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09:21:4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网络隐私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网络隐私

网络隐私权刑法保护分析

摘要:互联网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人肉搜索和网络隐私权相生相克,前者代表的是隐私权的侵犯,而后者代表的是隐私权的保护,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也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经初步研究发现,国内关于网络隐私权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丰富,应该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做到取其精华。文章以网络隐私权作为切入点,总结了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内容,并以网络隐私权的国外保护和国内保护为基础,提出了科学化的网络隐私权的刑法保护建议,希望对国内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所裨益。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刑法保护;立法

一、网络隐私权的介绍

(一)传统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的联系。早在189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评论》首次提出隐私权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我国对于隐私权的研究时间相对较短,相关的研究成果也不够丰富。归纳我国的隐私权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是张能宝提出的个人事物观点,其认为隐私权是一项属于个人的权利,未经允许不得被除自己以外的人所知悉,常见的为夫妻性生活、个人的财产信息以及内心活动等;第二是王利明提出的独立人格权观点,他认为隐私权是所有人享有的人格权利,分为有形隐私与无形隐私两种形态,包括公民个人和死者,要保证两者的私人信息不受别人干扰、不被别人侵犯。从以上隐私权的相关观点中我们发现,隐私权的核心是人格自由,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其代表着所有不想被外人所知的一切信息。对于网络隐私权来说,不同于传统的隐私权,它是时展的产物,更全面地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利。虽然学术界并未明确指出网络隐私权的相关定义,但我们已经从狭义角度和广义角度上了解到了网络隐私权的大致内容。学者普遍认为,网络隐私权的概念是网络角度上那些所有不想被外人所知的一切信息,也包含了人格权。(二)网络隐私权的内容构建。当前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提升了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效率,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上的信息泄露也随之越来越严重。鉴于此,网络隐私权的范围不再是简单的线下个人信息,而渐渐扩展到了整个网络领域,可谓是包含了网络背景下的一切个人信息,即使是网络浏览记录也不可忽视。人身权和财产权也成为了网络隐私权的重要内容,不论是何种主体,在进行他人信息的采集时必须得到当事人的同意,不可将他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于网络,给当事人带来不便。

二、网络隐私权的国外保护

(一)美国。在20世纪初期,美国就开始了隐私权保护的研究,并为隐私权保护实施了混合立法,尤其是将法律法规和行业自律规则相组合,其目的在于保护公民的隐私权。1967年美国国会经研究后通过了《信息自由法》,该法完善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1974年美国政府再次强调隐私权的重要性,并通过国会制定了《隐私权法》,要求一切个人信息的搜集和传播都必须获得当事人的认可,否则将受到惩罚。在刑事立法方面,美国国会制定了《模范刑法典》,在第250/12条指出了侵犯隐私权的后果。《美国联邦法典》第十八篇中指出,任何单位或部门都不得将个人的信息公布于网络,公民享有网络隐私权。(二)日本。日本通过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其特有的网络隐私权保护制度。2000年,日本实施《反黑客法》,其目的在于保护个人数据的安全传送。2003年3月,日本议会通过《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律的宗旨在于保护个人信息、促进个人信息的有效利用,明确了日本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方针。同时,日本《刑法典》对特殊的行业提出了新的规定,例如医师、助产师等自主能力强的行业、律师等专业法律的相关人员,要求他们不得利用工作便利,获取他人私人信息牟取利益。另外,法律中增设了自诉模式,该模式提高了公民的安全意识,对于解决网络信息犯罪有着重要的价值。1999年日本针对于儿童犯罪制定了《买春儿童、儿童色情处罚法》,并在2014年提出了预防儿童色情犯罪制度,同年通过了《禁止针对儿童的买春和色情法》,该制度有效降低了儿童色情案件的犯罪率,保护了儿童的网络隐私权。当前来看,日本的儿童网络安全制度已经趋于完善,也成为了日本刑法的一部分。

查看全文

网络隐私与保护策略综述

〔论文关健词)网络隐私保护策略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陈私的表现形式、受侵害现状、保护现状,提出了网络隐私的保护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环境已经形成。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分布开放机制,丰富的网络服务,尤其是网络商业化的增强,给人们生活、学习、交流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人们的隐私权造成了诸多不必要的干扰和伤害。如何有效地保护网络隐私已经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

1网络隐私表现形式

网络隐私二个人资料+在线隐私

网络隐私可分为个人资料和在线隐私。为了申请邮箱、注册抽奖或是网上购物,我们必须提供姓名、联系地址等个人资料,有时甚至涉及到出生年月、月收人等进一步资料。调查显示,77.36%的网友曾在互联网上公布真实的个人信息,在网上申请免费服务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填写真实资料的网友占62.61%,而在网上聊天时,25.91%的网友肯定自己会说真实情况,62.50%的网友表示将视情况而定。当所有的个人资料和在线隐私被汇集,个人对于网络就没有隐私可言,而整个网络社会,也就是一个完全没有秘密的虚拟社会。通过网络查找个人隐私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当你的信息和在线隐私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后果将不堪设想。网上购物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了网上购物,消费者必须提供个人信息:姓名、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购物偏爱,有时还要提交收人记录和健康记录。网络公司汇编这些信息,而互联网使得分享这些信息非常容易。

查看全文

网络营销与隐私论文

要求用户公开个人信息越多,或者是用户关注程度越高的信息,参与的用户将越少,为了获得必要的用户数量,同时又获取有价值的用户信息,需要在对信息量和信息受关注程度进行权衡,尽可能降低涉及用户个人隐私的程度,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信息。

互联网上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最严重的情形,包括信用卡信息被盗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或者家庭信息联系被人利用,受到骚扰甚至被骗,造成人身伤害等等。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这么

严重,只是个人信息被企业用于开展各种营销活动,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最近看到国外一个网络营销专栏作家的文章,由于他几乎在每篇文章中都留下了自己的Email地址,以便和读者交流,结果现在每天收到数百封垃圾邮件,2002年7月份每天接收的垃圾邮件是一年前同期的6.5倍!笔者也有同样的感受,在网上营销新观察网页上公布的服务邮箱中每天同样收到大量的垃圾邮件,并且一天比一天多,很显然,这些电子邮件地址被一些非法用户所收集,然后出售或者发送商业广告。这些邮件地址一旦被垃圾邮件数据库收录,必定要影响正常的通信,每天花费在处理垃圾邮件上的时间将越来越多,同时真正有效的

信息则可能被淹没或者误删。电子邮箱地址被他人任意使用便是典型的用户个人信息被侵犯的例子,当然用户关心的个人隐私远不止Email地址一项内容。

个人信息在营销中的作用

查看全文

网络隐私权保护现状分析论文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行业自律立法规制民法

2007年12月29时,31岁的白领女子姜岩从北京的24层的家中跳楼身亡。姜岩自杀之前曾写下两个多月的死亡日记,将自杀的原因归结为丈夫的出轨,08年1月初,姜岩的死亡日记被网友转载到各大论坛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网友们纷纷谴责姜岩的丈夫王先生和“第三者”,并迅速搜查出王先生和“第三者”的工作单位、电话、MSN等资料。有激愤的网友开始采取“电话骚扰”、“登门涂字”等做法,王先生的生活受到极大干扰,也迅速被原工作单位辞退,第三者也因为压力被迫辞职、二人甚至长时间找不到新的工作。2008年3月,王先生将三家网站告上法庭,首次将“网络暴力”和“网络隐私”推向司法领域,催生出中国网络隐私保护第一案。

还有08年的艳照门事件、06年的“铜须门事件”、01年的璩美凤“光碟事件”等等,这些通过网络而发生的事件不得不让我们有所反思,现在互联网络的发达,在我们可以快捷而自由地表达意见的同时,怎样控制自己的思想和键盘下击打出的文字,而不使它成为一种新的暴力。而在这种暴力面前,我们仅有的那点隐私却显得那么弱不禁风,不得不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隐私正处在一个极不“隐私”的环境下,正如美国学者A..斯皮内罗所惊呼:“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社会里”,“社会中每一个人保所拥有的个人隐私权正在消失”一样,信息产业巨头斯科特·麦克尼利也曾断言:“必须承认这一事实,私生活已不复存在”,“电子监督本领通天,人类未来无隐私”。由此可见,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正越来越被我们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网络隐私权的论述来探讨适合我国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

一隐私权与网络隐私权

1.1隐私权

189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的路易斯·D·布兰迪斯和塞缪尔·D·沃伦在《哈佛法学评论》第四期上发表了《隐私权》一文,首次提出隐私权的概念及系统理论。至此之后,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隐私权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社会中的一项重要的权利,一些国家是制定专门的成文法对隐私权加以保护,一些国家则通过判例加以保护。

查看全文

网络时代与隐私权的保护透析

论文关健词:网络时代德私权势在必行

论文摘要:随看网络时代的到来,涉及网络的道德问题相伴而生,其中最重妥的扰是怪犯陈私权闷通,探讨网络时代俊犯德私权的闷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非常必妥。

网络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一方面,它借助计算机智能化、信息传播与交换的快速、便捷和时空压缩等优势,对社会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政治方面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把社会及其成员带人一个全新的生存与发展的技术与人文环境中,使人们面临着技术上的“可能”与伦理上的“应该”的严峻挑战,带来了许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问题。而在网络时代,任犯隐私权的问题及探讨隐私权保护措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的.犯陇私权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信息的收集、传播和管理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然而,我们在享受它给人类带来众多方便的同时,也应看到,它使得个人隐私权遭到前所未有的威胁。由于计算机强大的记录、储存功能,以及网络这一新兴媒介的兴起,个人数据的搜集与利用已较以往更容易、快速。另外,人们对科技所发明的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个人隐私已逐渐攀璐于公众当中,隐私被窥探的可能性随之大增。信息产业的巨头之一、太阳徽系统公司的总经理斯科特麦克尼利(S.McNe脚)断言:“必须承认这一事实:私生活已不复存在。”用另一美国学者的话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透明的社会里”,“社会中每个人所拥有的个人隐私正在消失”。在信息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权俊犯具体可分为以下六种情形:y俊害个人通信内容。在网络通信过程中,个人的通信极有可能被雇主、ISP公司和黑客截获,以致造成个人隐私被俊害。例如,英特尔新产品Penti-umIIl上市时,其CPU加人经过随机取样特殊编码序号的“安全序号”功能,使计算机用户的私人信息受到不适当的跟踪,结果触发了一场隐私权的争论。还有徽软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Backdoor)将用户计算机信息秘密传至徽软网站(www..)。2、收集他人私人资料赚钱。未经他人同意,收集和使用他人电子邮件,甚至将收集到的电子邮件转卖给他人的行为构成了对他人隐私权的任害。2000年初,日本樱花银行称,电脑黑客通过互联网窃取了它的2万名客户的姓名、电话号码、住址等信息,而且已有多人的信息被卖给东京的一家邮寄名单供应商。3,散播俊害隐私权的软件。身份证号的设计依据一定的数理逻辑,只要知道其中的逻辑规则,就能设计出相应的程序软件。许多地下网站散播这些软件,并利用这样的软件,以假身份证号码取得电子邮件帐号,进行犯罪行为。4,俊人他人系统以获取资料。在网站未能建立有效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网络黑客很容易俊人他人电脑,破坏和窃取他人的个人资料,俊害他人隐私权。一位名叫RaphaelGray的18岁青年黑客曾经俊人美国、加拿大、泰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9个电子商务站点,窃取了超过26000个信用卡帐户的信息,其中包括比尔·盖茨的信用卡号。5、不当泄尽他人资料。许多用户不知道什么是隐私,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薄重他人的隐私。有人因爱情失惫,而将女友的私人信息在网上公开,在商业网站“大卖活人”;有人摘恶作剧,将女大学生的寝室电话号码在聊天室内公布。据报道,1998年一名美国少女无故频频受电话骚扰,被要求提供“性服务”,后经苦方查实,原来是其追求者求爱不成,遂在因特网上公开其个人的详细资料,并登出色情服务的广告。6、网上有害信息。网上色情、淫秽信息和其他不利于人的精神健康的信息,会给网络用户的家庭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带来负面影响,同时也构成对家庭安宁生活的破坏。在信息网络时代,隐私权的俊害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消费者而言,当它们的隐私在商业交往中受到损害,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其中之一便是让人们在从事各种商业活动之前更加小心,唯恐留下永久性的重要个人数据。正如沃瑟斯特罗姆所观察到的,当隐私受到这样的限制时,“生活就会在这个限度之内,少了些自然,多了些拘谨。而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在这个领域中个人自由的价值受到了贬低。对公司员工而言,电子监控系统抑制了言论自由,并营造出一种使大多数员工感到压抑和紧张的“奥威尔式”的氛围。更为严重的是从这种监控系统获得的信息可能不公平地用来做些对员工不利的事。

二、网络时代保护陇私权势在必行

查看全文

论电子商务中网络隐私安全的保护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易安全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对网络隐私数据(网络隐私权)安全的有效保护,成为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市场环境条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协议、P2P技术成为网络隐私安全保护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隐私权;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协议;P2P技术;安全对策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易安全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利益驱使下,有些商家在网络应用者不知情或不情愿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取得和利用其信息,侵犯了上网者的隐私权。对网络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成为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市场环境条件。

一、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

1.个人的侵权行为。个人未经授权在网络上宣扬、公开、传播或转让他人、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隐私;个人未经授权而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收集、获得信息或骚扰他人;未经授权截取、复制他人正在传递的电子信息;未经授权打开他人的电子邮箱或进入私人网上信息领域收集、窃取他人信息资料。

2.商业组织的侵权行为。专门从事网上调查业务的商业组织进行窥探业务,非法获取他人信息,利用他人隐私。大量网站为广告商滥发垃圾邮件。利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资料,建立用户信息资料库,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转让、出卖给其他公司以谋利,或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根据纽约时报报道,、Toysmart和等网站,都曾将客户姓名、住址、电子邮件甚至信用卡号码等统计分析结果标价出售,以换取更多的资金。

查看全文

小议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与道德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个人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网络环境下,言论自由和公民隐私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其所带来的网络隐私权保护问题则充斥着法律和道德的博弈。本文通过人肉搜索社会调查探究了人们对这一新生事物的态度,了解到了大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标准,并以此为基础试图寻找在网络隐私权中法律与道德的平衡点,更以小见大,探讨了平衡道德和法治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空间隐私权人肉搜索

近几年的中国,各类网络隐私权案件层出不穷,在这些案件背后暗含着法律和道德的交错。在中国,由于公众的法律根基不牢固,加上对新生事物的不了解,导致在网络隐私权这一领域出现了法律权威与道德评价的混乱。

一、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一)我国的相关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查看全文

电子商务中网络隐私安全保护论文

一、网络隐私权的定义、特点以及网络空间隐私权的侵权状况

(一)网络隐私权的定义

隐私这个词源于英文private,其愿意为“让我自己呆着”。隐私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称谓,俄罗斯人认为隐私是指个人的生活,英国人则认为隐私是指个人的私生活。在我国,一般认为,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当事人不愿意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人类的隐私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它是公民人格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伴随着人们对自身的尊严、权利、价值的产生而出现的。它的内容包括:隐私的隐瞒权、个人生活不被干扰权和个人资料的支配、控制以及不被非法收集、利用权。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分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与个人有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毁损的意见等。

网络隐私权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资料被收集的知情权。所谓个人资料,即指姓名、年龄、血型、种族、通讯地址、健康状况等,还应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如个人爱好、职业、交易程度、个人信用和财产状况等。2、个人私事和个人领域的保护权(主要包括:对个人计算机的个人资料的保护和对网上通信内容的保密。)以及选择是否进行信息披露的最终决定权。3、个人资料的安全请求权和信息浏览及更正权。主要包括:保护权利主体不受网络的不当干扰,有权浏览自己的被收集的信息并对记录错误的内容进行更正。4、保护权利主体对个人隐私的正当利用,排除他人非法利用,以及对被侵犯隐私所造成损失的求偿权。

(二)网络隐私权的特点

查看全文

网络隐私权的民法论文

一、域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模式与评析

(一)域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模式

世界各国在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模式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别,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私法自治模式和以欧盟为代表的公法规制模式。

1.以美国为代表的私法自治模式

美国崇尚自由发展,担心严格的法律会限制网络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美国实行的是以私法自治为主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私法自治是指民法上的私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美国网络产业的私法自治体现在互联网企业自愿加入自律组织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1997年7月,美国白宫了《全球电子商务纲要》(FrameworkforGlobalElectronicCommerce)。该文件指出政府应尊重市场,充分发挥私营部门的领导作用,同时为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在美国,互联网企业实现自律主要有三种形式:建议性的行业指引、网络隐私认证计划和技术保护模式。建设性的行业指引是互联网企业加入认证的标准和条件,例如美国的在线隐私联盟(OPA)。著名的网络隐私认证计划有TRUSTe、BBBonline和WebTrust等。技术保护模式则主要包括OPTOUT和OPTIN两种模式。对于公民的个人信息而言,OPTOUT模式下除非公民明确反对,否则不经公民许诺就可直接收集和使用。而在OPTIN模式下只有经过公民明确许诺,才能收集和使用。虽然美国尊崇私法自治,但这种模式并不绝对。美国也十分重视公共领域的立法,通过特别立法来规范侵犯网络隐私权的行为。例如:1974年《联邦隐私法》、1986年《电子通讯隐私权法》、1988年的《儿童网上隐私权法》等。

2.以欧盟为代表的公法规制模式

查看全文

网络隐私安全保护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易安全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对网络隐私数据(网络隐私权)安全的有效保护,成为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市场环境条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协议、P2P技术成为网络隐私安全保护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隐私权;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协议;P2P技术;安全对策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易安全成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在利益驱使下,有些商家在网络应用者不知情或不情愿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取得和利用其信息,侵犯了上网者的隐私权。对网络隐私权的有效保护,成为电子商务顺利发展的重要市场环境条件。

一、网络隐私权侵权现象

1.个人的侵权行为。个人未经授权在网络上宣扬、公开、传播或转让他人、自己和他人之间的隐私;个人未经授权而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收集、获得信息或骚扰他人;未经授权截取、复制他人正在传递的电子信息;未经授权打开他人的电子邮箱或进入私人网上信息领域收集、窃取他人信息资料。

2.商业组织的侵权行为。专门从事网上调查业务的商业组织进行窥探业务,非法获取他人信息,利用他人隐私。大量网站为广告商滥发垃圾邮件。利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资料,建立用户信息资料库,并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转让、出卖给其他公司以谋利,或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根据纽约时报报道,、Toysmart和等网站,都曾将客户姓名、住址、电子邮件甚至信用卡号码等统计分析结果标价出售,以换取更多的资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