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动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04:32: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网络互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网络互动

网络信息互动系统设计研究

数字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互动系统需依照业务需求,着力互动功能与互动效率的研究。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对媒体业务进行动态监测,减少监测人员工作量,从而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媒体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1.并发分布

网络信息互动系统需能实时查看节点区域的并发数值,可查看过去一天内的并发走势,同时可分析并发峰值。并发走势可看出点播过程中节点是否满足受众需求,可动态监测用户变化情况。并发分布需满足流量异常预警,为系统优化提供参量。与此同时,可对各个展示窗口的节点进行选择,可借助互动系统分析走势图,便于分析各区域受众点播习惯与互动需求。

2.VSS状态监测

本互动系统需能对每台推流器实时并发至与并发流量进行分析,同时查看一天内并发走势,将其作为预测未来并发值的参考。相对推流器而言,走势图通常表现为平滑水平,若出现锯齿波状图示,意味着推流器出现问题,将问题呈报给互动研究组,方便解决系统故障。

查看全文

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论文

当前科技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1世纪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教学从开始的只为弥补在校教学的不足,发展到今天已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网络教学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情感的交流,即大力开展情感互动教学。在网络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互动教学?这需要从什么是情感互动及其作用谈起。

1.情感与情感互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如愉快、喜悦等,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悲伤、沮丧等。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它调控着人类的各种行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各个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综合分析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教学中的情感和一般意义上的情感一样都具有一个显着的特征,那就是情感的两极性。两极性表现为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在程度上由弱到强的两极状态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非常重要。教学中的情感互动过程可以说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在情感互动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他们除了积极地进行认知加工以外,还会以一定的外显行为或情绪作用于教师或共同学习者,从而使教师或学习伙伴的情感也得到升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情境中的交流是面对面的,交流可通过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等,师生间的情感传递是迅速而有效的。而网络学习是学习者在远离教师与学习伙伴的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获得知识的过程。所以,网络教学中缺乏传统课堂教学具有的丰富而及时的交流,应采取新的教学策略,以弥补由于交互的缺乏而带来的在情感互动方面的不足,这是我们在进行网络教学时应该时刻考虑的问题。目前,在网络教学中较多在采用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教学中的情感互动主要在学习者和教师的思想交流中进行。只要充分发挥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策略的优势,同样可以在网络教学中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的情感互动情境。这种情境对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2.网络教学中情感互动的特征任何形式的教学都力求教师充满情感地教,学生充满情感地学。在校学生对网络的认可度极高,如果善于分析、利用情感过程的积极影响,将他们对网络这一新事物的积极情感迁移到学习过程中,好极易产生网络教学过程中特殊的情感体验。网络教学中的情感互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查看全文

广播电视与网络媒体语言互动研究

语言是信息传播的介质。信息的传播经历了从口耳相传的有声语言到基于文字及印刷技术的文字语言,再到电子时代的视听语言。传统媒体无论是纸质媒体还是广播电视,都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即一定的语言形式在特定的媒介下进行传播,带有特定的媒介特色,不同媒介之间极少甚至不能进行语言的传播转换。①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媒介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为各种媒介语言的互动提供了可能,各媒介语言的界限日益模糊,不同媒介之间语言的相互转换日益增加。网络语言与广播电视语言作为两种极具代表性的媒介语言,无论是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还是作为一对互动关系中的双方,都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一、关于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在语言互动方面的研究背景

(一)相关概念。媒体融合(mediaconvergence)最早由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holasNegroponte)在1978年提出,最初指计算机工业、出版印刷工业和广播电影工业逐渐融合的趋势。②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意到科技发展对新闻媒体的影响,他们认为媒体形态的融合(theconvergenceofmodes)正在消融各种媒介之间的边界,而所谓融合即是指多种媒体的合作以及受众在不同媒体之间的迁徙。③2003年,美国学者里奇•戈登(RichGordon)根据美国传媒界的现状将融合具体分为媒体科技融合、媒体所有权合并、媒体战术性联合、媒体组织结构性融合、新闻采访技能融合、新闻叙事形式融合六大类别。④媒体融合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狭义层面是指多种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广义层面则范围很大,指一切与媒介相关要素的结合、汇集和融合。⑤而我们所探讨的是狭义层面上不同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内容的融合。广播电视语言和网络语言同属媒体语言。于根元在《关于媒体语言研究的若干思考》一书中指出,媒体语言的概念和对其研究是在网络语言出现之后正式提出的。⑥唐余俊将广播语言定义为广播节目内容所使用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另有与之相关的修辞(或称“语用”)及文字(见于广播稿)等,还应包括音响等相关因素。⑦广义的广播的概念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一定范围播送声音、图像节目的大众媒介,包括我们所说的广播和电视。⑧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全新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用语差异较大的变体,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并由此推动了对其他媒体语言的研究。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中进行交际的语言,包括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不符合日常用语习惯的语言(如“喜大普奔”“蓝瘦香菇”),以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在互联网传播中发生语义变化的语言(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真香”)。广义的网络语言指一切与互联网相关的语言,并包括因互联网而产生的对新现象的命名(如“黑客”“楼主”)。对其他媒体语言产生显著影响并引起研究者广泛关注的,主要是指狭义的网络语言。(二)社会背景。媒体融合不仅是学术热点,而且是在国家、社会层面上的一项全局性部署及规划。自2014年起,就多次强调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2019年1月25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媒体融合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充分整合,信息可同时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互联网环境催生了以融合为主要特色的新媒体,它与传统媒体紧密联系、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如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广播,它与传统电台相比拥有更加广泛的受众,网络语言与广播语言在此走向融合。此外,互联网技术已深入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年2月28日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人,其中手机网民8.17亿人,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59.6%,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⑨这部分人群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极大地促进了网络语言在各个领域的传播与流行。

二、广电媒体与网络媒体语言互动的研究现状

(一)焦点问题。网络语言与广播电视语言的互动始于网络诞生之初,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日益增加,相关研究也随之增加并且深入。根据中国知网文献主题检索(如图1),以“网络语言”“广播”为主题的文献数量于2010年呈现井喷式增长,且在随后几年中一直保持较高位置。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与广播电视语言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是广播电视语言对网络语言的反向影响。网络语言与广播电视语言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变体,原本仅存在于特定媒介内,但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两者发生了广泛的交织,网络语言具有受众广、传播快等特点,是一种相对强势的变体,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对广播电视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这方面,研究者重点关注的是影响的利、弊以及如何扩大有利影响、规避不利影响。具有代表性的如姚喜双、张艳霜《媒体语言发展刍议》一书,指出网络语言的兴起是媒体自身发展的体现,在肯定网络语言年轻化、趣味化的同时,认为这种新生代的语言大多数都无法在传统媒体中达到原有的效果,⑩质疑了网络语言对包括广播语言在内的传统媒介语言的有利作用;王海燕在《浅议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文章中,认为网络语言具有时代性、幽默风趣、简洁醒目的优势,广播电视媒体适当吸收、灵活运用网络语言,会为其增添时代性、贴近性和亲和力,但网络语言缺乏深度且规范性差,而传统媒体肩负语言规范化职责,网络用语的蔓延之势,反映的是对新闻接近性的错误理解,不仅不符合语言规范,而且会造成语言分裂;⑪周晶在《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使用网络语言探析》一文中指出,网络语言使主持人的语言与时俱进、生动鲜活,但也导致言语失范、过度娱乐,节目低俗,因此主持人使用网络语言应遵循“个性不任性”“理性不随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的原则;⑫张瑜在《网络语言在广播节目中的运用》文章中强调,在提高主持人素养的情况下灵活合理地在广播节目中使用网络语言,力求既能使表达更加新颖方便、传情达意,又能反映社会热点。⑬总体而言,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的消极影响不外乎削弱规范性、过度娱乐等,而积极影响则集中体现在使媒体语言与时俱进、丰富生动上。近年来的研究越来越看重网络语言的积极影响,关注如何在实践中扬长避短,利用网络语言发展广播电视语言。广播电视语言同样影响网络语言。冯学民、王珍在《谈新媒体时代的电视语体与网络语体》文章中指出,电视语体为网络语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网络语体的规范性提供了范本。⑭我国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多、种类多、受众广,如“你幸福吗”“甄嬛体”“元芳体”这些在网络上流行一时的语言,都来自电视节目或热播电视剧,之后在网络平台上被效仿、传播,成了流行的网络语言。对于这一现象,研究者做了大量的个案研究,不少研究者从模因论⑮的视角探讨了广播电视语言在网络中得以流行的原因,如张晶在《从模因论视角解读强势网络流行体“甄嬛体”》一文中指出,“甄嬛体”因其时尚性、幽默性、新异性、文化性等特点,适应了人类语言的认知系统,从而成为强势模因。⑯此外,一些方言词汇在网络上的流行也离不开广播电视媒介的助推,方言以其充满个性的语音语调得以在广播电视语言中保留,给受众以深刻印象。如罗娟在《模因论视角下2013年春晚流行语分析》文章中指出,网络语言“我骄傲”源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春晚小品《你摊上事儿了》,这句用方言说出的话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乡土气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也成为当年的网络流行语之一。⑰(二)研究特点。首先,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单向的“影响”而非双向的“互动”。尽管目前既有关于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也有广播电视语言对网络语言的影响,但这两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互相独立的,鲜有将二者视为整体进行研究的。并且这两个方向的研究视角差异较大,前者多以宏观视角考量分析利弊,再结合实例;而后者则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也有微观层面的个案分析,且多与语言学理论相结合。其次,从研究者身份来看,关注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的研究者多来自广播电视媒体一线的记者、编辑、主持人。这些研究者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对网络与广播电视语言的互动有着切身体会,同时也有借鉴新事物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需求,因此他们往往以实践的视角看待问题,更关注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而关注广播电视语言对网络语言的影响的研究者多来自语言学领域,更多运用语言学理论对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做出解释。最后,从研究方法来看,研究者主要采取的是定性研究的方式。在探讨网络语言对广播电视语言的影响的时候,更重视其影响的性质问题,且在论述时,研究者多采用案例分析及描述性语言。

三、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查看全文

网络广告的互动性剖析论文

内容摘要:网络广告策划中极具魅力、体现水平的部分就是创意。网络广告的创意要强调互联网本身的媒介特性。网络广告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互动性。创意人应该在创意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以保持高水准。

关键词:网络广告创意想法互动性

互联网在十年间从“西洋镜”变为“生活必需品”。2005年,中国网民突破亿人大关。对中国网络广告来说,“上亿网民”是一个里程碑,2006—2007年它以我们难以预估的速度在继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在今年年初就会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网民的持续增长带动了网络广告的发展。

一、网络广告创意想法

众多数据及事实似乎都表明: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在2002年后一路风生水起,前景看好。

但这里笔者想谈的是网络广告的创意,主要是指创意想法。谈到网络广告的创意,首先笔者偏向将创意执行和创意想法两件事分开:在执行的技巧上,笔者认为国内网络广告的水平还不错。但在“创意想法”这一节点上,悲观,还是乐观,这是个问题。我们难以凭偶尔一两次在国际某大赛中的获奖而作出结论。

查看全文

互动网络营销传播的创意探讨

【摘要】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互联网平台变得更加成熟、稳定,特别是移动网络平台的迅速发展,给互动网络营销传播带来极大影响,不仅使其方式、形式等发生转变,还给创意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满足各种客户的服务需求。本文就互动网络营销传播的创意进行全面分析和探讨,以更详细的了解互动网络营销传播的具体情况,从而促进互动网络营销传播环境不断优化。

【关键词】互动网络;营销传播;创意

随着互动网络营销传播环境的不断变化,营销创意传播活动的相关要素也在相继转变,因此,必须对互动网络营销传播的创意有比较透彻的掌握,才能相应的改变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经营模式等,以适应社会和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一、品牌雕塑与品牌活体相关分析

根据广告公司的运行情况来看,创意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创意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各种广告策略,才能确保广告创意能够成为真正的事物,最终在达到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因此,消费者接触、接受和购买一个产品,并认可这个产品,需要广告公司提供可行的创意,才能真正传播产品、品牌的内涵和真谛,最终满足客户的要求、获得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推广的过程中,广告创意人是大众传播时代中各种品牌构建的主要负责人,他们需要通过不同的创意手段来实现广告传播相关策略,真正塑造一个品牌,才能达到推销这个品牌的目的。因此,品牌雕塑需要通过创意人来进行精心雕刻、打磨等,才能真正创造出符合消费者心理和满足客户要求的品牌。在互动网络营销传播过程中,品牌的传播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空间,让消费者自己想象和修缮,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以通过消费者的参与实现品牌信息传播、共享等,从而使消费者成为品牌塑造的主要动力。由此可见,在品牌雕塑中,消费者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品牌塑造的一个活体形式,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也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消费者通过分析、编辑各种信息和将其在互动网络平台上,可以为企业的品牌价值提升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从而促进品牌价值、资产不断增长。

二、管理沟通方面的相关分析

查看全文

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互动体制

在经济全球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之间的协调性与连续性逐渐开始受到国内外学术界以及卫生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新医改试点方案要求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和富有效率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城乡各级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协调发展与有效合作。

1医疗服务连续性的基本特征

医疗服务的协调性与连续性是指当患者因健康问题进入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后,能够获得无缝隙的连续服务,不会因就诊医师或机构的变化而中断或重复提供。卫生服务的连续性包括3个要素,即服务内容和过程的连续,服务提供者的连续以及服务信息的连续。Donabedian从卫生资源配置和规划的角度来描述医疗服务的协调性为“在整体卫生规划中能够让医疗服务所包含的诸多要素关系相适应地结合在一起”[1]。Starfield认为“卫生服务的协调性是指患者先前诊断出的疾病和所获得医疗服务的有效信息以及这些有效信息对于当前医疗服务所产生的积极作用”[2]。Austin等人的研究表明,卫生服务的协调性可以归结为对客户(即患者)的合适规定以及不同医疗结构之间服务的提高以及医疗服务网络的调整。Boon等指出,卫生服务的协调性是影响卫生服务连续性提供的重要因素。服务的连续性与协调性是农村卫生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在体现[3]。Lawrence的研究表明美国医疗保健支出中30%~40%同这些“系统失灵”的表现相关[4]。TheoVanAchterberg的研究指出卫生服务的协调性是如何影响卫生服务连续性中学科之间的连续、人际关系的连续以及信息的连续这三大要素的[5]。从卫生服务的效率来看,建立完整有效的促使机构间服务有效衔接与合作的机制,是提高服务连续性、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的核心。

2医疗服务连续性的相关研究

目前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服务的连续性与协调性地研究较少。国内外对于转诊行为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借鉴,我国缺乏有力度的实证研究,对连续性服务的实际情况的揭示并不清楚。国际学界关于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研究一定区域内的卫生服务提供机构所提供服务的协调性和系统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Shortell在1976年最早提出,认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是指病人获得不同组织提供的与之需求相适应的、一系列的、协调的和不间断的服务[6]。之后由RogersandCurtis将这个概念进行延伸,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是指在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多学科之间的连续,信息传递的连续以及病人—医生人际关系的连续”[7];IMO在此方面的定义更倾向于信息的连续性,认为卫生服务的连续性是指在一组医疗执业者或机构之间有效且及时地传递诊疗信息。Starfield.B的研究认为,服务机构间的孤立是美国卫生系统出现质量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8]。Mur-Veeman认为,卫生保健和初级保健不耦合和不连续,以及医疗和预防分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协调性和合作难以获得[9];BarbaraJ.Mc-Neil认为医疗的不确定性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深层次的障碍,而多组织协作与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对于消除医疗不确定性十分关键[10]。国内基于此问题的研究在近10年来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但基于此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转诊规范、流程及相关制度等。刘滨和张亮认为,在医疗服务中,为了使病人获得连续性的服务就要求医疗服务提供机构间能够加强联系、增强协作,在病人病情需要的时候能够合理的转诊病人,使病人能够获得系统性、连续性的服务,而不会因为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机构的变化而中断服务提供的连续性,或者重复提供不必要的服务[11-12]。在公共卫生服务的协调性与连续性研究方面,于贞杰认为,在我国,由于在资源配置时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的考虑,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内各子系统之间、与医疗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而在有关加强卫生服务协调性与连续性的探索与实践方面,我国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周其刚认为,通过建立以上级医疗机构为中心、结合区医院及周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医疗集团,能够使双向转诊制度以及综合医院与社区的信息共享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13]。王绚指出,应合理划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妇保所、疾病控制机构等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责,如此才能更为有效地提供连续、协调的综合性卫生服务[14]。陶红兵进一步指出,在划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关系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主要落实对个人的公共卫生服务,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主要开展针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负责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价。

3我国农村卫生网络连续性服务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网络互动作文教学论文

摘要:网络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经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有强烈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网络心仪已久,十分向往能够了解使用网络。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们应该积极贯彻这一精神,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互动作文教学过程。网络让互动作文教学活起来,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一、能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二、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三、能让学生在互动评改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四、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关键词:网络、作文教学、课程整合、论文。

一提到作文很多同学都觉得头疼,总是说不会写,没事可以写。有的同学干脆只写提纲式简短的几句话,草草交差了事。能真正让教师耳目一新的好作文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有些教师感叹:作文教学太难了!张志公先生就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①要想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需要有一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这样作文教学模式的变革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强烈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对网络也特别感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互动作文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就产生了。

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②随着网络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互动作文教学,使作文课堂活跃起来就逐渐成为现实。网络技术对互动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日渐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网络让互动作文教学活起来,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互动作文教学的独特的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利用网络技术优化互动作文教学,能激活作文课堂,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查看全文

网络广告创意的互动性论文

摘要:网络广告策划中极具魅力、体现水平的部分就是创意。网络广告的创意要强调互联网本身的媒介特性。网络广告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其互动性。创意人应该在创意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以保持高水准。

关键词:网络广告创意想法互动性

互联网在十年间从“西洋镜”变为“生活必需品”。2005年,中国网民突破亿人大关。对中国网络广告来说,“上亿网民”是一个里程碑,2006—2007年它以我们难以预估的速度在继续增长。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仅以500万人之差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预计在今年年初就会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网民的持续增长带动了网络广告的发展。

一、网络广告创意想法

众多数据及事实似乎都表明: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在2002年后一路风生水起,前景看好。

但这里笔者想谈的是网络广告的创意,主要是指创意想法。谈到网络广告的创意,首先笔者偏向将创意执行和创意想法两件事分开:在执行的技巧上,笔者认为国内网络广告的水平还不错。但在“创意想法”这一节点上,悲观,还是乐观,这是个问题。我们难以凭偶尔一两次在国际某大赛中的获奖而作出结论。

查看全文

茶叶产品互动网络广告设计研究

1心流理论与茶产品广告设计

1.1心流理论与茶产品结合总论。心流理论指人们在全神贯注投入工作后忘记时间和周围一切事物的感知理论,是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体验。心流理论与茶产品的结合,是茶产品在互联网背景下最重要改革的发展。一方面,心流理论指导下的茶产品广告设计更加注重创新性和互动性。茶产品的销售宣传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式输送,而是和顾客建立双向互动式的长期关系。在“互联网+”线上茶销售平台中,部分组织机构已经完善的茶企,开始设置一对一的终身茶叶营养服务师,让顾客享受全面的购物体验。茶企用互联网的创新方式与一对一的互动模式,提高顾客对产品的心理依赖,培养顾客消费习惯;另一方面,茶文化下各类茶产品的网络广告设计,也开始注重顾客的体验观感。广告设计由以往单纯的“信息介绍”改为隐晦的“故事性叙述”。在看似不像广告的片段或文字下,结合当今社会热点,将顾客带入网络广告的场景,从而激发情感共鸣,提高顾客的心流体验。1.2心流理论下的广告设计创新。心流理论下的广告设计创新分别体现在广告叙述方式、广告内容和广告宣传营销模式这三个方面。首先,茶产品的网络广告叙述方式由以往的第一人称直接信息传达转变为第二或者第三人称的交流式叙述。让顾客能够隔着屏幕与广告中的人物进行互动;其次,广告内容不单要介绍产品,更多的侧重于宣扬茶文化。直接介绍产品的广告内容只适用于茶受众群体,而通过文化的宣传、有趣的典故、感动的茶故事,能够激发非茶叶受众群体的情感共鸣,扩大茶产品的受众范围,并让顾客完全沉浸在广告内容中,在心流体验的带入下提高人们购买的欲望;最后,宣传营销模式从电视宣传、官网平台宣传转移阵地,在各类例如抖音、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广告宣传,通过撒网式普及宣传,提高茶产品的大众熟悉度,为心流体验的效果性成果打好群众基础。1.3心流理论下的产品互动现状。心流理论下的产品互动目前正在缓慢的上升发展。心流理论下的产品互动,营销宣传模式及产品概念都在逐步更新,大众关联度也越来越高。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更迭中,人们的情感受众点越来越高,热点变化也越来越快。在尚未成熟的心流理论产品互动下,茶产品网络广告设计内容跟不上信息的变动发展。因此,经常出现“心流体验错位”的状况。即在某个特定热点爆发后,茶产品的广告设计的策划推出时间滞后,广告热点带给人们的情感心流体验效果已经减弱。因此,必须加快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广告内容设计速度和质量,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顾客的心理状态,做到茶产品与大众互动的及时性、准确性。

2茶产品互动网络广告设计分析

2.1双向多元互动系统分析。现今茶产品的互动网络广告设计日趋成熟,并呈现双向多元的互动系统。一方面,“双向互动系统”指的是茶产品与大众之间的互动。不仅在网络广告设计中,茶产品能够带给大众美好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互动的效果;通过互联网弹幕文化、线上订购的出现,大众能够直接在第一时间接受情感体验后,在网络上进行回馈。通过顾客的评论以及线上预购分析,商家能够评估出产品广告设计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更新改进。在双向互动系统下,茶产品与顾客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发展圈;另一方面,多元化互动系统指的是互动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传统的线上评论、客服问答以及电话沟通等,新型的网络投票、茶产品app上的顾客交流区,都是多元互动的方式。茶产品线上平台模仿携程、马蜂窝等app的设定,开启顾客交流区。顾客能够在网络社区里自行发表对茶文化的见解,以自己的茶叶冲泡方式成为在茶产品社区里的网络大v。通过顾客之间的互动点赞打赏,开启茶产品网络广告的格局与创新内容,增强网络广告设计的受众度。2.2互动观感营造模式分。互动观感营造模式主要体现在茶产品网络广告的故事性以及叙事故事的各个元素。前文提到,茶产品的故事性是网络广告中较弱环节。根据2017茶叶网络广告爆点分析,在一年近千个茶叶广告中,只有不到五个能够达到网络爆发式共鸣的情感体验。因此,必须加强网络广告内容的故事性营造,才能表达出茶产品的核心思想,抓住顾客心理。而在视频广告故事性叙述下的各个方面例如画面、配音和演员,因资金问题、体系不成熟等问题,都无法做到微电影的叙述效果。除视频广告外的图片、文案广告,设计也受到茶文化“传统”一词的局限,不够新颖大胆,束缚了茶文化的格局,无法刺激顾客的心流体验。2.3广告设计主题素材分析。广告设计主题的素材主要围绕茶产品的产品性质。例如,茶叶的主题是“茶种、茶叶冲泡、茶乡”等,茶具的主题是“手工艺”,茶周边产品的主题则大多围绕“茶文化”来开展。广告设计主题紧扣茶文化,让顾客能够直观的体会到茶文化的魅力。对茶文化有情感认可和心理共鸣。但通过表面文化产生的心流体验时间持续较短,无法产生长时间的稳定心流模式。基于此,现今广告设计主题素材开始扩展茶文化的思维,提高茶文化的格局,结合当今社会热点和有深度内涵的文化思维来进行主题创造。北京天星茶企将茶道下的绿色生态理念与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相结合,并增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感的指导内容,从“绿色生态”的角度来对茶叶进行网络宣传设计。不仅升华了茶产品的内涵和境界,还能够结合当今热点,激发人们的共情心理。在增强人们心流体验的同时,提高企业的形象地位与大众认可度。

3心流理论下茶产品广告设计发展策略

3.1构建网状在线互动交流平台。心流理论下的网状在线互动交流平台,能够在渗透大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下进行情感环境塑造,从而培养顾客的购买习惯以及沉浸式的产品依赖。网状在线互动交流平台指的是不同人群在同一平台上进行互动,相互交叉形成的稳定网状结构。在平台上除了基础的茶产品客服人员、茶叶营养师、已购买顾客和潜在顾客外,还增添了广告设计编剧交流平台、广告设计营销人员交流平台、设计构图人员、背景音乐和视频剪辑人员交流社区等。在已有的广告设计引发心流体验后,让顾客直接与设计工作者进行沟通,激发顾客内心更深层次的产品认可;并且在交流中设计师能够第一时间得到顾客的回馈和意见,在人民群众的建议中提高自己的创作灵感,创作出符合大众心理状态的网络广告。3.2设置情感体验广告营销模式。情感体验广告营销模式是将网络广告设计与营销直接挂钩,目的为提高顾客的购买欲和产品信任度。一方面,将茶产品在广告中做出情感设定,例如从一段亲情叙述中,将茶产品推出,从而让顾客形成送长辈茶产品礼物的固定观念。让顾客在看到茶产品的时候,就激发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购买欲望;另一方面,在广告中进行自我情感体验代入,让顾客为提高自我身心健康进行茶产品购买。综上,情感体验的广告营销模式都是从人性情感的角度进行代入,在某个特定情怀下对茶产品进行推广营销。3.3升华广告设计核心内容深度。前文提到,茶文化观念的直接叙述只能带来短期心理体验,为建设长期稳定的心流体验,必须升华广告设计的深度。将茶道的环保思想升华为全球绿色生态资源、全球变暖等大众关注度较高的世界性问题。将茶具的手工制作技术的升华为保护中国传统手工匠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小见大,通个各个茶元素来反映当今社会的热点,提高茶产品的自身境界格局。升华广告的深度,不仅能够提高企业形象,还能让人们产生爆发式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茶产品的大众认可度,促进茶产品市场的繁荣。

查看全文

网络教学中互动研究论文

摘要:

当前科技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1世纪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教学从开始的只为弥补在校教学的不足,发展到今天已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网络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网络教学日益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情感的交流,即大力开展情感互动教学。在网络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情感互动教学?这需要从什么是情感互动及其作用谈起。

1.情感与情感互动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一般来说,当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人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如愉快、喜悦等,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如悲伤、沮丧等。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它调控着人类的各种行为。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各个感官接受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经综合分析从而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1.1教学中的情感和一般意义上的情感一样都具有一个显着的特征,那就是情感的两极性。两极性表现为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在程度上由弱到强的两极状态等。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者的情感状态非常重要。教学中的情感互动过程可以说是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在情感互动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他们除了积极地进行认知加工以外,还会以一定的外显行为或情绪作用于教师或共同学习者,从而使教师或学习伙伴的情感也得到升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