科医学就是应用于全科医疗的学术理论。由于基本国情等原因,全科医学在我国被界定为初级保健的学科,其核心内容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保健服务”,这是全科医学最鲜明的专业特征,同时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将其称为“家庭医学”的主要原因。将家庭这一要素引入到医学和医疗之中,同时兼顾个人和社区,这是全科医学与其它学科相区别的重要基础(吴春容、李春昌,1999:17)。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完善,全科医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观、方法论以及系统的学科理论,填补了高度专科化的生物医学的不足。全科医疗服务已被世界公认为是适应第二次卫生革命的需求,是全球的重要卫生政策之一。与全科医学形成和发展相关的人口、家庭和社区等要素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不论社会宏观结构,还是社会微观结构,都是社会结构的现象层面,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学经验研究中经常接触到和谈及的话题。本文不是全面探讨社会结构变迁对全科医学兴起的影响,而是截取社会微观结构中的人口、家庭和社区这三个层面,并以此为基点,揭示全科医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在今天大力倡导、发展的价值意蕴之所在。其旨在透过变化纷呈的各种表象,把握转型期中国的医疗模式转变的内在本质、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对全科医学兴起和发展的影响
剖析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论文
摘要:20世纪七八十年代,应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来分析外汇市场短期汇率波动在国外异军突起,并在90年代传入我国。目前,国内金融领域出现了一些关于证券、股票市场微观分析的论文,但真正称得上是学术成果的寥寥无几。具体到外汇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本文试图对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作一个简短的描述,以利于相关研究工作的展开。
一、基本知识
同了解任何一个理论体系一样,首先必须明确构成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体系的一些最基本知识点。
(一)微观方法的两个特征
1.指令流在微观理论中,指令流发挥着核心作用,是微观研究方法的特征之一。
(1)必须明白指令流和交易量不是一回事。“指令流”可以看作我们所熟悉的“净需求”概念的变体,它测度买方与卖方定单的净值。它是净需求的变形,但并不等同于净需求,因为在均衡条件下,指令流不一定会等于零。
人民币汇率的微观结构论文
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进入了快车道。中国中央银行出台了一系列办法对国内外汇市场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改革。改革后人民币汇率不再是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有管理的浮动。作为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了13家外汇做市商,中央银行则有逐渐淡出外汇市场的迹象。从国际经验来看,让外汇做市商成为人民币汇率重要的参与定价者是我国汇率体制改革和外汇市场建设的中心目标之一。[1]本文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考察对象,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与外汇储备以及外汇做市商库存头寸的关系,并具体估计商业银行系统外汇头寸的每日变动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未来的改革方向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汇率微观结构理论及其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
传统的汇率决定理论一般是从影响汇率水平的经济变量出发,探寻均衡汇率的定价及其动态决定过程。在这些汇率理论中,无论是强调商品跨境套购和贸易流量的理论如购买力平价(PPP)、利率平价(IRP)和国际收支(BOP)理论,还是各类强调国际货币流动和资本存量调整的资产市场模型,基本上都可以定性为宏观决定论。但是,对于汇率的短期变化(例如日内变化)的解释,传统理论几乎无能为力。因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国外学者提出了汇率的微观结构理论,他们中最有代表性的是M.Evans、R.Lyons和C.Goodhart等人,他们使用高频数据对汇率进行各种时间序列分析或者构造外汇市场的动态结构模型,试图从交易商的行为来解释汇率的短期波动。事实上,全球外汇市场每天的成交量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有3/4是属于银行间外汇交易,可以说,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基本上是由银行间外汇市场决定的,所有可能影响到汇率的因素如政治事件、经济基本面、心理预期等都会通过国际外汇市场特殊的两层架构最终反映到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行为上来。所以,汇率的微观结构理论把研究的立脚点放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MarketMarker)的身上是有道理的。
汇率的微观结构理论认为,汇率的短期变化是由银行间外汇市场的指令流(OrderFlow)决定的,而这些指令流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外汇市场上的消息(包括内部消息)的冲击和心理预期的变化。外汇做市商是汇率形成过程的中枢单位,因此,有人也把汇率的微观结构理论称为做市商模型(DealersModels)。一般说来,外汇做市商的目标是通过最优化的外汇库存控制,加上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不断调整其双向报价,来获取最大化的价差收入(Spreads)。但是,由于做市商面对的是可能拥有某种信息优势的交易者群体,因此,做市的价差收入并非无风险的,外汇做市商通过与其他做市商的交易来对冲所持有的外汇库存的风险是不可缺少的。举例来说,外汇市场一个最大的优势信息交易者是中央银行,虽然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中央银行不是经常性的参与者,但是,一旦中央银行通过银行间进行外汇干预,直接或间接地作为交易对手的外汇做市商必然会处于某种不利地位。除了这种情况以外,在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市场常常存在一些汇率管制措施,这些市场的外汇做市商往往要面临更大的库存风险,主要原因是国内市场汇率的波幅受到限制,如果国际市场上汇率波动很剧烈的话,做市商风险难以进行有效的对冲。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在去年“汇改”之前,人民币汇率的生成是以中央银行被动吸纳银行间外汇市场的结售汇净额为基础的,在这种汇率决定模式中,外汇市场事实上只有一个做市商,就是中央银行;而整个做市系统也只有一个目标,即在8.27人民币兑1美元的汇率上将人民币盯住美元。“汇改”之后,除了人民币兑美元“出其不意”地一次性升值2%,中央银行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方式进行了颇具根本性的改革,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并在总结此前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引入了外汇做市商的模式。之后,以13家外汇做市商为代表的市场力量开始在人民币汇率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地缓慢升值,到2006年5月中还一度升破1美元兑8元人民币。
2006年1月4日,国内的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上正式推行询价交易方式(也称为OTC方式)。从此以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机构(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法人)买卖即期外汇既可以选择通过原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平台以“集中授信、集中竞价”的撮合方式成交,也可以选择“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OTC方式进行买卖。在这种混合交易制度之下,传统的电子经纪平台继续发挥作用,指令驱动的撮合方式与报价驱动的做市商模式并行不悖。做市商不但为银行间外汇市场增加了流动性,也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提供了分散风险的一个新渠道。[2]由于外汇做市商里有相当比例是外资银行,外资银行的做市能力比较强,与国际外汇市场联系更为密切,这样就使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与国际外汇市场的价格联动和信息传导机制更为健全。此外,为了提高外汇做市商的做市能力,更好地发挥分担外汇市场自主出清的功能,中央银行还扩大了各家外汇指定银行可持有的外汇头寸规模,将原来的结售汇周转头寸扩展为结售汇综合头寸。
我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试析论文
摘要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结构层次、制度供给的连续性、市场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作为典型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产物的我国证券市场的低资源配置效率、结构和制度缺陷进行了微观分析,试图找出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行为动机。
关键词市场效率微观结构制度供给投机
1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
当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效率时,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使用分析历史信息的方法而获得超额收益。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以前我国股票市场属于非有效市场,此后的研究结果多支持弱式有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股市弱势有效的判断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张宜春、周颖刚、王哲等倾向于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式有效,而美国股市已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相对而言,我国公开的信息很有限,特别是企业的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还很低,因此投资者对历史信息的依赖性很高,即所谓的“随大势”,力图通过挖掘历史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进行短线操作,从而使股价并非表现出现随机游走的特征,相反却表现出很强的趋势效应。
2市场结构层次存在缺陷
成熟的证券市场通常是由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的多层次结构体系。正是由于市场结构的多层次性及与此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得到不同回报和承担不同风险以及利用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与股票现货等进行组合投资、规避市场风险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决定的单向性,保障资金和证券的供求平衡,有利于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于主板市场,而且主要是股票市场,股市的板块是以行业或概念来划分的。
中国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论文
一、外汇市场的微观结构理论
宏观汇率决定理论模型假设交易者是同质的,信息对汇率的作用是相同。但是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认为这种假设同现实是不符的,他们认为交易者是异质的,汇率基本面的信息是分散的,市场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来吸收这些分散信息。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最初关注的主要变量是交易者的异质性、私人信息和交易制度,随着各种微观结构理论模型的涌现,该理论的主要变量变化为指令流,即带符号的交易量(Kyle,1985)。客户买进为正的指令流,客户卖出为负的指令流。作为信息的加总器,指令流最基本的作用是信息的中介,它成为连接宏观基本面信息和汇率的桥梁,也是连接微观交易主体和汇率的枢纽。
外汇市场微观结构的方法证明:做市商间指令流能够解释现汇汇率报价的60%左右(Evans&lyons,2002),其实证结果远远好于宏观汇率决定理论模型,而且微观结构方法能够对国际金融学中汇率决定的三大谜团做出解释(Evans&lyons,2004)。外汇市场分散的信息通过客户指令流传递给做市商,再通过做市商之间的交易加总这些信息,影响到现汇汇率。客户指令流是客户投资组合调整的结果(Evans&lyons,2002),如果客户对外国基本面的预期好于做市商,客户就会增加外币的持有,带来正向的外币客户指令流,反之亦然(Evans&lyons,2007)。做市商是风险的规避者,他通过在外汇市场频繁交易出清头寸,从而带来外汇市场巨大的交易量(lyons,1997)。宏观基本面信息既可以直接传递影响到汇率,也可以通过指令流的渠道传递影响到汇率,因而投资组合调整模型认为,利率差和做市商间指令流的变化是现汇汇率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Evans&lyons,2002)。客户指令流也是现汇汇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因为决定客户指令流变化的信息结构和决定现汇汇率变化的信息结构是相同(Evans&lyons,2006)。
二、国际外汇市场和中国外汇市场的交易规模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的分类,外汇市场按照交易工具可以分为传统的外汇市场和外汇衍生品市场。前者包括现汇交易、远期交易和外汇掉期交易(foreignexchangeswaps)。后者包括货币互换(currencyswaps)交易、外汇期权交易以及其他涉及外汇的衍生品交易。
1.传统外汇市场
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行为研究论文
摘要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结构层次、制度供给的连续性、市场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作为典型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产物的我国证券市场的低资源配置效率、结构和制度缺陷进行了微观分析,试图找出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行为动机。
关键词市场效率微观结构制度供给投机
1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
当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效率时,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使用分析历史信息的方法而获得超额收益。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以前我国股票市场属于非有效市场,此后的研究结果多支持弱式有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股市弱势有效的判断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张宜春、周颖刚、王哲等倾向于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式有效,而美国股市已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相对而言,我国公开的信息很有限,特别是企业的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还很低,因此投资者对历史信息的依赖性很高,即所谓的“随大势”,力图通过挖掘历史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进行短线操作,从而使股价并非表现出现随机游走的特征,相反却表现出很强的趋势效应。
2市场结构层次存在缺陷
成熟的证券市场通常是由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的多层次结构体系。正是由于市场结构的多层次性及与此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得到不同回报和承担不同风险以及利用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与股票现货等进行组合投资、规避市场风险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决定的单向性,保障资金和证券的供求平衡,有利于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于主板市场,而且主要是股票市场,股市的板块是以行业或概念来划分的。
我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研究论文
摘要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结构层次、制度供给的连续性、市场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作为典型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产物的我国证券市场的低资源配置效率、结构和制度缺陷进行了微观分析,试图找出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行为动机。
关键词市场效率微观结构制度供给投机
1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
当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效率时,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使用分析历史信息的方法而获得超额收益。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以前我国股票市场属于非有效市场,此后的研究结果多支持弱式有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股市弱势有效的判断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张宜春、周颖刚、王哲等倾向于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式有效,而美国股市已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相对而言,我国公开的信息很有限,特别是企业的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还很低,因此投资者对历史信息的依赖性很高,即所谓的“随大势”,力图通过挖掘历史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进行短线操作,从而使股价并非表现出现随机游走的特征,相反却表现出很强的趋势效应。
2市场结构层次存在缺陷
成熟的证券市场通常是由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的多层次结构体系。正是由于市场结构的多层次性及与此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得到不同回报和承担不同风险以及利用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与股票现货等进行组合投资、规避市场风险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决定的单向性,保障资金和证券的供求平衡,有利于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于主板市场,而且主要是股票市场,股市的板块是以行业或概念来划分的。
我国证券市场微观结构行为论文
摘要从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市场结构层次、制度供给的连续性、市场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和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作用等几个方面,对作为典型的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产物的我国证券市场的低资源配置效率、结构和制度缺陷进行了微观分析,试图找出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行为动机。
关键词市场效率微观结构制度供给投机
1我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
当证券市场达到弱型效率时,任何投资者都不可能通过使用分析历史信息的方法而获得超额收益。国内学者对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以前我国股票市场属于非有效市场,此后的研究结果多支持弱式有效。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我国股市弱势有效的判断仍然存在广泛的争议,张宜春、周颖刚、王哲等倾向于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达到弱式有效,而美国股市已经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弱型效率。相对而言,我国公开的信息很有限,特别是企业的信息披露的规范程度还很低,因此投资者对历史信息的依赖性很高,即所谓的“随大势”,力图通过挖掘历史信息进行投资决策,进行短线操作,从而使股价并非表现出现随机游走的特征,相反却表现出很强的趋势效应。
2市场结构层次存在缺陷
成熟的证券市场通常是由主板市场与二板市场,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的多层次结构体系。正是由于市场结构的多层次性及与此相适应的多种多样的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得到不同回报和承担不同风险以及利用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与股票现货等进行组合投资、规避市场风险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价格决定的单向性,保障资金和证券的供求平衡,有利于培养长期、稳定的投资者群体。然而,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于主板市场,而且主要是股票市场,股市的板块是以行业或概念来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