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发展战略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21:10:3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向发展战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向发展战略探讨论文
对外贸易的功能
从理论和实践来说,开展对外贸易可以通过实现规模生产和参与竞争提升技术水平来实现多个方面的利益。
在没有对外贸易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取决于国内市场需求规模,而在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取决于世界市场的需求。为世界市场生产,一则可以突破国内市场的规模限制,发展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基础的生产。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大产品大市场,也可以发展小产品大市场,这对于那些国内市场狭小的小国来说特别重要。在此情况下,只要生产的条件具备,产品具有竞争力,就可以实现小国大产业。同时,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二则可以突破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发展面向国际市场但国内没有需求(或需求甚少)的产业。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如果国内没有需求,则不可能生产,或者需求有限,产生资源的剩余。而在面向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则可以完全不受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仅为国外市场生产,或者把剩余的部分作为出口。这对于那些新产品来说特别重要,可以一开始就面向国外市场,对于拥有丰足资源的国家来说,则提供了资源的利用空间(出口)。同时,生产的条件也可以突破国内经济条件的限制,通过引进外资进行生产。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利用本国的要素资源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低成本劳动力),发展加工制造业或高起点产业。
这样,通过发展规模产业,可以实现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从而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度增长,对于一些小国来说,这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贸易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竞争空间。一种产品进行交换首先要有需求,但是,在存在多方交易参与的情况下,需求的实现就要通过竞争来实现,即只有那些符合需求条件的最优产品(价格、质量)才可能被接受。如果没有竞争,生产者就不会改进产品,因为在市场保护的情况下,需求也被压制在一种静态的空间。而在竞争条件下,产品改进的动力不仅来自供给竞争者,而且也来自不断变化的需求压力。
竞争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因此,对于出口者来说,必须不断对产品进行革新(包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进性能或品位),以使其具有竞争优势。这样,国际贸易就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竞争成为产品(产业)不断提升的推进器。
我国外向发展战略分析论文
对外贸易的功能
从理论和实践来说,开展对外贸易可以通过实现规模生产和参与竞争提升技术水平来实现多个方面的利益。
在没有对外贸易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取决于国内市场需求规模,而在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生产规模取决于世界市场的需求。为世界市场生产,一则可以突破国内市场的规模限制,发展以世界市场需求为基础的生产。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大产品大市场,也可以发展小产品大市场,这对于那些国内市场狭小的小国来说特别重要。在此情况下,只要生产的条件具备,产品具有竞争力,就可以实现小国大产业。同时,规模生产可以降低成本,从而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二则可以突破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发展面向国际市场但国内没有需求(或需求甚少)的产业。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如果国内没有需求,则不可能生产,或者需求有限,产生资源的剩余。而在面向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则可以完全不受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仅为国外市场生产,或者把剩余的部分作为出口。这对于那些新产品来说特别重要,可以一开始就面向国外市场,对于拥有丰足资源的国家来说,则提供了资源的利用空间(出口)。同时,生产的条件也可以突破国内经济条件的限制,通过引进外资进行生产。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利用本国的要素资源优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低成本劳动力),发展加工制造业或高起点产业。
这样,通过发展规模产业,可以实现整体经济规模的扩大,从而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幅度增长,对于一些小国来说,这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际贸易交换是一个开放的竞争空间。一种产品进行交换首先要有需求,但是,在存在多方交易参与的情况下,需求的实现就要通过竞争来实现,即只有那些符合需求条件的最优产品(价格、质量)才可能被接受。如果没有竞争,生产者就不会改进产品,因为在市场保护的情况下,需求也被压制在一种静态的空间。而在竞争条件下,产品改进的动力不仅来自供给竞争者,而且也来自不断变化的需求压力。
竞争的过程就是提升的过程,因此,对于出口者来说,必须不断对产品进行革新(包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进性能或品位),以使其具有竞争优势。这样,国际贸易就变成了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竞争成为产品(产业)不断提升的推进器。
旅游兴省战略研究论文
摘要:徐光春提出的“旅游立省”战略,是关系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发展战略,符合河南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是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正确选择。本文分析了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对旅游业认识不清、地位不明、体制弊病、缺乏统一形象、产业链短、外向性薄弱、企业弱小等问题。就如何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提出12项对策建议,包括统一认识、加强旅游立法、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树立形象、发展入境旅游、打造精品、拉长产业链,组建企业集团与解决“三农”问题、文化强省战略、中原城市群战略相结合等对策。
关键词:旅游立省;产业;发展;战略;对策
2008年11月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提出了“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这是一重大的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刻,提出该发展战略对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对两个“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认真研究和论证“旅游立省”发展战略的内涵,制定实施该战略的措施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旅游立省”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1.内涵
首先,“旅游立省”战略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意义。旅游立省不仅是把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发展,而是要通过其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业是经济的基石和支柱产业,是经济社会中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带一路”外向型经济发展方略研究
摘要: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和研究综述入手,分析了南通经贸总体情况、外经贸具体情况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南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对策建议:确立“‘一带一路’联动发展战略支点”的定位;构建地方城市参与实施国家战略的体制机制;高度重视“引进来、走出去”的具体战术制定。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外向型经济;南通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力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路线图正式,由“顶层设计”走向“分层实施”。国外尤其亚欧学者,对“古丝绸之路”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我国政府向全世界发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不仅沿线国家政府普遍给予支持,各国智库、学者和媒体也表现出较高的研究热情和报道热情,成为海外图书出版的重要选题和国际智库研究的重点课题[1]。国内相关成果,最早见于2013年年底以来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如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及其挑战[2],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等[3]。2015年以来,有关“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宏观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背景、战略重点、意义机遇、风险挑战等方面[4-6];专项研究主要有贸易格局、对外投资、产业转移等,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格局、“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制造业海外转移问题研究等[7-9]。上述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国家尺度,地方城市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即以江苏南通为例,探讨其在该战略背景下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方略。
二、南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1.南通经贸总体情况
适应新要求 出台新举措
市委召开书记办会会,听取了市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全国、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的汇报,并专题研究了全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决定,近期召开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会议还就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会议要求,今后几年要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求,把干部国(境)外培训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加以规划和落实,重点突出紧缺人才、专门人才和后继人才的培训。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着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进我市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市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干部教育培训若干重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大国(境)外培训力度,建立相对稳定的境外培训基地。要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领导人才的需求,今后几年要把干部国(境)外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加以规划和落实。
1、在培训对象上,要把急需人才的培训和远线人才的培养储备结合起来,重点突出紧缺人才、专门人才和后续人才的培训。要以“入世”为契机,抓紧培养熟悉外向型经济、熟悉国际经济运作及其规则、熟练掌握外语等紧缺人才,为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抓紧做好科技、法律、环保、教育、卫生、农业等部门拔尖人才的培训,培养一定批量的专门人才;开展前置性的培训,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综合素质较好、知识层次较高、年纪较轻、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处科级干部,委托高校强化语言和经济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选送到境外培训3-6个月,为南京发展储备外向型经济及精通外语的领导人才。
2、在培训内容上,要把综合知识培训和各类专门知识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开展各类专门知识的培训。在选题上侧重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现代企业发展与管理、国际商法、金融证券、中介服务等内容,尤其是对我市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中亟需解决的课题要给予重点关注。在继续办好综合经济知识培训班的同时,从明年开始,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并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可行的培训专题,举办各种专题培训。重点专题是: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城市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法律与仲裁公证、金融投资与资本市场运作、信息技术、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国外教育卫生发展状况等。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干部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教育培训。
3、在培训的形式上,把长期专门培训和短期速成培训结合起来,以短期速成培训为主。短期培训时间一般安排三周左右,侧重于某个专题的考察研讨。中长期专门培训时间一般安排8-12周。也应探索开展半年至一年的培训。今后每年举办1-2个中长期培训班,2-3个专题培训班。
4、切实保证培训经费的投入。根据每年市干部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拟订的下年度国外培训经费预算,由市财政划拨固定专项经费,经费额度不低于40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随着办班规模的扩大和市财政收入的增长,适时增加市财政的经费投入。本着节省的原则,国外培训应充分挖潜,精打细算,力争少花钱,多办事,以发挥境外培训的最大效益。
西部经济对外贸易战略选择论文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异,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应运用新思路、新办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经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也总是从经济开放部门与经济开放区域起步。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西部的开发、发展与大开放的关系将更为密切。而开放离不开贸易,对外贸易不仅是各国对外经济开发最古老的形式,而且迄今为止仍然是对外经济开放中最重要、最大量的活动。在对外贸易中,培养、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及正确选择对外贸易战略,从而获得贸易利益是对外贸易研究的核心所在。因此,对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等九省和自治区)而言,分析研究该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选择有利于发挥该优势(或潜在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渊源与现状
西部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有着悠久的贸易传统。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我国古代的“经济特区”,发挥了对外(特别是对中亚地区)交流的窗口作用。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使得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日本早稻田大学长泽和俊教授曾指出:“丝绸之路是古代罕见的国际贸易通道,是联结欧亚大陆的动脉、世界发展的主轴、现代文明的母胎,它为欧亚广大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汉代以来,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当时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诸国的贸易往来达到空前规模。至清朝,西北地区与中亚出现了颇具规模的自由贸易。只是到了近代,西部地区的沙漠化倾向以及其它一些因素,致使“丝绸之路”辉煌不再。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跃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强国。但是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一度低迷,一直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对外贸易依存度长期偏低,1996年,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9.4%,而全国平均水平为35.55%,东部则高达48.49%;其贸易绝对额只有109.75亿美元,约为广东省的1/10,仅占全国贸易总额的3.78%。
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上,首先从进口来看,西部地区处于能源、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期,原材料供给较为充足,因而主要进口机电产品、钢材、化工材料、汽车及其配件、化肥、农药等物资生产资料,且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如美国、德国、意大利、香港等。其次,从出口来看,西部地区主要出口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近年来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步上升,出口商品结构已初步完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品为主的第一梯级转换。以较具代表性的甘肃为例,1998年该省出口初级产品比重占11.5%,工业制成品占88.5%,其中,工矿产品占78.4%,农副加工品占12.6%,农副初级产品占9%。迄今为止西部地区出口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对香港、日本、美国、独联体、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就占西部地区出口总额的80%以上。近年来中亚和西亚地区在西部地区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加大。
二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西部贸易开放探析比较论文
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异,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我们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和艰巨任务。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应运用新思路、新办法,“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经济开放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经济发展也总是从经济开放部门与经济开放区域起步。面对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趋势,西部的开发、发展与大开放的关系将更为密切。而开放离不开贸易,对外贸易不仅是各国对外经济开发最古老的形式,而且迄今为止仍然是对外经济开放中最重要、最大量的活动。在对外贸易中,培养、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及正确选择对外贸易战略,从而获得贸易利益是对外贸易研究的核心所在。因此,对西部地区(主要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云南、贵州、四川及西藏等九省和自治区)而言,分析研究该地区的比较优势并选择有利于发挥该优势(或潜在优势)的对外贸易战略,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渊源与现状
西部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地区,有着悠久的贸易传统。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我国古代的“经济特区”,发挥了对外(特别是对中亚地区)交流的窗口作用。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合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丝绸之路”使得我国的西部地区与中亚地区的经贸关系非常密切。日本早稻田大学长泽和俊教授曾指出:“丝绸之路是古代罕见的国际贸易通道,是联结欧亚大陆的动脉、世界发展的主轴、现代文明的母胎,它为欧亚广大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汉代以来,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当时西北地区与中亚地区诸国的贸易往来达到空前规模。至清朝,西北地区与中亚出现了颇具规模的自由贸易。只是到了近代,西部地区的沙漠化倾向以及其它一些因素,致使“丝绸之路”辉煌不再。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跃成为世界第十大贸易强国。但是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一度低迷,一直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对外贸易依存度长期偏低,1996年,整个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9.4%,而全国平均水平为35.55%,东部则高达48.49%;其贸易绝对额只有109.75亿美元,约为广东省的1/10,仅占全国贸易总额的3.78%。
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地理方向上,首先从进口来看,西部地区处于能源、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的前期,原材料供给较为充足,因而主要进口机电产品、钢材、化工材料、汽车及其配件、化肥、农药等物资生产资料,且主要是从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如美国、德国、意大利、香港等。其次,从出口来看,西部地区主要出口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近年来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步上升,出口商品结构已初步完成了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品为主的第一梯级转换。以较具代表性的甘肃为例,1998年该省出口初级产品比重占11.5%,工业制成品占88.5%,其中,工矿产品占78.4%,农副加工品占12.6%,农副初级产品占9%。迄今为止西部地区出口遍及7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对香港、日本、美国、独联体、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就占西部地区出口总额的80%以上。近年来中亚和西亚地区在西部地区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也开始加大。
二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试议城市在区域经济下发展战略
盐城经济外向度低于苏北平均水平。
近十多年来,外资外贸成绩纵向比较进步较为明显,但横向比较特别是出口总额效果并不佳。2012年,盐城出口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回升至2000年1.1%的水平。2000年,盐城出口总额占苏北的比重为25.8%,2012年该比重仅为18.2%,不足苏北的五分之一。
未来的发展战略区域关联发展战略。
盐城、南通和连云港位于我国沿海、沿江和陇海——兰新铁路沿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同时,盐城又是“长三角”经济圈和“淮海”腹地的交汇区,发展潜力巨大。为此,盐城应“立足淮海,融入长三角”,将区位优势发挥到最大。
沿海跨越发展战略。
盐城要抢抓江苏沿海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机遇带来的红利。
外向型国际化管理论文
摘要:2004年12月“联想”公司巨资收购IBMPC部,引起巨大震动,标志着联想借力“国际战略联盟”走外向型国际化道路的开始。本文分析联想的国际化之路,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联想还需打造自身比较优势,通过整合了IBM的品牌、管理、渠道优势,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战略联盟外向型国际化比较优势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而言,联想集团付出的12.5亿美元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构成,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
联系此前的2004年3月26日,联想与国际奥委会签约,签约仪式主题为:让世界联想中国。联想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第6期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联想的国际化征程早已开始,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联想借“国际战略联盟”将由内向型国际化转向走外向型国际化之路。
联想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联想从成立至今已跨越两个台阶:20世纪90年代前,联想主要是一家贸易型的企业,生存是主要的目的;之后十多年是第二个台阶,是发展自有品牌的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联想在计算机行业已经稳居亚洲第一,在中国市场称雄,未来的空间是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
外向型国际化策略解析论文
摘要:2004年12月“联想”公司巨资收购IBMPC部,引起巨大震动,标志着联想借力“国际战略联盟”走外向型国际化道路的开始。本文分析联想的国际化之路,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联想还需打造自身比较优势,通过整合了IBM的品牌、管理、渠道优势,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关键词:国际战略联盟外向型国际化比较优势
北京时间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具体而言,联想集团付出的12.5亿美元包括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构成,中方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的变更调整,I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
联系此前的2004年3月26日,联想与国际奥委会签约,签约仪式主题为:让世界联想中国。联想正式成为国际奥委会第6期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简称:TOP)。联想的国际化征程早已开始,这次收购实际上是中美两家IT厂商的战略合作行为,联想借“国际战略联盟”将由内向型国际化转向走外向型国际化之路。
联想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联想从成立至今已跨越两个台阶:20世纪90年代前,联想主要是一家贸易型的企业,生存是主要的目的;之后十多年是第二个台阶,是发展自有品牌的阶段。经过20年的发展,联想在计算机行业已经稳居亚洲第一,在中国市场称雄,未来的空间是全球市场,参与全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