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19:38: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胃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小儿胃管拔除因素分析及策略

非计划性拔管目前在国内外对于机械通气非计划性拔管(UEX)的研究较为广泛。国内外对于UEX的定义有不同的提法:①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病人有意造成的拔管。②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4|。研究表明[51,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顺位是: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7流管。郑艳等蚓6对成人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有详细的研究,而目前对于d,JL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科对d'''',JD''''I-科患儿非计划性拔除胃管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对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本科共收治需留置胃管患儿243例,其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儿32例,每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时需详细、认真填写{d,JL#F科发生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相关因素表》,对其进行分析、总结。本科自行设计调查表,观察2009年1月~2011年1月&JL#b科留置胃管患儿,详2lttie录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患儿的性别、年龄、住院原因、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时间、导管拔脱方式、患儿人群特征、家长或陪护人特征等信息。

2结果分析

2.1年龄因素

年龄越小越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因其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和缺乏适应性等,置管不适就自行拔管。特别是小婴儿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视、听、感觉及运动协调能力尚不完善,随时可将胃管拔出。

查看全文

早产儿留置胃管护理论文

1置管前的护理

用物的准备:充分评估患儿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备好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剪刀、一次性注射器、听诊器等置管用品。还需备好吸痰吸氧等急救物品。

2置管

2.1置管长度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残余奶量,以观察胃液的性质及胃排空、肠蠕动情况,根据胃残留量给予喂奶量,因此,只有适宜的胃管长度才能正确反映患儿的消化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有文献报道:胃管置入长度以到达胃黏液池为宜,且早产儿前额正中发际不及成人明显,“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一脐”法使胃管侧孔部分或全部在胃液内的比例增加至置入的胃管长度比“发际—剑突”测量法更适宜。

2.2置管方法置管前应先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我科使用的德尔医械生产的DRW-BX型(新生儿保留胃管)为多孔胃管,置管前,可用无菌剪刀剪去多余侧孔,保留2个侧孔,这样置管时既可保证胃管全部在胃内,又可确保管道无堵塞。但前端尽量保持圆钝,防止损伤食管及胃粘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立即将胃管插入,当插管5~7cm到达咽部时,可采用改良新生儿插管法,即助手迅速用裹紧的消毒棉签蘸少许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插至所需长度。但注意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胃粘膜。且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面色变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刺激性呛咳或面色发绀应立即拔出胃管,待患儿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防止胃管误入气管。

2.3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注射器连于胃管末端回抽有胃液。(2)缓慢向胃管内注入3~5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闻及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看是否有气泡溢出。

查看全文

早产儿留置胃管护理分析论文

1置管前的护理

用物的准备:充分评估患儿选择合适型号的胃管,备好一次性无菌手套、无菌剪刀、一次性注射器、听诊器等置管用品。还需备好吸痰吸氧等急救物品。

2置管

2.1置管长度早产儿胃肠蠕动能力弱,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残余奶量,以观察胃液的性质及胃排空、肠蠕动情况,根据胃残留量给予喂奶量,因此,只有适宜的胃管长度才能正确反映患儿的消化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有文献报道:胃管置入长度以到达胃黏液池为宜,且早产儿前额正中发际不及成人明显,“印堂穴(两眉连线中点)一脐”法使胃管侧孔部分或全部在胃液内的比例增加至置入的胃管长度比“发际—剑突”测量法更适宜。

2.2置管方法置管前应先用石蜡油充分润滑胃管,我科使用的德尔医械生产的DRW-BX型(新生儿保留胃管)为多孔胃管,置管前,可用无菌剪刀剪去多余侧孔,保留2个侧孔,这样置管时既可保证胃管全部在胃内,又可确保管道无堵塞。但前端尽量保持圆钝,防止损伤食管及胃粘膜。插管时将患儿上身抬高30~50°,头稍后仰,在患儿哭声末深吸气时立即将胃管插入,当插管5~7cm到达咽部时,可采用改良新生儿插管法,即助手迅速用裹紧的消毒棉签蘸少许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安静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插至所需长度。但注意操作过程中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胃粘膜。且在置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神志及面色变化,一旦发现患儿出现刺激性呛咳或面色发绀应立即拔出胃管,待患儿休息片刻再重新插入,防止胃管误入气管。

2.3判断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注射器连于胃管末端回抽有胃液。(2)缓慢向胃管内注入3~5ml空气,用听诊器在胃部闻及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水中,看是否有气泡溢出。

查看全文

留置胃管的护理研究论文

【关键词】胃管

胃管置入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虽大部分护士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常规的胃管置入方法已显不足,因此对胃管置入的研究更加注重个体化与操作方法的多样化,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讨论。现就胃管的选择、不同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留置胃管应重视的问题进行综述。

1胃管的改进

1.1硅胶胃管硅胶胃管与橡胶胃管相比优点较多,与组织相容性大,已逐渐取代与组织相容性小的橡胶胃管;且硅胶胃管头端较硬,便于顺利插入,管壁柔软,对患者刺激小;末端连接一小塞子,灌注后只需将小塞子塞住末端开口,不必反折末端并包裹纱布,节约卫生材料;管道是透明的,便于观察管内情况;管前端侧孔较大,便于灌注食物或引流。

1.2弯头胃管在传统胃管基础上,对管前端进行改造,其前约为一长4cm的实心段,实心段向端头渐渐变细并向一侧弧形弯曲30°角,端头为一圆滑尖头;实心段与空心段夹角处有一侧孔,且向管尾每隔4cm有一孔,共4个,绕管凿出,不在同一直线上;距管前端15cm、25cm、45cm、55cm、65cm、75cm各有一刻度线,距管尾4cm处一侧稍凸起与弯头相对应,用于判断弯头的指向。该胃管与传统胃管比,具有引流效果好、操作时不需要患者特殊配合,不需要特殊体位,易插入,避免普通胃管在吻合口盘旋的弊端,为昏迷、危重等患者解决了误入气管、插管困难难题。

1.3一次性滴喷药胃管刘志兰、赵红研究的一次性滴喷药物胃管是用小号硅胶管行胃管插入并将胃端制作多孔,置入胃贲门,另一端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使药滴入,适当挤压莫菲氏滴管可使药液呈喷射状布满胃黏膜,可达到及时有效治疗的目的。

查看全文

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咨询专家的选择。采用经验选择的方式,根据在护理实践和管理领域工作多年、专业知识丰富、思维和判断力强的要求,选择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急危重症及外科的20名专家为函询对象,主要包括:①临床护理专家,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②护理管理专家,从事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长。1.2方法。1.2.1成立课题小组。课题小组由1名副主任护师、2名护理学硕士、1名急诊科医生以及数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课题小组进行课题设计、选择联系咨询专家、设计专家函询表、收集、整理、分析资料。1.2.2设计函询问卷。通过对医院近几年发生的胃管置入术风险事件分析,发现临床上常发生由于病人因素或护理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置管困难、胃管置入位置错误或心搏、呼吸骤停等风险事件,再对5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访谈以及文献查证,形成第1轮函询问卷。问卷总共分两部分,第1部分为初步建立的胃管置入术的风险指标和风险因素,包括置管困难、鼻黏膜或消化道出血、心搏骤停、呼吸骤停及胃管位置判断错误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请函询专家根据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对各项风险指标和风险因素进行判断(非常常见=5分、常见=4分、比较常见=3分、一般=2分、不常见=1分)。问卷后面附有“修改意见”及“建议添加项目”,方便专家修改。第二部分为专家情况调查表,包括专家的基本信息、对内容及指标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1.2.3函询方法。采用电子邮件和亲自发放的方式发放问卷,要求1周内回复。根据第1轮专家意见和统计分析结果,拟定第2轮函询问卷,对参加上轮咨询的专家继续进行第2轮函询,经过两轮函询之后,最终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初步确立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1.2.4指标筛选标准。对两轮函询结果进行统计,保留重要性赋值均数>3.50分和(或)变异系数(CV)<0.3的条目,并结合专家主观意见进行条目的最终取舍。专家的权威程度用权威系数(Cr)表示,Cr=[熟悉程度(Cs)+判断依据(Ca)]/2,其中Cs表示专家熟悉程度,Ca表示专家判断依据,权威系数值越高说明专家专家权威性越高,对所研究内容的把握度越大[2];一般认为专家权威程度≥0.7为可接受信度,>0.8表示可信度较高[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CV和肯德尔协调系数(Kendall'sW)表示,CV表示专家对每一个指标意见的一致性,一般<0.3,数值越小表示一致性越好;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专家对所有指标意见的一致性,数值为0~1,取值越大表示专家协调程度越高[4]。1.2.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专家积极系数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的权威程度用专家的Cr来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CV和肯德尔协调系数表示。

2结果

2.1专家积极系数。本研究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20份问卷,分别回收20份、19份有效问卷,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5%。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5%,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2.2专家的权威程度。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8,0.89,均在0.8以上,具有较高的权威性。2.3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本研究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均<0.3,肯德尔协调系数见表1,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两轮函询后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较好。2.4函询结果。通过两轮专家函询,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形成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的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评估表具体权重分配及指标分值见表2。

3讨论

3.1构建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咨询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专家选择是德尔菲法成败的关键。本研究选择的20名函询专家均为临床工作多年的急危重症和外科系统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专家,对胃管置入术的风险评估有一定的经验和见解,且学历均在本科及以上,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预测性。本研究两轮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95%,两轮函询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8,0.89,均在0.8以上,说明本研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3.2构建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的必要性。近年来,因治疗和营养的需要,留置胃管病人的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常发生置管困难或因护理操作不当造成的胃管置入位置错误、鼻黏膜或消化道出血、心脏呼吸骤停等风险事件。研究发现,英国每年5149例误插胃管的人中有963例发生气胸,218例死亡[5]。因此,对胃管置入病人进行风险评估非常重要。但目前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的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传统的评估内容仅限于病人目前主要医学诊断[6],对既往基础疾病评估较少,容易忽视患有冠心病、肺栓塞、气胸等高风险人群。此外,传统评估无具体的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一般是由护士根据自身经验对病人进行评估,评估缺乏准确性和一致性[7],因此,本研究旨在构建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从而使护士能够快速、准确了解胃管置入过程存在的风险及等级,重点关注高风险病人,同时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安全隐患,保证病人安全。3.3评估指标的科学性。本研究在文献查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胃管置入术风险评估表,一级指标包括置管困难、鼻黏膜或消化道出血、心搏骤停、呼吸骤停及胃管位置判断错误5个风险指标,二级指标为各风险指标的风险因素。病人存在吞咽困难不能配合插胃管,或有鼻腔病变如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骨骨折等,或有食管病变如食管狭窄、食管肿瘤等,或病人带有气管插管推压气管内壁,间接压迫食管壁,使食管上端相对狭窄都可引起置管困难。如果病人本身患有可能引起心脏呼吸骤停的疾病如气胸、肺栓塞、冠心病、心包填塞、哮喘等,插胃管的机械刺激和胃管温度会作用于咽后壁的感受器,使迷走神经张力增强,可能诱发心搏骤停[8]。高龄病人体质弱、心肺功能差,体位的突然改变,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可能会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导致心搏骤停[9]。病人呈昏迷状态时,反复插管可加重脑缺血缺氧,发生脑功能障碍;胃管刺激咽喉部,病人可能出现呛咳,增加机体氧耗[10];此外,病人插管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病人呼吸道痉挛,致通气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脑缺氧,均可能导致呼吸骤停[8]。因此,本评估表较为全面地涵盖了胃管置入术的风险指标和因素,可用于筛查病人置入胃管时可能存在的风险,规避置管风险,保障病人安全,提升护士的风险责任意识。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气管切开置胃管留置导尿植物人的护理的研究

摘要:气管切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经常被应用长期植物人患者,ICU(重症监护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常需留置胃管,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及施行鼻饲等[1]。但由于昏迷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且置管时不能配合吞咽,增加插管难度,容易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一次成功率低。

关键字:长期植物人气管切开置入胃管

1、关于植物人

植物人(vegetativepatient):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质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此种状态称“植物状态”,处于此种状态的患者称“植物人”。

植物人(vegetativebeing)是与植物生存状态相似的特殊的人体状态。除保留一些本能性的神经反射和进行物质及能量的代谢能力外,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知力)已完全丧失,无任何主动活动。又称植质状态、不可逆昏迷。植物人的脑干仍具有功能,向其体内输送营养时,还能消化与吸收,并可利用这些能量维持身体的代谢,包括呼吸、心跳、血压等。对外界刺激也能产生一些本能的反射,如咳嗽、喷嚏、打哈欠等。但机体已没有意识、知觉、思维等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脑电图呈杂散的波形。植物状态与脑死亡不同,脑死亡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死亡。脑死亡者,无自主的呼吸与心跳,脑电图呈一条直线。

植物状态病人因不能进食,不能自理大小便,长期卧床不能翻身,可以发生多种并发症,康复护理是维持患者生存的关键。气管切开护理:常更换内导管及纱布,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痰多时及时吸痰,注意气管内湿化,尽早拔除气管导管,以利于吞咽训练,减少感染。

查看全文

鼻饲病患防范食道反流护理认识

鼻饲术是将胃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以维持患者营养和治疗需要的技术[1]。神经外科患者常伴有昏迷或吞咽困难,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留置胃管鼻饲是常见的操作。留置胃管后又常会发生食道反流引起误吸,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引发意外。故留置胃管的护理至关重要。

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06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鼻饲患者158例,男105例,女53例;年龄38~75岁;昏迷127例,清醒31例。经精心护理,158例患者中发生食道反流3例占3.8%。

2护理

2.1插管长度及管的选择45~55cm为常规置管长度。成人食管长度约25~30cm,咽部长度约12cm,鼻腔长度约为8cm,总长度为45~50cm。而鼻饲管第2、4侧孔距顶端距离分别为2cm和8cm。从解剖学角度讲,此长度鼻饲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即第2、3侧孔在食管下段,当注入流质时鼻饲液有反流可能。因此,陈一剑等[2]认为常规置管长度导致患者胃贲门处于半开放状态,易引起胃内容物返流。插管长度应在常规插管的基础上增加4~8cm。即将插管长度延长到55~60cm。使管端接近幽门部,注入的食物不易返流。为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常选用小管径(Fr12~Fr14),大管径的胃管比较硬,不易弯曲,会引起鼻炎、咽炎、食管炎和胃炎增加食道反流的发生率。

2.2插管的操作方法神志清楚者插至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或用小勺喂水使其下咽,同时送入胃管;昏迷患者插至15cm时托头,使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增加通过咽部弧度,便于胃管插入。插管动作要轻柔,反复的插管易导致黏膜损伤,是引起食道反流的主要原因。插入后要通过抽吸出的液体确认胃管是否在胃内并固定牢固。可在出鼻孔处用一线绳打一活结,两边固定于耳廓,防止胃管滑出和误拔。

查看全文

超声影像技术在肠梗阻患者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采取常规护措施护理参照组,采取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护理研究组。比较2组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结果2组对比第1d、2d时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的数据表明研究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结论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显著,即可对胃液有效引流,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其病情恢复,患者普遍较为满意,可做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超声影像技术;改良式置管

在胃肠外科中,肠梗阻较为常见,其是一种多发急腹症,该病症若不及时接触,则会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绞窄性肠坏死、水电解质失衡,从而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1]。目前在治疗肠梗阻时,胃肠减压仍是最主要的护理操作和治疗方法,其主要自鼻腔将胃管插入胃内,将聚集的液体和气体利用虹吸原理排出体外,以促使消化管壁张力和胃肠道压力降低,从而改善血液循环[2]。但因临床缺乏定量、定位标准、患者配合度差异、护士操作差异等影响,所以胃液引流仍存在一些问题[3]。因此本文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即分析了在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中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的效果,现阐述如下内容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为起止时段,以60例胃肠减压护理肠梗阻患者为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分2组各为30例。总结分析患者基础信息:研究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区间24-69岁,统计均值(45.3±2.7)岁。参照组19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区间25-68岁,统计均值(45.2±3.4)岁。经统计分析各组数据资料,结果P值>0.05,可比。1.2方法采取常规护措施护理参照组,取平卧体位,对患者剑突、耳垂、耳尖长度进行测量,测量长度后置入胃管,确保其达到胃内,将胃液从胃管抽出,将10mL空气注入胃管,闻及气过水声,在水中置入胃管末端,连接引流器,无气泡溢出,采用3M胶带在鼻翼处妥善固定胃管,二次固定在同侧脸颊经高举平台法完成。采取超声影像技术结合改良式置管护理研究组,具体为:首先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和置管目的,对患者存在鼻中隔弯曲与否做出评估,对其鼻腔大小测量,了解前1d进食种类,对胃管合理选择。护士在置管时需确保患者吞咽节奏与送管速度吻合,若吞咽动作与之不符,则插入10-15cm时胸骨柄紧贴下颌,将食管弧度加大,以防食管上段胃管盘旋。胃管与引流器需连接紧密,于脐周下方放置,呈负压状态。协助患者置管后取右侧卧位,在剑突下方放置低频探头(涂有耦合剂),对胃管部位加以确定,在胃窦或胃体内对胃管位置按照B超影响调整并标记。最后调整为半卧位,以防胃管脱管、扭曲、受压等,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和变换体位,以及时排除胃液,加速肠蠕动。1.3评价指标比较2组第1d、2d胃液引流量、并发症率及总满意率(工具为自制调查问卷,评估结果分为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60分)、一般(60-89分)、满意(>90分)等三个选项。)。1.4数据处理所得文中数据由统计人员处理,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计数等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且分别用、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满足统计处理要求。

2结果

查看全文

安眠药患者洗胃护理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为服药自杀者赢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减少洗胃术为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97例服安眠药自杀的患者分成两组,运用传统的洗胃法和改良后的洗胃法两种不同的方法为患者洗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改良后的洗胃法比传统的洗胃法更快、更有效地将服药者胃内毒物洗出,既减少患者洗胃的痛苦及恐惧感,又能减轻洗胃术后的不良反应。结论我们在工作中要积累经验,不断实践,不断创新,提高洗胃的抢救护理技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安眠药中毒洗胃护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生活及情感越来越复杂多变,不少人因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选择轻生,而人们普遍认为服用安眠药自杀的方式痛苦比较轻,一般的药店又比较容易购买,所以选择服用安眠药自杀者日渐增多。安眠药吸收迅速,毒副作用明显,洗胃是最迅速、最有效的解毒方法,因此积极寻找快速有效的洗胃方法势在必行。笔者在收治这些患者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护理工作,运用新型的洗胃方法迅速解除毒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现将经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服安眠药自杀的患者97例,分成两组,运用两种不同的洗胃和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组52例,男6例,女46例,年龄16~41岁,平均28.5岁,清醒50例,昏迷2例;对照组45例,男9例,女36例,年龄19~36岁,平均27.5岁,清醒42例,昏迷3例。

1.2方法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洗胃方法:患者来院时情绪激动,护理人员未能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即给予强行制动措施,常规准备用物,润滑胃管,量好长度,直接从鼻孔插入胃内,固定好胃管,进行连续性的机械洗胃。试验组:运用改良后的洗胃方法:神志清醒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取得患者合作;插胃管前先用压舌板刺激患者咽喉部,进行催吐;再从鼻孔插入胃管,插管时动作轻柔;当胃管达到咽部时,让患者屏住呼吸,连续喝下100~150ml的温开水,同时随吞咽动作将胃管迅速往胃内送;在进行冲吸洗胃时,多次调整胃管的深度或更换患者卧位,进行灵活、有效的机械洗胃。

查看全文

透析重度颅脑外伤鼻饲喂养的护理

重度颅脑外伤病人,病情危重,常常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加之病人发热、多汗或使用脱水剂、气管切开等,很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病情的恢复,因此在颅脑外伤急性期,保证营养的供给,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做好鼻饲喂养护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护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鼻饲的意义

禁食可使病人抵抗力下降,内环境紊乱,易出现难以控制的感染、菌群失调和上消化道出血,加重脑损害。因此只有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才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只要一般状态允许,即使已有上消化道出血也应早营养。这不仅能提供合理的胃肠营养,建立安全有效的给药通路,更有助于胃肠粘膜保护,避免肠道菌群失调,还有助于早期发现上消化道出血。

2置胃管技巧

神经外科病人多有意识障碍,很难配合置胃管的操作进行吞咽。由于昏迷病人不能有意识地配合插胃管,并且多有吞咽翻身迟钝等,特别是气管切开的病人,气管内外套管直接或间接压迫食道,插胃管就有一定难度。我们的体会是:观察呼吸动作,在吸气时置管,因为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大,食道被动扩张,便于将胃管置入。置管时要缓慢抬高头部,减少插胃管的阻力,同时利用吞咽时间差,减少刺激性,不容易发生呛咳。这样插胃管的成功率就高些,可避免因反复插入损伤食道粘膜。若胃管反复置入口腔,则在胃管进入咽后壁后(可从置入长度判断),旋转置入胃管,必要时可借助喉镜。

3鼻饲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