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06:02:0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网络贸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网络贸易研究论文
一、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现状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网络对贸易成本影响
【摘要】文章将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方式,运用技术经济的理论方法,通过研究网络经济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的影响,分析、比较其在成本结构上的作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外贸产业的电子化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贸易;成本结构
在网络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及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企业而言,将电子商务应用到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也是一种投资,是投资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投资分析,即成本效益预测分析,从而辅助企业决策者明确网络应用在企业国际贸易应用中的具体目标和作用,制定出有效的网络应用战略,为企业成功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网络经济理论基础
(一)网络经济内涵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
(二)网络经济特点
当代国际贸易的网络透析
本文作者:张勤李海勇工作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基于中心性指标的国际贸易地位分析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中心性是评价一个节点重要性、地位优越性和社会声望的结构位置指标,其中对个体的测度指标有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本文利用UCINET软件计算出2001年、2010年各经济体的中心性指标,以衡量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见表1)。1.点度中心度———描述进口和出口总额点度中心度测量的是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发展交往的能力,揭示节点在网络中是否处于核心位置。由于国际贸易网络是有向网络,每个节点的度数又分为出度和入度,分别表示某经济体出口额或进口额大于等于均值的其他经济体数量。2001年我国点出度为20,2010年为38,表明两个年度我国出口额超过均值的经济体分别有20个和38个,排名从第七位升至第一位;点入度2001年为18,2010年为31,表明两个年度我国进口额超过平均值的经济体分别有18个和31个,排名从第七位升至第二位。2.中间中心度———刻画中介能力中间中心度刻画的是一个节点控制网络中其他节点之间交往的能力。如果一个经济体处于许多其他节点对的捷径上,则其中间中心度数较高,可以通过控制或曲解信息的传递影响群体。我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中间中心度2001年为2.327,2010年为20.192,从第九位升至第二位,表明我国控制其他经济体之间国际贸易关系的能力大幅提高。3.特征向量中心度———刻画影响力经济体的特征向量中心度从网络整体的角度测度其是否处于影响力的中心,可视为以临近节点的影响力为权重的权重中心度。我国的特征向量中心度2001年为32.470,排名第六位,2010年为42.623,跃升至首位,表明我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已成为核心行动者之一。
基于核心度指标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世界体系理论认为,整个世界是由核心地带、半边缘地带和边缘地带组成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这种层次结构整体上没有改变,但其内部一直处于变化与重组之中,三个地带的国家不断调整变更。社会网络分析也从模型的角度研究核心—边缘结构。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点度中心度代表某经济体对其他经济体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超过均值的数量,而核心度则反映其贸易强度的大小。为此,我们运用UCINET软件对两个原始矩阵进行分析,测算出2001年和2010年各经济体的核心度(core-ness),并将核心度大于0.1的经济体归于核心地带、0.01-0.1之间的归于半边缘地带,小于0.01的归于边缘地带。结果表明:1.在2001年和2010年国际贸易出口50强国家(地区)中也存在着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其核心地带经济体数量一直保持为8个,而半边缘地带经济体数量从2001年的33个发展到2010年的41个、边缘地带经济体数量从9个锐减为1个,这是国际贸易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据。2.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两个年度均跻身核心地带,核心度从0.157升至0.765,排名也由第六位升至首位。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沙特等亚太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均有所提高,而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金砖四国的进步尤为明显。3.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核心度下降幅度较大,英国和法国下降也比较明显,而日本和德国则小幅攀升。基于结构洞指标的竞争优势分析结构洞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结构洞能为占据者提供获取“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的机会,从而比其他位置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结构洞的主要指标是限制度,限制度越高,行动者运用结构洞的能力越弱。本文运用UCINET软件分别计算两个年度的结构洞指标。我国2001年的总限制度为0.283、居第28位;2010年的总限制度为0.178,仅稍高于德国(0.153)和美国(0.162),排名第三位,表明10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四)基于国际贸易网络图和块模型的角色和位置分析本文利用多值矩阵绘制国际贸易网络(见图1和图2)。图中连线粗细与经济体之间贸易量大小相对应:连线越粗表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越大,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关系越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2001年,美国、德国等居于网络的中心,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形成了国际贸易的“铁三角”;2010年,中国、德国居于网络的中心,中国大陆、美国和中国香港及德国、日本和荷兰形成了两个“铁三角”。此外,2001年中国大陆对美国和日本的连线较粗(表明贸易值较大),2010年对德国、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等经济体的连线也明显变粗。小群体是社会网络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小群体,一般指相对稳定、人数不多、有共同目标、相互接触较多的联合体。其中,块模型是一种研究网络位置模型的方法,是基于结构对等性的社会角色描述性代数分析。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结构对等性可以测度一个或多个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扮演相同的角色或发挥相同的功能。结构对等性经济体占据的位置上与其他角色相同的经济体之间发生进出口关系。本文运用UCINET软件中的CONCOR程序对国际贸易原始矩阵进行分析,两个年度分区结果见表2和表3。从总体上看,两个年度都分为8个子区,但除5区(南美)、6区(亚太1)和7区(中东)基本稳定外,其5个子区的经济体成员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欧元区国家的凝聚力大大增强。2001年,欧洲国家分处1区、2区和3区;2010年,除尚未加入欧元区的英国、爱尔兰和挪威外,其他欧洲国家集中形成了“欧元区”。这是2002年以来欧元货币正式流通,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力证据。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被其他欧洲国家孤立的趋势。二是亚太地区的分化重组趋势比较明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国(地区)在两个年度均被分为2个子区。2001年,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印度为主体组成了亚太1区,中国大陆、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组成了亚太2区;到2010年,日本和印度从亚太1区转为亚太2区,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智利分别从中东澳洲区、南美区加入亚太2区,亚太2区还吸引了非APEC成员的哈萨克斯坦、安哥拉、南非等。与此同时,我国则转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为主体的亚太1区,表明我国与北美传统贸易强国的角色、地位逐渐趋同。三是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大幅提高。2001年我国还属于亚洲地区,2010年则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并驾齐驱,实现了华丽转身。此外,亚太2区的壮大及哈萨克斯坦、安哥拉挤入对外出口50强等均反映出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增强。(五)基于多维尺度图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tionalScaling,简称MDS)是以空间分布的形式来表现对象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MDS可以在较低维空间中直观地观测到一些高维样本点相互关系的近似图像,从而提供经济体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相对位置信息和相互关系的亲疏程度。图3和图4分别为2001年和2010年国际贸易多维尺度图。在图3中,中国大陆与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沙特、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地区)位于右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法国和英国等欧美国家位于左侧,两个经济体团体之间泾渭分明、距离明显。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大陆、法国、墨西哥等居于网络的中心,其中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距离坐标原点最近,属于核心中的内核地带。在图4中,亚洲和欧美两个经济体团体的界限趋于模糊,一些经济体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大陆已位于网络的最核心位置,美国、加拿大则由中心向外围挪移,日本和德国的核心地位基本未变,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荷兰和沙特则更加靠近网络中心。此外,2001年国际贸易网络整体上呈现中间稀疏、四周稠密的分布状态;到2010年,居于网络中心的经济体数量明显增多,网络中节点的分布趋于均衡,表明各经济体之间的国际贸易更加频繁、经济更加融合。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多维尺度、块模型等方面研究了国际贸易网络结构。结果表明:1.入世10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占据了对外出口的制高点。就点出度、特征向量中心度和核心度3个指标而言,我国从2001年的第六或第七位升至2010年的首位,表明我国出口额超过均值的经济体数量最多、国际贸易伙伴的重要性最强、国际贸易的强度最大,国际贸易多维尺度图和网络图也凸显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2.我国从国际贸易大国迈向国际贸易强国仍需时日。2010年我国的点入度、中间中心度和限制度仍位于美国、德国之后,排名第二或第三位。其中,点入度代表对我国出口额超过均值的其他经济体数量,中间中心度反映出我国控制其他经济体间国际贸易关系的能力仍落后于美国,限制度表明我国的竞争优势仍稍逊于美国、德国。3.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迅猛提升,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地区)也进步明显;同时,传统国际贸易强国北美三雄及英、•86•法等国的地位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4.区域经济一体化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融合,2010年块模型分析中“欧元区”的形成和“亚太2区”的发展壮大最为明显。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我国应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从国际贸易大国到国际贸易强国的转变?我们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发展: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入世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冲击着原有的世界秩序和利益格局,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大幅增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据统计,我国连续16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连续5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王火灿,2011)。作为国际贸易的核心,我国既要善于做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者和维护者,也要学会做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和领导者,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此外,应发展壮大民族跨国企业,发挥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2.积极实施贸易平衡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因此,应主动推进培育竞争优势的“贸易平衡战略”,在稳定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以减少贸易逆差,为全球提供有效需求。同时应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重点进口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从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效促进内需型经济增长。3.大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发达国家绝不会轻易将国际贸易主导权拱手相让,美国高调推出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框架充分暴露出其从经济上孤立我国的意图。我国应未雨绸缪,制定妥善对策。应加快推进两岸四地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积极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逐步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进而摆脱发达国家的掣肘。
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的对比诠释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网络贸易与传统贸易比较探析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和融合,以及Inter11et(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国际贸易领域正在发生一场结构性的商业革命,网络贸易(Tradeonlnternet)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国际贸易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最终指出将来的国际贸易形态将是国际网络贸易形态。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全球镍贸易网络结构及演化趋势
摘要:本文基于2010年-2020年UNComtrade(联合国统计司)商品名称中含镍及其制品的进出口国际贸易数据,应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全球镍贸易网络模型,研究全球镍贸易网络的整体结构和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镍贸易往来趋于紧密且呈上升趋势,网络密度逐渐增加。并且,贸易网络集聚程度的变化可能是全球经济不平稳的标志,国家政策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进出口贸易价值。
关键词:复杂网络;镍;贸易网络;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快速,金属镍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不断扩大。镍作为应用广泛的金属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断上涨,资源消耗明显加速。近年来随着镍需求的持续走高,镍已然成为全球各国开发使用的重要有色金属之一。此外,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温室效益日渐加重,因而清洁能源的开发已然是当务之急[1]。而镍是能够满足循环经济理念的金属之一,回收回炉后的镍金属仍然可以循环使用,满足所有国家工业的高度发展需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镍资源在全球分布非常不平均,供应国高度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关系不合理导致镍资源贸易往来存在很大的挑战。镍资源国际贸易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镍资源进行了研究。张亮等(2016)以全球视角为立足点,研究了全球镍矿资源发展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镍资源的勘探开发重点以及镍的价格与全球经济增速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2]。吴琪等(2020)依托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镍矿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的情况以及国内外供需格局,并针对我国镍矿资源的不利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3]。余良晖(2019)评估分析了我国以及全球镍资源的供需形势,并对后期镍资源走向进行了预估[4]。然而,很少有研究对镍贸易网络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国际镍贸易网络的结构以及节点属性来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本文基于2010-2020年全球镍贸易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以及网络的演化特征两方面研究镍贸易网络,分析国际镍贸易网络的演变过程,重点聚焦镍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以及演化趋势。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国际镍贸易市场提供政策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研究设计
1.1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UNComtrade(联合国统计司)的2010-2020年间全球镍贸易进出口数据,本文所使用的镍编码为75,其中筛选了出口国家、进口国家以及贸易价值这3项数据。
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问题研究
摘要: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网络影响问题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日后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趋势,为提高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水平提供宝贵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国家综合国力日益提升,在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新的形势下,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加强。本篇文章主要对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探讨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并对网络营销中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跨国间的国际贸易交往频繁,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下借助网络营销促进国际贸易而言显得较为普遍。网络营销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兴起,不仅在国内各企业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国际贸易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展开对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概括
1.网络营销的内涵
网络营销在营销领域又被称为电子营销,主要是指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采用一种互联网模式的新的营销形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移动平台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工程,满足商家与消费者在网上的交换需求、服务需求等全过程,产品生产商家则利用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和加之传递,从而达到对网络中客户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手段。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网络营销是当前各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较为普遍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具有整合性、成长性以及经济型特征,逐渐以其独特的方式逐渐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
社交网络与全球贸易联动机制研究
摘要:根据毕马威的《科技行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近半受访者认为社交网络将在未来几年颠覆目前的全球贸易模式,全球贸易的需求将推动社交网络精准化服务与交流的演变。本文将运用对比、类比及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社会网络与全球贸易联动的双向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网络为全球贸易催生出新的营销模式和经营模式,带动全球贸易往更加便捷与开放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全球贸易的热点助力社交网络的热点发展,为社交网络提供更多的用户。二者之间存在共同发展与壮大的联动作用机制。
关键词:社交网络;全球贸易;双向影响;联动作用机制;渠道选择
众多科技行业巨头均认为未来社交网络平台以及电子商贸平台将是未来最具颠覆性的全球贸易模式。随着网络用户人数的持续攀升,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接近45亿人,比2017年增加了接近10%。如图1所示,为顺应互联网发展和社交网络平台迅速崛起的趋势,无论是世界五百强(“Fortune 500”)抑或是“发展最为快速的世界500强”(“Inc. 500”)企业在过去十年当中均在提升对社交网络的使用,以提升其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全球贸易营销与策略传播(苗龙,2020)的能力。全球贸易在社交网络的带动下正在迅速转变其交易模式与发展方向,二者之间形成了联动的双向影响趋势。本文亦在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双向联动机制,以期二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良性促进对方发展。
社交网络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研究
社交网络促进全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社交网络的深度普及对于全球贸易方式是彻底的变革与洗牌。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即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全球贸易的距离迅速缩短,商品可以更快捷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新分配,不同的商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被世界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消费与使用(李嘉兴等,2020)。如图2所示,2014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总额有13360亿美元,到2020年预计零售总额将达到41350亿美元。电子商务销售额以每年超过10%比率在增长,2017年至2019年增长比率甚至超过20%。根据预测2021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总额不仅不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趋势以及目前疫情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将持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总销售额达到48780亿美元。此外,全球电子商务零售额所占全球零售额的比例持续攀升,预计至2021年比例将达到17.5%(赵志云等,2020)。社交网络改变全球贸易的渠道与方式。社交网络与数字环境的丰富与扩展,使得实体店与线上贸易渠道界限越来越模糊。促使购物方式往多渠道发展。数据表明,超过70%的客户在购物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渠道,这从侧面反映了多渠道购物将是未来全球贸易的趋势与发展方向(王一慈等,2020)。对于供应商而言,多渠道购物促使供应商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参与的营销渠道以及购买动机和内在驱动因素。社交网络为全球贸易的多渠道提供观察途径和契机。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均实现了对社交功能的整合,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社交功能实现顾客与商家的即时沟通,获得顾客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及时反馈以及商家对其产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增值服务。此外,社交网络的发展催生出新生代的电子购物方式与渠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购物。由此可知,社交网络的购物功能正在形成,社交网络平台不仅是一个广告渠道,也是一种购物的渠道。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营销方式转变。社交网络的发展在促进全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全球贸易的营销方式转变亦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可行路径(刘志高等,2019)。社交网络产生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即数据库营销,数据库营销的基础是对客户进行细分,通过社交网络,供应商可以更精确地对客户进行细分,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社交网络下的数据库营销的目标是实现客户的重复购买、建立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提高商品的转化效率等。社交网络下的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可以实现更多功能的融合,社交网络营销可以将广告营销、促销手段、公关以及市场推广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整合营销体系,本质是实现商品的快速销售与供应商品牌的建立。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的营销方式生命周期更短暂、并对营销的质量要求更高;即全球贸易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流量尽可能吸引更多客户参与产品的购买。如图4所示,根据艾瑞最新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社交网络营销规模不断增长,社交平台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格局转变。社交网络为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境电商提供更为饱满的发展羽翼,对全球贸易的格局产生新的转变(刘志高等,2019),其中最为明显的转变是贸易结构的变化。传统的贸易结构中货物贸易占比高达70%,但是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实现稳步增长,对世界贸易的贡献率逐年攀升(见图5)。此外,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的速度在加快,服务贸易在社交网络的带动下在向创新型、数字型、智能型以及平台化的方向发展。社交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以及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服务与货物贸易的规模化增长和商业模式以及贸易格局的转变提供了动力。社交网络为全球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动力,使得消费需求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服务贸易全球化的竞争不仅取决于地区的国际地位、产业竞争力,也取决于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表现为新技术的投入以及信息的掌握与利用。
全球贸易对社交网络的影响研究
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论文
一、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现状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在因特网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快速发展,对于国际经济贸易而言,网络经济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并且分析了我国在网络经济的大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应当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1引言
随着社会以及世界的快速发展,当前的经济模式也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电子商务正在发展壮大,并且发展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当前,互联网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传统的商业模式被电子商务所取代也是大势所趋,网络经济的时代对于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当前的形势下,需要我国采取必要的对策加以应对。
2网络经济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
2.1网络经济能够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提高贸易水平和质量。传统模式下的国际贸易会受到很多复杂的、中间过程的影响,导致了成本增加降低了贸易效率。例如成本价很低的芭比娃娃在经过一系列的关税、运输税等之后,价格就会大幅增加甚至有可能翻倍。但是在网络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可以实现企业对企业或者企业对个人的直接贸易,这样就减少了贸易过程中的各项手续,大幅降低贸易成本。这样的贸易方式对于生产厂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2.2促进传统贸易形态的转变。弹性企业是现在一种新式的企业模式,指的是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运用高新技术转置生产成本,调整员工、设备等各方面资源组成新的企业,设计、生产客户需求的新产品。这样的企业不管是发展方向还是管理方式都十分灵活。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开始普及,这也就促进了企业从之前传统的、僵硬的贸易形态向灵活的贸易形态转变。2.3提高国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网络经济的发展降低了服务贸易的成本、打破了地域的阻碍,提高贸易效率、竞争力。网络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商业贸易的发展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