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15:57: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完整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完整

信号完整性准则论文

信号完整性(SI)问题解决得越早,设计的效率就越高,从而可避免在电路板设计完成之后才增加端接器件。SI设计规划的工具和资源不少,本文探索信号完整性的核心议题以及解决SI问题的几种方法,在此忽略设计过程的技术细节。

1、SI问题的提出

随着IC输出开关速度的提高,不管信号周期如何,几乎所有设计都遇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即使过去你没有遇到SI问题,但是随着电路工作频率的提高,今后一定会遇到信号完整性问题。

信号完整性问题主要指信号的过冲和阻尼振荡现象,它们主要是IC驱动幅度和跳变时间的函数。也就是说,即使布线拓扑结构没有变化,只要芯片速度变得足够快,现有设计也将处于临界状态或者停止工作。我们用两个实例来说明信号完整性设计是不可避免的。

实例之一︰在通信领域,前沿的电信公司正为语音和数据交换生产高速电路板(高于500MHz),此时成本并不特别重要,因而可以尽量采用多层板。这样的电路板可以实现充分接地并容易构成电源回路,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大量离散的端接器件,但是设计必须正确,不能处于临界状态。

SI和EMC专家在布线之前要进行仿真和计算,然后,电路板设计就可以遵循一系列非常严格的设计规则,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增加端接器件,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SI安全裕量。电路板实际工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通过采用可控阻抗端接线,可以避免出现SI问题。简而言之,超标准设计可以解决SI问题。

查看全文

分析怎样完整国债市场

【论文关键词】国债市场货币政策

【论文摘要】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经由国债市场的发展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有效的改革路径之一,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真正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文章提出完善我国国债市场的建议与措施。

一、利率市场化需要完善的国债市场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经由国债市场的发展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比较有效的改革路径之一。十多年来的中国国债的市场化改革对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债二级市场及其收益率的形成、国债一级市场引入竞争性的招标机制、国债回购利率的市场化、国债期货交易的试验等改革举措,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革的进程。近年来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引导市场利率,以及各种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出台,都为最后放开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准备了基础条件。但是,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逐步加快,中央银行亟需确定一个市场基准利率来引导市场利率。

所谓市场基准利率,是在多种利率并存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金融市场上所有金融产品价格确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人们公认的并普遍接受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利率。目前,中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实际上起着基准利率的作用。但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看,真正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是国债市场的利率。

首先,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般规律来看,能够成为基准利率的必须是流动性好的金融商品的利率。国债利率具备这一特点。国债有“准货币”之称,变现力极强,它的价格形成与波动能够灵敏地反映资金市场供求的变化,因而可以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诚然,国债利率也会受到通货膨胀和到期风险的影响,但由于国债到期还本付息是一个固定额,在通货膨胀率与利率变化可以预期的条件下,国债利率就自然成了基准利率的代表。实际上,美国、日本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市场基准利率就是国债利率,国债利率处于整个利率体系的中心环节,它的变动决定其他金融工具利率的变动。

查看全文

医院资产安全完整性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表现;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对策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会计信息失真、一些医院管理者指使会计人员虚构经济业务、内部支出预算执行随意,造成收不抵支、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不强、会计人员素质较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外部监督乏力、缺乏监督奖惩机制、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改善单位内部环境、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严密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内部审计职能、强化外部监督,督促医院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评价、激励机制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医院管理者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各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不断完善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让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作为医院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

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表现

1.会计信息失真。(1)为了完成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考核目标,一些医院管理者指使会计人员虚构经济业务,人为地调整财务指标。(2)一些收费人员利用工作之便采取“大头小尾”的开票方式将公款据为己有。(3)财务会计部门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致使一些虚假、不规范的发票、验收单据蒙混过关。

2.内部支出预算执行随意,造成收不抵支。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财务收支平衡。

查看全文

完整的营销企划案

一份完整的营销策划案应包括以下要素,但是现实中由于信息来源不充分以及受制于各个公司实力等一系列因素,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对于营销策划所需要考虑的方面不是很周全。

本方案企业的领导层应该非常注重营销部门的地位,企业的生产经营战略都是建立在营销部门对大量市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的基础上,即企业的战略是绝对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核心来制定。

本方案是笔者结合自身在营销工作中的心得,企业的战略定位的调整方面的经历,并在充分吸收菲利普.科特勒先生的营销思想精华整理出来,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并互相提高。

一、分析营销机会

1、管理营销信息与衡量市场需求

(1)、营销情报与调研

查看全文

走向完整的分裂

一种有助于自身的自我分析,它不是纯技术性的,而是在真诚与不断求索中生成的。恰如写诗,真正的诗并不依赖单纯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中和血液中的痛苦的生产。纪德说:“应该而且只能在自身寻觅个人的伦理观,不应将任何外在于自我的东西强加给我,或以此约束自我。”然而,真诚,对于自我本身的忠实,却又容易在童年萌发的神秘主义染色下进入象征的桎梏。象征,犹如一把利刃,切割着自身,走向多元化分裂。无形中,我们区分着灵与肉,上帝与魔鬼,地狱与天堂,或者其他的一些意象。二元论和道德主义,都是急性子,他们不满于单单的看或者行走,紧要的是先作出判断。如此的判断恰恰成为了看和行走的束缚。但表现在纪德身上,象征似乎并不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纠缠的线团。

手淫,首先是肉体的,其次才是精神的和思索的,甚而是生活方式的。纪德对玛德莱娜的圣洁之爱,几乎达到了消除实体——人,的地步,此中不难看出一个清教徒的的深的宗教影响。同时,这种对实体的消除的爱注定跟源自肉体的骚动是割裂开的。灵与肉的这种状态,使纪德同时趋向天堂和地狱,一种二元论逐渐的将主体——人,撕裂开来,使其饱受痛苦。而另一方面,新教提倡的内省和反省,无疑加重了分裂的封闭性和纪德的幻梦和想象,把事件掩饰起来,单单在心灵里通过忏悔达到一种空的“和谐”。然而这种灵与肉的持续对峙却越发变得压抑和窒息。纪德深陷西奈半岛的阴暗之中。

身体,被纪德曾经称为行为的起源的所在,却丛生着疾病,以致过早地将纪德拉入一种生成的焦虑中,而且对自己的生命很是担忧。在这样狭缝式状态中,或者是哈姆雷特,或者是唐璜,或者是唐·吉诃德。如此三个角色在纪德的人生舞台上穿插演绎那些悲喜剧,将痛苦、快慰、压抑、坚韧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纪德在情感低落的时候,在为自己探索一个和谐存在的时候,曾试图批判三者的滑稽;但未能彻底,直到临死前,他说:“始终是介乎于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挣扎?”

文学创作,或者说唐·吉诃德之矛,在纪德的自我分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纪德借《伪币制造者》中小说家爱德华的思考,表示:“我的心只因同感而跳动;我只通过他人而生活;可以说我是通过或者与人结合而生存,而我从没有比躲开自己而成为另外一个人更感到生命力的充沛。”一种生命的他者求索,其实就是一种幻梦和想象的表现,也是一种象征。他,纪德,小说的创作者,在不同的角色中游荡着,穿梭着,体会他们不同的情感。我们从某种意义上,或者可以说,小说里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纪德。他把自己身体潜在的冲突、情感、欲望,生成笔下各样的人物,并在小说的情节里求索一个可能的和谐相处。

分裂,就一定要完整吗?起码最初,纪德是这样认为的,虽然后来有了更深的认识。纪德于1919年写道:“我从来不会放弃什么,我在自身同时庇护着精华与糟粕,我生活在分裂的状态之中。可是,我身上共存的各趋极端的东西并没有像某种存在和生活动人心魄的集中感受那样,给我带来太多的不安和痛苦,这该如何解释呢?截然对立的倾向没能使我成为一个痛苦的人,却使我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存在,——因为,痛苦伴随着某种人们希望摆脱的状态,而我并不想逃避这种使我全部存在的可能得到发挥的状态。这种对许多人几乎是不堪忍受的对话状态,对我来说,却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心境,就像一个嗜酒的人喝醉的状态,他不是在酒中求索,而是在醉酒后求索。他渴求的是那样的状态。

然而,每次的对性压抑本身的冲破,随后都会带来重新的分裂或者是依然的分裂。特别是在手淫控制他的时候,他思想混乱,身体虚弱,情绪低落,如他所说,“为了可悲的安宁”。什么样的“安宁”呢?分裂的冲突和一种对自身的模糊所造成的混乱。越是如此,他越是无法摆脱手淫。直到从爱恋童稚中得到第一次的灵与肉的和谐相处,仿佛行为依照了自身的伦理观。这种激情和欢乐,使他很容易摆脱了手淫的控制和思索的混乱,使他感觉到“新力量”的存在。

查看全文

海外华文文学完整性

一、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回顾与分析

海外华文文学主要指中国本土之外作家用汉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包括双语写作的华人作家用非汉语写作又被翻译成汉语的作品)。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则指上世纪初以来发生在海外各国的汉语文学,目前分布于70多个国家,大致可分为东南亚、东北亚、北美、欧洲、大洋洲等不同“板块”,近年来南美华文文学也有所兴起。近30年来,包括大陆、台湾、港澳在内的百年中国文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而百年中国文学除在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在内的本土取得成就外,也在海外有了丰富的延伸和重要的影响。一是中国作家旅居海外的创作;二是华侨、华人在东南亚、东亚、北美、欧洲、大洋洲等地创作形成的居住国华文文学,这种华文文学属于居住国文学,但其以第一代移民和华侨身份创作的文学,与中国文学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香港、台湾的公民身份政策和欧美等国的移民政策,使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华人与中国也仍有密切关系;三是各国汉学家对百年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也可包括非华人用华文创作的作品,但数量很少),这虽不是华侨、华人所写,但反映出百年中华民族新文学的世界性影响,也构成对民族新文学的重要影响,尤其是其中用中文写作的内容。这三种形态在不同层面上反映了中华文化传统在世界的传播,构成海外华文文学的主要内容,也与百年中国文学构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其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东方与西方、雅与俗等重大问题上的实践及其经验已产生世界性影响,并使得汉语文学成为世界性语种文学,推动着世界各语种文学多元共生秩序的形成。而其本身已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借鉴,也是世界文化格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海外华文文学在近百年中生存强韧、发展强劲,1980年代以来遍及的国家更多,创作更丰富,提出的课题更多样,而其分布广,个人性文学活动多,显得散零、边缘的文学现象中有更深层的内在联系。面对这样的文学存在,展开整体性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即在20世纪世界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背景上,打通不同板块、国别的华文文学,探寻其内在联系,展开海外华文文学的“经典化”研究,在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史的写作、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课题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有文学创作就会有相应的文学研究,但有较自觉的学术意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则大致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方修等对马华文学(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史的研究及相关文学史著述的出版,台湾旅美学者对美国华文文学的研究及相关研究著作的问世,可以视作东、西方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自觉展开。40年过去,海外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依旧构成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重要一翼。尽管其研究大多出于华文教育和华人社会生存的需要,注重本国华文文学的历史和现实问题,但也不断提出整体性的问题。

一是会从本国华文文学的现实境遇中产生出富有挑战性的话题,这些话题往往事关海外华文文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例如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界提出的马华文学“经典缺席”等问题,新加坡华文文学界提出的“双重传统”等问题,美国华文文学界提出的“流动”文学史观等问题,其实都涉及了海外华文文学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二是在海外现代文学理论资源的直接影响下,会产生出一些文学的前沿性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深化了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例如东南亚华文文学学者所作的“越界”研究,北美华文文学学者侧重的“离散”研究等,都有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特色,深入到海外华文文学的特质、价值等层面,对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和研究都起了推动作用。台湾、香港与海外华人华侨的关系在1950年代后显得格外密切,从华侨华人史研究中逐步独立出来的华文文学研究,其重点除了香港、台湾移居海外的作家研究外,更多的是中华文化传统在海外华文文学中的传播等。香港在东西方冷战意识形态对峙的年代扮演了在海外延续、传播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角色,而台湾国民党当局也以“文化中国”的正统代表来聚集人心。这种情况使得台湾、香港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较多地从传统在“离散”中的延续和丰富的角度关注海外华文文学的命运。尤其是香港,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自觉打开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窗口,充分发挥了其沟通东西方华文文学的桥梁作用,很多刊物、出版社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例如,创办27年、出版发行了300余期的《香港文学》是全世界刊出海外华文文学专栏和作品最多的刊物,涉及的国家、地区和作家也最多。中国大陆的研究是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台港文学研究扩展到八、九十年代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基本上是在“世界华文文学”的框架中进行。它的提出,与“大中国文学观”、“文化中国”等观念的倡导有密切关联,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关系密切也就不言而喻,而海外华文文学强调的多重的、流动的文学史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也产生了影响;由于其“跨文化性”和“世界性”,也被比较文学学科关注,甚至已成为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它本身包含的“离散性”、“本土异质性”、“中心与边缘”、“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民族与世界”、“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本土与外来”、“身份”批评等课题等也为文艺学所关注。这种研究“领域”的跨学科性如果得到深入沟通,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也会得到深化。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就其成果而言,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海外国别、地区华文文学的研究,东南亚国家的华文文学史尤其较早得到研究,欧洲、北美等的国别、地区华文文学史研究则显得薄弱。例如陈贤茂主编的4卷本《海外华文文学史》(1999年版),东南亚华文文学占了近3/4的篇幅。之后,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国的华文文学史也得以出版,《海外华文文学教程》、《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等也都分国别展开华文文学史的叙述。这些国别华文文学史在国别华文文学研究上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尚未有历史的整合,有的在历史的叙述上有较多缺漏,或缺乏史料的提炼,在作家、作品的“入史”上较粗疏,缺乏“经典化”,欧洲、北美等的国别华文文学史研究空白较多。倒是其中一些取专门的研究视角的国别、地区华文文学研究在海外华文文学的“内部”和“外部”研究上都有深入。二是海外华文文学的专题研究,这些专题一般都关注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特质,并展开了相关理论的探讨,如2000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作为世界性语种文学的华文文学之研究”,2003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从华人文学到华人族裔文学的当代转型”,2004年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身份理论与世界华人华文文学”等,海外华文文学的“语种性”、“双重传统”、“越界视野”、“多重身份”、“离散写作”等问题得到探讨。

形象学的探讨有深入,“异”的形象尤为受到关注,但也受视野所囿,问题的探讨与文学史结合不够。三是从中国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关系的角度展开的研究,或是将海外华文文学置于世界华文文学的历史格局中予以考察的研究,这些研究沟通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双向内在联系,不过,这方面的探讨还较为表层。近年来,《中国与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2004)、《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2007)、《汉语新文学通史》(2010)等著作相继出版,则反映了学界在中华民族文学的背景上对海外华文文学资源的关注,并从“汉语文学”这一角度作了开掘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刚刚开始,无论是海外华文文学资源的开掘和提炼,还是相关文学史观的调整和深化,或是中国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关系的把握等等,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的研究有深入,文化母题在异域环境中的嬗变尤为受到关注,杨匡汉的《中华文化母题和海外华文文学》对此作了很好的研究。四是海外华文文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面的研究,其中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移民”作家的创作尤为受到关注,新世纪以来的海外华文文学也得到相应研究,为海外华文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意见,但还是显得较为零散,同时由于受到一些非文学因素的制约,一些重要作家、作品仍被遮蔽,影响了整体上对“新移民”创作的评价。五是关于海外华人学者的文学理论、批评建树和海外汉学的相关研究,近年也有拓展,以往较被忽略的国家的汉学研究开始得到重视,当代海外华人学者文学批评理论由于对中国大陆的文学研究产生的“冲击”而被关注,对其研究也随之展开。这些研究大半正在进行中,也还不足以覆盖海外华人学者的文学理论、批评建树和海外汉学的相关重要内容,尤其是两者的“连接”点,如海外华人学者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对海外汉学的影响等尚未受到充分关注。海外华文诗学研究,即在海外华文文学的批评实践中建立海外华文文学学科研究的诗学范畴和方法,虽已提出多年,但尚缺乏深入。所有这些研究基础和发展方向其实都指向了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

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整体观

展开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性研究,理解历史总体性的方法论和具有文学的生命整体意识是重要的。历史总体性的方法论其实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即人类社会最终走向自由,人自身最终实现解放,而社会发展的现实与总体趋势有着辩证的联系和互动,总体化的历史进程有着极其丰富的差异性,甚至以差异性作为前提,从而呈现开放性的格局。“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启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的文学”表现出文学对于人的认识的深化和人性的全面解放的追求,反映了文学的历史总体趋势。现代中华民族文学的种种现象都是这一文学总体历史进程中不同(特定)阶段的表现,都会在“人的文学”的历史进程中自我扬弃,直至走向“人的文学”的终极完善;而同时,文学的现实阶段和众多领域,在其复杂多样的存在中,克服着理论与实践、创作与现实之间的割裂,努力突围出文学的异化、物化,使文学最终走向真正合乎人性的境界。这成为现代中华民族文学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文学之间的根本性贯通,也是海外华文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在呼应。这里,强调“历史总体性”并非遮蔽差异性,而要接纳、揭示差异性是重要的。文学的生命整体意识则是指不同板块、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汉语文学尤其有着密不可分性,缺了任何一点点,民族新文学的血肉就少了一块;对任何一种文学的伤害,都是对自己文学生命的致命伤害。而将各地区的汉语文学视为一个生命整体,就把握到了不同时期民族新文学的血脉走向,自然也能更好地审视海外华文文学。对包括东南亚、东亚、欧洲、北美、大洋洲、南美等地区各国在内的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展开整体研究,其历史整合就要打通“国界、洲别”,避免现有“海外华文文学史”罗列各国华文文学历史,缺乏整体把握和有机联系的情况。为此,除了文学史料要翔实,要对其进行很好的学术梳理和提炼,尤其要对目前还被忽视的一些海外华文文学重要资源进行深入开掘,既避免重要遗漏,又防止庞杂琐碎外,还要在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国别海外文学的相异和不平衡性的基础上把握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一体性、文学整体性和丰富差异性,探讨切合海外华文文学状况的文学史框架。如何完成这种历史的“整合”,有多个方面是需要关注的。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史的体例既要体现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整体观,揭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在20世纪人类进程和世界格局背景下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线索、形态,又要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国度(尤其是东南亚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对华政策不同影响下形成的华文文学丰富的差异性、不平衡性及其独特价值。

查看全文

电气设施完整性管理

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企业安全生产、可靠运行的重要保证。设备在制造、安装、检修、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设备长期运行后出现的材料绝缘性能老化、材质劣化现象,均可成为导致电气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随着工业和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的技术制造水平大大提高,集成式、维护少的设备得到了大量应用,各种监测自动化系统和在线检测与分析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继续采用传统的周期性检修模式,既浪费人力物力,又会给设备的可靠性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电气设备完整性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降低设备故障和管道事故的发生,保证管道设备的安全运行。

1研究目标

基于状态评价的电气设备完整性管理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对预防性试验数据和设备运行、监测数据的分析,建立设备的状态评价系统,将设备管理由传统的周期检修转变为状态检修;建立设备的风险评估模型,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实现电气设备的完整性管理。状态评价主要依据Q/GDW168-2008《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CSG10010-2004《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等标准[1-2],依靠收集到的各类设备信息,确定设备状态和发展趋势。状态检修是企业以资产、安全、环境、效益等为基础,通过设备的状态评价、风险分析、检修决策等手段开展设备维修工作,达到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检修成本合理优化的目标。状态检修将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由修理转移到管理,强调管理和技术分析的作用,真正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不需不修,按需检修”。为了实现电气设备的完整性管理,以预防性试验数据为基础,进行设备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达到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作出评价的要求,在状态评价的同时对整个设备风险程度进行评估,以实现针对性维修,避免重复故障的发生。

2电气设备状态评价

状态评价流程是贯穿整个电气设备完整性管理系统的核心纽带,其将系统各主要功能模块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图1)。试验和巡视是检查设备“健康”状态的两种不同方式,其工作周期和方法也不相同,一般是分开单独执行,而设备的状态评价同时依赖于试验和巡视的结果。因此,在每次进行试验或巡视后,都应该重新对设备进行状态评价,以保证设备状态评价结果的实时性。状态评价的主要功能包括:查询状态评价数据、进行设备状态评价和状态评价结果审核等。

2.1评价方法

查看全文

信号完整电路板设计研究论文

1SI问题的提出

随着IC输出开关速度的提高,不管信号周期如何,几乎所有设计都遇到了信号完整性问题。即使过去你没有遇到SI问题,但是随着电路工作频率的提高,今后一定会遇到信号完整性问题。

信号完整性问题主要指信号的过冲和阻尼振荡现象,它们主要是IC驱动幅度和跳变时间的函数。也就是说,即使布线拓扑结构没有变化,只要芯片速度变得足够快,现有设计也将处于临界状态或者停止工作。我们用两个实例来说明信号完整性设计是不可避免的。

在通信领域,前沿的电信公司正为语音和数据交换生产高速电路板(高于500MHz),此时成本并不特别重要,因而可以尽量采用多层板。这样的电路板可以实现充分接地并容易构成电源回路,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大量离散的端接器件,但是设计必须正确,不能处于临界状态。

SI和EMC专家在布线之前要进行仿真和计算,然后,电路板设计就可以遵循一系列非常严格的设计规则,在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增加端接器件,从而获得尽可能多的SI安全裕量。电路板实际工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通过采用可控阻抗端接线,可以避免出现SI问题。简而言之,超标准设计可以解决SI问题。

下面介绍设计过程通用的SI设计准则。

查看全文

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设计与实践

摘要:油田各单位间管道数据标准、系统建设思路互不统一,导致管道完整性数据呈现“竖井式”隔离,难以实现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依托中国石油地理信息系统和中国石油采油与地面工程运行管理系统,构建了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并在油田管道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例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空间数据查询、统计、空间分析等功能。同时,地理信息系统GIS服务功能实现了导航、可视化、空间分析、决策支持等地理信息共享服务,为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支持,也可以满足日常管道完整性管理工作要求,其有较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油田管道;完整性;系统设计;数据库

管道是油气田生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油气田开发年限的延长及管道规模的扩大,管道腐蚀、老化问题日益突出[1],且部分管道位于环境敏感区域,安全运行管理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油气田管道隐患治理及管道安全受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2]。管道完整性管理是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不断进行识别和评价,持续消除已识别的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各种风险消减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可接受的范围内,最终实现管道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目的。油田在管道完整性管理方面尚缺少统一的管理系统,虽然有部分单位已经建设相关信息系统[3-7],但各单位间缺少统一标准,无法实现管道完整性的统一管理。而且不同单位建设的完整性管理系统所注重的内容不同,有的系统全面建设,有的系统重点关注数据管理,有的系统重点关注管道巡线等等。为了提高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水平,打破各单位间的数据障壁,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机制,建立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8-10]。

1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管道完整性管理标准,依托中国石油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A4)、采油与地面工程运行管理系统(以下简称A5),搭建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系统,使地理信息服务与管道完整性管理核心内容有机结合,提供高后果区管理、风险管理、完整性评价等功能,为油田管道完整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其系统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本系统依托A4、A5云化环境建设,无需再添加服务器、存储器、交换机等设施(图2)。设计时将数据中心机房作为系统部署地点,进行集中部署,要求稳定、可靠、安全,且实时性要求很高,因此系统的核心服务器采用两台设备集群的方式,保证单节点故障不影响系统的运行。

2系统数据库设计

查看全文

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策略

1管线完整性管理技术内涵

(1)完整性管理输气管线的流程

目前,完整性的管理输气管线的关键点就是要做好长输管线的完整性评价。目前,输气管线的完整性评价主要包括了对于管线本身的评价与输气站场的设施完整性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并且,有时输气管线的完整性评价还包括了储气库的评价。其中,对管线主体进行的是适用性的评价和防腐涂层的有效性评价,以及站场中设施的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要想做好对长输管线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从做好输气管线流程的管理入手,不断的加强对各方面发展建设的管理。

(2)管道的完整性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管道在完整性管理的过程中是一种跨学科的、系统的工程,它不仅仅是涉及到自然类学科以及工程技术的相关专业,并且是包括了政策法律、经济管理的相关社会类学科。在自然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的相关层面,进行完整性管理以及数学、地质学、物理学以及石油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和工程力学、工程、信息科学、可靠性工程以及与工程相关的、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在使用与实用的角度来说,完整性管理的关键性技术应包括相应的失效分析以及失效的案例数据库的建立与研究,对于危险因素以及危险源进行识别的技术、管道的相对检测技术、风险性的评价、适用性的评价技术、地质灾害的预警以及相关评估、机械设备的相关故障诊断以及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的问题等。

2对于天然气的管道完整性及管理体系的发展建议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