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传播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08:21: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网络新闻传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网络新闻传播

网络新闻传播

网络传播必须切实形成市场

网络传播兴起之前,图文电视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经也被看好,但是最终失败了。具体原因当然有许多,例如制作和接入成本过高、当时的技术和用户的消费能力无法匹配等等。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形成新闻消费的规模化市场。而没有市场的支持,再好的技术、再多的资本也难以带来利润。从这一历史教训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的网络新闻传播,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审视上网媒介的新闻传播。

网络传播并不是为商业的目的而开发的,但它的火爆却是因商业的应用而兴起的。随着PC机的普及,因特网和Netscape浏览器为规模化的网络传播铺平了道路,电信服务部门、计算机行业的公司首先借助这一新的传播形式进入媒介市场。传统媒介如果不上网,意味着很大一部分新闻受众和广告资源将被拉走,也许失去的东西会更多。于是各个媒介也纷纷上网,它们同样看中了网络上可能形成的新的新闻和娱乐的消费市场。然而,这种市场的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传统媒介不同于那些计算机行业公司和电信服务部门,上网了,不等于网络新闻传播就能成为一种成熟了的新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现在除了印刷媒介外,传统的电子声像媒介也在积极上网,尽管音频视频的播出技术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现在至少已有百家这类网上媒体因为经营不下去而消失了,当然新的媒体还在源源不断地蜂拥上网。其实,传统媒介的网络化生存还要走好一段路。如果不解决基本的经济上的投入产出问题,做到有所盈余,其生存始终是危险的。虽然有些关于网络新闻传播赢利的零星消息传来,但是至今传统媒介在网上的新闻传播网站,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赢利的。现在已经不是最初的"跑马圈地"时期了,需要考虑十分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目前新闻网站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首先,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现有上网传统媒介的新闻网站尚没有建立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技术上,因特网原来不是为娱乐而设计的,音像传播远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未来这方面的技术肯定会成功,但是何时成熟、成本多大,尚是未知数。即使非传统媒介的商业网站,其生存也处于相当的不确定中,目前尚没有找到最佳利用网络传播赢利的方式,而网络传播对网络商(包括上网媒介)来说,如果不能赢利,找不到挣钱的有效办法,再好的技术也不会有社会化的发展前途。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对新闻传播的作用论文

关键词:网络新闻价值取向变化原因影响

摘要: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逐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认为,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某些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内涵有所发展,价值取向的侧重点有所改变,正在形成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对于中国新闻传播业来说,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如从宣传本位回归到新闻本位,从宣传价值回归到以新闻价值,大大拓展了新闻报道的范围,又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如低俗化、煽情化、碎片化,需要加强批评引导。

自网络媒体诞生以来,网络新闻就呈现出不同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的独特风貌,尤其是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新闻传播的历史表明,新闻价值的取向决定着新闻传播的走向。因此,探讨网络新闻价值取向的变化及其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本文拟在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讨,阐明对此问题的个人观点,以就教于方家。

一、网络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变化

什么是新闻价值,它包含哪些构成要素?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果从价值概念的本来含义出发,从客观存在的外界物与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中去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新闻价值作如下界定:新闻价值是新闻满足受众认知客观现实变动情况的需要的属性。按国内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新闻价值通常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五要素。

不过,“五要素”说也并非定论。有学者指出,在新闻价值五要素中,“时新性是一个基本前提,是一条新闻所必备的素质。因为社会需要的是新的情况、新的信息,没有新,其它四个要素即便全具备,也不能是新闻。”而“重要性占据首要地位,与人们切身利益有利害关系的新闻理所当然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而言,一条具备重要性的新闻,也就可能同时具备了显著性与接近性。从这个角度看,显著与接近是对重要性的一种补充。”在笔者看来,在指出“显著与接近是对重要性的一种补充”的时候,这位学者已隐约将新闻价值的“五要素”说修改成了“三要素”说。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信息传播论文

摘要:网络平台已成为目前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网络新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网络新闻越来越依赖。网络新闻专题在网络新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新闻的传播、导向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分类及功能进行了分析阐述。

关键词:网络;网站;新闻专题;信息传播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闻成为新媒体内容的一部分。在我国,网络新闻的诞生已经有近20的历史,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并且日臻成熟。从最初没有网络新闻,到网络新闻占据新闻传播的主流,网络新闻越来越精确、越来越精致,涉及各行各业,并且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新闻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广大媒体工作者的不懈探索。未来网络新闻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态势,值得广大研究学者作为研究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1网络新闻专题的概念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专题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组成部分,大部分新闻工作者偏好鲜明的主题加上丰富的内容,充分传播某一事实。在互联网时代,新闻网站需要给予新闻专题足够的重视,新闻专题的设计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网络新闻专题和传统形式的新闻专题的目的是一致的,是对新闻发展与传播、加工与深化的整合。网络新闻专题在现代化媒体时代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表现方式。通常情况下,网络新闻专题会针对某一确定的主题,通过消息分析、调查、评论等多种新闻传达方式,对事件进行描述。主题的选择可以是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社会现象或者新政策措施等。描述方式可以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途径。网络新闻相对于传统新闻,具有更多样的方式描述新闻内容,对新闻的表达更加连续、全面和直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专题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受众手机中都会有关于新闻方面的手机APP,新闻APP中都会对不同的新闻种类进行分类。通常情况下,这些新闻会被分成娱乐、军事、经济、旅游、生活、文化等很多方面,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分类。通过对新闻专题的了解,能够快速把握新闻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偏好。

2网络新闻专题的分类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文化冲击论文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INTERNET在我国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它在新闻传播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种种高科技特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划时代的革命性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也必将对使用者在文化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事物必然与旧事物有所决裂,那么从媒体角度出发,INTERNET也必将在新闻文化方面与依托于我国传统媒体存在的新闻文化产生种种冲击。本文就网络新闻传播的“离散性”特征,对我国新闻传播中传统的以“合”为特征的新闻文化造成的冲击,这种冲击造成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关键词]网络传播新闻文化离合近几年来,INTERNET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正在我国的传播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文化史上重要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造纸术、活版印刷术)与传播有关,可见传播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媒体INTERNET的出现,其意义不言自明。从科技角度讲网络意味着更快、更简捷、更广等等,这些由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的便利,是广大使用者们早已感觉到、享受到的。但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的方式。”这也就是说,对手段的使用总是参与到对自然和世界的独特构造之中,它参与了对事物存在的规定,从而是从某一角度对事物的展示。而文化观念无疑是这种“规定”和“展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如我们的祖先用火药造出了鞭炮,而欧洲人却用它造出了“西洋火器”一样,科技的运用与文化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网络在传播上的运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观念的“展现”呢?一、第四媒体的文化特征——“离”网络的文化特征正如我们所使用的网络的基本构成单位PC机的全称(PERSONALCOMPUTER,中文翻译为“个人计算机”)一样,网络强调“PERSONAL”(个人的)一面。与我国五千来形成的以“合”为特征的文化,以及相应的整体性的系统观相对,作为一种传媒,网络在文化层面的特征恰恰是“离”。这种离散性特征的本质是:网络在物质层面形成的隔离性极强、具有极大自由的虚拟空间,以及这一空间对使用者在意识层面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方面网络是冷战的产物,美国国防部曾设想设计一种地点分散而又集中协调的指挥网络,当战时部分指挥点被破坏时其他各点仍能正常工作,这就是创造网络的最初构想。正为了达到这种最初的战略目的,网络上的任何一部计算机在功能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使用者在网上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同时也使每一位使用者具有极大的自由。“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名言正是这一特点的诙谐的说法。另外,计算机技术属于自然科学。大凡属于自然科学范畴的,都不提供价值判断,不能决定人的目的和行为取向。那么也就意味着,网络同样不能决定人们在网上行为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使用者只要遵守技术上的规则和协议,掌握一定的技术能力,就可在网上畅通无阻。这种技术上的特性为每个互联网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自由度极大的网上空间,这一自由使使用者在网络上的个人行为失去了有效的控制。“黑客”和“网络英雄”(或叫做“跨客”)的涌现,以及网上病毒的流行正是这一点有力的证明。这种系统上的特性,也为使用者的“个人主义”提供了极为牢靠的物质基础。2.传播方式方面在网络和多媒体的条件下,与我国传统的线性传播方式不同,网络采用的是非线性的传播方式,这主要体现在网络新闻传播的多向性。在网上大量的信息源传播着或真或假、来自各种立场的信息。受众不再处于统一传播口径的某一种或某一系传媒的影响之下,他们可以听到来自多方面的声音,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利益来进行评判,或不予理睬。受众所接受的关于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无论在事实还是在态度上都不再是前后连贯、首尾一致的线形状态;受众面临的信息超量情况下的众说纷纭、意见不一。受众也再不是统一的整体,而是分散状态下各新闻者争夺的对象。自由的传播者,自由的信息,自由的受众,网络的这种非线性的传播方式给网络受众的“个人主义”倾向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商品的系统性方面计算机是一种商品。马克思说:“商品之所以是商品,不是它作为物化了的活动,而只是作为活着的主体的对象。”也就是说,任何产品都要与人的精神发展水平相适应,它不只是单纯的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还要与人的全部身心特性处于和谐的相互关系中。商品是一种适应性系统,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该系统的功能。它的适应性表现在与环境和人两个方面的关系上,但归根结底对环境的关系仍然是对人的关系。商品处在这样一种相互作用中,对人必然要产生某种作用,特别是在文化观念上施加的影响。正如钟表的发明,作为一种计时器,它本来是向人告知时间的装置,而时至今日,钟表却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另一种角色:人们吃饭往往不是因为肚子饿了,而是吃饭的时间到了,人们上床睡觉也往往不是因为困倦,而是到了睡觉的时间。“网络时代”不仅仅是一个广泛使用网络的时代。网络在物质层面为使用者提供了“个人主义”的存在基础,在意识层面上,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是网上的主要使用语言,而语言则正是文化的外壳。随异国语言而来的决不仅仅是全国人民英语素质的提高。正如有人分析国人吃肯德鸡的实质是在吃美国的文化一样,网络在我国的流传也正是西方“个人主义”特征文化的介入。4.使用者方面网络作为一个传播系统,并非只是各类计算机的集成,使用的人也是这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网络使用者也是网络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们的特性也是网络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同在医院设备越先进,医生就离病人越远一样。网络在传播上的先进性能,也使使用者之间越离越远。人们依靠网络可以与更多、更广泛的人结识交流,人们依靠网络得到了有关社会和环境的大量信息,而与他人、与环境的直接接触却越来越少。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是在特定的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下,根据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并通过科技文化而被创造出来的。其在物质层面的离散性特征,必将对使用者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人与人之间的隔离和分散状态,与网络“个人主义”的特性可谓是相辅相成。二、网络“个人主义”特征对我国传统新闻文化造成的冲击纵观我国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合”是我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具体到今天来讲,“合”的内涵就是“集体主义”,这也是今天我国新闻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从建国以来,各个传媒都在热情地宣传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好人好事。我国宣传的所有正面典型无一不是以集体为重,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民英雄。所有被舆论抨击的反面典型无一不是损公肥私的人民罪人。近来在传媒上大量出现的集体扶危济困的报道,为他人生命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报道,以及以前频频见诸报端的不记报酬的报道(姑且不管这种报道的适宜性),等等这一切都在表明:对“集体主义”的宣传报道是我国新闻事业一贯坚持的报道方针,“合”的文化精神是我国新闻工作的灵魂所在。网络在我国传播领域的出现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新闻上网势在必行。也有许多新闻单位在这方面有所行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新闻的网络传播也给我国的新闻事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从深一层次来看,由网络自身“个人”化特性,而给我国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闻文化带来的冲击显得尤为显著。网络的介入,使我国新闻文化“合”的精神面临着“离”的冲击。1.“小众化”的网络新闻传播“年轻”的网络网络对于我国来讲还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其从业者和使用者也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年轻化态势。据调查我国上网者有85%是年轻人,整个电脑业的从业者中年轻人占了绝大多数,也是有目共睹的。和别的国家一样,年轻人对传统的印刷报刊反应有些冷淡,他们认为那是爸爸妈妈的媒体,今天年轻的媒体是INTERNET,或者是电视。这种现象的出现,从主观上来讲,网络作为新事物符合了年轻人的心理特点,以及作为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丰富信息和感官上的刺激,满足了年轻人成长阶段的特殊需要。从客观上来讲,计算机作为一种全新的科学领域,对它的掌握需要一定的专业能力,年轻人的教育满足了这一需要。从网络传播内容的角度看,网上新闻文风活泼,文字精练,信息内容新鲜前卫,冲击力强,节奏强劲,处处体现出了迎合年轻人口味的特点。传播内容与主要受众相互影响,这一趋势不可避免地使受众群体在年龄上产生了分化。“技术化”的网络计算机技术是一种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其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日新月异。能够掌握多少计算机知识,决定着人在网上获得信息的能力。同时,这也决定着人分析、利用和掌握信息的能力。由所具有的计算机能力和网络能力的不同,也将使得网络的受众产生多层次的分化。“个人化”的网络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每个受众不仅可以接收信息还可以发表意见,甚至可以建立网站由自己充当新闻的者,而且这种形式的新闻传播无须接收任何部门的检查,也无须与什么权威媒体保持口径上的一致,传播信息“个人化”。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整个网络就是一个超大容量的信息超市,受众对信息实施自选,而非像以前那样必须接收传统媒体的信息套餐。在网上,信息消费也是“个人化”的。导致受众分化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传播内容针对性程度、区域化倾向的日益加强等等,网络传播与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相反的“小众化”特征显而易见。这与我国曾有过的,全国人民长期只拥有“两报一刊”的历史相比,显然是另一个极端。受众群体的分化,对我国以“合”为特征的新闻文化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主流传媒面对分化的受众和传播者,很难以口径一致的传播对全体受众进行统一的舆论影响,以及实施有效的舆论引导。2.难以整合的网络新闻文化观在互联网上对不同文化(除了主导语言以外)没有明显的歧视性,东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都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和访问形式。各种文化数据库之间没有主次、上下、先后等隶属关系。这种状况一方面维持了文化领域中相互尊重、平等理解的关系,一方面又为新闻文化的整合带来了障碍。持各种文化观的个人都可以自己的新闻信息,没有任何垄断形式能对其文化进行封锁和压制。从信息内涵上分析,互联网消息结构是无中心的。这是一个消息高度离散化的国际文化网络。从它一开始具有公众服务功能时,这个网络就失去了信息的专门化特点,而向高度综合性,广泛性发展。没有一个门类的信息可以用一种排斥性的方式对其他信息种类、对其他信息库进行限制,5万个子网络的所有者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独立、平行地信息。网络文化生存环境的这种先天性特点,使网络的新闻文化很难整合,这将使主流文化面临严峻考验,传统的整合方式将很难发挥作用。三、网络对传统新闻文化的冲击造成的影响1.新闻价值标准的全球化1996年底,在美国和欧盟的推动下,28个国家签定WTO自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全球性协议;到2000年,取消信息技术的所有关税,实行自由贸易。尽管亚洲国家讨价还价,1997年2月15日,WTO再接再厉,代表全球电信市场90%以上份额的69个国家,签署了2000年电信自由化经营的全球协议。协议覆盖了电话、数据传输、传真、卫星和无线电等所有形式的电信服务,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国际长途通信的价格下降80%以上。开放电讯市场,直接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到发展中国家吐丝结网;更意味深长的是,这在很大程度上开放了新闻媒体和文化市场。今年我国在“入关”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意味着必须实行信息产品零关税,开放电讯;即使争得一个“发展中国家待遇”,也不过是两三年的特殊照顾。现在已签约参加的国家,代表了信息技术和电讯市场的90%多。无论从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来讲,不参加都是不可能的。一旦加入,我国的传统媒体将完全暴露在世界媒体竞争的大环境下,受众也将被置于世界媒体的影响之下。其中,网络必将以它独有的特点首当其冲,在这场革命中充当主要角色。从个体文化行为上分析,在互联网上各类文化实体具有高度自主化特点,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实在的组成部分,个体文化与世界文化变化发生了真实的、有影响力的联系。就新闻传播范围来讲,互联网意味着把我国的新闻宣传置于世界化的模拟社会——网络之中,大量的信息从各个不同的信息源涌来,受众面对的是整个世界。我国新闻传媒常用的传统运作手段:不予报道、推迟报道、省略报道、内外有别报道、综合式一次性报道、多种媒体形成合力报道等,在互联网上都将无法有效运作。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新闻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形态在网络上出现,我们现在的权威媒体是否能与在网络驰骋多年的CNN、迪斯尼或是BBC匹敌,来守卫住我们的宣传阵地,维系住我们的受众?互联网的离散性、个人化的全新特点,要求我国的新闻传播要有全新的传播理论来支持,随着网络传播的日益迫近,这种要求也越来越紧迫。而对新闻价值的评价标准,无疑是任何一种新闻传播理论的核心。而且这一标准的确定必将与世界接轨,在世界传播格局中接受检验。2.新闻由意义退到价值平面网上可谓信息如潮。这主要是由网络新闻的周期和超大的信息容量来决定的。从周期上来讲,网络新闻打破了出版周期,而且迅速。信息到位后从审、修、定到上传最多1个小时,可以随时滚动播出最新消息。尤其对于突发事件,可随时报道几十分钟前的发展景况。例如3月25日凌晨3时北约空袭的爆炸响起,几乎同时四通利方新浪网上就出现了相关快讯,在以后的进程中,各种图像、文字消息几乎每隔两三分钟就更新一次。从信息容量来讲,网络传播无论在信息的流量还是在流速上都是传统媒体所无法相比的。在流速上,它接近于电的速度。在流量上,一个9个G的硬盘可以储存45亿汉字的信息量。如《电脑报》56个版,在其网站的一个电子版子站就绰绰有余地放下了,而且不止一期。CPCW网站的其他栏目也日日更新,的信息量是报纸的数倍,周期是报纸的七分之一,CPCW网站的平台数据库中,目前存有大约700MB的数据,相当于3.5亿个汉字的信息量。每天上网信息约5MB,约合250万个汉字的数据量。最高一天流量达到2GB,相当于10亿个汉字的信息量。在互联网上新闻的快速滚动以及新闻信息的巨大流量,使受众无暇关注新闻事件的详细过程。在信息的传播上,“多多益善”更是共同的原则,“说”得越多“传”得越少的道理谁都明白,因此信息在“制码”中对新闻结果的重视也远远大于过程。作为信息的媒介内容,是传播动机和效果研究的居间因素。过程的“出局”对“意义”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我国新闻传媒由强调新闻教化作用而特别推崇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依傍于新闻事件的过程来传播的(这一点在我国的“典型报道”中尤为明显)。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我国传统媒体一直推崇的“讲故事”的文本形式将不再适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人是时间的存在物,只有在时间的延续和流动中,人们才能去感知、体验和思考。电脑技术却具有加速度趋向和缩短时间过程的功能。它消除了时间的停滞,这会引起人的意识和人的实在的虚无化倾向。这是一种技术抽象,它简化了过程而只保留了结果,它从人的生活中抽去了时间性的过程,也抽去了人的体验和思考,造成人的虚无化。正是由这以上的种种“变故”,使网络上新闻的获得停留在了价值的层面。对新闻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新闻作为信息层面的价值,而非对教化层面的意义。3.网上新闻道德问题在互联网上的离散性特征,不仅使受众相分离也使新闻的传播者和制作者处于一种隐蔽状态,这种状态对新闻道德的教育、监督和新闻道德的评价都十分不利。任何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信息,无论真还是假,也无论是否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越是谁都可以讲,越是要负责任”,然而指望完全靠自律来实现这一道德标准,显然是不现实的。新闻作品在网上可以自由获得,抄袭也就在所难免,把别人的作品照搬过来,署上自己的名字在网上发表,受害者却很难在现实世界中找到抄袭者,而且掌握证据也同样很难。在信息时代,网络的到来是无法阻挡的,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电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数据库和服务器等等这些有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特殊的传播方式还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无形之物,那就是网络所特有的价值观和文化观念,这种“无形之物”依托于网络而生,与网络的传播方式水乳交融,它具有与我国的传统媒介截然不同的特性,可以说它是一种全新的媒体。这在某种程度上给我国的传统新闻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特别是在文化上的冲击日益明显,而且随着网络在我国普及,这种冲击将是无法回避的。意识是受物质支配的,新闻传播的物质层面——传媒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结果必然是导致新闻传播意识层面的变化,也就是依托与我国传统传媒的新闻文化的变化,这也正是网络给我国新闻文化带来冲击的核心。注释: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4页参考书目①《互联网的文化意义反系》曹增节刊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1998,2②《科技美学》徐恒醇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③《网络让世界重新洗牌》《天涯》杂志1998年第三期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传播探讨论文

借助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迅速崛起,网络新闻传播成为一种传播新闻的新潮流,各传统媒体纷纷上网,竞争相当激烈。

关于这方面的媒介宣传,多少含有炒作的成份,即使是关于网络传播的学术论文,也充满了过分的热情和遐想。炒作带来了强大的暗示作用,形成一种舆论,似乎不上网就要被历史淘汰。逼得不少媒介即使没什么条件,特别在缺少软件条件的情况下,急不可耐地上网和追求技术的极限,立即大量使用音频视频资料,缺乏对带宽的合理利用。经过了一轮混战,我想,现在需要冷静地考虑一下我们面对的网络新闻传播了。

网络传播必须切实形成市场

网络传播兴起之前,图文电视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经也被看好,但是最终失败了。具体原因当然有许多,例如制作和接入成本过高、当时的技术和用户的消费能力无法匹配等等。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形成新闻消费的规模化市场。而没有市场的支持,再好的技术、再多的资本也难以带来利润。从这一历史教训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的网络新闻传播,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审视上网媒介的新闻传播。

网络传播并不是为商业的目的而开发的,但它的火爆却是因商业的应用而兴起的。随着PC机的普及,因特网和Netscape浏览器为规模化的网络传播铺平了道路,电信服务部门、计算机行业的公司首先借助这一新的传播形式进入媒介市场。传统媒介如果不上网,意味着很大一部分新闻受众和广告资源将被拉走,也许失去的东西会更多。于是各个媒介也纷纷上网,它们同样看中了网络上可能形成的新的新闻和娱乐的消费市场。然而,这种市场的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传统媒介不同于那些计算机行业公司和电信服务部门,上网了,不等于网络新闻传播就能成为一种成熟了的新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现在除了印刷媒介外,传统的电子声像媒介也在积极上网,尽管音频视频的播出技术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现在至少已有百家这类网上媒体因为经营不下去而消失了,当然新的媒体还在源源不断地蜂拥上网。其实,传统媒介的网络化生存还要走好一段路。如果不解决基本的经济上的投入产出问题,做到有所盈余,其生存始终是危险的。虽然有些关于网络新闻传播赢利的零星消息传来,但是至今传统媒介在网上的新闻传播网站,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赢利的。现在已经不是最初的"跑马圈地"时期了,需要考虑十分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传播论文

借助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迅速崛起,网络新闻传播成为一种传播新闻的新潮流,各传统媒体纷纷上网,竞争相当激烈。

关于这方面的媒介宣传,多少含有炒作的成份,即使是关于网络传播的学术论文,也充满了过分的热情和遐想。炒作带来了强大的暗示作用,形成一种舆论,似乎不上网就要被历史淘汰。逼得不少媒介即使没什么条件,特别在缺少软件条件的情况下,急不可耐地上网和追求技术的极限,立即大量使用音频视频资料,缺乏对带宽的合理利用。经过了一轮混战,我想,现在需要冷静地考虑一下我们面对的网络新闻传播了。

网络传播必须切实形成市场

网络传播兴起之前,图文电视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经也被看好,但是最终失败了。具体原因当然有许多,例如制作和接入成本过高、当时的技术和用户的消费能力无法匹配等等。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形成新闻消费的规模化市场。而没有市场的支持,再好的技术、再多的资本也难以带来利润。从这一历史教训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的网络新闻传播,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审视上网媒介的新闻传播。

网络传播并不是为商业的目的而开发的,但它的火爆却是因商业的应用而兴起的。随着PC机的普及,因特网和Netscape浏览器为规模化的网络传播铺平了道路,电信服务部门、计算机行业的公司首先借助这一新的传播形式进入媒介市场。传统媒介如果不上网,意味着很大一部分新闻受众和广告资源将被拉走,也许失去的东西会更多。于是各个媒介也纷纷上网,它们同样看中了网络上可能形成的新的新闻和娱乐的消费市场。然而,这种市场的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传统媒介不同于那些计算机行业公司和电信服务部门,上网了,不等于网络新闻传播就能成为一种成熟了的新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现在除了印刷媒介外,传统的电子声像媒介也在积极上网,尽管音频视频的播出技术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现在至少已有百家这类网上媒体因为经营不下去而消失了,当然新的媒体还在源源不断地蜂拥上网。其实,传统媒介的网络化生存还要走好一段路。如果不解决基本的经济上的投入产出问题,做到有所盈余,其生存始终是危险的。虽然有些关于网络新闻传播赢利的零星消息传来,但是至今传统媒介在网上的新闻传播网站,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赢利的。现在已经不是最初的"跑马圈地"时期了,需要考虑十分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传播分析论文

借助20世纪90年代因特网的迅速崛起,网络新闻传播成为一种传播新闻的新潮流,各传统媒体纷纷上网,竞争相当激烈。

关于这方面的媒介宣传,多少含有炒作的成份,即使是关于网络传播的学术论文,也充满了过分的热情和遐想。炒作带来了强大的暗示作用,形成一种舆论,似乎不上网就要被历史淘汰。逼得不少媒介即使没什么条件,特别在缺少软件条件的情况下,急不可耐地上网和追求技术的极限,立即大量使用音频视频资料,缺乏对带宽的合理利用。经过了一轮混战,我想,现在需要冷静地考虑一下我们面对的网络新闻传播了。

网络传播必须切实形成市场

网络传播兴起之前,图文电视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经也被看好,但是最终失败了。具体原因当然有许多,例如制作和接入成本过高、当时的技术和用户的消费能力无法匹配等等。但根本的原因还是没有形成新闻消费的规模化市场。而没有市场的支持,再好的技术、再多的资本也难以带来利润。从这一历史教训中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当前的网络新闻传播,不仅是一种信息技术,更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需要从市场的角度审视上网媒介的新闻传播。

网络传播并不是为商业的目的而开发的,但它的火爆却是因商业的应用而兴起的。随着PC机的普及,因特网和Netscape浏览器为规模化的网络传播铺平了道路,电信服务部门、计算机行业的公司首先借助这一新的传播形式进入媒介市场。传统媒介如果不上网,意味着很大一部分新闻受众和广告资源将被拉走,也许失去的东西会更多。于是各个媒介也纷纷上网,它们同样看中了网络上可能形成的新的新闻和娱乐的消费市场。然而,这种市场的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传统媒介不同于那些计算机行业公司和电信服务部门,上网了,不等于网络新闻传播就能成为一种成熟了的新媒体。在竞争的压力下,现在除了印刷媒介外,传统的电子声像媒介也在积极上网,尽管音频视频的播出技术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

现在至少已有百家这类网上媒体因为经营不下去而消失了,当然新的媒体还在源源不断地蜂拥上网。其实,传统媒介的网络化生存还要走好一段路。如果不解决基本的经济上的投入产出问题,做到有所盈余,其生存始终是危险的。虽然有些关于网络新闻传播赢利的零星消息传来,但是至今传统媒介在网上的新闻传播网站,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赢利的。现在已经不是最初的"跑马圈地"时期了,需要考虑十分现实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影响

【论文摘要】人类的传播技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从而决定了人类的传播活动也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本文将主要阐述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对传播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报告》中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及网页,具有改变世界及人类的潜力,计算机空间(Cyberspace),即这些新关系发生的空间,使我们的时空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发生了变化。”①媒介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归结为:“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②

一、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发展

人类传播史上已有了四次革命: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闻、电子传播,每一次传播媒介的革命即带来传播方式的更新。没有人预想到网络技术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在传播历史上,广播用了接近40年的时间达到5000万受众,电视用了大约15年的时间达到相同数目的受众,而万维网只用了3年多的时间就达到了这个数目。到2000年,网络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2亿用户的全球媒介。

由于网络改革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换,同时信息处理变得更快和更廉价,于是带来了如商业周刊所称的“网络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网络时代是人类社会的新形态,是历史进步的新阶段。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东西无疑发生改变。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对人类传播发展的趋势作过预测,他写道:“我们现在了解的和我们所谈到的过去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新时代的序曲。我们可以确信,在这个新时代里,人类传播的基本性质不会改变,但传播本身的社会体系,很可能同我们已知的各个传播时期大不相同,因此,我们正面对着世界上的某种新事物,我们猜想可能会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不同的时代”。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文化传播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近几年来,INTERNET在我国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它在新闻传播方面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这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上的种种高科技特征,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划时代的革命性产物,它反映了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变革,也必将对使用者在文化层面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新事物必然与旧事物有所决裂,那么从媒体角度出发,INTERNET也必将在新闻文化方面与依托于我国传统媒体存在的新闻文化产生种种冲击。本文就网络新闻传播的“离散性”特征,对我国新闻传播中传统的以“合”为特征的新闻文化造成的冲击,这种冲击造成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网络传播新闻文化离合

近几年来,INTERNET作为一种全新的传媒,正在我国的传播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类文化史上重要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造纸术、活版印刷术)与传播有关,可见传播在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那么,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媒体INTERNET的出现,其意义不言自明。

从科技角度讲网络意味着更快、更简捷、更广等等,这些由高科技带来的种种的便利,是广大使用者们早已感觉到、享受到的。但正如海德格尔所说:“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是一种展现的方式。”这也就是说,对手段的使用总是参与到对自然和世界的独特构造之中,它参与了对事物存在的规定,从而是从某一角度对事物的展示。而文化观念无疑是这种“规定”和“展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正如我们的祖先用火药造出了鞭炮,而欧洲人却用它造出了“西洋火器”一样,科技的运用与文化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网络在传播上的运用,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观念的“展现”呢?

一、第四媒体的文化特征——“离”

网络的文化特征正如我们所使用的网络的基本构成单位PC机的全称(PERSONALCOMPUTER,中文翻译为“个人计算机”)一样,网络强调“PERSONAL”(个人的)一面。与我国五千来形成的以“合”为特征的文化,以及相应的整体性的系统观相对,作为一种传媒,网络在文化层面的特征恰恰是“离”。这种离散性特征的本质是:网络在物质层面形成的隔离性极强、具有极大自由的虚拟空间,以及这一空间对使用者在意识层面的“个人主义”倾向的影响,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查看全文

网络新闻编辑规律研究论文

网络传播是一个全新的传播模式,基于“技术”而生的网络特点赋予网络传播一些全新面貌,对网络传媒这样一个“崭新的、上升的”媒体进行研究有着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网络传播学众多的研究方向中,选取其中一个方面-----“网络新闻编辑学”作为研究主题;在众多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中,选取目前网络传播研究中选用较少的心理学视角,从受众的多元需求出发,探索网络新闻编辑规律。

为了全方位反映“网络新闻编辑学”的各个方面,本文从三个层面:“宏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思想与受众的多元需求”、“中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与受众的多元需求”、“微观视角----网络新闻编辑实务与受众的多元需求”进行分类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研究”、注重“传受双方‘良与不良’的互动研究”、注重“传播理论与新闻实例相结合的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对网络传播特点的深入分析,提出“‘开放式’是网络新闻编辑的基本规律”这一论点。文中各个部分的论述都是基于对这一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本文第三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探讨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编辑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网络新闻编辑应该具有“全历史”、“全社会”、“全受众”“全天候”的编辑思想”。

本文第四部分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研究是网络编辑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学界目前对这一命题的研究还显不足。文中从“网络新闻策划的内容”、“网络新闻策划的功能”、“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等几方面展开论述。特别注意到了“经济功能对于网络新闻策划的要求与影响”、“网络新闻策划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社会双收益?”“网络新闻策划的特殊形式”等问题,尝试通过粗浅的论述探索“经济功能在网络新闻编辑策划中‘度’的把握”这一命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