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18:13:1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违法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违法占地违法建设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我镇规划管理,有效遏制和及时查处、拆除违法建筑,维护我镇建设和管理的正常秩序,维护全镇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及《维吾尔自治区安居富民工程建设标准》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治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工作,实现和完成以下总体目标:

(一)指导和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增强依法依规进行建设的意识;

(二)遏制违法建筑势头,进一步规范我镇建设秩序;

(三)完成违法建筑的巡查任务、建立和落实违法建筑巡查长效机制;

查看全文

虚假违法广告措施

打开广播电视,翻开报纸,每天形形色色的广告扑面而来。广告数量上不可谓不多,形式上不可谓不丰富。正可谓千帆竞过,百舸争流。其中,不乏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精湛艺术水平的广告,但有些广告经营者、广告者和广告主在一味追求商业价值和宣传效益的同时,忽视了社会责任,致使广告文化品位不高的现象时有发生。广告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虚假违法的广告也成了一个个消费陷阱,让消费者苦不堪言。民愤越来越大,一封封人民群众的举报投诉,一件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一件件虚假违法广告引起的案例,当前广告市场的混乱,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20**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21号),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列在了首位,20**年4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央宣传部、公安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十一个部委联合下了关于印发《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工商广字[20**]第56号),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已如箭在弦,势在必发,它不仅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广告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是规范市场经济的需要。我省广告市场情况如何?虚假违法广告泛滥成灾,屡禁不止的原因何在、症结何在?怎样治理虚假违法广告?为了加强对我省广告市场的有效监管,取得相关部门及媒体、企业的理解与支持、配合,我们实地走访了贵阳市委宣传部、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阳晚报社、贵州电视台、贵阳电视台、贵州猎人传媒有限公司,与他们进行了沟通与交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研,积极探索有效的管理途径和管理方式。

一、我省虚假违法广告的特征和违法表现

1、从对媒体的违法广告进行分析,我省虚假违法广告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违法广告主要集中在医疗、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美容等领域。二是涉嫌违法的广告,主要集中在大媒体的系列频道、系列报、系列台上。

2、各类广告的主要违法表现:

药品广告的主要违法表现是: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形象做证明;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与其他药品进行功效对比,进行药品使用前后的比较等。

食品广告的主要违法表现是:使用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使用医疗机构、医生的名义或者形象,涉及保健功能的,以专家或者消费者的名义或者形象做证明等。

查看全文

政府打击违法通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九部门2008年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排查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严厉打击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清理、规范食品添加剂市场,采取有效措施,系统、全面、有序地逐步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促进我县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的提升和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顺利完成。

二、整治目标

全面整治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和使用,坚决依法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生产、销售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依法严厉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使在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食品和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安排

查看全文

违法处罚规定

第一条为了依法惩处价格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价格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决定对价格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

第三条价格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由价格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地方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决定;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由其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决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

(二)除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

查看全文

涉税违法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仪征国税稽查局狠抓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持续加大对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涉税违法犯罪势头,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但从查处的涉税案件看,当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仍普遍存在,偷税手段日益隐蔽,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向,亟待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主要特点及作案手段

一是运用少列不列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偷税案件比重增大。立案查处的案件中,运用少列不列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偷税的一般偷税案件有123件,占立案案件的61%。其主要手段有二:一是将销货款长期挂在往来账不作销售申报纳税。如某公司将其收到的销货款12.8万元挂在应收账款的贷方三年之久,既也不开票,不作销售处理,也不进行纳税申报,以此方式偷逃增值税2.2万元;二是在进货退出、折让或存货盘亏时,不转出进项税金。如某化纤纺织厂因购进材料重量短少和质量问题,接受的供货单位赔款80.6万元,却未转出进项税额10.2万元。以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的手段偷税大都存在主观故意,因此可以看出纳税人故意偷税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

二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时有发生。目前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有效遏制了虚假专用发票,但未能杜绝虚开现象。其手段一是为他人虚开或接受虚开。今年该局查处了3户企业为他人虚开专用发票案件,虚开专用发票7份,价税合计7.8万元;2户善意接受虚开专用发票案,接受虚开发票3份,查补税款3.4万元;非善意接受虚开专用发票18件,查补税款23.7万元;二是利用“销项负数”发票偷税。今年5月,该局查处了一起利用“销项负数”专用发票偷税的案件。某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今年7月开具专用发票销售给某汽渡公司船舶1327.8万元,同月底开具三张总金额250万元的销项负数发票,冲减了当期收入。但该企业一直未把这三张负数发票交给某汽渡公司,以此手段偷逃增值税36.3万元。这是该局查处的第一起利用开具销项负数发票进行偷税的案例,这种偷税新动向应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三是接受虚开或虚假其他抵扣凭证案件呈上升趋势。随着防伪税控系统全国联网运行,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作案的空间越来越小。不法分子便把目光转向了同样能抵扣进项税金的海关完税凭证、运输发票等“四小票”。由于“运输发票、海关完税凭证”不属国税部门直接管辖,且无须防伪认证即可抵扣税款,因此此类案件迅速增多。今年以来,该局查处接受虚开、虚假其他抵扣凭证案件43件,占立案数量的21%,利用虚假运输发票抵扣税款12.4万元。另外,目前海关完税凭证先在基层分局申报抵扣,其真伪或业务的真实性要根据次月甚至数月后国家税务总局的比对结果才能确定。犯罪分子也正是利用上述的时间差,钻了政策的空子。今年上半年,该局查处此类案件2件。某服装厂2004年接受假海关完税凭证2份,抵扣税款4.3万元;某化纤公司2004年接受假海关完税凭证3份,抵扣税款24万元。

四是利用企业改制进行偷税。纳税企业发生改制重组、清产核资以及转让、兼并或被兼并等重大的涉税事项时,不及时向国税部门报告,致使国税部门对纳税人重大涉税事项监控不力。该局在开展内资高新技术及软件企业专项检查时,就查处了一起此类案件。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清产核资时处理产成品、在产品等非正常损失812万元,企业虽已估算出其耗用的外购原料及辅助材料、燃料动力等进项税额,但在2004年底账务处理时仅将增值税进项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方,并未列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贷方核算,未能向国税机关申报,以此手段少缴增值税105.4万元。

查看全文

村官违纪违法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利益格局、社会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反腐斗争也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农村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村官”廉洁自律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和农村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村官”违纪违法的现状

吉安市青原区是个新区,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村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但是,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还比较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0年至200年,全区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立案查处农村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60件,处分63人。其中,经济类案件7件、违反社会管理秩序类案件53件,分别占立案总数的12%、88%。经济类案件主要以挪用、非法占有性质案件为主,如某村原出纳郭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占集体资金3.5万元,某村一村小组原出纳李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集体资金1.5万元;53件违反社会管理秩序案件中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赌博性质居多,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案件30件,赌博案件12件。

二、“村官”违纪违法的成因

村干部违纪违法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平时不注重自身学习,缺乏自律能力,有相当数量的村干部长期不学习,理想、信念、宗旨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村干部思想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查看全文

证券违法犯罪

一、对证券违法犯罪的简单分组分析

1.从证券违法犯罪的方式分析

如果我们将这346个违法犯罪行为按其犯罪方式归类(见图2),就会发现它们有一定的同质性,主要的犯罪方式有透支挪用、法人投资者(主要是券商)以个人名义炒股、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披露虚假财务报表、“三类”企业(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违规炒股(1999年,证监会公布允许“三类”企业合法进入股市的规定,“三类”企业入市已不属于违法行为)、市场操纵、欺诈发行、内幕交易、虚假消息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资金透支挪移的违法案件,包括券商向投资者透支,券商挪用投资者的保证金,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等,占32.9%;第二位的是法人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的名义开户炒股,而且券商以个人账户进行自营业务为主,占19.1%;第三位是中介机构提供的虚假证明,包括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律师出具不真实的法律意见书,资产评估师出具虚假的资产评估报告等,占10.7%;与中介机构提供的虚假证明相关的披露虚假财务报告所占比重也较大,为8.4%,排在第四位。以上四类案件发生的比重较大,都超过了10%或接近10%,应该是证券违法犯罪监管的重点。其他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占的比重都较小,是否加大监管力度要依监管部门的投入而定。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告整理

逐年考察各类证券违法犯罪方式所占比重的前三位(见表1),可以看出在1997年以前证券违法犯罪中欺诈发行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与当时证券市场发行中“规模控制,限报家数”的政策有关。当时对企业而言重要的是能得到发行指标,如果达不到上市的标准,只能通过各种虚假手段完成上市,出现多起欺诈发行案也不足为怪。而1997年证监会大力清查进入股市的违规资金,结果使得三类企业违规炒股的发案比重上升到第二位。1998年以后证券违法犯罪所占的比重的前三位与通过总体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

2.从证券违法犯罪的主体分析

查看全文

违法处罚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对认证活动的监督管理,规范认证市场,打击认证违法行为,维护认证工作秩序,根据国家认证认可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统一管理认证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工作。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负责组织查处认证违法行为。

各地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辖地区的认证行政处罚工作。

第三条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含外商投资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下同)未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或者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未按国家认监委要求获得认可机构认可,擅自从事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活动的,责令其停止相关活动,处3万元罚款;由国家认监委予以公告。

第四条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在设立过程中出具虚假证明骗取批准资格,责令其停止认证、认证培训、认证咨询活动,处3万元罚款;由国家认监委撤销其批准资格,并予以公告。

第五条认证机构、认证培训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3万元罚款;由国家认监委暂停或者撤销其批准资格,并予以公告:

查看全文

涉烟违法特征及其策略

名烟名酒店以其豪华的装修、高昂的租金、醒目的广告、灵活的价格等在卷烟终端零售市场显得别具一格,对消费者有着极强的误导性和迷惑性。历来是涉烟违法犯罪的高发区,是假烟流通和销售的主渠道、主场所。市局(公司)领导曾多次严厉强调,要密切注视名烟名酒店动向,掌握其销售规律,采取非常措施,不断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打击其涉烟犯罪行为,确保卷烟终端市场的规范有序。通过对近年来的名烟酒店违法犯罪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名烟名酒店涉烟犯罪呈现出科技化、隐蔽化、集团化和高效化的特点。不择手段地与我争客户,争份额,争利益。其犯罪行为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不仅给我烟草专卖执法带来很大的挑战,而且严重干扰国家正常的卷烟市场经营秩序。因此,探究如何更有效地打击名烟酒店涉烟犯罪,保持卷烟终端零售市场规范有序,已成为烟草专卖执法人员面临的新的重要课题。

一、名烟名酒店的界定

同时或部分具备以下特征应定性为名烟名酒店:

1)店名为“烟酒商店”、“名烟名酒店”、“烟酒茶商行”或其他突出卷烟为主要销售商品类似内容的各种门市、超市、店面等;

2)装修豪华,卷烟广告醒目精美;

3)经营面积一般在15平方米以上,且卷烟经营柜台或货架占整个经营场所经营柜台或货架的1/3以上;

查看全文

公款炒股 违纪违法

众所周知,用公款炒股违纪违法,是要受到党纪国法制裁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九十九条、第一百条都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挪用国家的资金或专项经费进行营利活动的,都要给予相应党纪处分,直至开除党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罪作了明确的界定,强调“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法纪昭昭,不可谓不明确、不严肃。但是,这些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却铤而走险,挪用公款炒股而被绳之以法。在此类受查处的人当中,有党政机关干部,如陕西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3名干部,挪用公款2800万元用于个人炒股,2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一人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有国有企(事)业高管人员,如北京市塑料工业联合公司原法定代表人张某,指使出纳员把单位300万元公款挪用炒股,获利87万余元,把其中近60万元赢利转入自己账户,被判处15年6个月徒刑;有金融部门的从业人员,如浙江省嘉兴市信托投资公司证券营业部经理李某,伙同公司副经理、报价员、电脑管理员挪用公款700余万元,从事股票买卖活动,近日已经被起诉;还有学校领导,如广东省韶关市建筑成人中专学校原校长李某,指使会计将本校公款20万元转到自己名下的证券交易保证金账户上,从事炒股,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等。

这一个个案例,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挪用公款炒股是绝对严禁的,是必定会受到党纪国法制裁的。尽管党和政府晓之以理、示之以法,为什么有人仍然抱着侥幸心理干出“公款炒股”这种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违法犯罪的蠢事、坏事?其中,一些地方和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大额支出仅凭“一把手”或主管财务的领导“一支笔”就可以签批。更有甚者,连会计、出纳都能私下支出大笔资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上级对下级账目和资金监管不力。一些部门平时很少对下级单位账目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出了问题、发生了案件才来查账,从而使不法人员挪用公款炒股“易如反掌”。此外,一些地方对挪用公款炒股的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有的甚至“以还代处”,交回挪用的公款、退还用公款炒股所得,便不再追究纪律和法律责任。凡此种种,无疑纵容了挪用公款炒股行为。

有鉴于此,严格禁止公款炒股,不仅要在加强宣传教育方面下工夫,还必须针对这种违纪违法行为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健全完善有关制度,加强公款使用的监管。比如,健全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批制度,严格财务检查制度,并定期对单位财务进行审计。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对发现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要及时加以完善。此外,还要在提高资金使用、管理透明度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财务公开,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挪用公款炒股这一违纪违法行为的滋生和发展。

当然,对于胆敢以身试法、用公款炒股发个人财的,一定要依纪依法严厉惩处,要公开曝光,昭示其危害,以警示他人。对工作措施和管理制度落实不力,造成公款炒股现象发展蔓延的,或对公款炒股负有失职、失察责任的有关领导干部,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绝不能有丝毫姑息手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