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人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17:34: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未成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未成人违法犯罪分析论文
一、单亲或离异家庭是其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由于单亲或离异家庭中的孩子缺少正常的父母之爱,而且在性格形成上容易产生烦躁、冷漠、孤僻、自卑等不良倾向。甚至父母双亡,2006年3月14日至3月23日间,被告人王翔窜至北安市铁南区居民杨玉芝家、冯玉英家、钱翠萍家共实施盗窃6起,其中,2起系未遂。盗窃大棉袄一件、裤子三条、纸壳150斤、旧书、小食品、夹克衫一件、水洗裤一条、衬衣一件等物品,共价值人民币321元。
本院了解到,被告人王翔从小父母去逝,其与养父母一起生活,小学三年便缀学,养父母离异后,开始流浪。2006年1月23日因盗窃罪,被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人民法院判处拘役六个月。刑满释放后,流窜至北安市,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实施盗窃多起犯罪。犯罪后,本人悔罪。
像这样的家庭,子女缺少家长在思想上,行为上的关心、教育和指导,削弱了家庭教育的职能,对子女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上残缺的家庭对孩子管教上的力不从心,有的放任自流,有的听之任之,极易使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二、文化教育低及法律意识淡薄是其走上犯罪道路首要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文化层次低和无业者较多。一些因家庭条件限制或学习成绩不佳而辍学的未成年人,退学后不能很快就业,没有固定收入,经济困难,精神空虚,无处寄托,常常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一旦时机成熟,便会走上犯罪道路。
农村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刍议
一、授课日期:XX年XX月XX日
二、授课对象:XX全体师生
三、教学目的:通过对农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探讨,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手段与方法,进一步增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实效,为农村创设良好的教育工作与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提供支持与保障。
四、教学重点难点:探讨农村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方法与手段,力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明显成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如一场“知时节”的春雨,滋润着中华亿万未成年人的心田。《意见》深刻分析了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形势,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在市委、市府、市关工委和市文明办的领导下,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日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李长春同志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履行党的十七大赋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及社会氛围。现将我镇上半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领导。
(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及时调整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迅速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书记、镇长亲自督办、机关干部包社区制、各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大格局。坚持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工作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牵头责任单位工作积极性,开展特色鲜明的活动。坚持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为依据开展工作。坚持社会监督制度,聘请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社会义务监督员17名,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和信箱,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做好了创新案例的收集、上报工作,坚持工作信息报告制度,做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信息的收集、编发和报送工作,做好了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二)完善考核体系。镇党委、政府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融入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纳入了对社区居委会的目标考核,实行奖惩逗硬,并作为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镇机关、社区有专人负责,工作有方案,措施有落实,经费有保证,使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参与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好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中有力度。坚持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各方面作用,全年来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力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比表彰活动,将评比表彰规范化、制度化。
二、增添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各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建立有效的馆(园)校外联系制度,把校外活动列入学校教育计划。
镇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我镇以党的精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统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中央及省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讲话,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镇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高度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为确保我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充实完善志愿者工作队伍,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并将工作的落脚点延伸到村,形成了完整的工作网络。成立了以书记为所长,副书记为副所长,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宣传、团委、妇联等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村成立了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积极配合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组织,推动关爱工作见实效
为了确保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镇党委在年初因地制宜制定了全年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细化领导责任,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村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提高重视程度,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服务脱贫攻坚,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关爱活动。联合各村和中心校对全镇困难家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掌握困难青少年底数,通过“暖冬关爱等活动的开展,给予困难青少年一定的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完成义务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开展教育扶贫,助力困难学生,继续做好教育扶贫救助学生帮扶学生。开展残疾儿童送教活动,乡中心校22名教师组成5个工作小组,分别对5名无法到学校就读的残疾儿童进行送教和走访,每名儿童每学期走访送教16次。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树献送活动工作会议发言
同志们:
集团公司党政研究确定,今天召开集团公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暨“树献送”活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和济宁市委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集团公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表彰奖励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深化“树献送”活动,实施“阳光助学、阳光奖学”,资助一批家庭生活困难的青少年学生。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动员集团公司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时代新风,塑造良好的兖矿形象,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一项战略任务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在深刻分析和正确把握国内外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作出的重大决策。前不久,中共中央、山东省委和济宁市委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继召开工作会议、下发意见,作出了全面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执政风范,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未成年人的亲切关怀。对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紧密结合集团公司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是未成年人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也必须看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正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接班人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互联网及其他传媒中的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有害信息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了消极作用;一些社会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行为、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行业不正之风、腐败问题等,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失当和学校教育的失重,也造成未成年人的知识增长与品德提高之间的失衡。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一些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对于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侵蚀和毒害,广大职工群众深感忧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有的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担负起应有的领导责任,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尚未真正形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经费投入、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都有许多与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对于目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各级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务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第三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条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少年司法规律综述
人类社会踏入现代文明以来,对儿童生命健康和儿童利益的关注与保护,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当孩子生病的时候,人们首先选择的是去儿童专科医院。然而中国的少年法院总是“尤抱琵琶半遮面”,欲出而未出。笔者认为,儿童医院的发展经验,能否为处在转型创新路口的少年司法所借鉴,少年司法的特有规律又能否被长期习惯于成人司法的立法、司法者真正认识,这不仅仅是一个问题、一个课题和一个命题,更是一项制度、一项理念和一项事业。
一、少年司法的逻辑起点:孩子“触法”,需要专科“诊治”
刑事司法的目的主要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该语适用于少年司法更为恰当。①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未成年人“触法”与成年人犯罪存在很大差异。孩子生病,家长往往选择到专门的儿童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儿科就诊,而未成年人“触法”,就如同孩子生病,在处理上应当与成年人有所区别。少年司法就是针对“触法”未成年人进行辩证施治、专科门诊,从而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一)典型案例之警示
案例一:医疗纠纷。原告(两个半月大)因上呼吸道感染被某普通医院收入院。入院后医院违规操作,使用“庆大霉素”等药物对原告进行抗炎治疗,结果导致原告“双耳感音神经性聋”。该案最终经法院主持调解结案,由医院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共计四十万元。案例二:抢劫案件。被告人李某、叶某均系某职校学生,一日两人上完网后都没钱了,就商量去弄钱。当晚11时许两人在一公园门口,李某见一女性(被害人陈某)经过,就上前拉其挎在肩上的挎包,致陈某倒地。叶某上前拉住陈某的手臂,帮助李某抢得挎包,包内有人民币80元及化妆品等物。后经少年庭审理,两被告均被判处缓刑。但李某和叶某在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被学校开除。为帮助两人重新开始学业,少年庭法官与学校、家人多次沟通协商,最终签订复学安置帮教协议,二人得以重返校园。案例一中的孩子因非专业性的治疗遭遇不幸;而案例二中的两名未成年被告人则非常幸运,其虽已触犯刑法,但在少年庭法官的真诚帮教下重拾学业。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专业化的重要性——对犯了错的孩子进行有效帮教,同样必须建立专门的司法机构,由专门的法律进行规范。
(二)普通民众之反映
未成年犯罪人释放安置
一、历史回顾
在十八世纪,未成年人大约8岁时就要被送去当学徒,去学习技术、承担责任和接受训练。在十八世纪后半期,这个做法开始衰退了,导致了未成年人监督的崩溃。其结果是,目无法纪的未成年人有时间投身于反社会的课外活动——犯罪。
由于不受监督和不守规矩的未成年人人数日益增加,被拘留的个体未成年人人数和类型也就随之增多了。因此,十九世纪早期出现了把被拘留的儿童与被拘留的成人分开关押的举措,专为儿童设置的第一个拘留设施于1825年开启。纽约收容所收留流浪儿、弃儿,并且关押犯罪未成年人,希望给他们提供较为积极的环境。在他们被关押期间,要求儿童学习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关押时期持续一到三年。根据在收容所期间他或她的行为表现,一个评估委员会决定对未成年人的关押期限,该委员会必须为未成年人释放回归社区做准备。
在监禁期限届满之后,把未成年人释放到一个家庭作为契约雇工在私人住所劳动工作。这已经被视为现行未成年人释放安置运动的起始阶段。契约期间的目的是在社区中监督未成年人并且教导归档儿童学习工作技能。此外,这个措施也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养育环境,以便努力减少可能引诱她或他实施不法行为的因素。从十九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先批准了释放的契约约定的委员会,要求一个官方机关检查未成年人的进步情况。
在十九世纪末,收容所的契约成分消失了,因为它不再被视为有利可图了。然而,许多人认为,它没有真正消失;而是工作名称改变了(Pisciotia,1993年)。契约约定变成了释放安置或假释,而且检察机关变成了假释机关。唯一的不同是,契约约定程序把未成年人释放给“主人”,而释放安置/假释方法把未成年人释放给他们的家庭或监护人。
二、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与未成年人缓刑及成人假释的比较
美国未成年罪犯释放后的安置措施论文
摘要:基于未成年罪犯所具有的特点,对未成年罪犯执行自由刑的方式与内容也有别于成年罪犯的自由刑,在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关键词:自由刑/释放安置/未成年罪犯/监狱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不是一个新概念,其渊源可追溯到十八世纪,通常认为它类似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最近十年来,为了反映刑事司法制度现在采取的更加严厉惩罚的态度,未成年人释放安置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词条回放了历史场景,把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联系起来,并且深入阐述了释放安置的问题。
一、历史回顾
在十八世纪,未成年人大约8岁时就要被送去当学徒,去学习技术、承担责任和接受训练。在十八世纪后半期,这个做法开始衰退了,导致了未成年人监督的崩溃。其结果是,目无法纪的未成年人有时间投身于反社会的课外活动——犯罪。
外国未成年犯罪人释放安置论文
【内容提要】基于未成年罪犯所具有的特点,对未成年罪犯执行自由刑的方式与内容也有别于成年罪犯的自由刑,在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关键词】自由刑/释放安置/未成年罪犯/监狱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不是一个新概念,其渊源可追溯到十八世纪,通常认为它类似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最近十年来,为了反映刑事司法制度现在采取的更加严厉惩罚的态度,未成年人释放安置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词条回放了历史场景,把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联系起来,并且深入阐述了释放安置的问题。
一、历史回顾
在十八世纪,未成年人大约8岁时就要被送去当学徒,去学习技术、承担责任和接受训练。在十八世纪后半期,这个做法开始衰退了,导致了未成年人监督的崩溃。其结果是,目无法纪的未成年人有时间投身于反社会的课外活动——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