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4 03:14: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网络反腐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网络反腐

网络企业反腐思索

有寻租空间,腐败就很难避免。

互联网时代创造了太多新的盈利模式,也造就了无数的快公司,阿里巴巴、淘宝、这样的新兴公司,既创造了可观的利润前景,也带来了寻租的风险。公司采购、重大决策、甚至到客服人员、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都存在以权谋私的可能。那些颇具王者之风的民营企业,该如何看待自己所从事的新行业、新模式中频频出现的权力寻租?

用阿里集团高管的话说“不是说我们的孩子有多坏,现在的情况是,有一大袋子钱放在你的面前。我们可以理解这一点,但却不能容忍这一点。”可以理解但不能容忍,客观地反映了这些情况的尴尬之处。

与钱和权打交道,寻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问题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阿里巴巴的反腐标本在刚刚过去的3月,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彻底整肃了阿里系,包括阿里旗下聚划算CEO阎利珉被免职——尽管在其带领下,聚划算2011年营收总额超过了100亿元。马云依旧“挥泪斩马谡”。

伴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马云所创建的阿里巴巴系在扩张速度上令所有竞争者垂涎,但同时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

2011年2月,阿里巴巴宣布,从当时的一项独立调查中发现,部分销售人员为追求高业绩,故意纵容或疏忽,允许部分外部分子进入阿里巴巴会员体系,有组织的进行诈骗。为维护公司“客户第一”的价值观及诚信原则,公司清理了1107名涉嫌欺诈的“中国供应商”客户。阿里巴巴CEO卫哲、COO李旭晖因此引咎辞职。此外,阿里巴巴还处理了近百名负有直接责任的销售人员。

查看全文

宪法下的网络反腐探讨

一、网络反腐的宪法价值

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督方式,蕴含着积极的宪法意义,民众通过网络平台也充分地行使了自身的宪法权利。首先,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的体现。我国现行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言论自由”,这正是民众通过网络反腐的合法性基础和正当依据。治理腐败属于一种公共事务,或者说属于公共领域的事项,普通民众对此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指出的那样,“公共领域意味着依靠话语交往形成公共舆论,使公共理性成为具有约束力的、文明的影响力”,人类的各种关系都要经过康德所说的“自己立法,自己遵守”的文化影响力的规制,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共舆论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权利,它凸显了宪法所保护的表达权利和言论自由,“私人要求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其次,网络反腐是公民落实宪法所赋予的监督权的积极诉求。现行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据此,公民通过互联网或自媒体行使监督权,是落实宪法权利的积极举措。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现代民主日趋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时代,公民当然可以与时俱进地选择不同形式的手段和方法对政府予以监督,我们也可以认为网络反腐是监督权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和延伸,故其理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最后,网络反腐是公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有效渠道和途径。宪法第2条明确规定:“人民按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网络反腐的开启与运行,对于建设服务型和透明型的法治政府,对于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于拓宽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及社会事务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宪法意义。民间网络参与腐败治理打破了原有的专门机关对贪腐信息的垄断,为官员拒腐防变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网络所带来的信息透明度,可以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相比于举报这种层级式的传统监督方式,网络反腐因其快速迅捷和范围广泛,使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断经受社会公众的质疑与拷问,既促进了直接民主的有效实施,也加快了政府法治化的建设进程。

二、网络反腐的现实困境

(一)网络反腐法规不完善

网络反腐不能没有良好的法制环境,有了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够推动网络反腐的有力进行。随着网络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层出不穷,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亟需通过法律予以调整。然而,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网络反腐形势,我国关于网络反腐方面的法律法规却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网络反腐发展的需求。虽说我国已经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许多规范性文件,但是法律位阶不高,而且多从规制性角度出发,并没有对网民通过网络行使治理腐败的权利内容、行为模式及法律后果等作出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监督权就不能很好地应对新形势的需要。由于部门法尚没有对网络反腐作出相应的具体规定,故而缺乏操作性较强的执行标准和细则,更缺少程序性规定的指引。

(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

查看全文

小议刑事侦查中的网络反腐

2009年网民的网帖促使“天价烟”局长周久耕银铛入狱、内蒙古阿荣旗检察长刘丽洁“开豪车”秘密惊人揭幕……,2010年网帖曝光引发了广西来宾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海南三亚社保局“招考门”事件……,网络反腐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之话题。由于网络反腐的受力面广泛、影响力巨大,已然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社会现实,需要法学界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思考。

一、网络反腐的内涵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理论界迄今对网络反腐的内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统观当前的理论探讨,存在两大基本论调,第一种论调提出网络反腐是通过网络曝光或评论腐败行为,进而引发广泛的社会舆论,对执政行为和执法职权形成了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从而对腐败行为实现有效的预防、遏制和惩治。

[1]这种网络反腐突出了普通公众的主体地位,尽管如果没有国家机关的介入,遏制和惩治的效果会受到影响,但如果没有普通公众的积极参与,反腐的大幕是不会迅速拉开,反腐之大势也是无法造就的,反腐最终只能停留在权力反腐的层面,而不能实现权利反腐。前述案件从曝光到查处的过程,就为我们呈现出了这样一种网络反腐的现实路径:网民发帖一网友顶帖一形成热点一媒体追踪一事件放大一国家机关介入一真相大白。[2]在这种论调之下,理论界出现了一些纷争,有学者提出网络反腐是一种新的舆论监督手段。普通公众进行舆论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民主权利,他们可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或通过舆论机构,对国家公权力组织及其人员的行为与言论进行善意的监督、审查和评价,当然也可以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良言行予以批评、控告、检举和揭发等。网络正是普通公众可以用来展开舆论监督的工具之一,同样允许普通公众使用各种合法的监督方式实现法律所赋予的舆论监督的民主权利,包括批评、检举、揭发、控告、发表评论等方式。[3]也有学者提出网络反腐即是一种举报形式,只不过是一种放大的举报,又是将小群体之民意予以放大的一种形式,是现实中民意表达与传递的网络传播形式。因此,网络反腐并不能涵盖反腐败的全过程,更不能替代司法意义上的反腐败。[4]还有学者认为网络反腐是一种消解和宣泄普通公众对腐败不满或仇恨情绪的“出气口”,同时也是普通公众对官员言行进行监督的一种最好的“互动器”。[5]这些观点并非彼此矛盾的,而只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对网络反腐所承载的价值和功能进行探讨。综上,网络反腐具有着四大功能:第一是监督权力的功能;第二是举报腐败的功能;第三是传播、扩大民意的功能;第四是消解和宣泄公众反腐情绪的功能。

第二种论调认为网络反腐既包括以预防、教育、惩治为目的的电子政务这一技术手段在专门的反腐机构中的运用,也包括民间反腐力量通过网络举报、检举、披露腐败行为或通过网络舆论进行反腐败。网络反腐的主体表现为官方专门反腐机构和民间反腐力量的结合。[6]这种定义下的网络反腐路径得到了扩充,普通公众除了通过网络曝光引发舆情事件致使官方介入展开调查处理的途径,还可以选择通过官方的网络平台将自己获知的腐败信息进行举报的途径,前一种途径是通过信息扩大、民意放大的方式与国家机关建立间接、被动的网络联系;后一种途径则是通过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直接与国家机关建立网络联系。

由于通过检察机关专门反腐机构(以下简称专门反腐机构)的网络平台直接举报,与其他的直接举报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仍然是信息单向传递,直接与国家机关建立联系,只是联系和传递的具体形式不同而已,它仍属于官方反腐机制中的一部分,并未跳出这一机制,因此我们基本上从技术层面、程序层面就可以解决官方反腐机制中网络反腐的问题。但是要推进和完善第一种论调所指之网络反腐机制,则不仅仅有技术层面、程序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有诸多实质层面的内容需要探究,而且也只有这种论调的网络反腐才需要探讨解决如何与专门反腐机构形成反腐合力的问题,因此网络反腐的内涵应界定为第一种论调。

查看全文

网络反腐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网络因为具有速度快捷、影响力大、操作简洁、互动性强、相对荫蔽、监督主体广泛等诸多长处,已成为反腐倡廉建设的又一利器,备受各方关注。但是,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强,自在度高级特点又给网络反腐的健康深化发展带来了诸多毛病,为此,深化分析网络反腐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应对战略、完成顺水推舟尤为需要。

一、首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当前,网络反腐首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反腐渠道不畅。首要是受制于人力、技能等要素的影响,招致网民在非信访告发专网上反映的案件线索、提出的反腐倡廉建设意见建议得不到实时搜集、处置和反应,一方面易使网民采取非理性的方法经过网络显示出来,激发欠好的社会回响,另一方面也给真正的腐败分子在客观上起到了通风报信、消灭证据的效果。二是信息披露回响欠安。这突出显示在规则应在网上披露的信息不披露、或已披露的信息避实就虚,或披露信息滞后规则时间等,想方设法律避监督,群众回响较大。三是电子专网建设力度不够。电子政务、电子收购、电子监察等电子专门网络是信息时代依托网络技能增强行政效能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促进高效清廉行政的一项主要手段,但是,因为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招致推进迟缓、建设滞后、结果欠好。四是网络反腐机制不优。显示为网络反腐的准则缺掉,网络反腐的运转机制不标准,网络告发者的安全得不到保证、被告发者的个人信息或隐私被告发对象后会发生很多负面影响。

二、思路对策

抓好网络反腐,是一个不断测验、总结、实践和完善的进程,不成能一蹴即至,当前,必需针对上述突出问题,采取打造工作平台、疏通信息渠道,增强信息、承受网民监督,增强专网建设、施行电子监察,健全管控机制、优化反腐情况动手,以网络为依托,以技能为手段,以硬件投入和准则建设为保证,执行网民外部监督和专网系统监督相结合、指导网民理性参加与积极应用网络资源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相结合、增强网络反腐舆情预警、防控与严格查办案件相结合,做到全盘经营、统筹推进,切实指导好、应用好网络反腐,推进网络反腐又好又快发展。

㈠优化“采取机”,畅开信息之门。以建设主页功能完善、板块功能合理的反腐倡廉网站为基本,以坚持网络反腐专门机构、装备专门人员、增强妆备为保证,切实发扬好网络作为反腐倡廉信息“采取机”的效果,处理好信息采取不灵,反映渠道不畅的问题。在疏通网络反腐渠道上着力,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舆情分析预警。定人准时对当地区反腐倡廉网站和其他主流重点网站有关反腐倡廉相关的留言、跟帖状况进行搜集、分类,并在深化分析的基本上实时作出初步研判,提交指导进行参考决定计划。二是要抓好告发线索受理。要采取多种方法向社会、宣传反腐倡廉建设告发专网和信箱,经过专用告发邮箱和网站论坛等认真汇集党员干部违纪违规的案件线索,并进行分类注销,提交相关室(办)进行处置处理。还,对网络上反映的与反腐倡廉建设亲密相关的倾向性、苗头性景象实时关注和搜集,从中发现案件线索。三是要抓好意见建议搜集。采取固定电子信箱征集意见、网络论坛汇集意见等方法,广泛搜集网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用于决定计划参考、改进反腐倡廉工作。

查看全文

刑事侦查中网络反腐考究

2009年网民的网帖促使“天价烟”局长周久耕银铛入狱、内蒙古阿荣旗检察长刘丽洁“开豪车”秘密惊人揭幕……,2010年网帖曝光引发了广西来宾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海南三亚社保局“招考门”事件……,网络反腐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热议之话题。由于网络反腐的受力面广泛、影响力巨大,已然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社会现实,需要法学界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思考。

一、网络反腐的内涵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理论界迄今对网络反腐的内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统观当前的理论探讨,存在两大基本论调,第一种论调提出网络反腐是通过网络曝光或评论腐败行为,进而引发广泛的社会舆论,对执政行为和执法职权形成了有力的监督和约束,从而对腐败行为实现有效的预防、遏制和惩治。这种网络反腐突出了普通公众的主体地位,尽管如果没有国家机关的介入,遏制和惩治的效果会受到影响,但如果没有普通公众的积极参与,反腐的大幕是不会迅速拉开,反腐之大势也是无法造就的,反腐最终只能停留在权力反腐的层面,而不能实现权利反腐。前述案件从曝光到查处的过程,就为我们呈现出了这样一种网络反腐的现实路径:网民发帖一网友顶帖一形成热点一媒体追踪一事件放大一国家机关介入一真相大白。在这种论调之下,理论界出现了一些纷争,有学者提出网络反腐是一种新的舆论监督手段。普通公众进行舆论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民主权利,他们可以运用各种舆论工具,或通过舆论机构,对国家公权力组织及其人员的行为与言论进行善意的监督、审查和评价,当然也可以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良言行予以批评、控告、检举和揭发等。网络正是普通公众可以用来展开舆论监督的工具之一,同样允许普通公众使用各种合法的监督方式实现法律所赋予的舆论监督的民主权利,包括批评、检举、揭发、控告、发表评论等方式。也有学者提出网络反腐即是一种举报形式,只不过是一种放大的举报,又是将小群体之民意予以放大的一种形式,是现实中民意表达与传递的网络传播形式。因此,网络反腐并不能涵盖反腐败的全过程,更不能替代司法意义上的反腐败。还有学者认为网络反腐是一种消解和宣泄普通公众对腐败不满或仇恨情绪的“出气口”,同时也是普通公众对官员言行进行监督的一种最好的“互动器”。这些观点并非彼此矛盾的,而只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对网络反腐所承载的价值和功能进行探讨。综上,网络反腐具有着四大功能:第一是监督权力的功能;第二是举报腐败的功能;第三是传播、扩大民意的功能;第四是消解和宣泄公众反腐情绪的功能。

第二种论调认为网络反腐既包括以预防、教育、惩治为目的的电子政务这一技术手段在专门的反腐机构中的运用,也包括民间反腐力量通过网络举报、检举、披露腐败行为或通过网络舆论进行反腐败。网络反腐的主体表现为官方专门反腐机构和民间反腐力量的结合。这种定义下的网络反腐路径得到了扩充,普通公众除了通过网络曝光引发舆情事件致使官方介入展开调查处理的途径,还可以选择通过官方的网络平台将自己获知的腐败信息进行举报的途径,前一种途径是通过信息扩大、民意放大的方式与国家机关建立间接、被动的网络联系;后一种途径则是通过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直接与国家机关建立网络联系。

由于通过检察机关专门反腐机构(以下简称专门反腐机构)的网络平台直接举报,与其他的直接举报方式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仍然是信息单向传递,直接与国家机关建立联系,只是联系和传递的具体形式不同而已,它仍属于官方反腐机制中的一部分,并未跳出这一机制,因此我们基本上从技术层面、程序层面就可以解决官方反腐机制中网络反腐的问题。但是要推进和完善第一种论调所指之网络反腐机制,则不仅仅有技术层面、程序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更为重要的是有诸多实质层面的内容需要探究,而且也只有这种论调的网络反腐才需要探讨解决如何与专门反腐机构形成反腐合力的问题,因此网络反腐的内涵应界定为第一种论调。

二、网络反腐与检察机关反腐侦查联合的优势与障碍

查看全文

监察系统网络反腐调查报告

网络反腐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这种新型公共传媒平台来反腐败,其主体不再局限于政府专门反腐机构,社会力量、民间社会参与成为新的反腐源泉。近年来网络反腐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使一些腐败案件得到了及时的查处和披露,网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威力已经崭露头角,势不可挡,网络反腐已经走进了实践领域和研究领域。

一、网络反腐的主要模式

(一)网络信访模式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互联网设置廉政网站、廉政信箱、信访举报、效能投诉、反腐谏言等专栏,网民自主选择本人文帖所要投向的板块,工作人员定期收集网络信访举报件,并明确时限向信访人员作出受理反馈。这种模式拓宽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使得腐败行为的揭露、检举、曝光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有效的保护了举报人。

(二)网络招投标管理模式

为解决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管理中评委数量不足而导致评标公正性受质疑的问题,尤其是政府招投标领域中,政府工作人员与供货商违反采购规范以邀请招标取代公开招标、虚假招标、投标人相互串联进行围标、假借资质参与竞争、投标人与招标人和评委串通招标等“串谋”问题,采用远程监控、评委异地抽取和异地评标的网络招投标系统来实现招投标管理。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招投标有充足的评委数量,有效地降低了本地评委被抽中的概率,而且也大大降低了投标人贿赂评委的可能性。

查看全文

网络监督反腐倡廉建设论文

[摘要]网络监督已经成为信息网络时代公民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新兴渠道,正逐步成为国家反腐倡廉建设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但是由于网络的两面性,如果网络监督使用不当,就会存在着网络信息准确性不高,参与者不均衡,易出现网络暴力,网络监督缺乏法律法规规范等问题,因此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公民、政府以及全社会共同协作,使其最终成为传统制度反腐的有益补充。

[关键词]网络监督;网络舆论;反腐倡廉建设

网络监督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高科技信息化社会的产品,其实质是借助互联网网络这个平台,普通老百姓可以和政府共同对某一件事进行及时跟踪、了解、关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或介入支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促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网络监督逐步展示出其强大的价值所在,但目前在实施网络监督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大力支持和引导网络监督,提高反腐效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一、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网络监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着很大的价值所在,在近几年国家反腐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网络自身的两面性,导致网络监督如果运用不当,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一)网络信息的准确性无法辨别

查看全文

网络对反腐倡廉教育的作用

一、加强网络反腐倡廉教育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网络人数最多的国家,网络早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宣泄情感、表达思想的重要阵地,在反腐倡廉教育上,网络有着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网民的网络舆论以及网络的公开,能够对腐败行为起到强烈的震慑作用,这对全民也能够起到非常好的警示教育。现今,网络已成为了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在反腐倡廉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才能够引导网络舆论的正向发展,才能在发现贪污腐败的问题时,借网络之力,以雷厉风行之势果断处理。显而易见,网络信息技术的繁荣发展,给党的反腐倡廉教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网络对反腐倡廉教育的作用

(一)拓展了反腐倡廉教育的新方式,把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网络舆论给新时期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开拓了新的平台,因势利导,发挥网络舆论在社会上的积极效应,确保舆论能够正向发展,有利于党中央能够正确把握社会舆论导向的主动权。现代科技的不断升级和更新,使得网络技术的功能也得到了改善和升级,网络媒体功能的完善,给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使宣传教育途径、方式更加多样、宣传教育功能更加完备。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以及网络平台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不仅增强了网络舆论的感染力、辐射力,还大大的拓展了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空间,使网络舆论的覆盖面更加广泛。政府部门在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时,在网络的辅助下,能把有限的教育对象变成了无限,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成效,更为执政党向社会群众展示自身形象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二)巩固和扩大了网上舆论阵地,推动了反腐倡廉教育建设

查看全文

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能够对一些腐败现象进行监督,在反腐倡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它在监督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应该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网络舆论导向以及丰富内涵、发挥网络监督的优势等措施,正确发挥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监督;反腐倡廉;作用

一、网络监督的含义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传播媒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传统的报纸、杂志、书籍等普通的“平面媒体”变为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传播形式”。而网络则成为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用户的必选项目。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使用率(80.9%),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巩固。[1]网络方便了信息的传递,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也让世界变得越来越透明。特别是随着手机网络客户端的发展和3G、4G时代的到来,使处处都能“上网”,人人都是“记者”,事事可成“新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网络在反腐败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有人戏称网络为“网络纪委”“网络青天”。毋庸置疑,在国家反腐倡廉工作中,网络监督可以监督权力的运行,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让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的监督平台,切实加强了反腐倡廉工作,拓展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渠道。网络监督的含义“网络监督”一词,《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从网上查找到释义是:“政府或人民大众通过互联网对某一件事的了解、关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或介入支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2]虽然网络释义权威性有欠缺,但是我们大体可以从定义中知道,网络监督的途径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信息并介入支持,最终的目的是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而互联网作为一种“介质”,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特别是随着手机客户端的使用,博客、微博、微信、论坛以及某些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监督更加到位,更加及时、迅速。网络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言论、人肉搜索等多种形式对一些现象进行监督和曝光,为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部门提供一些线索。

二、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作用

(一)为反腐倡廉提供新动力。2014年10月,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指出,“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要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3]群众监督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拒腐防变机制,而网络监督为这一机制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网络监督相对于传统的监督方式有受众数量多、信息传播快,影响力强,匿名性等特点,可以更大规模的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给一些腐败现象以强大压力,通过网络爆料、网络调查、网络舆论等网络监督形式,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新的动力。

查看全文

反腐倡廉网络监督的几点思考

国家预防腐败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对党员干部的舆论监督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网络监督具有必然性、优越性,但也具有非规范性和有限性等特点。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监督作用,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科学对待。

妥善应对网络监督要抓住“四个要点”。一些腐败现象和问题在网络曝光后,由于情节恶劣或当事人身份特殊等原因,网民群情激愤、反响强烈,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舆论讨伐的高潮,从而引发网络监督热点事件。在涉及热点的跟帖、评论中,除了大量的举报线索和意见、建议外,也夹杂着一些偏激的言论、极端的观点甚至是恶意的诽谤。如果这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占了上风,迅速蔓延,原本正常的舆论监督就有可能演变成非正常的群体舆论暴力。在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过程中,对网络监督热点事件,既不能“避、拖、捂、护”,迟迟不予正面回应,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听风就是雨,先入为主,草率表态,随意定性,放弃冷静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事实上,任何涉及党员干部的网络监督热点事件都有一个酝酿、发展、蔓延、爆发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快速的处置反应力以及沉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对于控制事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一要早发现。纪检监察机关要与组织、宣传等部门密切协作,建立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在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和技术手段上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在舆情出现异常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情况、第一时间作出回应,牢牢把握工作先机和主动权,努力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二要快核查。一些腐败现象和问题被曝光后,引来大量的跟帖和热议,网民期待了解真相,此时,一些网民将一些不确定信息发到网上,往往使问题愈发变得扑朔迷离,更加激起其他网民对真相的渴求,很容易引起炒作。在这种情况下,纪检监察机关要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核查,及时查明事实真相,把客观、公正、详实的权威信息公之于众,以正视听。三要定性准。网络披露的问题往往错综复杂,并参杂着较多的感性成分,对当事人所涉问题的定性处理尺度很难把握,处理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纪检监察机关把政策性、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违纪性质,作出恰当处理,确保案件质量。四要依法处置。现代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准则就是严格执行程序,依法办事。妥善应对网络监督热点也不例外。如果一味迎合非理性的“网络情绪”,不但违背了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甚至还可能造成冤假错案,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初核,严格依纪依法办事。

网络监督的健康发展亟待制度规范。网络监督虽然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监督途径和平台,但必须看到,一方面它不可能取代制度监督,另一方面自身也亟待制度规范。通过制度规范网络监督,保证网络监督在法制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并以此带动和深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当前深化网络监督的重要课题。一要强化对网络监督的法律规范和约束,为网络监督提供制度化保障。无论是对腐败现象的曝光,还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监督,要秉承节制理性的方式,遵循制度路径去履行监督权利和职责。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制度,明确网络监督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网上举报、网上曝光、网上发表评论和报道的基本要求,网络监督事件受理、查处、反馈的程序规范,网民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的保证,网民自律组织职责和规范,网络信息员和观察员的权利和义务,违反网络监督行为规则所应承担的责任,等等。二要加强和改进网络举报工作,为网络监督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主渠道。要进一步发挥网络举报平台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网络举报平台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对可能在网上的相关举报信息进行有效引导、分流和承接,使法定网络举报平台的特殊优势得到切实发挥。三要充分发挥网络监督的优势,推动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制度创新。要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让公众通过网络更多地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将权力置于网络上,运行在阳光下,建立起政府与公众有效沟通的桥梁,防止权力滥用和暗箱操作,实现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