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17:16:1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未成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未成年职工特殊保护规定
第一条为维护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保护其在生产劳动中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是针对未成年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点,以及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采取的特殊劳动保护措施。
第三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
(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接尘作业;
(二)《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
共青团未成年维护讲话
同志们
主要的目的是总结我区未成年人维护工作,这里召开区年区未成年人维护委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年工作任务。
刚才,镇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未成年人维护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同志全面总结了未成年人维护工作,并对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完全同意。希望各委员单位、乡镇(街道)未委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进一步加强我区未成年人维护工作再讲三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未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青少年的健康生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幸福。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历届区委、区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维护工作,明确提出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对在未成年人维护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解决。区各有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真抓实干,未成年人维护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随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维护工作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比方:前两年国内发生的多起针对未成年人的案件,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相关工作的高度重视。区未成年人生长的整体环境是好的未保工作也是卓有效果的但是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仍有发生,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不良因素仍不同程度的存在未保工作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青少年违法犯罪成因非常复杂,既有青少年自身素质和交友关系的原因,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存在着社会管理上的漏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希望区未委会成员单位要充分认识未保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站在对党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立场上,从久远眼光来看待这项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推进未保工作。要从建立全社会维护未成年人意识,健全未成年人维权工作机制,优化未成年人生长环境,打击未成年人侵权案件等方面入手,不时提高我区未保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广大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健康生长做出新的贡献。
二、认清形势。切实开展好未成年人维护工作
未成年德育优化措施
一、建立起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未成年期是一个发展成长期。古人云:“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未成年人的道德发展与其成长相一致,呈现出“认同-反叛-创造”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必须认真加以把握。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必须以未成年人为中心,建立起以增强未成年人道德素质为主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科学体系。
1.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建立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首先是要抓好未成年人自我学习的素质教育。要以“科学”和“规则”教育为重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突出体验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快乐的学习和实践之中,让未成年人自己从社会和书本中学习知识吸取精华提高自身素质。其次是要抓好对教育者的教育。未成年人大部分都属于在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中度过。因此,学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肩负着最主要的教育任务。对已经误入歧途的未成年人,要倾注更多的爱心,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使这部分未成年人重新回到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来。特别是要加强对工读学校的建设,要给予这部分未成年人除生活以外更多的思想道德观念的正面引导和帮助,修正他们那些已经偏离社会道德要求部分的道德观念。尽量减少对其他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2.构建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社会外部环境
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势利导,构建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是有效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之举。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着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要规范社会各种行为,把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加强舆论的力度,一方面正面宣传社会道德规范。重视对社会公众人物的教育,社会公众人物往往是未成年人崇拜和模仿的偶像,对未成年人的道德塑造和道德观的形成影响很大。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系中,要加入对社会公众人物的教育。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让他们自觉规范言行举止,生活中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注重自身正面形象的塑造,用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引导未成年人树立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另一方面对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公开进行曝光,同时大力打击违法犯罪,清除黄、赌、毒、暴力、邪教等内容的不健康文艺作品,避免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创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环境。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既要遵循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耐心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引导未成年人在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大力宣传和倡导健康文明的行为方式,不断扩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阵地。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和运行机制,及时处理有关问题。启动全社会的道德素质评价机制,如个人诚信档案等,优化环境,创造条件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探索建立未成年人评价体系,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调研,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调查分析、文献研究,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操作体系,提出体现未成年人特点和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思路和方式,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反映未成年人的思想、愿望和呼声,推动党委和政府制定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及青少年工作规律的未成年人工作规划。加强与有关专业机构合作,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评估研究和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工作研究,逐步建立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预警机制。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区论坛。定期邀请有关方面领导、青少年教育专家、优秀未成年人典型,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举行报告会、对话会、研讨会等活动,并以论坛为载体,开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活动。
未成年网游成瘾综述
人类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了网络世界。科学是把双刃剑,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和游戏机成瘾成了学校教育和儿少卫生工作的一项新的内容。
1网络成瘾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特征
1•1网络成瘾的定义
长时间网上浏览和过度沉溺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并对身心造成一定伤害的现象。
1•2流行病学特征
2000年12月31日中国互联网中心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上网人数中,18岁以下的用户占14.93%,18~24岁的用户占41.18%;在2250万互联网用户中青少年用户接近50%。据重庆医科大学儿少卫生教研室杨励报道,在被调查的2173名高中生中,沉迷与计算机游戏和电子游戏机的占24.6%,随着年级的增高,发生率也在增高,高三学生达到32.3%。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的2000年中国5城市青少年互联网状况及其影响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同样的流行趋势,即高中生占56.0%>初中生36.0%>小学生25.8%;调查还显示,父母的学历越高,其子女用户比例越高。
美国未成年罪犯释放后的安置措施论文
摘要:基于未成年罪犯所具有的特点,对未成年罪犯执行自由刑的方式与内容也有别于成年罪犯的自由刑,在美国未成年犯罪人的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关键词:自由刑/释放安置/未成年罪犯/监狱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指只在监禁期后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释放安置是未成年人被关进行刑机关(原始刑罚)的最后成分,而不是由法官判处的刑罚,它的最基本功能是在社区里监督未成年人。紧随具有严格时间表的监禁刑之后,设计释放安置是要帮助未成年人过渡到“真正的世界”。
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不是一个新概念,其渊源可追溯到十八世纪,通常认为它类似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最近十年来,为了反映刑事司法制度现在采取的更加严厉惩罚的态度,未成年人释放安置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个词条回放了历史场景,把未成年人释放安置与未成年人缓刑和成年人假释联系起来,并且深入阐述了释放安置的问题。
一、历史回顾
在十八世纪,未成年人大约8岁时就要被送去当学徒,去学习技术、承担责任和接受训练。在十八世纪后半期,这个做法开始衰退了,导致了未成年人监督的崩溃。其结果是,目无法纪的未成年人有时间投身于反社会的课外活动——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与对策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文化的引进,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日趋严重,而且犯罪年龄日趋下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原因及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诱因;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随着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犯罪率也开始不断上升。这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尤为严重。据统计,我国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法律意识及生存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探讨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可以促进未成年人实际保护工作的进步以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法制化。这对祖国的未来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的实现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原因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出生地和最初的活动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特别是未成年人人格的形成和情感影响方面占主导地位。大量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表明,父母的不良形象如同阴影一样笼罩着孩子的心灵,诱导着子女的思维和价值取向。而且这种阴影往往陪伴孩子一生,给孩子以深刻影响。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思考
摘要:未成年人作为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未成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过程,需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和关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完善刑事诉讼制度等方面入手,详细的论述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未成年人;形式司法;保护制度
在现代社会中,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人们常常会忽视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再加上现代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存在很多的不良现象,使未成年人犯罪率日益增高。在学校中注重对未成年人进行智力教育,社会教育与品德教育严重脱节。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成长,致使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而刑事司法是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最为关键的法律。
一、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对司法保护制度进行完善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未成年人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他们背负着推动社会发展和前进的重要使命。完善刑事司法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制度,可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使未成年人懂得遵守秩序和规则、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和做人等。这对于未成年的家庭、学校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接班人,促进了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2)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阶段正是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向成熟进行转变的关键时期,他们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犯和诱惑。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制度进行完善,可以为未成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以保护和教育为基本原则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可以使未成年人的心智快速成熟起来,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做事更加稳重,从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制度的完善策略
未成年人监护关系变更研究
摘要: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的监护,第二是对被监护人的财产安全的监护。当监护人的监护权被剥夺时,应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目前我国法律尚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未成年人;监护人;监护权
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为世界各国的难题,特别是在对未成年人监护权方面的保护,更是有很多问题存在,并且在监护权变更的问题上,各国都有着不同的方法。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正常情况下,父母应该作为未成年人第一顺位监护人,但是存在特殊情况的,可以以未成年人的其他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或者法律授权的组织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1]。
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起到监督和保护的作用,但是如果当法定监护人因为法定事由以及其他事由丧失监护权时,我国法律对如何更换法定监护人,并且对如何更换法定监护人,做出了相关规定,但是这其中所存在一些问题,将在下文中指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将监护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监护为法定监护,正通常情况下,未成年人的父母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但是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时,比如父母死亡、监护权被剥夺或无监护能力,应该按照以下顺序确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组织。第二种监护为指定监护,当未成年人的近亲属死亡、丧失监护能力以及被剥夺监护权时,法律授权的相关组织有权从其他近亲属、朋友及其他组织中指定监护人。第三种监护为委托监护。第四种监护为遗嘱监护,在我国遗嘱监护的成立,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被指定的人或者相关组织同意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二是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相关组织无异议;三是遗嘱监护不违反法律规定。在我国法律中,明确地对监护人的变更程序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法律规定的事由存在并且发生,那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法律规定剥夺监护人的监护权,虽然是对原监护人的监护权的剥夺,但是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不需要监护,而是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需要重新选定新的监护人。并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规定:“指定监护人后,监护人以及法院不得自行变更。擅自变更的,由原被指定的监护人和变更后的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2]。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虽然已经对监护权的变更提出了法律支持,但是对被监护人的利益保护,在变更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没有给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在取消原监护人权利以及未确定下一任监护人的同时,由谁来暂时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法律中没有给出明确规定;以及在没有监护人保护的期间里,未成年人如果造成其他的民事损害,那么这些赔偿应该由谁来承担,我国法律也没有给出相关规定,因此我国法律对此的相关规定仍为空白。对于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由法院在宣判未成年人监护权变更的同时,宣布由有关组织暂时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而相关组织可以为: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民政部门等。第二个问题,在法院还没有确定新的监护人而未成年人此时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法律授权的其他组织可以暂时成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如果当未成年人所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笔者认为应由担任未成年人临时监护人的组织承担,并且在法院根据法律规定,确定完未成年人的监护之后,再由监护人对相关组织进行赔偿。我国监护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监护的期限。而我国以及根据其他国家法律的对比,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的监护权以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
由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还不健全,人民法院在剥夺监护人的监护权以及选定监护人时,应该及时听取被监护人的意见,考虑并照顾被监护人的感受。不仅要发挥好法院的作用,更要发挥好基层组织的监督作用,在选定完监护人之后,及时的详细的了解有关情况,并且更要对新选定的监护人以及被监护人做定期回访。在有关组织担任监护人期间,应由法院做为监督单位,对有关组织的行为进行监督,如果发现相关组织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及财产有非法侵害行为,应该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避免未成年人的相关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且在相关组织作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期间,如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其他人的侵害,应当由该组织代替未成年人进行诉讼。未成年人作为我们祖国的希望花朵,应该对其权益进行特殊保护,将监护人出现的问题及时遏制在初期阶段,避免未成年人出现较大的损害,在对监护人的变更问题上,应该考虑相关因素,尽可能的减少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损害,在身心上照顾未成年人的感受,避免伤害到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我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还需改进。
小议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策略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错综复杂,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黑社会性质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中央电视台和司法部曾在网上做过一个调查,以了解社会对一些法律问题的关注情况。后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所列出的10个法律问题中最为人们所关心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从这项调查看,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随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新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已由原来的备受关注发展到高度重视的程度,而犯罪的原因也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例如网络犯罪等。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以及预防举措
一、未成年人犯罪特征
(一)、14至16周岁低龄犯罪上升。
犯罪主体低龄化日趋严重,未成年犯罪的人数在大幅度增长,其中14至16周岁低龄犯罪,2004年为18人,2005年为23人,2006年为27人,2007年为29人,2008年为30人,2009年为52人。
(二)、被害人多系在校中小学生.
未成年犯罪案件中被害人多系未成年人,其中2004年为12人占30%,2005年为17人3占36%,2006年为23人占47%,2007年为31人占53%,2008年为34人占67%,2009年为57人占82%。
(三)、未成年犯出狱后重新犯罪人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