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范文10篇

时间:2024-03-23 17:04:3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外来务工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外来务工妇女情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在创造了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为社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尤其是义堂和朱保两镇的板材产业,吸引了等地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到2012年底,常住人口5.4万的义堂镇,外来务工人员已达到10万余人,这其中30%以上的人员是女性,成为经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人力资源。近期经过对义堂镇部分板材企业的调查,对外来务工妇女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作了初步的思考与探讨。

一、目前外来务工妇女的现状及特点。

外来务工妇女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个群体,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正逐步为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所重视,并已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改善外来妇女的生存发展环境。

1、人员构成及基本信息。从调查的情况看,外来务工妇女主要来源于中西部广大欠发达地区,来自本省市的约占24.3%,来自等外省的约占75.7%。年龄处于16—18岁的约占60.9%,19—25岁的约占30.1%,25岁以上的约占10%。其文化程度大部分在初中以下,85%以上的人员未婚,原来在家主要从事种植业,一般在外打工2--3年即返回原籍。

2、劳动环境及劳动强度。外来务工妇女多数从事的是板材业的贴面、修补等工作,全部按照计件工资的方式获得报酬,每天工作一般在8—9小时,每个月休息的时间为2—3天。工作在企业厂房中的外来务工妇女,除了长时间的忙碌在工作线上以外,每天所面临的最大人身伤害威胁就是噪音、粉尘和甲醛等有毒化合物。

3、生活条件及安全保障。通过调查发现,所有的板材企业都设有职工宿舍和餐厅,水电免费,规模较大的企业还专门设有“夫妻房”,但还约有40%的外来务工妇女在外自己租房居住。所有的企业都给所属的工人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但其他险种基本没有涉及。通过调查还发现,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竟然未给务工妇女签定劳动合同,更不用说各种保险了。

查看全文

外来务工者生活情况调查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

时下正值酷暑难当的季节,大多数市民呆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体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却极难过。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跟农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什么烦恼?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记者日前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睡的是用木板拼成的床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

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江苏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据了解,在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82.2%,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自由花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江苏,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工余时间只能打牌聊天

查看全文

激励外来务工青年学优创优调研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基本情况分析;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相关的对策与建议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劳务公司团组织设置情况、外来务工青年群体现状分析、外来务工青年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外来务工青年的企业责任感有待提高、外来务工青年业余文化生活有待丰富、外来务工青年团建工作有待加强、明确工作思路,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能力、争取党政支持,完善各项机制、理顺管理体系,抓好基础建设、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港从1986年起招收外来务工人员从事港口装卸作业。随着港口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用工制度的深化改革,截至**年12月底,上港集团外来务工人员总数已突破10000人,占集团职工总数的比例不断攀升,逐步成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实现全球卓越码头经营商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外来务工人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管理缺位现象逐渐显现,管理难度逐渐提升,迫切需要党政工团等各级组织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为此,上港集团团委从进一步了解掌握外来务工群体实际状况、分析找准存在问题的根源、加强对务工青年的服务和管理入手,开展了本次调研。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情况截至**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外来务工人员11193人,其中外来务工青年8930人,占总数的79.8%。在外来务工青年中,25岁以下又占到39.7%。从整个外来务工人员队伍来看,从事技术工种的占49.2%,从事装卸工种的占47.6%;学历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含中专、技校),占97.7%。

**年以来,外来务工青年队伍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

一是人数增长快,从**年的4000多人发展到**年底的近9000人;二是装卸一线人数比例高,外来务工青年已成为一线生产主要力量,特别是在捆扎、集卡司机等岗位,外来务工青年数均已超过岗位从业人数的90%;三是技术型工种从业人数逐步增多,目前除桥吊司机外,外来务工青年已覆盖集团38个操作岗位,包括门机司机、大型机械维修等诸多技术性岗位,但外来务工青年技能等级普遍较低。

查看全文

外来务工人员归属感探索

[摘要]本文从地域归属感与群体归属感两个层面调查了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较低,经济因素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的最重要因素,并且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收入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城市归属感。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宁波市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员。由于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之间存在相互磨合过程,不仅存在生活和工作上的适应问题,而且更表现为心理上的渐渐融合,因此本文采用城市归属感来描述这种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并以地域适应、身份归属、心理归属3个方面为指导,参考罗忆源(2003)和李芳(2009)的研究设计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归属感问卷,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在各个劳动力市场发放问卷,对此问题展开实证研究。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从性别看,男性占56.8%,女性占43.2%;从受教育程度来说,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的被调查者占12.5%,初中占47.7%,高中或中专占34.1%,大专占4.5%,本科占1.1%;从婚姻状况来看,已婚占62.5%,未婚占37.5%,有子女的占54.5%;从年龄看,集中于16~35岁,在宁波的打工时间集中于1~5年,在宁波打工时间在10年以上的仅占7.95%;被调查对象的平均工作时间集中于8~12小时,占68.18%;年收入水平集中于1万~3万元,占69.32%,处于宁波市平均收入中低水平。

2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查看全文

外来务工青年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中央权益部于1999年4月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据广州、深圳等地的不完全统计,今年春节以来经过铁路南下的民工总量已超过14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左。在这些进城的农村劳动力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29.8%,三年以上的占17.0%,二年以上的占19.0%。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时,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的达45.6%,“永远不回乡的”占2.1%,表示“说不清”的占23.2%。三项之和为70.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4.2亿农村劳动力中,至少有2.5亿剩余劳动力,这是造成农村青年跨区域流动最直接的原因。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一方面农业收入占全国总量的比重逐年下降,1985年为42.6%。到1995年已降至不足30%。另一方面,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从1985年年的1:1.72扩大为1995年的1:2.33。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求得发展。在本次调查中,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施展才干”,居9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回家乡好干点事业”和“到城里见见世面,开开眼界”的分别为14.7%和11.6%,三项相加为57.4%;因为生活困难,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生活困难。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学本领、谋发展。

查看全文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策略论文

摘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依据国务院确立的“两个为主”等解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方针,200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专门研究制定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相关政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市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校接纳外来人员子女的能力接近饱和、政策不能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外来务工家庭家校联系不够通畅等,这些都增加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难度。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合理进行学校布局调整,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制度建设,把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同和谐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尝试使用“教育券”制度,进一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状况。

关键词:**省**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教育均衡

随着**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膨胀,随之而来的外来务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成为**市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工作,2004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教育局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市教育局出台了《**市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实施细则》,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市中小学入学的条件、程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权利和义务、学校的责任等内容作了进一步规定。为深入了解**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的政策落实情况,2008年10—12月,我们对市内四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以发现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的主要经验

通过与学校领导座谈和市内四区教体局提供的有关资料,调查组了解到,**市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

(一)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查看全文

外来务工青年生活状况考察报告

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60%的人月收入500元以下;用工单位为他们缴纳失业保险金和工伤医疗保险的寥寥无几;他们缺乏自己的文化和教育活动阵地,他们的孩子入学不得不“打游击”;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干着重体力活的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价值,成为被人尊重的独立的人,能够像“城市人那样”活着……共青团**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百万外来务工者活得好辛苦。

时下正值酷暑难当的季节,大多数市民呆在空调房里享受清凉,而那些在烈日下露天干着重体力活的民工兄弟日子却极难过。他们游离在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跟农民和市民相比有哪些特征?他们有什么烦恼?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他们?记者日前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了解。

在长江路拆迁工地,记者看到了不少年轻民工,与城市同龄人相比,酷暑下他们的日子要艰难得多。他们几十个人睡在用木板拼起来的床上,不少人没有蚊帐和电扇,更没有卫生间,要洗澡只得避开其他人对着水龙头的水冲,内急了只得跑到离工地数百米的公厕去。晚上10点多钟,记者经常看到他们三三两两地睡在马路边上,他们告诉记者,几十个人睡在一起太热了,出来起码透点风。

境况类似这样的年轻民工数不胜数。宾馆饭店的服务员、小区保洁员、建筑工地的工人、理发店的理发师……这些在千千万万城市居民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小人物”,大部分来自外地,干着绝大多数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团**省委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XX有120万外来人口,他们绝大多数从事建筑、饮食、美发、保洁、经商、收旧等行业,其中80%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据了解,在XX1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中,30岁以下的占了82.2%,他们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达55.7%,未婚青年占了61.5%,60%的人每月收入在500元以下。37%的人到过3个以上城市打工,只有不到20%的人是通过职介所介绍找到工作的,大部分是通过亲朋好友来到XX打工的。

他们在城市中是怎样生活的呢?跟5个老乡租住在江东门一带的小袁今年20岁,来自盐城,初中毕业后在家乡学了点裁缝手艺,跟随家乡某私营老板来到XX做服装。常常是每天干14个小时才拿15元钱,饭菜每天几乎都一样,小袁干了一年实在觉得辛苦,就“跳槽”到了一家个体小饭店。饭店跟服装店差不多,也是早晨七八点钟工作,晚上11点左右睡觉。不过,收入稍高点,每月能拿到600元。这样,小袁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她说,以前每月除了要寄300元给家里弟弟上学外,自己只有150元的生活费,交了80元的房租后,可以自由花费的只有70元。因此,她很少买衣服,要买也是在金桥市场、玉桥市场等,新街口、湖南路也逛过,但从未买过衣服。问起现在可自由支配的钱怎么用,小袁腼腆地笑笑:攒起来做嫁妆。在**,像小袁这样的外来务工青年十分常见,他们早出晚归,工作辛苦,收入低下。调查显示,外来务工青年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的达75%,其中8%的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但他们中却有76%的人每月用在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开支低于50元以下,来外地找工作期间身上带够一个月花费的仅占12.9%,一旦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生活就将陷于极困难的境地。一旦有了工作,他们还要将收入的一大部分用来支持家里。

查看全文

管窥外来务工人员社保方式

2008年,苏州市政府颁布《苏州市区社会医疗救助办法》,实行统一的社会医疗救助。外来人口特困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享受免收普通门诊挂号费和诊疗费、医疗救助、年度救助等待遇。对外来务工人员中自负医疗费过重的重病和大病患者,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发放医疗救助金。在本市幼儿园、中小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参加学生医保,每年交100元,即可享受与本地少儿同等的门诊、住院医疗待遇。从2003年始至今,每年春节过后,苏州市人社部门都要举行关爱外来务工人员的“春风行动”。“春风行动”期间,全市所有公共职介、人力资源市场向外来务工人员发放“春风卡”,帮助他们求职应聘、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公共职介登记一律免费,来苏外来工享受引导性免费就业指导培训和免费技能培训。如今,“春风行动”已成为一项长效机制,为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自2008年以来,一年一度的“春风行动”期间,苏州市计生部门同时向外来人员提供“均等服务,生育关怀”,为广大育龄妇女提供政策咨询、发放宣传手册、发放计生用品、提供计生服务等,真正把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生殖保健、生育关怀、便民维权等均等服务落到实处。形式多样的社会救助活动,帮助外来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外来务工人员也把苏州当成自己的家,热爱苏州,关心苏州,乐意为苏州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苏州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的启示

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政府,“政府的执政理念和价值取向,是执政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执政能力的思想基础”,同时也决定了制度保障的范围和水平。在公平公正理念指引下,苏州几乎所有的政府活动,包括政府规划、公共财政安排等,都会考虑到外来务工群体,并尽可能把他们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苏州市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作中坚持的公平公正理念,彰显的人文关怀意识,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值得其它地方借鉴和学习。1.公平公正理念贯穿始终“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要更加注重公平。”苏州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最大亮点就是公平公正。在公平公正理念的指引下,苏州把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称呼为“新苏州人”。早在2004年,苏州就实施了“新苏州人计划”,关注在苏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与生活,在公共财政、就业环境、工资福利、子女教育、职业培训、社会保障等各方面,制定公平均等的政策,使他们享受到市民待遇。2011年4月1日,苏州开始向全市外来流动人口发放居住证,已实施16年之久的暂住证将逐步取消。拥有了这张居住证,外来人员在公共服务方面,可获得与苏州户籍居民同样的待遇。外来人员可参加社会保险;子女可接受义务教育,不加收借读费及其他费用;育龄夫妻,可免费享受基本项目的计生服务;符合居住地现行户口准入条件的,可直接落户等。同等市民待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到苏州扎根,苏州已经连续8年被评为“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城市”。2.人文关怀精神凸显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工作,超强度的体力劳动,生活环境的恶劣等种种不如意,会使他们产生孤独、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有的因遭受歧视而消极悲观,甚至采取报复社会的极端举动,所以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外来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为让外来务工人员真正融入苏州,充分感受到城市大家庭的温暖,苏州市政府推出“家在苏州”品牌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给新苏州人予极大地人文关怀。在新苏州人的住房问题上,苏州制定了多渠道提供住房、多形式改善居住条件的机制,至今已建起一批专供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的集中住宿区。园区东景工业坊生活便利中心是一个大型民工集宿区,区内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每幢楼设有独立卫生间、淋浴房,实施热水供应。在综合商业楼内,设有餐饮、超市、浴室、银行、网吧、休闲茶室、棋牌室、健身房、医院等相关设施,以满足入住员工的生活娱乐需求。集宿区内消防设施齐备、管理统一有序,以保障每一名务工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类似东景工业坊这样的民工集宿区,苏州还有很多。在新苏州人的文化需求上,苏州积极开展面向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努力实现文化服务均等化。政府深知农民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对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保障农民工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益,是提升农民工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实现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必然要求,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苏州在外来务工人员集宿区建立图书室等文化服务站点,市文化馆定期派志愿者前去辅导。市高新区枫桥街道集宿区居住着90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市文化馆为他们送上公共文化精品服务巡演,受到了务工人员的热烈欢迎。在文化惠民工程中,苏州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新苏州人文艺汇演评奖及展演等品牌活动,鼓励新苏州人参加各级文艺汇演,共享苏州文明建设的成果。

二、结语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在城市,他们大多从事着城市居民不愿涉足的“脏、毒、乱、差”的工作,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城市繁荣出力流汗,为城市美好添砖加瓦,他们理应和市民一样分享发展成果。遗憾的是,在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仍然遭遇身份歧视和不公待遇,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与之相反,苏州尊重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很早就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市民范畴,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让他们平等享受市民待遇、分享发展成果。外来务工人员是苏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是苏州“两个率先”的贡献者,也是苏州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苏州市政府秉承的公平公正理念,坚持的人文关怀精神,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公平均等的社保政策,为其它地方的社会保障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作者:顾燕新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查看全文

外来务工子女普教制度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基础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青政办发[**]5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外来务工就业人员,是指在我市城镇各类用人单位务工但在务工地没有常住户口的人员,包括农民工、经商人员、办企业人员等。

本办法所称普通教育,是指义务教育(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育。

第三条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

第四条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保证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能够与本地学生平等接受普通教育。

第五条各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学校布局和容纳能力的实际情况,指定部分学校主要接收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就读。

查看全文

某区外来务工女性生存状况调查

随着上海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来沪打工、经商、生活,##作为上海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也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2年底,##的外来务工人口达到了123817人,其中女劳动力56780人,外来妇女作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在##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引起了##区妇联的关注。今年6月,区妇联对区内外来女性生存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此次调查在10个街镇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98份,有效问卷298份。在此基础上,区妇联还通过与基层妇女干部座谈、与外来女性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 外来务工女性的基本状况

(一)群体特征

1.年纪轻

298份问卷中,30岁以下者占68.1%,30-34岁占22.5%,35岁及以上者只占9.4%。这些女性来自于全国21个省市,多数已经结婚生子。

2.受教育程度不高

被调查者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148人,占49.7%;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112人,占37.6%;大专文化程度27人,占9%;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3人,占3.7%。

查看全文