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17:44: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微创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颅内血肿微创治疗论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41例脑出血患者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14~82岁,平均60岁;高血压脑出血31例,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10例。

临床表现及意识状态:按照GCS(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评分及主要临床表现分为:3~5分12例,6~8分9例,9~12分11例,一侧肢体偏瘫33例,一侧瞳孔散大6例,双侧瞳孔散大5例,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不平稳5例,脑实质内血肿患者血压都在高血压范围。

头颅CT检查:基底节区出血19例,脑叶出血2例,小脑出血1例,丘脑出血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3例,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10例,出血破入脑室15例;血肿量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20~30ml4例,31~50ml18例,≥51ml18例,小脑出血13ml1例。中线移位26例。

手术时间:出血至手术时间6~24小时29例,24~72小时12例。

手术方法:根据头颅CT结果,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

查看全文

骨科微创手术研究论文

【关键词】手术

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但手术却是一把双刃剑,手术本身就意味着损伤,如何在达到治疗目的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念的形成,对组织愈合机理的进一步认识,以及日新月异的诊疗设备的出现,传统的骨科手术也向微创甚至无创方向接近。自1983年英国外科医生Wickham首次提出“微创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MIS)”的概念以来,微创技术以及微创理论在骨科中的运用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1微创观念

微创不等于小切口,盲目选择小切口,而对皮下组织进行粗暴牵拉,反而有可能影响伤口愈合,或延长手术时间,更有甚者,还会因显露不清误伤重要神经或血管组织。作者的微创观点是指微小损伤,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少的生理干扰达到外科疗效的新型外科技术。它不光具有小的切口,重要的是有更佳的内环境稳定状态,更轻的全身反应,更短的愈合时间,更少的瘢痕愈合,以及更好的心理效应。

2骨科微创手术的应用

关节镜技术是骨科最早使用的微创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关节疾病的确诊率,并且完成了很多常规手术很难执行的关节内病变手术。它不但已经从初创时单纯的膝关节扩展到肩、肘、腕、髋、踝甚至指间关节,而且从原先简单的处理半月板损伤和滑膜疾病发展到能够做半月板移植,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和软骨缺损移植。另外随着关节镜性能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善,关节镜手术的时间明显缩短,而治疗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却明显地提高。关节镜技术的日趋成熟,镜下手术进一步简化,对关节功能的干扰进一步减小,使关节镜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大。在创伤骨科,关节镜作为关节内骨折复位后的评价辅助手段,使关节内骨折的复位更接近解剖复位,而且使切口更少,对骨折断端血供的破坏更少,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使患者的康复更快。

查看全文

关于泌尿外科微创术后护理

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我们2006-03~2009-12开展泌尿外科微创手术298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98例中经膀胱镜微创术162例,经输尿管镜微创术83例,经皮肾镜微创术53例。年龄25~65岁,平均45岁。临床表现:腰痛、肾区叩击痛,疼痛向大腿内侧放射,肉眼血尿,排尿不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2例,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3例。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心理护理:患者术前常易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膀胱镜逆行置管的操作完全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且膀胱镜及双J管对尿道输尿道黏膜的刺激,会产生紧张的情绪,影响术者的操作。因此,术前应向患者仔细说明置管的方法,原理及必要性,术中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前合并高血压,肺功能不全首先控制血压,预防术后出血,判断是否耐受手术,在床上适当练习爬床,做适应性的俯卧位的练习。每次俯卧位至少30min,每次练习3次,连续3d。以呼吸顺畅,不费力无心慌气喘等症状为手术适应证。

查看全文

胸腔镜微创二尖瓣手术研讨

电视胸腔镜(vidso-assistedthoracoscopicsurgery,VATS)技术是胸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随着内镜外科的发展,VATS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科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二尖瓣手术42例,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45.9±12.5)岁;体重42-72kg,平均(54.2±10.5)kg;心功能Ⅱ一Ⅲ级;心胸比例<0.7;其中微创二尖瓣置换术26例(其中再次手术1例,系17年前因二尖瓣狭窄,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交界直视下切开术),微创二尖瓣成形术4例,微创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12例,5例合并左房血栓,行血栓清除术。

1.2方法

手术均全麻双腔气管插管(术毕均改换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右侧垫高200-300,稍左倾平卧于手术台上,置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esophagealechocardiograph,TEE)探头。右股动脉插管(17-22F),右股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经右心房手术患者,加插上腔静脉插管;行右胸前外侧切口,经第四肋间进胸,放置软组织保护器,并在其下压入二氧化碳吹气管;于右腋前线第3肋间打孔,置入胸腔镜镜头,右膈神经前方2cm纵纵行切开心包,悬吊心包,暴露心脏;升主动脉根部带垫片褥式缝合后插冷灌针,于右腋中线第6肋间打孔置入左心引流管和/或上腔静脉插管,术毕放置胸腔引流管;于右腋中线第4肋间打孔置Chitwood阻断钳阻断升主动脉;冷血停跳液顺灌后,游离房间沟下部,作左心房切口,经胸骨旁第四肋间避开乳内动脉安置微创心房拉钩,将房间隔拉向胸骨方向,显露二尖瓣;二尖瓣置换采用间断缝合;二尖瓣成形方法有后瓣矩形或三角形切除,LOOP人工腱索植入,人工瓣环成形等;心脏未自动复跳患者用小儿除颤板电击复跳,再次手术患者,经体外除颤电极片电击复跳;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病例,阻断上、下腔静脉后经右心房、房间隔入路完成心内手术。

查看全文

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肿物手术室护理探究

摘要:目的在于探索传统治疗与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肿物的综合疗效,并且对这两种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对比两种方式下的优缺点。方法将在我院血管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100例乳腺肿物病患根据患者意愿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将2组患者数据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2组乳腺肿物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病情变化,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并发症病发率、护理满意程度、疾病恢复程度的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观察组(微创手术)中,并发症病发率、护理满意程度、疾病恢复程度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传统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乳腺肿物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并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手术;乳腺肿物;手术室护理;要点探究

女性的乳房是由皮肤、纤维组织、乳腺腺体和脂肪构成,是女性第二性征的外在表现。乳房疾病常伴有可触及的肿块,正常女性乳房由于乳腺组织的存在而表现为凹凸不平,而乳腺肿块是在凹凸不平的基础上的非正常性隆起,一般情况下肿块不易被察觉,但是月经来临前,肿块极易被触及,绝大多数的乳腺肿块为良性病变,最常见的为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乳腺纤维腺瘤,其他如乳腺囊肿、乳腺腺病、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结核和导管内乳头状瘤等都为良性病变,但是若触及质地硬、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与皮肤粘连、单个的结节样肿块时,则应警惕乳腺恶性肿瘤[1]。乳腺癌的组织来源于乳腺腺上皮组织,据相关统计学调查表明乳腺癌发病患者中女性占99%,男性占1%,全球乳腺在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步上升,我国虽然未处于乳腺癌的高发区,但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的增长速度高于高发国家1-2%,居于女性肿瘤的首位。因此早期筛查乳腺肿块性质在临床中的意义尤为重要,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就我院乳腺肿物的临床治疗进行了分析,具体如正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我院血管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乳腺肿胀病患者100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并根据患者意愿将病患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患50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病患50例,进行传统治疗。100例患者年龄均在25-55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基本信息上无明显差异,符合实验对象要求。纳入标准:①有乳腺肿胀的病史;②符合乳腺肿块的诊断标准;③本人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进行本次研究试验。排除标准:①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手术治疗;②患者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既定的疗程;③既往有过乳腺肿物治疗经历者。1.2实验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在多普勒彩色超声下明确肿物的性质、大小及数量,再行手术取出肿物明确性质;观察组50例患者采用微创治疗:①使用纤维乳管镜探查乳腺肿物的位置,固定纤维乳管镜镜头,将B超探头置于镜头处;②在超声引导下缓慢向乳管内注入2mL亚甲蓝染色液及适量生理盐水,使肿物暴露在视野中并缓慢撤出乳管镜,在体表标记位置;③使用微创旋切刀在超声引导下将瘤体完整切除;对照组:①使用纤维乳管镜探查乳腺肿物的位置,固定纤维乳管镜镜头;②在超声引导下,从病变乳腺导管的溢液孔处注入2mL亚甲蓝染色液,置入定位探针;③退出乳管镜,根据定位探针及亚蓝染色的范围切除病变组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切除肿块的重量、切除病变组织的准确性以及切口愈合时间、肿物的病理检查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将患者术后7天的时间作为一个疗程计,以周为单位对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进行跟踪、随访,并每周进行调查研究总结[2]。1.3观察指标。对两组数据进行记录,比较两组的并发症病发率、护理满意程度、疾病恢复程度的情况手的情况程度。对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如下:①显效:手术顺利,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伤口恢复时间正常,住院时间1周内;②有效:术后未发生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住院时间少于2周。③无效:患者术中或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并治疗后病情加重甚至恶化,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等。1.4统计的分析。使用SPSS22.0软件统计,所有数据采用一般统计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比较两组P值,若P<0.05,那么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

康复护理干预对脊柱微创手术的影响

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明显,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负担,延长了术后恢复的时间。因此,需强化脊柱微创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工作,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其术后康复。本文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疼痛改善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2020年我院收治的110例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年龄>18岁,对手术及护理方案知情同意,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有精神疾病史及无法主动配合研究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20~72岁,平均(40.0±4.5)岁。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22~70岁,平均(40.3±5.3)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监测生命体征、环境护理及换药等术后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康复护理干预。(1)术前护理。术前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及理解能力,耐心向其讲解疾病的发病机制、手术方法、术后情况等,以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及对疼痛的耐受性;术前为患者示范术后翻身和腰腹部的正确运动方式。(2)术后护理。术后2h可少量饮水,手术当日应指导患者行交互足踝泵、股四头肌等早期主动、被动训练,训练时间约25min;指导患者正确佩戴腰围,辅助其正确下床站立、行走。术后6h恢复饮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保证高钙及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能量食物的摄入;禁烟以避免咳嗽引发的切口疼痛。麻醉药效消失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护理人员应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助其减轻疼痛,中重度疼痛者应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术后协助患者翻身及腰腹部运动时应密切观察其面部表情,主动询问患者的疼痛感受。协助患者翻身、如厕、叩背,示范受压部位的按摩手法,从而预防压疮、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尽量减少病室陪同人员,以保证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休息。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心理干预,对不良情绪做到早发现、早疏导。出院前指导患者如何进行院外日常生活,建议近期使用蹲式便器,禁止用力排便,3个月内禁止负重行走。

查看全文

疼痛微创临床教学方法初探

疼痛被认为是为人体提供重要感知、表现最强烈的生命体征。但是社会上对疼痛科的认知度较低,人们对疼痛诊疗范围概念模糊。中国疼痛学建立时间较晚,1989年才召开了第一次疼痛研讨会[1]。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人们对疼痛治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社会对从事疼痛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培养疼痛医学人才的疼痛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是一门近年新兴疼痛医学的技术。在疼痛医学理论上,结台临床治疗学原理,在影像技术引导下,通过导管或穿刺对各种与疼痛相关的疾病进行一系列的治疗,达到治疗疼痛病因和解除疼痛症状的目的[2]。疼痛微创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定位准确、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受到医生和患者广泛接受。近几年,各大医院急慢性疼痛微创介入治疗培训班逐渐增多,但是多为短期培训班,大多采用培训单个治疗方法的方式进行。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让疼痛科医生以模仿的方式迅速掌握某种疼痛介入操作,但是疼痛科医生若想全面掌握疼痛介入技术,应对各种疼痛病例,安全有效地使用疼痛微创介入治疗,还是应当接受系统正规的培训。因此急需探索一套紧密结合微创介入治疗特点的教学方法,来满足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的推广。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双语教学等教学方法已在医学教育领域广泛应用[3-4],成熟可靠,将其引入疼痛医学教学过程,再结合微信平台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势必会大大缩短微创介入治疗教学思路的探索时间,有效提升本学科教学质量。

1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的特点

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涉及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了神经内外科、麻醉学、影像学等多种临床学科及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和药理学等多种基础学科,具有知识面广而杂,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性强的特点[5]。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是一门对实践教学要求很高的技术。医学生在熟练掌握临床治疗学原理和疼痛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影像技术,通过导管或穿刺对各种与疼痛相关的疾病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查找疼痛病因和解除疼痛症状。在疼痛微创介入治疗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镇静、催眠、镇痛以及麻醉的特殊处方类药物,这就需要医学生对麻醉药品十分了解,对麻醉药品的具体用法、用量十分清楚,明确区分药物的细微差别,能够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及剂型,尽量做到个体化给药,减少麻醉药品的副作用,避免对患者身心造成更大影响。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牵扯主要神经的阻滞和局部注射,这就要求医学生对不同位置的解剖结构走形牢记于心,才能够熟练精准的进行临床穿刺技术。综上,疼痛微创介入治疗要求医学生准确掌握并牢记大量各医学学科知识,具有熟练的临床操作能力。

2PBL教学法

上世纪80年代,国内部分高校引入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3,6],进行试验性探索[4]。引入中国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并辅导学生带着问题开展学习的教学方法。在疼痛微创介入治疗教学过程引入PBL教学法的优点在于:以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病例为问题,采用PBL教学法促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对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病例兴趣的不断增加,学生积极主动的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迅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地构建自身知识框架。由于疼痛微创介入治疗病例的复杂性,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还可以促进小组内部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提高了学生参加小组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在沟通交流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共同承担责任,形成积极的良性循环,促使学生成为善于团队合作的人。通过PBL教学法,把以教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将解决病例问题作为学习背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性情和习惯,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3双语教学法

查看全文

经皮微创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探讨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微创技术非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各种类型胫骨骨折患者应用经皮微创技术非锁定钢板治疗并分析疗效。结果22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按JohnerWruhs评分法,优16例,良3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86.4%。结论经皮微创非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关键词】经皮微创钢板;胫骨骨折;内固定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经皮微创技术非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2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20~62岁,平均37岁。交通伤14例,坠落伤2例,重物砸伤2例,生活致伤4例。闭合骨折14例,开放骨折8例(GustiloAnderson分类Ⅰ型3例,Ⅱ型4例,ⅢA型1例)。左13例,右9例。按AO/ASIF分类A1型4例,A2型2例,A3型3例,B1型2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4例,C2型1例,C3型1例。胫骨上段骨折3例,中段骨折3例,下段骨折10例,远端骨折6例。其中1例为闭合胫骨髓内钉失败后改行经皮钢板固定,3例一期植入自体髂骨,6例腓骨骨折同时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合并膝关节脱位、上胫腓分离同时手术,2例合并后踝骨折予以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1.2手术方法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持续性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不用止血带,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手法复位,主要目的是恢复下肢力线、长度、对位及纠正旋转畸形。如骨折累及关节面,应注意恢复关节面平整(见图1~3)。如手法复位或维持骨折困难,必要时结合克氏针、点状复位钳经皮辅助复位或临时固定,但其应避免影响钢板置入。如同时合并腓骨骨折,必要时先行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以恢复下肢长度。根据骨折位置选择钢板。一般上段骨折予以高尔夫形钢板固定,中下段骨折予以胫骨LCDCP钢板固定,下段及远端骨折予以解剖形支持钢板固定(见图1~3)。根据X线片、C臂机透视决定选用钢板长度、预弯弧度及入口处位置。根据骨折部位、类型及软组织条件选用钢板插入部位,可选用自近侧向远侧或远侧向近侧插入。一般采用内侧小切口植入钢板,入口处作长2~3cm左右纵行或弧形切口(见图3)达骨膜外,于骨膜外深筋膜下潜行钝性剥离形成隧道,插入预弯好的钢板,入口处可拧入2枚或多枚螺钉(胫骨远端或远端解剖型钢板),于皮肤外选用相同型号钢板作模板,根据模板上螺孔位置定位钢板相应螺钉孔的位置,必要时可再结合细克氏针经皮刺入,进一步精确定位。于相对应位置处作0.3~1.0cm左右小切口(见图4),在导钻及保护下钻孔攻丝,每个切口可拧入1~2枚螺钉。必要时可采用前外侧切口植入钢板螺钉,但采用前外侧置入钢板时因局部肌肉组织较多,可于远侧作一3.0cm左右切口,一般可经此切口拧入3枚螺钉。术后不放引流,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予以外固定。术后3~5d开始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周部分负重功能锻炼。2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2个月。术中出血5~300mL,平均87mL,手术时间35~120min,平均68min。8例开放骨折除1例清创后5d手术,其余均急诊彻底清创后内固定处理。14例闭合骨折8例急诊手术,6例延期2~12d手术。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2例张力性水疱,1例足趾勒马缰畸形,2例内踝上方切口处皮下有轻微钢板碰撞痛。术后摄片了解骨折复位固定情况和以后每四周复查X线片,观察患肢力线、骨痂形成、关节功能情况和临床症状。X线片示骨痂出现时间为6~12周,平均9周。患侧踝关节功能以JohnerWruhs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优16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6%。3讨论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自1997年问世以来,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受到骨科医师重视。目前MIPO已经发展演变为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minimallyinvasiveplatepercutaneousosteosynthesis,MIPPO),国外已开发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invasivestabilizationsystem,LISS),广泛运用于胫骨、股骨骨折[1,2],但其价格昂贵,在基层医院运用受限。传统治疗胫骨骨折软组织剥离广,皮肤坏死、感染及骨不连率高,目前较多已被髓内钉治疗取代。微创经皮钢板及带锁髓内钉都具有手术不剥离骨膜、减少骨折处血运干扰、创伤小的优点,但带锁髓内钉适合胫骨骨干及胫骨多段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对胫骨干干骺端骨折者都适合[3],在处理胫骨近端及远端骨折时显示经皮钢板治疗的优势。本组病例均采用国产非锁定加压或解剖型支持钢板,运用经皮微创接骨板技术,符合BO原则。采用小切口于骨膜外插入钢板并经皮螺钉固定,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骨折固定的同时不损伤髓内及髓外血运,保留骨折处原始血肿,有利于骨折愈合,并且符合美学观点。因胫骨内侧全长均位于皮下的解剖特点,局部软组织覆盖少,于切开复位时有较高的皮肤坏死率及内固定覆盖困难原因,一般不选用。但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时因切口小,对皮肤血运干扰小,损伤轻,出血少,且易进行经皮螺钉固定,一般较多选用。如内侧皮肤有损伤也可选用前外侧固定。Forword[4]从肌下插入接骨板及经皮螺钉固定没有产生血管损伤并发症的实践表明,从胫骨前外侧经皮及肌下插入钢板固定也是安全的。但是,采用前外侧切口时因局部肌肉组织丰富,显露及操作相对困难,并且容易引起肌肉组织损伤,因此,我们经皮插入钢板后于其远侧相应螺孔处作一长约3cm切口,直视下进行操作,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一般经此切口可拧入3枚螺钉,已满足固定要求。术中不强求骨折解剖复位,骨折处不切开,最大程度减少手术损伤,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感染率低,本组无一例发生骨不连及皮肤坏死。对钢板的选择我们尽量选用解剖型钢板,一是因为解剖型钢板形状比较符合胫骨的解剖特点,有时可利用钢板本身形状通过螺钉提拉作用对骨折起到复位作用。二是由于解剖形钢板相对薄,能减少因胫骨内侧软组织薄引起钢板螺钉的碰撞痛。对某些类型骨折如使用解剖型或非解剖型钢板,必要时仍需进行预弯,但因骨折端并未切开,不是直视下预弯钢板,需借助X线片及C臂机透视来了解钢板预弯情况。本组1例患者采用LCDCP钢板固定,因钢板预弯不够,术中C臂机透视对位良好但因透视视野小未发现成角,术后摄片发现骨折向外成角6°,以后术后于手术室常规摄胫腓骨全长片以避免发生成角。目前许多研究认为,Ⅰ型、Ⅱ型、ⅢA型开放骨折一期清创内固定稳定骨折能明显减少感染发生。采用经皮微创非锁定钢板技术,因其切口小,对软组织条件要求低,不需要延长原伤口,避免增加原伤口软组织进一步损伤,降低感染率,在处理开放骨折时也显示其优点。本组开放骨折中原伤口一般经清创后缝合,另作小切口植入非锁定钢板,植入钢板时均避开伤口位置,必要时钢板可置于伤口对侧骨面,以保证内固定的软组织安全覆盖。本组病例中除1例切缘小许表皮坏死外,其余均安全愈合,切缘表皮坏死与手术中切口太小、在钻孔攻丝及拧入螺钉时未注重保护引起挫伤切缘皮肤有关。有1例原伤口少量皮肤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均未有感染病例发生。对于手术时机选择,许多骨科医师认为胫骨骨折选用钢板内固定在患肢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一般需要7~14d左右。采用经皮微创非锁定钢板治疗,因其切口小,内固定容易覆盖,对软组织条件要求低,可早期行手术内固定治疗。骨折早期得到了固定,能明显加快肢体消肿,减轻痛苦,缩短病程及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但是,对有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或疑似病例,仍建议患肢消退后再[1][2]手术治疗,并严密观测患肢情况,必要时切开减压,不可勉强急诊手术。术后仍需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并辅以抬高、患肢积极主动及被动活动。如果患肢肿胀明显者,必要时可予以20%甘露醇、七叶皂甙等药物脱水治疗。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足趾勒马缰畸形,与小腿砸伤后损伤肌腱及术后未积极锻炼引起黏连有关,予以二期行屈趾肌腱黏连松解,效果良好。尽管采用经皮微创非锁定钢板技术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损伤轻及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但是由于胫骨解剖特点,中下段骨折、严重粉碎骨折、骨缺损者仍有一定骨不连的发生率。为减少其发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内固定疲劳断裂,本组有3例采用了一期植骨。其中有2例为开放胫腓骨骨折,因伴有胫骨缺损,骨折处伤口污染轻,彻底清创后经原伤口植入自体骼骨,原伤口缝合。另有1例因胫骨中段、下段粉碎严重,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骨折,并纠正对线、长度及旋转。但是经C臂机透视后发现骨折块间有局部存在较大缝隙,遂于相对应钢板螺钉孔处作1.5cm皮肤切口,经螺孔植入自体骼骨骨粒。此3例病例均顺利愈合。使用微创经皮钢板技术非锁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符合生物学原则,在开放及闭合胫骨骨折治疗中能明显减少感染及皮肤坏死率,具有损伤轻、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的优点,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KrettekC,CerichT.Aminimallyinvasivemedialapproachforproximaltibalfracrtures[J].Injury,2001,32(1):413.[2]KrettekC,MullerM,MclauT.Evolutionof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MIPO)inthefemur[J].Injury,2001,32(1):413.[3]李增炎,冯和林,张英泽.胫腓骨骨折带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的比较[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24):1.[4]ForwordKC.Conceptsofminimallyinvasiveplateosteosynthesis[J].Injury,1997,28(Suppll):12.

查看全文

微创公司软件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1微创公司软件开发成本管理的分析

微创公司的成本构成主要是:工资及福利的支出、调研及维修费、业务费和市场营销所需的各项业务的费用支出、房屋及软件设备折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究开发费用。而其中也导致了微创公司的成本方面如下几个特点:固定成本比重过大、区域成本差异化、技术变革带来的成本管理困难。微创公司为了解决其自身的成本特点问题以及为了适应由于公司业务的增长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决定对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进行成本管理,而主要的管理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实现软件开发项目的条件、确定成本估算对象、设置管理的组织机构、软件开发实施阶段成本跟踪和控制。(1)项目资源的安排:通过使用公司内部的公用软件,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项目人员的交流和任务的分配,更好的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将目标合理的细分化,实现了成本的降低,生产率的上升,资源的再利用。(2)影响项目成本的进度管理:基于以往的项目进度管理的进度估算法和类推估算法的一系列缺点,微创企业充分利用FP技术的软件规模的度量技术来进行数据的生成,使用定额估算法和PERT计算方法对项目的历时进行估算,达到了项目进度管理的目的,使管理工作合理分配资源,发挥资源的最佳作用,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使项目能够按时完成。(3)项目成本的估算研究: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微创公司对此做了细致的划分,软件成本估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建立目标、计划所需的数据与资源、准确说明软件需求、详细准确的估算、估算方法的选择、比较与更新、实际的应用。(4)软件项目成本控制:对项目进行监视和操纵以使项目能够按照预期进行,使项目经理能够更好的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了解。这一阶段,项目的制定需要严肃并合理。即使计划有特殊情况也应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并且项目要从实际出发。而且项目在实施上还需灵活,来保证项目经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经过了一系列的优化之后,微创公司形成了完整的软件开发的成本管理系统,能够系统的分析软件开发的成本问题,降低了软件开发的成本,并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2微创公司软件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的应用

2.1项目简介

某企业为解决管理效率地下、数据易丢失、企业难以有效对人员进行掌握和控制的问题并实现企业网的安全可靠、项目组级间的协同设计,实现知识管理和积累等一系列成果委托微创公司进行开发项目。

2.2微创公司项目软件开发成本管理系统应用

查看全文

微创拔牙护理安全管理价值分析

目前我国口腔问题较为突出,很多居民存在口腔问题,牙周炎、牙齿残缺等问题常见,拔牙术在口腔问题治疗中应用广泛,是一种常见的颌面外科技术,同时操作时会触及骨组织和局部软组织,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损伤,且对会患者造成应激性刺激,导致患者心率、血压发生变化,增加心血管风险发生率。而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很多老年拔牙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拔牙耐受性较低,且增加了操作风险,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服务干预,并应以安全管理为主[1-2]。本文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微创拔牙护理方式进行了探究,对比常规护理与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价值,旨在为老年患者口腔治疗工作提供安全指导意见,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定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微创拔牙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50例,将其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25例)、试验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60~81岁,平均(70.53±2.87)岁,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冠心病14例,合并风心病4例,合并肺心病8例;试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1~81岁,平均(70.76±2.54)岁,合并高血压18例,合并冠心病13例,合并风心病4例,合并肺心病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拔牙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说明心电监护下微创拔牙操作过程中和优势,提示注意事项,安抚患者情绪,解答患者疑问,叮嘱患者合理饮食,保证睡眠质量,治疗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抽搐、寒战等问题,拔牙后叮嘱患者不要立刻离开,观察30min无不适情况再离开,检查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监测血氧饱和度;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叮嘱患者口腔中止血纱球不要立刻吐出,至少要保留40min,拔牙后1~2d会出现少量出血情况,属正常现象,患者不必过于担忧,口内唾液尽量咽下,同时密切观察口腔出血情况,若出血较多需及时就诊处理;(2)叮嘱患者密切监测自身血压状态,定期检测血压,若出现血压波动情况常规服用降压药,调节饮食,但不要食用过凉食物,同时务必保证睡眠质量,若入睡困难可适当聆听舒缓音乐,或配合呼吸训练,安抚情绪;(3)有效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叮嘱患者拔牙时不要随意转动,若出现不适情况举手示意,避免高速钻针、拔牙器械伤害到软组织,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状态,及时发现异常问题;(4)预防交叉感染,指导患者拔牙前使用氯已定漱口,并口腔进行消毒,可使用碘伏棉球,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定期进行培训,务必对手术室、器械、设备进行彻底消毒。1.3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拔牙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具体包括:术后出血、血压升高、意外伤害、交叉感染。1.4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计数资料,表示为[n(%)],x2值进行检验,统计学意义指标:P<0.05。

2结果

试验组术后出血、血压升高、意外伤害、交叉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0%、4.00%、0.00%、4.00%,均较对照组16.00%、24.00%、16.00%、24.00低,P<0.05,详见表1。

3讨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